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相遇与追及问题

高一物理相遇与追及问题

高一物理相遇与追及问题
高一物理相遇与追及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主要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和时间关系。

在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出发,朝着相同的方向运动,最终在某一时刻相遇。

在追及问题中,一个物体在后面追赶前面的物体,当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它们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

解决相遇与追及问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确定临界状态:在相遇与追及问题中,临界状态是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或位移相等。

当速度相等时,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当位移相等时,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2.画图分析:通过画图可以直观地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例如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两个物体的运动轨迹。

3.相对运动:在相遇与追及问题中,通常需要将其中一个物体视为静止,从而简化问题。

例如,在追及问题中,通常将前面的物体视为静止,从而得出后面物体的速度和时间关系。

4.公式运用:在相遇与追及问题中,需要运用速度、位移、时间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例如,在追及问题中,需要运用速度相等时的时间关系式进行计算。

总之,解决相遇与追及问题需要灵活运用物理知识,掌握临界状态的分析方法和画图技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

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

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追及和相遇是高一物理中常见的运动学问题,这类问题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运动的情况。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运动学的基本公式和定理,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并运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和分析。

一、追及问题追及问题通常是指两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开始运动,其中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直到追上或超过被追物体。

解决追及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移差、速度差和时间关系。

定义变量设被追物体为A,追赶物体为B。

设t时刻A、B的位移分别为x1、x2,速度分别为v1、v2。

建立数学方程根据运动学公式,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方程:(1) x1 = v1t + 1/2at^2(匀加速运动)(2) x2 = v2t(匀速运动)(3) 当A、B速度相等时,有v1 = v2 + at求解方程解方程组(1)(2)(3),可以求出t、x1、x2的值。

分析结果根据求出的t、x1、x2的值,可以判断A、B是否能够相遇,相遇时A、B的位移和速度关系。

二、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在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其中一个物体迎向另一个物体,直到两个物体相遇或相离。

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移和速度关系。

定义变量设相遇的两个物体分别为A、B。

设t时刻A、B的位移分别为x1、x2,速度分别为v1、v2。

建立数学方程根据运动学公式,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方程:(1) x1 + x2 = v1t + v2t(相对速度)(2) v1 - v2 = at(相对加速度)求解方程解方程组(1)(2),可以求出t、x1、x2的值。

分析结果根据求出的t、x1、x2的值,可以判断A、B是否能够相遇,相遇时A、B的位移和速度关系。

如果A、B不能相遇,还可以求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高一物理必修一【追及相遇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追及相遇问题】

追及相遇问题1.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1)时间关系:(2)位移关系:(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

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3. 相遇和追击问题剖析:(一)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开始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填最大或最小)。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⑴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相等。

⑵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此情况还存在乙再次追上甲。

③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形跟⑵类似。

3、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t图象的应用。

(二)、相遇⑴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分析同上。

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

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

高一物理追击和相遇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

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而解出。

一、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一段时间内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⑴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即。

⑵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形跟⑵类似。

3、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图象的应用。

二、相遇⑴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分析同上。

⑵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典型例题】例1.在十字路口,汽车以3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从停车线启动做匀加速运动,恰好有一辆自行车以6米每秒的速度匀速驶过停车线与汽车同方向行驶,求:(1)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2)在什么地方汽车追上自行车?追到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针对训练】1、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 =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为a=4m/s2.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2、客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同轨前方120m处有一列货车正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前进,于是客车紧急刹车,刹车引起的加速度大小为0.8m/s2,问两车是否相撞?3、如图,A、B两物体相距S=7米,A正以V1=4米/秒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V2=10米/秒,方向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能返回),加速度大小a=2米/秒2,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经多少时间A追上B.4、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落下的一小石子摄在照片中。

高一物理必修一追及与相遇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追及与相遇问题

汽车的速度是多大?汽车运动的位移又是多大?
[方法一] 公式法
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
x汽
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
间的距离最大。设经时间t
x
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则:
x自
v汽 at v自 t v自 / a 2s
xm
x自
x汽
v自t
1 2
at 2
6m
那么,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自行车?此时
汽车的速度是多大?汽车运动的位移又是多大?
二、例题分析
【例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 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 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 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 开动后,在追上自行 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 两车相距最远?此时 距离是多少?
二、例题分析
【例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
判断v甲=v乙的时刻甲乙的 位置情况: ①若甲在乙前,则 追上,并相遇两次;②若甲乙 在同一处,则甲恰能追上乙; ③若甲在乙后面,则甲追不上 乙,此时是相距最近的时候。
(1)追及
甲一定能追上乙,v甲=v乙 的时刻为甲、乙有最大距离的 时刻
判断v甲=v乙的时刻甲乙的 位置情况: ①若甲在乙前,则 追上,并相遇两次;②若甲乙 在同一处,则甲恰能追上乙; ③若甲在乙后面,则甲追不上 乙,此时是相距最近的时候 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 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1)追及
(1)追及
甲一定能追上乙,v甲=v乙 的时刻为甲、乙有最大距离的
时刻
(1)追及
甲一定能追上乙,v甲=v乙 的时刻为甲、乙有最大距离的
时刻
(1)追及
甲一定能追上乙,v甲=v乙 的时刻为甲、乙有最大距离的 时刻

最新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

最新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

最新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追及相遇问题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在物理的学习中,追及问题在初中物理中并不常见,也没有专门的研究方向。

从高中物理教材看,一般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在一个时间内计算追及物与物接触情况下有几个基本数表示出速度,用求解方法求出条件,求出相对应的运动状态量的关系图。

如图:所以用到下面四则问题来求解:在加速后速度等于物体速度与时间 X相等时X=Δ f/X,追及相遇问题为(x>0),也即追及问题一般只需要知道速度和方向即可计算出结果。

那么追及物体速度方程该如何求呢?下面通过两个典型例题来分析一下:例1:假设速度为m/s的物体在一个半径为 d 1~ d 4 m半径上任意点运动后遇到三个物体发生运动从而相遇的现象(注意:要知道运动是不能用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来表示物体运动状态).根据相遇过程中所产生的加速度公式求出加速度 x= g。

一、求出三个物体速度的关系式。

例2:有两个物体在一个半径为 d 1~ d 4 m上运动,速度分别为 c/s和 d 1~ d 4 mr/min,均为二倍地球半径,都在一个半径为4 m上任意点运动后遇到三个移动范围大小不一的三个物体发生运动。

求出三者的相对速度 y= g (t/min)。

根据题意及方程可得:当 a= m/s时,物体的加速度已知。

由于有 m/s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出速度方程为: p/2 f= dt/min v=1 g+(m/s)由此求得速度为 c/s,求物体在三个点上的速度和方向。

所以,三个物体相遇时,两个物体总有一个速度等于 c。

而如果物体遇到一次该 a= m/s就可算出 m/s,,(1/2) s= x-1/23 s=1/2 b/s=1 m/s?如果 c的话,则可得解析:由于在 d 1~ d 4 m半径上任意点运动均不影响速度 x,那么求出 c/d=2 g* d+2=0。

所以追及次数是 x>0/33所以追及问题为(x>0)所以要求出速度关系式式:其中 s是物体相遇时所消耗时间; m是两个物体所花费时间除以其中一个值所对应之比。

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

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
A B
追及及相遇问题
• 3.若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的速度仍大于被 3.若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的速度仍大于被 追者的速度, 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 的机会,这个过程当中速度相等 速度相等时两者间 的机会,这个过程当中速度相等时两者间 距离有一个最大 最大值 距离有一个最大值.
A B
追及及相遇问题
追及及相遇问题解题步骤
• 1.做出物理情境草图,由情境判断类型, 1.做出物理情境草图,由情境判断类型, 做出物理情境草图 确定解题思路. 确定解题思路. • 2.根据题中信息,建立相关的物理量关系, 2.根据题中信息 建立相关的物理量关系, 根据题中信息, 列方程进行求解. 列方程进行求解. • 3.解题过程中,思路要清晰,考虑问题要 3.解题过程中 思路要清晰, 解题过程中, 全面,避免解题的片面性. 全面,避免解题的片面性.
追及及相遇问题
• 1.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大小 1.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 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 仍小于二者之间的距离时 则追不上, 二者之间的距离时, 仍小于二者之间的距离时,则追不上,此时 两者之间距离有最小值. 两者之间距离有最小值.
A B
• 2.若两者恰好追及且两者速度相等时,也 2.若两者恰好追及且两者速度相等时 若两者恰好追及且两者速度相等 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x0 x2
x1
基础练习
• 2.有两辆同样的列车各以72km/h的速度在同 2.有两辆同样的列车各以72km/h的速度在同 有两辆同样的列车各以72km/h 一条铁路是面对面向对方驶去, 一条铁路是面对面向对方驶去,已知这种列 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0.4m/s 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0.4m/s2,为 避免列车相撞, 避免列车相撞,双方至少要在两列车相距多 远时同时刹车? 远时同时刹车? • 解题思路:两列车各自刹车至停止所走过的 解题思路:两列车各自刹车至停止所走过 刹车至停止所走过的 位移之和即为题中所求. 位移之和即为题中所求.

高一物理 追及和相遇问题

高一物理 追及和相遇问题

【典型例题】(一).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v2):v1<v2时,两者距离变大;v1=v2时,两者距离最大;v1>v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1=x2+Δx,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例1】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 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二).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小;v1= v2时,①若满足x1< x2+Δx,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1=x2+Δx,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1> x2+Δx,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例2】一个步行者以6m/s的最大速率跑步去追赶被红绿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当它距离公共汽车25m时,绿灯亮了,车子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起动前进,则()A.人能追上汽车,追车过程中共跑了36mB.人不能追上汽车,人和车最近距离为7mC.人不能追上汽车,自追车开始后人和车间距越来越大D.人能追上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m(三).匀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同上)【例3】A、B两列火车,在同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 A=10 m/s,B车在后,其速度v 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 800 m才能停止.问A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四).匀速运动追匀减速运动的情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高中物理追击、追及和相遇问题

高中物理追击、追及和相遇问题

高中物理追击、追及和相遇问题一、追击问题追和被追的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同向运动)是能追上、追不上,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追赶者仍然没有追上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这种情况下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小.(2)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如它们处在空间的同一位置,则追赶者追上被追者,但两者不会有第二次相遇的机会.(3)若追赶者追上被追者时,其速度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可以再追上追赶者,两者速度相等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追上前,两者的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最大.(2)后者与前者的位移大小之差等于它们初始位置间的距离时,后者追上前者.二、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例1、两辆车同时同地同向做直线运动,甲以4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乙由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求:(1)它们经过多长时间相遇?相遇处离原出发地多远?(2)相遇前两物体何时距离最大?最大距离多少?解析:(1)经过t时间两物体相遇,位移为s,根据各自的运动规律列出方程:代入数据可得t=4s,s=16m.(2)甲乙经过时间t'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大,则从上面分析可知应该满足条件为:,,解得:此时它们之间最大距离为什么当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这是因为在以前,两车间距离逐渐变大,当以后,,它们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因此当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例2、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为25m/s,并能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m/s,以后只能维持这一速度4.0s. 设猎豹距羚羊x时开始攻击,羚羊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s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则:(1)猎豹要在减速前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解析:解决这类题目,关键是要读懂题目,比如:猎豹在减速前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减速前的运动是何种运动等等.(1)由下图可知,猎豹要在减速前追到羚羊:对猎豹:,对羚羊同理可得:,即;当x≤55m时,猎豹能在减速前追上羚羊(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则:对猎豹:对羚羊:则:即:当x≤31.9m时,猎豹能在加速阶段追上羚羊.。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三 追击相遇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三 追击相遇问题
10.A、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 vA=10m/s,B 车在后,速度 vB=30m/s。因大雾 能见度很低,B 车在距 A 车△s=75m 时才发现前方有 A 车,这时 B 车立即刹车,但 B 车要经过 180m 才能够停 止。问: (1)B 车刹车后的加速度是多大? (2)若 B 车刹车时 A 车仍按原速前进,请判断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将在 B 车刹车后何时?若不会相撞, 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3)若 B 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 车司机经过△t=4s 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 A 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 能避免相撞?
8.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 108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 80m 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汽车 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 4s 才停下来. (1)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2)如果驾驶员看到交通事故时的反应时间是 0.5s,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9.A、B 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 车在 A 车前,A 车的速度大小为 v1=8m/s,B 车的速度大小为 v2= 20m/s,如图所示。当 A、B 两车相距 x0=28m 时,B 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 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2m/s2,从此时开始计时,求: (1)A 车追上 B 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A 车追上 B 车所用的时间; (3)从安全行驶的角度考虑,为避免两车相撞,在题设条件下,A 车在 B 车刹车的同时也应刹车的最小加速度。
五、追及相遇问题常见情景
(1)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追及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像描述
匀加速 追匀速
匀速追 匀减速
匀加速追 匀减速
相关结论

追及相遇问题自己整理

追及相遇问题自己整理
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融合
追及相遇问题涉及到物理、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跨学科研究和应用,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 融合。
实际问题应用
追及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实际问题需 要运用追及相遇问题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划。
自然界中的捕食与被捕食
在自然界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追逐和逃避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利用追及相遇问 题的原理,可以分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速度、距离和逃避策略等因素,揭示自然
选择和生物进化的规律。
06
总结与展望
解题技巧归纳
仔细审题
在解决追及相遇问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 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情境 。
在追及相遇问题中,通常涉及到速度、时间、路程等物理量,需 要运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追及相遇类型
01
匀加速追匀速
后面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面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两物体速度
相等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当后面物体追上前面物体时,它们之间
的距离为零。
02
匀速追匀减速
后面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面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两物体速度
不同类型曲线运动中的追及相遇
两个物体分别做不同类型的曲线运动(如螺旋运动、摆线运动等),当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一定 条件时,可认为发生追及相遇。此时,需要根据两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条件,判断何 时何地能够相遇。
04
多物体追及相遇问题
两物体间的追及相遇
01
追及相遇的条件
当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且 后面的物体速度大于前面的物体 时,会发生追及相遇现象。

高一物理追及和相遇问题

高一物理追及和相遇问题

共 32 页
9
2.甲、乙两物体相距x,它们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初速度 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 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若a1=a2,它们只能相遇一次 B.若a1>a2,它们可能相遇两次 C.若a1>a2,它们只能相遇两次 D.若a1<a2,它们不能相遇
13
一、选择题 图专2-21.甲、乙两辆汽车 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 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 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 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 (如图专2-2所示), 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 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共 32 页
14
答案:AB
共 32 页
10
解析:设经过时间t甲、乙两个物体相遇,根据运动学的规律
可得
v0t

1 2
a2t 2

1 2
a1t 2

x
,将其整理为关于时间的二
次函数(a1-a2)t2-2v0t+2x=0.显然,如果a1=a2,则可求出相遇
时间 Δ=4
t
v
2 0
x ,
v0
故A正确.如果a1>a2,求解时间则要讨论
解法2 :由图知, t 2 s以后,若两车位移相等,即v t图线与
时间轴所夹的“面积”相等.由几何关系知, 相遇时间
为t 4 s,此时v汽 2v自 12 m / s.
共 32 页
25
6.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驶过的货 车(以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 经2.5 s警员将警车发动起来,然后以2 m/s2的加速度匀加 速追赶,试问:

高一物理追击相遇问题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追击相遇问题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追击相遇问题知识点总

1.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2. 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 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2) 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1)两个同向运动的物体追上时相遇。

(2)相向运动的两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

4.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
(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5.追及相遇问题常见的情况
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s。

(1)a追上b时,必有s=s a-s b且v a≥v b;
(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必有s=s a-s b且v a≥v b;;
(3)若使物体肯定不相撞,则由v a=v b;时s a-s b≤s,且之后
v a≤v b。

三总结提升
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说明:
(1)表中的δx是开始追赶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2)x0是开始追赶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3)t2-t0=t0-t1
(4)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高三物理追及和相遇问题

高三物理追及和相遇问题

高三物理追及和相遇问题
高三物理中的追及和相遇问题是指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追赶另一个物体,当两个物体相遇时,求出相遇时的时间、距离、速度等相关物理量。

通常情况下,追及和相遇问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
1.追及问题:已知两个物体的速度和初始位置,求出多长时间后一个物体能追到另一个物体。

2.相遇问题:在追及问题的基础上,已知第一个物体的速度、初始位置和时间,求出第二个物体的速度。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设第一个物体在第n秒时追上第二个物体,设相遇的时间为t。

2.根据已知的速度和时间,可以得到第一个物体追上的距离为
D1=n*v1,第二个物体走过的距离为D2=t*v2。

3.由于追及时两物体的距离相等,所以有D1=D2,即n*v1=t*v2。

4.根据以上关系式,可以求得相遇时间t。

5.根据已知的时间和速度,可以求出第二个物体的位置。

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判断追及问题中的是否会相遇,即要保证追击的速度要大于被追逐物体的速度。

2.在相遇问题中,要注意判断解的合理性,即要保证得出的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正确。

3.多进行思维转化,可以使用代数解法或图形解法来解决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解法。

高中物理-追及和相遇问题

高中物理-追及和相遇问题

V自
t/s
t t′
t=v自/a= 6 / 3=2(s)
s
v自t
1 2
t
v自
6m
/
s
2s
1 2
2s
6m
/
s
6m
2)在t时刻以后,由v自线与v汽线组成的三角形面积与标
有斜线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时,两车的位移相等(即相遇)。
所以由图得相遇时t′=2t=4 s v′ = 2v自=12 m/s
思考:若自行车超过汽车2s后,汽车才开始加
者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速度小 的加速 追速度 大的
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若两者位移相等,则追上。
练习1. 做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位移—时间
图象,由图象可知( ABD )
A.甲起动的时间比乙早t1秒 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图3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S0米
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从此时 开始A车经多长时间可追上B车?
v汽= 10m/s a= -6m/s2
v自= 4m/s
10m
追上处
A车追上B车可能有两种不同情况:
B车停止前被追及和B车停止后被追及。
解答:设经时间t 追上。依题意:vBt + at2/2 + x = vAt
10t - t 2 + 7 = 4 t t=7s t=-1s(舍去)
追和被追的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是关键。
速度大 的减速 追速度 小的
当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击者位移,则 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
当两者位移相等时,且两者速度相等时,则恰 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若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 则被追击者还有一次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

追及和相遇问题高中物理

追及和相遇问题高中物理

追及和相遇问题高中物理追及和相遇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问题类型,主要涉及到相对速度和加速度的应用。

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析:一、基本概念追及问题:是指在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时,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直到追上或超过另一个物体的问题。

这类问题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时间上的差异。

相遇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在某个特定地点或时刻相遇的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关注的是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位移上的差异。

二、基本解题方法公式法:根据物理公式,如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图像法:通过画运动过程图,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从而直观地找出物体间的速度、位移关系。

相对运动法:通过分析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找出两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关系。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匀加速追匀速:当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被另一个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时,如果初始距离合适,匀加速的物体可能追上或超过匀速的物体。

这类问题主要考察的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时间上的差异。

匀速追匀加速:当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另一个匀加速运动的物体时,如果初始距离合适,匀速的物体可能永远追不上匀加速的物体,或者在某一时刻追上。

这类问题主要考察的是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位移上的差异。

匀减速追匀速:当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被另一个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时,如果初始距离合适,匀减速的物体可能追上或超过匀速的物体。

这类问题同样考察的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时间上的差异。

匀速追匀减速:当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另一个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时,如果初始距离合适,匀速的物体可能永远追不上匀减速的物体,或者在某一时刻追上。

这类问题考察的是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位移上的差异。

四、注意事项考虑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初始距离等条件,判断是否能追上或超过。

注意运动方向对相对速度的影响,尤其是负速度的情况。

正确使用物理公式和数学方法求解问题。

高中物理相遇和追及问题(完整版)

高中物理相遇和追及问题(完整版)

高中物理相遇和追及问题(完整版)相遇追及问题一、考点、热点回顾一、追及问题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类型图象说明匀加速追匀速①t=t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②t=t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Δx③t=t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匀速追匀减速匀加速追匀减速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度大者追速度小者匀减速追匀速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①若Δx=x0,则恰能追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②若Δx<x0,则不能追匀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加速及,此时两物体最小距离为x0-Δx③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Δx1=x0,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①表中的Δx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②x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③t2-t=t-t1;④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二、相遇问题这一类: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第二类: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移动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相遇.解此类问题首先应注意先画示意图,标明数值及物理量;然后注意当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还要注意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了.求解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1)根据追赶和被追赶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并注意两物体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简单的图示,找出两物体的运动位移间的关系式.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上时位置坐标相同. (3)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等等.利用这些临界条件常能简化解题过程.(4)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除了以上所述根据追及的主要条件和临界条件解联立方程外,还有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分析思路:相遇问题分为追及相遇和相向运动相遇两种情形,其主要条件是两物体在相遇处的位置坐标相同.(1)列出两物体运动的位移方程、注意两个物体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2)利用两物体相遇时必处在同一位置,寻找两物体位移间的关系.(3)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4)与追及中的解题方法相同.二、典型例题【例1】物体A、B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A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B以2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A、B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解析一】物理分析法A做υA=10 m/s的匀速直线运动,B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开始一小段时间内,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它们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当B的速度加速到大于A的速度后,它们间的距离又逐渐变小;A、B间距离有最大值的临界条件是υA=υB.①设两物体经历时间t相距最远,则υA=at ②把已知数据代入①②两式联立得t=5 s 在时间t内,A、B两物体前进的距离分别为s A=υA t=10×5 m=50 ms B=12at2=12×2×52 m=25 mA、B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Δs m=s A-s B=50 m-25 m=25 m【解析二】相对运动法因为本题求解的是A、B间的最大距离,所以可利用相对运动求解.选B为参考系,则A相对B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分别是υ0=10 m/s、υt=υA-υB=0、a=-2 m/s2.根据υt2-υ0=2as.有0-102=2×(-2)×s AB解得A、B间的最大距离为s AB=25 m.【解析三】极值法物体A、B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分别是s A=10t,s B=12at2=12×2×t2=t5.则A、B间的距离Δs=10t-t2,可见,Δs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Δs m=4×(-1)×0-1024×(-1)m=25 m【解析四】图象法根据题意作出A、B两物体的υ-t图象,如图1-5-1所示.由图可知,A、B再次相遇前它们之间距离有最大值的临界条件是υA=υB,得t1=5 s.A、B间距离的最大值数值上等于ΔOυA P的面积,即Δs m=12×5×10 m=25 m.【答案】25 m【点拨】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好“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按(解法一)中的思路分析.(2)相对运动法:巧妙地选取参考系,然后找两物体的运动关系.(3)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碰;若△<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碰.(4)图象法: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象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象求解.拓展如图1-5-2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υ-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A.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1s末和4s末B.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2s末和6s末C.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s末D.4s末以后甲在乙的前面【解析】从图象可知两图线相交点1s末和4s末是两物速度相等时刻,从0→2s,乙追赶甲到2s 末追上,从2s开始是甲去追乙,在4s末两物相距最远,到6s末追上乙.故选B.【答案】B【实战演练1】(2011·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速追 匀减速
匀加速追 匀减速
类型




匀减速追 匀速
匀速追 匀加速
匀减速追 匀加速
开始追及时, 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 当两物 体速度相等时,即 t= t0 时刻: ①若 Δx= x0, 则恰能追及, 两 物体只能相遇一次, 这也是避 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 Δx< x0, 则不能追及, 此 时两物体最小距离为 x0- Δx. ③若 Δx> x0, 则相遇两次, 设 t1 时刻 Δx1= x0,两物体第一 次相遇, 则 t2 时刻两物体第二 次相遇 .

(1)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抓住
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 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 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一定要养 成画草图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在
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A A 0

s A sB s
由①②③式得


式中,t0=12s, vA=20m/s,vB=4m/s, a=2m/s2 s=84m。 代入数据有
t 24t 108 0
2

解得 t1=6s,t2=18s ⑥ t2=18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 时间为6s。
例5.(08宁夏)甲乙两年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 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 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 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 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 组合可能是 1 1 t t , d S A.t′=t1 ,d=S B. 1 2 4
v汽=v0+at v汽车=v自=4 m/s
汽车:由4 m/s=s
x汽-x0=x自
x0=x汽-x自
10 m/s+4 m/s · 1 s-4 m/s· 1s 2 =7 m-4 m=3 m.
= 答案 3 m
例2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 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 运动的 v- t 图中 ( 如图 9 - 3所示 ) ,直线 a 、 b 分别描述了甲、 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2)x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3)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类型
图 象
说 明
匀加速 追匀速 ① t= t0 以前, 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 t= t0 时, 两物体相距最远为 x0+ Δx. ③ t= t0 以后, 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距离减小.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
追及相遇问题
“追及”、“相遇”是运动学中研究同一直线上 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常常涉及的两类问题,两者的基 本特征相同,处理方法也大同小异.
1.同时同位 两物体相遇一定是同一时刻处在同一位置.
(1)位移关系:x2=x0+x1
x0 表示开始运动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x 1表示前面被追物
体的位移,x2表示后面追赶物体的位移.
(3) 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
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6.解决“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因为在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中有时间 的二次方,我们可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 解,有时也可借助v-t图象进行分析.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
错误;在10~20 s内,甲的位移增加得多,两车在靠近,到
20 s末两车相遇,选项B错误;在5~15 s内,由图线的对称 关系知两图线在此时间段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相等,故两车位 移相等,选项 C 正确; v - t 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速度相等, 选项D错误.
答案
C
变式训练2
在例 2的已知条件下, (1)甲追上乙之前,甲、乙之间的
4.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物体的 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 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 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 程. (4)联立方程求解.
5.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
最大距离是多少?
(2)5~15 s内乙车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解析 (1)v-t图象的面积之差表示位移之差,甲追上乙之 前,甲、乙之间的最大距离 Δx=1×10×5 m=25 m. 2 (2)在5~15 s内,甲、乙两车位移相同,即 x乙=x甲=v甲t=5×10 m=50 m. 答案 (1)25 m (2)50 m
例3. (08海南) t=O 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一t 图象如 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 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2 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 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 甲乙两车相遇
(BC)
例4.(08四川)(16分)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 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m 处时,B 车速度为4m/s,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 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 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 12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设A车的速度为vA,B车加速行驶时 间为t,两车在t0时相遇。则有 ① s v t
C.
1 1 t t1 , d S 2 2
D.
(D)
图9-3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分析 由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关系,可分析判断
不同时间段内两物体的位移关系.另外要明确 v-t图线交点 的物理意义. 解析 根据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 0~10 s内,两车的位移差逐渐增大,即两车在远离,选项A
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例1 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 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 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 6 m/s2的匀减速运 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
远.
解析 当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有:
(2)时间关系:t1=t2=t 即追及过程经历时间相同,但t1、t2不一定是两物体运动 的时间.
2.临界条件
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能追及、恰好避免相撞、 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情况,即该四种情况的临界条件为 v1=v2 3.分析v-t图象 说明:(1)Δx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 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