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10课鸦片战争试题含解析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0课 鸦片战争 Word版含解析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0课 鸦片战争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881716b307e87101f696f8.png)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编者选题表1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A 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B 腐蚀清政府的官员C 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D 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解析:A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向中国猖狂走私鸦片是因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急需扭转对华贸易逆差,A项正确。
2 (2017·辽宁大连期末)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
这说明当时( )A 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B 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C 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D 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解析:B 根据材料,在1689~1839年这段时间的涉外司法诉讼本应全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有较多由外国人自行审理,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
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的,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也没有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C、D两项错误。
3 (2017·山东潍坊期末)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辱……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
”这体现了( )A 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D 清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解析:D 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没有产生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与材料中“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不符,故C项错误;从“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可知清政府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文书范式,故D项正确。
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d2f6ef9b6648d7c1c7468b.png)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图”,其伟大意义在于( )A.宣告了中国禁烟运动的彻底胜利B.使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D.扼制了毒品泛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的理解。
A项中国禁烟运动并未取得彻底胜利,B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D项虎门销烟也没有扼制住毒品泛滥。
答案:C2.“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
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
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
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
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
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
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A.明朝后期B.清朝中期鸦片战争前C.鸦片战争后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解析:材料反映的情景描绘的是鸦片输入对中国的严重危害,时间应是在鸦片战争前。
答案:B3.右图是道光帝裁撤林则徐的诏书,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②反映了道光帝的软弱无能③林则徐对抗朝廷④推行妥协投降的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林则徐属于地主阶级,他禁烟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B4.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有( )①开口通商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体现了列强在中国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则体现了列强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
答案:B5.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C.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主题的把握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化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化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b25269767f5acfa1c7cdc9.png)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10课 鸦片战争基础达标1.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近代史上一重大事件而设的,下面漫画中的巨龙口吐熊熊烈火,象征毒品的骷髅被烧得无处藏身。
请思考这一事件是( )A .鸦片战争B .虎门销烟C .《南京条约》D .《天津条约》答案:B2.(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 .俄国B .法国C .德国D .英国答案:D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英法联军英舰队司令何伯说:“……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以下能驳斥其言论的是( )A.开放通商口岸B.割占香港岛C.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D.赔偿军费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英法联军”“掠夺领土”等信息可知选C项。
答案:C4.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侵略者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A.协定关税 B.公使驻京C.割让土地 D.开放口岸答案:D5.“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虎门条约》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个条约使中国打破传统的对外贸易习惯,这与《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的影响一致,故选A项。
答案:A6.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注意限制词语“历史进程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破坏领土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故选C项。
答案:C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10课 鸦片战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10课 鸦片战](https://img.taocdn.com/s3/m/49d9743db7360b4c2e3f644b.png)
课时作业10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恶疾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解析:依据材料判断“害人之物”为鸦片,鸦片走私是“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与医治官场腐败无关,故A项错误;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私,制止白银外流,以此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故B项正确;禁烟运动需要整顿海防,但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禁烟运动与增加政府外贸收入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2.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城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这一规定不能反映出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国的行政主权的问题,故B项错误;据材料这一规定涉及文书往来方面,要求用“照会”字样,强调人员往来的平等,不涉及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故C项错误;据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间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答案:D3.有葡萄牙学者认为,“尽管澳门在它坎坷的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次危机,但一八四二年才是它真正衰落下去的日子。
”这是因为一八四二年() A.澳门逐步丧失中外贸易的特殊地位B.洋货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人民的反抗抵制了西方的入侵解析:1842年的《南京条约》五处对外开放口岸,突破澳门对中外贸易的特殊地位,故A正确;洋货是从通商口岸流入,所以对澳门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1842年是中国沦为双半社会,但是与澳门并不直接相关,故C项错误;中国人民的反抗抵制西方的入侵会有利于澳门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练习:第10课 鸦片战争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练习:第10课 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ac8a0dd519e8b8f67c1cb94e.png)
第10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爆发于( )A.1840年B.1900年C.1911年D.1919年【解析】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故A项正确;1900年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故B项错误;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 A2.史学界普遍认为,“如果(将鸦片战争)称为商务战争,中国并未禁止任何正当商务,只是禁止走私,而且禁止的是毒物走私”。
由此可见,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 )A.与鸦片战争的发生无任何关系 B.是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C.是导致中英间战争的直接原因 D.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对相关史学观点的认识,考查对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禁止的是英国对华进行鸦片贸易,而不是禁止正当的商务贸易。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行为是一种非人道的行为,也是一种侵略行为,因此,中国的禁烟运动是正义的反侵略行为。
由此可判定B、C两项不正确。
鸦片战争前,在工业资本主义的推动下,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输入鸦片、发动战争都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禁烟运动仅是英国政府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寻找的借口而已。
因此,A项不正确,D项正确。
【答案】D3.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潮水般涌入的“洋药”(鸦片),清政府不得已准许本国栽种土烟,企图通过“内地之种日多”,使“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不自禁而绝”。
这本质上揭示了( )A.清政府对鸦片走私缺乏清醒的认识B.为改善民生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C.鸦片走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D.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解析】清政府企图通过允许本国栽种土烟来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没有看到鸦片走私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故A项正确。
【答案】A4.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因为( )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B.中国政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C.中国的经济军事技术落后于英国D.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解析】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增大,中国广阔的潜在的市场是西方列强所急需的,因此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 鸦片战争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 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cf5f42d24afe04a1b071de57.png)
第10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中国社会全面落后 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2、对于《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所看重的是把条款中“割让”换成“赏借”二字。
这说明清统治者( )A.统治黑暗腐败投降卖国 B.缺乏近代民族国家意识C.认为丢失香港意义不大 D.用“礼”维护国家主权3、道光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指示守御军队“断不准在海洋与之接仗,盖该夷之所长在船炮,至舍舟登陆,则一无所能,正不妨偃旗息鼓,诱之登岸,督率弁兵,奋击痛剿,使聚而歼旃”。
材料表明道光帝()A. 是鸦片战争的直接指挥者B. 精通海上、陆地作战战术战略C. 准备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D. 充分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差距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A.西方国家想在中国投资设厂B.西方国家企图攫取更多权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D.总理衙门拒绝公使进驻北京5、近代有识之土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 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园待遇C.永久居住及租地权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6、侵略者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是()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教训清政府,使其顺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7、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
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
由此可见,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A. 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B. 保证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的权利C. 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D. 保护在议定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8、某班同学就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提供了四种观点,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清政府实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英国渴求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C.中国属于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D。
2018年秋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训练卷
![2018年秋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训练卷](https://img.taocdn.com/s3/m/deef0f2ecc7931b765ce15d0.png)
第10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该规定①清政府企图维护至尊国体②清朝外交由华夷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③促进清政府外交的现代化④清政府与英国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答案】C2.阅读下表,由表中信息可知A.中英鸦片战争正在进行B.太平天国影响清军部署C.谕折制约军政事务效率D.地方反洋教斗争迅猛发展【答案】A3.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A.上海B.广州C.厦门D.汕头【答案】C4.上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A.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B.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C.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D.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答案】A5.太平天国一开始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其决定因素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B.上帝的指示C.自然灾害严重D.民主共和思想的推动【答案】A6.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答案】B7.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惊奇地发现:“作为东方泱泱大国的中国,其消费能力竟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洪都拉斯,而且从人均消费额来看洪都拉斯竟然是中国的1246倍。
”使英国人“惊奇”的真正原因在于A.中国人民购买力低B.中国政府抵制洋货C.找不到发动新战争的借口D.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尚未实现【答案】D8.一位研究中外关系的西方学者认为,“直至1839年为止,使西方国家听从条件方可允许双方关系存在的是中国;自从1860年以后,把和中国共同来往的条件强加于中国的却是西方国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e366035ef7ba0d4b733b59.png)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题第10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勒索赔款B.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C.为了争夺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D.英国在海上拥有绝对优势【答案】C2.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上是北京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作者这一观点A.错误,未认识中国制度的落后性B.正确,说明了战争实质.C.错误,立足于英国角度思考战争D.正确,阐述了战争原因B.鸦片战争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日减C.近代中国最重要历史使命是近代化D.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答案】C5.中国近代的某条约规定“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票,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
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
”这项规定A.无视中国人的生命权B.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C.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D.毁坏了中国的文明遗产【答案】B6.马克思曾说:“实际上从这次海盗式的英中战争中取得实利的唯一强国是俄国,英国根据条约所得到的商业利益是很微小的。
”马克思所说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7.下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
此表主要反映战役时间英法英法联军中国军队第一次广州战役1856.10 439 15000虎门之战1856.11 1380 1700第一次大沽战1858.5 660 518 1178 10000八里1860.9 3500 1500 5000 34000 桥之战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英法综合实力强大C.清军顽强抵抗D.清朝军队装备陈旧【答案】A8.(2019年4月浙江选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10课_鸦片战争_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10课_鸦片战争_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0c6105453610661ed9f45f.png)
第四单元 第10课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有导学号 89910331( )①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 ②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 ③军备废弛,军纪败坏 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解析:由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故答案为B 项。
答案:B 2.右图是一座城市的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它应该是在导学号 89910332( )A .虎门B .福州C .上海D .南京解析:“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指的销烟。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并将缴获的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故选A 项。
答案:A3.(2016·石家庄高一期末)历史课上,老师给学生出示了下列材料,其反映了导学号 89910333( ) 1840年2月,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传言,英军即将来华。
林则徐认为,那是谎言!1840年3月,一艘英舰抵达广东海面。
林则徐认为,那是虚张声势!1840年4月,美国领事正式告诉林,英军将于6月封锁广州湾。
林认为,那是谣言!1840年6月中旬,四艘英舰抵达广州沿海。
林认为,那是武装走私!1840年6月下旬,远征军舰队出现在珠江入海口……A .林则徐应为战争失败负主要责任B .这是清王朝长期以来闭目塞听的表现C .中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是失败的根本原因D .英军的真正目的是武力威慑清政府解析:A 、C 两项说法错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D 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故选B 项。
答案:B4.(2016·海南学业水平测试)史学家陈旭麓说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10课 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10课 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e29e6d16fc700aba68fc4d.png)
第10课 鸦片战争基础巩固119世纪中期,英国的对外扩张主要是为了( )A.开拓海外市场B.传播工业文明C.增加资本积累D.拓展统治区域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3首次规定西方列强享有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C.中法《黄埔条约》D.中美《望厦条约》41943年1月,中英签署新约,取消英国在华诸多特权。
至此,英国在中国获得的“关税协定”等特权在百年后最终消失。
与“关税协定”特权的最初取得有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英国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6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海盗式”的扩张是指通过暴力抢劫获得利益财富,据此可知选B项。
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专题10 鸦片战争-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 含解析 精品
![专题10 鸦片战争-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 含解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7cc6e62be1e650e52ea99f5.png)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C.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答案】C【名师点睛】鸦片战争的原因包括: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或者导火线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从本题来看禁烟运动只是给了英国一个战争的机会。
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禁烟运动而是打开中国的市场。
2.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打开大门”指的是A.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C.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D.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从此中国国门洞开,列强侵略势力涌入中国,A项正确。
英国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排除B。
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等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排除C、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割地B.赔款C.关税协定D.五口通商【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被破坏,此项规定严重破坏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4.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答案】D5.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提到:“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10鸦片战争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10鸦片战争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74b1df910ef12d2bf9e71d.png)
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这个观点的本质是想通过战争使英国A.鸦片贸易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答案】D2.下图是清政府和英国就香港地方问题谈判的漫画。
该漫画主要揭示了A.英国强行占据香港的过程B.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中英两国谈判地位不平等【答案】D【解析】漫画中英国人手中持枪逼迫清朝官员签字,反映英国武力驱使清王朝就香港地方问题谈判,故选D;漫画无法反映英国强行占据香港的过程,排除A;漫画没有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B;漫画反映的是割占香港岛,排除C。
3.“古老帝国的大门已经被坚船利炮攻破后,西方国家眼中重于泰山的利权依然被当成仁慈的象征随意施给;在外人看来只是琐碎细节的入城、遣使、驻京等事则因悖于礼制,成了朝廷眼里的洪水猛兽,万万不可让步。
”这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外交B.体现了清朝“中体西用”的理念C.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D.反映了纲常名教在中国的崩溃【答案】C4.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条例大意为:中国海关收入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材料中“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反映了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体现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故答案选C。
中国政府开放口岸,允许英国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促进了英国的商品输入,故A项错误。
中国海关收取的关税需双方商定,使中国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关税的自主权,政府的税收收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0课 鸦片战争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0课 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e484512814791711cc7917d0.png)
第10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环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下列条款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②“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③“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④“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④①②③D. ①④③②2、西方驻华公使经常指责清朝“各部院大臣均未与之往来”。
究其原因是除总理衙门大臣外,其他部院大臣不能且不敢和西方在华官员接触,一是担心被扣上“谋反”的帽子,二是遵循“人臣无外交”的惯例。
材料说明()A. 清政府的近代外交观念淡薄B. 清廷官员对夷务的敌视C. 西方驻华官员企图操纵清朝D. 西方官员重视清廷洋务3、中外条约关系建立伊始,清政府没有修约观念,某条约订立时,清政府认为这是一揽子解决争端的“万年和约”,为“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
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19世纪70年代,一英国人在广州将中国人打死。
对这一英国人的审判,主要应该依据( )A.《南京条约》 B.《各国律例》C.英国法律 D.大清律例5、“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6、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
该条款涉及()A.割让香港岛 B.领事裁判权C.巡查贸易权 D.关税协商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专题专测:10课 鸦片战争(word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专题专测:10课 鸦片战争(word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b0ef5ff46527d3240ce082.png)
鸦片战争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
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2.某时期后,涉及外国人的诉讼案件清政府基本不再受理,转由涉案人所在国驻华领事进行裁决。
这一“时期”是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期3.《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4.观察下列图片,从左图《抢劫》到右图《魂牵梦绕》,两幅图片涉及的战争场景是A.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B.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C.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清代乾隆以前银钱比价为1:1000以内,但至道光年间,银钱比价已高达1:1700左右。
这种“银贵钱贱”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B.海禁政策导致中西贸易萧条C.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白银流通D.鸦片走私造成白银不断外流6.下图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其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意图的是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元C.五口通商D.协定关税7.《南京条约》规定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58fd3a55ef7ba0d4a733b63.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试题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题一、单选题1.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
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
”这种现象反映出()A. 中国人的封闭愚昧B. 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C. 对英作战指挥失误D. 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2.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A. 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B. 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C. 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D. 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3.《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反映出A. 民众缺乏国家民族的意识B. 民众早已习惯隔岸观火C. 政府不准许下层民众参战D. 政府与民众未达成一致4.据英国人宾汉回忆,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曾到处遭到袭击,而“这些人(袭击者们)显然是在田间工作的农民,一到他们以为有机会可乘攻打一个孤立者时,就会拿起一枝火绳枪试图射击他。
这一描述反映出A. 英军侵华战争的正义性B. 中国人民的强烈爱国精神C. 英国未能实现侵华的目的D. 清政府主动组织人民抗敌1/ 85.1841年,看到英军炮火几乎炮炮皆准,参赞大臣杨芳认为其中定有邪术,他竟想出一条“以邪破邪”的妙计,遍收民间马桶,载于竹排之上,抵抗英军进攻,结果惨败。
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高看真题
![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高看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dcfa40fc4ffe473268ab13.png)
第10课鸦片战争1.(2018·天津高考·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2.(2018.4·浙江高考·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4.(2018.11·浙江高考·9)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A.1840年、1856年B.1840年、1883年C.1860年、1894年D.1860年、1900年1.(2017·江苏高考·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1.(2015·山东高考·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
争试题含解析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题号
易中
鸦片战争1、23、4、7
战火再燃65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
A.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B.腐蚀清政府的官员
c.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解析:A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向中国猖狂走私鸦片是因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急需扭转对华贸易逆差,A项正确。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
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 根据材料,在1689~1839年这段时间的涉外司法诉讼本应全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有较多由外国人自行审理,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
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的,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也没有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c、D两项错误。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
辱……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
”这体现了( )
A.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
D.清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
解析:D 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没有产生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与材料中“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不符,故c项错误;从“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可知清政府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文书范式,故D项正确。
4.(2017·山西太原期中)“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 )
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军事技术的落后
c.英国的坚船利炮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解析:D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清政府军事技术落后与英国坚船利炮都不是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故B、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表明没有革新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的一次胜利,落后的农耕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之间的差距才是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
5.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 )
A.掀起瓜分狂潮
B.要求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D.希望利益均沾
解析:B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列强的商品在中国销路不畅,他们对既得的利益不满足,要求清政府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进一步扩大市场,B项正确。
6.(2017·河南郑州期末)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
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
据此判断
( )
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
c.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D.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
解析:A 公使和使馆的设置是近代外交发展的必然趋势,清政府最高统治者却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
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这本身就是一种缺乏近代外交意识的表现,故A项正确;“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表明这是一种狭隘而非强烈的民族观念,故B项错误;清政府的这些举措,恰恰是顽固的坚守天朝上国思想的表现,故c项错误;为了维护所谓天朝上国的颜面,清政府甚至意欲放弃更多国家主权,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每年约有五百箱鸦片流入英国,而运到中国的鸦片有两万箱,最后达到八万箱。
年轻的格拉德斯就鸦片贸易曾发表过人道主义的言论,但这种言论被后来要求治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罪恶的呼声淹没了。
材料二 根据西方人的报道,中国的开放只不过是一种中外联营……外国人得出一条在中国活动的基本规律:没有中国人的支持,什么事也干不成。
从一开始,鸦片贸易就是中外联营的行动,中国人对鸦片的需求远胜于兰开夏的纺织品,由此出现了超乎外国人想象的鸦片销售网络。
材料三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
——乔志强、行龙《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贸易的“人道主义的言论”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认为鸦片贸易是一种“中外联营的行动”,对此你如何理解?
(3)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角度阐述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客观
影响。
解析:第(1)问抓住关键词“人道主义”,这表明当时西方社会的一些
进步人士认为鸦片贸易是一种不道德的行径,违反了人道主义。
第(2)问注意理解“中外联营”的真实含义,即清朝的一些官吏徇私舞弊,纵容鸦片走私,与奸商勾结从中牟利。
第(3)问注意从材料三中获取信息,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答案:(1)鸦片贸易在给西方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引起西方进步人士的同情。
(2)清朝吏治腐败,不法官员和奸商从中牟利。
(3)鸦片战争冲击了中国传统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文明的
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