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学设计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时间:课时:课型:新授主备: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当代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段获得的不同成就,针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所对应的不同外交方针;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确立和调整的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的重要表现。
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我们今天来共同学习。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从国际国内背景的视角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的原因2、了解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意义3、了解世纪之交及中国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感悟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一)自学指导一阅读第一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1、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背景是什么?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内容有哪些?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成立初期、50-60年代、70年代)(二)自学指导二阅读第二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后比谁能准确作答。
1、改革开放后的外交背景是什么?2、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为创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②二战后世界局势:两大阵营对峙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学法指导了解外交⽅针的主要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内⽡会议、万隆会议的意义。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探究新中国独⽴⾃主外交政策与旧中国屈辱外交软弱外交卖国外交的根本不同知识体系构建学前准备学⽣准备: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主搜集相关资料,与本组员共同探究问题,由“课题组长”指挥,准备课堂上交流。
教师准备:1.布置学⽣课前准备的题⽬:,新中国成⽴后,⾸要的问题是如何使中国以独⽴⾃主的姿态步⼊国际舞台的?是怎样扭转旧中国屈辱外交、软弱外交、卖国外交局⾯的?第⼆,新中国为什么要实⾏独⽴⾃主的外交⽅针?第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制作本课多媒体,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动性,并可以将⼤量知识⽤最迅捷的⽅式体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主的外交⽅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针的影响。
教学思路新课程教学⽬标的侧重点是对学⽣进⾏以⾃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以实践能⼒培养为主导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采⽤“问题式”和“双主导学”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下,突出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建国初制定外交⽅针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独⽴思考、⾃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50多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作为⼀名新中国⼀员,抚今追40年鸦⽚战争后的100年间,旧中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
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的那⼀天起,就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独⽴和主权,彻底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进⾏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争。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
第十四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主干知识】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背景(1)两大阵营的严重对立。
(2)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
2.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方针(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4.成就(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解读与点拨]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可以概括为“一个高潮、一个原则、两个会议、三大政策”来识记。
“一个高潮”指同苏联等17国建交;“一个原则”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个会议”指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三大政策”指“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政策。
[深化探究1]材料问题:(1)观察图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对此,新中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予以应对?(2)图二反映了当时中苏两国怎样的国家关系?这一做法有何重要历史意义?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①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参加日内瓦会议(1)召开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召开:1954年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
(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解读与点拨]“印度支那”释义:是指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二战前为法国的殖民地。
由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大象版必修1教案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大象版必修1教案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外交积极地参与了国际事务,硬着头皮地面对挑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依据“大国外交”的视角,探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并且了解与西方经济体和非洲国家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1. 与西方经济体的合作1980年代,中国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并且选择了与其它国家合作来促进经济增长。
这一决策导致了中国与许多西方经济体的合作。
其中最重要的是与美国的关系。
双方在商贸和科技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这些合作关系的确实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
2. 新中国的大国外交新中国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外交政策中的大国主义是最为显著的。
1950 年代,中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三洲国家的解放事业,积极开展反殖民、反帝国主义斗争。
在同非洲国家的基础上,新中国开展的大国外交更加深远,牢固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3. 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中国对非洲国家政策具有和平性、友好性和求同存异原则,赢得了诸如坦桑尼亚、赞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不少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赞誉。
三、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与西方经济体、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2.了解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发展史;3.掌握大国外交与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4.培养学生发现和评价国际事务的能力。
四、知识点归纳总结1.新中国的大国外交理论概述–核心思想:坚持和平发展的基本方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国际政治理念;–表现形式:支持亚、非拉三洲国家的解放事业、积极开展反殖民、反帝国主义斗争、投身各种国际合作事务。
2.与西方经济体的合作–目的: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市场改革;–表现形式:与美国在商贸和科技领域合作,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3.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我国中非合作的起点:坦赞铁路建设,表现出中非两国关系的历史渊源和友谊;–表现形式:收容纳迫避难居于非洲的中东难民、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事务。
教学设计1: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立的背景、具体方针,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当代中国的外交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认识20世纪50年代外交走向成熟及主要成就,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外交理念的发展,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当代中国外交对中国及全人类发展的贡献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及表现【教学过程】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2.特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1)“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3)“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4.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哪些成就?(1)新中国成立之初①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等国建交。
②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③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求异”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④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高中历史一 第4单元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2)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学目标】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授内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生:讨论发言.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回答略.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1.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3.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师: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外交成就教案 中华书局版
第14课外交成就1教学目标课标依据: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主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道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讨论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新中国外交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受周恩来非凡的外交智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处于初二阶段的学生经过了大半个学期的学习积累了不少学习历史的经验和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本课蕴含的知识点虽然很多,但大都浅显易懂,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困难。
3重点难点(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方法: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运用问题教学法设置知识竞赛抢答题,让学生熟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处理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运用问题教学法,设置知识竞赛必答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及影响,中美建交的原因。
4教学过程整堂课我将采用知识竞赛方法进行,选一名学生做主持人,其他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比赛,老师作为嘉宾进行点评,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导入观看历史图片近代中国遭西方列强瓜分,说明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执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取得哪些成就呢?第14课,外交成就。
(二)设置知识竞赛抢答题(每题10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新中国外交有初1、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2、近代中国将台湾割让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3、什么条约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辛丑条约》4、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5、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基本原则接见的代表团是印度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求同存异。
第14课外交成就教案设计
第14课外交成就教案设计江西省峡江县第二中学宋小为一、课标要求: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组织”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新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从而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
2、探讨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巨大差异,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2、难点:重返联合国与美国建交。
四、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
2、播放相关影像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与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以纪录片《周恩来》导入。
(3分钟)(思路:周总理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和第一任外交部长,新中国的外交离不开周总理的辛劳和汗水。
影片从十里长街送总理为切入点,能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2、讲授课文:按照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70年代、改革开放后)展开。
A、自主、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按导学案自主、合作学习,梳理知识点和解决问题探究(1)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成就(2)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二)重大发展--70年代的外交(3)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三)B、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探究一:小小外交家:材料:在万隆会议中,大多数国家的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
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暗中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长污蔑共产主义是“新的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长也称,亚非人民的当前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最新第14课 外交成就 学案 中华书局
第14课外交成就学案中华书局课标要求(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1. 外交政策: 奉行政策2、提出:、1953年底,总理在接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总理)、缅甸(总理)共同倡导。
3、内容: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意义:(二)、出席亚非会议5、 1955年,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意义:。
(三)、重返联合国与6、年月日,第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7、中美建交年2月,访华,签署《》。
标志着。
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内容。
影响:(四)、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8、2001年6月有、、、、、在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
作用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简称),时间:年10月21日地点:科技馆内容:。
通过。
意义(地位):10、年11月中国加入(WTO)标志(五)、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原因:①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③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交流:(1、学生记忆2、组长检查3、课本、知识梳理和学习指导)三、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2. 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协约国集团的建立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高中历史一第四单元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十四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课标要求:1。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探究区课前自学课堂互动【主干知识】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背景(1)两大阵营的严重对立。
(2)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
2.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方针(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
4.成就(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可以概括为“一个高潮、一个原则、两个会议、三大政策”来识记。
“一个高潮”指同苏联等17国建交;“一个原则”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个会议”指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三大政策”指“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政策。
材料问题:(1)观察图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对此,新中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予以应对?(2)图二反映了当时中苏两国怎样的国家关系?这一做法有何重要历史意义?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①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参加日内瓦会议(1)召开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召开:1954年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
(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印度支那”释义:是指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二战前为法国的殖民地.由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学设计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爱国热情。
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为本课教学重点。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开封回中潘瑞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
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历史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学案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2.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培养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认识。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建交。
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
二、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阅读教材94-95页,找出并完成下列问题,小组内交流巩固)(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内容,,,,意义②出席万隆会议时间,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主要贡献:意义问题探究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同与会国家之间有哪些“同”和“异”?今天,这些“同”和“异”是否还存在?请举例说明。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阅读教材96页,找出并完成下列问题,小组内交流巩固)时间,第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意义。
问题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建交(阅读教材97-99页大字及小字部分,结合六幅图片,了解并简述建交历程、意义)①建交历程:A积极回应 B乒乓外交 C官员交往D握手言和E载入史册 F 邓小平访美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建交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一个中国”。
中美建交的三原则是③意义问题探究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奉行怎样的对华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②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看,在中美建交以及中美发展关系过程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③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给我们什么启示?三、感悟历史:从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不独立,经济上不自主,屡受欺辱与压迫。
根本无外交可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等等。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辉煌的成就。
作为一名新中国一员,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产和繁荣经济。
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化建设营造了越来越有利的国际环境。
个时期:
年代末期
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
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捣乱。
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为实施这一战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步骤:
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损害。
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为促进亚
的团结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最终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准备了条件。
条战线上同美国展开严肃的斗争。
战协定。
己的贡献。
国的干扰,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击下,国民党军队弃守大陈岛,我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
中国政府和人
双边谈判的可能性,从而为日后中美大使级会谈开辟了道路。
基础。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2.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外交政策基本概念的同时,通过具体案例感受外交政策的应用。
-通过时间轴、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脉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什么?这些外交事件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2.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介绍我国当代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对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2.教学目的:
-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学目的: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分析能力、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表现。
5.作业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深入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能够从全球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全球公民意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4.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二 Nhomakorabea问题导向
教师应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例如,在讲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对我国外交事业有何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讲解尼克松访华时,可以提问:“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反思与评价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了对课程内容的讲授。首先,我详细讲述了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以及这一事件对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阐述了尼克松访华的历史背景、访华的经过以及访问对中美关系和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最后,我介绍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课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给出了几个讨论话题,如:“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影响”、“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关系的作用”等。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充分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北师大版必修1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一、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爱国热情。
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三、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为本课教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爱国热情。
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为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根据高一学生的认识水平,确定新中国建立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迄今为止,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多少个吗?学生议论。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外交》白皮书披露,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同世界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数字啊,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目是17个,如今的数字正好是当年的整整10倍!那么,在五十多年的如歌岁月中,新中国的外交是如何打开局面,走过当年的艰难,创造今日的辉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让学生阅读材料(可在课前预习)。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
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
……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
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
……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
这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军事、政治方面。
……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此外,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
”——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1.背景国际形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并激烈斗争;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充满了敌意,他们从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国内形势: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新的外交政策,这就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方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回答,教师总结。
用多媒体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三条方针的内容、含义和意义。
内 容含 义意 义“另起炉灶”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三大方针实际上解决了新中国诞生后外交工作面临的三大问题,即:如何建立自己的对外关系,“另起炉灶”;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所以说,三大方针指明了新中国外交的方向。
3.新中国成立第一年的外交成就学生看书回答。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另外还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
多媒体显示图片: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并合影;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仪式。
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利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也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建设的展开,如苏联对我国的经济援助。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二目,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活动。
由此学习第二目。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请回答:(1)材料中“这些原则”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在什么时候提出的?(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些原则”的内容。
(3)“这些原则”在处理国家间事务中有何意义?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显示图片: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一个新的国家形象。
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就是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外交实践。
2.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多媒体显示图片: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本目知识点让学生阅读教材,从时间、地点、目的、结果等方面做基本掌握即可。
3.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多媒体显示图片: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席、各位代表: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请回答:1.亚非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指什么?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这一方针为何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有何作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展示参考答案:提出原因: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②与会国家间存在矛盾分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
含义:同: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
作用: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由此学习第三目。
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学生阅读教材,从背景、经过、意义等方面了解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教师多媒体显示图片:历届联大讨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乔的笑”;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还有哪些具体表现呢?由此学习第四目。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1.中美关系正常化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1)70年代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实现正常化?(引导学生从中国和美国两方面考虑,尤其指出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2)中美关系是怎样实现正常化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制表)多媒体显示图片:基辛格访华;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时 间事 件意 义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3)中美关系正常化有何深远意义?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同时,中美关系的缓和还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中日建交多媒体显示图片:田中角荣访华。
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日本对过去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损失表示反省,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随后,日本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正式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并陆续签订了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地发展。
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课后探究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请结合新中国外交的有关史实,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六、本课特色本课有四个子目,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着重介绍了新中国外交的两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和成就;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