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集合含义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含义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含义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法,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化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教学重难点:
1. 集合的定义和概念理解;
2. 集合的表示法和运算规则;
3. 集合运算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和应用。

二、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法:用大括号{}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等;
4.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等。

三、练习(20分钟)
1. 完成集合的表示练习;
2. 计算给定集合的并集、交集等;
3. 解答集合运算的应用题。

四、总结(5分钟)
通过对今天课堂内容的总结,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集合的
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和课外拓展题,巩固集合运算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引入现实例子和丰富练习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新部编本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 我来自燕山中学;省溧中高一(1)班; 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 、集合B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

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

如a 、b 、c 、p 、q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 (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4)young 中的字母; (5)大于100的数; (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5.常用数集的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Λ,2,1,0=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Λ,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Z , {}Λ,,,210±±=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整数与分数=Q(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6.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了解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一、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 了解集合的概念和元素的概念
-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2. 集合的符号表示
- 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集合:A={1,2,3,4,5}
二、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 集合的运算
- 了解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
- 学习集合的运算规则和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集合的运算应用
-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运算
三、集合的性质和定理
1. 集合的性质
- 了解集合的基本性质:互斥、重复、子集等
- 学习如何判断两个集合是否相等
2. 集合的定理
- 掌握集合的代数定理和逻辑定理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介绍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3. 练习集合的运算和性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引导学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练习题等
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作业等不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实施个性化教学。

人教版数学高一-新课标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案

人教版数学高一-新课标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案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2)【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的概念理解;2.认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3. 熟练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逐渐培养使用数学符号的规范性.【考纲要求】1. 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 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课前导学】1.集合()(){}3,2,1,0=A ,则集合A 中的元素有 个.2.若集合{}|0,x ax x R =∈为无限集,则a = .3. 已知x 2∈{1,0,x },则实数x 的值 .4. 集合12|,6A x x N N x ⎧⎫=∈∈⎨⎬-⎩⎭,则集合A = . 【例题讲解】例1、 观察下面三个集合,它们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1){}2|1A x y x ==+(2){}2|1B y y x ==+(3){}2(,)|1C x y y x ==+例2、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1b a a ⎧⎫⎨⎬⎩⎭,也可表示为{}2,,0a a b +,求20112011a b +.例3、已知集合{}222,(1),33A a a a a =++++,若1A ∈,求a 的值.【课堂检测】1. 用适当符号填空:(1){}2|,1_____A x x x A ==- (2){}2|60,3____B x x x B =+-=(){}C R x x x C ___52,,22|3∈≤=2.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 ⎧⎫+=⎨⎬⎩⎭,则b a -= . 3.将下列集合用列举法表示出来: (){};6|1N m N m m A ∈-∈=且 ()⎭⎬⎫⎩⎨⎧∈∈-=N x N x x B ,99|2【教学反思】。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中数学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中数学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

教案: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集合的含义。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如学校里的班级、图书馆的书籍等,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含义:讲解集合的定义,解释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的特点。

3.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并通过实例展示各种表示方法的运用。

4. 应用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非子集等。

2. 能够运用集合的关系判断题目,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运用集合的关系判断题目。

八、教学难点:1. 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运用集合的关系判断题目。

九、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集合实例讲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高中数学集合的定义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定义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定义教案
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元素、子集、集合的表示法以及集合的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运算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PPT、黑板、教案、讲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举例介绍集合的概念及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指将若干个确定的对象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概念。

2. 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称为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3. 集合的表示法:集合可以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例如:A={1,2,3}或B={x|x是自
然数}。

4. 子集:若集合A的每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5.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等。

三、练习:让学生练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四、应用:通过生活实例或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进行解题。

五、归纳总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集合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反馈: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此教案主要围绕高中数学集合的定义展开,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练习,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集合的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是高中数学生活的开始。

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的时候有基本的数学功底,对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这节课同学们要掌握许多新的名词,以及之前没后见过的数学符号,本节课要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生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掌握集合的概念,感知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2.能够清楚的知道集合中常用的表示符号。

3.了解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准确的表示方法。

五、学法指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所学教师引入问题: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接碰到过一些集合,大家能够说一说吗?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二)引入新知同学们,我们班所有同学站起来。

同学们做动作。

老师提问:老师口令的对象是谁,是全班的同学还是某些同学?老师总结:这些是一个集合,他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

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个概念:集合。

多媒体出示课件:1)20以内的所有的偶数;2)我国都有哪些省份;3)所有的三角形;同学们讨论,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概括这些例子的共同特征: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老师强调全体我们称为集合,整体中的部分就是集合的元素。

老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

表示.(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发现,让同学们对集合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

知道正确的区分集合和元素两个概念。

)(三)根据资料,探索集合中元素的特点(1)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注意个别同学的指导,解答学生疑难.让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5小于18的偶数;(2)我国的直辖市。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一一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我来自燕山中学;省溧中高一(1)班;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1 •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集合B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简称元。

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

女口a、b、c、p、q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4)you ng中的字母;(5)大于100的数;(6)小于0的正数。

2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 •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 € 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颠倒过来写.)4 •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5•常用数集的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N 0,1,2,(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N* 1,2,3,(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Z 0, 1, 2,(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Q 整数与分数(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R 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数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 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 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6 •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高中数学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苏教版必修1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集合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新生自我介绍:介绍家庭、原毕业学校、班级.2.问题.在介绍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像“家庭”、“学校”、“班级”、“男生”、“女生”等概念,这些概念与“学生×××”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学生活动1.介绍自己;2.列举生活中的集合实例;3.分析、概括各集合实例的共同特征.三、数学建构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不同的...、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构成集合的每一个个体都叫做集合的一个元素.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个体与群体群体是由个体组成自然语言描述如{15的正整数约数}数学语言描述规范格式为{x|p(x)}另集合一般可用大写的拉丁字母简记为“集合A 、集合B ”.4.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5.有限集,无限集与空集.6.有关集合知识的历史简介.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 表示出下列集合:(1)中国的直辖市;(2)中国国旗上的颜色.小结:集合的确定性和无序性例2 准确表示出下列集合:(1)方程x 2―2x -3=0的解集;(2)不等式2-x <0的解集; (3)不等式组2+3511x x >⎧⎨->⎩-的解集; (4)不等式组⎩⎨⎧2x -1≤-33x +1≥0的解集. 解:略.小结:(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⑴,无限集⑵与⑶,空集⑷例3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列举法表示:(1){(x ,y )| x +y = 3,x ∈N ,y ∈N }(2){(x ,y )| y = x 2-1,|x |≤2,x ∈Z }(3){y | x +y = 3,x ∈N ,y ∈N }(4){ x ∈R | x 3-2x 2+x =0}小结:常用数集的记法与作用.例4 完成下列各题:(1)若集合A ={ x |ax +1=0}=∅,求实数a 的值;(2)若-3∈{ a -3,2a -1,a 2-4},求实数a .小结: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2.练习:(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 x|x+1=0};②{ x|x为15的正约数};③{ x|x为不大于10的正偶数};④{(x,y)|x+y=2且x-2y=4};⑤{(x,y)|x∈{1,2},y∈{1,3}};⑥{(x,y)|3x+2y=16,x∈N,y∈N}.(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奇数的集合;②正偶数的集合;③{1,4,7,10,13}五、回顾小结(1)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2)集合的表示——列举法、描述法以及Venn图;(3)集合的元素与元素的个数;(4)常用数集的记法.六、作业课本第7页练习3,4两题.。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优秀教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优秀教案

篇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剖析《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必修1的第一章内容,是高中数学的基础,集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在其它一些章节中也都有渗透,因此学好这一章内容是十分关键的。

本章又是高中数学课程的起始章,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研究的方法也与初中数学不一样,因此设计好这一章内容的教学不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能否入门高中数学都是很重要的。

2、教学内容与学情剖析本教材对集合的定位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语言来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并使学生能用集合语言简洁、准确地表示数学对象。

高一新生经历了初中的启发式学习,对一些具体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一些抽象的知识还不能完全明了如何来学,一些良好的数学素养还需要去形成,一些能力还需要去培养、提高。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剖析鉴于以上分析,又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①了解。

(集合的含义)②理解。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③掌握。

(集合的表示方法)④培养。

(学生观察、类比、归纳、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②渗透分类思想;情感与价什观目标:①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②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问题探究的过程之美及数学思维的严谨之美;(2)教学重、难点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

难点: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难点突破:]对于难点,则是通过实例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寻找概念区分点,尽而把握概念特点,从而达到准确表达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突破。

二、教法设计由于本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学到知识,更能使学生掌握怎样来学到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以确保教案包括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案包括教学评估的方法,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1第二教时教材:1、复习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目的: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过程:一、复习:(结合提问)1.集合的概念含集合三要素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4.关于“属于”的概念二、例一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解:{x|x2=x}={0,1}2.比2大3的数的集合解:{x|x=2+3}={5}3.不等式x2-x-64.过原点的直线的集合解:{(x,y)|y=kx}5.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解:{(x,y)| 4x2+9y2-4x+12y+5=0}={(x,y)| (2x-1)2+(3y+2)2=0}={(x,y)| (1,3)} 6.使函数y=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解:{x|x2+x-60}={x|x2且x3,xr}三、处理苏大《教学与测试》第一课含思考题、备用题四、处理《课课练》五、作业《教学与测试》第一课练习题集合的概念教案篇2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集合》(第一课时)。

集合这一课里,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是为了引入函数的定义。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模块中,集合就显得格外的举足轻重了。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述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述教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述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课题引入:学校通知:本周星期天,高一年级学生到郊外春游.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思考:1. 十以内的正整数1, 2, 3, ⋯⋯9 ;2.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3. 本班全体学生;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集”.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的表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例如:A表示方程x2=1的解. 2∉A,1∈A.集合元素的性质:⑴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如: x∈A与x∉A必居其一.⑵互异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不相同的. 如:方程x2-2x+1=0的解集为{1}而非{1,1}.⑶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如:{1,2},{2,1}为同一集合.思考:那么{(1,2)},{(2,1)}是否为同一集合?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N内排除0的集合);N*或N+Z: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Q: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R: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列举法:定义: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进行自然语言和集合语言间的相互转换.(5)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抽象概括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2)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学的特有文化——简洁精练,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其符号表示,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定义及应用.教学难点: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实例归纳,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注意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2、教学用具:投影仪、黑板。

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图(一)将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1.1,2,0,3有理数 自然数第一个是由有理数组成的数集,第二个是由自然数组成的数集,数集是集合. 师:如何理解数学中集合的含义?它是怎么表示的呢?点出课题.(二)、讲解新课看下面的例子:(1).1~20以内的所有素数;(2).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师生共同概括2个例子的特征。

(1)中,我们把1~20以内的每一个素数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就组成一个集合;同样地,(2)中,把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每颗人造卫星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也组成一个集合,这些元素的全体也组成一个集合由此得出结论.1、集合的含义概念: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集)。

高中数学必修一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第1课时)教案2

高中数学必修一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第1课时)教案2

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 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 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 情境:介绍自己;2. 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男生”、“女生”等概念,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学生活动1. 介绍自己:仿照所给例子,让学生作自我介绍;2. 列举生活中的集合实例;3. 分析、概括各种集合实例的共同特征。

三、建构教学1.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给出集合的含义(描述性概念);2. 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以及Venn 图);3. 常用数集的记法(∉∈*,以及符号R Q Z N N ,,,,); 4. 有关集合知识的历史简介。

四、数学应用1. 例题例1:(1)求方程0322=--x x 的解集;(2)求不等式23>-x 的解集。

解:(1)由0322=--x x 得3,121=-=x x ,所以方程0322=--x x 的解集为{}{}3,1,0322-=∈=--R x x x x (2)由23>-x 可得5>x ,所以不等式23>-x 的解集为{}5>x x 。

例2:求方程012=+x 所有实数解所构成的集合。

解:因为012=+x 没有实数解,所以{}φ=∈=+R x x x ,012 2. 练习(1) 请学生各举一例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 第7页练习第3题用””或““∉∈填空(口答)。

(3)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623,.5;,1.4;42,2,.3;2,1,2,1,.215.1N y N x y x y x N n x x y x y x y x y x y x x x n ∈∈=+∈-==-=+∈∈;的正约数是 (4)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0,8,6,4,2.2;13,10,7,4,1.1-----五、回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 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以及Venn 图;3. 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2.掌握集合的表示法,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法,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一、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新学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学校和班级,思考:家庭、学校和班级等概念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些涉及到的范围与学生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归纳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

引出课题,学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二、探究新知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探讨集合的含义的生成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为了方便讨论,我们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标准对所讨论的事物进行分类,分类后,我们会用一些术语来描述它们,例如“群体”、“全集”、“集合”等。

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简称元。

师:好,知道了集合的含义,老师现在考考大家例:请同学们观察“亚洲国家的首都”这一集合中的元素,看看他的元素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完后引导学生拓展出-发现纽约、巴黎不在集合中,强调元素的确定性。

请大家写出book 中的字母组成的集合,强调元素的互异性。

追问1:我们班每个星期都会换座位,我们班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改变了吗?生:没变说明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老师总结特地的为了,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者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三、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四、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五.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典例剖析例1. 用例举法表示集合答案:例2.下列命题:若,则;表示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方程的解的集合可表示成;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答案:(2) 例3.已知,且,求实数的值。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5)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5)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教材分析】高中数学教材第一章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学好这一章内容是十分关键的。

第一章主要包括集合与函数概念,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研究的方法也与初中数学不一样,因此设计好这一章内容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中对集合的定位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并使学生能用集合语言简洁、准确地表示数学对象,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但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讲解和训练,避免人为地编制一些繁难的偏题。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达到以下要求: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极其记法;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流程】1.问题引入:(1)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2)介绍自己初中时的学校;(3)介绍自己现在的班级。

2.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某些指定对象的全体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是没有给出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与初中时学习过的点、线、面类似。

☆元素与集合之间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

-----练习:(1)课本P6:1(1)(2)一条直线可看作由组成的集合;一个平面可看作由组成的集合;一个圆可看作由组成的集合。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不拘泥与“数”或“点”3.练习巩固:-----①.考察下列每组对象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1)所有的好人(2)不超过20的非负数(3)我们班16周岁以下的学生(4)高个子的人(5)充分接近的实数小结: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②.(1)满足的实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2)满足的实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③.已知集合M={a,b,c}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数学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

二、教学目标: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③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④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三、教学重点: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四、教学难点: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自主导学(预习)1、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在初中代数不等式的解法一节中提到: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解集的定义中涉及了“集合”,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问题1:下面这5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1~ 20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所有的正方形;(5)北京大学2014年9月入学的全体学生.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宣布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共同概括出5个实例的特征:都是有某些对象组成的全体.3、信息交流,揭示规律根据讨论的结果得出集合的含义: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问题2:集合应当如何表示呢?元素与集合是什么样的关系?2.集合的表示方法一:(字母表示法):大写的英文(拉丁)字母表示集合,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包含零):N,正整数集:N*(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方法二:(自然语言):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出的集合,例如“所有的正方形”组成的集合等.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分别用“∈”和“ ”表示.问题3:一组对象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集合?4.集合元素的性质(1)确定性:即任给一个元素和一个集合,那么这个元素和这个集合的关系只有两种:这个元素要么属于这个集合,要么不属于这个集合;元素确定性的符号语言表述为:对任意元素a和集合A,要么a∈A,要么a∉A.(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4)集合相等: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问题4:(1)请列举出“小于5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A”.(2)你能写出不等式2-x>3的所有解吗?怎样表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5.集合的表示:字母表示法、自然语言、列举法、描述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全部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其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这种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注: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简写成列举法的形式,只是去掉竖线和元素代表符号,例如: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二)、合作学习【例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B )A.大于6的所有整数B.高中数学的所有难题C.被3除余2的所有整数D.函数y=x图象上所有的点【例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解:(1)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A={0,1,2,3,4,5,6,7,8,9}.(2)设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0,1}.(3)设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为C,那么C={2,3,5,7,11,13,17,19}.【例3】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解:(1)设所要表示的集合为A,方程x2-2=0的实根为x,它满足条件x2-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A={x∈R|x2-2=0}.(2)设所要表示的集合为B,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为x,它满足条件x∈Z,且10<x<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B={x∈Z|10<x<20}.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有11,12,13,14,15,16,17,18,19,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B={11,12,13,14,15,16,17,18,19}.点评: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步骤:(1)用字母分别表示集合和元素;(2)用数学符号表达集合元素的共同特征;(3)在大括号内先写上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写成A={…|…}的形式.描述法适合表示有无数个元素的集合.注意:当集合中的元素个数较少时,通常用列举法表示,否则用描述法表示.(三)、当堂检测1.用另一种形式表示下列集合:(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2){所有被3整除的数};(3){x|x=|x|,x∈Z且x<5};(4){x|(3x-5)(x+2)(x2+3)=0,x∈Z};(5){(x,y)|x+y=6,x>0,y>0,x∈Z,y∈Z}.1.思路分析:用列举法与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要分清元素是什么,二要明确元素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答案:(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还可以表示为{x||x|≤3,x∈Z},也可表示为{-3,-2,-1,0,1,2,3}.(2){x|x=3n,n∈Z}.(3)∵x=|x|,∴x≥0.∵x∈Z且x<5,∴{x|x=|x|,x∈Z且x<5}还可以表示为{0,1,2,3,4}.(4){-2}.(5){(1,5),(2,4),(3,3),(4,2),(5,1)}.2.已知集合A={x|ax2-3x+2=0,a∈R},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2.思路分析:对于方程ax2-3x+2=0,a∈R的解,要看这个方程左边的x2的系数,a=0和a≠0方程的根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则集合A的元素也不相同,所以首先要分类讨论.解:当a=0时,原方程为-3x+2=0⇒x=,符合题意;当a≠0时,方程ax2-3x+2=0为一元二次方程,则解得a≠0且a≤.综上所得a的取值范围是{a|a≤}.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1 000以内被3除余2的正整数所组成的集合;(2)直角坐标平面上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所组成的集合;(3)所有正方形;(4)直角坐标平面上在直线x=1和x=-1的两侧的点所组成的集合.3、思路分析:本题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所谓适当的表示方法,就是较简单、较明了的表示方法.由于方程组的解为x=4,y=-2,故(1)宜用列举法;(2)中尽管是有限集,但由于它的元素个数较多,所以用列举法表示是不妥当的,故用描述法;(3)和(5)也宜用描述法;而(4)则宜用列举法.解:(1){(4,-2)};(2){x|x=3k+2,k∈N且x<1000};(3){(x,y)|x<0,且y>0};(4){正方形};(5){(x,y)|x<-1或x>1,y∈R}.(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想一想):(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七、课外作业1.课本P12习题1.1 A组第4题.2.元素、集合间有何种关系?如何用符号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如何呢?如何表示?通过预习课本来解答.八、教学反思:。

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四)课堂小结 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五)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1.集合的含义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元素的特征 3.常用数集及记法 4.集合的表示法
例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板演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思考: 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 解答 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6.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 3 小于 11 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7.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 8.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 A 表示高—(1)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 a 表示高一(2)班的一位同学, b 是高一(4
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 A,记作 a A . 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集合 A,记作 a A . (2)如果用 A 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 A 的关系分别是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 6 页练习第 1 题. 9.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 10.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4-p5 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例 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2 (1)方程 x -2=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 10 小于 20 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补充例题,例 3: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等式 2x+5<0 的解的集合; (2)大于 10 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 探究题:若 A={x|x=3n+1,n ∈ Z}, B=x|x=3n+2,n ∈ Z} C={x|x=6n+3,n ∈Z}. (1) 若 c ∈ C,问是否有 a ∈ A,b ∈ B,使得 c=a+b; (2)对于任意 a ∈ A,b ∈ B,是否一定有 a+b ∈ C ?并证明你的结论.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11.课堂练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A {x N |1 x 8}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 6 页练习第 2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 我来自燕山中学; 省溧中高一(1)班; 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 、集合B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

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

如a 、b 、c 、p 、q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 (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 中的字母; (5)大于100的数; (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5.常用数集的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3,2,1*=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6.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 2,3x+2,5y 3-x ,x 2+y 2},…;各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出来,写成{|()}x p x 的形式。

(3)韦恩(Venn )图示意7.两个集合相等: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三、数学运用:1.例题:例1.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方程2230x x --=的解集。

答案:列举法:{1,3}-描述法:2{|23,}x x x x x R =--∈ 例2.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1){奇数}={|21,}x x k k Z =-∈ (2){|*,||5}{1,2,3,4}x x N x ∈<=(3)1{(,)|}2x y x y xy +=⎧⎨=-⎩ {(2,1),(1,2)}=-- (4)33N --∈答案:(4)例3.求不等式235x ->的解集 答案:{|4,}x x x R >∈例4.求方程2210x x ++=的所有实数解的集合。

答案:∅例5.已知2{2,,},{2,2,}M a b N a b ==,且M N =,求,a b 的值答案:0,1a b ==或11,42a b ==例6.已知集合{}2210,R A x ax x x =--=∈,若集合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表示法.由描述法可知集合A是关于x 的方程2210ax x --=的实数解集,首先考虑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解:当0a =时,方程只有一个根12-,则0a =符合题意;当0a ≠时,则关于x 的方程2210a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由于集合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则一元二次方程2210ax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没有实数根,所以△=440a +≤,解得1a ≤-.综上所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a a a =≤-或.答案:{}01a a a =≤-或2.练习:(1)请学生各举一例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 {|x x 是15的正约数} ②{(,)|{1,2},{1,2}}x y x y ∈∈ ③{(,)|2,24}x y x y x y +=-= ④ {|(1),}n x x n N =-∈ *⑤{(,)|3216,,}x y x y x N y N +=∈∈答案:①{1,3,5,15}②{(1,1),(1,2),(2,1),(2,2)}③82{(,)}33-④{1,1}-⑤{(2,5),(4,2)}(3)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 ②{2,4,6,8,10}-----答案:①{|13,1,2,3,4}x x k k =+=②{|2,1,2,3,4,5}x x k k =-=四、课堂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2,{}2,1是两个集合 B.{}(0,2)中有两个元素 C.6|x Q N x ⎧⎫∈∈⎨⎬⎩⎭是有限集 D.{}2|20x Q x x ∈++=且是空集 2.将集合{}|33x x x N -≤≤∈且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 ) A.{}3,2,1,0,1,2,3--- B.{}2,1,0,1,2-- C.{}0,1,2,3 D.{}1,2,33.给出下列4个关系式:{}3,0.3,0,00R Q N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4.方程组25x y x y +=⎧⎨-=⎩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__.5.已知集合A={}20,1,x x -则x 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取哪些值___________.6.(创新题)已知集合{},,S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五、回顾小结:1.集合的有关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 3.常用数集的记法六、课外作业: 一、选择题1.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N ∈21B.2∈{x ∈R|x ≥3}C.|-3|∉N*D.-3.2∉Q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2)集合{y |y =x 2-1}与集合{(x ,y )|y =x 2-1}是同一个集合; (3)1,23,46,21-,0.5这些数字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4)集合{(x ,y )|xy ≤0,x ,y ∈R}是指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内的点的集合. 以上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B.1C.2D.33.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M={(3,2)},N={(2,3)} B.M={3,2},N={(2,3)}C.M={(x ,y )|x +y =1},N={y |x +y =1}D.M={1,2},N={2,1}4.已知x ∈N ,则方程220x x +-=的解集为( )A.{x |x =-2}B. {x |x =1或x =-2}C. {x |x =1}D.∅5.已知集合M={m ∈N|8-m ∈N},则集合M 中元素个数是( ) A.6 B.7 C.8 D.9二、填空题6.用符号“∈”或“∉”填空:0_______N ,5______N ,16______N .7.用列举法表示A={y |y =x 2+1,-2≤x ≤2,x ∈Z}为_______________. 8.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方程x 2-2x +3=0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 9.集合{x |x >3}与集合{t|t >3}是否表示同一集合?________10.已知集合P={x |2<x <a ,x ∈N},已知集合P 中恰有3个元素,则整数a =_________. 三、解答题11.已知集合A={0,1,2},集合B={x |x =ab ,a ∈A ,b ∈A}. (1)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 ;(2)判断集合B 的元素和集合A 的关系.12.已知集合{1,a ,b }与{-1,-b ,1}是同一集合,求实数a 、b 的值.13.(探究题)下面三个集合:①{}2|2x y x =-,②{}2|2y y x =-,③{}2(,)|2x y y x =- (1)它们是不是相同的集合? (2)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各集合的含义.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堂练习】1.D 2. C 3.B 4. 73,22⎧⎫⎛⎫-⎨⎬ ⎪⎝⎭⎩⎭5. 150,1,2x ±≠ 6.D 【课后作业】 选择题 1-5 BADCC填空题 6. ∈ ∉ ∈ 7. {}2,4,5 8. {}2|230x x x -+= 9.是 10. 6解答题11.}4,2,1,0{=B 集合A 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 中。

12.(1)若1,0a b b =-=-=(2)若,11a b b a =-=-=则(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1,0a b =-= 13.(1)不是(2)集合①是指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集合②是指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与集合{}|2y y ≥-相等 集合③是抛物线22y x =-上的点所构成的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x x -+=的所有实数根;(8)不等式30x ->的所有解;(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d …表示.(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果用A 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 b 与集合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2)如果用A 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 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 组第1题.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