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总复习.doc
基础会计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会计(P2)会计是对核算单位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价值管理活动,是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主体(P4)会计主体亦称会计实体,是指独立于财产所有者之外的会计核算单位。
3、持续经营(P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无限期地持续正常进行下去,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4、会计期间(P5)会计期间也称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时间上人为地划分为首尾衔接、等间距的期间。
5、货币计量(P5)货币计量是对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的计量尺度所作的假设,是指会计信息主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并假设币值稳定。
6、会计科目(P10)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按其不同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
7、会计账户(P15)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在账页中开设的户头。
开设账户的目的是为了连续、系统地分类核算和监督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8、复式记账法(P21)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的一种讪账方法。
9、资产(P10)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10、权益(P22)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它在数量上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投资者或债权人将资产提供给企业,相应地对企业的资产享有一定的权利,会计上称为“权益”{投资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负债)}。
11>会计分录(P30)会计分荥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在记账前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明确指出应记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12、简单会计分录(P31)“一借一贷”,只涉及两个账户,属于简单会计分录。
13、复合会计分录(P31)凡经济业务发生后,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账户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称为复合会计分录。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情况。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队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监督。
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叫会计实体。
会计分期——是指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存货、应收及预付款等。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者不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和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会计:对核算单位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价值管理活动,是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按其不同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或不予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在记账前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明确指出应记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注册资本:是指在企业营业执照上载明的投资人出资总额。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按投资协议规定实际收到的各投资人的投入资本。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要素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项生产要素的消耗而发生的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经营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间接生产成本.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但属于某一期间耗用的费用。
要素费用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福利费用、折旧费用制造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劳动保护费。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短期借款: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含一个营业周期)的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借款。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财务成果,是企业收入扣除有关费用支出后的净额。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分配、从而计算出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地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
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概念和基础
第01 讲会计概念和基础第一讲会计概念和基础知识点一:会计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提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非唯一的计量单位。
知识点二:会计基础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在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
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
【快速回答】2×22 年甲公司发生下列经济业务:知识点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会计基础学名词解释
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说来,会计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的经济业务按其性质的分类。它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34 会计对象要素 、费用和利润等六项。 是为实行会计核算、进行会计管理和完成会计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方法和会 35 会计方法 计管理方法。 是按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借助记账符号,分别记录其增加或减 36 会计分录 少数量变化的一种方法。 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 37 会计工作的组织 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等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 38 会计核算 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 会计核算的基本 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 39 前提(或会计假 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设) 是会计部门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按照真实、准确、完 40 会计核算方法 整和及时的要求,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的手段。 也称会计核算程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它是指凭证编制、账簿组织、记账方法、记账程 41 会计核算形式 序和会计报表编制相互结合的方式,即从编制凭证到编制报表的核算步骤。 是指运用一定的计量标准(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对经过会计确认后应当进入会计系统进行 42 会计计量 处理的各项经济业务(资金运动)加以衡量、计算和确定的过程。 也称会计计量属性或会计计量基础,是指会计对象要素(主要是资产)可计量的经济特性,即采 43 会计计量标准 用什么标准来进行会计记录、计算和报告。 44 会计计量单位 是指进行会计计量的计量尺度极其量度单位。 45 会计监督 是依据监督标准,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的指导、控制和检查。 46 会计科目 是对资金运动按其经济内容的性质进行的分类。 47 会计凭证 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 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应当由会计系统处理的各项经济业务和经济信息进行明确和认定 48 会计确认 的过程。 49 会计任务 是会计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对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项需 50 会计事项 要进行处理。由会计部门进行处理的经济业务就是会计事项。 广义的会计循环是指会计核算程序的定期重复进行。狭义的会计循环理解为西方会计中按 51 会计循环 特定程序完成的工作。 52 会计职能 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 53 货币计量 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也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基本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是企业营业收入中最主要的 54 基本业务收入 组成部分。 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 55 集合分配账户 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56 集中核算 就是指在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里,其记账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 又称记账凭单,或分录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 57 记账凭证 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 58 简单会计分录 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59 结账 是定期合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和结计账户的当期余额,结束该期账户记录。 60 借贷记账法 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 61 谨慎性原则 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62 经济业务 是指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 63 跨期摊提账户 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64 利润 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会计内容和作用的不断扩大而发展变化,从本质来讲,反映(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最基本职能。
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是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会计目标: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地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循环:每一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报表这三个环节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处理。
将大量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
习惯上,将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报表这一会计核算程序称为会计循环。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实收资本:是指由投资者投入资本而形成的法定资本金额,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被称为股本。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各期净利润分配后的剩余部分的累计数,即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件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是指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
会计制度设计的名词解释
会计制度设计的名词解释会计制度是一个组织或者国家内用于规范会计记录、报告和分析的一套规则和原则。
它的设计可以直接影响企业或者国家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下面将就会计制度设计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1. 会计基础:会计基础是会计制度的基石,指导着会计记录和报告的整体框架。
常见的会计基础包括现金基础和权责发生基础。
现金基础会计基础根据现金流入和流出记录收入和支出,而权责发生基础会计基础则根据收入和费用的产生时点记录会计事项。
2.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会计制度中最重要的信息披露工具之一。
它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利润表展示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现金流量表记录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3. 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设计中的核心规则和原则。
会计准则可以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者由各国家制定的国家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旨在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公正和可比性。
4. 资产重估:资产重估是指调整企业资产价值以反映其实际价值的过程。
资产重估在会计制度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资产重估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可靠的估值方法进行。
5. 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在企业内部或者与关联方之间进行的各种交易。
在会计制度设计中,关联交易需要按照特定规定进行披露和处理,以确保报表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关联交易可能涉及货物销售、服务提供、资金借贷等各类业务。
6. 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是在会计制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用于在缺乏确定性的情况下估计或衡量财务项目。
会计估计可以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应计费用、收入确认等方面。
合理的会计估计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7.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的一套组织、政策和程序,旨在保护企业财务资产、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和合规性。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16.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
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17.记账凭证;是由会计部门的会计人员根据已经审核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而编制的会计分录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8.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6. 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什么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17. 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18.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将一个企业采用的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16.财务报告:是指以会计账簿记录为主要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的形式,将会计数据传送给信息使用者,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决策。
17.会计目标:是指根据会计的职能而规定的会计应该完成的工作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18.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在以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之后,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组织程序。
1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基本分类以后所形成的若干个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17.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18.备查账簿:也称辅助账簿。
它是对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不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事项,为便于查考而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16.历史成本: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对价,而且即使物价变动,一般也不进行调整.17.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经济组织。
2、持续经营:指会计主体成立起后能够按既定目标持续经营下去,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或清算。
3、可比性:就是要求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又包括了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和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可比两个方面,为此就要求同一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以及不同企业的同一会计期间,其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应该一致。
4、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指财务报告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应当区别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谨慎性: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7、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计量,或原始成本计量;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质在其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入账;其后,各项财产物质如果发生成本变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般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8、公允价值:指信息对称情况下,买卖双方经过充分讨价还价后形成的自愿交易的价格。
9、资产: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0、负债: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2、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3、复式记账:又称复式记账法,指针对企业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汇总表第一章概论1.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具有的功能。
2.会计的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3.会计的监督职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4.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5.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
6.经济业务:经济活动中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经济事项。
7.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假设):对经济业务从空间范围上、时间界限上、计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的、在会计上合乎推理的判断和规定。
8.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其经济业务活动是持续正常进行的。
9.会计期间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无限的经济活动期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按照划分的会计期间进行核算。
10.货币计量假设: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来计量,即将会计对象内容都转化为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的会计信息。
11.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2.相关性原则(有用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13.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14.一贯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会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15.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拖延至后期或提前到前期进行。
16.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复式记账: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系统的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关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记账凭证:又称记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凭证。
他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3.会计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结果的载体。
4.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5.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6.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7.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8.结账:是指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结账,计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做相应结转的工作。
9.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0.原始凭证: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证.11.会计科目:是指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12。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13.会计账簿:指由一定格式帐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簿籍。
14.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内容:凭证组织,账务组织,记账程序)15.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规律,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16。
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实收实付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的一种制度. 17。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1.复式记账法2.权责发生制3.负债4.损益表5.预提费用6.会计要素7.期间费用8.资产9.会计帐簿10.红字冲销法11.会计12.产品成本13.会计主体14.会计科目15.会计核算职能16.会计事项17.持续经营18.累计折旧19.会计分录20.盈余公积21.会计对象22.会计分期假设23.配比原则24.总分类科目25.资本公积26.负债27.货币计量假设28.客观性原则29.明细科目30.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大家快来帮帮我啊...谢谢你们拉...最佳答案1.复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对称。
对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方法。
2.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以经济权益和责任发生,即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
3.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现有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4.损益表又称利润表, 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利润实现(或发生亏损)财务报表。
5.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各项费用。
6.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做分类,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最基本分类,也是会计核算对象具体化。
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7.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各项费用。
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8.资产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他。
9.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对称。
记载商主体营业交易和财产出入事项会计记录文书。
为商业帐簿一种。
10.红字冲销法红字冲销法又称红字更正法也称红字调整法,即先用红字编制一套与错账完全相同记账凭证,予以冲销,然后再用蓝字编制一套正确会计分录。
1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深圳齐创辉财务代理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工作。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管帐基本(名词说明)1.管帐:是指以泉币为重要计量单位,应用一系列专门办法,核算和监视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个经济治理工作.2.管帐根本假设:管帐根本假设是管帐确认.计量和陈述的前提,是对管帐核算所处时光.空间情形等所作的合理设定.根本假设包含管帐主体.中断经营.管帐分期和泉币计量.3.管帐主体:管帐所核算和监视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管帐确认.计量和陈述的空间范围.4.中断经营:在可以预感的将来,管帐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范围和状况中断经营下去,不会休业,也不会大范围削减营业.即在可预感的将来,该管帐主体不会破产清理,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了债.企业管帐确认.计量和陈述应该以中断经营为前提.5.管帐分期:将一个管帐主体中断经营的临盆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中断的.长短雷同的时代,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管帐陈述.6.泉币计量:管帐主体在管帐确认.计量和陈述时采取泉币作为同一的计量单位,反应管帐主体的临盆经营活动.在管帐的确认.计量和陈述进程中选择泉币进行计量,是由泉币本身的属性决议的.7.管帐基本:管帐基本是管帐确认.计量和陈述的基本,是指企业在管帐确认.计量和陈述的进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是确认必定管帐时代的收入和费用,从而肯定损益的尺度.8.权责产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该以收入和费用的现实产生作为确认计量的尺度.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产生或应该累赘的费用,无论款子是否收付,都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人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子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9.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是指以收到或付出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根据.收付实现制是以现实收到或付出款子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归属期的轨制.10.管帐要素:是对管帐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管帐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资金活动第二层次的划分.11.资产:指企业曩昔的生意营业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失去或者掌握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好处的资本.12.欠债:指独特因为曩昔的生意营业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好处流出企业的现时责任.13.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长的.与所有者投入本钱无关的经济好处的总流入.14.费用:指企业在日常生涯中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削减的.与向所有者分派利润无关的经济好处的总流出.15.利润:指企业在必定管帐时代的经营成果,利润包含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掉等.16.汗青成本:又称为现实成本,就是取得或制作某项财宝物质时所现实付出的现釜或其他等价物.17.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前提,从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18.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临盆经营进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估计发卖费用以及相干税费后的净值.19.现值:是指对将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拚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斟酌泉币时光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20.公允价值:是指在公正生意营业中,熟习情形的生意营业两边自愿进行资产交流或者债务了债的金额.21.管帐科目:为了周全.体系地核算和监视各项管帐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形,知足有关方对管帐信息的须要,就有须要对管帐要素作进一步的分类,这种对管帐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管帐科目.22.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均衡关系作为记账基本,对,于每一项经济营业,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接洽的管帐科目中进行登记,体系地反应每一项经济营业所引起的管帐要素的增减变更及其成果的一种记账办法.23.假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营业,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接洽的管帐科目中以假贷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办法.24.管帐分录:指对某项经济营业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管帐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载,简称分录.由应借应贷偏向.对应管帐科目(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大要素构成的.25.假贷记账法的试算均衡: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假贷记账法的记账规矩,经由过程对所有管帐科目标记载进行汇总和盘算,来检讨各类管帐科目记载是否准确的一种办法.26.管帐凭证:记载经济营业事项产生或完成情形的书面证实,也是登记账簿的根据填制和审核管帐凭证,是管帐核算的专门办法之一,也是管帐核算工作的起点.27.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又称记账笔据,是管帐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营业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肯定管帐分录后所填制的管帐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根据.28.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营业产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载或证实经济营业的产生或完成情形的文字凭证..它是经济营业产生的进程中直接产生的,是经济营业盼最初证实.29.管帐账簿:指由必定格局账页构成的,以经由审核的管帐凭证为根据,周全.体系.中断地记载各项经济营业事项的簿籍.各单位应该按照国度同一的管帐轨制的划定和管帐营业的须要设置管帐账簿.30.帐户:根据管帐科目设置的,具有必定格局和构造,用于分类反应资产.欠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管帐要素增减变动情形及其成果的载体.31.财宝清查:财宝清查是指经由过程对泉币资金.什物质产和往来款子的清点或查对,肯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办法.32.实地盘存制:也称“按期盘存制”.“以存计销制”,是指经由过程对期末财宝物质的实地清点,确按期宋财宝物质数目的办法.在该办法下,对各项财宝物质日常平凡在账簿中只登记增长数,不登记削减数,月末根据实地盘存的滚存数来倒推当月财宝物质的削减数,再据以登记有关账簿的一种办法.33.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对各项财宝物质的增长或削减,都必须根据管帐凭证逐笔或每日在有关账簿中进行中断登记,并随时结算出该项物质的滚存数的一种办法.34.财务管帐陈述:又称财务陈述,是指单位根据经由审核的管帐账簿记载和有关材料编制并对外供给的反应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管帐时代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管帐信息的文件.34.资产欠债表:是指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岁终)的财务状况的管帐报表.35.利润表:是指反应企业必定管帐时代经营成果的报表.36.管帐档案是指管帐凭证.管帐账簿和财务管帐陈述等管帐核算专业材料,它是记载和反应经济营业的重要史料和证据.37.平行登记:是对所产生的每一笔经济营业,都要以管帐凭证为根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企业事业机关和团体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主体:也称为经济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只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都是会计主体。
3、持续经营: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以它现时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为前提。
4、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5、货币计量:会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描述时,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即只有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到会计系统中。
6、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剂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7、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8、权责发生制: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或者说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又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9、收付实现制:是以实收实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又称为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
10、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应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1、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12、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
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13、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
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14、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
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
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仅以
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5、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
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重要交
易和事项。
16、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
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
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
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17、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
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
后。
18、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
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
制的、预期会给企业提供的带来经
济利益的资源。
19、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
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0、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
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
益。
2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
的总流入。
2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
益的总流出。
2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
间的经营成果。
24、会计科目:是按照信息使用者
的需要,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
行分类,并赋予标准的名称,也就
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个会计要素所
作的进一步分类。
25、账户:具备一定的名称和结构,
用于对与该名称相对应的特定的经
济内容的增减变化进行单独记录的
工具,就是账户。
26、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
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
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
27、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
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发
生和完成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
法。
28、会计分录:是指在登记账簿前,
根据记账规则,通过对经济业务的
分析而确定的应记入账户的名称、
方向及其金额的一个简明的记账公
式。
29、试算平衡:所谓试算平衡,是
指期末对所有的账户的发生额和
(或)余额进行加总,以确定借贷
是否相等,从而检查记账和过账过
程中是否存在差错的方法。
30、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
设置,用以反映详尽和明细的信息。
31、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
指对发生的每项经纪业务,都要以
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
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
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
户的方法。
32、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
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
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年度的。
33、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
于某个特定的产品成本,而应直接
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
34、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正常
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
种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
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
利得等。
35、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正常
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
项支出,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
失,非货币性交换资产损失,债务
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损失,非常
损失,盘亏损失等。
36、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纪业
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
的书面证明。
37、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单据,是
指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
制的用来作为办理经纪业务手续,
载明经纪业务的执行或完成情况,
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38、累记原始凭证:简称累记凭证,
是用来连续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时间
内不断重复发生的若干项同类经纪
业务,其填制手续随着经济业务的
发生而分次进行的原始凭证。
如限
额领料单
39、汇总原始凭证:又叫原始凭证
汇总表,是指根据许多同类性质的
原始凭证汇总编制的原始凭证。
40、单式记账凭证:是在一张记账
凭证上面,只反映同一经济业务会
计分录中的一个账户名称,同一经
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中涉及到几个账
户名称,就要填在几张记账凭证中。
41、复式记账凭证:是一张记账凭
证反映同一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这一会计分录无论涉及到几个账户
名称,都填在一张记账凭证中。
42、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
证按照一定的程序,从其填制起,
到归档保管止,在本单位内部有关
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和办理有关
凭证手续的全部过程。
43、会计账簿:简称账簿,他是由
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许多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
据,用以全面、系统、序时、分类
地记录和反映企业事业等单位各项
经济业务的薄籍。
44、日记账:也叫序时账簿,是按
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和先后顺序,
逐日主笔连续登记经济业务的账
簿。
45、分类帐簿:是按照账户对经济
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账簿。
46、备查账簿:又称为辅助帐,是
对某些不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记
录的经济事项或记录不全的经纪业
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47、订本式账簿:订本式账簿简称
订本帐,是在账簿使用之前,就把
所有账页按顺序编号装订成册的账
簿。
48、活页式账簿: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帐,是由若干零散的、具有专门格式的账页组成的账簿。
49、卡片式账簿:卡片式账簿又称为卡片帐,是利用卡片登记的账簿。
50、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各种财产物资进行盘点与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其帐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51、全面清查:全面清查是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52、局部清查:是根据管理的需要或依据有关规定,对部分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盘点和核对。
53、定期清查:是指根据管理制度的规定和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
54、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先并无计划安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
55、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记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余额
56、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帐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
57、账项调整: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对属于本期但以前尚未登记入账的账目予以补充,入账的过程
58、未达账项:是指企业和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有关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有关凭证因而未能入账的款项。
59、财务会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