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课堂教学策略doc-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课堂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探

[摘要] 高三生物复习课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构建好学科知识网络,逐步达到高考能力要求,同时在各学科都有均衡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不同知识类型及知识迁移过程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效率,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复习课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三是中学阶段学习任务最重的一年,生物学科更是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构建好学科知识网络,逐步达到高考能力要求,同时在各学科都有均衡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的知识和程序性的知识。高三复习课是巩固已有知识及促进知识迁移的过程,因此,针对不同知识类型及知识迁移过程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效率,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复习巩固陈述性知识的课堂教学策略

高三生物复习涉及大量陈述性知识,对于学过的知识,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乐意去记忆,促进知识的理解和保持。

1、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原有知识

在复习课中要善于设疑,适时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活原有知识。例如,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时可以设计话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生态农业”,同时提示学生根据能量流动的原理设计农业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学生就会调动原来储备的知识“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种间关系”等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自然也就激活了原有的知识,最后总结出设计生态农业系统的具体措施。

2、多种归纳总结方法并用,对知识进行深加工

高考复习中除了注重单一知识点的落实,还应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意识地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零碎知识点通过网络结构法、比较整理法、流程图式法等进行深加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解题时能从多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有关的研究资料显示“鉴别相似性与相异性”是效应最明显课堂教学策略。对于高三生物复习中大量的相似的名词、概念可以采用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对知识和概念进行比较、类化,从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课本讲述生物的变异时分别介绍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这些育种方法相互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没有逻辑先后顺序,可以指导学生从原理、典型实例、方法(步骤)、优缺点、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列表归纳,在课堂上呈现以下比较表:

总结是效应相当明显的课堂教学策略,尤其是在复习课上。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必须删除、替换和保留某些信息,其前提是学生较深刻理解这些信息。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可以于课前告知学生专题内容的高考考核要求,让学生认真梳理,按照知识的内部联系课前建构知识网络图,课内小组交流、补充和完善。例如,复习“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课前让学生把课本中涉及的下丘脑参与的调节找出来,在课堂上共同归纳出以下“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知识网络图”:

构建知识网络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进行精加工的过程。通过构建类似的知识网络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非语言表征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课堂教学策略

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生物教学的目的之一。任何一种技能的学习过程都是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这也是高三生物复习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然而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把熟记于心的概念、原理加以应用。虽然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约,但是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过程。

1、透彻分析教材经典实验,完成技能定型

技能学习的过程最关键的是“定型阶段”。以实验设计为例,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是建立在对课本经典实验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模仿课本经典实验的设计原则进行的。如果仅是背一道道实验设计习题的答案,那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相当低。

技能学习的“定型阶段”只需要认真地对待和分析几个“技能样板”。对高三学生而言,生物学科最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样板”应该来自于课本,尤其是课本的经典实验。指导学生对课本的经典实验进行剖析,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有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

例如,以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研究进行分析:

实验现象:高茎×矮茎→高茎—自交→高:矮=3:1 通过观察

提出问题

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理论解释: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提出假设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合子中的基因又恢复成对

目的:测定F1的基因组合

设计实验实验预期:测交后代高茎:矮茎=1:1

实验步骤:(略)验证假设

结果:测交后代高茎:矮茎=30:34

结论:①F1是杂合子;②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

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略)得出结论

孟德尔的经典实验给予学生两个“技能样板”,一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二是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再如,剖析光合作用实验时,我们可以按照实验设计的内容进行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加以考虑。例如,这些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对照类型、单一变量、结果与结论各是什么?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剖析,对学生理解生物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解答实验试题很有帮助。

2、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模糊词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课本中所概括的是生物最本质、最普遍的规律,由于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也就有了基本规律之外的特例,课本在描述有关的规律时就出现大量的“模糊词语”,如“最重要”、“绝大多数”、“最基本”等。在考纲要求的范围内,以这些模糊之处对学生进行质疑,让模糊之处变清晰,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有效方法。例如,课本中提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可以设问:“还有什么遗传物质?”那就是部分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再如,课本提及“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大多数有害意味着存在着无害或者是有利的变异”,于是诱变育种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材料可以推导出来,也可以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通过对“模糊词语”的分析训练,学生的思维严谨性逐渐地提高,解题时也容易找到题目的突破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