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春》传奇中的古董物品研究
钱曾述古堂藏书去向考略
钱曾述古堂藏书去向考略陈宇【摘要】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famous bibliophile Qian Zeng’ s Shugutang had rich rare treasure nationali-ty, which was always valued by art circles.From the Republic’ s ZhangYu King Qian Zun Reading and Seeking Kee School Certifi-cate, the gathering circulation of Shugutang collec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could be sorted out.After Qian collection was scat-tered, it was collected by Ji Zhenyi, Xu Qianxue and others, and flowed into Zhibuzu room, house and Suzhou Gu.One hundred years later, it was tossed in Huang Pilie, Wang Shizhong, Qu Yong, Ding Richang, Pan Zuyin, Yu Songnian, Deng Bangshu, Zhang Junheng and other bibliophile hands.%清初著名藏书家钱曾述古堂富藏善本珍籍,向为艺林所重。
从民国章钰《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中可以大致梳理出述古堂藏书在有清一代的聚散流转情况。
钱氏藏书散出后经季振宜、徐乾学等人收藏,又流入鲍廷博知不足斋、内府以及苏州顾氏。
其后百余年间在黄丕烈、汪士钟、瞿镛、丁日昌、潘祖荫、郁松年、邓邦述、张钧衡等藏书家手中辗转传递。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古代玉护指的流变
无锡鸿山丘承墩大墓是近年春秋越国考古的重要发现,出土的随葬品以大量仿实用的青瓷器具为代表,同时在墓葬主室出土的品类繁多的玉质(玻璃)器也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
其中一件玉质“兽面纹韘形佩”,发现于主室中部,平面呈扁舌形,一端孔稍小,另一端靠近舌内面的孔稍大。
文 图/左骏芄兰之叶,童子佩韘器表除小孔端的台面以外,均琢填“S”构成的简化兽(龙)身,在舌尖处的面内外各琢一兽(龙)面。
整器较同时期所见同类素器华丽,是一件颇为典型的春秋晚期玉器。
对玉质“韘形佩”相关研究很多,大体认为是源自商代一类弓射护具经近千年演变的结果,两周时期恰是这类器具演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古代玉护指的流变鸿山邱承墩大墓出土玉护指及出土场景(《鸿山越墓发掘报告》)始现——晚商殷墟时期从商晚期青铜器“作册般黿”器上铭文可知,商代晚期已存在射礼,此后周人将“射”引入国家典制礼仪当中。
随着“射”的象征意义日益上升,不仅射礼的制度和形式在逐步繁杂化,弓射者佩用的弓射护指也从无到有。
目前考古所见最早的是妇好墓出土玉护指,虽出土于墓底棺内浑浊的泥浆中而失去具体位置信息,但因其形制构造成熟,弦槽转角处光润,可认定是一件经常佩用的实用器具。
另一件是安阳西北岗M1311出土的青铜护指,素面,一侧带弦槽的筒状,制式与妇好墓所出相同。
故以上筒形均可判定为殷墟武丁时期前后或稍晚。
筒状形态适合所谓“蒙古式撒放”的引弓技法。
将其套入右手拇指,因拇指近节指骨偏细、远节指骨上肉垫宽厚,护指的内孔构造正适合拇指的肌肉曲线。
使用时左手推弓,右拇指勾箭括下部弓弦后引,此时弓弦势必与引弓点造成夹角,这也是所见商代护指弦槽均有一侧刻意下倾的原因。
实际使用筒形护指却有诸多不便:当右拇指引弦,为确保引弦平稳安全,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均需同时弯曲压制拇指,拇指近节指骨和远节指骨必定自然弯曲,筒形形体会造成拇指关节及软组织不适;再者将弦扣入槽内后引弓撒放,槽浅易滑弦,槽深易卡弦。
目前所见这批商晚期护指似乎是保留了护具演变中的某些早期形态,尚不成熟。
从《秣陵春》人物形象设置看吴伟业的情感发抒
日风 光 , 正 如 曹善 才 《 仙 祠 》 一 出 中所 唱 “ 澄 心 堂堆 马草 ” 。入 宋 之 后 , 著 名 的澄 心堂 纸 也 沦 为废 纸 ,无 人 识 得 , “ 城 破 犹 存 数 千 幅 ,致入 本 朝谁 谓 奇 。漫 堆 闲屋任 尘土 ,七十 年来 人 不知 ”。 后 主 北 上 后 ,生 活 于 赵 宋 皇 帝 的 眼 皮 下 ,处 处 不 如 意 , 有 言传被 宋太宗赵 光义毒死 , “ 追 封 吴 王 , 以王 礼 葬 洛 京 之 北 邙 山” 。这 与剧 中所 言也 基 本 一 致 。第 十 一 出 《 庙 市 》 言徐 适 来 到 李 王 庙 门 前 ,感 叹 “ 嘎 !就 是 后主 ,死 葬 汴 梁 ,遗 庙 在 此 ”。第 十三出 《 决婿 》 中后 主 自 己也 说 “南 国风 流 , 北邙 萧 瑟 ” ,可 见 死后 葬 于洛 阳北邙 山。 但 吴 伟 业 也 为 后 主 安 排 了 一 点 与 史 实 不 同 的地 方 , 即 后 主 的 生 日 。 剧 中 两 次 提 到 , 后 主 生 日 为 三 月 三 日 。 一 为 第 十 一 出 《 庙 市 》 ,丑 扮 演 的 道 人 上场 时言 : “自家 李王 庙 庙 祝 。常 年三 月三 日,是 李 王 菩 萨 生辰 。 ”此 处 “ 李 王 菩 萨 ” 即指 后 主 。二 为 第 四 十一 出 《 仙 祠 》 , 展 娘对 丈 夫 徐 适 言 : “官人 ,今 日是三 月 三 日, 怎么 不 到 李 皇 庙 去 ? ”曹 善 才 欲 在 摄 山寺 出家 ,巧 遇徐 适 夫妇 ,徐 适 对 曹 善 才 言 : “ 只是 老 丈 服 侍李 皇最 久 ,今 日是他 生 日,把 前情 旧事 与俺 细 说 一番 , 却不 是好 。 ” 陆游 《 南唐 书》和 马令 《 南 唐 书 》 均 对 后 主 生 日有 记 载 , 言后 主 生 于 年 七 月 七 日。 马令 《 南 唐 书 》还 记 载 了后 主 临死 之 前 的 一 段 小 故 事 : 后 主 被 赵 宋 王 朝 封 “违 命 侯 ” , 十 分 屈 辱 , 名 义
历史趣谈商王朝遗珍 三千年前文物酷似“愤怒的小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商王朝遗珍三千年前文物酷似“愤怒的小鸟”导语:三千年“愤怒的小鸟”长啥样,你们知道吗?近日,《殷墟至宝:来自商王朝的遗珍》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展。
展厅中近百件国宝重器出土于河南安阳三千年“愤怒的小鸟”长啥样,你们知道吗?近日,《殷墟至宝:来自商王朝的遗珍》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展。
展厅中近百件国宝重器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有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等。
展览中有一件文物酷似网游里“愤怒的小鸟”,被网友称为最“萌”的文物,这就是青铜鸮卣。
那么,这个鸮卣到底是什么呢?鸮是猫头鹰,卣是一种酒器,而“鸮卣”(xiāoyǒu)合起来理解就是“猫头鹰造型的酒器”。
2011年,曾有网友将鸮卣的照片传至网络,被众多网友所喜爱,被评为2011最萌的文物。
所以,鸮卣也是社会认知度最高的文物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猫头鹰是一种不吉祥的鸟类。
所谓“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猫头鹰的降临被视为一种不吉之兆。
《说文解字》也将其解释为“不孝鸟也”,其原因是猫头鹰经常将猎物整个吞下,然后将不能吸收的皮毛、骨头等杂物混成团状吐出。
古人遂认为其为“食母之鸟”。
汉朝人有在五月初五用它的肉做汤喝的习惯,其目的是要把这不祥之物捕杀殆尽。
然而再往前追溯,商周时期的中国人对鸮还是很喜爱的。
这可以从虽占总数不多但比较集中于商周时期的鸮造型青铜器上反映出来。
《周礼·鬯人》中有“庙用修”的记载,“修同卣,卣,中尊,谓献象之属”。
可见,卣是一件集实用与礼制于一身的器物。
商代青铜卣有很多做成鸮形,而已见的鸮卣又多做成这种两鸮背立的形状。
生活常识分享。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所出“抚琴俑”辩析
关 键 词 南京 江宁上坊孙 吴墓 ;抚琴俑 ;弹 箜篌俑 ;弹 筝俑
20 年 1 月 ,南 京 市 博物 馆 、南京 市 江 宁 区博 物馆 于 总称 是可 以的) 05 2 。那此器究竟为何种琴 ? 20 年 1 月一 2 0年8 05 2 o 6 月对江 宁区上 坊镇中下村一座大型六朝 排除了琴 ,剩下的古代常见的且可能成此形乐器的有筝 、 篌,另一件九弦器 则很可能是在早期考古资料 中很少见到的古 砖室墓进行 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并于 《 文物 》2 0 年1 期上发 瑟和卧箜篌3 ,笔者认 为此墓所 出四弦器是早 已失传 的卧箜 08 2 类
物》2 0 年 第1期 。根据 已往 的考古 发现 与文献资料比对 ,并运 用音乐考古方 法分析 , 08 2 可 以认 为其 中两件 中的一 件四弦 器为卧箜筷俑 ,与湖 北鄂 州七里界卧箜筷 同为三 国时期
的 卧 箜 篌 ,且 目前 仅 发现 此 两 例 ;另 一 件 九 弦 器 为 筝俑 ,是 目前所 见最 早 的 筝俑 。
表了 《 京江 宁上坊孙吴墓发掘简报》 ( 南 以下称 《 简报》)。
器,从其 出土 的金指环、银带饰、漆器盖等精珍器物可看 出此 墓当时随葬之奢华 。 《 简报 》推测此墓为孙吴晚期墓,墓主可
能 与 孙 吴 宗 室 乃至 帝 王 有 关 。 【 ( 在 此 墓 的 墓 室两 侧 或 甬道 1 吼 ]
卧箜篌 的实物至今未 曾发现过 ,但我们仍从一些文物与图
作者简介 :朱国伟 (94 ),男,中央音 乐学院2 1级音 乐学在读博 士。 18 ̄ 01
收稿 日期 :2 1 l 3 0 卜i 一0
・l 55 ・
交响一 西安 音乐学 院学 报 ( 季刊 )
Ja Xin J u n l f ’nCo sr aoyo Mu i io a g-o r a Xia n ev tr f sc o 2 1年 1月 01 2 第3卷 第4 0 期 De 0 1V l 0No4 c 2 1 o 3
吴伟业《秣陵春》传奇作期新考
吴伟业《秣陵春》传奇作期新考
郭英德
【期刊名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27)006
【摘要】吴伟业《秣陵春》传奇现存的最早刻本,当为清顺治间振古斋刻本。
据此本卷首寓园居士《秣陵春序》,传奇的刊刻当在顺治十年秋前后。
从沈自晋《南词新谱》的编刻时间,可以考定《秣陵春》的作期在顺治四年七月至顺治十年秋之前,甚至可推定为顺治八年九月前后至顺治十年秋之前。
从吴伟业与余怀的交往,可以考定《秣陵春》传奇的作期当为顺治七年至顺治八年,最后完稿应在顺治八年初秋或稍前。
《秣陵春》传奇作期的考定说明,吴伟业在顺治十年九月出仕清廷之前,就已经借传奇戏曲的写作,既表达对故国眷恋的铭记,也包含着对新朝恩宠的感戴。
这正是当时江南士子的典型心态。
【总页数】8页(P67-74)
【作者】郭英德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7
【相关文献】
1.情感的双声重奏——论吴梅村《秣陵春》传奇的隐喻修辞
2.论吴伟业《秣陵春》中的感伤主义
3.从《秣陵春》人物形象设置看吴伟业的情感发抒
4.从《秣陵春》
人物形象设置看吴伟业的情感发抒5.《秣陵春》作期新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杯影、镜影中的离魂——论《秣陵春》中的离魂情节
64杯影、镜影中的离魂——论《秣陵春》中的离魂情节解英闲 西北民族大学摘要: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离魂情节常借助于梦境、丹青等手段实现灵肉分离,并因其怪诞、奇异的情节特征和强烈的感染力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秣陵春》在以往离魂情节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玉杯和宝镜为媒介让男女主人公互寄相思,剧中将奇诡怪诞的离魂情节与作者家国悲痛的寄托糅合在一起,使整个戏曲作品充满了离奇色彩。
关键词:离魂;《秣陵春》;吴伟业离魂情节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这类情节在古代戏曲中也并不少见,通常是与爱情、婚姻联系在一起,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补充内容和辅助手段而出现,作者出于表达自身的理想情怀的需要,或为迎合读者的需求,通过设置离魂情节来推动剧情发展或丰富人物形象。
除了公案剧和神仙道化剧外,离魂情节最常见于才子佳人类的戏曲作品中。
这类戏曲中离魂情节的设置往往使现实世界和超现实的梦境、鬼魂世界交织融合在一起,带有奇异的梦幻色彩,无论在叙事还是情感表达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富冲击力和感染力。
我国最为典型的具有离魂情节的古代戏曲作品当属元代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和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而吴伟业的《秣陵春》则在离魂的表现方式上别出心裁,利用于阗玉杯和宜官宝镜来巧妙设置离魂情节,又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带有奇异的梦幻色彩。
一、《秣陵春》作品简介《秣陵春》是吴伟业所作的清代传奇,写的是徐铉之子徐适和南唐后主宠妃黄保仪的侄女展娘之间的爱情故事。
徐适在金陵之时与展娘比邻而居,酷爱收藏墨宝、古董,以李后主所赐的于阗玉杯换得展娘珍藏的钟王墨迹。
展娘得到玉杯后,机缘巧合下向杯中注酒,杯中竟然显现出徐适的身影,遂相思成疾,而展娘所珍藏的宜官宝镜遭盗遗失,辗转落入徐适手中,徐适在宝镜中一睹展娘容颜后颇为倾慕,在后主及黄保仪的帮助下,展娘的灵魂离开躯体与徐适在仙界成婚,后因受惊魂魄归身,最后与徐适在凡间完婚,终成眷侣。
戏剧情节荒诞离奇,剧中有箜篌娘子、镜神等神仙,有李后主、黄保仪等鬼魂,也有如徐适、展娘、袅烟等凡人,人、鬼、神交织汇聚,时而杯影,时而镜影,时而魂飘,时而影归,生生死死、虚虚实实,仙界、凡间的交汇恍惚,杯影、镜影的变幻莫测,共同构造了一个奇诡的艺术世界,也使剧情更加扑朔迷离,具有极大的悬念和可读性。
《秣陵春》传奇中的古董物品研究
《秣陵春》传奇中的古董物品研究作者:赵子元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1期摘要:《秣陵春》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吴伟业的唯一一部传奇,纵览全文,笔者发现《秣陵春》中重点出现了四样均为“前朝遗惠”的物件:于阗玉杯,宜官宝镜,晋、唐名帖和烧槽琵琶。
吴伟业巧妙的借助这四样物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情蕴藉其中。
并且这四样物品对于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秣陵春》;吴伟业;古董物品一、古董物品之背景来历《秣陵春》中主要出现了四件南唐旧物,分别是于阗玉杯、宜官宝镜、晋唐名帖和烧槽琵琶。
这四件古董贯穿了整个剧情,可以说,没有这四件宝物就没有秣陵春的故事。
于阗玉杯是南唐后主李煜御赐给徐适之父徐铉的,可以说是徐家的祖传之宝,徐适用“旧朝遗惠”四个字概括玉杯的来历。
《秣陵春》传奇又名《双影记》,即男女主人公通过玉杯和镜子照出彼此的影子,从而互相钦慕成就了一段姻缘。
可见选取杯子和镜子作为啊男女主人公间的“定情信物”根本原因在于杯子和镜子是两样可以照出人影子的物品,若是随便换成梳子、手绢之类的物品,“双影”故事恐怕就不复存在了。
而在第三出《闺授》中,黄展娘的父母将祖传的两件宝物交给她保管,即宜官宝镜和晋唐名帖。
黄氏夫妇称这两件宝物:“宜官宝镜,系姑娘(黄保仪)所赐”、“你姑娘虽是一介女流,后主教他掌管鍾、王墨迹,传流二本,尚在我家,后面题跋,都是你姑娘亲笔。
”黄展娘的姑母黄保仪,《南唐书》载:“后主保仪黄氏,江夏人……以工书札,使专掌宫中书籍……元宗后主俱善书法,元宗学羊欣,后主学柳公权,皆得十九,购藏钟王以来墨帖至多,保仪实掌之。
”可见黄保仪在后宫主要负责掌管书画墨宝,因此黄家出现收藏的晋唐名帖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二、古董物品所起之作用《秣陵春》中的四件前朝遗物,在笔者看来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类:神化物品和普通物品。
所谓神化物品,就是经过神仙施展法术后具有了特异功能的物品,包括宜官宝镜和于阗玉杯;普通物品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物品,即晋唐名帖和烧槽琵琶。
从《秣陵春》人物形象设置看吴伟业的情感发抒
从《秣陵春》人物形象设置看吴伟业的情感发抒从《秣陵春》人物形象设置看吴伟业的情感发抒【摘要】通过分析《秣陵春》中李后主、黄保仪、小周后三个人物形象设置,探寻作者吴伟业对已亡的明王朝和崇祯帝的感情。
并通过后主生日、“独彰保仪”等细节,分析吴伟业内心深层次的怀念之情。
【关键词】李后主;黄保仪;小周后;人物形象《秣陵春》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文人吴伟业的唯一一部传奇作品,也是清初戏曲史上重要的戏曲作品。
一般认为,吴伟业在作品中抒发了故国之思、兴亡之感,但并无详细论述。
现在,我们通过对《秣陵春》中李后主、黄保仪(小周后)等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看吴伟业是如何通过人物形象设置来抒发感情的。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灌隐主人、鹿樵生,明清之际伟大的诗人、戏曲家、书画家。
他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师从复社领袖张溥,中崇祯四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其试文被崇祯帝亲批“正大博雅,足式诡糜”,并亲赐吴回乡归娶。
他在明代历官翰林院编修、东宫侍讲、左中云、左谕德、南京国子监司业、弘光朝少詹事。
明亡后归家隐居,誓不出仕。
但迫于清政府的高压和双亲的敦促,于顺治十年违心仕于清廷,为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
顺治十三年十月,嗣母去世,上书请假奔嗣母丧,顺治十四年初抵家,此后未再出仕。
其事见于《清史?贰臣传》、《清史稿?文苑传》、嘉庆《太仓州志?人物列传》二、程穆衡《娄东耆旧传?吴伟业传》。
明亡后,吴伟业坚持做明遗民,并对自己未能追随崇祯皇帝而去心怀耿耿。
因此,在作于清初的《秣陵春》中,吴伟业抒发了自己对明王朝、崇祯帝的怀念之情。
首先来看一下李后主这一人物形象设置。
李后主在陆游《南唐书》、马令《南唐书》中均有传。
正如我们所熟悉的,后主喜爱音律词画、书籍古玩,耽于与大、小周后的情感,疏于治国,最终为赵宋王朝所灭,不仅不能保南唐半壁江山,反而被俘虏北上,在赵宋皇帝的眼皮底下过了几年屈辱凄凉的日子,其后期创作的《虞美人》等词满眼沧桑之感、故国之思,与前期反映宫廷香艳生活的词相比有了重大变化。
以现代科技追寻卞赵如兰教授藏伏羲式古琴的历史
-28- Musical Instrument Magazine
乐器研究 技 术 天 地
变迁
总括来说,经计算机断层扫描检视,琴面原有三孔,两孔被后加铜钱所遮盖,再加灰漆。琴底原 有两个重迭的琴名以及铭文,均被后加的灰漆所遮盖。这些发现,带出以下数个问题:
可能是同一时间造出来的,后来被人以铜钱遮盖了两个,并 再在外面加上灰漆。故此,这些孔应该有相当的历史,而不 是20世纪才造的。
图6 “冠状面”图像显示面板有两个铜钱
图7 “轴向面”图像显示铜钱遮盖了面板的圆孔
古代琴器有孔,曾有文字记载。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的“古琴辨”,有描述“琴面有穿孔”的段落: “南昌一士家有古琴,面上三穿孔,然皆不当弦不碍声,号曰玲珑玉,有达官以千缗市之而去。绍兴诸暨一士大夫 家有一穿孔琴,亦不当弦,今已转徙他处。”此伏羲式琴的孔是现存老琴中所知的首个实例。
乐器研究 技 术 天 地
内视镜检查琴腹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台琴的历史,香港中文大学 在2012年安排了内视镜检查琴腹。结果看到在龙池两 旁的面板内部有朱笔款字:“大唐开元二年兰庵主 人”,“得梓材古琴雷威重修”。大唐开元二年即 714年,“梓材”是底板材料,雷威是唐代著名斫琴 家。如果这是确实,这便是一张珍贵的唐代古琴!不 过,香港藏琴家沈兴顺仔细检视了琴的整体特征后, 基于琴的形制,以及灰漆、断纹和木质状况,认为此 琴不可能是唐初或唐以前制作而经盛唐名手雷威重 修②,而估计是明初制作。该段款字可能是重修者所 加,而传世古琴有类似的作假款字,并不罕见。此琴 曾经大规模重修,最后重修时间应不早于清末。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与本文作者谨向以下参与研究此琴的专家致谢: 陈家亮教授、朱昭颖教授、霍泰辉教授、李伟健先生、卢凯雅先生、沈培教授、沈兴顺先生、 苏思棣先生、屈志仁教授、姚锡安先生。
劫余珍籍“玄览”情:馆藏玄览堂丛书的内容与特色
劫余珍籍“玄览”情:馆藏玄览堂丛书的内容与特色计划,由本馆筹备于20年10月25日续办玄览堂珍籍台北展及玄览论坛,惟因古籍展品临时无法顺利成行,该计划遂暂缓进行。
今年(20),适为图书馆事业先驱缪荃孙先生诞辰170周年纪念,6月间,南京图书馆徐小跃馆长再度邀约本馆赴宁参加“玄览论坛”,为成就未竟计划,本馆再度共襄盛举前来与会。
本文拟就本馆所藏《玄览堂丛书》底本之选印过程及其内容与特色作进一步的分析。
古籍的保存与整理,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一步一步的往下扎根、持续耕耘的志业。
本文的正题名“劫余珍籍‘玄览’情”,也是在前辈卢锦堂主任(现为台北大学教授)的建议下增修,谨在此一并感谢。
关键词玄览论坛馆藏玄览堂丛书文献分类号 G256本文以《劫余珍籍“玄览”情》为名,除了谈本馆馆藏《玄览堂丛书》的内容与特色外,更在感念前辈们传承保存珍籍的热情。
蒋复璁、郑振铎及文献保存同志会的前辈们将在烽火战乱中抢救下来的珍籍择要刊行以广传布的《玄览堂丛书》,其“玄览”二字,取自晋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据蒋前馆长复璁先生谓“隐寓中央虽居玄冥之地,仍能远览万物,留意于典册”[1],抗战时期值中央政府因战乱播迁重庆之际,仍祈能为国家文物竭尽维护的责任,为中华文化创建传扬的契机,揭橥“玄览”为名,隐喻中枢是实,以明心见志,其情可鉴。
1 抗战时期古籍搜购1940年至1941年,多位沪上有识先辈们忧心公私图籍或因战火归诸灰灭,或为美日识者购置移存海外,联名函电致教育部及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获中英庚款及教育部全力支持,倾力搜藏抢救。
为避日人耳目,成立“文献保存同志会”,并订定规章,俾成员据以为国购藏保存珍籍文献。
依郑振铎(时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系主任,文学家、版本学家,字西谛[犀谛],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求书日录》(1940年1月19日)所载“张凤举与予,负责采访,菊生(张元济,时为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号菊生,浙江嘉兴海盐人)负责鉴定宋元善本,柏丞(何炳松,时为国立暨南大学校长,历史学家,字柏丞[如茂],浙江金华人)、咏霓(张寿镛,时为私立光华大学校长,版本学家,字咏霓[子裳],浙江鄞县人)则负责保管经费。
稿本《秣陵秋传奇》作者和创作时代考辨
作者: 陈美林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文献
页码: 36-51页
主题词: 传奇;稿本;秣陵秋;南京图书馆;抄本;乾隆;鸦片战争前夕;十七年;作者;兴亡之感
摘要: <正> 一《秣陵秋传奇》写鱼甫卿与王云仙悲欢离合之事,[提纲]出中[满庭芳]一曲述其剧情梗概如下:参政清标,云英姿态,相逢白下秋风。
香囊画扇,表赠两情通。
信是三生夙契,送殷勤云雨巫峰,还相约他年玉镜,定与照芙蓉。
群花同放艳,兰幽莲静,馥淡娥浓。
尽青溪十里,竞绿争红。
可奈酒阑人散,蓦回头各自西东。
黄茅店潇潇夜雨,离合梦魂中。
结诗亦云:'鱼甫卿画梅订约后,王云仙置酒送归舟。
季山樵情锺萍水遇,涂小鹤梦破秣陵秋'。
《秣陵春-庙市》原文及鉴赏
《秣陵春-庙市》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秣陵春-庙市》原文及鉴赏【导语】:【中吕过曲泣颜回】藓壁画南朝,泪尽湘川遗庙。
2008年,南京将军山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了一件文物,不仅惊艳了考古
2008年,南京将军山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了一件文物,不仅惊艳了考古2008年,南京将军山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了一件文物,不仅惊艳了考古届,还让万千女性为之羡慕,爱马仕、LV等奢侈品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文物会让人这样惊艳呢?这件文物是一件迷你版的链条斜挎包,它是由纯黄金打造,体积很小,边长只有8.5厘米,而包的厚度也只有1.7厘米,差不多就是我们成年人手掌那么大。
包包的正面不仅镶嵌着玲珑剔透的各色宝石:红宝石、水晶石、绿松石和蓝宝石共10颗,还刻着荷花和玉如意等图案。
而包包的背面还雕刻着梵文,可见主人是个信奉佛教的人。
这么小的包包,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难道也像我们现代女性一样装化妆品什么的?这是噶乌盒,不是小包包。
装经文的。
盒里是天秤体梵文,内容是经文。
其实不然,在古代,这样小的包包是装香料和佛教用品的,应该是贵妇出街的配饰了。
那这样一个奢侈又贵重的“黄金链条包”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将军山的古墓主人是明朝镇守在云南的将领,黔国公沐斌的继室夫人梅秒灯。
她出生在明朝的大家世族,高祖父曾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得到了朱元璋的后赏。
梅妙灯长得很漂亮,又很端庄秀丽,15岁就嫁给了沐彬,为其生下一个儿子沐琮。
虽是继室,两个人却很是恩爱,但这样的幸福时光却只有短短6年,在她21岁时,沐彬生病去世,他们的儿子沐琮继续守在云南。
丈夫去世后,梅妙灯就长年礼佛,在她45岁时因病去世。
她的儿子为了让自己的父母能够葬在一起,就在南京父亲的墓旁建了母亲的墓。
不仅如此,还给梅妙灯陪葬了大量的金银珠宝,最为特别就是这个黄金打造的链条包包,时尚的款式也不得不让600年后的我们感到惊奇,原来我们的古人在600年前就已经如此的时尚呀!。
南京市博物馆的骄傲玉堂佳器
菩萨头像,南京栖霞寺千佛岩出土。菩萨低眉垂目,面目慈祥,眉心有一白毫,为南朝石窟菩萨造像的典型代表。
栖霞山石窟是南朝皇家开凿的石窟,历史上多次兴建,多次衰亡,石窟开凿时造像大多毁坏。这件菩萨头像是南朝唯一幸存的菩萨造像遗存,为研究南朝石窟菩萨造像特点提供了依据。
呵呵很可惜这馆关得比其他馆早,4点多钟工作人员就开始清场了,我们没看完最后依依不舍离开了玉堂佳器馆。本准备第二天抽时间再来,可一耽搁又没了时间,只好留着遗憾下次来南京时再看了
兽面纹铜铙1986年南京浦口龙王荡出土通高68厘米宽50厘米重87公斤甬部中空无旋两面钲部主纹为兽面纹云雷纹为地纹主纹线条粗犷兽面双目突起曲眉挺鼻形象威严铸造精美气势博大为目前南京地区最早最大的铜铙是研究商周礼乐制度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南京市博物馆的骄傲玉堂佳器
南京市博物馆的骄傲玉堂佳器
2011-06-15 23:23:16| 分类:玉器|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青花梅瓶元末明初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1950年南京江宁将军山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沐英墓出土。器型古朴典雅,青花呈色稳健,浓淡相宜。从肩部到胫部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绘以六重图案纹饰,主次分明,画面繁复却毫无琐碎堆砌之感,造型、釉色、纹饰及烧造工艺各方面均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主要文饰以萧何、韩信、艄公为主角,运用中国水墨画的传统技法,以苏泥勃青为墨,白瓷胎为纸,依照楚汉之中萧何月夜追韩信的故事题材,顺着“离”、“追”、“留”的主线,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为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举世罕见。
金盒制作工艺精湛,装饰华丽,具有极高的宗教,历史和艺术价值。
南京市博物馆 商末 兽面纹铜饶
兽面纹铜饶商末
铜饶,又有钲和执钟之称,为商周时期金属打击乐器之一,常与鼓、磬等乐器一起奏乐,它不仅用于军旅征战,而且用于祭祀、宴乐。
现实与想象的融合——谈仿古牙雕《丝路春风》的设计
作者: 袁寿昌[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页码: 51-53页
主题词: 牙雕;雕塑;雕刻作品;丝路;观众;佛教僧侣
摘要:仿古牙雕是南京雕刻厂的传统工艺。
《丝路春风》长120公分,宽45公分,高60公分,采用木胎外拼象牙的制作方法,这样可大大节省象牙原料,但工艺难度较大。
《丝路春风》是南京雕刻厂技术员袁寿昌同志设计,工人孙勤、倪晓庆等制作,1982年参加秋季广交会,深受欢迎,很快被日本客商选购。
江苏省外贸局对该展品电视录象并制成彩色贺年片。
中国古代高尔夫球的东传与捶丸图纹日本铜镜的发现
中国古代高尔夫球的东传与捶丸图纹日本铜镜的发现
薛寒秋;薛翘
【期刊名称】《南方文物》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 高尔夫球是一项高尚的贵族型运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这项运动逐渐被国人所认识,今天已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休闲式体育运动,为许多精英人士所追捧.
【总页数】3页(P107-109)
【作者】薛寒秋;薛翘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图书馆;福建厦门市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捶丸与早期高尔夫球比较 [J], 崔乐泉
2.中国古代铜镜中体育图纹考析 [J], 林春
3.捶丸与高尔夫球的相似性比较 [J], 王昆仑
4.高尔夫球戏起源于中国古代捶丸的考证 [J], 凌洪龄
5.“捶丸”与高尔夫球关系考 [J], 路志峻;李金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评
《秣陵春》传奇中的古董物品研究
赵子元 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摘要:《秣陵春》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吴伟业的唯一一部传奇,纵览全文,笔者发现《秣陵春》中重点出现了四样均为“前朝遗惠”的物件:于阗玉杯,宜官宝镜,晋、唐名帖和烧槽琵琶。
吴伟业巧妙的借助这四样物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情蕴藉其中。
并且这四样物品对于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秣陵春》;吴伟业;古董物品
一、古董物品之背景来历
《秣陵春》中主要出现了四件南唐旧物,分别是于阗玉杯、宜官宝镜、晋唐名帖和烧槽琵琶。
这四件古董贯穿了整个剧情,可以说,没有这四件宝物就没有秣陵春的故事。
于阗玉杯是南唐后主李煜御赐给徐适之父徐铉的,可以说是徐家的祖传之宝,徐适用“旧朝遗惠”四个字概括玉杯的来历。
《秣陵春》传奇又名《双影记》,即男女主人公通过玉杯和镜子照出彼此的影子,从而互相钦慕成就了一段姻缘。
可见选取杯子和镜子作为啊男女主人公间的“定情信物”根本原因在于杯子和镜子是两样可以照出人影子的物品,若是随便换成梳子、手绢之类的物品,“双影”故事恐怕就不复存在了。
而在第三出《闺授》中,黄展娘的父母将祖传的两件宝物交给她保管,即宜官宝镜和晋唐名帖。
黄氏夫妇称这两件宝物:“宜官宝镜,系姑娘(黄保仪)所赐”、“你姑娘虽是一介女流,后主教他掌管锺、王墨迹,传流二本,尚在我家,后面题跋,都是你姑娘亲笔。
”黄展娘的姑母黄保仪,《南唐书》载:“后主保仪黄氏,江夏人……以工书札,使专掌宫中书籍……元宗后主俱善书法,元宗学羊欣,后主学柳公权,皆得十九,购藏钟王以来墨帖至多,保仪实掌之。
”可见黄保仪在后宫主要负责掌管书画墨宝,因此黄家出现收藏的晋唐名帖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二、古董物品所起之作用
《秣陵春》中的四件前朝遗物,在笔者看来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类:神化物品和普通物品。
所谓神化物品,就是经过神仙施展法术后具有了特异功能的物品,包括宜官宝镜和于阗玉杯;普通物品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物品,即晋唐名帖和烧槽琵琶。
这四样宝物在《秣陵春》传奇中除了充当线索,还起着其他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一,没有于阗玉杯与宜官宝镜这两样神化物品就不会有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
第九出《杯影》中黄展娘用白玉杯小酌时,惊觉杯中有个男子的影儿,但四下端详周围却只有展娘一人。
第十四出《镜影》中徐适把镜观赏时,镜中也出现了一个女子身影。
徐适与黄展娘在经过耿先生神化后的杯、镜中互相看见对方的影子,由此产生爱慕之情。
仙人耿先生也说道:“我的镜子,就是你的媒人。
”由此可见,于阗玉杯和宜官宝镜首先起到的是一个“红娘”的作用。
其二,宜官宝镜还幻化出了一个同真实世界平行的时空——幻境。
这个幻境是已经亡故的李后主的世界,是
吴梅村为前朝幻想出来的一个容身安乐处。
第十五出《思镜》中,黄展娘自觉“我虚飘飘一个身子,不知怎的,正像在镜子里一般在。
”然而幻境中的黄展娘却不是真正的她,只是一缕魂魄,她的肉身还在秣陵家中。
笔者认为宜官宝镜的作用就像是《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贾宝玉游览此境时亦是真身在秦可卿房中睡觉,而魂魄随着警幻仙子一番经历。
虽然吴伟业全文都未明言宜官宝镜即是后主所在之仙境,但是徐适在秣陵的府邸叫做“宜官阁”,“为先公得师宜官真迹,后主御笔亲题,赐下来的。
”若是毫无联系,吴梅村不会让宝镜跟宅院使用相同的名字。
这恰好印证了宜官宝镜即是幻化出来的、与现实世界向平行的“幻境”。
三、古董物品寓含的思想感情
首先,《秣陵春》传奇的着眼处在一个“影”字上面,戏剧的上半部分基本上都源于“影”而发生。
徐适、黄展娘的“影爱”,“展娘影”同徐适在“影境”中结和,如影般虚幻的李后主、黄保仪、耿先生等人。
吴伟业透过宜官宝镜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万事皆空”“镜花水月”的佛教思想。
清初的明末遗民大多向佛门中去寻求解脱与慰,吴梅村亦是这般,借宜官宝镜和于阗玉杯的“空”、“影”来传达自己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慨。
其次,四种物品都是已亡的南唐朝廷的遗物,所寄托的自然是吴伟业对于前朝的深切怀念和亡国之悲痛。
传奇的结尾处,梅村用这样一句诗表达自己的感受:“门前不改旧山河,惆怅兴亡系绮罗”。
这正是四件物品中所寓含的最深沉的感情,同时也是《秣陵春》全文的感情基调。
除此之外,这几件物品上都隐含着文人的逆反心理,最明显的当属烧槽琵琶。
第四十一出《仙祠》中曹善才说:“我想玉杯是状元的,宝镜是夫人的,琵琶还该舍在皇爷庙里,做个唐家故事。
”这世上早已经是赵家河山,可曹善才还奢望在李皇庙中做个唐家故事。
吴梅村对于新朝廷的叛逆心理在这里通过烧槽琵琶的归属问题被反映出来。
这正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
吴伟业的《秣陵春》传奇是对明亡入清后的遗民进退两难、犹豫不决心理的真实写照。
梅村有一首《金人捧露盘·观演秣陵春》词:“记当年,曾供奉。
旧霓裳。
叹茂陵,遗事凄凉。
”他借助徐适这一人物“未忘旧恩又感激新朝”的经历为自己仕清前夕的尴尬处境寻求一条出路。
梅村巧妙地利用剧中出现的四样古董物品,将自己“新朝征召不可拒,旧朝圣恩不敢负”的思想隐喻其中。
总之,这四件物品对于《秣陵春》传奇故事的发展,情感的传达,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是传奇中画龙点睛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吴伟业,著,李学颖,集评标校.吴梅村全集(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74.
[2]周维培惆怅兴亡系绮罗——试论吴伟业的戏曲创作[J].艺术百家,1988(1).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