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十七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史实、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背景: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起合法权利。

②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建交的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3、建交过程: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全方位外交:1、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外交策略:(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17课内战烽火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希望通过和平道路,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背离全国人民的愿望,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全国内战。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1945年10月10日)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蒋介石:为赢得准备内战时间,欺骗人民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经过: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4.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5.《双十协定》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

6.重庆谈判意义:①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②《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二、转战陕北:1、时间:1946年6月。

2、标志: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3、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针:采取以运动战为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

①指挥者:彭德怀,贺龙②参战军队:西北野战军。

③战术:“蘑菇战术”④重要战役: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⑤结果: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三、挺进大别山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

2、1947年夏,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背景:到1947年6月,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歼敌100余万人,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4、目的:进攻国民党统治区,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八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1949年)一、全面内战的爆发1、阅读右图回答问题(1)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是什么? 重庆谈判(2)与这一事相关的中共代表人物有哪些?毛泽东、周恩、王若飞(3)毛泽东前去重庆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4)这一事的结果如何? 签订了“双十协定”即《会谈纪要》最终有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为什么?没有,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二、走向战略进攻1、右图反映的是1947年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情景,其结果是什么?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历史事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刘伯承、邓小平)三、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1948—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进行了哪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是?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2、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辽沈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平津战役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将领是谁?傅作义3、“钟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讲的是渡江战役什么战役使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渡江战役“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中的“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权渡江战役的结果是?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4、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什么?南京解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正确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堂练习:1、194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城为之沸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7课内战烽火1.重庆谈判:(1)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2)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3)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4)结果: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5)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2.全面内战:(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2)防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3)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第18课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地方:锦州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淮海战役4.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5..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

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作用: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7.胜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状元实业家:张謇(1)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2)创办的企业:大生纱厂等。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发展阶段:①洋务运动到清末:萌芽②“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2)原因: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一战”后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卷土重来,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3.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4.发展特点:①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②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④发展短暂而且艰难曲折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1.近代交通的出现:火车、轮船的传入2.近代通讯的出现: 有线电报、电话。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中国经济受到冲击,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目的: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内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设立新式学堂。

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内容: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北伐战争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共合作破裂。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背景: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结果:全民族抗战开始,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内战爆发背景:国共两党矛盾激化。

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最终胜利,建立新中国。

此外,八年级上册历史书还涉及了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包括近代工业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兴起、社会生活的变迁等。

请注意,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因不同版本的教材而有所差异,建议以实际使用的教材为准进行复习和总结。

同时,历史学科注重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建议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多进行思考和拓展。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内战烽火一、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1946年)1.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国内形势(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1)人民群众:历经八年抗战、付出巨大牺牲,获得抗战胜利的中国人民普遍希望和平,从此中国能走上富强之路。

(2)共产党:毛泽东早在中共七大就曾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带领人民群众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积极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4)美国:战后成为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积极向外扩张,对华政策是“扶蒋反共”。

出钱、出武器甚至用飞机把国民党军队运送到前线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重庆谈判(1)目的:①国民党: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时间,欺骗广大人民。

②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成果──签订《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即《会谈纪要》: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但蒋介石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3)作用: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国民党要再发动战争,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二、全面内战爆发和转战陕北1.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战略防御阶段(1946—1947年)(1)全面内战爆发:①时间和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②性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③中共对策: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

(2)战况:经过八个月的作战,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敌人的重点进攻和党中央转战陕北(1)形势:蒋介石迫于全面进攻兵力不足,只好采取重点进攻,主要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一、国防建设。

1. 陆军的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由单一兵种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向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2. 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3. 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 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士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在朝鲜战场上击落敌机三百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

-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飞机的种类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

4. 导弹部队的发展。

-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现已更名为火箭军)。

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 导弹部队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多种型号的导弹。

二、外交成就。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五单元主要涵盖了南北朝时期以及北魏、南朝宋、南朝梁、南朝陈等朝代的建立和发展。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和特点南北朝时期跨越了420年至589年的时间,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其中南朝包括宋、齐、梁和陈四个朝代。

南朝以江南为中心,北朝以北方地区为中心,南北之间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统一的努力。

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是政权不统一,社会动荡不安,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南朝以官僚制度为基础,注重文化教育,而北朝则以军事制度为基础,注重军事力量。

二、北魏的建立与发展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前身是葛荣领导的拓跋部的政权。

北魏的建立始于拓跋珪,他于386年称帝建都平城,定都后改姓元。

北魏在拓跋燕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措施,逐渐巩固统一了北方。

在北魏的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僚体系,实行科举制度,发展了佛教,培养了大批学者和文化名人。

同时,北魏还通过朝廷改革加强了军事力量,奠定了北方统一的基础。

三、南朝宋的建立与发展南朝宋是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刘裕于420年建立。

南朝宋的建立标志着南朝时期的开始。

刘裕在建立南朝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一。

他废除了鲜卑族的特权,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推行科举制度,并重视农桑、教育、法律等。

同时,南朝宋也是南朝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开始。

南朝宋的建立为南方政权的统一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南朝梁、南朝陈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四、南朝梁、南朝陈的建立与发展南朝梁、南朝陈是南朝时期的另两个重要朝代,它们在南朝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南朝梁由萧道成于502年建立,南朝陈由陈霸先于557年建立。

南朝梁、南朝陈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同时,南朝梁、南朝陈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北方的侵略和内部的政治斗争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 1、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3、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4、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5、导弹部队的发展:导弹部队时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分别是什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在中、印、缅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非亚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指明注意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针对帝王注意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列举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⑴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⑵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一致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⑶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⑷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复习 知识点梳理汇总 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复习 知识点梳理汇总 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汇总大全一、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商鞅变法是秦国重要的政治改革,推动了秦国的崛起。

- 变法措施包括分封制、井田制和法治建设等。

二、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通过武力一统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三、秦朝政治、经济和文化- 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带来了高度统一和集中的政治体制。

- 关中平原的丰沃土地和灌溉设施的开发,使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

- 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及度量衡等标准,加强了统一和管理。

- 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四、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 秦朝末年因过度征收和苛刻政策,引发了农民起义。

- 农民起义最终演变成楚汉战争,刘邦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汉朝。

五、秦汉经济的繁荣和农民起义- 秦汉时期,农业经济发展迅速,手工业和商业也蓬勃发展。

- 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和统治压迫。

六、汉武帝时期的改革与外交发展- 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推行开渠兴文,发展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法制;推行官吏制度等。

- 汉武帝还通过外交手段,与西域、匈奴等民族建立了友好关系,维护国家的疆土安全。

七、汉朝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有众多文学和艺术的杰出代表。

- 科技方面,汉代人发明了造纸术和指南针等重要的发明。

八、社会风俗与的发展- 汉朝社会风俗多样,有众多的俗和礼仪。

- 在汉朝发展迅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西汉、新朝和东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西汉时期贵族地主占据统治地位。

- 新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朝代,由于地震灾害而灭亡。

- 东汉时期官僚专权和豪强土地兼并加重,导致社会动荡。

十、三国时期的分裂-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达近60年的分裂时期,主要分为魏、蜀和吴三个国家。

- 经过长时间的战乱,最终魏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晋朝。

十一、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三国时期政治混乱,各国割据一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1、重庆谈判:⑴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

⑵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⑶过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达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⑷结果:国共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⑸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战略防御)3、1947年夏,率领晋翼鲁豫解放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从而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进攻)第18课: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指挥。

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其中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地方是锦州。

淮海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以徐州为中心。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

平津战役: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23日解放南京。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解放战争知识检测17课内战烽火1.重庆谈判的背景:(1)(2)(3)。

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也为了。

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

4.重庆谈判的时间年,结果:。

这一结果对共产党来说,使它在政治上。

5.解放战争爆发的时间年,标志是。

(全面进攻);在全面进攻失败后,1947年,又重点进攻,中共的政策是,,粉碎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6.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年,标志:,影响:。

18课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是国共之间的一场主力决战,包括:战役、战役、战役。

2.辽沈战役时间(1948)年,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结果。

3.淮海战役以为中心,结果。

4.平津战役结果,其中在国民党总司令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5.三大战役的意义:(95页)6.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时间年,毛泽东、朱德下达了进军的命令,结果和意义:23日,。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二、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理解)1.共产党(1)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正义的。

(2)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和群众的支持。

(3)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指挥得当。

(4)人民解放军作战勇敢,士气高昂。

2.国民党(1)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

(2)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

(3)指挥不当,军队士气日益低落。

基础知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两党关系的思考:国共两党是代表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两党分裂和内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说明:合则两利,分则国衰。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精诚团结,以民族利益为重,为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二、(整理到97页)1.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中国革命中心在南方,这一中心怎样形成的?南方革命中心形成对中国革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形成:共产党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先后举行了南昌、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失败后,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汇总第15课北伐战争1、中共三大内容:A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

内容: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国共合合作的政治基础)意义(地位):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中国革命进入到国民革命运动时期)★3、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1925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

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4、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1926年(2)政府:广州国民政府(3)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总司令:蒋介石(5)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6)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7)主要战役:汀泗桥和贺盛桥(8)先锋: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9)成果:①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③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5、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标志:①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6、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

( 1927--1949年)★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发展: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7、课本第73页〖问题思考〗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团结;(2)北伐师出有名,后正义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北伐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5)苏联和共产国的大力支持;(6)北洋军阀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复习提纲】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复习提纲】

外交原则
(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访华商讨西藏边界问题时提出。
(正式)提出:1954年,周恩来回访印度和缅甸时。
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组建五大军种
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新格局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
成就
建国初
的外交
外交政策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备注:是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的。
外交成就
在建国第一年就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第一个建交国是(苏联)。
万隆会议
也叫
亚非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
会议特点:这是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70年代
的外交
中国
重返联合国
时间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备注:用词要准确,不能用“加入”)
意义
①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
建交
建国初美对华政策
美国敌视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关系缓和
乒乓外交 实现了“小球转动大球”。其中大球指(中美关系)。
基辛格访华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举行会谈
尼克松访华

八年级历史五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五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五单元知识点在八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五个单元,分别是“探索新大陆”、“从封建到资本主义”、“文化与科技的转化”、“民主革命”和“世界两极分化”。

一、探索新大陆1. 大航海时代的起源:15世纪初,欧洲国家开始探索新航道,寻找东方的贸易之路。

2. 神奇的新大陆:哥伦布在1492年抵达了新大陆,群岛也被西班牙人发现。

3. 殖民化的起源:欧洲国家意识到新大陆的财富和资源,开始大规模殖民,从而开始殖民化时代。

二、从封建到资本主义1. 封建社会的固定等级:中世纪的欧洲社会被划分为三个等级,维持着封建等级制度。

2. 货币经济的兴起:14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出现银行,随着贸易和工业的发展,货币经济取代了封建等级制度。

3. 资本主义的兴起:随着贸易和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得以形成,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

三、文化与科技的转化1. 文艺复兴运动:14至16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文艺复兴运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希腊罗马时代的文化和艺术。

2. 科学革命的兴起:16至17世纪,欧洲人开始研究和实验科学,强调实证主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 工业革命的爆发:18世纪末期,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以机械工业为主导,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四、民主革命1.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取得了独立和自由。

2. 法国大革命:1789年至179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结束了欧洲的绝对君主制度,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3. 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的实力逐渐增强,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改革。

五、世界两极分化1. 冷战的爆发:1945年至1991年,美国和苏联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冷战事件,分裂了世界。

2. 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崛起并成为主要力量,引发了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

3. 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取代了冷战时期的政治争斗,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1、重庆谈判:⑴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

⑵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⑶过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的陪同下,达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⑷结果:国共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⑸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战略防御)3、1947年夏,率领晋翼鲁豫解放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从而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进攻) 第18课: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指挥。

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其中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地方是锦州。

淮海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以徐州为中心。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

平津战役: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23日解放南京。

中考历史知识点梳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中考历史知识点梳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949年至今)【明确考纲】识记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八下P77);知道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八下P88);知道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八下P80-81)。

了解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的史实(八下P83);知道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八下P74);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梳理知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新中国在国防建设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一、国防建设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不作考试要求)1、导弹部队的发展八下P74导弹部队(1)主要任务: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2)组建时间:1966年。

(3)发展历程:我国导弹部队在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壮大,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4)意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科技强军之路。

2、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而现代战争比的是科技含量,而不是数量。

只有科技强军才能构筑起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才能起到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二、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下P76-77(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八下P76(2)新中国建立后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年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便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八下P76(3)新中国建立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政策: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八下P76(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下P77①提出时间和提出者:1953年,由周恩来在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

②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初二历史5单元思维导读

初二历史5单元思维导读

初二历史5单元思维导读思维导读:初二历史5单元-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一、思维梳理1.《史记·商君列传》中提出的“三农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有何影响?2.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请分析农业在封建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请分析商业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请分析手工业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5.请分析均田制在封建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不足之处。

二、重点知识解读1.《史记·商君列传》中提出的“三农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有何影响?《史记·商君列传》中提出的“三农政策”包括积聚农民的富余物资,严禁农民擅离耕作,并限制地主劳动力的外流。

这一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产生了以下影响。

首先,积聚农民的富余物资使得国家财政得以良好发展。

在三农政策中,商鞅提出了“督粮官”制度,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实行国家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干预和控制,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大量存粮使国家财力得到增长。

这为国家的军队、官吏、工程建设等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和财政支持。

其次,严禁农民擅离耕作,保障了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农业生产的稳定对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安定和统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商鞅的“三农政策”要求农民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土地,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维护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延续。

最后,限制地主劳动力的外流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维护了封建社会经济的稳定秩序。

商鞅认为地主携家带口外流是对国家经济的损害,因此提出限制地主劳动力的外流。

这一政策限制了地主阶级对农民土地剥夺的速度和程度,维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权和封建社会经济的稳定秩序。

2.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请分析农业在封建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业是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

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民是经济生活的主体。

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

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一、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1.封建土地制度。

2.封建等级秩序:贵族、农民、奴隶。

3.封建城市制度。

二、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

1.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

2.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

3.宗教改革与新教产生。

4.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三、中国封建社会与世界相比较。

1.礼仪制度对于封建社会的影响。

2.文化的传统和改革。

3.中国封建社会的崩溃和变革。

四、封建社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现代化的影响。

2.人权和民主的发展。

3.环境和资源的利用。

五、小结。

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使社会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有益于理解和认识当前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线索
自1945年8月重庆谈判开始,到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艰苦斗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二、知识要点
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采取“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1945年8月,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民主,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

3、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

(1)内容:接受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意义: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4、1946年6月,国民党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5、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

为诱敌深入,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

但毛泽东仍留在陕西,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6、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7、(如图)1947年夏,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战略反攻。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区开展了土地革命。

2、三大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战斗军队战略结果辽沈战役 1948.9~11 林彪、罗荣桓东北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1948.11~1949.1 刘伯承、陈毅、粟裕、邓小平、潭震林中原华东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华北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华北全境解放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3、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它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4、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