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环境:土壤治理中的风险管控

合集下载

土壤污染及治理措施

土壤污染及治理措施

土壤污染及治理措施
1.工业废弃物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质会被排
放到土壤中,这些物质中包含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盐等,对土壤造
成严重污染。

针对土壤污染
1.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
之一、这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物理修复是通过土壤剥离、曝气等方法处理受污染的土壤以去除有害物质。

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
添加剂改变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性质,使其变得无害或固定。

生物修复则是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来降解、吸收或固定污染物。

2.污染土壤隔离:在处理无法完全清除污染物的情况下,一种常见的
方式是将受污染的土壤隔离起来,以防止其对周围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这可以通过建立防护层或用人工材料封闭受污染土壤来实现。

3.基于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防治: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是识别和评估土
壤污染的潜在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种做法能够让我们了解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有助于制定目标和计划来降低土
壤污染的风险。

4.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执行环境法规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
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以确保企业和个人都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
律法规。

总之,土壤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采取物理、化学、生物修复等技术手段以及制定和执行环境法规,我们可以降低土壤污染的
风险,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要举措。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农用地土壤标准概况 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针对建设用 地,少数国家和地区针对农用地。针对农用地的土壤环境质 量标准,保护目标有的是人体健康,有的是生态环境(如土 壤生物),有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的是作物生长(防止减 产)。在制定方法上,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目标的, 主要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和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制定 (如加拿大);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保护目标的,主要基于有 关土壤/作物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制定(如德国)。 三、标准的定位和保护目标 根据《土十条》要求,我国现阶段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用地分类
— 30 —
议;12 月 29 日,环境保护部部长专题会审议了《农用地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送审稿)》,要求第三次征求意见。2016 年 3 月 10 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 准(三次征求意见稿)》(环办科技函〔2016〕455 号)第三 次征求意见。
2016 年 5 月 28 日,国务院发布《土十条》。环境保护部 土壤环境管理司根据《土十条》的要求,进一步对《农用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完善。经反复 研究讨论,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听取意见,形成《农用地筛 选值和管制值》。
二是风险管制值。其基本内涵是土壤中污染物高于该值 时,农产品超标风险很高,且难以通过农艺调控、替代种植 等措施降低超标风险,该农用地原则上可以划为严格管控 类。介于筛选值和管制值之间的,农产品存在超标风险,具 体需要通过结合农产品质量协同调查确定,一般可通过农艺 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达到安全利用。
四、标准的主要内容 《农用地筛选值和管制值》共量已显著降低,基本不会成 为影响稻米和小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污染物。鉴于全国土 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在部分地区土壤 中仍有一定的检出率,保留上述两种污染物作为选测指标, 根据实际情况监控其含量变化及风险。

土壤风险管控概念

土壤风险管控概念

土壤风险管控概念一、概念土壤风险管控是指对土壤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评估、监测、治理和修复,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一项工作。

其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土壤污染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全国范围内受到不同程度土壤污染影响的面积达到13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左右。

而这些受污染区域很大程度上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土壤风险管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评估1.调查与监测调查与监测是进行土壤风险评估前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步。

这一步需要收集有关区域的历史资料,并在实地进行采样分析等工作,以了解该区域土壤的污染状况。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土壤污染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包括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受体和暴露途径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该区域土壤的风险等级。

四、治理1.防控措施在治理前需要先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建立排放标准等。

2.治理方法治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

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采用挖掘、填埋等方式将受污染土壤进行处理;化学方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使污染物转化或分解;生物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处理。

五、修复1.修复技术修复技术主要有植被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种。

植被修复主要是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来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利用微生物来分解有害物质。

2.修复效果修复效果的评估需要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

只有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才能确认修复效果达标。

六、总结土壤风险管控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治理与修复。

只有加强土壤风险管控工作,才能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防止土壤污染措施

防止土壤污染措施

防止土壤污染措施
当前,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
土壤资源和人民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土壤
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
1. 监测和评估土壤质量
建立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对不同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和评估。

这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土壤污染源和受污染土壤,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或修复。

2. 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加强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控制和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

例如,使用先进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技术,加强废弃物处
理和废水处理,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3. 促进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
推广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这有助于降低农业活动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
安全性。

4. 加强土壤治理和修复
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工作,恢复其健康状况。

这可
以通过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5. 教育和宣传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土壤环境保
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鼓励公众采取个人行动,如减少使用塑料、垃
圾分类等,从源头上降低土壤受污染的风险。

6.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对土壤
污染行为的惩罚和监管,为防止土壤污染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上述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合作
和协调,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土壤污染,保护我们的土壤资源
和生态环境。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价报告评审指引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价报告评审指引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价报告评审指引评审指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价报告一、概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是当代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因此,针对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风险评价以及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的评价成为必要的工作。

本评审指引旨在为相关报告的评审提供指导,确保评审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评审内容1.报告概述与目标: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的概述和目标进行评审,确保报告目标明确和与调查场地相关。

2.调查方法与数据采集: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的调查方法和数据采集过程进行评审,包括采样点位选择、采样方法、样品分析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污染物列表及限值: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列出的污染物列表和相关的限值标准进行评审,以确保报告的严谨性和实用性。

4.土壤污染状况评价: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的土壤污染状况评价进行评审,包括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风险评价模型的选择与应用等,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风险评价方法与结果: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结果进行评审,包括对不同污染物的风险评价、对不同受体的评价等,以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风险管控措施: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提出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审,包括对不同风险阶段的管控策略和方法的评价,以确保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7.土壤修复效果评价: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的土壤修复效果评价进行评审,包括对修复前后土壤污染情况的对比分析、评价指标选择和修复效果的定量评价等,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8.报告结论与建议: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进行评审,以确保结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评审要求1.评审人员需要确定报告是否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图表和结果进行核对和验证,确保其真实、准确和可靠。

3.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涉及的方法和指标进行评估,确保其科学、合理和可行。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引言】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是为了指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相关评估工作,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的土壤污染治理提出的具体要求。

本文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2024征求意见稿)》进行评审,并提出建议和改进。

【主体内容】一、报告评审1.评审机构应具备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并严格按照评审规定进行评审。

a.技术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b.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c.评估过程中是否涉及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意见反馈。

d.评估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是否考虑了不确定性因素。

e.是否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等因素。

f.是否提出了合理的修复方案,并评估了修复效果。

g.报告的逻辑性和规范性是否符合评审要求。

3.评审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各项评审要点。

二、报告内容改进1.在报告中应明确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目的、范围和方法,提供清晰的背景介绍和问题陈述。

2.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应详细说明,包括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方法、分析方法以及数据质量控制。

3.对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应进行详细的风险源识别和排放特征描述,充分考虑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人体接触途径。

4.评估过程中应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经济评估和生态评估等综合因素。

5.在风险管控方面,应提出详细的管控策略和措施,并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时限。

6.修复效果评估需要明确修复目标、修复方法和评估指标,并根据修复实施情况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三、报告评审流程改进1.定期组织评审专家进行培训,提高评审专家的评审水平和认识。

2.评审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鼓励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意见反馈。

3.评审结果应为评审意见和建议,评审意见应明确指出问题和改进方向。

4.结合评审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和完善评估指南,推动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3.12.14•【文号】环办土壤〔2023〕19号•【施行日期】2023.12.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环办土壤〔2023〕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各直属单位,全国性行业组织及有关单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水平不断提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但过程中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二次污染防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提出如下意见。

一、理念先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一)大力培育绿色低碳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和培育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理念,鼓励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行业协会、从业单位、公益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

倡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因地制宜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率先践行绿色低碳修复,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有效控制潜在二次污染风险。

在确保达到风险管控或修复目标的前提下,实现环境净效益最大化和碳排放量最小化。

(二)系统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推进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以加强系统谋划、优化监管机制为重点,以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保障措施为手段,强化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目标协同、机制协同、任务协同,推进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高绿色化、低碳化水平。

(三)持续探索推动创新实践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鼓励先行先试,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典型经验和案例。

土壤污染防控措施清单

土壤污染防控措施清单

土壤污染防控措施清单土壤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土壤和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土壤污染防控措施的清单:1.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全面、系统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早发现和掌握土壤污染状况。

通过评估结果,确定重点治理区域和目标。

2.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控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土壤污染的责任主体和追责机制。

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政策和经济支持,提高防控工作的实施力度。

3.加强源头控制: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管理,采取措施减少化肥、农药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减少土壤的污染源。

加强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控,提倡农业生态化、有机化种植方式。

4.建立土壤修复和修复基金:建立土壤污染修复标准,制定修复技术和方法,并建立土壤修复基金,用于治理和修复污染土壤。

鼓励开发和应用土壤修复技术,加强对修复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5.加强土壤保护与节约利用:通过加强土壤保护和合理利用,减少土壤的开垦和破坏,保持农田的耕地质量,加强土壤保持措施,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

6.提高农用地质量安全:建立农用地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农业用地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发现的污染土壤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加强对农产品的监测和检验,及时发现和阻止土壤污染物的传播链。

7.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如生物有机肥的利用、精细化农业管理等,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负荷。

8.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修复技术的效果和可行性,推动研发更加高效、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

加强对修复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总结和推广成功的治理案例。

9.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控的认知和参与度。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解决方案及对策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解决方案及对策

ECOLOGY区域治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解决方案及对策湖南省衡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曹微摘要:严格而全面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进一步开展环境管控工作的前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建设的开展,不断沉积着各式各样的污染物质,而部分建设用地尤其是工矿建设废弃土地的土壤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我国政府出台了新的《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以应对建设用地的各种土壤质量管理问题。

本文在对这一标准的概述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其解决方案及对策。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Q93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4-0124-0001多年以来,在我国强调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的理念之下,出现了许多以污染土壤为代价的工业高速发展成果。

一方面显示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显示着当代人与土壤环境质量之间的严峻矛盾。

许多工业化工企业及矿产开采企业的周边,土壤质量问题往往十分令人担忧,而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源大多来自人类的不合理建设活动。

在此情况下,推行可靠的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完善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概述从概念定义上来看,《建设用地标准》(GB36600—2018)科学规范了建设用地的术语及其分类,说明了土壤污染风险的概念,它总体上是指在建设用地上工作与生活的人群。

由于土壤中所含的污染物而产生慢性中毒或者致病、致癌的风险。

从内容上来看,土壤污染风险的筛选值规定了污染物含量的具体指标,其标准是是否对人体有害并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而管制值则在层级上要高于筛选值,这是土壤污染物含量比例的警戒值。

如果某一间区域的建设用地中的污染物含量超过了管制值。

就必须由国家的相关人员,督促各方主体采取土壤修复与污染管控的实际举措,改变污染现状,从而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合理水平范围之内。

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措施近年来,土壤污染成为了我国环境保护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数据,我国地表总面积的16.1%受到严重的土壤污染,其中污染超标地区的面积高达3.3%,而这些地区多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这对我国的环境和民生影响不容小觑。

因此,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事业也日渐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在政策和措施上也逐步得到了加强和完善。

政策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一些重要的法规文件,包括《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土壤污染考古工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这些文件为治理土壤污染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行动指南。

特别是,2016年颁布施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设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责任,明确了污染源头防治、土壤环境监测和修复、污染风险管控等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的实施方法和措施,可以说是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中的重要里程碑。

除此之外,党和政府还在制定一系列支持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计划,例如近年来频频提到的“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进程的开展。

在具体行动上,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土壤环境调查评价、制定污染防治和修复方案实施工程修复等一系列行动,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首先,要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对重要的土地资源和农产品实施严格的监管,确保土壤污染的治理和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劣质土壤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无污染土地开展农耕生产,不能利用已被污染土地进行农作物的生产,并定期检测农产品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而予以处理,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其次,重点对重污染区域治理以及现存着污染风险的地区,实施工程修复,例如选用群落重构、土壤改良、渗漏液堵截和尽量原位修复等方法,实现污染物减轻或清除及土壤功能恢复。

在土壤修复方面,我国也逐步建立了一套技术规范和方法官方上述法律条例作为基石,开展步入新的阶段。

有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常见问题及答复

有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常见问题及答复

有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常见问题及答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常见问题问题1: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分别引用了原国土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住建部的《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什么不使用同一个用地分类标准?答复:两个标准之所以选择不同用地分类标准,是因为标准定位不同。

GB15618-2018是针对现状为农用地,以保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目标的标准,因此采用的土地分类标准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oGB36600-2018是针对建设用地,以人体健康为保护目标的标准,在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过程中,要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因此采用的是《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o问题2:关于GB36600标准中的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如果地块为第一类用地,调查发现土壤中污染物超过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存在污染,但是污染物含量未超过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是否可采取将该地块的污染土壤运输至已明确规划用途的第二类用地,作为风险管控手段?答复:污染土壤转运不是风险管控的手段,不得把转运污染土壤作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方法。

如果在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过程中需要进行异位修复或对修复后土壤进行再利用,确要转运的,需要符合以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不得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2.《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2018)中规定,若修复后土壤外运到其他地块,应根据接收地土壤暴露情景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评估标准值,或采用接收地土壤背景浓度与GB36600中接收用地性质对应筛选值的较高者作为评估标准值,并确保接收地的地下水和环境安全。

风险评估可参照HJ25.3执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修复施工单位转运污染土壤的,应当制定转运计划,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报所在地和接收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ICS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18—2018代替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Risk control standard for soil contamin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发布稿)2018-06-22发布2018-08-01实施生态环境部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2)5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 (3)6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的使用 (3)7监测要求 (3)8实施与监督 (4)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管控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土壤生态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以及监测、实施与监督要求。

本标准于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标准名称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调整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标准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农用地土壤中镉、汞、砷、铅、铬、铜、镍、锌等基本项目,以及六六六、滴滴涕、苯并[a]芘等其他项目的风险筛选值;——规定了农用地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的风险管制值;——更新了监测、实施与监督要求。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废止。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司、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18年5月17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8年8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以及监测、实施和监督要求。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控工作方案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控工作方案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控工作方案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控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制定并实施一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控工作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保护土壤环境,减少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影响。

2. 原则:-科学性:依据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控和修复方案。

-创新性:借助先进技术和方法,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可操作性: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管理成本。

-预防性:注重风险源的管控和预防。

-责任分明: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三、工作内容1. 预防与管控-建设用地预评估: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之前,对建设用地进行预评估,评估土壤环境状态和污染风险。

-风险管控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建设技术和设备,防止污染物扩散和渗漏。

-监测与预警: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建设用地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预警。

2. 修复与质控-修复方案制定:根据建设用地的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包括修复目标、技术路线和修复时间表。

-修复技术应用:采用适当的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确保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至安全标准以下。

-质控措施:建立修复质控体系,加强对修复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修复质量和效果。

3. 信息公示与参与-公众参与:在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加强公众参与,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

-信息公示:及时向公众公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的相关信息,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

-宣传教育:加强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四、实施计划1. 初期阶段:制定工作方案、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监测体系。

2. 中期阶段: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推广应用先进的修复技术。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第一篇: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土壤污染较为严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对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土壤污染的特征着手,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并提出了积极的防治对策。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生物、水体、空气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扩张,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时每刻都与土壤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土壤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基础,因而土壤质量的保护与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密不可分。

然而,而我国在面对土壤保护这个问题上还需克服很多困难:1.我国土壤污染的整体情况并不清楚。

包括:污染的面积不清楚、污染物的种类有一部分不清楚、污染的程度有待确定等,这使得我们在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治措施时不能做到全面,合理有效。

2.对土壤污染的判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缺乏统一的认识、缺乏合理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由于没有一定的很明确的标准的存在,使我们在具体的分析土壤污染状况是存在很多误区,不能明确的指出此类污染究竟到何种程度。

3.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大气、水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

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

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因此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

土壤污染的累积性。

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

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土壤污染难治理性。

土壤风险管控控制措施

土壤风险管控控制措施

土壤风险管控控制措施1. 引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壤破坏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合理的土壤风险管控措施至关重要,以保护土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土壤风险管控措施的重要性,并针对主要的土壤污染源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以期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2. 土壤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土壤污染是由于工业废弃物、农药、肥料等因素引起的土壤质量下降或土壤功能受损的现象。

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对地下水、大气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因此,制定土壤风险管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风险管控措施可以帮助农民、政府和环保部门采取措施来降低土壤污染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通过合理的土壤风险管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土壤吸附的渗透,提高土壤的质量和保持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常见土壤污染源及管控措施3.1 工业废弃物工业废弃物是主要的土壤污染源之一。

工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管理,将严重威胁土壤质量和环境健康。

针对工业废弃物的管控措施包括:•严格执行工业环保政策,加强对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管理。

•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监测和管控,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排放。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工业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

3.2 农药和化肥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对土壤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因此,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并配合相关管控措施,是保护土壤质量的重要手段。

针对农药和化肥的管控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质量,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生产企业的监管。

•提倡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避免过量使用造成土壤污染。

3.3 废水灌溉废水灌溉是农村地区常见的污染土壤的方式之一。

土壤污染治理保障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保障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保障措施土壤污染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之一。

为了确保土壤的健康和农产品的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土壤污染治理保障措施。

本文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土壤监测与评估、土壤污染防控、土壤修复技术以及法律法规与政策。

一、土壤监测与评估1. 建立全面的土壤监测网络: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土壤监测网络,包括农田、工业区和城市等各类土壤区域,以实现对土壤污染状况的全面了解。

2. 定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定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对不同区域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了解其重金属、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含量,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3. 优化土壤监测技术:不断创新土壤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包括利用遥感技术和地下水模型等手段,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评估。

二、土壤污染防控1. 加强源头控制:加强工业和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土壤污染物的输入。

2. 严格土壤用地管理:加强土壤用地规划和管理,严禁在重要农田、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域开展污染性工业项目,防止进一步的土壤污染。

3. 推广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护土壤和水体的健康。

三、土壤修复技术1. 适用不同污染类型的修复技术:根据土壤污染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方法。

在修复过程中,要考虑到修复效果、成本效益以及对土壤生态功能的恢复。

2. 探索新型修复技术:加大对新型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纳米材料修复等,提高修复效果和速度。

3. 加强修复后的监测与评估:修复完成后,及时对土壤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四、法律法规与政策1.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分工和执法标准,加强对土壤污染行为的打击和惩治。

2. 提高污染者的责任追究力度:加大对土壤污染责任追究的力度,对投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土壤风险管控

土壤风险管控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壤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风险管控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土壤风险管控的背景、现状、措施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壤风险管控的背景1. 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等污染现象普遍存在。

据调查,我国受污染耕地约1.5亿亩,土壤污染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

2. 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污染物质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土壤污染还会破坏生态系统,降低生物多样性。

3. 土壤风险管控的必要性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风险管控工作,将其纳入国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土壤风险管控有助于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土壤风险管控的现状1.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土壤污染治理和风险管控政策法规,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为土壤风险管控提供了政策保障。

2. 土壤污染调查与监测体系逐步建立我国已建立了土壤污染调查与监测体系,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为土壤风险管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3.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不断进步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面,我国已研发出多种技术,如土壤淋洗、土壤固化、生物修复等,为土壤风险管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土壤风险管控的措施1. 严格土壤污染源头控制加强工业、农业、城镇生活等领域的污染源监管,严格控制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质的排放。

对已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降低土壤风险。

2. 完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政策加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资金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环境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环境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环境风险点及防控措施1. 环境风险点在现代社会中,环境风险是一种日益严峻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风险点:1.1 水污染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水体中物质或能量组成发生变化,使水质下降,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行为。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

1.2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由于大气中存在固体颗粒物、气态物质或可吸入细颗粒物等致使空气质量下降的状况。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煤排放等。

1.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造成威胁的情况。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物排放、农药使用和垃圾填埋等。

2. 防控措施为减少环境风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控措施:2.1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管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和前提。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并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处罚,促使其履行环境责任。

2.2 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投入,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排放,推动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3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环境教育的投入,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公众采取合理的生活惯和行为方式。

2.4 促进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和应对。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交流经验,共享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环境风险。

3. 结论环境风险点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只有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教育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减少环境风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上是对环境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的介绍,希望能对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对于风险管控背景下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风险管控背景下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风险管控背景下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区经济结构愈加复杂,带来更多经济营收的同时,也使得土地污染日益加重,有关部门需要更先进的防控理念,并制定对应的策略,方能缓解当前的资源矛盾。

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风险管控下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明确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助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推动社会进步。

关键词:风险管控;土壤污染;污染防治;防治措施近些年,在风险管控的要求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明确了工作重心,开始以预防为主,不断收集土壤污染数据,了解风险来源,并针对性的制定策略,时至今日效果显著,许多地区的污染情况都得到了有效管理。

但考虑到土壤污染的诱因复杂且危害性较高,故而相关人员需要了解当前污染防治体系中的问题,提升风险管控效果的同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从而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一、风险管控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风险管控理念的出现,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思路,也明确了未来的工作目标,后续的控制和管理体制可以融入更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等,致使传统的污染防治工作的短板得以有效解决,目前传统体制已经成为了污染防治的辅助手段,更多地需要相关人员融入技术优势,同步提升污染效果和目标管控针对性,进而发挥技术优势,实现全过程、全周期处理,阻断污染源的发展,切实有效地提升资源利用率。

总而言之,基于风险管控视角下建立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能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而做出有效改革,现有的土壤防治工作也能够从原有的数据测算细化为为场地监测、调查评估和决策制定等多个环节,深入了解土壤防治的重点内容,并基于其生命周期特征,实现高效稳定控制,同时将成本有效降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治理难度较大结合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可知,当前我国土壤结构污染的主要表现为变异性加强,详见图1,虽说少区也存在土壤结构崩坏或其他类似情况,但土壤污染数据缺失,新型污染风险来源增加,致使土壤结构的酸碱度等基本信息变化仍然是污染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稳定运行的主要诱因,具体情况如下:图1 环境污染示意图1)环境因素众多:结合以往的地理信息,配合土壤污染防治需求后可以发现,我国本身具有人口基数庞大、幅员辽阔且地形类型复杂等特点,所以我国在出现土壤污染问题时受地方经济结构,地区植物品种和气候特征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具体的表象和危害性也会发生变化,此时结合污染特点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方案也能够影响后续工作的推进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环境:土壤治理中的风险管控
随着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土壤污染已成为各国重大环境问题,一方面从技术层面进行土壤修复另一方面将土壤污染和治理提升至法律的高度。

65环境认为,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土壤治理来看,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起步稍晚,因此有必要向发达国际学习土壤环境管理经验——比如,土壤环境管理的风险管控理念:
对于很多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土壤环境管理,并建立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方法,针对不同污染地块的不同规划用地方式和功能,制定基于风险管理的土壤环境风险筛选值,用于初步筛查关注污染物,启动土壤污染调查和评估。

美国根据住宅、商业/工业等不同用地方式颁布旨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环境风险筛选值》,颁布旨在保护生态受体安全的《土壤生态筛选导则》。

对于污染地块的修复目标值,美国也是针对不同的用地方式,采用风险评估的模式,计算每一个地块的修复目标值,从而经济有效地控制污染地块的开发风险;
英国建立了污染土壤暴露风险评估导则,考虑住宅、租赁农地、工业用地等不同用地方式,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原则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
加拿大考虑了农业、住宅、商业和工业等用地方式下人群暴露情景,分别制订了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以保护人体健康土壤质量指导值和保护生态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两者中的最低值作为最终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

…………
以上土壤环境管理中的风险管控理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此次“土十条”的颁布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治理土壤污染是个“大治理”过程,强调管控土壤污染风险,通过改变土地使用方式,而不是简单依靠巨大的资金投入,对污染的土壤要加强监测监控,不让污染继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