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合集下载

3-2-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课件)-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北师大版)

3-2-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课件)-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北师大版)

课堂小结
1. 旋转的定义:“三要素” 一个定点、一个方向、一个旋转角度. 2. 旋转的性质:“三特点” 每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等于旋转角;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谢谢~
随堂练习
7.如图,在△ABC中,∠ACB=90°,AC=BC,D是AB边上 一点(点D与A,B不重合),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逆时针方 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DE交BC于点F,连接BE.
求证:△ACD≌△BCE.
随堂练习
证明:∵线段CD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 ∴∠DCE=90°,CD=CE. 又∵∠ACB=90°, ∴∠ACB=∠DCE. ∴∠ACD=∠BCE. ∵ AC=BC, ∴△ACD≌△BCE(SAS).
探究新知
核心知识点一: 旋转的概念
仔细观察钟表的指针运动:
你能得出旋 转的概念吗?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 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这个定点O称为旋转中心
o 旋转中心
转动的角∠POP称为旋转角
旋转角
P
P′
探究新知
确定一次图形的旋转时,
旋转中心 必须明确 旋转角
探究新知
2.如图所示,△ABC是直角三角形,延长AB到D, 使BD=BC,在BC上取BE=AB,连接DE.△ABC旋 转后能与△EBD重合,那么:旋转中心是_点__B___; 旋转的角度是__9_0_°____;AC的对应边是__E__D____; ∠A的对应角是__∠__B_E_D__; 点C的对应点是___点__D___.
旋转方向
旋转与平移类似,也属于 全等变换,即运动前后改 变的是图形的位置,图形 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图形的旋转性质和旋转的表示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翻转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研究图形变换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和翻转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基础。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性质和旋转的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图形的旋转可能还缺乏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示图形的旋转。

2.能够运用图形旋转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图形旋转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旋转的表示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图形旋转的实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旋转门的开关,引出图形的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图形旋转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如剪切和拼接纸片,来验证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示图形的旋转。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图形旋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通过一些拓展问题,如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是否发生变化,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图形旋转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十三章 旋转 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旋转的概念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十三章 旋转 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旋转的概念与性质

随堂训练 基础巩固
1.下列图案中能由一个图形通过旋转而构成的是_①__②___.(填序号)
2.(2020·大连)如图,△ABC中,∠ACB=90°,∠ABC=40°. 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到△A′BC′,使点C的对应点C′恰好落 在边AB上,则∠CAA′的度数是( D )
A.50° B.70° C.110° D.120°
点A、B、P的对应点分别为 C、B、P′ .
旋转中心就是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固定不变的那个点, 它可以在图形的外部或内部,还可以在图形上,即它可以是平 面内的任意一点.
旋转角: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
练习
①时钟的时针在不停地旋转,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 旋转的角度是多少?从上午9时到上午10时呢?
解: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旋转的角度为90°,从上 午9时到上午10时,时针旋转的角度是30°.
②如图,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杠杆的旋转中心是 点 O ,旋转角是 ∠AOA′,点A的对应点是点 A′ .
知识点2 旋转的性质
在硬纸板上先挖一个三角形洞,再在三角形
洞外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洞 的硬纸板放在白纸上,在白纸上描出挖掉的三角
R·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旋转的概念与性质
新课导入 导入课题
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现象,观察运动的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知道旋转是继平移、 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基本变换. (2)能结合图形指出什么是旋转中心、旋转角和对应点. (3)体会旋转的形成过程,并探究旋转的性质.
3.(教材P60例题变式)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按 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ABE,已知AF=4,AB=7.

23.1旋转第1课时优质课件

23.1旋转第1课时优质课件

• 2、在四边形ABCD中,∠ADC=90°,AD=CD,DP⊥AB 于点P,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6,求DP的长
第二十三章 23.1 旋转
(第1课时)
课件初步设计:
九中
翟妮莎
一、情境导入
如图,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从3时到5时,时针转 动了多少度?
如图,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这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旋转现象。在数学中,旋转是图形变化的 方法之一,应该怎样描述它呢?它又有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 来研究这些问题。
• 2、 分别画出△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和 180°后的图形
• 3、归纳简单的旋转作图的步骤:确定旋转角的大 小和旋转方向,确定每对对应点,一连、二转、 三截…。 • • (四)体会不一样的旋转 • 1、自学P61,归纳总结: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 不同的旋转角转同一个图案,会出现 效果。 例如:
(2)将△ABC绕点
角是 ∠B的对应角是
O旋转到△ OEF 的位置,则旋转中心是 , ,线段 AB的对应线段是 。
,旋转
(二)旋转的性质 自学P59,探究归纳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 (2)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 段的夹角等于 。 (3)旋转前、后的图形 。
(三)利用旋转的性质作图 1、如图23.1-4,E是正方形ABCD 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 △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二、自主探究
(一)旋转的有关概念(自学课本P59,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图形的旋转? 2.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3.什么是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的对应点? 4.概念的应用: (1)把图中的五角星图案,绕着它的中心O旋转。旋转角至少为多少度时,旋 转后的五角星能与自身重合?对等边三角形进行类似的讨论。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案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案

图15.2.1 【教师提问】
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共识后,教师再归纳关板书旋转的定义:
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

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旋转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

旋转过程中,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

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角是
一样的。

由此得出: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决定。

展示多媒体,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图15.2.4
中,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
图15.2.5
,△ABC是等边三角形,D 经过逆时针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 旋转了多少度?
(3) 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图15.2.6
解(1) 旋转中心是点A.
(2) 旋转了60°.
(3) 点M转到了AC的中点位置上.
例2如图15.2.7(1),点M是线段AB上一点,将线段AB绕着点M顺时针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线段与原线段的位置有何关系?如果逆时针方向旋转90°呢?
图15.2.7
解顺时针方向旋转90°,如图15.2.7(2)所示,A′B′与AB互相垂直.逆时针方向旋转90°,如图1527(3)所示,A″B″与AB互相垂直.
(第2题) (第3题)
如图,△ABC与△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在AB上,如果△ABC经逆时针旋转后能与△
旋转了多少度?
五、课堂小结。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通用16篇)《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试验教材四班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看,了解一个简洁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简单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洁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洁图形旋转90°一、创设情境用数学书按老师的指令做平移或旋转运动。

师:大家做得这么好,老师请你们观赏几幅图案。

(课件出示)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老师演示)请你们认真观看,你发觉了什么?(它们都是由简洁的图形通过旋转得到的。

今日我们就来讨论图形的旋转。

(出示课题:图形的旋转)二、探究学习1、活动一:课件出示转换前后的两幅图。

先让同学观看图a是如何变换成图b的,再让同学摆一摆,说一说。

结合课件和实物展台演示。

2、活动二:小组同学合作,利用两个三角形设计一个图形,然后利用旋转的学问进行变换,并说说它的变换过程。

强调绕哪一个点旋转的。

(板书:旋转点不动大小不变顺时针或逆时针)3、选择:教材55页说一说第1题。

操作并利用课件加以演示。

4、活动三:(教材54页风车)课件出示。

用手中的学具你能变换出这个图形吗?小组共同探究。

边打操作边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强调哪个图形绕哪一个点旋转,如何旋转,旋转多少度。

观看感悟,发觉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中,你发觉了什么?(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5、活动四:教材55页说一说第2题。

把手中的三角形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重合起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是90度),最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这样旋转得来的,你们能依据这个方法或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设6、活动五: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让孩子们自己去制造,老师作适当的指导。

人教版初中数学23.1 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课件

人教版初中数学23.1 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课件

∵∠ACB=90°,
∴∠ACD=∠ACB﹣∠DCB,
∠BCE=∠DCE﹣∠DCB,
∴∠ACD=∠BCE,
AC=BC
在△ACD与△BCE中, ∠ACD=∠BCE
CD=CE ∴△ACD≌△BCE(SAS).
连接中考
23.1 图形的旋转/
(2)当AD=BF时,求∠BEF的度数.
解:(2)∵∠ACB=90°,AC=BC,
如图,在△ABC中,∠ACB=90°,AC=BC,D是AB边上一点
(点D与A,B不重合),连结CD,将线段CD绕点C按逆时针
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结DE交BC于点F,连接BE.
(1)求证:△ACD≌△BCE;
(2)当AD=BF时,求∠BEF的度数.
解:(1)由题意可知:CD=CE,∠DCE=90°,
人教版 数学 九年级 上册
23.1 图形的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导入新知
23.1 图形的旋转/
新 疆 的 风 车 田
导入新知
23.1 图形的旋转/
荷 兰 的 大 风 车
导入新知
23.1 图形的旋转/
游 乐 场 的 摩 天 轮
导入新知
23.1 图形的旋转/
卫星 拍摄 到的 台风 “桑 美” 的中 心旋 涡
旋转中心 旋转角 旋转方向
温馨提示:①旋转的范围是“平面内”,其中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称之为旋转 的三要素;②旋转变换同样属于全等变换.
探究新知
23.1 图形的旋转/
素养考点 2 旋转角度的计算
例2 如图,点A、B、C、D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 △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COD的位置,则 旋转的角度为( C )

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在学习了图形的两种变换——轴对称和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将来进一步研究图形全等及其有关性质的基础。

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给出图形旋转的大致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形辨析能力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以及知识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方式: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 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练习题、课堂达标测试题。

学生准备硬纸板、剪刀(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观察实例(课件展示)。

①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从3点到5点,时针转动了多少度?②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教师应关注:(1)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2)在学生发现实例现象的共同特点后,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

归纳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旋转是属于动态的问题,对于运动的图形学生在学习掌握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旋转(1)》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旋转(1)》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课时旋转(1)教学内容:教科书P83~84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5“练习二十一”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其特征及性质。

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的含义,初步感悟旋转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认识旋转要素(一)课件出示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现象吗?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生:看见大风车在旋转,小女孩在荡秋千,栏杆转动起来,车子开走了等等。

师:看一看这些物体的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的运动。

师: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称为旋转运动。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大家一起来看看。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说说它是怎样旋转的。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动态旋转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学生简单描述后,教师板书课题:旋转(1)。

【设计意图】由于在第一阶段学习时,具体实例多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整圆周运动,所以部分学生形成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荡秋千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

教师还可以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实例作为教科书的补充,如钟摆等,丰富学生的认知。

(二)借助实例,认识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1)认识顺时针旋转。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性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其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发现探索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换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三、重难点重点:1、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2、探索旋转的性质.难点:找准旋转变换关系及性质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介绍风车2、欣赏风车师生活动:教师展示旋转的风车图片,学生欣赏,并回忆小学曾经知道的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转动的风车,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对象。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1、观察转动的风车得出旋转的概念问题1:观察转动的风车实例:思考这些转动的风车有什么共同特点?师生活动:展示转动的风车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图形旋转的定义。

在师生共同得出旋转定义后,教师射线OA绕着点O旋转到OB的位置为例,介绍图形旋转的相关概念“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旋转现象,抽象出旋转的本质属性,即将“生活中的旋转”抽象为“数学中的旋转”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同时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2、再次观察旋转的风车强调旋转的三要素问题:仔细观察两个旋转的风车有哪些异同点?师生活动:展示两个旋转方向、旋转角度都不同的风车,抛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寻找异同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对旋转概念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感受决定旋转的三要素的重要性,缺少任何一条都会导致旋转的结果有所不同。

3、观看学生表演,强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的重要性表演:(1)逆时针旋转900;(2)绕着肩关节旋转600;(3)绕着肘关节顺时针旋转。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要求,两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说明为什么表演的结果确不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旋转(1)》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旋转(1)》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旋转(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旋转(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旋转,探究旋转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他们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旋转作为一个新的几何变换,对学生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旋转的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操作活动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旋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旋转的性质: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实物模型,运用几何画板等手段,探索旋转的性质。

3.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几何画板演示旋转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旋转。

4.练习与应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旋转知识。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体会,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图形绕某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大小不变2.旋转前后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相等3.旋转前后对应线段的长度相等4.旋转前后对应角的大小相等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图形的旋转(一)》教案(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一)》教案(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借助实例及操作活动,掌握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的方法。

3、通过观察、合作讨论及小组交流认识体会图形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培养合作、概括能力。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打开风扇让学生观察其转动;演示体操里面的体转运动等提问学生:身体在做什么运动等,提炼出“旋转”一词。

由此引申到图形的若发生旋转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图形?板书:图形的旋转2、多媒体演示美丽图案(一幅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紫荆花),让学生思考这些美丽的图案怎么设计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3、小组前后桌讨论,点明其中许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来的。

二、探索新课1、(多媒体展示图案)小组展开讨论,这个美丽的图案可以怎么设计出来?2、多媒体展示其旋转过程3、每一次旋转过程都提问其旋转的角度,位置方,向(补充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4、提问从图形A-B-C-D,过程,你发现了什么?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小不变点O(中心点)不变顺时针旋转90度。

6、提问:如果图形A是逆时针旋转90度?你能自己画出来吗?给时间让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部分学生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图形旋转过程,有哪几方面变化哪几方面不变(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课堂巩固1、多媒体展示说一说1、2小题。

2、提问学生,让其说说旋转中心点,方向角度(注意学生回答方向相反,及时指出其旋转角度)3、多媒体展示课本试一试。

4、前后桌讨论并在纸上画出方块的旋转巡视并反馈结果让学生说说图形A如何通过旋转得到图形B。

5、让学生动手实践第2小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绕O点按一定方向旋转得到新的图形并在展示台展示。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2、让学生制作一幅由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新图形。

3、课本练习五。

本资源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课程标准】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设计特点】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的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也是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后面学习平面图形旋转的基础。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有如下特点: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加德纳曾经说过:“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

”上课伊始,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图片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中,设计时钟上指针的旋转运动和横杆的旋转运动的过程,架起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合作中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将形象思维抽象化,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设计思路】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特点以及画图的方法。

在引导探索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拓展,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图形的旋转》PPT课件(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图形的旋转》PPT课件(第一课时)

问题:
1)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 2)∠AOA'与∠BOB'有什么关系? 3)△ABC与Δ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相等
相等
全等
第七页,共十四页。
情景思考
如图,把四边形AOBC绕点O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
点O
(2)旋转方向?
顺时针
(3)经过旋转,找出点A、B的对应点?
置.
① 试说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 点A、逆时针、60°
② ∠DAE等于多少度? 60°
A
③ △DAE是什么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④ 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
M
么位置?
AC边中点
第十一页,共十四页。
BD
E C
随堂测试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中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P
O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
,那么这两个点P和P′叫做这个旋转的对
应点.
P′
旋转中心是_____O__点__,
旋转角度是_________. 120°
第四页,共十四页。
课堂测试
时钟的时针在不停地转动,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旋转的旋转角是多少度? 从下午3时到下午5时呢?
第五页,共十四页。
(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第九页,共十四页。
情景思考
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A
FB

23.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23.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大屯学校 杨绪高
23.1 图形的旋转
•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学习旋转概念,会画一个图形 作旋转后所得的图形; 2.探究旋转的性质,并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 概括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 体会图形运动中的变和不变.
·学习重点:
旋转的性质.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指针式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风车风轮的每个 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这些现象有哪些共 同特点?
旋转的性质 ◆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
等. ◆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
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4.探究
(8)你能用符号语言表示 这三条性质吗?
旋转的性质 ◆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
等. ◆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
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5.应用
2.定义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 O 转动一个角度 的图形变换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点 O 叫旋转中心,转 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 P 经过旋转变为点 P′,那么这两个 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P
O 120°
P′
3.小试牛刀
教材59页练习题
3.小试牛刀
2.如图,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杠杆的旋转 中心在哪里?旋转角是哪个角?
例1 下图为 4×4 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 边长均为 1,将 △OAB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 90°, 你能 画出△OAB 旋转后的图形 △O'A'B ' 吗?
B
A'
A
B'
O
6.归纳总结
(1)如何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如何确定旋转后的对应点的位置?
7.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主备人:李奇永修订人:周玉全审核人:崔荣远时间:2010.7.2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2、经历探索图形旋转特征的过程,体验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特征,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旋转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三、学情分析
关于图形变换,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与轴对称,对于图形变换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且同平移与轴对称一样旋转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多数学生应该较易掌握。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

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进行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旋转的基本性质,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

首先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

旋转性质的学习则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探讨出来,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则放给了学生,并注重了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充分利用了教材。

附学案:
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一、自主探究
思考:(1)钟表的指针从3点到5点,时针转动了多少度?
(2)风车风轮的叶片是如何转动到新的位置? (3)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
二、尝试应用
如课本P57图23.1- 4,E 是正方形ABCD 中CD 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 为中心,把ΔADE 顺时针旋转90°。

(1)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3)本题若改为以点A 为中心,把△ADE 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B C
三、补偿提高
1、下列旋转图形中,36°、 72°、 108° 、144°与180°都是旋转角度的是( )
A 、正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正三十六边形
D 、正十边形。

2、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是AD 上一点,将△CDE 逆时针旋转后得到△CBM.连结EM,那么△CEM 是怎样的
三角形?
3、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BAC=36°,D 是BC 上一点,△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ACE 的位置, ⑴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⑵旋转了多少度?
⑶如果M 是AB 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 转到了什么位置?
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对比平移、轴对称两种变换,旋转变换与另两种变换有哪些共性与区别?
2、作业:(1)习题23.1第1、2、
3、4题
(2)数学同步练习23.1
C
A B D E
M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