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8加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七单元《8加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8加1、8加2、8加3、8加4、8加5、8加6、8加7、8加8、8加9的计算方法。
2. 8加几的计算练习。
三、教学重点1. 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8加几的计算练习。
四、教学难点1. 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8加几的计算练习的准确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演示法:演示8加几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进行8加几的计算练习。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计算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学课件展示8加几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2. 讲解计算方法讲解8加1、8加2、8加3、8加4、8加5、8加6、8加7、8加8、8加9的计算方法,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演示计算过程利用教学课件演示8加几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演示进行计算。
4. 练习计算让学生进行8加几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8加几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布置8加几的计算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8加几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8加几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第七单元《8加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者使用教学课件,展示与8加几相关的实际生活例子,如“你有8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你几个苹果,你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认识数15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认识数1-50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认识数字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认识数字1-50。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将会学会数的认识、说出、写出、倒数和比大小等基本能力。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第一节:认识数1-20在学习认识数1-20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 数字的认识先让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声读出数字1-20,并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幻灯片等形式,让同学们看清数字的书写形式,认识数字的基本规律,好让他们系统地掌握数字1-20。
2. 数字的书写在认识数字后,教师需要教授同学们数字的书写,包括数字的笔画、书写顺序以及书写规范等,这样才能保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出现写错数字的情况。
3. 数量的认知在认识数字的基础上,同学们需要理解数字所代表的数量。
常用的教学方式包括多种计数方法,如手指计数法、计数棒、抽象计数等方式,让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掌握计数方法,建立起数量和数字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认识数21-50在认识数21-50时,我们同样需要按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 认知数字及其书写通过让同学们大声读出数字、了解数字的书写顺序、认识数字的书写规范等方式,让他们掌握数字21-50的基本知识。
2. 数量的认知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更切实际的计数方法,如读时钟、量水杯等实际应用,让同学们更好地建立起数量和数字的对应关系。
3. 数字比较在认知数字的同时,同学们还需要掌握比大小。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数字大小的关系、比较大小的形式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比大小的方法。
认识数字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
同学们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和理解数字的书写、数量的计算以及比较大小等基本能力,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有更好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分与合26789的分与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分与合26789的分与合教材第36~40页的内容。
1.把握6、7、8、9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爱好。
重点: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得出6~9各数的组成。
难点:把握6、7、8、9的分与合。
投影,图片等。
1. 4能够分成几和几?(要有规律,语言要完整。
如4能够分成1和3,1和3合成4;4能够分成3和1,3和1合成4;4能够分成2和2,2和2合成4) 5能够分成几和几呢?同桌互说。
2.数数:从1数到10。
1.学习6的分与合。
(1)课件显示三个小学生,每人都拿着6个气球,然后教师提问: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能够如何样分?(2)同桌互相商量,想想方法。
(3)集体交流。
教师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让学生说说,6能够分成1和5,1和5合成6。
启发摸索:看到了1和5合成6,你想到了什么?,然后同桌互查,看看是否正确。
教师指名表述:5和1合成6,6能够分成5和1。
(4)6还能够如何样分?看第2个学生手中的气球,把6分成了2和4。
引发摸索:这次把6分成了几和几?用语言表述。
教师巡视,针对问题进行辅导。
(5)6个气球还能够如何样分呢?看第3个学生手中的气球,请学生依照图片,(6)说一说,谈一谈。
(能够同桌互相说,也能够小组合作)2.学习7的分与合。
(1)请每个学生拿出7个○,大伙儿相互看看每个人拿到的是否正确。
投影出示7个○,教师说要求,把7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2)小组合作,分一分。
(有几个人要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不能都一样,不能重复)(3)小组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并板书三种情形:看着这三种结果,你想到了什么?引导说出:看到了1和6合成7,想到了6和1合成7。
看到了2和5合成7,想到了5和2合成7。
看到了3和4合成7,想到了4和3合成7。
教师在每种旁边板书出相应的分与合。
(4)引导学生讨论7的组成的经历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人教版
《七、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钟面的组成部分,了解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4.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及整时。
教学难点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钟。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谜语:溜溜圆,光闪闪,两根针,会动弹。
一根长,一根短,滴答滴答转圈圈。
(打一物品)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中的“它”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1.认识钟面。
出示实物钟。
(1)请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长针、短针、数字。
)(2)明确: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3)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有1~12,是按从小到大顺时针转圈排列的。
)(4)可引导说出长针、短针都是按数字的排列顺序运转的。
(5)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哪根针快哪根针慢?(朝着同一方向走,分针快,时针慢。
)2.认识整时。
多媒体出示3个钟面:师:谁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看的?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各有什么特点?(分针都指向12,8时时针就指向8,3时时针就指向3,6时时针就指向6。
) 同桌互相讨论:你准备怎样认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大家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钟拨出7时、11时。
3.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方法。
(板书:8时、3时、6时)(2)介绍数字表示法。
出示8∶00电子钟,要求学生观察电子钟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问:这是什么?这种表示法有什么特点?(3)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个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练习。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认识数字的奇偶性
篇一:数字的奇偶性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认识数字的奇偶性,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
通常在学生数学学习的第一年就会介绍这个概念,这也为后面的数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奇数和偶数是几乎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的概念,但是许多人却不知道奇数和偶数的真正定义是什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什么是奇数和偶数、怎样识别奇数和偶数以及为什么奇数和偶数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一、什么是奇数和偶数我们知道,在数学中,数字被分为两类:奇数和偶数。
奇数指的是除以2有余数1的数字。
例如,1,3,5,7,9等都是奇数。
偶数则是除以2余数为0的数字。
例如,2,4,6,8,10等则是偶数。
二、识别奇数和偶数要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要学会识别奇数和偶数。
这里有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识别,可以帮助你较快地区分奇数和偶数:1. 以数字5为例,我们可以很快地识别它是一个奇数,因为它除以2的余数为1。
2. 我们还可以数一数一个数字的个数来判断它是奇数还是偶数。
偶数的个数必须是偶数或者0,而奇数的个数必须是奇数。
3. 另一个方法是查看数字的个位数。
如果个位数是0、2、4、6或8,则数字为偶数;如果个位数是1、3、5、7或9,则数字为奇数。
以上三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轻松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奇数和偶数,避免错误。
三、为什么奇数和偶数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奇数和偶数有很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购物时,如果价格是奇数,我们往往会觉得它比偶数更高。
商家通常会将价格设为偶数来让消费者感觉更便宜。
同样地,在交通规则中也有奇偶性的体现。
例如,在红绿灯交替闪烁时,红灯往往持续时间更长,这也是因为人们将奇数视为更长的时间。
在几乎所有的日常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奇数和偶数的身影:例如,场地、器具、盘子等的数量,都是基于奇偶性的原则建立的。
总结认识数字的奇偶性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助于孩子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数学小能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数学小能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难懂、陌生的概念。
但是,只要掌握了数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我们就能变成数学小能手,轻松应对各种难题!一、教学目标本单元主要着重学习比大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比大小的定义,并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使学生逐渐了解数字的大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比大小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小比较。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游戏及实际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数字比大小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1.认识数的大小: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了解数字有大小之分,让学生掌握用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
2.听说看数: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提问和提示,让学生通过主观认知来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3.以少胜多:通过数量游戏,让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习得比较多少的方法,并掌握整数的个位、十位、百位等位数分解的方法。
4.找规律:通过找规律游戏,让学生掌握逐次加减的方法,并能够快速运算算术表达式。
5.脑筋急转弯:通过脑筋急转弯游戏,让学生掌握思维灵活、快速应对复杂情境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单元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讨论、练习、游戏等方法进行。
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叫学生明白数的大小大小的关系,并且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增加学生的思考,了解比大小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练习:通过选择练习、填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快速提升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
4.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比大小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视觉效果及思维能力,提高对数的认识能力。
六、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包括板书、PPT等。
七、教学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比大小的方法及技巧,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大小,并且能够熟练掌握整数的个位、十位、百位等位数分解的方法。
同时,通过游戏及实际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数字比大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案)第七单元 9的分与合-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 9的分与合-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区分“九分”和“九合”,掌握九分之几和九合几的含义。
2.能灵活运用“九分”和“九合”进行计算。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九分之几和九合几的含义。
2.在游戏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数学教材、磁带、课件、班级黑板、白板、橡皮、尺子等。
素材:几张点数卡片。
时间:9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自学课文1.引入通过一幅九九乘法表的图片,在班内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该单元内容已有所了解。
2.课文自学(1)教师为学生呈现出“九分之几”和“九合几”的含义演示(首先,对“九分之几”进行讲解:九个分之几的意思,你能自己解释吗?为帮助学生了解“九分之几”的意义,教师拿出几张印有小数的点数卡片,并且分发给学生进行操作,以此让学生掌握九分之几的含义。
(2)教师再讲解一下“九合几”的含义(询问学生们九合几的含义,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他们尽快理解这个概念。
),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际体验“九合几”的含义(先让学生使用点数卡片来完成一个小游戏:一共有27个点数卡片,将它们分成三等份,每一份的点数加起来必须是九,迫使他们思考“九合几”的概念。
)。
3.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主动演示他们刚才学到的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第二节:课堂辅导1.复习上课内容学生回答问题:“九分之几”和“九合几”的含义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吗?2.课堂针对学生问题分组辅导教师分出几组同学,让它们互相讨论并一起完成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把27个不同的点数卡片分成三个部分,每一部分中卡片的点数加起来都是9,这个游戏需要他们集思广益,合作完成,从而培养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再次演示他们上课拿到的知识,教师对他们进行一些点评,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探究数字里的规律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探究数字里的规律引言数字是数学的一种基础元素。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究数字中的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内涵和外延,更好地应用数字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们探究数字里的规律。
本文将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一些实际案例,从多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探究数字里的规律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探究数字里的规律的重要性数字是人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探索宇宙的一种重要工具。
它们既可以表示数量,又可以表示比例、大小、比较等。
明确数字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数字,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字背后的逻辑。
对于学生而言,探究数字里的规律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数字里的规律需要考虑数字之间的变化关系,需要能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2、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字的规律背后有着一定的逻辑性,学生通过探究数字里的规律,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
3、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探究数字里的规律,可以发现数字之间的神奇之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挑战和刺激,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探究数字里的规律的方法1、实例分析法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很多经典的数字规律都是通过某些实例而得到的。
探究数字规律时,可以先找到一些数字实例,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出其规律,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比如,1,3,5,7,…,其中每个数都是比前一个数大2。
又如,9,11,13,15,…,其中每个数都是比前一个数大2。
这两个序列中,每个数字之间都有着比较明显的规律,通过依次比较每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掌握数列之间的规律。
2、分类法数字规律是实际世界的抽象,有时候可以把数字分为几个不同的分类,再分析每个分类中的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整个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比如,对于以下数列:1,2,4,7,11,16,…我们可以将这个数列分为以下几个分类:第一个数:1;第二个数、第三个数:2,2;第四个数、第五个数、第六个数:3,4,5;……通过对每个分类中数字之间的对比,分析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找到这个数列的规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8、9的分与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8、9的分与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8、9的分与合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分与合8、9。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8的分与合2. 9的分与合3. 8、9的分与合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8、9的分与合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与合。
2. 教学难点:理解8、9的分与合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分与合示意图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8、9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新课导入:通过教学卡片展示8、9的分与合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3. 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PPT演示8、9的分与合的方法,并进行讲解。
4.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8、9的分与合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8、9的分与合的方法,并交流心得。
6. 练习与展示:学生进行8、9的分与合的练习,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8、9的分与合的方法,并进行反思。
六、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8、9的分与合》2. 内容:8的分与合、9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练习册:完成练习册上的8、9的分与合的题目。
2. 家庭作业: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8、9的分与合的操作。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8、9的分与合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
2. 学生反思: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反思自己对8、9的分与合的理解程度,以及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8、9的分与合》的完整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七单元《9加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七单元《9加几》——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9加几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9加几的竖式计算方法。
3. 9加几的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9加几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9加几的竖式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2. 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竖式计算方法。
3. 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9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是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9加几的计算问题。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9加几等于多少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9加几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
- 教师总结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举例示范。
- 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9加几,并讲解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和纠正。
4.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9加几的计算方法。
- 强调9加几的竖式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5. 课后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本教案适用于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9加几》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三》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之前学过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运算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基本运算规则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存在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三》。
2.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3.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5只小鸟和3只小鸟,问学生:“一共有几只小鸟?”引导学生进行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点评。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加减法游戏,每组学生轮流进行运算,其余学生进行监督和评价。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能够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和数学游戏。
2.学具:为学生准备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学具,如小卡片、计数器等。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3元,一块橡皮2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
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买了几个水果?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苏教版分与合表格式教案1
2017--2018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7--2018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7--2018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7--2018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7--2018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7--2018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7--2018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练习分与合
5可以分成3和() 6可以分成()和1
()可以分成2和6 4可以分成()和2
9可以分成5和()()可以分成4和3
……
抢答,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帮小蚂蚁找家。
第43页第5题。
问: 哪两只小蚂蚁身上的数合起来是7, 这两只小蚂蚁就可以一起到7的家里去玩?
同桌相互说一说谁可以到8、9、10的家里去玩。
集体交流。
3.比比谁的速度快, 他的小树苗就张得快!
第43页第6题。
4.练习数的组成, 同时练习数的大小。
补充
出示一组小花。
(如: 4和3合起来是几)
师:哪些叶子上的数合起来比8大, 就把这朵花涂上漂亮的颜色。
问: 你准备怎样做这道题?
生: 独立填写。
集体交流, 问:哪些叶子上的数合起来比8大?
5.提高题。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6、7的分与合》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6、7的分与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6、7的分与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6、7的分成两种数和合两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的组合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于数的分成和组合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6、7的分成两种数和合两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的组合观念。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6、7的分成两种数和合两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6、7的分成两种数和合两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分组讨论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6、7个小球、卡片、数字板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6、7个小球,卡片、数字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的分成和组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的分成和组合?它们分别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将6、7分成两种数和合两种数的方法展示给学生。
例如:将6个小球分成2个和4个,或将7个小球分成3个和4个。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将6、7分成两种数和合两种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6、7的分成和组合的题目,让学生上台演示答案。
例如:将6分成2和4,将7分成3和4等。
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师说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 滴答滴答不停走, 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钟表)同学们真聪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和钟表交个朋友好吗?
明确学习目标
独立思考
仔细观看,整理问题
【感知钟表的特点,借助学生生活获得有关钟表的相关经验。】
认识整时
回答问题
仔细倾听
拨动指针说发现
【强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情趣】
板
书
设
计
认 识 钟 表
时针和分针
钟面上:12个大格
12个数字
整时认读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教学
反思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1.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体会认、读、写整时。
2.经历认一认、拨一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3.学生养成珍惜时间、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和球, 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
从实物抽象到图形, 培养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问题出示,自主探究。
出示学习问题:
(1)钟面上都有什么?
(2)怎样认读整时以及整时的两种写法
三、交流完善,点拨深入。
组织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汇报第1题时,出示钟面模型,学生能够得出:在钟面上有12个数,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有时针、分针。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的区别,并汇报:短短的粗粗的是时针,长长的细细的是分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让数字跳起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让数字跳起来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而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数学教育中,让学生对数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数感也非常重要。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就是以此为基础,让数字跳起来。
这一主题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对数字的直观认识,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针对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课堂游戏、实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
第一课,生活中的数字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使用数字,而数字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数字,比如:门牌号码、车牌号码、电话号码等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认识并了解到数字的应用范围。
第二课,数字和我们的身体数字也是很多日常用语和身体部位的代表。
比如:“一杯水”,“两只眼睛”,“三根手指”等等,让学生通过与身体部位相联系的数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数字的重要性。
第三课,数字和形状数字和形状也有很大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形状来感受数字的大小和数量。
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和形状的巧妙组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算的乐趣。
第四课,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让学生通过与数字大小关系相联系的课堂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五课,数字的分类数字的分类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部分。
对数字的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和数学运算。
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数学符号,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表达数学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并且通过诸如生活中的数字、数字和身体、数字和形状、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数字的分类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数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数感,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推动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数码游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数码游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法被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
其中,数码游戏是一种新兴的数学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关注和认可。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数码游戏,着重探讨这个教案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和创造力的培养。
一、数码游戏的介绍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中设计的数码游戏是一种有趣的益智游戏。
游戏中,学生将会针对一些数字进行排列和填充,从而形成合适但数字不能重复的运算式。
每个游戏包括不同数量的数字和符号,并且每个数字和符号都必须使用一次,以便形成正确的答案。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在数学计算和排列组合方面的能力,同时灵活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数码游戏对于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数码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学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探索和操作数字,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激发出自己的想象力,从而积极地思考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数码游戏也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和辅助,从而改进他们的创造力,发现不同的解决途径实现最终的目的。
数码游戏可以从最基础的层次,逐渐引导学生进行肌肉记忆和深层次理解,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变成能够应用的技能。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快的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同时保持对于数学味道的兴趣和热爱。
三、数码游戏与数学教育的连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数码游戏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能够说明数码游戏与数学教育之间的联系。
数学教育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公式和定义,而是学生应该能够将这些知识转换到实际生活中,完成相关的任务。
数码游戏正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平台,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理解数学知识,应用他们所学到的技能,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和草率地完成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指示物;2.能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分针、表盘等元素;3.能够按照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读时刻;4.能够简单应用所学知识,判断简单的时间先后顺序。
二、教学重点1.了解钟表上的时针、分针、表盘等基本元素;2.能够按照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读时刻。
三、教学难点1.初步认识钟表的结构和指示物;2.能够正确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四、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钟表的基本印象,简单谈论人们生活中对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钟表的好奇和兴趣。
B. 学习1.展示钟表,介绍钟表的结构和指示物。
学生边观看边听老师解说。
2.通过教师手持钟表模型,展示时针和分针的运动方式,让学生模仿时针和分针的动作。
C. 实践1.设置时间,让学生模仿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读出时间;2.给出时间,让学生模仿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调整到正确的时间点。
D. 巩固设计一些钟表时间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题目判定时间先后顺序,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总结学过的内容,强化对钟表的认识和读时能力。
六、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册相关练习;2.自制钟表模型,模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熟练读取时间。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直观的钟表展示和实践操作,辅以练习巩固,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表、掌握读取时间的基本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互动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认识钟表》的教案,希未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0的分与合》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0的分与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0的分与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10的分成和组合。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的分与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后续学习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10以内的数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数的分与合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10的分成和组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10的分成和组合。
2.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的分成和组合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0的分成和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的分成和组合。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体验10的分成和组合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10的分成和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10以内的数字卡片、小棒、水果图片等教学道具。
2.学具准备:每名学生准备一套10以内的数字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小猴分桃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的分与合。
故事结束后,教师提问:“小猴最后有没有分完桃子?它是怎样分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10以内的数字卡片,提问:“谁能把这些数字卡片分成两份,使每份的数量相等?”学生尝试分成,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接着,教师提问:“谁能把这些数字卡片分成两份,使一份的数量比另一份多?”学生再次尝试分成,教师同样给予指导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的内容:认识钟表
教材分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
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编排的,我们将时间(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生熟悉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
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有帮助的。
◇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
为了降低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并丰富练习的形式,教材特意安排了“几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的习题,并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
◇渗透一天有24小时。
P85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法,并通过提问“小明9时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一天有两个9时。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这两种工具计时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以学生能理解的方法简单的说明。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孕伏。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单元总课时:约2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钟面,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渗透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实物钟表、学具钟表、课前要求熟悉自己的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认识钟面
1、出示主题图
问题:1)小红是什么时间起床的?
2)你怎么知道的?
揭示主题:你们看钟表虽小,却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它能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工作和学习,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钟表这位新朋友。
2. 出示一个○:要让它成为钟面,还需要添上什么?
介绍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
(电脑分别呈现,成为一个完整的钟面)
3.你还知道钟表的哪些知识?
二、初步认识时间
1. 课件出示钟面,问:这些时间你认识吗?
(1)图一,钟面显示8:00
问:你是怎么看出是8时的?谁再来说一说怎么看时间的?
——长长的分针指着12,短短的时针指着8,就是8时。
师板书:8时。
问:还可以怎么写?谁来试一试?师板书:8:00。
(2)图二,钟面显示3:00
问:怎么看出来的?(同桌交流认整时的方法)。
(3)图三,钟面显示6:00
(注意观察6时,分针和时针成一条直线了)
2.归纳:这些时间,你是怎么看得又快又准?(或:问观察这3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3.操作,拨一拨: 5:00 9:00 1:00 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间。
三、看时间,画钟面
问:你能根据给出的时间,画出相对应的钟面吗?
教师指导学生,在空白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间。
四、应用提升
1.看钟面读时间: 8时 3时 6时 12时 4时
选择8时说说这个时候你会在干什么?小朋友做得事情很不一样。
这是怎么回
问:你是怎么想的?
问:1小时前是几时?
2.接近整时的钟面的指认
课件出示书本第87页第6题
问:你是怎么想的?
二、练习巩固
1.游戏:“超级变变变”——用动作表示3时 9时 6时 12时2.书第87页第8题,请学生先找规律,再填空。
3.欣赏各式各样的钟面。
4.完成练习十九剩下的题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