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数据评价方法
统计综合评价方法
二 、无量纲化方法
若无特殊说明,以下所考虑的指标 x ( j 1, 2 , , m ) 为极大型指标,其观测值为 { x i 1, 2 , , n ; j 1, 2 , , m )。 1、标准化处理方法
j
ij
x ij
*
x ij x s
j
j
s x 式中, 、 ( j 1, 2 , m ) 分别为第 j 项指标观测值的(样 x 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为标准观测值。
各指标的变异系数
V
j
j
( j 1, 2 , m )
xj
x 式中, 是第 j 项指标的标准差, 是第
j
j
j
项指标的均值;
各指标的权重:
W
j
V
j
j 1
m
V
j
第四节
指标合成
这里所说的合成,是指在对每个指标进行标 准化处理后,通过一定的算式或特定的方法将 多个指标对事物不同方面的指标评分综合在一 起,以得到对事物整体的评价结果。指标合成 方法主要有传统合成法和多元统计指标合成法, 传统合成法包括加法合成(加权线性和法)、 乘法合成及加乘混合法;多元统计指标合成法 包括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等。
j
j
*
ij
特点: (1)样本平均值为0,方差为1; (2)区间不确定,处理后各指标的最大值、最小 值不相同; (3)对于指标值恒定的情况不适用; (4)对于要求指标值 x 0 的评价方法(如几何加 权平均法)不适用。
* ij
2、极值处理方法
x ij
*
x ij m M
j
第三节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
(二)生理指标
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1.脉搏、血压
年龄 新生儿 <1 岁 2~3岁 4~7岁 8~14岁 呼吸 40~45 30~40 25~30 20~25 18~20 脉搏 120~140 110~130 100~120 80~100 70~90 呼吸:脉搏 1:3 1:3~4 1:3~4 1:4 1:4
(一)形态指标 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以测出的 各种量度。(身高、体重、头围等)
1、身高:指人体站立时从颅顶至脚跟的垂直高度 ,
是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反映骨骼生长发育
的重要指标, 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
3岁以下婴幼儿采用仰卧位用量床测量,称为身长;
3岁以上采用立位用身高计测量,称为身高。
是利用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数, 用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型、体质和营养状况的方法
身高体重指数:即体重(g)/身高(cm) 可显示人体的充实程度,当时营养状况 此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且男孩大于女孩
身高胸围指数:胸围(cm)/身高(cm)×100 反映胸廓发育状况 指数大说明胸围相对较大 此指数在生后3个月内有一定增加,而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身高坐高指数:坐高(cm)/身高(cm)×100 反映躯干与下肢的比例 关系,说明体型特征 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10
2、发育等级评价法
是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作为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比较,
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方法
五等级评价标准表
等级
上等 中上等 中等 中下等 下等
标准
X+2s以上 X+ s 至 X+2s X+s 至 X-s X- s 至 X-2s X-2s以下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标准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标准
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标准是用于评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的一系列指标和准则。
以下是对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标准的介绍:
1. 准确性:准确性是指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情况。
这包括数据的测量误差、采样误差、分类误差等。
准确性可以通过与其他可靠数据来源进行比较、进行数据验证和审核等方式来评估。
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统计数据是否包含了所有相关的信息,并且没有遗漏或缺失。
完整性可以通过检查数据的覆盖率、缺失值的处理方式等来评估。
3.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统计数据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可靠性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重复性测量等方式来评估。
4. 时效性:时效性是指统计数据是否及时地反映了当前的情况。
过时的数据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
时效性可以通过检查数据收集和发布的时间间隔等方式来评估。
5. 适用性:适用性是指统计数据是否适合特定的用途和用户需求。
这包括数据的格式、详细程度、可比性等。
适用性可以通过与用户沟通、进行需求分析等方式来评估。
综合考虑以上标准,可以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来提高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于决策制定、研究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确保统计数据的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统计学中的评分标准
统计学中的评分标准
一、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统计学中的基础步骤,其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数据收集应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确保收集的数据能够满足研究需求。
1.2确定数据来源: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3设计调查问卷或采集方法:根据数据来源和目的,设计调查问卷或采集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步骤,其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缺失值处理:对缺失值进行合理处理,如填充缺失值或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记录。
2.2异常值处理:识别并处理异常值,如去除异常值或将其标记为异常值。
2.3格式统一化:确保数据格式统一,方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三、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其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数值统计量:利用这些统计量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3.2方差、标准差等变异统计量:利用这些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3.3偏度、峰度等形态统计量:利用这些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分布形态。
四、推论性统计
推论性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其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4.1参数估计: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如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等。
4.2假设检验:根据假设检验理论,对总体参数进行检验,确定样本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分析数据的方法
分析数据的方法数据分析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各种数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
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最小值等。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数据的基本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来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和相关方向,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等。
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潜在关联,为后续的建模和预测提供依据。
另外,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因变量的取值,并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建立模型来解释和预测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此外,聚类分析是一种用于发现数据内在结构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簇。
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和规律,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等。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类,为个性化推荐、市场细分等提供支持。
最后,我们还可以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等。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周期性、趋势性等规律,为未来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数据分析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们需要掌握多种数据分析方法来应对不同的情况。
希望以上介绍的几种数据分析方法能够为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大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发现数据中的价值和规律。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单选题]1.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3/s,坝址至厂房间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3/s,农业用水量为1.5m3/s。
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
[2017年真题]A.2.0m3/sB.3.5m3/sC.5.5m3/sD.6.5m3/s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则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2+1.5+20×10%=5.5(m3/s)。
[单选题]2.某河道断面水位(Z)、流量(Q)、过水面积(A)之间的关系为:Q=5×(Z-50)1.4;A=100×(Z-50)1.0。
在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的条件下,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是()。
[2017年真题]A.0.048B.0.050C.0.057D.0.066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由题意可知,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且Q=5×(Z-50)1.4A=100×(Z-50)1.0解得Z=51(m),A=100(m2)。
根据断面平均流速为u=Q/A,则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5/100=0.050。
[单选题]3.某河道控制断面BOD5、氨氮、DO执行的水质标准分别是4.0mg/L、1.0mg/L、5.0mg/L,枯水期三者的实测值分别是3.0mg/L、2.0mg/L、4.0mg/L,相应的饱和溶解氧值是8.0mg/L,则BOD5、氨氮、DO的标准指数应为()。
[2017年真题]A.1.33、2.0、2.8B.1.33、1.0、1.2C.0.75、2.0、5.5D.0.75、2.0、2.8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单因子标准指数公式式中:S i,j为标准指数;C i,j为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C s,j为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
则:BOD5的标准指数=3.0/4.0=0.75氨氮的标准指数=2.0/1.0=2.0当在J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DO j)小于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DO s)时,DO的标准指数:(S DO,j)=10-9DO j/DO s=10-9×4.0/5.0=2.8[单选题]4.控制断面实测氨氮浓度超标2.5倍,则其标准指数为()。
系统工程3
第三章系统评价第一节概述一、系统评价的含义:根据系统目的和评价指标,利用资料和模型,对比各可行方案,权衡其得失,从而排定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为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
系统评价就是利用最优化的结果和各种资料,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对比各替代方案,考虑成本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权衡各个方案的利弊得失,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良好或满意方案。
说明:(1)评价是全面公正、具体的,且用数据来说明评价的结果;(2)分析只是注重对系统的定性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比评价要粗略些;(3)要进行评价,选择最优方案,就必须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即:评价尺度及价值判断问题。
1.评价尺度:会随时间而变化和发展,共有四类:(1)绝对尺度,即规定其原点尺度不变。
如物理学中的长度。
(2)间隔尺度,即只要知道其数值差即可。
相比较而存在。
(3)顺序尺度:即表示一种顺序关系,用数字或字符来表示,如等级(产品)、名次等;(4)名义尺度,即为了分类或识别的需要而用数字与对象相对应。
在评价中,要根据评价的目的,评价对象的性质等来确定评价尺度。
2.价值:(1)如果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就是评价主体(个人或集体)对某个评价对象(如待开发的系统、待评价的方案等)的认识(主观感受)和估计。
(2)如果从经济学上来说,价值常被理解为根据评价主体的效用观点对于评价对象能满足某种需求的认识和估计。
价值是评价主体的主观感受,因此评价主体所处的立场、观点、环境、目的等不同,对价值的评定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①个人价值观: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主观感受及所代表的利益不同,其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会随时间、立场、观点、环境、目的等不同而不同。
②社会价值观:人们在价值观念上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共同性和客观性,系统评价就是要将两者很好地协调统一起来,并且恰当地选择评价主体,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组,再设立相应的评价人员权重。
二、系统评价的复杂性:P2041.评价目标的多样性2.定性指标的主观性影响3.评价方案各有优势与不足4.人的价值观起主导作用三、系统评价的步骤:P2081.整理说明评价方案。
张永忠仪器分析第二章第3节数据评价方法
2024/7/22
2. 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基本步骤:
(1)排序:X1, X2, X3, X4…… (2)求X和标准偏差S
(3)计算G值:
G计算
Xn S
X
或
G计算
X
X1 S
(4)由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G 表
(5)比较
若G计算> G 表,弃去可疑值,反之保留。
由于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引入了标准偏差,故准确性比Q 检验法高。
2024/7/22
(5) 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如90%)查表:
表1--2 不同置信度下,舍弃可疑数据的Q值表
测定次数
Q90
Q95
Q99
3
0.94
0.98
0.99
4
0.76
0.85
0.93
8
0.47
0.54
0.63
(6)将Q与QX (如 Q90 )相比, 若Q > QX 舍弃该数据, (过失误差造成) 若Q < QX 舍弃该数据, (偶然误差所致) 当数据较少时 舍去一个后,应补加一个数据。
2024/7/22
2.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比较(同一试样)
(1) t 检验法
新方法--经典方法(标准方法)
两个分析人员测定的两组数据
两个实验室测定的两组数据
a.求合并的标准偏差:
S合
b.计算t值:
t合
|
X1 X2 S合
|
(n1 1)S12 (n1 1)S22 n1 n2 2
n1n1 n1 n2
2024/7/22
一、可疑数据的取舍 过失误差的判断
1. Q 检验法
系统评价方法
2013-7-9
26
第三节 系统评价方法
一、单目标评价方法
1.模糊评分法 ① 给出明确的单目标。
27
② 有一组确定的待评方案。 ③ 请20名以上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背靠背模糊打分。记 分标准可以是1分、5分、10分、100分。
④ 将评分结果集中起来,并根据下式求出每个方案的 平均得分:
2013-7-9
9
2013-7-9
第一节 系统评价概述
二、系统评价的原则和步骤
2.系统评价的步骤 (3)评价指标选择
10
评价指标的选择是由评价目标与实际情况共同决定的, 具体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指标必须与评价目的和目标密切相关; (2)评价指标应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即全面地反映所要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 (3)评价指标总数应当尽可能地少,以降低评价负担;
2013-7-9
21
第二节 农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权重
3.判断矩阵法
22
从本质上讲,判断矩阵法也是一种相对比较法,但由于它采用了 一种更精确的计分方法,并可对人在判断时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因而 近几年更为人们所广泛采用。
使用该法时首先将m个评价指标排成一个m×m的方阵,其中的 元素值大小,通过两个指标相比来确定。由极端重要、强烈重要、明 显重要、稍微重要、同样重要分别赋予9、7、5、3、1。反之赋予1/9、 1/7、1/5、1/3、1。这样对于一个判断矩阵,只需判定主对角线以上 (下)的元素值就可以了。然后按行相加(或相乘)并进行正规化, 所求的特征向量就是所求的权重值。
第二节 农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一、农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16
2.农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一般来说,农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考虑以下几 个方面: 经济效益主体指标 ①经济性指标 经济效益分析指标 ②技术性指标 ③社会效益指标 ④生态性指标 ⑤其他指标 包括政策性指标、资源性指标、时间性 指标及其他针对具体项目所特有的某些指标。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和解决问题。
在如今的信息爆炸时代,数据分析成为各个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主要用于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心趋势测量: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均值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是数据中间的数值,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2. 变异程度测量:包括标准差、方差和范围。
标准差是数据偏离平均值的度量,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范围是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3. 分布形状测量:包括偏度和峰度。
偏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对称性,偏度为正表示右偏,为负表示左偏;峰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尖峰或平坦程度,峰度大于3表示尖峰分布。
二、推论统计分析推论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推论,对总体数据进行估计和推断。
常见的推论统计方法包括:1. 参数推断:通过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
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置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置信区间估计给出了参数的估计范围,假设检验则用于判断参数的真假。
2. 非参数推断:针对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行推断。
常用的非参数方法包括秩和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等。
三、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和解释。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1. 线性回归:建立线性模型,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通过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因变量的取值。
2. 逻辑回归:用于处理二分类问题,建立逻辑模型,通过估计概率来预测因变量的结果。
3. 多元回归:用于分析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建立多元模型来进行预测和解释。
四、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用于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组,使得组内的对象相似度高,组间的相似度低。
常用的聚类方法包括:1. 划分聚类:将数据集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子集,每个子集代表一个聚类。
2. 层次聚类:通过层次的方式逐步合并或分割聚类,得到一个层次结构。
第六章 系统评价
评价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决策,就是让 自己和他人能更好地领会和认识某种人类 行为的手段。 评价系统范围的界定主要是确定系统
的边界,范围不应过大,以免使评价问题
过分复杂,也不应过小,以免忽略重要的
影响因素而失系统性。
9
一、系统评价要素
评价时期主要是确定评价处于系统开发全
过程的哪个阶段,以新产品开发为例,评价时
18
二、系统评价的一般过程 评价指标的选择 评价指标必须与评价目的和目标密切相关。
评价指标应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全面反映
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 评价指标尽可能的少,以降低评价负担。
19
二、系统评价的一般过程 从指标值的特征看,可以分为定性指 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用定性语言作为 指标描述值,定量指标用数据作为指标值。 从指标值的变换对评价目标的影响来看, 可以将指标分为极大型指标(又称效益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如 表所示,
评价 指标 x1 x2 x3 x4 x5 比较次数 累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1 1 1 0 3 0 1 1 0 2 0 0 0 0 0 0 1 0 1 1 1 0 1 1 4 权 重 0.3 0.2 0 0.1 0.4
方案 准则 主体 选择评价 方法、建立 评价模型
分析、 计算 评价 值
综合 决 策 分析
16
二、系统评价的一般过程
评价资料收集
这一过程主要是对评价系统的功能、
费用、时间及使用寿命等进行预测和估计,
为设定评价尺度、建立评价函数等收集评 价所需的相关资料。
17
二、系统评价的一般过程 评价指标的选择 系统的评价指标是对系统进行评价的基 本依据。任何一个指标都反映和刻画系统的 一个方面 。 评价指标的选择是评价目标与实际情况 共同决定的,具体选择是要注意:
技术经济学-第五章
24
技术经济学 Technical Economics
如果不能进行加载,则需要对宏的安全性进 行调整。具体操作方法为:
①在“工具”菜单上,在“宏”的级联菜单下点击 “安全性”,点击“安全级”标签。 ②选择安全级别“中”。
25
技术经济学 Technical Economics
(2)基本步骤
以5-2为例进行演示。 第一步,在Excel中建立净现金流量表,具体如下图 所示:
8
技术经济学 Technical Economics
2、差额净现值法
设A、B为两个投资额不等的互斥方案,A方案的 投资较大,则两方案的差额净现值可由下式求出:
9
技术经济学 Technical Economics
用增量分析法进行互斥方案比选时,评价判 据:
10
技术经济学 Technical Economics
28
技术经济学 Technical Economics
第四步,计算两个方案增量的内部收益率, 在B4处键入 “=B2-B3”,得出A方案和B方案的增量投资与净收益,在 N3处键入“=NPV(M3,C3:L3)+B3”, 在O2处键入 “=IRR(B3:L3)”。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就可以判断出A方案要优于B方案。
4
技术经济学 Technical Economics
第一节 技术方案的相互关系
二、独立型方案
独立型方案是指在多方案评价中,若干个备选方案 彼此互不相关,相互独立。选择其中一个方案,并不 排斥选择其他方案。如:某公司在一定时间内有如下 投资意向,增加一套生产装置,扩建办公楼,对现有 装置进行节能降耗,更换污水处理装置等。这些项目 相互独立,互不相关,如果资金预算能满足需要,只 要项目可行,均可以实施。因此,独立型方案的选择 问题是在一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寻求经济效益最 优的项目集合。
(完整版)第三节定量分析方法评价
2.特点
优点:基体(matrix)相近,或者说基体 干扰相同;适合基体复杂样品的测定。
缺点:麻烦,适于小数量的样品分析。
(1)当样品量很少时,可在一份样品中加 标,加一次作一次测量,可得到上述方 法相同的结果;
物质的测量可找出误差的来源, 并通过空白分析和仪器校正来消 除误差。
五、选择性(Selectivity)
定义:是指某种分析方法测定某组分时能 够避免试样中其他共存组分干扰的能力。
表示:选择性通常为在指定的测量准确度 下,共存组分允许量(浓度或质量)与待测 组分的量(浓度或质量)的比值。
该比值越大,表示选择性越好。
价仪器性能和分析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
四、准确度(Accuracy)
被测物质含量的测定值与 真实值(亦称真值)相符合的 程度。
(一) 表示
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量度
Er
x
100 %
x:被测物质含量的测定值,
:被测物质含量的真值或标准值。
(二) 作用
(1) 制备标准物质。 (2) 在建立新的分析方法时,对标准
(一) 定义:
被测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 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
S dx பைடு நூலகம் S dx
dc
dm
dc 是被测物质的浓度的变化量 dm 是被测物质的质量的变化量 dx 响应信号的变化量
(二) 影响灵敏度的因素
(1) 校正曲线的斜率:灵敏度实 际上就是标准曲线的斜率,标准 曲线的斜率越大,方法的灵敏度 就越高。
(二)标准加入法
(Standard addition method)
教育评价的方法
2.模糊综合评判法 3.集体综合评价法 4.坐标综合图示法
2.模糊综合评判法
概念:是将模糊数学应用于教育评价,以解决在 多因素前提下对模糊数据进行的综合的问题。 基本步骤是: 1)确定评判的因素集U 2)确定因素权数 3)确定评价等级 4)建立因素集的模糊矩阵 5)选择评判模型 6)计算综合评判值
2、观察法的三个要素
观察的手段:作为观察研究的手段,要求敏锐、 仔细、准确。研究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 较宽的视野,能够从多角度看问题,以及借助 各种现代的技术手段,提高观察的精确性、系 统性、全面性。 观察的对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教育活动中 的人和教育活动。 观察对象的状态:应该维持在一种“真实状 态”,不致因为受到外界的影响、干预或控制, 而处于一种特殊的身心状态。保证真实状态下 的观察结果。
3、观察法优点与局限
优点:
简便易行、资料可靠性较高。
局限:
观察的材料是表面性的和感性的,不能判断“为什 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 和“是什么”问题; 观察受到时间和情境的约束和限制,在研究人数多 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困难; 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 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观察的样本数小(样本容量小),观察的资料琐碎 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结果难免带有片 面性和偶然性。
4、观察法的步骤
根据桑代克及哈根的论述,观察法的步 骤是:
(1)选择所要观察的行为的某一方面; (2)确定所要观察的范围,最好列出表格; (3)训练观察人员; (4)量化观察; (5)发展可行的记录程度(目的是使观察 进入科学化范围)。
课程评价指导手册
课程评价指导手册第一节: 引言课程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课程的评价,可以了解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课程评价指导,帮助教师和教育机构进行有效的课程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第二节: 评价目标课程评价的目标是确定课程的目标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评价过程需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
评价目标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成果、教学过程等方面。
第三节: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评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学生成绩和作品评价等。
根据评价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第四节: 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目标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核心,通过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以判断教学效果和课程质量。
教学目标评价的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途径。
第五节: 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评价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包括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方面。
评价学习成果时应注重客观性和全面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六节: 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是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评价。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七节: 评价数据分析评价数据的分析是评价结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评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课程的情况。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图表和报告,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课程的实际情况。
第八节: 反馈与改进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是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的反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改进,学生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学习方法。
第九节: 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是评价工作的关键,评价工作应该是持续进行的,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2、评价标准的确定 一般采用的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的标准主要是 研究区域的环境本底值。 目前,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不存在所谓的清 洁区域,因此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区域水环境背景 值,可以称作相对清洁区,主要是指受人为活动 干扰少,仍保持较为原始的地下水组成特征的地 区。
目前确定区域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目前确定区域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2列表划勾法三序列综合法三序列综合法四公式法1三元函数法2概率法其中已知某评价因子实测数据的平均值xi标准偏差评价标准为si五数理统计法componentpc133pc230pc319pc411bde100955012802020111bde70933015802740161bde80878027703210211bde120895025902910205bde130833037103520150bde300899024402960200bde320718045003930319bde170664056403970265bde330602062804160143bde280661056503580308bde350661056603850282bde370678053003420346bde750606062101670351bde490034077802000299bde470288082303060112bde660123084503520348bde770367070505020246bde1000411070804270224bde1190505068703310241bde990494075602630269bde1180157034703660629bde850607063803720225bde1550151071904280447bde1540449076404040286bde1530501064804660304bde1660053073805750282bde1830580052505570241bde1810257024708780171bde1900351023208410279bde2030256028608380248bde2090074025801240621数理统计法举例六层次分析法七复杂度分析法第三节评价方法1综合污染指数法2系统聚类分析法3灰色聚类分析法4模糊数学法5人工神经网络法1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就是把具有不同量纲的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换算成统一量纲的指数使其具有可比性然后进行数学上的归纳和统计得出一个简单的数值用它代表污染程度对污染地下水进行污染分级
项目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项目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第三节项目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一、项目后评价的工作程序(国家重点建设单位的工作层次)(一)建设单位的自我评价凡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一段时间后(一般竣工验收两年后),均需由项目使用单位负责组织自我评价,写出评价报告报项目行业或地方主管部门,同时上报国家计委备案。
该层次的步骤:1、提出问题,明确后评价的任务。
2、建立后评价小组,筹划准备。
3、深入调查、收集资料。
4、计算项目后评价结果。
5、编制项目后评价报告。
(二)行业后评价有主管部门对项目后评价白糕和项目建设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考察,结合行业和地方建设项目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特点及经验,站在国家的立场,从行业或地方的角度出发,提出对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初步审查意见,写出后评价报告报国家计委,并抄送有关部门和单位。
(三)国家后评价由XXX选定后评判项目并下达年度计划,凡列入国家后评判计划的项目,均需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由XXX组织有关方面职员或单位约请专家对主管部分的项目后评判审查报告和项目建设单位自我评判的项目后评判报告进行复核审查,站在国家的整体利益上,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提出项目后评判复审报告,报国家计委,并抄送有关部分和单位。
二、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后评价与前期评价在方法上都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但评价选用的参数及对象不同。
(一)对比分析法1、前后对比法: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价阶段所计算的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费用和相应的评判指标与项目实施后的评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用以发觉前后变化的数目,变化的缘故原由,以揭示计划、决策和实施的质量。
2、有无对比法:在项目评价的同一时点上,将有此项目时实际发生的情况与五次项目是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一度来年歌词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
关键是请求投入费用和产出效果的口径一致,即所度量的效果真正是由该项目所产生的。
3、横向对比法:将项目实施后所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同类项目的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进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
一、可疑数据的取舍 1.Q 检验法 . 2. 格鲁布斯 . 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检验法 3.4d 检验法 二、分析方法准确性的检验 t 检验法
2011-5-4
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
解决两类问题: 解决两类问题 (1) 可疑数据的取舍 过失误差的判断 方法: 检验法 检验法; 检验法; 方法:Q检验法; 4d 检验法; 格鲁布斯( 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检验法。 目的是确定某个数据是否可用。 目的是确定某个数据是否可用。 (2) 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系统误差的判断 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显著性检验:利用统计学的方法, 显著性检验: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检验被处理的问题是否 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方法: 检验法和F 检验法; 方法:t 检验法和 检验法; 目的是确定某种方法是否可用,判断测定结果准确性。 目的是确定某种方法是否可用,判断测定结果准确性。
2011-5-4
例 : 某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结果为: 。 %; 。 %; 。 %; 33 73 33 73 33 74 33。 %; 。 %; 。 %; 。 %; 。 %; 。 %; 77 33 79 33 81 33 81 33 82 33 86 用格鲁布斯法判断有无可疑值需舍去 (置信度为95%) ? 解: n = 9; x = 33.78; s = 0.054% 86 最高值33。 %; x n − x 33.86% − 33.78% T1 = = = 1.6 0.054% s 查T值表 : T0.05,9 = 2.11; T1 〈T0.05,9 所以33.86%应保留。 最低值33。 %; 73 33。 % − 33。 % 78 73 T2 = = 0。 93 0。 % 054 T2 〈T0.05,9 所以33.73%应保留。
相比, (6)将Q计与QX (如 Q90 )相比, 舍弃该数据, 过失误差造成) 若Q计 > QX 舍弃该数据 (过失误差造成) 保留该数据, 偶然误差所致) 若Q计 < QX 保留该数据 (偶然误差所致) 舍去一个后,应补加一个数据。 当数据较少时 舍去一个后,应补加一个数据。
2011-5-4
2. 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 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2011-5-4
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 90% 查表: (5) 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如90%)查表: 不同置信度下,舍弃可疑数据的Q值表 表1--2 不同置信度下,舍弃可疑数据的 值表 测定次数 3 4 8 Q90 0.94 0.76 0.47 Q95 0.98 0.85 0.54 Q99 0.99 0.93 0.63
σ 即 x = µ ± 2σ
所以u =
所以结果落在52。 % ~ 52。 范围内的次数为 31 555 20 × 95% = 19次
2011-5-4
例:对某试样的质量分数测定四次其结果为: 47.64%;47.69%;47.52%;47.55%。 计算在置信度为80%, %, %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95 99 解:计算得 x = 47.60%; s = 0.08% P = 80%时 t 0.20,3 = 1.64 P = 95%时 t 0.05,3 = 3.18 P = 99%时 t 0.01,3 = 5.84
2011-5-4
S合 =
(n1 − 1) S + (n2 − 1) S n1 + n2 − 2
2 1
2 2
= 0.050%
t合
| X1 − X 2 | n1 n1 = = 9.61 S合 n1 + n2
当置信度为90%时查表 t 0.1, 4 = 2.13 所以: t 计 〉 t 表 由此看出两组数据存在有显著性差异。
2 (n1 − 1) S12 + (n2 − 1) S 2 n1 + n2 − 2
n1 n1 b.计算 b.计算t值: t 合 = | X 1 − X 2 | S合 n1 + n2
c.查表比较:t计与t表 查表比较: 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当t计> t表时,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011-5-4
试剂进行测试Cl 例:对两瓶NaCl试剂进行测试 -含量 对两瓶 试剂进行测试 A瓶 60.52%,60.14%,60.43%,60.45% 瓶 , , , B瓶 60.15%,60.15%,60.05%,60.08% 瓶 , , , 在置信度为90%时,两瓶试剂所含的 问:在置信度为 在置信度为 时 两瓶试剂所含的Cl 质量分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质量分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解: A瓶 瓶 B瓶 瓶 X 60.45% 60.11% S 0.048% 0.051% n 4 4
基本步骤: 基本步骤: (1)排序:X1, X2, )排序: 标准偏差S (2)求X和标准偏差 ) (3)计算T值: )计算 值
X3, X4……
Xn − X T计算 = X n为可疑值 S X − X1 或 T计算 = X 1为可疑值 S
(4)由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 表 )由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T (5)比较: )比较 若T计算> T 表,弃去可疑值,反之保留。 弃去可疑值,反之保留。
2011-5-4
2.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比较(同一试样) 2.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比较(同一试样) 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比较
适用于:新方法(可疑)--经典方法(标准方法) 适用于:新方法(可疑)--经典方法(标准方法)在 经典方法 同样的条件下测同一试样。分别得出X 同样的条件下测同一试样。分别得出 和 S a.求合并的标准偏差:S 合 = 求合并的标准偏差:
2011-5-4
例:某标准试样的含硫量为0.123%,用新的快速测定方法测 0 0 0 定4次的结果为0.112%,.118%,.115%,.119%。 判断在置信度 为95%和99%时,新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解 : 已知 µ = 0.123%; x = 0.116; s = 3.2 × 10 −3 % 0.116% − 0.123% ∴t = n= 4 = 4.38 −3 s 3.2 × 10 % 查表 : 置信度为95%; n = 4时, t 0.05,3 = 3.18 t 计 〉 t 表 .所以此时有显著性差异, 新方法存在系统误差.. 当置信度为99%; n = 4时, t 0.01,3 = 5.84 t 计 〈t 表 此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所以此置信度下没有系统误差. x−µ
1 . 25 + 1 . 27 + 1 . 31 + 1 . 40 X = = 1 . 31 4 S = T = X
∑
n
(X
i
− X )2
n −1
= 0 . 066
查表:
2011-5-4
− X 1 . 40 − 1 . 31 = = 1 . 36 S 0 . 066 T 0 . 05 , 4 = 1 . 46 〉 T ; ∴ 1 . 40 应保留
由于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引入了标准偏差,故准确性比 检验法引入了标准偏差, 由于格鲁布斯 检验法引入了标准偏差 Q 检验法高。 检验法高。
2011-5-4
3.4 d 法 . 基本步骤
(1)求出除可疑值以外其他数据的 X和d 求出除可疑值以外其他数据的 (2) 将可疑值与平均值比较 X − X (3)如绝对差值大于 4d ,则可疑值舍去否则保留 则可疑值舍去否则保留. 如绝对差值大于 则可疑值舍去否则保留 例:测得某药品中钴含量 ×10-4%数据如下 测得某药品中钴含量Co 测得某药品中钴含量 数据如下 1.25; 1.27; 1.31; 1.40(Co×10-4%) 能否舍去? 问1.40能否舍去 能否舍去 解: 1.25 + 1.27 + 1.31 X = = 1.28 3
2011-5-4
二、分析方法准确性的检验
----系统误差的判断 ----系统误差的判断( t 检验法) 系统误差的判断( 检验法)
平均值与标准值( 1. 平均值与标准值(µ)的比较
a. 计算t值
X −µ t计算 = S/ n
b. 由要求的置信度和测定次数,查表,得: t表 由要求的置信度和测定次数,查表, c. 比较 t计与t表 有显著性差异, 如t计> t表时表示 X 与µ 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系 统误差,被检验方法需要改进。 时表示X 统误差,被检验方法需要改进。 t计< t表 时表示 无显著性差异,被检验方法可以采用。 与µ 无显著性差异,被检验方法可以采用。
例某铁含量的10次测定结果为: 。 %; 。 %; 。 %; 15 48 15 51 15 52 15。 %; 。 %; 。 %; 。 %; 。 %; 。 %; 。 %; 52 15 53 15 53 15 54 15 56 15 56 15 68 用Q 检验法判断有无可疑值需舍去 ? (置信度90%) 解:最高值15。 %; 极差为15。 % ~ 15。 % 68 68 48 x n − x n −1 15.68% − 15.56% Q1 = = = 0.60 x n − x1 15.68% − 15.48% 查Q值表 : Q表 = 0。 ; Q1 〉Q表 41 所以15。 %应舍去。 68 最低值15。 %;极差为15。 % ~ 15。 % 48 56 48 15.51% − 15.48% Q2 = = 0.38 15.56% − 15.48% Q表 = 0.44; Q2 〈Q表 所以15。 %应保留。 48
2011-5-4
Hale Waihona Puke 0 . 03 + 0 . 01 + 0 . 03 d = = 0 . 023 3 X − X = 1 . 40 − 1 . 28 = 0 . 12 4 d = 4 × 0 . 023 = 0 . 092 〈 0 . 12 ;∴ 1 . 40 应舍去 如使用格鲁布斯法(设置信度为 设置信度为95%): 如使用格鲁布斯法 设置信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