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PPT课件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
MB=150-90=60
2)去掉约束,相当于
m -150 A-15
M-1-50175
200kN150M-B 90 20kN/m
MB
-3B0 151020
-30↓↓↓↓↓↓↓↓↓↓↓ --12900
C
在结点加上负的不平衡
力矩,并将它分给各个 175
杆端及传递到远端。
mBA 300
mBC 120 -MB=-6090
注意:
• ①结点集中力偶m顺时针为正,产生正的分配弯矩。 • ②分配系数 μ1j 表示1j杆1端承担结点外力偶的比率,它
等于该杆1端的转动刚度S1j与交与结点1的各杆转动刚度 之和的比值,即:μ1j=S1j/ΣS1j ,且Σ μ1j=1 (3)
• ③只有分配弯矩才能向远端传递。
• ④分配弯矩是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近端弯矩,传递弯矩 是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远端弯矩。
•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多结点的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只要 逐次放松每一个结点,应用单结点的基本运算,就可逐 步渐近求出杆端弯。以图1所示连续梁为例加以说明。
转动刚度
在确定杆端转动刚度时:近端看位移(是否为单位位移)
远端看支承(远端支承不同,转动刚度不同)。
下列那种情况的杆端弯矩MAB=SAB
MAB
MAB
θ MAB
1
√ ① ②
1
MAB
1
③④
1
Δ
转动刚度SAB=4i是( )
A
i
B
A
i
√ √ B ①
③
A
i
B
④
A
i
4i>SAB>3i
√B ②
A
i⑤ B
i
返回
结构力学第9章__力矩分配法(新)
9-2 单结点的力矩分配——基本运算
①求固端弯矩; ②将会交于结点的固端弯矩之和按分配系数分配给每一个杆端。 ③各杆按各自的传递系数向远端传递。 ④将固端弯矩和分配(或传递的弯矩)相加,得杆端最后弯矩。
9-2 单结点的力矩分配——基本运算
例题
12kN/m
i
6m
16kN
2i
3m
3m
0.4 0.6
固端弯矩 -36
第9章 渐进法及超静定力的影响线 9-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9-2 单结点的力矩分配法 9-3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法 9-4 计算结果的校核
9-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M
4
2 i12 1
i14
i13
3
4i12Δ1
2i12Δ1
i13Δ1 i13Δ1
3i14Δ1
M12 4i121 M13 i131 M14 3i141
M
1 M21 2 M12 M31 M13 M41 0 M14
9-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1 转动刚度:梁端发生单位转角产生的弯矩。
M ik Sik 1
4iik 远端为固定端
S ik
3iik iik
远端为铰支端 远端为平行支链杆
0 远端为自由端
2 分配系数:与转动刚度成正比
ik
96 64 → 32
-23.6 ← -47.3 -47.3 → -23.6 14.2 9.4 → 4.7
-1.2 ← 0.7 0.5 →
-2.3 -2.3 → -1.2 0.3
-0.1 -0.2
200.9 -200.9
237.3 -237.3 87.7
200.9
237.3
87.7
09第九章_力矩分配法
09第九章_力矩分配法第九章力矩分配法本章的问题:A.力矩分配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B.什么叫固端弯矩?约束力矩如何计算?C.什么是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D.什么是不平衡力矩?如何分配?E.力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如何?F.对于多结点的连续梁和无侧移的刚架是如何分配和传递弯矩的?力矩分配法是位移法的渐近法。
适用于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 9-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力矩分配法的理论基础是位移法,属于位移法的渐近方法。
适用范围:是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针对本方法,下面介绍有关力矩分配法的几个相关概念。
1、名词解释(1)转动刚度转动刚度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
杆端的转动刚度以S表示,它在数值上等于使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需要施加的力矩。
图9-1给出了等截面杆件在A端的转动刚度S AB的数值。
关于S AB 应当(1)在S AB(2)S AB在图9-1中,由图9-1远端固定:远端简支:远端滑动:远端自由:i图9-1各种结构的转动刚度(2)分配系数图9-2所示三杆AB 、AD 、AC 在刚结点A 连接在一起。
远端B 、C 、D 端分别为固定端,滑动支座,铰支座。
假设有外荷载M 作用在A 端,使结点A 产生转角θA ,然后达到平衡。
试求杆端弯矩 M AB 、 M AC 、 M AD 。
由转动刚度的定义可知:M AB = S AB θA = 4i AB θA M AC = S AC θA = i AC θA M AD= S AD θA = 3i AD aθM A θ=式中将A θ即:杆AB的转动刚度与交于A点的各杆的转动刚度之和的比值。
注意:同一结点各杆分配系数之和应等于零。
即Σμ=μAB+μAC+μAD=1总之:作用于结点A的力偶荷载M,按各杆端的分配系数分配于各杆的A端。
(3)传递系数在图9-2中,力偶荷载M作用于结点A,使各杆近端产生弯矩,同时也使各杆远端产生弯矩。
由位移法的刚度方程可得杆端弯矩的具体数值如下:M AB = 4i ABθA M B A = 2i ABθAM AC = i ACθA M CA =-i ACθAM AD =3i ADθA M DA = 0由上式可看出,远端弯矩和近端弯矩的比值称为传递系数用C AB表示。
力矩分配法ppt课件
Z1 MA'
D
A
Z1
Z1
C Aj
M jA M Aj
B
M BA 2iAB Z1 MCA 0 M DA iADZ1
M BA M AB
CAB
1 2
M CA M AC
C AC
0
M DA M AC
C
AC
1
MAC
MA' A
MAD
在等截面杆件中,弯矩传递系数 C 随远端的MAB支承情况而 不同。三种基本等截面直杆的传递系数如下:
一、单结点连续梁的力矩分配法
⑶放松刚臂,计算刚臂转动
A
Z1时结点的反力矩R11。
3m
M B A 4iZ1 SBAZ1
M B C 3iZ1 SBCZ1 R11 M B A M B C 0
A
基本体系
R11 (M B A M B C ) (SBA SBC )Z1
17
第7章 力 矩 分 配 法
§7.2 力 矩 分 配 法 的 基 本 原 理
⑵计算固端弯矩
20kN/m
100kN
M
F AB
ql 2
12
30 42
12
60.0kN m
A EI=1 B EI=2
92.6
C EI=1 D
M
F BA
60.0kN
m
M
F BC
Fl 8
1008 8
远端固定
C Aj
1 2
远端滑动 C Aj 1
远端铰支 CAj 0
7
第7章
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 》课件
05
力矩分配法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力矩分配法在新型结构中的应用
新型材料结构
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力矩分配法在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等新型结构中的应 用将更加广泛,为复杂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新型连接方式
针对新型连接方式如焊接、胶接等,力矩分配法将进一步完善其理论体系,以适 应不同连接方式的特性,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杆件或单元,并假定每个杆件的一端为固定端 ,另一端为自由端,然后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逐个求解各杆件 的内力和变形。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适用于分析具有连续梁和刚架结构形 式的问题,如桥梁、房屋、塔架等。
限制
对于具有复杂结构形式或非线性性质 的问题,力矩分配法可能无法得到准 确的结果,需要采用其他数值方法或 实验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杆件长度和截面特性,将杆件力 矩分配至杆件两端。
分配过程中要考虑杆件的弯曲变形和 剪切变形。
计算杆件内力
根据杆件力矩和截面特性,计算杆件的内力(弯矩和剪力) 。
内力的计算要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
03
力矩分配法的应用实例
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1 2
3
桥梁设计
力矩分配法可以用于计算桥梁的弯矩、剪力和轴力等,为桥 梁设计提供依据。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与有限元法比较
力矩分配法适用于分析具有连续梁和刚架结构形式的问题,计算过程相对简单,但无法处理复杂的结 构形式和非线性问题。有限元法则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结构形式和非线性问题,但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
与实验方法比较
实验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且实验过程可能存在风险。 力矩分配法虽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实验方法,节省资源和时间。
第九章力矩分配法原理
∑MAg = -45
MABg
M=15
- 50
50
- 80
10 1/2 20 10 15
A MADg
- 40
70 10 - 65
70 65
-1
-10
40 100
- 10 C
B
A
D
10
80
M图(kN ·m)
C
§9-2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
力矩分配法计算多结点结构,只要逐次放松每一个结点,应用单结 点力矩分配法的基本运算,就可逐步地渐近地求出杆端弯矩。
2、传递系数C: 当杆件的近端发生转动时,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
C M远 M近
∴远端弯矩可表达为: M BA CAM B AB
等截面直杆的传递系数
CAB=1/2 SBA=2i
A
i
B
CAB=0
SBA=0
A
i
B
CAB= -1 SBA=-i
A
i
B
i
§9-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等截面直杆的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如下表:
§9-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2、单结点结构在跨中荷载作用下的力矩分配法
1)锁住结点,求固端弯矩及 结点不平衡力矩
200kN
20kN/m
↓↓↓↓↓↓↓↓↓↓↓
M AB g
结2点00不 6平衡1力50kN 矩要8反号分配.
m μ
A
3i
3m
M BA g
20结0点 6不平15衡0k力N矩 m
=8固端弯矩之和
A
④
⑤A
i
B
i
B
i
B
i 4i>SAB>3i
力矩分配法15页PPT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分解课件
THANK YOU
复杂结构的力矩分配法分析
总结词
需要对复杂结构进行精细的力矩分配
详细描述
对于复杂结构,如桥梁、高层建筑等,力矩分配法需要更加精细的分析。这需要对结构的各种参数进 行详细的计算和调整,包括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等。通过合理的简化模型和精细的计算, 可以获得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局部细节,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应用范围
适用于具有刚性转动 部分的连续梁和框架
适用于具有弹性支撑 的连续梁和框架
适用于具有弹性转动 部分的连续梁和框架
适用条件
结构体系为连续梁或框架 结构具有刚性转动部分,且转动部分在分配力矩后不会出现弹性变形
结构具有弹性支撑,且弹性支撑在分配力矩后不会出现弹性变形
计算复杂度与精度要求
力矩分配法的计算复杂度取决于梁和框 架的自由度数量,自由度越多,计算越
。
误差传递
由于传递系数和分配系数的近似 计算,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计算复杂度
对于大型复杂结构,力矩分配法 的计算量可能会变得很大,需要
借助计算机辅助分析。
改进与发展方向
01
02
03
04
数值优化
通过改进算法和优化计算方法 ,提高力矩分配法的计算效率
和精度。
考虑非线性因素
将非线性因素纳入力矩分配法 中,以适应更广泛的结构类型
在力矩分配法中,将结构中的结点分为两类:基本结点和附属结点。基本结点是承 受力矩的结点,附属结点则是传递力矩的结点。
力矩分配法的原理是将所有结点的力矩自由度进行分配,通过调整传递系数来使各 结点的力矩平衡,从而求解出各个结点的位移。
刚度系数与传递系数
刚度系数是指单位力矩作用下结 点的位移,它反映了结点的刚度
结构力学 课件 力矩分配法
SAB
1
2 传递系数C
传递系数: 一单跨超静定梁的一端(A端)单位转角时,发生于远 端(B端)的弯矩与近端(A端)的弯矩之比。
如: 当远端(B端)固定,C AB
M
BA
SAB
1 2 S AB
MBA
A B
图(a)
1
C 当远端(B端)铰支 , AB
M
SAB
A
B
BA
0
SAB
A
1
图(b)
S AB
(1)设想在结点B增加一个附加刚臂,得到位 移法基本结构。阻止其转动如图(g)所示。 查表容易得到各单跨超静定梁的杆 端弯矩。则附加刚臂的约束力矩由 结点B的平衡条件得
M
B
Fp
A
q
B C
图(f)
MB
A
Fp
B
q
C
图(g)
M
F BA
M
F BC
MB MBAF -MB
A B C
附加刚臂的约束力矩MB 是原结构 上所没有的,它反映了基本结构汇 交于B结点的各杆B端弯矩所不能平 衡的差额。我们称之为B结点的不 平衡力矩。
MBCF
图(h)
(2)原结构在结点B本来没有转动约束,即不存在不平衡力矩MB ,因 此,为了与实际情况相符,必须消除人为引入的附加刚臂,即使MB 0,这就相当于在 MB的基础上再施加上一个(- MB )如图(h)所示。
此时梁将产生新的杆端弯矩M´BA 、 M´BC (分配弯矩),在远端将产生新 的杆端弯矩M´AB 、 M´CB 、(传递弯 矩)。 (3)原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的实际杆端弯 矩应为图(g) 和图(h)两种情况的叠加。 下面举例说明力矩分配法的解题过 程。
9力矩分配法
CB 1
CD 0
③传递系数
1 CCB 2
CBC 0
第9章 力矩分配法
§9-3 对称结构的计算
取一半结构进行计算,注意杆件截半后,线刚度增倍。 例9-3-1 求矩形衬砌在上部土压力作用下的弯矩图。
q
A EI1 F
B
EI2
K
l2
C
解:设梁的线刚度为i1=EI1/l1 柱的线刚度为i2=EI2/l2
⑸最后一轮循环最后一个结点分配后只向其他结点传递。
第9章 力矩分配法
⑹不能同时放松相邻结点(因定不出其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 但可以同时放松所有不相邻的结点,以加快收敛速度。
A
B
C
D
E
B、D同时分配后向C传递,C分配后再同时向B、D传递,如此循 环。
A
B
C
D
E
F
B、D同时分配后同时向C、E传递,C、E同时分配后再同时向B、 D传递,如此循环。
A
B
15.86 3m 3m
C M (kNm) 6m
结点
A
B
C
解:① 不平衡力矩
m
g AB
Pl 8
20 6 8
15
m
g BA
Pl 8
15
mBgC
ql2 8
9
mBg
m
g BA
mBgC
6
杆端
AB
BA BC CB ②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
4/7 3/7
固端弯矩 -15
15
-9 0
平衡
分配传递 -1.72 -3.43 -2.57 0
第9章 力矩分配法
§9-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9力矩分配法
21.4
6.1
-9.2 -12.2 -6.1
1.8
6.1
1.8 3.5 2.6
… … ...
14
q 12kN / m
A
EI
1 EI
10m
10m
2 EI
10m
BA
q 12kN / m
1
B 2
q 12kN / m
A
M
u 1
ql2 / 8
1
ql2 / 12
M
u 2
2
B MF 0
28.6
100
-28.6 -57.1 -42.9
分0
配
21.4
6.1
传 递
0.429 0.571 0.571 0.429 150 -100 100 0 0 -28.6 -57.1 -42.9 0 -9.2 -12.2 -6.1 1.8 3.5 2.6 0 -0.8 -1.0
-9.2 -12.2 -6.1
1.8
6.1
SAB 4i
AiB SAB 3i
对等直杆,SAB只与B端的
支撑条件有关。
A端一般称为近端(本端),
AiB
B端一般称为远端(它端)。
SAB i
4
M
d BA
SBA B
M
d BC
SBC B
M
u B
M
d BA
M
d BC
0
B
S BA
1 SBC
(
M
u B
)
M
d BA
S BA SBA SBC
q 12kN / m B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PPT课件
数。
M B AC A BM A B (91 )
5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SAB = 4i
三、弯矩分配系数m
如用位移法求1解:
D 设iAAD点M 有iA力AZ C1 矩iAMB ,B 求MMAB、MAC和MM M M ADA A A B C D 4 3 iiA iA A C B SD SAABA A B=A =11 3 iiS S S A A A B C D Z Z Z 11 1
m Aj 1
A
7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例9-1: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EI为常数。
解1)AE的内力是静定的,原结
E
20kN
构可转换为9-3b图进行计算
4m
C
2)计算A结点各杆的弯矩分配系数
A
80
D
SAB
4EI 4
EI
S AC
EI 4
4m
SAD
3EI 4
3EI 4
由(9-2)式计算各杆的分配系数
近端
A
fA l
MBA = 2 iAB fA
远端
B
远端固定
CAB
MBA MAB
1 2
远端铰支
MAB = 3iABfA
A
fA
MAB= iABfA
A
fA
MBA = 0
B
MBA = - iAB fA
B
CAB
MBA MAB
0
远端定向
CAB
MBA MAB
1
杆AB仅在近端A有转角时,引起远端B的弯矩MBA称为传 递弯矩,各杆远端弯矩分别等于各杆近端弯矩乘以传递系
mAB
8 0.39 84.58
结构力学 第三十一讲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4.计算原理:
(1)力矩分配法。
A
为了减少误差,在利用力矩分配时,上 层各柱的线刚度乘折减系数0.9,传递系 D 数由1/2改为1/3。(P.238)
q 3kN/m
B
C
E F
(2)横梁:横梁的最后弯矩就是各分 层刚架所求得的横梁弯矩值。
G
H
(3)立柱:除底层立柱,其余各层立柱在计算中要出 现两次,故,上层柱的弯矩应由分层刚架的两次的弯矩 值叠加。(P.238)
q 3kN/m
A
B
C
D
E
F
q 3kN/m
A
B
C AA
D
E
D
D
F
q q3k3Nk/mN/m
BB
CC
弹性
固定端
E
E
F
G
H
4m
4m
4m
4m
G
H
4m
4m
G
H
3.分层法的计算模型:
(1)梁、与梁相邻的立柱构成的分层刚架
(2)刚结点 → 弹性固定端:刚结点是介于固定端和铰
支座的弹性固定端,底层柱的支座性质不变。
4m 3.8m
q= 20kN/m
q= 20kN/m
A
BG
HA
i=3
i=4
i=3
例9-9 分层法
q= 20kN/m
BG
H
i=3
i=4
i=3
i=1 40kN i=1
i=1 40kN
i=1
i=0.9
i=0.9
i=0.9
i=0.9
C i=1.5
DI
i=3
i=4
i=3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3.17
3.17 A
17.67 -17.67
(12) 1.9
17.67 B M 图(kN·m)
D 21.6
0
C
【例9-2】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15kN/m
B
C
2EI
40kN
E 2EI
10kN DF
30kN 30kN·m
C
40kN E
10kN 10kN·m D
不平衡力矩
4m
EI
MC
固端弯矩
+8 -22.5
(-14.5)
( 12)
+9.67 +4.83
0 (0)
【例9-1】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连续梁的弯矩图。
解:1)计算分配系数:设EI=12i,则 iBA=EI/4=3i,iBC=EI/6=2i,
SBA= 4iBA=12i, SBC= 3iBC=6i,则 BA 12i
2)计算固端弯矩:q=M6kANFB/=m -8, MBFA= 8,
MB = 10
D
A
B
B
C 10
0
10 MP图(kN·m)
固端弯矩M F MAFB=10
MBFA =10 MBFC=0
MCFB=0 (问题之一:M F 怎么求?)
求B结点不平衡弯矩
MB
M
F BA
M
F BC
10
0
10kN m
2、“放松”结点B,求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
在刚臂上施加
一个方向相反
的反力矩R11 大小等于B 节
待分配力矩
Z1 MA'
D
A
Z1
Z1
B
M A 0 M AB M AC M AD M A
第9章 力矩分配法与近似法
力法方程
第九章力矩分配法与近似法
均要解联立方 程,工作繁重。 位移法方程 渐近法——力矩分配法 适合手算计算
• 1、力矩分配法建立于近似状态,逐次调整后收 • 敛于真实状态,得到精确解,属于渐近法。
• • • • • • 2、力矩分配法不解联立方程,计算步骤单一。 物理概念生动形象,计算结果直观。 3、基于位移法的力矩分配法,直接求得杆 端弯矩,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应用广泛。 4、适合于手算,与电算并存。 5、常见还有无剪力分配法、迭代法等。
依次对各结点使用上述方法,即每次只放松一个结点, 其它结点仍暂时固定;把各刚结点的不平衡力矩反号 进行分配和传递,直至不平衡力矩小到可忽略。
重新锁定该结点,放松另一结点;使其达到“平衡”。
最后累加固端、分配和传递结果得最终杆端弯矩。
它是一种逐渐逼近精确解的近似 方法。
例: 试绘制连续梁的弯矩图。
汇交于该结点的各杆A端。
显然有
i
Ai
1
汇交于同一刚节点的各杆杆端的分配系数之和恒等于1
各杆端的分配弯矩与该杆端转动刚度成正比,转动刚度越大,则该 杆端产生的弯矩越大。
3 传递系数C 传递系数: 一单跨超静定梁的一端(A端)单位转角时,发生于远端(B
端)的弯矩与近端(A端)的弯矩之比。
当远端(B端)固定,
BC 0.5 -100
CB
.EI 4 分配传递 -40 -40 8 BA 0.5 0 140 -140 最终弯矩 2 EI EI 3 4 12 8 把不平衡力矩反号加到B结点上并按分配系数分配到各杆的B端。
过程如表所示。
0
180
100 -20 80
例 3 、 用力矩分配法 计算图示刚架各 杆端弯矩。 解:①基本结构 ②分配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教学内容: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 续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计算,反 弯点。 教学要求: 1、理解力矩分配法的物理意义,转动刚度、分配系数、 传递系数概念的物理意义,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计算; 2、掌握力矩分配法中正负号规定,能够根据远端的不同 支承条件熟练地写出各种情形的杆端转动刚度、向远端的 传递系数,并计算分配系数;掌握力矩分配法的主要环节, 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刚架。 重点: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 刚架的计算。 难点: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计算。
B
4m
4m
80kNm
mABSAB SEIEIE4I3EI
1 42
C
A
D
A
mACSAC SEIEIEI4 43EI
1 48
m AD
3 8
B
A
8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例9-1: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EI为常数。
3)计算各杆近端分配弯矩
80kNm
M A mB1 2(80)40kNm M A mC1 8(80)10kNm M A mD8 3(80)30kNm
60
50
8 0 分配与传递 2 0 4 0 2 0
20
杆端弯矩 M 4 0 1 0 0 1 0 0
m Aj 1
A
7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例9-1: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EI为常数。
解1)AE的内力是静定的,原结
E
20kN
构可转换为9-3b图进行计算
4m
C
2)计算A结点各杆的弯矩分配系数
A
80
D
SAB
4EI 4
EI
3EI 4
由(9-2)式计算各杆的分配系数
4)计算各杆远端传递弯矩
C
A
D
B
5)根据各杆端弯矩绘 制弯矩图
M B cA1 2M A mB1 2 ( 4 0 ) 2 0 kN m
30
M C cAM A mC10kN m
M
c DA
0
80
40
10
10
注意:分配时应反号
20
9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四、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步骤如下:
1)固定结点,算出各杆的固端弯矩;汇交于结点各杆 的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并求出结点的不平衡力矩; 2)将不平衡力矩反号后,乘以各杆的分配系数,得到 相应各杆端的分配弯矩; 3)将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得到各杆远端的传递弯 矩; 4)最后将各杆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传递弯矩三者 代数和叠加,即得到各杆杆端的最后弯矩。
近端
A
fA l
MBA = 2 iAB fA
远端
B
远端固定
CAB
MBA MAB
1 2
远端铰支
MAB = 3iABfA
A
fA
MAB= iABfA
A
fA
MBA = 0
B
MBA = - iAB fA
B
CAB
MBA MAB
0
远端定向
CAB
MBA MAB
1
杆AB仅在近端A有转角时,引起远端B的弯矩MBA称为传 递弯矩,各杆远端弯矩分别等于各杆近端弯矩乘以传递系
10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例9-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梁。
解:1)计算分配系数。
令 i EI 61 ,则有:
iAB 1 iBC 2
B端的转动刚度:
SB A4iA B414
SBC iBC 2
mBA
4 4
2
2 3
m BC
1 3
80kN
10kN m
A EI
B 2EI
C
3m 3m
6m
2)计算各杆固端弯矩 M A F B1 880660kNm MB FA60kNm
M B F C1 31062120kNm
M C F B1 6106260kNm
11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例9-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梁。
3)进行弯矩的分配和传递
4)绘制M图
100
80kN A EI
10kN m
B 2EI
C
40
45
A
120 B
3m 3m
6m
C 分配系数
23 13
固端弯矩 6 0 6 0 1 2 0
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
在数值上 = 仅使杆端发生单位转角时需在杆端施加的
力矩。
SAB=3i
SAB=4i
1
1
对等直杆,SAB与杆的线抗弯刚度i(材料的1 性质、横截面的形
状和尺寸、杆长)及远端支承有关SA,B=而i 与近端支承无关。
4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二、传递系数C
MAB = 4 iAB fA
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9-4 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计算
3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9-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理论基础:位移法—计算原理、基本假定、
基本结构和正负号的规定等和位移法相同;
力矩分配法 计算对象:杆端弯矩;
计算方法:逐渐逼近的方法;
适用范围: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一、转动刚度S(劲度系数):
1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9-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9-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
三、弯矩分配系数m
设A点有力矩M,求MAB、MAC和MAD 于是可得:
D
MA
B
iAD
Z 1 iAB
M
M AB
S AB M SA
A
iAC
C
MAD
MAB
MAC
MAjmAjM
M AC
S AC M SA
A
其中:
m A j
S A j 弯矩分配系数 SA
M AD
SAD M SA
A
A
同一刚结点各杆端的分配系数之和应等于1,即:
C
MAD
MAB
MAC
M AB
S AB M SA
A
M 0 M (SA BSA CSA D )Z 1
A
Z1
M
SABSACSAD
M SA
于是可得:
M AC
S AC M SA
A
作用于A结点的外力偶M
A
M AD
SAD M SA
A
按汇交于A结点各杆的转 动刚度的比例分配给各杆 A端。
6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数。
M B AC A BM A B (91 )
5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和近似法
SAB = 4i
三、弯矩分配系数m
如用位移法求1解:
D 设iAAD点M 有iA力AZ C1 矩iAMB ,B 求MMAB、MAC和MM M M ADA A A B C D 4 3 iiA iA A C B SD SAABA A B=A =11 3 iiS S S A A A B C D Z Z Z 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