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古人谈读书

一、课文内容分析

《古人谈读书》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常”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

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的意思。“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

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的好处已经有所体会,能对“读书明智”达成共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得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引导学生恰当使用借助工具书、借助注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等方法,关注古今异义,来理解文意。此外,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方面,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关键词的方法,实现对语文要素的落实。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识”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人的读书方法,激发热爱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古人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2.你读过哪些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古人谈读书》,了解一下古人是如何读书的,他们的读书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教师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知全文。

教师:课文一共分为三部分,请快速默读课文,了解一下分别介绍了古人的哪些读书方法。

(分别介绍了孔子的《论语》、宋代朱熹和清朝曾国藩的读书方法。)

2.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读课文,学习生字。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4)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5)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开火车”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三、学习课文(一)

1.走近孔子。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孔子。

2.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孔子的知识。

3.教师补充。

4.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小组交流:结合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6.全班交流。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敏又喜好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呀!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7.谈谈自己读后的收获。

8.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一)。

2.课外阅读有关《论语》的其他内容,可阅读书籍,也可上网浏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论语》中句子的背诵情况。

2.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论语》中有关读书的句子。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后面两篇有关读书的短文。

3.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二)

(一)走近朱熹。

1.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朱熹。

2.教师补充。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口会读不正确吗?】

(2)同桌交流读文感受。

(三)细品课文,感悟方法。

1.学生小组交流:从文中你学到了什么读书方法?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学习课文(三)

(一)走近曾国藩。

1.学生介绍课后搜集的曾国藩的资料。

2.教师补充。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