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祖冲之和圆周率》

合集下载

【名人故事】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

【名人故事】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

【名人故事】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圆周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常数,它代表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通常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

而祖冲之是古代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对圆周率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AD429-500),字鸿渐,号拾遗。

他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其数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祖冲之精通数学、天文学和气象学,尤其擅长求近似解的方法,为后世的数学家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是其数学成就之一。

在《周髀算经》中,祖冲之通过近似取法推算出了π的近似值为3.1416,这是古代对圆周率的较为精确的计算,显示出了祖冲之在数学研究上的高超造诣。

祖冲之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积累大量的实际数据,得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

这个成就在当时无疑是非常惊人的,为后世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祖冲之在解圆周率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近似解法,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祖冲之算π法。

这种方法通过不断逼近,最终得出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圆周率近似值,为后世的圆周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祖冲之的工作不仅对中国古代数学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他的数学成就被广泛传播,对后代数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圆周率是数学中一个非常神奇的常数。

在古希腊时代,人们通过不断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发现这个比值始终是一个恒定的数。

这个恒定的比值就是圆周率π。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意味着它的精确值无法被完全表示,只能用近似值来表示。

古希腊有一位著名学者,名叫阿基米德(Archimedes),他是古代数学和物理学的巨匠,也对圆周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据说他利用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求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并成功计算出了π的一个近似值。

在近代,计算机的发展为对圆周率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算,科学家们能够计算得到圆周率的小数点后数百万位,这对于圆周率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故事嘿,你可知道祖冲之呀!那可是咱中国古代超级厉害的数学家呢!祖冲之生活在南北朝那个时候,他呀,就对数学有着一股痴迷劲儿。

就好像咱现在有些人痴迷手机游戏一样,祖冲之对数学那可是全身心投入啊!当时大家都知道圆周率,可那都不准确呀。

祖冲之就不干了,他心想,我得把这圆周率算得更精确才行!于是,他就开启了他的漫漫计算之路。

你想想,那时候可没有计算器啊,全靠他自己一点点地算。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探索者,在数学的海洋里拼命游啊游。

他白天算,晚上算,吃饭的时候可能都在琢磨着那些数字呢!祖冲之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不断地改进。

这就好比我们爬山,遇到困难的地方,咱就得想办法绕过去或者爬上去。

祖冲之也是这样,遇到难题,绝不退缩,想尽办法去攻克。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祖冲之终于算出了圆周率在 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这就好像一个运动员打破了世界纪录一样让人惊叹!咱现在用着精确的圆周率,可不能忘了祖冲之的功劳啊!他的努力和坚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你说,要是祖冲之生活在现在,他看到我们有这么多先进的工具,会不会也很兴奋呢?说不定他会利用这些工具,算出更厉害的东西呢!想想祖冲之,再看看我们自己。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点困难,就想放弃,这怎么能行呢?祖冲之能算出那么精确的圆周率,我们为啥不能努力克服自己的困难呢?所以啊,我们要向祖冲之学习,学习他的执着和坚持。

别小瞧了自己,我们也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情呢!就像祖冲之算出圆周率一样,只要我们肯努力,没什么是不可能的!难道不是吗?祖冲之的故事,就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让我们带着这份动力,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吧!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得祖冲之的精神,咬牙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与圆周率南北朝的时候,祖冲之为了计算圆周率,他在自己书房的地面画了一个直径1丈的大圆,从这个圆的内接正六边形一直作到12288边形,然后一个一个算出这些多边形的周长。

那时候的数学计算,不是用现在的阿拉伯数字,而是用竹片作的筹码计算。

他夜以继日、成年累月,终于算出了圆的内接正24576边形的周长等于3丈1尺4寸1分5厘9毫2丝6忽,还有余。

因而得出圆周率π的值就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准确到小数点后7位,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华罗庚,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

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

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

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

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

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

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

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

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

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有许多数学家用尺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发现在同一个或相等的圆上,周长除以直径都是3.1415926...(即圆周率π),于是,圆的周长公式就有:C(周长)=π(圆周率)×d(直径)由于直径的二分之一是半径,所以圆的周长的公式还有:C=圆周率×2×r(半径)注意:圆周率在计算时一般只采用它的近似值:3.14圆周长面积的推导在硬纸板上画一个圆,把圆分成若干等分,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如果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会越细。

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即πr , 宽等于圆的半径 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所以园的面积 =r × r = r²即 s= ∏ r²。

数学家与圆周率的故事

数学家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圆周率。

五岁的时候,祖冲之的父亲想教他念古文,可他的背诵效率不高,这令父亲十分生气,但父亲不知道的是,祖冲之对数学与天文感兴趣。

一天,老师教大家说:“圆周是直径的三倍。

”祖冲之回到家中。

越想越不对劲。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拿了一根绳子来到路边,这时,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立马跑上去,说:“老爷爷,请让我量一量你的车吧!”老人点点头默认了。

祖冲之先用绳子量了一下车轮又将绳子折成三段,量车轮的直径,经过那么一量,他感到车轮的直径没有三分之一的圆周长。

他又量了不同车子的车轮,得出的结果一模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多年的学习,他得知了另一位伟大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法,割圆法就是在圆内画出一个正六边形,他的边长等于半径,继续分成12边型,用勾股定理算出他的边长,再24,48……边形,一直分,所得多边形各边长之和是圆周长。

祖冲之的儿子已经十三岁,他当了祖冲之的助手,由于刘徽只求到96边,只得出3.14的结果,祖冲之决定重新算下去。

他准备了许多小竹棍作计算工具,画了个直径一丈的大圆,在圆内画了六边形。

父子俩废寝忘食,刻苦计算了好几天才达到96边,结果比刘徽少了一点点。

儿子对祖冲之说:“我们算得那么仔细,一定错不了,是刘徽错了吧。

”祖冲之摇摇头:“推翻要有依据。

”俩人又重新计算一遍,结果和刘徽一样。

祖冲之一直算到24567边形,知道无法计算,只好停止。

得出的结果是圆周率大于3.141 5926,小于3.1415927。

小学数学理论基础:祖冲之与圆周率

小学数学理论基础: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与圆周率
《隋书 · 律历志》有如下记载: “宋末,南徐州从事祖冲之更开密法 。 以圆径一亿为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
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 二限之间 。 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 。 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 。 ”
祖冲之关于圆周率有两大贡献: ① 求得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 ② 得到 π 的两个近似分数:约率为 22/7;密率为 355/113。
问题研究
(1)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有何意义?
感谢观看
本课件中部分所用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学使用
圆周率
圆周率(Pa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 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 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
刘徽与圆周率
刘徽利用“割圆术”把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一直算到了正3072边形, 并由此而求得了圆周率3.1415和3.1416两个近似数值。这个结果是当时世界 上圆周率计算的最精确的数据。刘徽对“割圆术”非常自信,把它推广到有 关圆形计算的各个方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冲之和圆周率
祖冲之使用“缀术”计算圆周率,可惜这种方法早已失传。专家推测“缀术” 类似“割圆术”,通过对正24576边形周长的计算来推导。
得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
22
355
约率为 7
, 密率为113

3,1415926<圆周率<3.1415927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就比国外 大约要早1000年。
祖冲之与圆周率

关于圆周率的故事

关于圆周率的故事

关于圆周率的故事
今天给你讲个关于圆周率的超有趣故事。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祖冲之的超级聪明的古人。

那时候大家都对圆这个神秘的图形充满好奇,尤其是想知道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到底有啥关系。

祖冲之啊,就像一个执着的探险家,一头扎进了这个数学谜题里。

他整天就在那算啊算,没有计算器,全靠自己的脑子和纸笔。

周围的人都不太理解他,觉得他就像个怪人,对着那些数字和图形发呆。

可是祖冲之不管这些,他就像着了魔一样。

最后呢,他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可不得了啊,就好比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海上,他给大家找到了一座精确的灯塔。

这个圆周率的数值就像一个神奇的密码,打开了很多跟圆有关的数学大门。

再后来呢,圆周率这个家伙可调皮了,全世界的数学家都对它念念不忘。

因为这个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啊,就像一串永远也念不完的咒语。

有人为了记住它,还想出了各种各样奇葩的办法。

比如说,有个学生为了在数学竞赛里露一手,就想把圆周率背得滚瓜烂熟。

他编了个超级搞笑的口诀:“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

”就这么着,靠着这个口诀,他硬是把圆周率背到了小数点后好几十位,把周围的小伙伴都惊得下巴都掉了。

而且啊,圆周率在现代也特别忙。

科学家们用它来计算各种圆形的东西,大到宇宙里的星球轨道,小到一个小小的齿轮。

要是没有圆周率,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能都要乱套啦。

比如说汽车的轮子可能就做不圆,开起来一颠一颠的,那可太滑稽了。

这就是圆周率的故事,一个小小的数字,却有着大大的魔力。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嘿,你可知道祖冲之呀!那可是咱中国古代超级厉害的一位人物呢!祖冲之呀,就像一个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探索的勇士。

他对圆周率的研究,那真叫一个执着和厉害。

想想看啊,那时候可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多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祖冲之就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一点一点地去计算圆周率。

他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寻宝人,在数字的海洋里拼命寻找着圆周率的奥秘。

圆周率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那个决定了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关系的神奇数字呀。

你看那一个个圆,从小小的车轮到大大的月亮,都和圆周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呢。

祖冲之在研究圆周率的过程中,那可是下了大功夫。

他一遍又一遍地计算,不断地改进方法,力求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这就好比一个运动员,不断地训练,就为了在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你说他为啥要这么拼命呢?这就是祖冲之对知识的渴望呀!他想要解开圆周率的神秘面纱,让人们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努力可不是白费的哦!他算出的圆周率在当时那可是超级厉害的,比国外的那些数学家都要早好多呢。

这就像咱中国在数学领域打了一场大胜仗,多让人骄傲啊!祖冲之的成就可不只是在圆周率上。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古代数学的天空。

他的研究成果对后来的数学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咱想想,如果没有祖冲之这样的人,那数学的发展得慢成啥样呀?那我们现在的生活可能都大不一样了呢。

祖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

就像他能攻克圆周率这个难题一样,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不能轻易放弃呀。

他的精神就像一股暖流,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想起这位伟大的数学家,鼓起勇气向前冲。

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记住祖冲之,记住他和圆周率的故事。

这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呢!你说是不是呀?。

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哎呀,这圆怎么这么难画呀!”我一边嘟囔着一边努力地在纸上画着圆。

今天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圆,还提到了圆周率,这可把我给难住了。

回到家我就开始琢磨这圆和圆周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宝贝,怎么愁眉苦脸的呀?”妈妈走过来关心地问。

“妈妈,老师说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个固定的比值叫圆周率,可我不太明白。

”我皱着眉头说。

“哈哈,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超级厉害的数学家叫祖冲之,就是他发现了圆周率呢。

”妈妈笑着说。

“祖冲之?他好厉害呀!”我惊叹道。

“那当然啦!祖冲之呀,那可是花费了好多好多的精力去研究这个圆周率呢。

他一点点地计算,不断尝试,才得出那么精确的结果。

”妈妈绘声绘色地讲着。

我仿佛看到了祖冲之在昏暗的灯光下,认真计算的样子,他的眼神是那么专注,那么执着。

“哇,他可真有毅力!那他发现圆周率有什么用呀?”我好奇地问。

“用处可大啦!有了圆周率,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呀,面积呀,还有好多好多和圆有关的东西呢。

就像你今天画的圆,要是没有圆周率,怎么能知道它的周长和面积呢?”妈妈耐心地解释道。

我点了点头,心里对祖冲之充满了敬佩。

“妈妈,那祖冲之发现圆周率一定很不容易吧?”“那是当然呀,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呢。

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在数学的海洋里不断探索,最后找到了这个珍贵的宝藏。

”妈妈说。

我突然觉得自己也应该像祖冲之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去探索,去发现。

“妈妈,我以后也要像祖冲之一样厉害!”我坚定地说。

“哈哈,好呀,那你可要加油哦!”妈妈笑着鼓励我。

我知道,成为像祖冲之那样的数学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不怕,我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我相信,只要我有决心,有毅力,总有一天我也能在数学的领域里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难道不是吗?。

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

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

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
“哇,今天老师讲了圆周率呢,好神奇呀!”我一回到家就兴奋地对爸爸妈妈喊道。

妈妈笑着说:“宝贝,那你知道圆周率是谁发现的吗?”我摇摇头,满脸好奇。

爸爸接过话茬:“是祖冲之呀,他可厉害了呢!”我立马缠着爸爸给我讲讲祖冲之的故事。

爸爸清了清嗓子,开始讲了起来:“在很久很久以前呀,有个聪明的人叫祖冲之。

他呀,特别喜欢研究数学,整天就想着那些数字和图形。


“那他怎么就发现圆周率了呢?”我迫不及待地问。

“他通过不断地计算和研究呀。

”爸爸摸摸我的头,“你想想,要算出圆周率那得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呀!”
我皱着眉头想了想,说:“哇,那他真的好棒呀!”
妈妈也在一旁说:“是呀,祖冲之的发现对后来的数学发展可重要了呢。


我心里暗暗想:祖冲之好厉害呀,我也要像他一样爱学习,以后当个伟大的数学家!
“那祖冲之是不是每天都不睡觉,就一直算呀算呀?”我好奇地问。

爸爸哈哈笑了起来:“宝贝,他也得休息呀,但他真的是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研究上。

就像你学习一样,要认真努力才能有收获呀。


我重重地点点头,仿佛看到了祖冲之在灯光下认真计算的样子。

从那以后,每次看到圆,我就会想起祖冲之和他了不起的圆周率。

圆周率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数学世界的好奇之门。

我也要像祖冲之一样,不怕困难,努力去探索那些未知的知识领域。

难道我不应该这样做吗?当然应该呀!我一定要加油!。

圆周率与祖冲之的故事

圆周率与祖冲之的故事

圆周率与祖冲之的故事
咱来唠唠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哈。

圆周率呢,就是那个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这可是个神秘又有趣的数字。

从古至今,好多数学家都对它着迷得不行。

在古代呀,咱们中国出了个超级厉害的数学家,他就是祖冲之。

祖冲之这人可不得了,那时候计算工具又不像现在这么先进,啥电脑啊都没有,就靠着一些简单的算筹,就像小木棍一样的东西,在那吭哧吭哧地算圆周率。

别的人算出圆周率大概是个啥数就觉得差不多了,祖冲之可不,他就较上劲了。

他就一个劲儿地算啊算,白天算晚上也算,吃饭睡觉可能都在想这个圆周率的事儿。

他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可太牛了,在当时那是超级精确的数值了,比国外那些算出的数值精确多了,领先了好几百年呢!
你想啊,那时候没有高科技帮忙,祖冲之就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硬是把圆周率这个调皮的数字,给算到这么精确的程度。

就好像他拿着一把超级精确的尺子,把圆这个弯弯曲曲的家伙量了个透透彻彻。

这圆周率就像是他发现的一个宝藏数字,这个宝藏对后来的数学、天文啥的影响可大了。

比如说造个圆形的轮子啊,或者计算天体之间的距离啊,都离不开圆周率这个关键的数字。

祖冲之也因为这个成就,在数学的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让咱中国人都特别骄傲。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他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它的小数部分是无限不循环的。

祖冲之在《周髀算经》中首次提出了用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从而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

这一方法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祖冲之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但在后世却被人们重新发现
并加以重视。

他的方法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多边形逼近曲线,从而得到曲线的长度或面积。

这种方法在微积分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圆周率是一个神秘而又神奇的数,它出现在数学的各个领域中,如几何、代数、分析等。

祖冲之的研究成果为人们对圆周率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后世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祖冲之的研究成果虽然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却为后世的数学发展做
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曲线的长度或面积的计算。

这种方法的提出,为后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是一段令人感到敬佩和钦佩的历史。

他的研究成
果为后世的数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对圆周率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祖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

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故事

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故事

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故事《祖冲之与圆周率的那些事儿》咱今儿个要唠唠南朝的祖冲之,这人可不得了啊!那在数学上的本事,就像神来之笔一样。

他干了件特牛的事儿,就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呢!咱先来说说这祖冲之,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啊,可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玩意儿。

他就是靠着自己的聪明脑袋和那股子钻研劲儿。

我就想象啊,祖冲之就像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探险家,而圆周率就是他要征服的神秘岛屿。

祖冲之在研究圆周率的时候,可不是一个人闷头瞎干。

他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有个叫阿三的(我就随便给他取个名儿哈),阿三也是个对数学挺感兴趣的人。

有一天,阿三跑到祖冲之的小院子里,一进门就大喊:“冲之兄啊,你说这圆啊,看着简单,可这圆周和直径的关系咋就这么难搞明白呢?”祖冲之哈哈一笑,说:“阿三啊,这就是咱们要努力探究的地方。

你看,这圆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圈,它里面藏着很多秘密呢。

”祖冲之的家里到处都是他计算的草稿,那些竹片啊(那时候写字用竹片嘛)堆得到处都是。

他的妻子有时候就会抱怨:“冲之啊,你看看这家里都快被你这些竹片子给淹没了。

你整天就捣鼓这个圆啊、率啊的,这能当饭吃吗?”祖冲之就会拉着妻子的手,温柔地说:“娘子啊,你别看这些现在没啥用,等我把这圆周率精确算出来,那可是能造福很多人的大事情呢。

”祖冲之每天就在那小屋子里,对着一堆数据苦思冥想。

他用的是一种叫割圆术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把圆分割成好多好多小部分,就像切饼一样。

我都能想象到他当时的样子,拿着笔,一笔一划地计算着每个小部分的数据。

他眼睛紧紧盯着那些数字,一会儿皱皱眉头,一会儿又露出一丝微笑。

有一次,阿三又来找祖冲之,看到他屋子里满桌的草稿,惊讶地说:“冲之兄,你这都写了多少啊?我感觉我眼睛都看花了。

”祖冲之指了指墙上的一个圆的图案,说:“阿三,你看这个圆。

我现在就像是在一点点剥开它的外皮,想要找到最里面的真相。

我感觉我已经越来越接近这个圆周率的精确数值了。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生于约约公元前429年的中国,是古代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在数学领域的贡献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最高峰”,而他与圆周率的故事也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圆周率,又称π,是一个无理数,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在古代,人们一直试图寻找圆周率的精确值,而祖冲之正是其中的一位探索者。

祖冲之在《周髀算经》中提出了一种近似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他首先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然后利用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得到了一个近似值。

他认为圆的周长约等于直径乘以3,这个结论可以理解为π≈3。

虽然这个值并不精确,但祖冲之的方法却是古代数学领域中的一大创举。

祖冲之的工作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研究成果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古代数学的探索历程,
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他在数学领域的不懈探索和创新精神,激励
着后人不断前行,不断追求更高的数学成就。

通过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数学家的
探索历程,更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推动数学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今天应该
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总的来说,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是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它
展示了古代数学家的智慧和勇气,也激励着我们在当今时代不断追
求知识,不断创新,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祖冲之的
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祖冲之与圆的故事

祖冲之与圆的故事

祖冲之与圆的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祖冲之与圆的故事祖冲之与圆的故事我们都应该好好地努力,多学习一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将来也才有机会为祖国的发展出谋划策。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自幼喜欢数学,在父亲和祖父的指导下学习了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

一次,父亲从书架上给他拿了一本《周髀算经》,这是一本西汉或更早的著名的数学书。

书中讲到圆的周长为直径的3倍。

于是,他就用绳子量车轮,进行验证,结果却发现车轮的周长比车轮直径的3倍还多一点。

他又去量盆子,结果还是一样。

他想圆周并不完全是直径的3倍,那么圆周究竟比3个直径长多少呢?在汉以前,中国一般用三作为圆周率数值,即“周三径一”。

这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误差很大。

祖冲之在刘徽创造的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基础上,运用开密法,经过反复演算,求出圆周率为:3.1415927>π>3.1415926。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值,他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人。

直到1000多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欧洲人打破。

圆周率的计算,是祖冲之在数学上的一项杰出贡献,有外国数学史家把π叫做“祖率”。

数学名人故事: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数学名⼈故事: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更多⼉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学家、物理学家。

祖冲之的祖⽗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

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就读了不少书,⼈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秦汉以前,⼈们以"径⼀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圆周率应是"圆径⼀⽽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法--"割圆术",⽤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 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数是3.141929,它是分⼦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什么⽅法得出这⼀结果,现在⽆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和聪敏才智是令⼈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测量计算的⼤量资料中对⽐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三岁时编制成功了《⼤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祖暅(也是我国的数学家)⼀起,⽤巧妙的⽅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的⼀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平⾯之间的两个⽴体,被任⼀平⾏于这两平⾯的平⾯所截,如果两个截⾯的⾯积恒相等,则这两个⽴体的体积相等.这⼀原理,在西⽂被称为卡⽡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以后⼀千多年才由卡⽒发现的.为了纪念祖⽒⽗⼦发现这⼀原理的重⼤贡献,⼤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

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篇1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

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

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

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

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

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

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

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

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

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与圆周率祖冲之与圆周率2010年12月19日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

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

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

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

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

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

他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也就是圆周率的祖先。

他将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汇集成一部著作,名为《缀术》,唐朝国学曾经将此书定为数学课本。

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

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

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机械专家。

重新造出早已失传的指南车、千里船等巧妙机械多种。

此外,他对音乐也有研究。

著作有《释论语》、《释孝经》、《易义》、《老子义》、《庄子义》及小说《述异记》等,早已遗失[1] 。

他写的《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

《隋书·律历志》留下一小段关于圆周率(π)的记载,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祖冲之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创造了中国纪协世界之最。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与圆周率祖冲之赋闲在家后潜心研究数学,先为《九章算术》作了注。

《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四五十年间,集我国古代数学之大成,历代有不少人曾为它作注,但都碰到一个难题,那就是圆周率(即π,是圆周和直径之比)。

很多时候,人们称“径一周三”,即π=3。

王莽新朝时精确到3.1547,东汉张衡又精确到3.1466,三国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则认为最精确的应该是3.14。

400多年来,关于圆周率的数值一直众说纷纭。

祖冲之一接触到圆周率的问题,就被它困扰。

这周径之比到底如何得出呢?苦思冥想之后,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利用刘徽所说的割圆术。

只要将一个圆内接上正多边形,不断地割下去,求出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就有了圆周率。

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是很难计算。

祖冲之到院里搬来几根大竹子,操起一把刀,破成细条又一一斩成短截,这事就整整干了两天,地上堆起来一座竹棍山。

为什么要先干竹木活呢?当时因为没有阿拉伯数字可以用笔计算,也没有电脑,所以计算就靠一种叫“算加”的原始工具。

它就是用竹木削成的一根根小棍,用来拼摆成各种数字。

一切加减乘除全靠用这些木棍在桌上摆来摆去。

数数的时候,一般从左到右,第1、3、5位是竖的,第2、4、6位是横的。

例如,2398的钟摆是今天这么大的计算问题,平时的计算哪里够用?祖冲之将一切准备停当后,在地上画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大圆。

将圆割成6等分,然后再依次内接12、24、48边形……他都按勾股定理用算筹摆出乘方、开方等式,一一求出多边形的边长和周长。

他知道求圆周率要用正多边形的周长除以直径,所以他把直径的长度定为长度单位,比如十英尺。

计算多边形周长时,单位也是十英尺,可以避免每次除法运算。

每个多边形周长的量数就是圆周率一个近似值。

这样一次次求多边形的周长,便一次次逼近圆周率。

就这样,竹签的配方从桌子伸到了地上,整个地板绕了一圈,一屋子的竹子大小不一。

这批算筹都是些新破的竹子,还未来得及打磨。

祖冲之用手捏着、想着、摆着,不消几日,指头都被磨破了,绿白相间的新竹竟染上了红红的血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冲之在地板上画了一个 直径为1丈的大圆,又在里 边做了个正6边形,然后摆 开他自己做的许多小竹棒开 始计算起来。
•经过不断的反复精确 运算,祖冲之又进一步 得出圆周率在 3.1415926和3.1415927 之间,是当时全世界最 精确的圆周率数值。
祖冲之使用“缀术”计算 圆周率。可惜这种方法早已失 传。据专家推测,“缀术”类 似“割圆术”,通过对正 24576边形周长的计算来推导。 计算相当繁杂,当时还没有算 盘。
祖冲之 和
圆周率
人物简介
祖冲之(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 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 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 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 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圆周率,一般以π来表示,是一 个在数学及物理学普遍存在的数学常 数。它定义为圆形之周长与直径之比。 它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 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 等几何形状的关键。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
“圆周率”是说一个圆的周 长同它的直径有一个固定的比 例。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径 一周三”的说法,就是说,假 如一个圆的直径是1尺,那它的 周长就是3尺。后来,人们发现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东汉的大 科学家张衡认为应该是3.162。 三国到西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 经过计算,求出了3.14的圆周 率,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但 是刘徽只算到这里就没有继续 算。
最后得出了圆周率的两个 分数形式的近似值: 约率: 22/7 , 密率:355/113 , 并且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 3.1415926 和 3.1415927之间。
•在后来的日子里,祖冲之 研究了刘徽的“割圆术”, 他非常钦佩这个科学方法, 但是刘徽的割圆术只得到 96边,只得到了3.14就没 再算下去了。
•祖冲之决心沿着刘徽开创的方 法继续研究下去,他计算了 192边形和384边形,为了求得 更精确的结果。 •当时,数字运算还没有利用纸、 笔和数码进行演算,而是通过 纵横相交的罗列小竹棒,然后 按类似珠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他五岁那年的一个晚上, 他一直在想白天老师说的圆 周是直径的三倍,总都睡不 着,他觉得似乎不对。他就 拿了一段母亲上鞋用的绳子 跑去村头的路旁等待过往的 车辆进行测量。
•祖冲之用绳子把车轮量了 一下,又把绳子折成同样 大小的三段,再去量车轮 的直径。
•祖冲之一连量了好几辆车 子的车轮,发现车轮的直 径没有圆周的三分之一长。 他一直在想为什么,并决 定要解开这个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