[自然科学]第4章_酸碱理论和溶剂化效应-jili

合集下载

酸碱理论概述

酸碱理论概述
酸碱理论,即酸碱的电子理论;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化学家佩尔松(R.G.Pearson)提
出的软硬酸碱理论。
1
一、酸碱电离理论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S.A.Arrhenius)提出
酸碱电离理论。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正、负离子。 要点:酸—在水溶液中凡是能够电离出H+的物质叫做酸;
碱—在水溶液中凡是能够电离出OH-的物质叫做碱 中和反应:酸碱反应
这种仅在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的质子传递作用,称 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剂的 质子自递常数,也称水的离子积
Kw [H3O ][OH ]或Kw [H ][OH ]
(25℃) 时 Kw 1.01014
pH pOH pKw pKw 14.00 pH pOH 14.00
(一)、酸碱质子理论
1、酸: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包括
分子和离子)都是酸;
例: HAc → H+ + Ac-


NH4+ → H+ + NH3


2、碱: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为碱。
例: NH3 + H+ → NH4+ Ac- + H+ → HAc


7
3、两性物质:即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H2O + H+ → H3O+
盐:酸碱反应的产物
如:H2SO4→2H++SO42-, HNO3→H++NO3所以硫酸与硝酸都是酸; 又如: NaOH→Na++OH-,Ca(OH)2 →Ca2++2OH所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碱。

酸碱理论与溶剂化学

酸碱理论与溶剂化学

Hard
Borderline
Soft
Acids: H+, Li+, Na+, Acids: Fe2+, Co2+, Acids: Cu+, Ag+, K+, Be2+, Mg2+, Ca2+, Cr2+, Cr3+, Al3+, SO3, BF3 Bases: F–, OH–, H2O, NH3 , CO3
阿累尼乌斯提出的酸碱概念,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 了极大的贡献。这种概念只限于水溶液中。
2.1.1.2 酸碱溶剂理论 1905年美国化学家Franklin首先提出了溶剂体系的酸 碱定义,即: 在任何溶剂中, 酸:能增加和溶剂相同阳离子的物质; 碱:能增加和溶剂相同阴离子的物质; 酸碱中和反应:具有溶剂特征的阳离子与阴离子相互作 用形成溶剂分子。
b类:较低氧化态的过渡金属离子和氧化态小于+3的重过 渡金属离子 与电子对给予原子形成酸碱加合物稳定性的次序为:
优先与a类酸键合的Lewis碱为a类碱,优先与b类酸键合 的Lewis碱为b类碱 1963年,R.G.Pearson提出了软硬酸碱(SHAB), 用“软”和“硬”表示a类和b类酸碱
硬酸:其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离子)正电荷高,半径小, 极化率小,变形性低,对外层电子拉得紧的物种。如:H+ 、 Be2+ 、Mg2+ 、 Al3+
N2O4
NH2OH
NO+
H+
NO3NHOH-
NOCl + AgNO3 = AgCl + N2O4
NH2OH.HCl + KNHOH = KCl + 2NH2OH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质子接受能力
在溶剂中接受质子(H+) 的能力越强,碱性越强。
化学反应活性
与酸反应的能力越强,碱 性越强。
酸碱类型及其特点
质子酸碱
01
以质子(H+)的转移来定义酸碱反应,包括Bronsted酸和
Bronsted碱。
Bronsted酸
02
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
Bronsted碱
03
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类型及其特点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目 录
• 酸碱理论概述 • 酸碱性质与分类 • 酸碱反应机理探讨 • 有机化合物中酸碱官能团识别与性质预测 • 酸碱催化作用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 实验技能培养与酸碱理论实践结合
01 酸碱理论概述
酸碱定义及发展历史
1 2 3
酸碱的经典定义
最早由阿累尼乌斯提出,酸指在水中能电离出氢 离子的物质,碱指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 物质。
绿色溶剂与反应条件优化
生物催化与仿生催化技术发展
探索绿色溶剂和反应条件,减少有毒有害 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借鉴生物催化和仿生催化技术,发展更为环 保、高效的催化方法。
06 实验技能培养与酸碱理论 实践结合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着装要求
必须穿戴实验服,避免穿着宽松或悬垂的衣物,长发需束 起或佩戴帽子,不得佩戴首饰。
通常根据电离常数和质子转移来判断。
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
可能涉及其他溶剂分子的参与和特殊的酸碱反应机制。
03 酸碱反应机理探讨
质子转移过程分析
质子给体与受体
在酸碱反应中,质子给体是酸,而质子受体是碱。通过质子的转移, 实现酸碱中和。
质子转移步骤
质子转移通常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包括氢键、离子键等。转 移步骤的速率和机制取决于反应条件和物种的性质。

酸碱理论-化学工程

酸碱理论-化学工程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溶剂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正负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2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1、酸碱理论的发展
酸碱的概念的形成前后经历了三百年的时间,很多科学家都
提出过自己的理论,最终使得化学界对于酸碱的概念有了普遍的 更加深刻的认识。
11
酸碱溶剂理论
3、酸碱溶剂理论
Franklin 1905年提出:“凡在溶剂中产生(或通过反 应生成)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溶质称作酸;该溶剂的特征
阴离子的溶质称作碱;酸碱反应即溶剂特征阳离子与阴离子
化合而生成溶剂分子。”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2
酸碱溶剂理论
•溶剂自身电离

HCl

NaOH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9
酸碱质子理论
5、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J.N.Bronsted)和英国
化学家劳瑞(T.M.Lowry)同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既适用于水溶液系统,也适用于非水溶液 系统和气体状态,且可定量处理,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30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溶剂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正负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31
酸碱正负理论
6、酸碱正负理论
苏联化学家乌萨维奇1939年提出:“能放出阳离子或结 合阴离子(电子)的物质为酸;能放出阴离子(电子)或结 合阳离子的物质为碱。 • 酸 + 碱 盐 • SO3 Na2O Na2+SO42SO3 结合O2- • Fe(CN)2 KCN K4+[Fe(CN)6]4- Fe(CN)2 结合CN• Cl2 K K+ClCl2结合一个电子 • SnCl4 Zn Zn2+[SnCl4]2SnCl4 结合2 个电子

第4章酸碱平衡1chang

第4章酸碱平衡1chang
离子氛 在溶液中由于正负离子 相互作用,每一离子周 围在一定时间内总有部 分异号电荷的离子围绕, 这些异号电荷离子称为 离子浓度大,电荷越高, 离子氛。其半径数量级 离子与离子氛作用越强。 为10-10m。
7
➢ 由于离子氛的作用,使发挥作用的离子数目少于完全电 离时应有的离子数目。
➢ 使强电解质的某些性质有异常表现,如 导电性: 离子迁移速度减慢,导电性减弱(与完全电离相比). 依数性: 实际发挥作用离子数减少,实验值与理论计算不符 如:0.2mol/㎏ KCl水溶液冰点降低值0.673<0.744 (理论完全电离)。
活度 — 电解质溶液中实际发挥作用的离子浓度 称为活度,也叫有效浓度
活度
a=fc
➢ 溶液浓度c较高
活 浓度 度


➢ 离子电荷数z高 导致离子强度I越大 活度系数f值小
Lgfi=-Azi2 I
在298.15K时水溶液中,A=0.509(Kg.mol-1)1/2
12
一般来说,离子电荷数越高,溶液的浓度越大,
ZCa2+ = 2
mCl- = 0.05+0.05 2=0.15mol∙kg-1 zCl- = 1
mH+=0.05mol.kg-1
ZH+ = 1
12
I 2 m zi i = ½ (0.0522 + 0.1512+0.05 12) =0.2 mol∙kg-1
11
4.1.2 活度a和活度系数f
( activity and activity coefficient)
2
4.1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theory of solution of strong electrolyte)

高等有机化学 第四章 溶剂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 第四章 溶剂效应
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改变。 溶剂化显色物质的结构特点:
具有极性高的基态和极性小得多的激发态。
假设:激发态自由能在任何溶剂中接近恒定
(激发态)
极性溶剂
非极性溶剂
(基态)
ET ET
max 兰移
—1mol染料溶于溶剂中,由基态第一激发态所需能量。 ET越大,溶剂极性越强。 Dimrot将吡啶苯酚內铵盐作为标准物
过渡态电荷密度与起始原料相比:
增大、减小、相似
溶剂极性增加:有利、不利、无关
1)单分子溶剂解
Me3CBr + SH
质子溶剂
Me3C Br
T.S
电荷分离
Me3C - S + HBr
SH: EtOH
K相对 : 1
80%EtOH ~H2O
10
50%EtOH ~H2O H2O HCOOH
29 1450 1.2×103
C6H5NO2
AlCl3
(98%) COCH3
(90%)
+ CH3CO
溶剂化作用强
ClCH2CH2Cl
C6H5NO2
非极性溶剂 强极性溶剂
络合物 体积大
分散剂
溶剂:丙酮(快) 甲醇(慢) Nu溶剂化
极性:较弱
较强
Nu亲核性↓ SN2慢
增强 I-亲核性
SN2快
同极型过渡态反应:
过渡态与起始物的电荷分布极相似,通常只有极小 的溶剂化效应,主要包括协同反应。
+
[
]
非极性溶剂→极性溶剂 反应速度增加3~15倍
离子溶剂简介 离子溶剂 (ionic liquid):
顺式消除
RO-M+
[
]X

化学反应机理的酸碱溶剂效应

化学反应机理的酸碱溶剂效应

化学反应机理的酸碱溶剂效应化学反应机理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离子和分子之间如何组装和转变的学科。

酸碱溶剂效应是指化学反应中酸碱性质对反应速率、平衡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在化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了解酸碱溶剂效应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1. 酸碱溶剂的基本性质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碱则是指能够接受H+离子的物质。

溶剂则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酸碱度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pH<7为酸,pH>7为碱,pH=7为中性溶液。

不同的酸碱溶剂具有不同的溶解性能和影响反应的能力。

2. 酸碱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酸碱溶剂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电荷分布以及提供或接受质子来影响反应速率。

以酸性溶剂为例,溶液中的氢离子会与反应物发生反应,促进反应的进行。

而碱性溶剂则会减缓反应速率,因为氢离子被溶剂中的离子接受,反应物无法与其反应。

另外,溶剂的极性也会影响反应速率,极性较强的溶剂通常可以提供更好的反应环境,促进反应速率的增加。

3. 酸碱溶剂对反应平衡的影响酸碱溶剂会改变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平衡,从而影响反应的方向和平衡常数。

酸性溶剂可以增加氢离子的浓度,从而促进反应向前进行,增大产物浓度。

碱性溶剂则会接受氢离子,减小其浓度,使反应逆转,产生更多反应物。

这种平衡的改变对于控制反应过程和优化产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4. 酸碱溶剂对反应产物的选择性影响酸碱溶剂对反应的选择性也有显著影响。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酸性溶剂通常会促使亲电试剂的进攻,而碱性溶剂则促使亲核试剂的进攻。

这样的选择性改变可以通过调节溶剂的性质来实现,从而控制产物的生成,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总结酸碱溶剂效应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酸碱溶剂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电荷分布、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以及调节反应的选择性,对反应机理产生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酸碱溶剂,以优化反应条件,实现高效、高选择性的化学反应。

第4章 酸碱和溶剂化学

第4章 酸碱和溶剂化学

应发生了质子传递,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碱。
酸(1) 碱(2)
碱(1) 酸(2)
(1) HAc+ NH3
(2) H2O+ Ac(3) NH4++ H2O (4) H3O++ OH(5) HAc+ H2O
Ac-+ NH4+
OH-+ HAc NH3+ H3O+ H2O+ H2O Ac-+ H3O+
质子传递反应与环境无关,因此它不仅适用于水溶 液体系,也适用于其他溶剂,同时在气相或固-液相、气 -液相等反应体系中也适用。
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化学家
酸 SO2、CO2、SnCl4
碱 F- 、 CO32- 、K2O 、NH3,有机胺. 酸碱反应 BaO+SO3 ,NH3+HCl
2. 酸碱溶剂论--Franklin
1905
酸:凡在溶剂中产生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溶质; 碱:产生溶剂的特征阴离子的溶质; 酸碱反应:溶剂特征阳离子与阴离子化合而生成溶剂分子。
9.25
反应式: H2SO4 + H2O ==== H2O + H2O ==== HSO4-+ H3O OH
+ +
碱性加强
+ H3 O
二、溶剂的分辨效应与拉平效应
(a)溶剂水中: H3O
+
====
H2O
====
OH
-
Ka
酸 性 加 强
溶 剂 水 的 分 辨 效 应 区
碱 性 加 强
溶剂的拉平效应
所有的强酸,在稀水溶液中都是完全电离的,它们 表现出具相同的强度。我们就说它们的强度被“拉平” 到水化质子H3O+子(水中存在的最强的酸性物种)的强 度 , 或 是 说 水 对 于 强 酸 具 有 “ 拉 平 效 应 ” (1evelling effect)。

第四章 酸碱理论

第四章 酸碱理论


三、电子理论

1923年,lewis提出的,焦点是电子对的供给或接受。酸是 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是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酸碱反 应是碱的未共用电子对通过配位键跃迁到酸的空轨道中; 反应产物称为酸碱络合物。
A + B A B


酸碱络合物
电子理论更加扩大了酸碱的范围,不仅包括前述各种酸碱, 而且补充了新的酸碱,包括无机化合物,如MgCl2、SnCl4 等,以及有机化合物,如乙酸乙酯可解析为CH3CO+和 C2H5O-。
HC CH H 2C CH 2 H 3C CH 3 pKa (CH 3) 3N N H 3C C N
pKa
25
36 ~ 37
42
9.8
5.2
<0

键的离解能对酸性的影响
离解能越小,越容易离解,酸性越强。 HI>HBr>HCl>HF 氢键的影响 分子内氢键对酸性强度影响较大。
COOH OH O C OH O + H+
一、水-离子理论
1880-1890年,Ostwald与Arrhennius提出酸碱电离 理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正负离子,酸是 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氢正离子的物质;碱是在水溶 液中电离生成氢氧根负离子的物质。
HCl NaOH
H + + Cl Na + + OH
水也可以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理论在方法上进了一步。

然而,离子理论把酸碱的性质局限于水溶液中, 从而对当时已知的化学事实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如有些酸碱不具有H+和OH-跟却具有一定的酸碱 性,如HCl气体、液NH3、CH3ONa,使离子理论

酸碱理论及溶剂化学

酸碱理论及溶剂化学
如,KF在液态BrF3中是碱,因为它与溶剂发生如下反应, 增加了溶剂阴离子浓度,
KF + BrF3
K+ + BrF4-
而SbF5在液态BrF3中却表现为酸,因为它与溶剂 反应,产生了BrF2+增加了溶剂阳离子的浓度,
SbF5 + BrF3
BrF2+ + SbF6-
Al3+ + 2H2O CO32- + H2O
H+
Ac-+H2O OH- + HAc
碱(1) 酸(2) 碱(2) 酸(1)
NH4Cl水解:
H+
NH
+ 4
+
H2O
酸(1) 碱(2)
H3O+ + NH3
酸(2) 碱(1)
④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 子转移反应。例如NH4Cl的生成:
H+
HCl + NH 3
酸(1) 碱(2)
NH
+ 4
HF(aq) H+ + F-(aq)
H+ + H2O(l) H3O+(aq) HF(aq) + H2O(l) H3O+(aq) + F-(aq)
②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也是质子 转移反应。
H+
H2O(l)+H2O(l)
酸(1) 碱(2)
H3O+(aq) +OH-(aq)
酸(2) 碱(1)
③ 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 例如NaAc水解:
酸碱溶剂理论扩大了溶剂范围,也扩展了酸碱概念,它 包容了Arrhenins的酸碱理论,其局限性表现在它不适 用与不电离的溶剂(如苯,四氯化碳等)中的酸碱体系, 更不适用与无溶剂的酸碱体系。

《溶剂效应介绍》课件

《溶剂效应介绍》课件
一步深入探讨不同溶剂对反 应机理的影响,以及如何调节溶液中各组分的 相互作用。
《溶剂效应介绍》PPT课 件
溶剂效应是化学过程中溶剂对反应物质结构、性质及转化速率的影响。在本 课件中,我们将详细地介绍溶剂效应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应用,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理论。
溶剂效应的定义和概述
分子间相互作用
溶剂分子与被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溶解 过程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溶解过程
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 溶液的总能量,影响了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常数。
溶剂效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速率影响
溶解过程中溶剂对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反应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而影响反应速 率。
平衡常数影响
溶剂还可以影响反应的平衡常数,使得反应的位置发生改变。
常见的溶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 的影响
有机合成
在有机化学合成中,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反 应的效率和产率。
溶剂效应的实验研究方法
1 温度变化法
通过改变温度来研究溶剂效应对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影响。
2 溶液结构参数法
通过测量溶液结构参数来研究溶剂效应的影响机理。
总结和未来展望
总结
在化学反应中,溶剂效应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对于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十分重要。
1
极性溶剂
极性溶剂对于极性反应比较有利,可
非极性溶剂
2
以提高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常数。
非极性溶剂主要对非极性反应有利,
如酯化反应等。
3
氢键酸性溶剂
氢键酸性溶剂如三氟乙酸等可稳定质 子,并可影响反应性质,常用于酸催 化反应。
溶剂效应在催化剂设计和有机合成中的 应用
催化剂设计

[自然科学]第4章_酸碱理论和溶剂化效应-jili

[自然科学]第4章_酸碱理论和溶剂化效应-jili

四、超强酸
(一)涵义和性质
HO为Hammett酸度函数
超强酸:酸度比100%硫酸(Ho= -11.93)更强的酸。 分类:①液体超强酸:质子酸(eg HSO3F)和路易斯酸 (eg. SbF5,AsF5)的混和物。 ②固体超强酸:SbF5—SiO2—Al2O3, SbF5—TiO2—SiO2 etc. (Ho = -13.75 ~ -14.52)
R L S [R+L-] [R+ L- ]s Rs+ + Ls-
(A)
(B)
(C)
(三)溶剂极性对某些反应速度的影响
a. 若反应的过渡态比起始物分子具有较大电荷 分离程度,则溶剂极性的增加使反应速度加快;
b. 若过渡态比起始物分子电荷分离程度减少的 反应则溶剂极性↗,反应速率↘。
若过渡态极性比反应物大,则极性溶剂对过渡态的稳 定作用大于对反应物的稳定化作用。因而增加溶剂极 性,反应速率加快。
而许多反应会因酸浓度的少量增加,引起反应速 度的显著增加。故必须找到另一种酸性标度。在 这种情况下,最有用的是哈米特酸度函数 (Hammett acidity function) Hammett 采用一系列的弱减指示剂来测定强酸 介质的酸度,并引入酸度函数 H0 的概念代替 pH 来表示其强度。 酸度函数 Ho 对于任何一个体系都有一个定值, 实际反映酸将质子转移到弱碱指示剂或底物上的 能力。 Ho的负值越大,酸性越强。
1 .有些物质既是酸也是碱。例如:丙酮在含 有甲醇钠的二甲亚砜中是一个酸:
O CH3 C CH3 + CH3O O CH3 C CH2 + CH3OH
但在浓硫酸中,是一个碱:
O CH3 C CH3 + H2SO4 OH CH3 C CH3

4-1酸碱电离理论

4-1酸碱电离理论

5.1.2 酸碱质子理论
1.酸碱的定义
1923年丹麦化学台德-劳瑞酸 碱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 H+ )的物质都是酸, 又称为质子酸。例如,HCl、HAc、H2CO3、H2S、H3PO4、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反之,酸的解离常数越小,酸越弱,
则其共轭碱的解离常数越大,共轭碱越强。
3.弱酸、弱碱的解离度
解离度是弱酸(或弱碱)在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时,已
解离的弱酸(或弱碱)的浓度与弱酸(或弱碱)的初始浓度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之比的百分数。
c解离
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θ w
)。
即:
K
θ w
=[H
][OH
]
25℃时,水的离子积为1.0×10―14。
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中,也适用于酸碱溶液中。
即无论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中,都同时存在H+ 和 OH―,
只是两者的浓度不同,常温下都有K
θ w
=1.0×10―14这一关系
酸碱反应总是由较强(给出或接受质子能力较大)的酸 碱相互作用,向生成较弱(给出或接受质子能力较小)的酸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碱方向进行,参加反应的酸碱越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H2O既可以作为酸给出质子,生成共轭碱OH―,又可以 作为碱而接受质子,生成共轭酸H3O+,即H2O也是两性物质。 因此,水的解离反应也可以表示为酸碱反应形式。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chapter4-酸碱理论

chapter4-酸碱理论
θ Ka
{c(B ) / mol dm 3 }{c(H 3O ) / mol dm 3 } {c(HB) / mol dm 3 }
水合氢离子
hydronium ion
由于质子对负离子和极性共价分子负端极强的吸引
力,因而在任何溶剂中都不可能以“裸质子”形式存在 。水合高氯酸HClO4· 2O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证实, 其中 H 的H+以H3O+ 形式存在。H3O+是NH3 的等电子体。另一 个被确定了结构的物种是固体水合物 HBr· 2O中的 4H H9O4+。普遍的看法是, 水溶液中水合氢离子的形式随 116 条件变化而不同。
表示溶液中每一种离子受到所有离子 产生的静电引力的影响。
I= I=
1 (b1Z12+b2Z22+…) 2 1(C Z 2+C Z 2+…) 1 1 2 2 2 1 =2
∑biZi2 = 1 ∑CiZi2
2
除特别申明外,对稀溶液一般不考虑 活度因子的校正。 但在生物体中,电解质离子以一定的 浓度和一定的比例存在于体液中,离子强 度对酶、激素和维生素的功能影响不能忽 视。
酸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Relation betwee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the acidity
4.1.1 定义
• 酸就是质子供体,碱就是质子受体。


酸碱反应指质子由供体向受体的转移过程
Arrhenius 理论的两个问题这里就可以解决
了,我们以NH3与H2O反应为例。
柠檬酸: 是生理学中将脂肪、蛋白质和糖转化为二氧化碳 的过程中的重要化合物。 这些化学反应是几乎所有代 谢的核心反应,并且为高等 生物提供能量。汉斯· 道 阿 夫· 克雷布斯因为发现这一系 列反应获得了1953年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系列 反应称作“柠檬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或“克氏循 环”。

酸碱理论概述

酸碱理论概述
4
NH H 2 O H 3O NH3 HS H 2 O H 3O S
2
这三种酸的强弱顺序为:
HAc NH HS
16
根据质子酸碱的共轭特点,若一种酸的酸性越强, 其共轭碱的碱性则越弱。如:
Ac H 2 O HAc OH
4
[HAc][OH ] 10 Kb 5.6 10 [Ac ]
[NH 4 ][OH ] Kb 1.8 10 5 [NH 3 ]
NH3 H 2 O NH OH S H 2 O HS OH
2
由三种碱的值的大小可以看出。这三种碱的强弱 顺序与其共轭酸的正好相反,其顺序如下:
[HS ][OH ] Kb 1.4 [S2 ]
27
六、活度与活度系数
活度—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 用a表示。
a .c
a c
a—活度
c—浓度
—活度系数,电解质溶液的活度与其实际浓度的比值。
意义:活度系数衡量活度与浓度的差异。表示了 离子间力对化学作用能力影响的大小,也 是衡量溶液偏离理想溶液的尺度.
28
讨论: 通常1。
酸碱反应为:NH4++NH2-→2NH3。
5
意义:酸碱溶剂理论扩展了酸碱电离理论,扩大了酸
碱的范畴,可以在非水溶液中使用。
局限性:只适用于溶剂能离解成正、负离子的系统 不适用于不能离解的溶剂及无溶剂体系
6
三、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J.N.Brö nsted)与英 国化学家劳莱(T.M.Lorry) 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22
要点: 酸—凡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 碱—凡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都为碱。 如: H+为酸,OH-为碱,是因为:

酸碱和溶剂化学.pptx

酸碱和溶剂化学.pptx

●弱酸的酸根阴离子,如 Ac-, S2-, HPO42-
●阳离子碱,如 Al(H2O)5(OH)2+, Cu(H2O)3(OH)+等。
有些物种既能给出质子显酸性,又能结合质子显碱性,如
H2O → OH- + H+
H2O + H+ → H3O+
NH3 → NH2-+ H+
NH3 + H+ → NH4+
硬碱中的价电子结合紧密,软碱中的价电子容易被极化。
典型的硬碱是一些较小的阴离子如F-离子,对称的含氧酸 阴离子, 如 ClO4-, 以及具有小的给予体原子的分子如NH3等。
典型的软碱是一些较大的阴离子如I-、H-,或者含有较大 的给予体原子的分子。
第5页/共42页
下面列出了硬酸、硬碱、软酸、软碱以及交界酸碱的一些例子。
性 的 HAc , 在 H2SO4 中 也 显 示 碱 性 , 而 在 水 溶 液 中 为 强 酸 的 HClO4在硫酸介质中只呈现第弱14酸页/性共4。2页
② 液态HF
另一个很有用的酸性(非水)质子溶剂是HF。
3HF H2F++HF2-
K=2×10-12
(不能写成 2HF H2F++F-,因为F-易与HF生成氢键而缔
的吸引力强的酸)。 像Al3+离子以及BF3之类的化合物都是硬酸的例子。
软酸中接受电子的原子较大、正电荷数目低或者为0, 以易 变形的价电子轨道去接受电子 (也用一句话说就是软酸是受体原
子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弱的酸)。 金属原子、Hg2+离子及InCl3之类化合物即是典型的软酸。
硬碱和软碱可以按照同样的原理处理:
第7页/共42页
软硬酸碱原则在无机化学中有许多定性的应用:
●由于一种元素的硬度通常随着其氧化态的增大而增大,氧 化态越高硬度越大。因此,为了使一种处于高氧化态的元素稳定, 就必须使之与硬碱如O2-、OH-或F-配位:如Fe(VI)和Pt(VI)这 样的高价态能够分别在化合物K2FeO4和PtF6中得到。相反,为了 使一种元素处于低氧化态,则必须用软碱如CO或PR3与元素配位。 如Na[Co-1(CO)4]和Pt0[P(CH3)3]4这样的化合物中可以见到Co (-1)和Pt(0)。

高等有机化学 第四章 溶剂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 第四章 溶剂效应
和其他化学性质发生影响。
一、溶剂的分类和重要性质
1、溶剂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 (烃类、卤代烃类、醇类…) 按酸碱性
按物理性质 按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
按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分类

专 属
极性

作 非极性



专 质子型 属
性 作 非质子型 用 溶 剂
一些常见溶剂的介电常数
2、溶剂的基本属性
(1)介电常数 ε 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2~190 极性溶剂: ε>15 非极性溶剂: ε<15
K2/K1 = 103 ~ 105
3、溶剂效应对有机反应历程的影响
C9H17
TosO
C9H17
SN2
非质子极性溶剂 X
+ X-
C9H17
X- = SCN- , Br- , I-...
SN1
质子溶剂
+ 同烯丙基碳正离子
C9H17 +
C9H17
X
X
HX
X H
RO-M+
[ ] H X O....M+ R


Nu .... C ... X
溶剂极性大
较有利


E2
Nu .... H....C ... C ....X
溶剂极性小,较有利
SN1 NuH-C-C-X
E1
+ -
H - C - C....X
溶剂极性大
有利


Nu .... H....C ... C
溶剂极性小 有利
解释下列反应结果:
亲核性强
有利
CH3Br + NaI SN2

溶剂效应介绍

溶剂效应介绍

溶剂极性使速度降低 溶剂极性对电荷类型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影响,大体有如下 几种情况: 非极性溶剂中有利
溶剂极性使速度增加
极性溶剂中有利
在极性溶剂中略为有利
在非极性溶剂中略为有利 对溶剂极性不敏感
乙醇 k 19600
水 1
如叔丁基氯的溶剂分解反应
CH 3 3 C Cl CH3 3 Cδ + Clδ - CH3 3 C Cl 产物
溶剂 介电常数 相对反应速度 乙醇 24.55 1 甲醇 32.7 9 甲酸 58.5 12200 水 78.39 33500
上述静电溶剂化理论是一个简单的定性的纯静电理论, 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忽略反应中的熵变以及溶剂与溶剂的 相互作用等等。因此,有些情况例外。 7.3 特殊溶剂化效应 特殊溶剂化可分为负离子的特殊溶剂化和正离子的 特殊溶剂化两种。前者是靠氢键结合力,后者是靠电子 给体与受体之间的作用力。特殊的结构效应可使反应物 或过渡态特别强烈地被溶剂化.这比前述的溶剂静电效 应要强烈很多。
7.1.1 根据溶剂的极性分类 溶 剂 7.1.2 氢键 溶 剂 质子溶剂(含质子给予体)如水、醇、羧酸等 极性(ε>15)如硝基苯,水。 非极性(ε<15)如苯,氯仿,乙醚等。
非质子溶剂(不含质子给予体)如乙醚、 DMF、DMAc等。 两种分类方法结合将溶剂分为: 极性质子
溶 剂
非极性质子
极性非质子 非极性非质子
负离子溶剂化程度越大,亲核性越小。 在某些亲核取代反应中,离去基团的溶剂化也是非常重 要的。质子溶剂的氢键作用优先发生,因此质子溶剂对 亲核取代反应一般都有加速作用,故卤代烷与磺酸酯的 亲核取代反应一般都需要用水、醇或羧酸作为溶剂。
如对甲苯磺酸—2—甲基—2-(4—甲氧基苯基)丙酯在 几种溶剂中的相对离子化速度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性: HC
碱性:
CH >H2C CH2 >CH 3CH 3
N < N < (C H 3)3N
C H3C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酸性依次增强,碱性依次减弱。
酸性: HI > HCl > HBr > HF
酸性:
H2S > H2O
碱性: NH3 > PH3 > AsH3 > SbH 3
另有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和氢键等影响 已在取代基效应中讨论
O CH3 C CH3 + CH3O O CH3 C CH2 + CH3OH
但在浓硫酸中,是一个碱:
O CH3 C CH3 + H2SO4 OH CH3 C CH3
+
HSO 4
2. 任何涉及质子传递的反应都可以认为是一个 酸碱平衡反应。
CH3COCH2COOR + ROCH 3COCHCOOR + ROH
SN1 R X + H S Y
-
R X H S R Y + X H S
-
R+ + X H S
(溶剂化,稳定)
2、正离子的溶剂化
具有电子给体分子结构的极性非质子溶剂。 (1)开链醚,冠醚
冠醚具有专门使 Na+,K+ 等正离子溶剂化的性质 (使反应加速) 18-冠-6 eg. CH3(CH2)7Br + KF CH3(CH2)7F 苯
4-2 溶剂效应
化学反应: 内因:分子结构; 外因:溶剂,温度,催化剂,时间等。 溶剂化:溶质和溶剂相互作用。指溶液中溶质 被附近的溶剂分子包围起来的现象。 溶剂效应:溶剂对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及反应 机理的影响。
(一)溶剂的分类和性质
两种分类方法:
1.根据溶剂极性大小分类:
①极性溶剂(>15)或偶极溶剂;
四、超强酸
(一)涵义和性质
HO为Hammett酸度函数
超强酸:酸度比100%硫酸(Ho= -11.93)更强的酸。 分类:①液体超强酸:质子酸(eg HSO3F)和路易斯酸 (eg. SbF5,AsF5)的混和物。 ②固体超强酸:SbF5—SiO2—Al2O3, SbF5—TiO2—SiO2 etc. (Ho = -13.75 ~ -14.52)
苯环上甲基数目增加,络合物颜色越深,表明甲 基数越多,电子转移程度越强。
三、影响酸强度的主要因素
(一)分子中主要原子在周期表的位置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增加,氢化物酸性依次增加
C H4 < NH3 酸性: < H2O < HF
碱性: C H3 > NH2 > HO > F
碳和氮杂化形式不一样,酸性强度不一样
2NH3
碱:
CH2 CH2 + Ag CH2 CH2 Ag
2C5H5
+
Fe2
Fe(C5H5)2
环戊二烯负离子
二茂铁
有机物可拆分为两部分:酸和碱
eg.
Et Br CH3COOC 2H5
酸 碱 酸 碱 路易斯酸碱理论应用于有机化学,许多反应 可视为酸碱反应。如: 1)取代反应 亲电试剂:路易斯酸;亲核试剂: 路易斯碱。 亲电取代反应即路易斯酸的置换反应。eg. C6H5-H + NO2+ ←→ C6H5-NO2 + H+ (NO2+置换H+)
第四章
酸碱理论和溶剂化效应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酸碱质子理论和Lewis电子酸碱理论 2、掌握影响酸碱强度的主要因素 4、掌握溶剂的分类和溶剂化原理 5、了解溶剂极性对亲核取代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悉酸碱质子理论和Lewis电子酸碱理论 影响酸碱强度的主要因素 溶剂的分类和溶剂化原理 难点:溶剂极性对某些反应速度的影响
18-冠-6是一种良好的相转移催化剂(PTC)
(2)极性非质子溶剂 ①举例
H O CH3 C N CH3 CH3 O CH3 C N CH3
DMF(36.71)
DMAC
O P N(CH ) 3 2 N(CH 3)2
O S H3C CH 3
N(H3C) 2
DMSO(46.68)
HMPA
②结构特点
偶极正端藏在分子内部,负端暴露在 外,位阻小,给电子性强;负端易于与正 离子发生离子-偶极作用,即溶剂可使正离 子溶剂化;也能使试剂分子产生活性很高 的负离子,从而加快反应速度。
若过渡态极性比反应物小,则极性溶剂对过渡态的稳定作 用小于对反应物的稳定化作用。因而增加溶剂极性,反 应速率减慢。
对于SN1的反应,极性较大的质子性溶剂有利
RX δ R δ X R + X
电荷分离,极性大于反应物 极性较大的溶剂降低活化能
极性的非质子性溶剂影响不大
对于SN2的反应,质子性溶剂不利;极性非质子 性溶剂有利。
CH3NO2
+
HO
CH2NO2
+
H2O
C
C
+
HA
C
CH
+
A
(亲电加成)
H + DA
D + HA (亲电取代)
(二)酸碱强度的测定 酸碱强度是相对的,因介质不同而不同,常 指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Ka或pKa来量度。介 质水即可作酸又可作碱 , pKa等于15.6。 中等 强度的酸碱可在水中测定。 对 于 pKa 大 于 16 的 极 弱 的 酸 , 由 酸 解 离 的 [H3O+] 小于水自身的解离的 [H3O+] ,不能测定。 对于酸强度大于 [H3O+] 的强酸来说,在水中 他们会全部被水转变成 H3O+, 也测不出真实的 酸强度。这种现象成为拉平效应。
质子性 按介电常数 的大小
极 性 H3C O C H 3 DMS O ε >15 非质子性 C DMF 质子性 C H3C O O H 非极性 非质子性 ROR 苯 氯仿
H2O HC O O H RO H
一些常用溶剂的介电常数(1) 非质子溶剂 非极性 环己烷 四氯化碳 1.9 丙酮 2.2 硝基苯 极性 20.78 35
(2)氟化氢—五氟化锑(氟锑酸) 无 水 HF 中 加 SbF5, 形 成 超 强 酸 : 2HF+2SbF5Sb2F11-+H2F+ 二者质量比为1﹕1时,H0为-28。
(3)三氟甲磺酸
CF3SO3H, Ho= –14.6, bp:162℃ 超强酸具有极强的给质子能力,可将质 子给予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化合物(eg.醇, 醚,酮,胺,酰胺 etc.)以及具有∏电子对的 化合物(eg.烯,芳环 etc.),还可将质子给 予具有σ电子对的化合物。
R L S [R+L-] [R+ L- ]s Rs+ + Ls-
(A)
(B)
(C)
(三)溶剂极性对某些反应速度的影响
a. 若反应的过渡态比起始物分子具有较大电荷 分离程度,则溶剂极性的增加使反应速度加快;
b. 若过渡态比起始物分子电荷分离程度减少的 反应则溶剂极性↗,反应速率↘。
若过渡态极性比反应物大,则极性溶剂对过渡态的稳 定作用大于对反应物的稳定化作用。因而增加溶剂极 性,反应速率加快。
3 静电溶剂化效应 溶剂化静电理论:用溶剂极性确定相对的溶剂化能 力及对反应的影响。
(1)溶剂极性对溶质离子化过程的影响; 溶质(R-L)在溶剂S中离子化过程:
R L S [R+L-] [R+ L- ]s Rs+ + Ls-
紧密离子对
(A)
溶剂分离离子对
(B)
溶剂化离子
(C)
溶剂化程度与溶剂和离子的性质有关: 当<15,如(A)所示:共价键被诱导极化,仅 发生电荷分离; 当 =15 ~ 40 ,如 (B) 所示:溶剂进入与之间, 二者未完全分开;部分变成自由的溶剂化离子。 当>40,如所示:克服正、负离子间静电引 力,成为自由的溶剂化离子。如(C)所示。
不同溶剂使正离子溶剂化的强度次序:(给电子能 力大小顺序)
HMPA > DMSO > DMAC > DMF ≈ CH3CN≈ CH3NO2 卤素负离子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亲核性次序: F- > Cl- > Br- > I-
应用于卤素交换反应: CH3I + FCH3F + I该反应在DMSO中比在CH3OH中快107倍。
(1)氟磺酸及氟磺酸—五氟化锑
氟磺酸(HSO3F):bp=165.50C,Ho:-15.6 自身质子解: 2HSO3F H2SO3F+ + SO3F-
在 HSO3F 中加入路易斯酸五氟化锑( SbF5 ), 酸性增强。反应为: 2HSO3F + 2SbF5 H2SO3F+ + Sb2F10(SO3F)当HSO3F﹕SbF5=1﹕1(W/W)时,生成的超强 酸Ho为-25。(magic acid)
二.电子酸碱理论 凡能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都是酸; 凡能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都是碱。 路易斯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碱的未共用的或 ∏ 轨道里的电子对与酸的空轨道 形成共价键,表示为: A + ﹕B → A—B
路易斯酸碱举例: 酸: BF
3
+
F
BF 4
[Ag(NH 3)2]Fra bibliotekAg+
②非极性溶剂( <15) 溶剂极性的定量表示:介电常数或偶极矩 (常用前者表示) 介电常数() :相反电荷在真空中与在该 介质中吸引力的比值;表示溶剂分离电荷的能力 以及对溶质分子溶剂化的能力。
2.根据溶剂是否具有形成氢键的性能分类
①质子溶剂(含质子给予体基团) ②非质子溶剂(不含质子给予体基团) 习惯上把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对溶剂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