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 PPT

合集下载

辛弃疾最全PPT课件

辛弃疾最全PPT课件

2020/4/30
9Hale Waihona Puke 稼轩生平从淳熙三 年秋
至淳熙六 年秋
在三年时间里,辛弃疾先后任京西转 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 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湖南转 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迁调频繁, 反映朝廷对辛弃疾的不信任,不欲他在一 处久任。在此期间,辛弃疾镇压了多起盗 贼,抑制了豪强地主,创建了湖南飞虎军, 雄震一方。
2020/4/30
14
稼轩生平
孝宗与光宗父子矛盾加剧,孝宗死后,宗室赵 汝愚与外戚韩侂胄拥立光宗子宁宗即位。韩侂胄掌 权,并开始筹措北伐,进用“士大夫之好言恢复 者”,辛弃疾恢复集英殿修撰。
嘉泰三年(1203) • 知绍兴府,兼浙东安 抚使。
2020/4/30
15
稼轩生平
岁末
• 受诏赴临安,诗人陆游 作诗为稼轩送行。
2020/4/30
“怨已深,痛已巨,怒已盈。” ——《美芹十论·观衅》
5
稼轩生平
绍兴三十一年(1161)
•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济南农民耿京,愤 而反抗,迅速扩展成几十万人的义军,年 仅22岁的辛弃疾,投奔耿京,担任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
• 辛弃疾南归,受赵构召见,被授为承务郎。 北返途中,听闻耿京被叛徒杀害,辛弃疾 率五十轻骑悉入五万人马的金营,生擒叛 徒,驰送建康斩首。
2020/4/30
17
第二节 作品赏析
2020/4/30
18
作品赏析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
• 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北郊带湖。稼轩 与陈亮纵谈天下大事,议论抗金复国,极为 投契。陈亮在带湖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
2020/4/30
19
作品赏析

辛弃疾词两首PPT讲课课件

辛弃疾词两首PPT讲课课件

3.写法领悟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2)善用对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抒发对南宋统治者 的不满情绪。以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上的经 验教训。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今日的“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 感慨。
3.解释词义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断鸿:_失__群__的_孤__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顾:_向__北__回_头__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堪:_怎__能__忍_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草:_草__率__马_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 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10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当为了消愁解闷而 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涌上心头的却是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 词。
1.精读探究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哪几个典故?各有什么作用?
答: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的典故。孙权是当年西破黄祖,北败曹 操,与曹刘成鼎足之势的英雄,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仰与向往,对孙权的追慕和钦羡,实际上就 是对南宋腐败无能的讽刺和嘲笑;北魏拓跋焘的典故,用意是劝诫统治者要快速收复失地,以 免人民安心他人的统治;廉颇的典故,用来说明他虽年岁已高但依然不忘为国效力,自己也像 廉颇一样渴望为国出力。

《辛弃疾词两首》公开课 优秀课件 精品PPT

《辛弃疾词两首》公开课 优秀课件 精品PPT


kuà i ɡuì 群英huì 输yí nɡ i lé 蜾luǒ
炙人口 子手 萃 弱
髻 鬓 鬃
脍 刽 荟
杆 竿
赢 羸 蠃
断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鸿:失群的孤雁。 北顾:向北回头望。 可堪:怎能忍受。
☞ 鉴赏: 第一首词是宋孝宗淳熙三年词人任江西提点刑 狱、驻节赣州时写的词。辛弃疾登上郁孤台,回想四十七年前 金兵长驱直入江南、江西腹地,南宋几乎灭亡之事,从奔腾的 清江之水,想到了当年隆佑太后一行匆匆逃窜的踪影,以及因 家国破乱而洒下的痛楚之泪。由水及泪,意象转换极为自然 “青山遮不住”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抗金恢复的坚定意志。第 二首词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诗歌中展开了奇妙的想象: 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更 想到了举杯邀嫦娥,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大好河 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青光洒满人间。作者感 叹“白发欺人”,表达对故国家园的思念,斫去桂树,寓有铲 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
6
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 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 闻鹧鸪。
太常引· 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 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 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幻想 使你如此烦恼? ②是什么可悲的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开创豪放先河,突破词为艳科的 传统束缚。他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天地里解 放出来,使词跳出花间月下而有了广阔的 社会生活。辛弃疾更是将爱国情怀填入词 作,成为时代最强音。与之相先后,李清 照的词,抒家国之痛,成为婉约中最
具真情的绝响。
豪放派的形成和发展
分为四个阶段: 1、范仲淹写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 可称为预备阶段。 2、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宪分庭抗礼,豪放派 从此进入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了产生了豪放派领袖辛 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 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 为主题的壮阔宏声组成了雄浑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4、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 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
三、用典:

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
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史诗中,不少篇 章在吟咏主要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 故。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 世,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 永。 • 对于这些典故,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并 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的方 式,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 有反其意而用的。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有关 用典的知识。
壮士,突袭金兵大营,活捉张安国,
并押回建康,斩首示众。这一传奇式
英勇事迹盛传一时,轰动南宋朝野, 从此他就留在了南方。
第二时期:南渡初期
• 辛弃疾南归后只担任过一些闲散官职。
但他的爱国热情不减,积极建言献策:乾道 元年给孝宗上《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又给 宰相虞允文上《九议》,全面、精辟地分析 了形势,提出了进取方略,显示了他卓越的
◆辛弃疾与陆游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始终把 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 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但辛弃疾也有许多与陆游不同的地方: 他作为一个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曾经获 得相当高的地位,他对抗金事业的追求,不 像陆游那样主要出于一腔热情;作为一个英 雄豪杰式的人物,他的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
• 辛弃疾退居上饶的带湖和瓢泉,过
了近二十年的赋闲生活。他给居室起名
“稼轩”,并以此为号,写下了一系列
激越奋发、寓意高远的作品,形成了他
的文学创作高潮,也奠定了他在文学史 上的不朽地位。
第四时期:晚年再起。
• 宁宗嘉泰三年被起用。次年,受宁宗召
见,问以北伐大计,但并未重用,将其改 任镇江知府。辛弃疾一方面积极备战,一 边又劝韩侂胄不可草率冒进。宁宗开禧元 年,因与韩意见不合而遭弹劾罢官,回到 瓢泉,其理想壮志彻底破灭。
南归的辛弃疾一再奏表,主张 北伐。朝廷只派他到地方任职,不 给他带兵的机会。他历任湖北、湖 南、江西安抚使等,多有利国便民 举措。从 43 岁起,他闲居江西信州 达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 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朝 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 他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 伐金复国的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 挤,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 想,67岁志未遂而死。
用典的分类: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 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
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 外。
辛弃疾生平大体可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南渡之前
• • 辛弃疾从小读书,受业于著名学者刘瞻。 祖父辛赞虽仕金,但未忘故国,在辛弃
疾心中播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沦陷区人民
的痛苦生活更加深了他对金人统治的憎恨。

后辛弃疾组织义军参加耿京起义,进行
抗金斗争。

得知叛徒张安国谋杀耿京、投降金
人后,辛弃疾义愤填膺,组织五十名
烈,他的思想也不像陆游那样“纯正”; 他的理想,不仅反映了民族的共同心愿, 而且反映了一个英雄之士渴望在历史大 舞台上自我完成的志向。 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 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 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 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他的词集《稼 轩长短句》,保存了词作六百多首。
政治和军事才干。
• 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有政 绩;淳熙二年,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 镇压了茶商军,因功加官。此后又历任京西 转运判官,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转运 使等职。在整治地方、惩办贪官、平定暴乱、 发展生产方面颇有成绩。淳熙八年冬,他被 诬以贪污等罪名革职。
第三时期:赋闲生活。

开禧二年,韩侂胄北伐,大败而归。
开禧三年,朝廷为了借重辛弃疾的威望
挽救危机,诏命辛弃疾为试兵部侍郎,
辛弃疾上章辞免;后朝廷又决定起用他 不久便抱恨溘然长逝。
为枢密都承旨,此时辛弃疾已重病卧床,
二、辛弃疾与苏轼
辛词和苏词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 朗著称,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 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 式的感悟,并以这种渗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 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偏于潇洒疏朗、旷 达超迈。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 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 情与悲愤。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 辛词的一大特色。
豪放词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发 展而推向高峰。
爱 国 词 人 辛 弃 疾
走 近 作 者 :
本章主要内容:
• • • • 一、作者生平简介 二、辛词与苏词、陆游的对比 三、用典的类型和方式 四、作品赏析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著名爱国诗人பைடு நூலகம்辛弃疾于绍兴10年生于被金人 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败亡已13年。他的祖 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 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 熟,起兵抗金复国。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 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辛弃 疾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 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 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