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设计学
药物设计学-导论
配置
提取 新药创新 运用 知识 规则 转化 模拟 信息
化学信息学在新药创新中的运用
图式如下:
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对发展药物有用的规则
转换
知识 信息**
规则 事实
提取 (1)文献资料* 数 (2)制药、化学品和数据库公司积累 据 (3)组合化学库和高通量筛选
数 目
*媒体形式的表现、记录和管理( CA) **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反应性(具有实践意义)
△(三)21世纪
[1] ME Wolff ed. Berger’s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Drug Discovery, 6th Ed, 2003, VolⅠ: Drug Discovery, and VolⅡ: Drug Discovery and Drug Development. [2] HJ Smith ed. Smith and Williams'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Drug Design and Action,4th Ed, 2004. [3] RB Silverman ed. 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Drug Design and Drug Action,2004. [4] D Triggle and J Taylor ed. Comprehensive Medicinal ChemistryⅡ, Vol 1,2,3,4,5,8, 2006~2007. [5] 张礼和主编导读版,“药物化学百科丛书”第1,2,3,4,5,6,7,8,9,10, 11,16册,科学出版社,2007 [6] 迟玉明主译. 创新药物化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7] 仇缀百主编. 药物设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药物设计学
药物设计学药物设计学是一门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知识的学科,其核心是通过理性设计化合物的结构,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设计学包括从已知活性分子出发,结合分子的构效关系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具有更佳活性,更佳生物利用度和更佳安全性的新化合物,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一、药物研发的阶段药物设计学贯穿于一系列关键的药物研发阶段,如药物发现、药物优化、药物制备、药物评价等阶段。
其中,药物发现阶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高通量筛选、药物分子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子阶段。
药物优化阶段,则是通过对药物分子进行结构优化、化学修饰等方式,以优化药物的活性、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性质,并选择最适宜的给药途径,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制备阶段,目的是制造有效、可重复生产的药物成品,并保证其品质符合药理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的要求。
药物评价阶段,则涉及各类体外和体内试验、临床实验等,以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等药物特性。
二、药物分子设计方法药物分子设计方法是药物设计学的核心之一。
主要分为定量构效关系(QSAR)、配体基本位点亲和力模型和分子基本位点亲和力模型等方法。
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计算一系列分子性质的参数,构建参数与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进行预测。
配体基本位点模型则是从药物分子中提取出与生物靶分子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信息,以提高理性设计药物分子的精准性。
分子基本位点模型则是基于药物分子与生物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进行基于分子力学理论及量子化学计算的药物分子设计。
三、配体基本位点亲和力模型配体基本位点亲和力模型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静态法是通过理论计算、实验分子相互作用等方法,得到配体基本位点和生物靶分子基本位点之间的亲和力信息。
而动态法则是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过程,揭示配体基本位点和生物靶分子基本位点的亲和力情况。
《药物设计学》深刻复知识题
滨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药物设计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ADMET2. 受体3. 酶4. Mee-too Drug5. 生物电子等排体6. 过渡态类似物抑制剂7. QSAR8. 高内涵筛选技术9. 多底物类似物10. 占领学说11. 第三信使12. 诱导契合学说13. 组合化学14. 同源蛋白15. 模板定位法16. 表观分布容积二、简答题1. 简述活性片段的检测技术中,磁共振技术的检测原理和分类。
2. 简述酶的激活方式。
3. 简述以核酸为靶点的药物设计类别。
4. 简述反向化学基因组学的定义及其研究方法。
5. 根据化合物库的来源不同,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方法有哪些?6. 简述前药设计的目的。
7.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中,片段库的建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8. 简述药物研发失败率较高的原因。
9. 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进行专利边缘的创新药物设计?10. 引起药物毒性的因素有哪些?11. 试述蛋白质在信号转导功能中的变化。
12. 在前药设计时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13. 试述钙离子成为胞内信使的基础。
14. 试述基于类药性的药物设计策略。
三、论述题1、有的知识,论述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预测方法。
2、论述下列化合物的设计原理和特点(1)OHOCOCH2CH2COONa (2)N NH 2NNHNN H3、根据已有的知识,论述从片段到先导化合物的设计方法并解释各类方法的原理。
滨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药物设计学》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ADMET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谢、毒性2. 受体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成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极微量的某些化学物质,并与之结合,引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3. 酶是由活体细胞分泌,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4. Mee-too Drug将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作局部改变,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药物结构不受专利的保护,使该类模仿药快速投放市场。
5. 生物电子等排体指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并且具有相近理化性质,能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
药物设计学部分重点思考题汇总
药物设计学部分重点思考题汇总Chapter21.简述⽣物膜的化学组成,说明为什么新药设计必须研究⽣物膜的性质。
答:⽣物膜的化学组成⽣物膜由⽔和有形物质组成,⽔占80%,有形物质包括类脂类、蛋⽩质、少量的糖和微量⾦属离⼦等。
脂质:脂质是构成⽣物膜最基本的结构物质,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等,其中以磷脂为主要成分;蛋⽩质(包括酶):组成⽣物膜的蛋⽩质多属α螺旋状的肽链⼆级结构以上的结构的团块,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物膜中的蛋⽩质⼜可分为内嵌蛋⽩质和表⾯蛋⽩质等;多糖类:⽣物膜中含有⼀定的寡糖类物质,它们⼤多与膜蛋⽩结合,少数与膜脂结合。
糖类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全部都处于细胞膜的外侧。
⽣物膜中组成寡糖的单糖主要有半乳糖、半乳糖胺、⽢露糖、葡萄糖和葡萄糖胺等,⽣物膜中的糖类化合物在信息传递和相互识别⽅⾯具有重要作⽤;⽔和⾦属离⼦组成等。
新药设计必须研究⽣物膜的性质的原因是:药物从⽤药部位到达靶细胞需要通过许多的细胞层,也就是要通过⽆数的细胞膜或细胞内亚细胞⽔平的⼀群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内质器、溶酶体等)的膜,⽽这些过程都与膜的通透转运有关。
细胞是机体⽣命的基本功能单位,也是药物作⽤的初始部位,药物选择性作⽤的组织细胞被称为该药的靶细胞(Target cell)⼤多数受体(receptor)是在细胞膜上的,也是膜的组成部分,很多药物就是通过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发挥药效的;如果作⽤靶点在细胞内,药物还必须透过细胞膜进⼊细胞才能发挥作⽤。
⽽药物正是通过作⽤于靶细胞上受体、离⼦载体(ion carrier)或载体等,改变膜的通透性或引起细胞内有关酶的活性改变,⽽产⽣药理活性作⽤的;⽣物膜不仅关系到药物在体内转运的动⼒学过程,也是药效学过程中与药物作⽤的关键性初始部位。
故了解膜的构造、性质以及药物与膜之间的相互作⽤,对于设计新药和改造⽼药都是⾮常重要的。
2.说明⽣物膜的物质转运与调节机理。
答:跨膜运送(Trans membrane Transport)的⽅式有以下⼏种:1)被动转运:物质从⾼浓度的⼀侧,通过膜转运到低浓度的另⼀侧,即沿着浓度梯度(膜两边的浓度差)的⽅向跨膜转运的过程。
《药物设计学》复习题
滨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药物设计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ADMET2、受体3、酶4、Mee-too Drug5、生物电子等排体6、过渡态类似物抑制剂7、QSAR8、高内涵筛选技术9、多底物类似物10、占领学说11、第三信使12、诱导契合学说13、组合化学14、同源蛋白15、模板定位法16、表观分布容积二、简答题1、简述活性片段的检测技术中,磁共振技术的检测原理与分类。
2、简述酶的激活方式。
3、简述以核酸为靶点的药物设计类别。
4、简述反向化学基因组学的定义及其研究方法。
5、根据化合物库的来源不同,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方法有哪些?6、简述前药设计的目的。
7、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中,片段库的建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8、简述药物研发失败率较高的原因。
9、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进行专利边缘的创新药物设计?10、引起药物毒性的因素有哪些?11、试述蛋白质在信号转导功能中的变化。
12、在前药设计时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13、试述钙离子成为胞内信使的基础。
14、试述基于类药性的药物设计策略。
三、论述题1、有的知识,论述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预测方法。
2、论述下列化合物的设计原理与特点(1)OHOCOCH2CH2COONa(2)NNH2NNHNNH3、根据已有的知识,论述从片段到先导化合物的设计方法并解释各类方法的原理。
滨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药物设计学》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ADMET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谢、毒性2、受体就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成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极微量的某些化学物质,并与之结合,引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3、酶就是由活体细胞分泌,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4、Mee-too Drug将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作局部改变,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药物结构不受专利的保护,使该类模仿药快速投放市场。
5、生物电子等排体指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并且具有相近理化性质,能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
药物设计学完整版
药物设计学完整版一、药物设计学概述药物设计学是一门集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出高效、低毒、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
药物设计学的发展,为我国新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药物设计学的起源与发展药物设计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药物设计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药物设计学在新药研发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2. 药物设计学的主要任务药物设计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发现和验证药物作用靶点、设计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优化药物分子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性质、评估药物分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
3. 药物设计学的方法与技术药物设计学的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高通量筛选等。
这些方法与技术相互补充,共同推动药物设计学的发展。
二、药物设计学的核心要素1. 靶点识别与验证药物设计的起点在于找到合适的药物作用靶点。
靶点可以是蛋白质、核酸、酶或其他生物大分子。
靶点的识别与验证是药物设计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到药物设计的成功与否。
研究人员需通过生物信息学、基因敲除、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确保靶点与疾病的相关性。
2.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药物设计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需要探究药物分子如何与靶点相互作用,如何调控信号通路,以及如何影响疾病进程。
这有助于优化药物结构,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3. 药物分子的优化三、药物设计学的应用实例1. 小分子药物设计小分子药物因其易于合成、口服给药等优点,在药物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针对某些癌症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的设计,就是基于对激酶结构的深入理解,成功开发出的靶向治疗药物。
2. 生物大分子药物设计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大分子药物(如抗体、蛋白质类药物)的设计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智慧树知到《药物设计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1、药物作用的靶点可以是A:酶、受体、核酸和离子通道B:细胞膜和线粒体C:溶酶体和核酸D:染色体和染色质正确答案:酶、受体、核酸和离子通道2、属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特征的是A:多种单体的共聚物B:分子间的共价键结合C:分子间的离子键结合D:多种单体的离子键结合正确答案:多种单体的共聚物3、药物与靶点发生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A:分子间的共价键结合B: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结合C:分子间的离子键结合D:分子间的水化作用正确答案: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结合4、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理论是A:分子镶嵌学硕B:微管镶嵌学硕C:流动镶嵌学说D:离子通道学说正确答案:流动镶嵌学说5、影响药物生物活性的立体因素包括A:立体异构B:光学异构C:顺分异构D:构象异构正确答案:立体异构,光学异构,顺分异构,构象异构第二章1、哪些信号的分子的受体属于细胞膜离子通道受体A:甾体激素B:乙酰胆碱C:5-羟色胺D:胰岛素正确答案:乙酰胆碱2、 cAMP介导的内源性调节物质有A:5-羟色胺B:乙酰胆碱C:胰岛素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正确答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胞内信使cAMP和cGMP是由哪种酶分解灭活的A:蛋白酶B:胆碱酯酶C:单胺氧化酶D:磷酸二酯酶正确答案:磷酸二酯酶4、维生素D是哪类受体的拮抗剂A:VDRB:PRC:ARD:PPARγ正确答案: VDR5、信号分子主要由哪些系统产生和释放A:心脑血管系统B:神经系统C:免疫系统D:内分泌系统正确答案: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第三章1、下列哪种氨基酸衍生物是苯丙氨酸类似物A:四氢异喹啉-3-羧酸B:2-哌啶酸C:二苯基丙酸D:焦谷氨酸E:1-氮杂环丁烷-2-羧酸正确答案:2、下列属于肽键(酰胺键)的电子等排体的是A:硫代丙烷B:氟代乙烯C:卤代苯D:乙内酰脲E:二硫化碳正确答案:3、维系肽的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键合方式是A:离子键B:氢键C:酰胺键D:二硫键E:共价键正确答案:4、属于下丘脑的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的主要活性肽是A:降钙素B:胰高血糖素D:血管紧张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正确答案:5、当多肽的一个或几个酰胺键被电子等排体取代得到的肽类似物又被称为A:类肽B:二肽C:神经肽D:内啡肽E:α-螺旋模拟物正确答案:第四章1、快速可逆性抑制剂中既与酶结合,又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抑制剂称为A:反竞争性抑制剂B:竞争性抑制剂C:非竞争性抑制剂D:多靶点抑制剂E:多底物类似物抑制剂正确答案:2、非共价键结合的酶抑制剂以不同的动力学过程与靶酶结合,遵循米氏方程的是A:快速可逆结合C:不可逆结合D:紧密结合E:缓慢-紧密结合正确答案:3、为了增加药物与酶之间的疏水结合,可引入的基团是A:甲氧基B:羟基C:羧基D:烷基E:磺酸基正确答案:4、底物或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的作用力包括A:静电作用B:范德华力C:疏水作用D:氢键E:阳离子-π键正确答案:5、作为药物的酶抑制剂应具有以下特征A:对靶酶的抑制作用活性高B:对靶酶的特异性强C:对拟干扰或阻断的代谢途径具有选择性D:有良好的药物代谢和动力学性质E:代谢产物的毒性低正确答案:第五章1、下列物质中,哪种物质直接参与了核酸从头合成中嘧啶碱基的合成A:二氧化氮B:谷氨酸C:天冬氨酸D:甘氨酸E:丙氨酸正确答案:2、核酸的生物合成中,胞嘧啶核苷酸是经以下哪种物质转化生成的A:尿嘧啶B:尿嘧啶核苷C:尿嘧啶核苷酸D:尿嘧啶核苷二磷酸E:尿嘧啶核苷三磷酸正确答案:3、下列抗病毒药物中,属于碳环核苷类似物的是A:阿巴卡韦C:西多福韦D:去羟肌苷E:阿昔洛韦正确答案:4、下列抗病毒药物中,属于无环核苷磷酸酯类化合物的是A:泛昔洛韦B:喷昔洛韦C:更昔洛韦D:阿昔洛韦E:西多福韦正确答案:5、 siRNA的单恋长度一般为多少个核苷酸A:13-15B:15-17C:17-19D:19-21E:21-23正确答案:第六章1、药物在没得作用下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系统排出体外的生物转化过程称为B:药物分布C:药物代谢D:药物排泄正确答案:2、通常前药设计不用于A:提高稳定性,延长作用时间B:促进药物吸收C:改变药物的作用靶点D:提高药物在作用部位的特异性正确答案:3、本身没有生物活性,经生物转化后才显示药理作用的化合物称为A:前药B:软药C:硬药D:靶向药物正确答案:4、匹氨西林是半合成的广谱抗生素氨苄西林的前药,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氨苄西林的胃肠道刺激性B:增加氨苄西林的胃肠道刺激性C:增加氨苄西林的水溶性,改善药物吸收D:增加氨苄西林的脂溶性,促进氨苄西林的吸收5、按照前药原理常用的结构修饰方法有A:酰胺化B:成盐C:环合D:醚化E:电子等排正确答案:第七章1、普鲁卡因的酯基被替换成了下列哪个基团而开发成了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A:酰胺B:亚胺C:醚D:硫酯正确答案:2、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不包括A:环与非环结构及构象限制B:构型转换C:可交换的基团D:基团的反转正确答案:3、狭义的电子等排体是指()都相同的不同分子或基团A:原子数B:电子总数C:电子排列状态D:极性正确答案:4、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是指原子或基团不一定相同,但()及其他性质与母体化合物是相似的分子或基团A:摩尔质量B:空间效应C:电性D:溶解性正确答案:5、下列哪个选项属于Me-too药物的专利边缘的创新策略A:改变粒度B:局部化学结构进行改造C:随机筛选D:引入杂原子正确答案:第八章1、关于孪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分为同孪药和异孪药B:同孪药均为对称分子C:异孪药为不对称分子D:可减少各自的毒副作用E:是前药的一种形式正确答案:2、关于多靶点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AART鸡尾酒疗法为多药单靶点药B:多组分药物为多药单靶点药C:单药多靶点药物的最大特点是其对多个靶点的低亲和力相互作用D:单药多靶点药是指单体药物可以与体内的多个药物靶点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产生生物学活性E:单药多靶点药为严格意义上的多靶点药物正确答案:3、多靶点药物的设计方法不包括A:药效团连接法B:药效团叠合法C:电子等排替换法D:筛选法E: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正确答案:4、孪药的连接方式包括A:直接结合B:连接链模式C:重叠模式D:电子等排替换模式E:聚合模式正确答案:5、孪药可作用于A:酶B:受体C:核酸D:酶和受体E:离子通道正确答案:第九章1、组合化学是利用一些基本的小分子单元通过化学或生物合成的方法,反复以哪种键合方式装配成不同的组合A:离子键B:共价键C:分子间作用力D:氢键正确答案:2、通过()可以从大量可能具有药物活性的分子结构中找到能够被预测到具有所需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结构。
药物设计原理和方法PPT课件
.
19
➢适宜衍生化的功能基及衍生化物:
✓醇羟基或酚羟基可衍生成酯或活泼醚; ✓羧基可衍生成酯或酰胺; ✓氨基(包括胺、酰胺和亚胺)可衍生成烷氧 羰 ✓酰胺
.
20
➢2.4.1 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前药
✓若原药分子中含有羟基、羧基或磷酸基,会因极 性强或带有电荷而难以吸收。应用前药原理引入 酯键可提高脂溶性,改善了脂/水分配系数,有利 肠道吸收,或克服了首过效应。
H3 C O H
+
H3 CN C H3
C O O-
H3 C N H2
+
H3 CN
C O O-
C H3
H3 C N H2 C O O-
H3 C
C H3
10
11 .
12 9
➢3.5 环和非环的电子等排体 ➢雌激素激动剂 ➢雌二醇的开环类似物已烯雌酚同样具有雌激素活性。为了 维持两个酚基和两个乙基在空间适宜的配置,以便与雌激素 受体结合,已烯雌酚分子中间的反式双键是非常重要的。
✓帕瑞昔布(Parecoxib)是戊地昔布(Valdecoxib) 的水溶性非活性前体药物,系非肠道给药的选择性 COX-2抑制剂,用于治疗手术后疼痛。
NH2SO2
CH3
O N
Na CH3CH2CO-N-SO2
CH3
O N
Valdecoxib .
Valdecoxib 29
➢2.4.2.5 UR-14048
OH
HO
HO
.
HO
11
§2.4 前 药 原 理
.
12
➢前药(Prodrug):是指体外活性较 小或无活性,在体内经酶促或非酶化 学反应,释放出活性物质而发挥药理 作用的化合物。
兰大《药物设计学》作业
《药物设计学》命题作业: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
目前的抗肿瘤药物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药物本身的毒性问题。
结合你学的知识,谈谈如何发展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
谈谈如何发展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肿瘤是当今世界直接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因此,各国政府、机构以及制药公司一直对肿瘤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给予高度的重视。
传统的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DNA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
这些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人们更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的组织。
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一些新的高效选择性药物。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恶性肿瘤药物治疗已经不再与普通的化学治疗药物,目前的研究焦点已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向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众多环节的新药方向拓展,研究及治疗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新型肿瘤药物包括三类:1、分子靶向药物:具有高选择性、低毒性等作用特点。
分为三个层次:(1)把药物定向的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成为被动靶向治疗。
(2)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主动靶向。
(3分子靶向,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水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产增殖,最后使其死亡。
2、新型的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新药,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几乎无影响,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铂类以及钌类化合物。
3、海洋真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
已分离到大批结构新颖、作用强的抗肿瘤活性物质。
将海洋微生物分离、扩大培养可以获得较为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这是研究海洋微抗肿瘤药物的思路。
药物设计学实验报告
药物设计学实验报告引言药物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运用药物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设计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化学合成验证其有效性。
材料与方法数据检索利用化学文献数据库,如PubMed等,检索相关的已知抗癌药物化合物,并获取其分子结构信息以及抗癌活性数据。
分子模拟在化学计算软件中,建立目标化合物的三维结构,并优化其构象。
选择适当的分子力场和优化算法,使分子达到最低能量状态。
利用分子模拟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行为。
药效团筛选基于前一步的分子模拟结果,利用药效团筛选方法,筛选出可能具有抗癌活性的药效团。
化合物设计根据筛选出的药效团,设计出若干具有相似结构但不同功能团的化合物。
药效预测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将设计出的化合物与药物靶点进行对接,预测它们的亲和力。
根据对接结果,评估化合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筛选出有潜力的化合物。
化合物合成根据药效预测结果,选择其中几个潜力化合物进行合成。
通过化学实验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使用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
抗癌活性评价利用体外细胞实验等方法,测试合成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结果与讨论根据数据检索,我们获取了一系列已知的抗癌药物化合物及其抗癌活性数据。
在分子模拟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目标化合物的三维结构,并对其进行了优化。
通过药效团筛选和化合物设计,我们设计出了若干具有潜力的化合物。
在药效预测和分子对接过程中,我们将这些设计出的化合物与靶点进行对接,预测了它们的亲和力。
通过对接结果,我们筛选出了一些有潜力的化合物,进一步进行了合成。
在化合物合成过程中,我们成功合成了部分目标化合物,并使用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我们评价了合成的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癌活性,与已知的抗癌药物相比也有一定优势。
结论通过药物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我们设计合成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
《药物设计学》课件
01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率。
02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用药剂量和
副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优化给药途径和
03
剂型等。
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1
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与治疗目的 无关的不适反应。
2
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 生活质量。
抑制或杀灭病原体
详细描述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感染 的药物。在药物设计案例中,通过研究病原 体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机制,开发出能够抑 制或杀灭病原体的抗生素。这些药物的作用 机制包括干扰病原体的细胞壁合成、破坏其
细胞膜或抑制其核酸合成等。
案例四:抗病毒的药物设计
总结词
抑制病毒复制
详细描述
它涉及到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多 个学科的知识,是现代药物研究与开 发的重要基础。
药物设计学的研究内容
基于已知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药 物设计和优化。
研究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药物 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探索药物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 药物设计的效率和成功率。
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2
药物设计的理论基础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机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如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分布到各个组织器官,代 谢和排泄出体外。
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
药物在体内的作用主要通过与靶点(如受体、酶、离子通道等)的相互作用实现,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药物的疗 效和安全性。
药物设计学课件 第四章 药物设计原理和方法
拼合原理 局部修饰 生物电子等排 本章内容 前药原理 软药设计 是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属于先导化合物优化
目的
通过化学操作和生物学评价,发现决定药理作用的药效团、药效片 段或基本结构,最终得到高效、低副作用、具有特异性并且易服 用、化学稳定、方便易得的目标物。
第一节 药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上述两个化合物对蛋白激酶显示出强的抑制作用
Piceatannol对蛋白质丝氨酸激酶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白血病治疗,研究发 现,其对称性异构体的活性提高了4倍。
OH OH OH Piceatannol HO
OH OH
HO
C2对称轴
OH
Piceatannol异构体
2.3 存在的问题
利用拼合原理进行药物设计虽然有许多成功的例证,但仍存在一些问 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相对于单活性化合物而言,拼合设计困难很大,成功率较低; 2. 药物经拼合后结构改变,不再被受体所识别和结合,导致生成无活性 的产物,有时甚至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 3. 两者的拼合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的毒副作用,导致研究失败; 4. 拼合的两部分的活性强度匹配程度,特别是对两个受体分别呈激动或 拮抗作用的拼合物难以在作用强度上达到真正的适配 拼合方法在心血管系统和胃肠道系统药物方面应用较多,在中枢神经系 统方面应用较少
Cl H N N N N N N Cl N N Cl
苯海拉明
苯甲嗪
氯环嗪
甲氯嗪
3.3 不饱和基团的引入
生物活性分子中引入多重键可改变分子的电性、立体化学性质、分子构 型和构象等,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活性、代谢以及毒性。引入多重键的具体 方法有:在饱和链上引入双键;形成插烯物,如插入乙烯基,乙炔基、亚氨 基、苯基、芳杂环等。
药物设计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其源性配体或者天然药物的化学构造特征,根据配体理化性质寻觅和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以便有效发现、到达和选择性作用与靶点的又具有药理活性的先导物;或者根据靶点 3D 构造直接设计活性配体。
2、HTS,以份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根抵,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验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同一时间检测数以万计的样品并以得到的相应数据库支持运转的技术体系。
3、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在血液、组织及器官间的可逆转运过程。
代: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者进入体循环后,在体酶系统、体液的PH 或者肠道菌从的作用下,发生构造转变的过程,此过程也称为生物转化。
排泄:药物或者其代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4、TBBD,以生命科学为根抵,根据疾病特异的功能、病症和机制,发现和研究药物作用靶点以及与预防相关的调控过程。
5、PBBD,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根据配体的理化性质对设计的先导物构造预测它们的吸收、分布、代、排泄和毒性〔ADME/T〕,估计药物在体的释放度和生物利用度,判断类药性6、SBDD,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为手段,其方法分为基于靶点的直接药物设计和基于配体的简介药物设计两类,运用受体学说和份子识别原理,设计对受体发展调控的先导物,或者根据已有药物作用力大小和构效关系判断来猜测新化合物的药效,到达发现活性份子的目地。
7、研究的是一组化合物的生物与其构造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构造特征以理化参数、份子拓扑参数、量子化学指数和构造碎片指数表示,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发展数据回归分析,并以数学模型表达和概括量变规律。
8、3D-QSAR,以配体和靶点的三维构造特征为根抵,根据份子的能变化和份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变化,将一系列药物的理化参数和三维构造参数与药效拟合出定量关系,再以此化合物预测新化合物的活性,发展构造的优化和改造。
定义活性位点→产生配体份子→ 配体份子打分→合成及活性测定→先导物①先导物不一样,前药是以原药为先导物的,软药的先导物既可以是原药也可以是原药的代物;②作用方式不一样,前药在体外无活性,惟独到达靶点释放出原药才有活性,而软药在体外是有活性的,它们到达靶点发挥治疗作用后一步代失活。
药物设计涉及的知识点
药物设计涉及的知识点药物设计是指通过研究和应用相关知识,设计新的化合物或改良现有的化合物,以发现和开发具有理想药效的药物。
药物设计是一门复杂而又关键的学科,涉及许多不同的科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药物设计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药理学、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化学等。
一、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的科学,对药物设计至关重要。
在药物设计中,了解药物与靶标(例如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药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药物结合位点、药物活性和药效等。
准确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可以指导我们设计更加有效的药物。
二、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之间关系的学科。
药物化学的目标是设计和合成具有理想药效的化合物。
在药物设计中,药物化学家需要根据药物的目标结构和作用机制,合理设计和合成分子。
他们需要考虑化合物的性质、稳定性、溶解度等因素,并进行结构优化。
药物化学不仅关注新药的合成,还可以通过对已有药物的改良来提高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三、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药物设计中,分子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技术工具。
通过了解药物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优化药物的结构。
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包括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结构解析和分子模拟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药物与靶标的相互作用,加速药物发现的过程。
四、计算化学计算化学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的方法来研究分子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
在药物设计中,计算化学可以提供对药物分子进行虚拟筛选和优化的手段。
通过计算化学方法,我们可以预测分子的性质、稳定性和药效等。
计算化学在药物设计中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药物与靶标结合位点的亲合力,并优化药物的结构,减少实验成本和时间。
总结:药物设计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药理学、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化学等。
这些学科相互交叉、相互关联,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