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透视学——投影与透视_图文.ppt
合集下载
环境设计制图与透视学第2章 投影知识
2.2三面正投影图
2.2.2三面正投影图的规律 三个投影面展开后,正投影面在左上方,水平投影面在正投影面正下方 ,且正面投影与水平投影共同反映物体的长;侧投影面在正投影面右侧 ,两者共同反映物体的高;水平投影和侧投影共同反应物体的宽。根据 三面正投影图的对应关系,我们总结出: 正面、平面长对正——等长 正面、侧面高平齐——等高 侧面、平面宽相等——等宽
2.1投影概述
2.1.2投影的分类 根据投射中心距离投影面的远近,可以将投影分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 影。 (1)中心投影 当投射中心距投影面有限远时,所有投射线均从投射中心发出,呈发散 状,此时所产生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2)平行投影 当投射中心距投影面无限远时,投射线趋于平行,此时所产生的投影称 为平行投影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于否,可将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 和斜投影。
2.1投影概述
1)正投影: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称为正投影,如图2-3(b)所示。 2)斜投影:投射线不垂直于投影面,即与投影面呈非900的平行投影,称 为斜投影
2.2三面正投影图
2.2.1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 在物体的正面、侧面和水平面分别放置三个投影面,使其互相垂直,形 成三面正投影体系,如图2-5(a)所示,V面反映物体的正面、W面反映物 体的侧面、H面反应物体的水平面,那么相应的,物体在V面上得到的投 影为正投影图、W面得到的投影为侧投影图、H面得到的投影为水平投 影图。
2.3剖面图与断面图
2.3.2断面图 (1)断面图的形成 假想用一个平面把物体切开,仅画出剖切平面与物体接触的部分(即 切口实形)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断面图.
2.3剖面图与断Biblioteka 图 (2)断面图的剖切符号 断面图的剖切符号仅由剖切位置线和剖切编号组成,剖切编号一 般情况下在剖切位置线的一侧,其所在的一侧就是剖切后的投射方向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技巧来突出产品的重点部分,使得观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产品 的构造和特点。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第十五章 透视投影
H
(3)直线的全长透视 空间直线从迹点到无穷远点是无限长度的,其透视图则是从迹点到
灭点的有限长度的线段。所以这条有限长度的线段称为空间直线∞的全长 透视。
直线段AB的透视必定位于其全
长透视上的其中一段。
V
同一个方向的一组平行线,共
F
同拥有一个灭点。
h
画面平行线如GE,没有迹点,
f
也没有灭点,其透视与直线本身 x
a0
ha
a0 x ax o
H
为了方便作图,一般将画面与基面分离,并平放在同一平面上,基 面与画面的边框不必画出
4. 点的透视作图
如图所示,已知视点S和A点在基面和画面上的正投影,求作A点的透视和
基透视。 作图过程: (1)连接sa交ox于aox.
Ao
a′
s′
h
h
ao
(2)连接s ′a'.
x′
ax o′
(1) 连接sa交ox于aox;
(6)视平线(h-h)——过视点与基面平行的平面与画面的交线,与基线平行, 用符号h-h表示。
(7)视线——即投射线,是视点与形体上的点的连线。
K V
h
s′
x
h
S o
s
视高
H
§15.2 点、直线和平面的透视投影
一、点的透视投影
1.点的透视特性
点的透视为通过该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一点在画面上,则其透视 即为该点本身。
平行,但长度会有变化。
fx S
B
A B0
F
A0 T
b
b0
T1
h
a0
a
T2 t o s
H
5、直线的透视作图
(1)画面平行线
建筑工程制图课件 第八章 透视投影
C
0 0
AC BC AC BC
BC B 0C 0 0 0 AC A C
0
0
A
A0
3.画面平行线的透视特性
推理:相互平行的画面平行线的透视仍互相平行。
AB∥CD ∥画面V AB∥A0B0
CD∥C0D0
A
B
V
B0 D0 S
D A0 C0
C
A0B0∥C0D0
4.画面相交线的透视特性
(1) 迹点 — 画面相交线 ( 或其延长线 ) 与画面的交点, 称为画面迹点,简称迹点。 直线A与画面V交 于迹点NA,因NA在V 上,其透视为本身; 且由于直线的透视必 通过直线上各点的透 视,故A0必通过NA。
A h V h a F A0 a0 N B
B0
h x’ b0 S
h
N
F h
h
a
b
n
o’
X
f ax0
b bx0 H
n
O
x
s
f
n
s (c)透视作法
o
(a)空间情况
基面平行线的作图步骤 (4)视线法—由视线的H面投影作直线的透视
左图中,连线NF为直线AB延长后的透视,A0B0必在其上。这种迹 点和灭点的连线(以及其延长线)称为直线的全透视或透视方向。
x’ a x f a s (b)已知条件
A
h h a o’ o
(3)基面垂直线直线的透视画法
O
连系线A0a0 、B0b0 分别为平行于V面的、 竖直方向的投射线 Aa、Bb的透视,仍 是竖直方向。
s
11.4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基面平行线的作图步骤 (1)投影图布置 把画面V和基面H拆开,并上下对齐。去掉边框线
透视图画法PPT课件
GL
GL
hL
f
y
f
X
PL
PL
s
真高线
F
x
F
y
(6) 作出房屋的透视图
看清题意
右立面图
平面图
正立面图
s
FX
FY
确定站点
定视平线
h
h
确定画面 位置
找灭点的 投影
(6) 作出房屋的透视图
右立面图
平面图
正立面图
s
FX
FY
h
h
(6) 作出房屋的透视图(续1)
改变作图条件--将画面线转为水平。
先画屋盖、外墙和柱子的透视。
PL
PL
a
b
c
d
GL
GL
h
PL
PL
GL
GL
HL
HL
a
FX
FY
a0
S
S
S
FY
FX
S
FY
FX
课后练习:(1)作形体的透视图。
PL
PL
画面线
hL
hL
GL
GL
基线
视平线
a
fx
a
fY
FX
FY
A
s
(2) 求形体的两点透视
立面图
平面图
PL
PL
画面线
hL
hL
视平线
GL
GL
基 线
s
站点
Fx
Fy
(3) 求形体的 两点透视
PL
GL
GL
HL
HL
S
F
(a)
(b)
(c)
(a) 已知两面投影; (b) 作基透视; (c) 作高度透视
GL
hL
f
y
f
X
PL
PL
s
真高线
F
x
F
y
(6) 作出房屋的透视图
看清题意
右立面图
平面图
正立面图
s
FX
FY
确定站点
定视平线
h
h
确定画面 位置
找灭点的 投影
(6) 作出房屋的透视图
右立面图
平面图
正立面图
s
FX
FY
h
h
(6) 作出房屋的透视图(续1)
改变作图条件--将画面线转为水平。
先画屋盖、外墙和柱子的透视。
PL
PL
a
b
c
d
GL
GL
h
PL
PL
GL
GL
HL
HL
a
FX
FY
a0
S
S
S
FY
FX
S
FY
FX
课后练习:(1)作形体的透视图。
PL
PL
画面线
hL
hL
GL
GL
基线
视平线
a
fx
a
fY
FX
FY
A
s
(2) 求形体的两点透视
立面图
平面图
PL
PL
画面线
hL
hL
视平线
GL
GL
基 线
s
站点
Fx
Fy
(3) 求形体的 两点透视
PL
GL
GL
HL
HL
S
F
(a)
(b)
(c)
(a) 已知两面投影; (b) 作基透视; (c) 作高度透视
艺术设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17页/共34页
拉斐尔学派作品
第18页/共34页
第19页/共34页
第20页/共34页
第21页/共34页
第二节 透视的基本规律
景物在视觉中发生透视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透视变化中 景物点线面的消失与不消失规律性透视变化,构成了透视 变化的规律。构成景物点线面在视觉中透视变化最明显的 是直线段。理论上把研究直线段的消失与不消失的透视变 化规律定为透视的基本规律。
画面上以 G-L表示基线
PP
画面
视点(E)—人眼所在的位置,即
投影中心。
GP 基面
视 高
G
VC
视 距
第10页/共34页
L 视点
E
视
S高
停点
透视术 语
※视距确定:正常视距(标准视 距)的长度在取景框大小已定的 前提下应是等于视心至取景框最 远角的1.73倍,可保证取景框在 60°视锥范围内。
第11页/共34页
第22页/共34页
一、※原线 概念:理论上把对透视画面无远近差别,即与透视面平行的 直线段称为原线。 特点:保持原状、不消失、无消点。 分类:与放置面平行的原线
与放置面垂直的原线 与放置面倾斜的原线 透视状态:①透视长度上,距透视画面愈远愈小,愈近愈大。 ②透视方向上,无变化,无消点,保持原状。 ③分段比例上,无变化,保持原状。 原线长度的确定:采用视高测高法、透视缩尺法(后续)
第6页/共34页
17、视域(visual threshold):固定视点所能见到 的空间范围。60°视角左右的视域叫做舒适视域。
18、地平线HL(horizon line):平原上看到的天地 交接线。投影在透视画面上与视平线重合。
19、距点DP(distance point):以视心为圆心,视 距长为半径作视距圆,圆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称为 距点。常用的距点是视距圆与地平线的两交点,是 所有平行于地面、与画面成45°角的平行直线的灭 点。
拉斐尔学派作品
第18页/共34页
第19页/共34页
第20页/共34页
第21页/共34页
第二节 透视的基本规律
景物在视觉中发生透视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透视变化中 景物点线面的消失与不消失规律性透视变化,构成了透视 变化的规律。构成景物点线面在视觉中透视变化最明显的 是直线段。理论上把研究直线段的消失与不消失的透视变 化规律定为透视的基本规律。
画面上以 G-L表示基线
PP
画面
视点(E)—人眼所在的位置,即
投影中心。
GP 基面
视 高
G
VC
视 距
第10页/共34页
L 视点
E
视
S高
停点
透视术 语
※视距确定:正常视距(标准视 距)的长度在取景框大小已定的 前提下应是等于视心至取景框最 远角的1.73倍,可保证取景框在 60°视锥范围内。
第11页/共34页
第22页/共34页
一、※原线 概念:理论上把对透视画面无远近差别,即与透视面平行的 直线段称为原线。 特点:保持原状、不消失、无消点。 分类:与放置面平行的原线
与放置面垂直的原线 与放置面倾斜的原线 透视状态:①透视长度上,距透视画面愈远愈小,愈近愈大。 ②透视方向上,无变化,无消点,保持原状。 ③分段比例上,无变化,保持原状。 原线长度的确定:采用视高测高法、透视缩尺法(后续)
第6页/共34页
17、视域(visual threshold):固定视点所能见到 的空间范围。60°视角左右的视域叫做舒适视域。
18、地平线HL(horizon line):平原上看到的天地 交接线。投影在透视画面上与视平线重合。
19、距点DP(distance point):以视心为圆心,视 距长为半径作视距圆,圆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称为 距点。常用的距点是视距圆与地平线的两交点,是 所有平行于地面、与画面成45°角的平行直线的灭 点。
第九章 透视投影1PPT课件
x
x
x
27
二、画面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画面与物体的远近影响透视图的大小,包围物体的虚拟长方 体各基本方向对画面的倾斜状态,影响对物体的观察效果。根据 各基本方向对画面的角度关系,透视图分成一点透视、两点透 视和三点透视三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表达对象。
PX
D
h
p0
C
p
A
B
X
H
h F2 p’
F1
h
X
X
C
D
B
KH
f2 p0
A
f1
p
18
步骤
2.求ABCD各点透视:由A向上引KH的垂线,交画面上XX于A1,
并连接A1、F1和A1、F2。过站点p作视线的水平投影pB和pD,
得pB和pD与KH线的交点B0和D0,分别由B0和D0向上引KH线的
垂线,交A1F1于B1,交A1F2于D1.再作透视线B1F2和D1F1,两线交于
p’
P
X
a1
b1
X
p
p’ X
a1
b1
p
KH
15
五、铅垂线的透视
铅垂线是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其透视与直线本身平行,为一 竖直线。位于画面内的铅垂线Nn,其透视反映了自身的真实高度 高度,故称Nn为真高线。利用真高线便于根据点高度作出其透视。
F1
P X
p
F1
a1 (b1) f1
X
X
a1 (b1) f1 KH
h
F2
p’ E
X
P
A
G
F1
B
h
p
X H
H1
E1
h F2Biblioteka p’F1hC1
x
x
27
二、画面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画面与物体的远近影响透视图的大小,包围物体的虚拟长方 体各基本方向对画面的倾斜状态,影响对物体的观察效果。根据 各基本方向对画面的角度关系,透视图分成一点透视、两点透 视和三点透视三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表达对象。
PX
D
h
p0
C
p
A
B
X
H
h F2 p’
F1
h
X
X
C
D
B
KH
f2 p0
A
f1
p
18
步骤
2.求ABCD各点透视:由A向上引KH的垂线,交画面上XX于A1,
并连接A1、F1和A1、F2。过站点p作视线的水平投影pB和pD,
得pB和pD与KH线的交点B0和D0,分别由B0和D0向上引KH线的
垂线,交A1F1于B1,交A1F2于D1.再作透视线B1F2和D1F1,两线交于
p’
P
X
a1
b1
X
p
p’ X
a1
b1
p
KH
15
五、铅垂线的透视
铅垂线是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其透视与直线本身平行,为一 竖直线。位于画面内的铅垂线Nn,其透视反映了自身的真实高度 高度,故称Nn为真高线。利用真高线便于根据点高度作出其透视。
F1
P X
p
F1
a1 (b1) f1
X
X
a1 (b1) f1 KH
h
F2
p’ E
X
P
A
G
F1
B
h
p
X H
H1
E1
h F2Biblioteka p’F1hC1
透视投影
确定物体尺寸和视点位置
做透视灭点和距点
距点应用的原理
找特两点的量点
在特殊点位置起高
量取其他尺寸点确定其他点的透 视
不 同 角 度 的 一 点 透 视
不 同 角 度 的 两 点 透 视
不 同 角 度 的 三 点 透 视
量点法做一点透视
• • • • • • • • • • 确定物体尺寸和视点位置 做透视灭点和距点 距点应用的原理 找特殊点做透视方向 量取尺寸点并和距点连线,做出透视位置 确定桌腿透视位置 桌腿透视起高 确定抽屉透视位置 抽屉透视起高 完成图
透视图的分类
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
透视图向三视图的转化
透视原理示意图
透视的基本术语
• 基面 ——形体所在的水平面,用字母G表示。基面相当于 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水平投影面H。(或把任何水平面理解 为基面) • 画面 —— 透视图所在的平面,一般为铅垂面,用字母P 表示。也可以用倾斜平面做画面。 • 基线 —— 基面与画面的交线,用字母gl表示。 • 视点 —— 观看者眼睛所在的位置,用字母S表示。 • 站点 —— 观看者站定的位置,即视点S的基面上的正投 影,用E表示。 • 心点 —— 视点S在画面上的正投影,用字母Vc表示。 • 主视线 —— 垂直于画面P的视线,也就是过视点S和心点 Vc的直线。也叫中心视线。 • 视平面 —— 过视点S的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