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心理健康漫谈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习 效 率

学习动机(压力)

4.民主自治原则;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常常同 课堂上的心理气氛有密切的关系。 能否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理想的心理 气氛,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方式 和师生关系的状况。
四.正确区分正常与异常
(一)好动与多动; (二)粗心与学习技能障碍; (三)学习焦虑与焦虑症; (四)情绪低落与抑郁症; (五)厌学症与学校恐惧症; (六)做事认真与强迫症; (七)性格内向与孤独症; (八)说话走板与精神分裂症。
2.什么是心理健康?
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较一致的观 点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 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这就是 说: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 状态,即能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 能都得到发挥的理想状态。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 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达到理想水平, 就说明其心理功能的发挥受到干扰,遇 到障碍;其心理发展处于不健康状态中。
3.心理不健康状态的表现
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可做如 下划分:
心理问题;
不健康的
心理状态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是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 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 性的心理失衡现象(需要别人帮助或自 我调节)。
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 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 有关(需要别人指导和帮助)。
天津师大的调查:初二有66%的学 生有厌学情绪;有57.63%的同学觉得己 不如人;有15.88%的人,对自己的未来 不抱希望。
• “成功教育”的要求: 第一: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第二:要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 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
第四:“成功教育”的最成功之处,在 于它改变了学生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 形象,使他们恢复了自尊心,增强了自 信心,树立了积极的理想目标,有了为 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 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 理严重失调所致(需要接受医生的专业 治疗) 。
二.心理卫生——实现心理健康 的必由之路
(一)心理卫生的含义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 “心理卫生是指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 理健康的措施”。因此,心理卫生即是 心理保健。
通过传播、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 识,形成人们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 握维护心理健康状态的正确思维方式、 方法,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是心理 卫生工作的主要策略。
(一)压力与挫折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 要原因
1.心理压力 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
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 态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理压力。
2.挫折 因为各种干扰和影响而使目标不能实现、
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景;人们遭受挫折后 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叫挫折感。
(二)引起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
师生心理健康漫谈
主讲 杨国龙
第一讲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健康观的革命 (一)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1.现代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的成立宣言中, 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 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 象”。 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 健全的个性,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 所以,这个全新的口号才能被人们广泛 地接受:“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了以上各项功 能,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有正确的选择, 把握好教育的大方向。
• 教师的人才观与评价观:
应注意:
1.树立人才标准的多元化标准,克服单纯 以“分”取人的倾向;
2.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观念,克服以 “老实、听话”来评价学生的倾向;
3.树立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 观,克服“门门优秀”、“一刀切”的 评价倾向。
(二)心理卫生的目标与任务
心理卫生作为一种观念与实践,在 其发展历程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 精神疾病的预防。
2.关心身心因素的作用 社会因素的影响。
3.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 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注意 关注

心理卫生工作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2.有助于改善家庭,工作、交往中的 人际交往状况;
• 因此,人面对挫折的心理应对及反 应模式对“体验到的挫折”影响极大。 教师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模式至关重要。
三.怎样增强抗挫折能力
增强抗挫折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 的基本素质要求。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 努力: (一)坚忍不拔,坚持不懈
面对挫折与失败,人们可以有两种 选择:一种是“见硬就回,见好就收”; 另一种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前 者可以少碰钉子,但成功机会少;后者 会碰不少钉子,但成功机会也在大大增 长。
(二)及时调整,学会放弃
我们提倡的对既定目标的执著精神, 决不意味着认同“认死理,钻牛角尖”。 由于各个人的能力水平、所具备的主客 观条件不同,因此在确定个人努力的期 望值水平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真实的需 要和能力、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判断。
(三)灵活多变,另辟蹊径
善于区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当 某目标反复遭挫折时,应善于寻找可替 代的新目标。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职业适应性差 。 表现为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少职业
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教师职业,并为此 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 2.因各种认知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
(1)知觉偏差;表现为主观武断,偏听偏 信。
(2)理解误差;主要表现为误解。 (3)社会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等。
总之,心理卫生及保健工作的前提, 是在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科学的心理健康 观念。
在一定观念指导下的各类教育教学行 为,对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产生着深远的 影响,这种影响也将明显地显示在师生 关系中,对师生心理健康均产生作用。
外部压力:来自工作环境、生活环 境的突然变化 ,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 突和各种意外打击与挫折等。
内部压力:主要来自过高的自我期 待、过强的心理冲突和不够健康的心理 状态等。
(压力测验见“自测表”)
(三)导致挫折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主要指那些妨碍人们满足合理需要 的限制性条件或意外事变。一般可以包 括: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人际关系、 发展机会,甚至天灾人祸等方面。
(四)发愤图强,不断升华
人们在遇到挫折时,会体验到消极 情绪,此时需要宣泄。
宣泄通常有良种方式: 之一:攻击。这通常会缓解眼前的郁闷, 但也易因此产生新的矛盾,付出更大代 价。 之二:升华。把原有的消极体验转化为 奋发图强的动力。
第三讲 教师积极的心理状态对 学生的影响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
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程度是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应采取 有效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乐于工作和学习; (2)情绪稳定愉快,能避免过渡紧张焦虑; (3)意志品德健全,有较强的挫折忍受力; (4)人格统一完整,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自我意识正确,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 (6)人际关系和谐,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7)社会适应良好,人生态度积极。
2.内部因素
包括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个方面。 生理原因主要是身体伤残和疾病的困扰。 心理原因主要是各种心理冲突、心理失 调和心理失衡现象的产生。
• 在影响挫折感受的诸因素中,人的 主观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基本 的是主体对目标的价值判断以及对挫折 情景的理解。
• 面对同样的挫折情景,不同的人可 能有不同的反应,其决定因素就是人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三)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卫生原则
1.积极情绪原则;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满足学生
在安全、归属、求知、审美、自尊和受 到尊重等方面的基本需要。使他们在学 习中能表现出饱满的热情,同时体验到 许多积极的情感。如:新奇感、趣味性、 愉悦感、轻松感、兴奋感,被老师关心、 关注、关爱的满足感。
这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的重 要基础和保障。
二.教师的世界观与心理健康
(一)教师的人生观与心理健康 积极的人生观应有以下特点:
1.赋予生活以意义,让生活充实起来; 2.追求淡泊的生活境界,少一点名利之心; 3.正确对待苦楚,学会快乐地生活;
三.教师的教学观与教学心理卫生
(一)神奇的期望效应 (二)成功教育的启示
在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育模式中, 只会让少数学生取得“成功”,多数学 生处于“失败者”的地位。
在教师的若干教育观念中, 对教育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最 大的,表现在:学生观、质量 观和人才观这三个方面。
学生观:应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 生的差异性。
• 教育价值观: 即对教育价值、功能的总的理解。
应充分理解以下几项功能:
1.教育的文化功能; 2.教育的经济功能; 3.教育的政治功能; 4.教育的社会功能; 5.教育的发展功能。
3.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
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 冲动,不善控制等。
4.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
表现为与周围的人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对 领导不能理解、支持、密切配合,对同事不 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 护 、理解尊重,经常表现为唯我独尊、自我 中心、主观、偏狭、多疑、懦弱等不良性格。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承受能力,更好 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
第二讲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
总体来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处 于比较好的状况。但在不同地区、心理 健康的不同指标上,还是存在不同水平。
如:1997年,上海中小学教师心理 健康研究课题组的报告表明:上海中小 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检出率高达 48%;其中有12%有明显症状,2%程 度较为明显。
还有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如: 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与更年期综合症等, 都会间接地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二)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 理健康的影响
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可能直接导致学 生的心理障碍。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 系。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 度和生活态度。
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斯坦福大学芬顿(N.Fenton), 根据实地调查以及对校长、督学及其他 教育管理人员的调查,确定了测定教师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教学能否愉快胜任;
(2)与儿童、家长、同事之间的关 系是否良好;
(3)在学校行政上能否合作; (4)对专业进修有无兴趣。
二.应起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原 因及其一般应对机制
2.体验成功的原则;
本来这也属于积极情绪的一部 分,但由于其作用特别重要,所以 需单独加以强调。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成功 体验是学习效果的一种正反馈,是 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要素, 也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增强的最重要 的条件。
3.合理负担原则;
叶克斯-多得森定律表明:人的学 习动机、压力与学习成效的关系呈 “倒U”型曲线关系。因此需要学生 的学习负担“合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