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课件
细节描写
文章中细腻地描绘了人物 的神态、言行和心理活动 ,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 真实。
象征手法
通过赋予人物特定的象征 意义,表达出作者对当代 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命运走向
甲
自信、坚定地相信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是积极的 代表。
阐述中国民族精神没有衰落, 中国人民具有强大的自信力。
第三部分:提出“中国的脊梁 ”的概念,强调自信力的来源 。
指出“中国的脊梁”是那些有 自信力的中国人。
文章结构与段落大意
01
阐述“中国的脊梁”的特点和作 用。
02
强调自信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源 泉。
主题思想及核心观点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的谬论,强调中国人民具有强大的自 信力,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 。
运用短句、整句与散句结合
短句简洁有力,表达明确;整句形式整齐,语势铿锵;散句 自由灵活,生动形象。三者结合使用,使文章节奏明快,有 力度,又富有变化。
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运用效果评价
• 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通过对 比正面与反面事例,突出表现了某些社会现象的危害性,使读 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反衬手法的运用也 强调了正确做法的优越性,进一步支持了作者的观点。
核心观点
中国人民并没有失掉自信力,中华民 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 族复兴的源泉。
语言表达特点及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特点
文章语言简练、质朴、有力,富有感情色彩。
修辞手法
文章运用了反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初中语文课文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同学们课后复习掌握的呢?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供同学们学习。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原文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①,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知识点一、重点字词省xǐng悟玄xuán虚搽chá 诓kuāng骗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课实录及教学反思(通用3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课实录及教学反思(通用3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课实录及篇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广东省罗定市罗平中学陈锦才设计简说本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上)第四单元。
本单元是全套书惟一集中编排的议论文单元,从课标与单元要求来看,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还要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本文的反驳势如破竹,无可抵挡,学习本文,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着重学习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品味、分析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的论述性语言。
教学实录一、课堂导入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华民族一向是富于自信力的民族,然而“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且看当时的背景(多媒体显示)。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
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师: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整体把握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通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呢?支撑对方观点的论据是什么呢?2、作者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呢?有何根据呢?(教师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已认真读完并讨论着)师:大部分的同学已读完并互相交流着,哪两位同学分别说一说?(众生举手)生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析
〔6—8〕
论据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梁
(三)结论:
今 有确信, 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缺乏为据,看地底下
〔9〕
精读课文,争论沟通第一局部: 1、作者开篇树立的靶子是什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两年前总自夸 “地大物博”
不久不自夸 只希望国联
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2、支持这个错误观点的论据是什么?
❖ 特点: ❖ 1、篇幅短小,取材〔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
出一条血路〕 ❖ 3、冷嘲热讽、幽默幽默。
作者简介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宏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 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 集》、《南腔北调集》、《坟》、《热 风》等十五部。
一、驳论文学问
2 、驳论方法
〔1〕、驳论点法 〔2〕、驳论据法
直接驳 间接驳
〔3〕、驳论证法
3、批驳方式
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
4、驳论文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立观点
摆敌论 论点
驳敌论 论证
证明自己 观点
不像一般的谈论文那样地说理,而是 用文艺性的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谈论说理。 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
⑨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哄骗别人。
阅读思考
敌方的错误论点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作者正面提出了什么观点? 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5〕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019鲁迅《中国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原文语文
鲁迅《中国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原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知识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省xǐng悟玄xuán虚搽chá 诓kuāng骗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原文阅读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②,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③,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④。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⑤,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注释】①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4年10月20日《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三期,署名公汗。
文中加粗的语句,是最初发表在《太白》月刊上时被国民党书报检察机关删去了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优秀8篇)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优质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
3.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对比体会,感悟自信。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给文章和阅读提示中不熟悉和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复习有关议论文知识。
3.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资料。
设题意图: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
2.巩固已有的议论文知识,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作准备。
3.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近距离接触,感悟自信。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关于自信的心理测试题。
(见多媒体课件)2.学生自测,教师统计自测结果。
3.教师根据自测结果,导入新课。
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
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今天我们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同学所关注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检查预习作业(课堂练习)1.词语解释。
(见多媒体课件)2.检测有关议论文知识。
(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4)议论文有哪几类?(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6)驳论文中需要有作者的正确观点吗?三、研读课文,整体把握1.作者简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
玄 奘
• 研讨与联系二
雅典奥运上,中国代表团以32金的骄人成 绩,跻身亚军,直逼美国霸主地位。中国人 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 中国人整体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改革开放中的 国家的蓬勃朝气。
刘翔获得的男子110米栏金
中国女排获得雅典奥运 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
金牌再创辉煌
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 利70周年大阅兵
驳论文知识
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 的实质,或驳论点,或驳论据,驳论证; 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 证
.
驳论文知识
驳论方法 (1)驳论点
(2)驳论据 (3)驳论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 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 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 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
作者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立观点
摆论敌 论点
驳论敌 论证
证明自己 观点
• 请你来说说: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949开国大典
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97年7月1日,香港 在沦亡百年之后于回到祖 国的怀抱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英国旗徐徐降下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 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拼命硬干的人” 指历史上起义反封建统治 和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 。如: 陈胜、吴广、岳飞、文天祥、辛弃疾、李 自成洪秀全、关天培、邓世昌、戚继 光、 ……
“为民请命的人” 指为人民疾苦而呼告的人
如:杜甫、范仲淹、白居易、王安石、 柳宗元、包拯、康有为、梁启超、李大 钊、鲁迅、……
《中国人失掉了自信了吗》(惠仁)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 树人,周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 阳县).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 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 。 毛泽 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骨头是 最硬的”。
敌方论点和论据是什么?
敌论点:
敌论据: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自夸“地大物博” 只希望“国联”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两年前 不 久 现 在
失掉的是“自信力”吗?
信“地” 从来没相 信过自己
信“物”
信“国联”
—他信力
现在:求神拜佛——自欺力
思考
作者怎样批驳敌论点?
驳敌论:
自夸“地大物博” 是事实 希望国联 也是事实 求神拜佛 却也是事实 “信地”
初中学过他的作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故乡》 小说集《呐喊》 《社戏》 《雪》 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风筝》
学习目标
了解驳论文,学习其写法; 体会尖锐泼辣的批驳语言; 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积累语汇
搽 chá 玄虚 省悟 xǐng 自欺欺人
作业布置
随笔:《中华脊梁》
二十一世纪 是中国的世纪
2001年7月13 日,萨马兰奇在 莫斯科宣布北京 获得2008年奥运 会主办权。
2002年,中国上海市获得了2010 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这将是世博会第一 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
上海市民在南京东路步行街欢庆申博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航天员杨利 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人教九上(优秀6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人教九上(优秀6篇)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优质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语文第五课《故乡》。
2、学习在前后对照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3、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经济衰败、农民破产、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人与人之间隔膜的根源。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朗读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体裁:小说三、背景:1、请问鲁迅的故乡在哪?(浙江绍兴)2、对鲁迅的故乡你了解多少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了我们一些关于鲁迅故乡的信息,从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到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可以看出鲁迅的故乡如何?明确:不仅景美,而且人淳朴、善良、友好。
(留恋、喜爱、思念之情。
)(不是,因为故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很糟糕。
)时代背景:1921年,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皇帝,却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
6、提问:课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呢?(当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四、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五、理清文章的结构:速读全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依据时间的顺序,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教案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议论文单元的第一课,采用鲁迅先生的驳论文作品,拉开了本单元探索思想上求知之路的序幕。
在篇目安排上,学生们已经接触过议论文,了解了立论文的特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理解附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理解附答案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①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②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选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文中“怀古伤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段来看,鲁迅同意“有些人”的看法吗?按着某些人的说法,鲁迅认为国人现在的'状态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段中敌论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一段内容来看,作者选取了怎样的“突破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加粗字“这”各是指什么?①指____________;②指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怀念过去,感伤现在2.不同意。
在发展着“自欺力”。
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4.鲁迅认为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如果要说的话,只能说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而发展着“自欺力”,因此阐明结论的依据是不能证明其论点的,作为“突破口”,批驳“中国人没有自信力”的“靶子”。
上课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 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 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华盖集》、《南腔北调集》、 《坟》、《热风》等十五部。
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 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后。当 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 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他们这样做只能瓦解斗志,甘做亡 国奴。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 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 而写的。
直接反驳 失掉的是“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二)反驳
论点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埋头苦干的人
间接反驳
古 拼命硬干的人 脊
论据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梁
今 有确信, 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
(三)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文章论证特点一
敌论据
论证
敌论点
由驳论证入手驳倒论点
(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 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 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 本文的主旨在于揭露国民党反动 政府卖国投降、腐败无能的本质, 批判“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悲观 论调,歌颂自古以来有充分自信力 的优秀中华儿女,特别是当时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解救国难而浴 血奋战的革命人民。
作者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立观点
摆敌论 点、论据
驳敌 论证
举例证明 观点
⑵“拼命硬干的人”
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 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 徐等人。
鲁迅《中国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原文(最新整理)
鲁迅《中国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原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省xǐng悟玄xuán虚搽chá 诓kuāng骗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推荐三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推荐三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推荐三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篇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且介亭杂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三周年之际,属于鲁迅的后期杂文。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共26张PPT)
kǎi ( 慨 )叹
miè 诬( 蔑 )
miǎo ( 渺 )茫
多音字
( lǒnɡ )笼罩 笼
( lónɡ )鸟笼
( pū )前仆后继 仆 ( pú )仆人
( mǒ )抹杀
( qiè )切肤之痛
抹 ( mā )抹布
切 ( qiē )切除
( mò )拐弯抹角
形似字 诓(kuānɡ)诓骗 框(kuànɡ)门框
本文思路
树靶子(1-2):提出对方的观点和论据 打靶子(3-5):承认对方的论据是正确的,但是批驳对方的论据不 能证明观点,属于驳论证。 立观点(6-8):确立自己的观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并进行论证。 得结论(9):得出结论。
品味语言
反复朗读以下几个句子,说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1)“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总”刻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 (2)“只希望着国联” “只”:刻画出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 (3)“一味求神拜佛” “一味”刻画出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顽固不化的样子。
“脊梁”:本义指人的脊柱,有坚硬竖直的特点,是人体的中轴,比喻 中国自古以来,有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分别指哪些人,请你给它们补充几个具体的例子。
埋头苦干的人:执着于某一事业,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人。 (蔡伦、张衡、毕昇、司马迁、李时珍……) 拼命硬干的人:反抗者、抵御外敌入侵的人 (戚继光、邱少云……) 为民请命的人:替老百姓向上申诉,请求减轻分担或解除痛苦的人。 (范仲淹、杜甫、白居易、梁启超……) 舍身求法的人:为了追求真理,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商鞅、玄奘、谭嗣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解析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一种写 作方法,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 阐述,“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 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也极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让我们永远铭 记先生的教诲,用坚挺的身躯迎接生活的挑战, 用坚不可摧的自信迎接时代的挑战,为使我们 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民族之林而努力奋斗。
2.“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 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 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 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 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 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去之而 唯恐不及。
3.“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 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 “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4.“自欺力”“他信力”是作者的新造词, 用“自”和“他”“信”和“欺”两组 反义词衍义造成,与“自信力”对照, 表现出极其深刻的讽刺意味。
1、错误论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 论据:
(1)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2)不久:只希望“国联”。 (3)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先摆出对方的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 这叫“树靶子”。
2、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 欺力”。这是直接反驳。
3、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 古至今有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 据,要看地底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 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 ---“失掉自信力了”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 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再则,它以这种问 句的形式出现,悬而不论,这是很巧妙的。 若用陈述句或反问句,则太直白;而现在的 标题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 点的自信,而这几方面内容又是交织在一起 的,这就使标题内涵非常丰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附答案-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这儿的“中国人”指的是全体中国人,那些自己对国家命运持悲 观悲观心态的人,却将这种心态冠以全体中国人,借此来掩饰自 己的心态。所以只有选项 B 符合此句的意思。
小题 3: 试题分析:选文先列出敌论据,依据敌论据作者推出敌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可作者通过对敌论据的分析,推出的 却是“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悲观 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中国人此时此刻是在开展着“自 欺力”这样的观点,根本推不出敌方的观点,也就是说敌方的论 据推不出敌方的论点,这就是说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成 立,所以本文采纳的是驳论证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此小题应 选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引号的作用有: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 谓 c.表示特别含义须要强调 d.表示否认和挖苦 e.表 示着重论述的对象。分析本文,作者是仿拟了“自信力”,缔造 出了“他信力”和“自欺力”两个词,很明显的是对悲观悲观者 的否认,所以此小题选 D. 小题 5: 试题分析:隽永幽远指的是: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 厚幽远,意味深长。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常用来表述艺术性
第2页 共5页
小题 5:从选文看,下面对文章的语言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为哪一项__________
A.犀利如刀。B.感情色调浓。 C.挖苦意味强。D.幽远隽永。 参考答案: 小题 1:D 小题 2:B 小题 3:C 小题 4:D 小题 5:D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都可以从词语的上一句找到答案,通过 对应关系,可以知道:“这”指代的是上面的文字“两年以前, 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盼 望着国联,也是事实;此时此刻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 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所以选 D。ABC 三 项都没有将指代的内容覆盖全。 小题 2: 试题分析:针对上面的三种错误的论据,作者鲁迅先生推出 了一个错误的论点“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
5.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 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 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广大人民) (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 的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
语言探究(二)
整体感悟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支撑对方观点的论据 有哪些? 论据: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不自夸,只希望国联 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明确:
信“地” 从来没相 —他信力 信“物” 信过自己 信“国联” 现在:求神拜佛——自欺
2. 作者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呢?有何根据呢?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在文章前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 误论点?这论点以什么作论据?哪些语句最 富于讽刺意味?
对方的谬误论点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对方论据是: 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 最富于讽刺意味的文字是: “总自夸”“只希望”“一味求神拜佛,怀 古伤今了”“是事实”“也是事实”“却 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统,
管它冬夏与春秋。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Xuán xǐng miǎo jǐ kuāng miè chá 玄虚 省悟 渺茫 脊梁 诓骗 污蔑 搽
2、解释词语。 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代老百姓请求保全性命或解除困苦。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和他人。 前仆后继: 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 革命者斗争的英勇壮烈。
2005年10月 “神六”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 功
• 神 六 顺 利 升 空
着陆场工作人员在欢呼庆祝
实二 现 了八 太年 空十 漫月 步中 。国 人
00
太最 空近 两神 次八 成与 功天 对宫 接一 。号 在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 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 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 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 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 国雄于地球。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 国少年,与国无疆。
4、提问:作者为什么赞扬他们“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是比喻的说法。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5、提问:作者“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这一类 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 指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的人们。 (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
(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 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能不能举例说明?作者强调他们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实 际意义?
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 “埋头苦干的人” 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 “拼命硬干的人” 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 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 “为民请命的人” 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 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 “舍身求法的人” 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 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
突破口
2.提问:文中反复承认“是事 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 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 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 为后文的驳论证势定基础。
3、思考敌论论点与论据中论述对象有什么变 化?说说敌论证过程中的错误在哪儿?
敌论点中 大 敌论据中 “中国人”指全体中国人,范围 所述“我们”仅是国民党反动 等 一小部分中国人,范围小。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 沦亡百年之后于回到祖国的 怀抱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英国旗徐徐降下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 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儿童手拿区旗与国旗, 迎接回归 中国国旗在会场扬起来
2001年7月13日, 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 主办权。
在2004年雅典奥运上,中国代表团以 32金的骄人成绩,跻身亚军,直逼美国 霸主地位。
偷换概念
以偏概全
1、提问:第6段作者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 中国人在”,这对批驳敌论点起什么作用? 作者从正面树立自己的论点是为间接反驳敌论点。 2、为彻底驳倒敌论,作者还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看 法,他用哪些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从古以来 现 在
都有“脊梁”
3、文中“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你是如何理解的?
• A: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 B: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 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 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 醉着自己。
1、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只有称得上“脊梁”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的中国 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 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 分人,在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 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而不是开头提到的哪 些。
2、在今天,“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样的
人呢?你能不能列举一些今天“中国的脊 梁”?
各种灾难与中国历史相伴相生,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一百多年的 屈辱史,每一章都是充满正义与邪 恶、光荣与耻辱、顽强与脆弱的斗 争,中华民族始终未屈服,始终屹 立在世界东方,靠的就是相信自己。 “神舟”七号遨游太空,奥运会残 奥会成功举办,60年华诞沧桑巨变!
1、体味第1段中的三个副词“总”、 “只”、“一味”,他们的位置能否互换, 为什么?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 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 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 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 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
2、书中第1段和第4段有一部分加点 的 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它们,这说 明了什么?
论据:从古至今有的“中国的脊梁”
文不 久: 望国联 (一)论敌的论点论据 现 在: 求神佛 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 失掉的是“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论点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二)反驳 埋头苦干的人 古 拼命硬干的人 间接反驳 脊 为民请命的人 论据 梁 舍身求法的人 今 有确信, 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 (三)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中国女排获得雅典奥运金牌再创辉煌
刘翔获得的男子110米栏 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 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 径金牌。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国际奥 林匹克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 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国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
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 错 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 和确立正确的观点。
一、驳论文知识
2 、驳论方法
(1)、驳论点法 (2)、驳论据法 (3)、驳论证法 直接驳 间接驳
3、批驳方式
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
4、驳论文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立观点 证明自己
摆敌论
驳敌论
论点
论证
观点
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地说理,而是 用文艺性的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 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
6、提问:“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 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句话批驳 敌论证的什么毛病? 批驳敌论证以偏概全的毛病。
7、经过论证,关于“自信力”作者得 出了怎样的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 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8、作者是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 人们坚 持抗战 和民族 解放。
语言探究(一)
1.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3.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 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 都失掉了。 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 国人在。
5.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 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 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我们有并不失 掉自信力的中 国人在。
正面立论, 间接反驳敌 论点。
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 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9、你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 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 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口号。 • 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 动,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 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 愿运动。
“九、一八”, 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到现在他(指日本)一切军事的准备比世界 上任何一国都要充足”,“不仅十天之内,三天 之内他就可以把我们中国所有沿江沿海的地方都 占领起来,‥‥‥灭亡我们中国。” ——蒋介石“三日亡国论”
1934年4月,戴季陶和段祺瑞等发起,请第九世班禅 喇嘛于4月28日到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 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菩萨来保佑”,鼓吹“为国 内消灾患,为世界祈和平” 。
作者是如何直接批驳敌论的?
找批驳的“突破口”
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 抓住了它,就能击中 要害。
自夸“地大物博” 是信“地” 悲观论者早就失 是事实 信“物” 掉了自信力,只 希望国联 也是事实 求神拜佛 却也是事实
有“他信力”, 是“他信” 现在是在发展着 “自欺力”。
是“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