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体心理学的诠释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9月第5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ep,2011

No.5新自体心理学的诠释观

郭本禹

摘要:新自体心理学重视诠释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其代表人物对诠释的内涵、功能、作用机制以及精确性等问题都提出了新的理解。新自体心理学家沃尔夫、斯托罗洛、布尔斯基和哈格兰德等人的诠释观继承并发展了科胡特自体心理学关于诠释的基本观点。新自体心理学的诠释观是科胡特自体心理学有关诠释观点的继承与发展,新自体心理学的诠释观为诠释的内涵、功能、作用机制和精确性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理解,其理论视野与深度远远超越了科胡特自体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自体心理学多元取向性、后现代性的理论特点,不仅丰富了新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当代精神分析临床治疗实践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诠释;新自体心理学;科胡特;精神分析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11)05-0125-06收稿日期:2011-01-23

作者简介:郭本禹,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10097

新自体心理学指的是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去世后发展起来的自体心理学理论,是当代精神分析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旧自体心理学与传统精神分析学一样,都非常重视诠释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科胡特指出:“治愈的本质就在于以正确的诠释向被分析者提供对其需要或愿望的适度挫折,由此增长其心理结构。”在理解基础上,分析师还必须对患者的内心体验和移情反应进行解释,才能取得治疗的成功。“解释又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患者的心理反应尤其是移情体验做出动力学解释,第二步是对患者的自恋脆弱性和内心冲突做出发生学解释。”(Kohut,H.,1984)科胡特对诠释功能与步骤的论述成为新自体心理学家讨论这个问题的基础,他们从各自的理论立场与临床实践出发,对诠释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一、沃尔夫:诠释的多重功能

恩斯特·沃尔夫(Ernst Wolf)是当代重要的新自体心理学家,他着重探讨了诠释在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功能。沃尔夫对诠释进行了宽泛的界定,认为诠释是“分析师所有从总体上带来被分析者心理改变的有意识活动,这种改变可能是变得更好(即治疗性的),但是也可能是失败的或甚至是反治疗性的。”(Wolf,E.S.,1993)他所说的“活动”包括言语陈述以及任何其他由分析师有意识地指导的干预,甚至包括那些明显的对治疗行动的放任或疏忽,因为它们也是被分析者心理世界改变的原因。显然,所有诠释通过被患者经验为来自分析师的目标导向的干预而起作用。沃尔夫排除了那些由分析师偶然或无意中引起的患者的经验。

在沃尔夫看来,在所有精神分析治疗程序中,诠释始终是被讨论最多、有时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分析师们对诠释具有强烈兴趣的原因在于,诠释不仅反映了分析师技术和方法的熟练程度,而且还反映了其理论追求、人格以及对被分析者的态度。诠释就像一扇面向分析过程核心的窗户,深刻揭示了分析师与被分析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分析师的诠释由多种因素的结合而形成,不过,这些因素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却并没有一致意见。大多数新自体心理学家与传统精神分析学家一样,认为分析师的理论取向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性,因为采取一种理论态度有助于确定治疗的科学性及其治疗功效。沃尔夫不同意这种看法,

521

他提出,在理论追求中反映的是分析师由其人格决定的哲学取向和价值系统。他利用自体心理学理论分析认为,分析师的自体对其自身兴奋的某种脆弱性导致一种自我保护的态度,如喜欢结构、距离、规则、事实和科学论证。例如,弗洛伊德对内心动力的强调以及连带对治疗中的节制、中立的强调,可能恰恰是由让他自己及其追随者的激情处于控制之下的需要所发动的。而一个更强大的自体,较少情感脆弱性的自体,有能力负担一种灵活、情感亲密、自发以及神入回应的态度。例如,科胡特强调神入地沉浸于分析情境,注重阐明患者的主体经验,这导致他不重视节制,放弃中立,从而有利于建立对被分析者利益的认同。

在此基础上,沃尔夫探讨了诠释在精神分析中的功能。他认为,在分析的最初阶段,患者对充满神秘危险的分析过程的恐惧以及对未知的分析师的恐惧,共同限制了他的自由联想。在这个阶段,诠释的作用是让患者从这些恐惧中解放出来,无论这些恐惧是有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与传统弗洛伊德学说一致,他认为诠释应该从表层开始,也就是从分析师认为是被分析者所意识到的,充满最高度恐惧的东西开始。一般来说,有意识的观念和错误知觉往往可以被言语诠释所成功减轻,这些言语诠释可以用于传达说明和解释性的观念。但是,要改变从过去经验转移而来的潜意识态度和焦虑就要困难得多。治疗实践证明,对潜意识中发生之事的简单动力学诠释往往无效,即使这些诠释能被患者理解。沃尔夫认为,由于包含在言语陈述中的洞察很少能到达被分析者的潜意识,为被分析者提供与潜意识期待相反的主观经验是有必要的。患者的潜意识期待源于早期童年经验,它导致被分析者期待分析师是一个相对权威、父母式的、指导和评判的角色,而适当的分析经验非常有助于抵消这种潜意识的期待。一位始终如一、善良、倾听和非道德化的分析师将会钝化恐惧并增加被分析者最终被某个他在乎的人所理解的希望。随着分析师进一步理解患者,患者就能逐渐处理这种特殊的恐惧,或所谓的阻抗。沃尔夫在此强调,发动阻抗的并不是被分析者对其自体、性欲、攻击或其他冲动的恐惧,而是对其过去经验将会重复发生的恐惧。

沃尔夫认为,通过分析的最初阶段,治疗气氛已经减少了患者的恐惧,患者被压抑的对自体客体回应的原始需要也被动员起来,与关切和理解的治疗师建立起自体客体联结,该自体客体联结加强了患者的自体并常常随着分析进行而表现为患者幸福感的增加。随后,在分析的中间阶段,存在一个独特的动力学情境,促进了治疗的分析性破坏。这种破坏是分析的中间阶段的特点。从患者立场来看,这些破坏通常说来是由分析师的某些疏忽或过错所引起的。此时患者突然感到,治疗师不再关心自己,或者不再倾听自己,或者只关注自身事务。这时,此前建立起来的自体客体联结突然被切断,导致患者自体处于某种解体状态,往往伴随着愤怒、焦虑和抑郁等症状。此时,诠释的作用是修补这个自体客体联结,并通过它恢复治疗过程。沃尔夫指出,就像所谓的阻抗分析一样,此时说明的言语形式,即沟通的内容,远远没有由诠释唤起的主观经验来得重要。在由一个精心设计的诠释所引发的被分析者的经验中,有一种经验是患者自身引起分析师行为的变化,即分析师现在承认他做的某些事改变了患者对他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导致了分析性破坏。通过提供这种经验,分析师暗示,他不仅仅是一个发表意见的观察者,而且还是一个负责任的行动者和相互作用的参与者。沃尔夫认为,由于引起分析师承认其对所发生事情的部分责任,患者拥有了一种有效能的经验,这种经验与始终感到无助和无力的期待(如他在童年时那样)完全相反。这样一种诠释将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耻辱。

二、斯托罗洛:主体间性系统中的诠释

罗伯特·斯托罗洛(Robert Stolorow)是新自体心理学中主体间性取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基于主体间性观点对诠释提出了新的理解。在精神分析内部,关于认知洞察与情感依恋在治疗改变过程中的作用问题,长期争论不休。近些年来,钟摆似乎摆向情感依恋,许多分析师从其自身理论立场出发,强调患者与分析师之间这种新的关系经验的改变力量。斯托罗洛认为:“一旦精神分析情境被承认为是一种主体间性系统,通过诠释获得洞察和与分析师的情感联结之间的对立就将被揭示是一个错误。”(Stolorow,R.D.,1993)在他看来,分析师强调准确移情诠释的治疗作用,不仅仅在于这种诠释所传达的洞察,还在于它所展示的分析师与患者情感状态及发展渴望调谐的程

6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