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3
实验13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课件
解析 (1)单摆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才做简谐运动,故单摆的摆角不能
太大,一般应小于5°,则摆的振幅也不能太大,故A错误;实验时应尽量
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摆球,以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故B正
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摆线应选择细些、长些、伸缩性小些的绳子,故
C正确;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最低点)时速度最大,选此位置计时较准确,故
解析
考点 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例2 利用单摆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金属小球直径如图甲所示,小球直径d=__2_.2_5___ cm。
(2)某同学测量数据如表,请在图乙中画出LT2图像。
L/m
0.400 0.500 0.600 0.800
T2/s2
1.60
2.10
2.40
尝试解答
(2)LT2图像如图所示
由 T=2π Lg可得 L=4gπ2T2, 由图像可得 k=1.42.0800- -01..46000=0.25=4gπ2 可解得 g=4π2k≈9.86 m/s2。
尝试解答
(3)在实验中,若摆长没有加小球的半径d2,其他操作无误,可得 L=4gπ2 T2-d2,故可知 B 正确,A、C、D 均错误。
1.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 点固定,小球质量大、体积小,细线轻质非弹性,振动是在同一竖直平面 内的振动,这些要求是否符合。
2.本实验的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的测量和摆线长度的测量,因此, 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不能多计或漏计摆球全振动次数。使 用刻度尺测量摆线长度时,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改变摆长,多次测量,得到周期平方与摆长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所得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相符,但发现其延长线没有过原点,其原因 可能是___C_____。
实验13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能。
按照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光能并不像电磁波理论所想象的那样,分布在波阵面 上,而是集中在被称之为光子的微粒上,但这种微粒仍然保持着频率(或波长)的概念, 频率为 的光子具有能量 E=h,h 为普朗克常数。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次 为金属中的电子全部吸收,而无需积累能量的时间。电子把这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 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力,余下的就变为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按照能量守恒原理, 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
实验13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光照射到金属或其化合物表面上时光的能量仅部分以热的形式被金属吸收而另一部分则转换为金属表面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促使这些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所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
实验 13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光照射到金属或其化合物表面上时,光的能量仅部分以热的形式被金属吸收,而另 一部分则转换为金属表面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促使这些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来,这种现 象叫做光电效应,所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电效应首先是由赫兹发现的,他在从事 电磁波实验时,注意到接收电路中感应出来的电火花。当间隙的两个端面受到光照射时, 火花要变得更强些。后来证实赫兹所观察到的电火花加强的现象,是在光的照射下金属 表面发射电子的结果。
2.光电效应的物理解释 光电效应可以从物理上解释如下:金属中的电子被晶格束缚在金属内,要使它脱离 金属表面而成为自由电子,必须给它一定的能量,称为这种金属表面的电子逸出功。当 金属中一个电子从入射光中吸收一个光子后,就获得能量ε=hν。如果hν大于电子从金 属表面逸出时所需要的逸出功A,这个电子就可以从金属表面逸出,成为光电子。不同
光电效应的第二个结论:光电子从 金属表面逸出时具有一定的动能,最大 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而与入 射光的强度无关。
实验13 分子介电常数和偶极矩的测定-操作步骤
实验13 分子介电常数和偶极矩的测定注意事项:1. 实验需要配制溶液摩尔分数以准确称量的数据计算得到,称量过程要迅速并且及时盖紧瓶塞以免溶液挥发。
2. 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份溶液用完都要及时盖紧瓶塞以免溶液挥发。
3. 测电容时用滴管加入溶液,测量完后用注射器吸出溶液并用洗耳球或者电吹风吹干(避免用热风吹)。
加入待测样品至样品杯内的刻度线,每次加入的样品量必须严格相等。
4. 调节密度管内溶液刻度时要保证管内没有气泡,调节好刻度后迅速盖上磨口帽,此时管内若有气泡对测量没有影响。
5. 密度管称量时需擦干管外壁溶液并将密度管立于干净烧杯中进行称量。
实验步骤:1.打开小电容测量仪的开关,预热10分钟。
2.溶液的配制先将5个干洁的25mL 容量瓶分别称重得到w a 、w b 、w c 、w d 、w e ,然后依次加入20mL 环己烷再称重得到w a1、w b1、w c1、w d1、w e1,按照环己酮的摩尔分数分别约为0.01、0.02、0.03、0.06、0.09进行计算,再加入合适的环己酮,然后算出每个样品真实的摩尔分数。
环己酮极易挥发,所以实验中要随时关好瓶盖。
3.介电常数的测定(1)εS 的测定:以环己烷为标准物质,读取室温带入公式εS =2.023-0.0016(t /℃-20)计算出εS 。
(2)C air 和C d 的测定:先拔下鳄鱼夹再按一下“采零”键(实验中不用再校零),以清除仪表系统零位漂移,显示器显示“00.00”。
在电容池是干燥的条件下测定电容,三次取平均值即得到C air '。
用滴管吸取环己烷加到样品池中,测定电容三次取平均值即得到C S '。
代入公式 1S air s air -'-'=εC C C 和 1s S S air d -'-'=εεC C C 计算得出C air 和C d 。
(3)溶液电容C 样的测定把电容池及电极的溶液全部取出并用洗耳球吹干,重新测量C air ',同前面测得的C air '相差0.05PF 内就说明电容池干净了,用滴管加样,针管取样,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电容,两次取平均值即得到C X (注意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电容前,每次都要重复测C air '用来检查电容是否干净),代入公式C 样=C X -C d 即可求出C 样,代入公式ε样=C 样/C 0就可以得到各溶液的介电常数ε样。
实验十三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图13-2 记录多组数据并进行数据计算 实验十三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目的: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 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原理:玻意耳定律►实验器材朗威®DISLab 数据采集器、压强传感器、注射器、计算机。
►实验装置如图13-1。
►实验操作一、专用软件1、将压强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
点击教材专用软件主界面上的实验条目“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打开该软件。
2、点击“开始记录”,观察压强传感器实时测得的大气压强值。
3、把注射器活塞置于初始位置(本次实验为15ml 处),并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前端软管紧密连接,确保其气密性。
4、在软件窗口下方的表格中输入活塞初始位置对应的气体体积值。
点击“记录数据”,记录下此刻的压强值。
5、连续改变注射器活塞的位置使气体体积发生变化,将变化后的体积值输入到表格中,同时记录该体积对应的压强值,获得多组数据。
点击“数据计算”对表格中数据进行计算。
(图13-2)6、点击“P-V 绘图”,根据已有数据点绘出“压强-体积”关系图线(图13-3)。
7、点击“P-1/V 绘图”,绘出“压强-体积倒数”关系图线(图13-4)。
▲注意:点击“清屏”按钮,可清除已绘制的图线;如实验数据有误,可点击“清除本次数据”,重新进行实验;读取体积数据时,应考虑到软管中气体的体积(约1ml );因绘出的图线是基于数据点拟合得来,所以“P-V ”数据少于三组时,点击“绘图”后只出现数据点,不能绘出相应的图线。
图13-1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图13-3 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曲线 图13-4 气体压强与体积倒数关系曲线图13-5 通用软件记录的多组数据图13-6 通用软件的P-V曲线图13-7 通用软件的P-1/V曲线二、通用软件1、将压强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
点击教材通用软件主界面上的实验条目“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打开该软件。
2、增加变量V,添加公式V^-1=1/V和P2*V。
实验13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lg ,可得出g=4π2T2l,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带中心孔的小钢球、约1 m长的细线、带有铁夹的铁架台、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停表。
1.测摆长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则单摆的摆长l=L+D2。
2.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不超过5°),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T。
数据处理的两种方法:方法一:公式法。
根据公式T=2πlg ,g=4π2lT2。
将测得的几组周期T和摆长l分别代入公式g=4π2l T 2中算出多组重力加速度g 的值,再求出g 的平均值,即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方法二:图像法。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 l g 可得l =g 4π2T 2,因此以摆长l 为纵轴,以T 2为横轴描点作图,作出的l -T 2图像理论上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求出图像的斜率k ,即可求出g 值。
g =4π2k ,k =l T 2=Δl ΔT 2。
1.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固定,小球质量大、体积小,细线轻质非弹性,振动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振动,这些要求是否符合。
2.本实验的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的测量和摆线长度的测量,因此,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不能多计或漏计摆球全振动次数。
使用刻度尺测量摆线长度时,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3.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同时也能减小实验误差。
利用图像法分析处理时要特别注意图像的斜率及截距的物理意义。
1.小球选用密度大的钢球。
2.选用1 m 左右难以伸缩,且尽量轻的细线。
3.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悬点固定。
4.单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振动,且摆角小于5°。
实验十三双棱镜干涉
实验十三双棱镜干涉一、实验目的(一)观察双棱镜干涉现象;(二)利用双棱镜干涉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二、实验器材氦氖激光器(1套)扩束透镜(f=5cm)(1个)双棱镜(1个)读数显微镜(1台)透镜夹(3个)光具座(1付)小灯(1个)太阳眼镜(1付)光屏(1个)三、实验原理与仪器描述观察光波干涉现象的方法很多,双棱镜干涉是其中之一。
双棱镜是一块表面光滑。
顶角接近于180°的玻璃棱镜,其顶端的直线称为双棱镜的脊,两侧的表面称为棱面,双棱镜干涉的实验装置如图13-1所示。
图13-1 双棱镜干涉光路图从激光光管发出的单色光经扩束透镜扩束后入射在双棱镜的两个棱面上,经棱镜的折射后分成两束光A1A2和B1B2。
在A2B2之间的区域内,这两束光互相叠加而形成干涉。
由于激光束有很好的平行性,通过扩束透镜后的光必会聚于透镜的后焦点F上,因此,可以认为入射双棱镜的光束是从位于F的点光源S发射出来的。
将A1A2向后延长,其交点S1就是由双棱镜造成的S的虚像点。
同样,B1B2向后延长的交点S2也是S的虚象点,由此可以看到,这里的双棱镜干涉相当于以S1和S2为双孔的杨氏干涉。
我们知道杨氏干涉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亮条纹或相邻两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13-1)式中d是两个虚光源(相当于杨氏干涉实验的两个小孔)S1和S2之间的距离,D是虚光源与光屏的距离,λ是光源的波长,由几何光学可推得以下结果:D=L1+L2 (13-2)d=L1 (13-3)=(n-1)(π-) (13-4) 上式由双棱镜玻璃的折射率n和双棱镜顶角(以弧度为单位)所决定,可称为双棱镜常数。
假设我们测得第一条暗纹至第K+1条暗纹的距离是L K,则相邻两暗纹的距离为(13-5)将(13-2)、(13-3)、各式代入(13-1)式,得到(13-6) 本实验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距离及各光学元件在光路中的位置,间接测出氦氖激光的波长。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按图13-1在光具座上顺次摆好各器件。
13实验十三、槟榔、的鉴定
探索性内容) 二、牵牛子的鉴别 (探索性内容 探索性内容 观察牵牛子种子的横切面永久制片, 观察牵牛子种子的横切面永久制片,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各部分结构。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各部分结构。
三、作业: 作业:
1. 槟榔粉末特征图。 槟榔粉末特征图。 牵牛子种子的横切面结构简图 的横切面结构简图。 2. 牵牛子种子的横切面结构简图。
内容与步骤: 内容与步骤
一、槟榔的鉴别
1.
观察槟榔种子的横切面永久制片,分析 观察槟榔种子的横切面永久制片, 其种皮、外胚乳、 其种皮、外胚乳、内胚乳的显微特征及 结构。 结构。 制作槟榔的水合氯醛透化片, 制作槟榔的水合氯醛透化片,观察其粉 末特征。 末特征。
2.
内容与步骤: 内容与步骤
槟榔、 实验十三 槟榔、牵子种子横切面构造,理 掌握槟榔和牵牛子种子横切面构造, 掌握槟榔和牵牛子种子横切面构造 解错入组织的概念。 解错入组织的概念。 2.熟悉种子类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 熟悉种子类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 熟悉种子类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练习—实验13:探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练习—实验13:探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知识点一、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测量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所以各处电流可能相等;(2)从电源正极到负极,由于存在用电器,串联电路中电流可能越来越小;(3)从电源正极到负极,由于存在用电器,串联电路中电流可能越来越大设计实验将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分别把电流表接入图中A、B、C三点处,测出A、B、C三点的电流I A、I B、I C,记录数据并进行比较进行实验(1)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并合理选择电流表量程;(2)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的A处,如图甲所示,经检查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出A处的电流值I A,并填入表格中;(3)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C处,如图乙丙所示,分别测出这两处的电流值I B、I C,并填入表格中;(4)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每次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5)比较测得的数据,总结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实验数据实验次数A点的电流I A/A A点的电流I B/A A点的电流I C/A10.20.20.220.240.240.2430.30.30.3…分析论证电路中ABC三点的电流相等,即I A=I B=I C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 A=I B=I C=…=I n2.交流与反思(1)记录数据要真实,不得随意修改实验数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得出结论;(2)同一次实验过程中,每盏小灯泡的亮度可能不同,甚至有的小灯泡不亮,但这不能说明各处电流不相等,因为各小灯泡的规格不同。
3.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1)首先画好电路图,在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2)在连接实物图过程中,开关应属于断开位置;(3)连接电流表时,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4)根据估测的电流大小选择电流表的量程,若不能事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采用试触的方法来选择合适的量程;(5)读数要客观、准确,视线与刻度盘垂直,且要正对刻度线,读数并记录完毕后断开开关,切断电源,整理好器材。
实验十三用冲击电流计测量磁感应强度
实验十三 用冲击电流计测量磁感应强度实验目的1.了解冲击电流计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学习使用冲击电流计。
2.掌握用冲击电流计测量磁感应强度的方法。
3.测定螺线管轴线上磁感应强度的分布。
实验仪器冲击电流计,待测螺线管(内附探测线圈),标准互感器,电阻箱,直流稳压电源,滑线变阻器,直流毫安表等。
实验原理1.冲击电流计的工作原理冲击电流计的结构与灵敏电流计相似,都属于磁电式检流计,它的结构特点,也就是它与一般灵敏电流计的区别在于它的线圈扁而宽或带一圆盘形重物,如图4-13-1所示,从而使线圈的转动惯量J 较大,自由振荡周期T 0较长(D J T π20=,式中D 为线圈悬丝的扭转系数),普通磁电式检流计的T 0约为3—5s ,而冲击电流计的T 0约为20s 。
正因为冲击电流计具有T 0大这一特点,所以可用来测量短时期内脉冲电流所迁移的电量,以及与此有关的其它测量,如磁感应强度、高阻、电容的测量等。
当时间间隔τ很短(τ≤0201T )的脉冲电流通过线圈时,则线圈的运动有以下特性:(1)在脉冲电流通过的时间内,线圈虽有一角速度,但还来不及偏转,线圈仍处于静止状态。
(2)当圈开始偏转时,脉冲电流已经通过完毕。
利用以上的特性,由电磁理论可以推出,冲击电流计线圈在脉冲电流作用下第一次最大偏转角θmax 与通过线圈的总电量q 成正比。
在冲击电流计的标尺与线圈上的小圆镜之间的距离较远(如1米)的情况下,小圆镜光标在标尺上的偏转距离与线圈的偏转角成正比,因此冲击电流计光标第一次最大偏转距离d max 正比于通过线圈的总电量q ,即q S d d C q q q ==max max或 (4-13-1)式中比例系数C q 称为电量冲击常数,S q =1/C q 称为电量冲击灵敏度,C q 和S q 都与电流计的装置、外电路的电阻有关。
(4-13-1)式告诉我们,已知C q 或S q ,由冲击电流计最大偏转值d max 可以求出通过电流计的电量q 。
大学化学实验13详解
实验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实验目的1、学会装配原电池;2、掌握电极本性、电对的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介质的酸度等因素对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产物、速度的影响;3、通过实验了解化学电池电动势。
实验用品仪器:试管(离心、10mL)、烧杯(100mL、250mL)伏特计(或酸度计)、表面皿、U 形管。
固体药品:琼脂、氟化铵。
液体药品:HCl(浓)、HNO3(2mol/L、浓)、HAc(6mol/L)、H2SO4(1mol/L)、NaOH(6mol/L,40%)、 NH3 ·H2O(浓)、ZnSO4(1mol/L)、CuSO4(0.01mol/L、1mol/L)、KI(0.1mol/L)、KBr(0.1mol/L)、 FeCl3(0.1mol/L)、Fe2(SO4)3(0.1mol/L)、FeSO4(1mol/L)、H2O2(3%)、KIO3(0.1mol/L)、溴水、碘水 (0.1mol/L)、氯水(饱和)、KCl(饱和)、CCl4、酚酞指示剂、淀粉溶液(0.4%)。
材料:电极(锌片,铜片)、回形针、红色石蕊试纸(或酚酞试纸)、导线、砂纸、滤纸。
实验内容一、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1)KI(0.5mL,0.1mol/L)+ FeCl3(0.1mol/L,2 滴) → 摇匀 → 加 CCl4(0.5mL) → 振荡 → 观察 CCl4 层颜色2I — + 2Fe 3+ === I2 + 2Fe 2+ CCl4 层变红色(2)用 KBr 溶液代替 KI溶液进行同样实验。
Br — + Fe 3+ → 不反应(3)碘水(3 滴) + FeSO4(0.5mL,0.1mol/L) → 摇匀 → 加 CCl4(0.5mL) → 振荡 → 观察 CCl4 层颜色。
溴水 (3 滴)+ FeSO4(0.5mL,0.1mol/L) → 摇匀 → 加 CCl4(0.5mL) → 振荡 → 观察 CCl4 层颜色。
13个简单易学的科学小实验
13个简单易学的科学小实验简单易学的科学小实验一.烧不断的棉线思考:为什么棉线烧不断?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操作: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3、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4、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二.烧不断的棉线思考:为什么棉线烧不断?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操作: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3、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4、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三.糖的燃烧思考:小朋友,糖能够燃烧吗?甚么条件下糖才能够燃烧?材料:糖1—2块、洋火1盒、烟灰少许、盘子1个操作:1将方糖放在盘子上,用火柴点燃,观察糖是否燃烧2在糖上放烟灰少许用火柴点燃,观察糖是否燃烧三.水制放大镜思考:水也能当放大镜,你知道吗?材料:水、保鲜膜、大碗1个、彩色珠子操作:1.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
2.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3.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观察彩色珠子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四.汤匙变磁铁思考:你知道金属汤勺为什么变成了磁铁?材料:金属汤匙、磁铁、铁钉、曲别针操作:1、用金属汤勺去吸铁钉、曲别针2、筹办一支金属汤匙,手里拿一块磁铁逐步地在汤匙上来回摩擦。
3、汤勺将铁钉、XXX吸起来了4、将汤匙在桌子上一敲,汤匙的磁力又消失了五.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思考:横放在桌上的一叠硬币为何会自动倒下呢?材料:十枚硬币、磁铁操作:1.将十枚硬币叠成整齐的圆柱形横放在桌面上2.拿磁铁在硬币的上方2—3厘米高的地方靠近桌面上这叠横放的硬币3.横放在桌面上的硬币自动倒下六.不同的承载量思考:为何卡纸变形后,它的承载量会不同材料:纸卡1张(30×20cm)、相同高的纸盒两个、硬币若干枚操作:1、一张卡纸悬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纸盒上,纸上只能放两枚硬币。
实验十三偏振光干涉演示实验
实验十三偏振光干涉演示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偏振光干涉原理。
【实验仪器】:偏振光干涉演示仪图13 偏振光干涉演示仪【实验原理】:偏振光干涉演示仪内的图案分两种:(1)层数的薄膜叠制而成的蝴蝶、飞机、花朵等图案(中心厚,四边薄),薄膜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均匀。
(2)光弹性材料制成的三角板和曲线板,厚度相等,但内部存在着非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
白光光源发出的光透过第一个偏振片后变成线偏振光。
线偏振光通过这些模型后产生应力双折射,分成有一定相差且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光。
这两束光通过最外层的偏振片后成为相干光,发生偏振光干涉。
对于蝴蝶、飞机、花朵等模型,由于应力均匀,双折射产生的光程差由厚度决定,各种波长的光干涉后的强度均随厚度而变化,故干涉后呈现于层数分布对应的色彩图案。
对于三角板和曲线板,由于厚度均匀,双折射产生的光程差主要与残余应力分布有光,各波长的光干涉后的强度随应力分布而变,则干涉后呈现与应力分布对应的不规则彩色条纹。
条纹密集的地方是残余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
U形尺的干涉条纹类似于三角板和曲线板,区别在于这里的应力不是残余应力,而是实时动态应力,所以条纹的色彩和疏密是随外力的大小而变化的。
利用偏振光的干涉,可以考察透明元件是否收到应力已经应力的分布情况。
转动外层偏振片,即改变两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夹角,也会影响各种波长的光干涉后的强度,使图案颜色发生变化。
【实验步骤】:1. 轻地从仪器上方抽出仪器内的两种图案,看到它们都是由无色透明的材料制成,原样放回;2. 打开光源,这时立即观察到视场中各种图案偏振光干涉的彩色条纹;3. 旋转面板上的旋钮,观察干涉条纹的色彩也随之变化;4. 把透明U形尺从窗口放进,观察不到异常,用力握U形尺的开口处,立即看到在尺上出现彩色条纹,且疏密不等;改变握力,条纹的色彩和疏密分布也发生变化。
【注意事项】:取玻璃片也小心轻放,注意安全。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实验13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图线与横轴交点为 I 短= ;
(3)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 r=| |。
六、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
(1)由于读数不准和电表线性不良引起误差。
(2)用图像法求E和r时,由于作图不准确造成误差。
(3)实验时通电时间过长或电流过大,都会引起E、r变化。
2.系统误差
(1)若采用图甲电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误差,电压值越大,电压表的
C.电流表A(量程为0~100 mA,内阻为4.5 Ω)
D.定值电阻R0(阻值为0.5 Ω)
E.滑动变阻器R(阻值为0~20 Ω)
F.开关,导线若干
(3)电流表的内阻对两节干电池总电动势的测量结果
(选填“有”或“没有”)
影响。
解析:(3)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时,外电压等于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故电动势没有
G.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 A)
H.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0 Ω,额定电流0.1 A)
(1)实验中的仪器应选用
。(按顺序选填仪器前的序号)
解析:(1)由于电池组的电动势约为1.5 V,电压表选A,内阻约为0.5 Ω过小,
不便于测量,故串联阻值为0.5 Ω的定值电阻E,滑动变阻器若选用阻值为
内阻为0.5 Ω)、电阻箱(0~999.9 Ω)、定值电阻(阻值为2.0 Ω)、开关及导线若干。
(2)该同学更换故障元件后,再利用图甲中的器材和电路完成相关实验:断开电路开关,
调节电阻箱,示数如图乙,电阻值是
电流值为
Ω;闭合电路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
A。
解析:(2)电阻箱各挡位的示数相加就是电阻箱的阻值R箱=4.0 Ω,根据电流表的量程
G.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 A)
实验13特殊方法测密度(原卷版)
实验13特殊方法测密度【典例1】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m;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②将一个烧杯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3m;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4④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
水【典例2】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和小李想知道陶瓷片的密度,于是到实验室,用器材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接着他将“瓷片”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增减砝码。
当他加上最小的5g砝码后,指针的情形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m (2)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时所加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瓷片”的质量为_______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丁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B.然后取出瓷片;C.再往量筒装入7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为_______3g/cm;(5)根据以上步骤,小明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误差较大,你认为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
【典例3】(1)小明想用弹簧测力计和已知体积为V的铁块,测量消毒液的密度,方法如下:①将铁块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出铁块的重为G;②然后将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到装有消毒液的烧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③该组同学测出消毒液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请用G、F、V、g表示)(2)利用排水法可以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下列操作和排水法物理思想一致的是________。
①用乒乓球来显示音叉的振动;②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分布;③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重力;④用托里拆利实验来测大气压强。
13个简单易学的科学小实验
简单易学的科学小实验一.烧不断的棉线思考:为什么棉线烧不断?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操作: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3、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4、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二.烧不断的棉线思考:为什么棉线烧不断?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操作: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3、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4、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三.糖的燃烧思考:小朋友,糖可以燃烧吗?什么条件下糖才可以燃烧?材料:糖1—2块、火柴1盒、烟灰少许、盘子1个操作:1 将方糖放在盘子上,用火柴点燃,观察糖是否燃烧2 在糖上放烟灰少许用火柴点燃,观察糖是否燃烧三.水制放大镜思考:水也能当放大镜,你知道吗?材料:水、保鲜膜、大碗1个、彩色珠子操作: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2。
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3. 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观察彩色珠子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四.汤匙变磁铁思考:你知道金属汤勺为什么变成了磁铁?材料:金属汤匙、磁铁、铁钉、曲别针操作:1、用金属汤勺去吸铁钉、曲别针2、准备一支金属汤匙,手里拿一块磁铁慢慢地在汤匙上来回摩擦。
3、汤勺将铁钉、曲别针吸起来了4、将汤匙在桌子上一敲,汤匙的磁力又消失了五.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思考:横放在桌上的一叠硬币为什么会自动倒下呢?材料:十枚硬币、磁铁操作:1。
将十枚硬币叠成整齐的圆柱形横放在桌面上2。
拿磁铁在硬币的上方2—3厘米高的地方接近桌面上这叠横放的硬币3。
实验13 非均相分离实验
四、操作步骤
1.检查风量调节阀是否全开。 2.启动风机:检查风机的正反转,缓缓关闭风量调节阀。 3.在原料仓中加入一定量的绿豆、黄豆、大米、小米、玉米丝等不同粒径的固体混 合物,转动星形进料器(有时可能被卡,可正反旋转),观察沉降室、旋风分离器、 袋滤器内的情况。 4.调节不同风量,观察不同分离器内的分离情况; 5.观察不同风量下旋风分离器的压降情况; 6.按一定原料比例进行分离后,拆卸下四个灰斗,分别倒出尘粒,观察尘粒大小并 记重,分别计算出降尘室、除尘室、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7.最后,全开风量调节阀,关闭风机。
六、数据记录及计算
表1 非均相分离实验结果Fra bibliotek进料器
沉降室 旋风分离器 袋滤器
风量
原料比例 大 重 效 大 重 效 大 重 效 大 重 效 旋风分离器 小 量 率 小 量 率 小 量 率 小 量 率 的压降(pa)
七、问题与思考
1.星形进料器、重力降尘室、惯性除尘室、旋风分离器及袋滤器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 2.阐述孔板流量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五、注意事项
1.启动风机前检查三相动力电是否正常。另外若风机长时间未用,在启动前需检 查风机启动声音和转动方向是否正常。为保证安全,实验前检查接地是否正常 2.小米和玉米丝受潮时会影响效果,需烘干处理。最好不要用其它尘粒代替,因 为当尘粒较大较硬时容易磨损有机玻璃,特别是有些极细小尘粒易吸附到壁上不 易清洗。 3.因为风机是气泵,调节风量时应缓缓开启放空阀。 4.若降尘室、旋风分离器有异物粘壁,可拆下灰斗用水清洗,袋滤器内滤网当吹 不净可拆下清洗。 5.操作时,严禁学生用手堵进风口,严禁放入其它杂物。
根据作用力不同,沉降又分为重力沉降、离心沉降、惯性沉降、 惯性离心力沉降等,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操作设备。本实验装置 的降尘室属于重力沉降,除尘室属于惯性力沉降,旋风分离器属于 离心力沉降。
实验13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十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原创精品——————◎核心考点:【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形变显著的物体(如海绵、沙子、橡皮泥等)、小桌、砝码;2.实验步骤:第1步:在海绵上放一个小桌,观察图甲所示海绵被压陷的深浅;第2步:在小桌子上方放一个砝码,再次观察海绵的凹陷深度,如图乙;第3步:将小桌子倒置过来,桌面和海绵接触,放上砝码,然后再次观察海绵的凹陷深度,如图丙;【分析与论证】①甲、乙图中的受力面积相同,乙图中压力大于甲,乙图中海绵的凹陷程度大于甲,故可以得出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乙、丙两图中,压力大小相同,但是丙图中受力面积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小一些,故可以得出结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①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压力大小相等,改变受力面积大小,观察被压物体的形变程度。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控制受力面积相等,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被压物体的形变程度。
转换法: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交流与讨论】(1)实验中选择海绵而不选择木板的原因是海绵易发生形变,实验现象明显,而木板不易发生形变,实验现象不明显。
实验中可以用沙子、橡皮泥等代替海绵。
(2)实验中若压力大小、受力面积都不同,则不能探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某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将物体沿着竖直方向切割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每一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都不变,这样不能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活压力大小无关的结论。
(3)物理学中,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这一物理概念。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则压强越大。
实验13探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题型专项复习
实验13 探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知识点一、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将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接入电路,进行实验,三点的电(1)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并合理选择电流表量程;(2)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的A处,如图甲所示,经检查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出A处的电流值I A,并填入表格中;(3)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C处,如图乙丙所示,分别测出这两处的电流值I B、I C,并填入表格中;(4)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每次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5)比较测得的数据,总结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1)记录数据要真实,不得随意修改实验数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得出结论;(2)同一次实验过程中,每盏小灯泡的亮度可能不同,甚至有的小灯泡不亮,但这不能说明各处电流不相等,因为各小灯泡的规格不同。
3.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1)首先画好电路图,在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2)在连接实物图过程中,开关应属于断开位置;(3)连接电流表时,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4)根据估测的电流大小选择电流表的量程,若不能事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采用试触的方法来选择合适的量程;(5)读数要客观、准确,视线与刻度盘垂直,且要正对刻度线,读数并记录完毕后断开开关,切断电源,整理好器材。
知识点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C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根据所测实验数据总结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并合理选择电流点)电流,并将实验数(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不一定相等。
当并联的两个小灯泡规格相同时,各支路电流相等;当并联的两个小灯泡规格不相同时,各支路电流不相等。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周六之和,即I=I1+I2+I3+…+I n;当各支路用电器都相同时,I=nI1。
1.(2023•四川)如图所示,小覃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实验13 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解析版)
实验13 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探究课题: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实验装置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探究过程1.安装实验装置顺序:自下而上安装好实验装置;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
2.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
3.分别给两液体加热,加热时上下反复缓慢地提拉搅拌器,记下不同时刻的温度。
4.记录数据, 绘制T -t 图像。
实验图像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较大满分归纳——考点方向器材作用①实验测量仪器:温度计、停表分别用于测量温度和加热时间②搅拌器的作用:使液体受热均匀③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2.温度计放置位置:不要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3.选择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加热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相同。
4.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此方法为转换法。
5.实验中各数据可能有较大差异,原因:①酒精灯规格难以保证完全相同,②实验中热量有损失。
6.使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的好处:易于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
练习1.为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同,初温不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选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______。
(2)由图甲可知,______物质的沸点高,吸热能力强的是______物质。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发现乙图像中AB段与OC段相互平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m a____m b。
【答案】在相等时间内,a、b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 b a <【解析】(1)[1]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其目的是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控制相同时间吸热相同。
(2)[2][3]由图甲可知,b沸点在a上方,b沸点高,加热相同时间,b升温快,吸热能力弱,故a 吸热能力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201071030250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班级
10计师(2)班
姓名
谢鹏
课程名称
数据库
课程类型
选修
实验名称
系统自动化任务管理
实验目的:
1.掌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QL Server代理的启动和配置操作
2.学会创建和管理作业、警报和操作员。
3.学会创建维护计划
实验内容:
1.配置SQL Server代理
(5)单击“更改”按钮以创建计划。进入“创建作业计划”对话框,创建backteaching计划。完成之后单击“确定”按钮,单击“下一步”按钮。
(6)在随后显示的页面中,可以定义是将报告写入文本还是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报告,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单击“下一步”按钮。
(7)单击“完成”按钮,进入完成进度窗口。进度完成后单击“关闭”按钮即可。
(2)在“常规“选项卡中,指定警报的名称Alert1、类型选择“SQL Server事件警报”、事件警报定义等,如图所示。
(3)在“响应”选项卡中,可以选择执行作业job001,并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操作员jiang等信息。
(4)在“选项”选项卡中设置警报的发送方式等附加内容,如电子邮件等,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实验总结:
(1)实现系统自动化管理的目的。
(2)SQL Server代理与作业、警报和操作员的关系。
(3)维护计划的作用。
实验评语:
实验成绩
教师签名
(1)展开“SQL Server代理”,右击“作业”,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作业”命令。出现“新建作业”对话框以及“常规”、“步骤”等6个选项。
(2)在常规”选项卡中,可以输入该作业的名称job001、所有者ziyan、类别“数据库维护”以及说明等信息,如图17.19所示。
(3)“步骤”选项卡。在该对话框中,有“常规”和“高级”两个选项卡.可以在该对话框中第一作业步骤的详细信息。
(1)启动SQL Server代理,右击“SQL Server代理”节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2)弹出“SQL Server代理属性”对话框,如图17.18所示
(3)依次选择常规、高级、警报系统等选项卡,查看和设置各个选项。
(4)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2.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作业
(2)在“名称”中输入维护计划的名字。在本例中使用“数据库teaching备份”作为维护计划名称,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备份数据库(差异)”。单击“下一步”按钮两次。
(3)在“数据库”下拉列表中选择teaching数据库,单击“确定”按钮。
(4)选择“为每个数据库创建备份文件”选项,选择“为每个数据库创建子目录”复选框,并指定存储备份的文件夹的路径,如:F:\sqlprogram\backup。单击“下一步”按钮。
警报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了指定的触发错误,则触发Alert1警报,该警报执行job001作业,并且通知jiang操作员。
4.创建操作员并为操作员分配警报
(1)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SQL Server代理”。右击“操作员”选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操作员”菜单命令。
(2)在弹出的“新建操作员”对话框的“常规”项中输入操作员名称user
(8)单击“确定”按钮,则完成作业job001的创建操作。
在创建作业时,还可以单击“脚本”按钮,获得脚本。如果需要重新创建作业,直接打开作业的脚本文件和执行该脚本文件即可。
还可以在作业节点右击job001的创建操作。
3.创建警报以及响应SQL Server代理错误
(1)展开“SQL Server代理”,然后右击“警报”选项,从弹出的会计菜单中选择“新建警报”命令,将出现“新建警报属性”对话框。
(3)输入操作员的“电子邮件名称”和“net send地址”及工作时间等。
(4)选择“通知”选项卡,选择警报及通知方式,如图所示。
(5)单击“确定”按钮即可为操作员user分配警报。
5.创建维护计划向导
(1)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SQL Server实例的“管理”文件夹,然后右击“维护计划”文件夹并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维护计划向导”。在起始页面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job001plan1。在该对话框中可设置作业的调试方法。
(5)“警报”选项卡用于管理警报。
(6)“通知”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可以设置使用电子邮件、使用呼叫、使用网络消息等方式通知操作员,还可以选择当该作业完成以后,自动删除该作业。
(7)“目标”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可以先目标为本地服务器后目标为多台服务器。单击“脚本”按钮,可以查看脚本代码。
(8)维护计划可以通过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时行更改。展开“对象资源管理”|“管理”|“维护计划”,然后右击需要更改的维护计划,如图所示。在弹出的菜单中可以选择“查看历史记录”、“修改”、“执行”等命令。
若单击“修改”菜单命令即可进行手动创建维护计划的过程。若单击“执行”菜单命令则可以进行数据库备份,并在指定路径生成文档报告。
.“新建作业步骤”对话框的“常规”选项卡,该选项卡用于输入作业步骤的基本信息,如图17.20所示。
.“高级”选项卡。在选项卡中,可以设置该作业步骤执行成功或失败后的行为,重复次数、存放结果文件的位置、是否覆盖文件中原有的信息,以及作为哪一个用户账户运行等。如图17.21所示。
(4)“计划”选项卡:单击“新建”按钮,则出现“新建作业计划”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