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智能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静止无功补偿器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静止无功补偿器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静止无功补偿器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非线性负载进入电力系统,导致系统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无功损耗和电压波动问题。

因此,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引入静止无功补偿器,它能够通过补偿无功功率和稳定电压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目前,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方式通常是采用PI控制器,但是传统的PI控制器存在着参数不准确、系统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为此,应用模糊控制理论来设计无功补偿器的控制器,可以得到更加优化的控制效果,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二、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基于模糊-PI控制的静止无功补偿器的设计。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无功补偿器的数学模型。

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特性和无功补偿器的结构,建立起无功补偿器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的控制器设计提供基础。

2.设计模糊-PI控制器。

采用模糊控制理论结合PI控制器设计无功补偿器的控制器,通过模糊化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使得控制器具有智能化的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变化。

3.仿真分析控制器的性能。

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设计的模糊-PI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探究控制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无功功率补偿效果、电压稳定性和控制器的响应速度等方面。

三、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优化无功补偿器的控制器设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验证模糊-PI控制器在静止无功补偿器控制中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3.为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器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的提高。

四、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法、理论建模法、软件仿真分析法等。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建立电力系统和无功补偿器的数学模型,采用模糊控制理论结合PI控制器设计无功补偿器的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 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探究控制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最终总结和归纳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研究课程设计1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研究课程设计1

1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总体设计1.1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主电路ASVG 分为采用电压型桥式电路和电流型桥式电路两种类型。

两者的区别是直流侧分别采用的是电容和电感这两者不同储能元件,对电压型桥式电路,还需要串联上电抗器才能并上电网;对电流型桥式电路,还需要并联上电容器才能并上电网。

实际上,由于运行效率的原因,实际应用的ASVG 大多采用的是电压型桥式电路。

因此ASVG 专指采用自换相的电压型桥式电路作为动态无功补偿的装置。

ASVG 的基本结构如图1-1。

它由下列几部分组成:电压支撑电容,其作用是为装置提供一个电压支撑;由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器件(IGBT 或GTO )组成的电压源逆变器(VSC ),通过脉宽调制(PWM )技术控制电力电子开关的通断,将电容器上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具有一定频率和幅值的交流电压;耦合变压器或电抗器,一方面通过它将大功率变流装置与电力系统耦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它将逆变器输出电压中的高次谐波滤除,使ASVG 的输出电压接近正弦波。

图1-1 电压型补偿器结构图上图为电压型的补偿器,如果将直流侧的电容器用电抗器代替,交流侧的串联电感用并联电容代替,则为电流型的补偿器。

交流侧所接的电感L 和电容C 的作用分别为阻止高次谐波进入电网和吸收换相时产生的过电压。

无论是电压型,还是电流型的SVG 其动态补偿的机理是相同的。

当送到逆变器的脉宽恒定时,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与系统电压之间的夹角δ就可以调节无功功率和逆变器直流侧电容电压Uc ,同时调节夹角δ和逆变器脉宽,即可以在保持Uc 恒定的情况下,发出或吸收所需的无功功率。

SVG 装置的核心部分是逆变电路,它将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逆变以产生-个频率与系统相同的交流电压,并且这个电压的幅值和相位都可调,然后通过电抗器把这个电压并到电网上去,从而产生所需的交流无功功率。

利用IGBT 智能模块后,逆变器电路无论是在体积、性能、稳定性上还是控制方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简化。

静止无功补偿器TCR+TSC设计研究

静止无功补偿器TCR+TSC设计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流程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关键技术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实例分析
TCR+TSC的仿真 与实验验证
仿真模型的建立
仿真模型的构建方 法
仿真模型的参数设 置
仿真模型的验证过 程
仿真模型的结果分 析
仿真结果分析
仿真模型的建立 与验证
TCR+TSC控制策 略的仿真结果
控制系统的组成
控制系统硬件:包括主控制器、驱动电路、晶闸管阀组等 控制系统软件:用于实现控制算法和逻辑控制 通讯系统:实现控制系统与上级控制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交互 保护系统:对系统进行过流、过压、欠压等保护
控制策略的选取
选取依据:系统稳定性、动态响应速度、无功补偿效果等 常见控制策略: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控制策略实现方式:通过控制器对TCR和TSC进行实时控制 控制策略的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控制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
TCR+TSC的设计 原理
TCR的设计原理
静止无功补偿器 TCR+TSC的组成
TCR的工作原理
TCR的控制策略
TCR的应用场景
TSC的设计原理
TSC采用基于 磁通补偿原理 的无功补偿技

TSC通过控制 晶闸管的导通 角来调节无功 电流的大小和
方向
TSC具有响应 速度快、调节 范围广、运行
稳定等优点
实验结果与仿真 结果的对比分析
性能评估与优化 建议
实验验证方案
实验目的:验证 TCR+TSC在静 止无功补偿器中 的性能表现
实验设备: TCR+TSC装置、 可编程电源、测 量仪表等

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策略研究

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策略研究

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策略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无功发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静止无功发生器(SVC)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功补偿设备,在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控制SVC,让其更加有效地进行无功补偿,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介绍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

一、静止无功发生器静止无功发生器是一种基于电容、电感、限流电抗、动态电阻等器件,通过控制这些器件的传导和断开,来实现修正三相电压、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无功补偿设备。

二、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策略研究历程1.传统的PI控制策略传统的PI控制策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方法,该控制器通过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使SVC输出的无功电流与系统所需的无功电流相一致,从而维持系统电压稳定。

但是,传统的PI控制策略难以应对大范围电压变化和有功负荷扰动导致的无功需求变化,而且一旦系统发生电网故障,传统的PI控制策略很难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因此,需要一种更加精密的控制算法。

2.自适应控制策略自适应控制策略是一种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实时状态变化自动调整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策略的算法。

自适应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系统电压、有功负荷变化的自适应响应,从而达到更加精准的无功补偿效果。

目前,基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智能算法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广泛应用于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领域,可以提高控制的精度和鲁棒性,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3.多变量控制策略传统的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策略只考虑了有功负荷对系统电压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电力系统中,无功负荷和电路参数的变化同样会对系统电压产生影响。

因此,多变量控制策略旨在通过同时控制系统的多个因素,提高无功补偿效果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该策略需要对系统的多个变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电力系统需求,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结论与展望静止无功发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设备,其控制策略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究和改进。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方式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方式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方式SVC 输出容量控制主要有电压控制和恒导纳控制两种方式,可以在运行人员的指令下互相切换。

3.1.1电压控制模式这种控制模式下控制系统将测量所得到的母线电压Vmeas与一个设定的参考电压Vref 进行比较,然后将差值进行计算, 得到一个标么值电纳信号Bref ,该电纳值除以单组机械可投切电容(电抗) 器的电纳值可以确定需要的电容(电抗)器数目,而差值由TCR来补充。

随后将该标么值电纳送往脉冲触发发生电路,控制TCR 的触发角。

SVC稳态特性曲线的斜率采用电流反馈来实现,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在SVC 控制范围内使端电压和端电流之间保持线性关系。

实测的SVC电流ISVC与代表调差率的系数KSL相乘,构成信号VSL再输入到加法节点。

当ISVC为感性时, VSL取正;当ISVC为容性时,VSL取负。

其传递函数为:G( s) =K1(1+s T Q)/s(1+s Tp),其中T Q=Tp+Kp/K1由于Tp通常设为零,因而控制器转化为简单的比例积分器,比例系数Kp 反映响应速度。

电压调节器输出的电纳参考信号被送到触发计算单元,该单元计算出6 组触发角,送至脉冲发生电路,从而在SVC 母线上得到期望的电纳值,达到设定的控制目标。

3.1.2恒导纳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下,SVC 的等效导纳Bord 由运行人员设定,且该导纳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连续可调。

Bref来自电压调节器的输出,在恒导纳模式下被偏置。

首先根据监控单元提供的开入量需要确定已投运的电容(电抗) 器组的等效电纳,然后经过电纳计算,得出仍需投切的电容(电抗) 器组以及需要的TCR 触发角连续调节的等效感性电纳。

最后换算成触发角发送到触发脉冲发生电路。

3.1.3 PWM电流控制对PWM电路的电流控制可分为间接电流控制和直接电流控制。

前者通过控制整流器产生的交流电压基波分量的相位和幅值来实现PWM 交流侧的电流控制;后者采用跟踪型PWM控制技术对交流侧的电流进行直接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TSC的投切控制器设计任务书

基于单片机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TSC的投切控制器设计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目前,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工厂大量使用大功率开关器件组成的设备对大型,冲击型负载供电,这使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

如果不进行无功补偿,在正常运行时,会反复地使负载的无功功率在很大范围内波动,这不仅使电气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网络传输能力下降,损耗增加,甚至还会导致设备损坏,系统瘫痪,因此,装设无功补偿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的主要无功补偿装置主要有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又可分为饱和电抗器型无功补偿装置(SR)、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

相比较,尽管SVG在理论上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能达到快速、安全的补偿效果。

但由于控制元件价格昂贵且控制系统较复杂,使得这种系统的可靠性差,容量产生误动作。

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煤矿、农村等35KV变电站安装的大多数还是分组投切无功补偿装置,因此采用分组投切无功补偿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论文的主要内容:1、熟悉静止无功补偿装置TSC在无功补偿中的相关知识。

2、熟悉静止无功补偿装置TSC控制方式相关内容。

3、设计控制器。

4、制作基本的硬件、编写软件并调试。

5、编写相关软件程序。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1、能够根据投切方法实现对TSC的投切控制。

2、能够对系统故障进行相应的保护和警告。

3、能够显示各组TSC的投切状态。

4、具有和电脑进行通信的功能。

5、画出PCB制作电路板,能够用三相标准电源对各部分功能进行验证。

6、附录包含有程序清单,原理图和PCB图。

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完成二万字左右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在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必须包括300-500个单词的英文摘要;附15篇以上参考文献,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2篇。

2、独立完成与课题相关,不少于四万字符的指定英文资料翻译(附英文原文)。

3、电气设计图纸两张(A3)。

4、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要满足16周的工作量要求。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改进单神经元PID控制系统的研究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改进单神经元PID控制系统的研究

S o to s se a d t e smu ai n wa a r d o ti t b S mu i k VC c n rl y tm n h i lt sc ri u n Mal / i l .T e r s l h w t a h VC c n rl o e a n h e u t s o h tt e S o to s
2 .昆明 学院 自动控 制 与机械 2 程 系,云 南 昆明 6 0 1 _ - 5 2 4)
摘 要: 提出 了一种单神经元 PD控制 系统 的改进算 法 , 现 了神经元 比例增益 I 实 周略 垡 r 9 6 7 1


K( 和学习速率 v ( 的在线 自适应调整功能 。该控制系统算 法编写 的 M语 言程序 , ) / ) i 采 用 M t b的 S函数 , 应 用 到 静 止 无 功 补 偿 器 ( v 的 控 制 系 统 中在 Maa/ al a 将 s c) t b l S l k环境下进行 了仿真 。仿 真结果表 明 , i i mu n 基于改 进单神经 元 PD的 S C控 制器具 I V
0 引 言
静 止 无 功 补 偿 器 ( tt a Cmpna r Sai V r o est , c o
S C) V 是一 种重 要 的用户 电力 装 置 , 能综 合解 决 配 电网 中的 电压波 动 、 电压 闪变 和 电压 不平 衡 等 电 能 质 量 问 题 ¨ 。 晶 闸 管 投 切 电 容 器 ( h r tr T yio s
王荔芳 (9 6 ) 女 , 17 一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技术 。
罗 文 广 (9 7 ) 男 , 授 , 究 方 向为 智 能控 制及 应 用 技 术 。 16 一 , 教 研 ¥ 南 省 应 用 基 础研 究 项 目(0 0 C 6 ) 云 南 省 教 育 厅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0 0 0 7 ; 西 教 育 厅 科 研 立 项 云 2 1 Z 11 ; 21Z2 )广 项 目(0 16 X 0 ) 广 西 工 学 院 科 学 基 金项 目( 科 自 16 1 2 2 10 L 4 5 ; 院 1 60 )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综述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综述
静 止无 功补 偿 器 ( t tC Va C0 S a i r m pnao) estr能够提 供连续 变化 的 感性或 容性 无 功功率 , 跟踪补偿电网中的无功负荷 , 在给定 范围内实现平稳的电压控制, 以提高远距离传 输 线路的电压 因而 , 来被广泛 应用于 电力 多年 系统中。S VC可以改善电力系统的静态、暂 态稳定 , 降低瞬时过电压, 抑制电力系统 的功
式 = q△, 中 警 —f , Ⅲ
{s1() y≤口 ) 卜 n ’ ) (、 ag n% ( 9

致 。 在 的任务是 求 解 “ , y 动态过 程 现 B 使 在 显 然 ( 同; x 号 ,故 式 ( ) 变 ) 屈( ) 8可 中趋近并最终等于零 对式() 3求导: 为 :
Y s+2 A. △ = ( + ( ) () =2 s q 1. : ) ‘ “ 4 Y B

} , p8 ; s 0
( 1 4 )
p ( 惫・ x
控制器混合灵敏度设计的关键在于加 权函数的选择 , 加权函数的选择决定着系统的 ( =2[ ZAo ( ) + . 】 ) s a,c一 五+ △ ( ? Y) 跟踪 性能 和抗 干扰 能 力。 系统 的不确 定 性方 () 与网络结构参数和系统参数的工作 式主要有加性和乘性 , r 本文考虑乘性不确定性 +2q o ( ) hl qX (a 4) 点无关, 因此变结构控制规律式() 9对网络结 ( ,1I △ ) △ ) I ( + P且 叫△ ( )< 【 , 】 1 ] : 】 ( ), C ) ZpX) 2A' ( ) = s ( + q lg( 4 L b 构和 系统 工 作点 的变 化具 有 完 全 的鲁棒 性 , 其 中 棚 表示 X的最大奇异值。由此式可 【 这一 点是很重 要的 。 其中: 知 , () wl 为不确定性加权函数 , s 表示乘性摄动 VX , 2A sn8  ̄ X i J Y c o ()一 E = 面 + 3静止无功补偿器的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 的范数界;并且具有高通性质其上升斜率可 . + ‘ +. Y ( 方 法 取大些, 比如为保证闭环系统对高频噪声的抑 取不低于每l倍频程为- 0 B, 0 4 d 另外, Wl 本节介绍基于H 的鲁棒控制设计原理 , 制 , 【 +X2 l + X。 s的选择应含有积分特性, 使其具有低频高增 基 于单 机无 穷大 系统 ,运 用混 合灵敏 度分 析 () 方 法的 S C的 鲁棒 控制 器 。 合 灵敏 度问 益特点, V 混 以提高系统的带宽。 题是 Ⅳ 制 的最 典型 问题 之~ , 控 ( : △ . 1 一 一 竺!! ! + 控制问题中的许多不同要 求的 优化 问题 都 可归结 为 混合 灵 7 ? I 2 j( + + 『 占 一 ) 2 敏 度Ⅳ 化设计 问题 , 且混合 优 而 墨 当墨 垒 ! 二 ! 灵敏度问题极易表示成 Ⅳ . 标准 + + 一 ) 】 问 题 。 又 由于 实 际控 制 系统 中 经常是干扰和被 控对象的不确 定 性同时存在, 故求解混合灵敏度 阻。 4

基于DSP控制的新型静止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基于DSP控制的新型静止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盘 ) 动作指令输 出和辅助 电源等 5 部分组 成。 、 个
网。 增加电容器的应力 , 同时减少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采
用电子切换装置即晶闸管控制投切可以达到 电容器快速
图 1 系统 组 成 框 图
F g 1 C mp st n b o k d a r m fs se i . o o i o lc ig a o y t m i
文献标 志 :A
Absr c : Th e d sg fDS b s d S ta t en w e in o P— ae VC o rl ri n o u e c ntol sit d c d. I hsc n ol r h n tna e u e cie p we h oy a d s n h — e r n t i o t l ,tei sa tn o sra t o rt e r n y c r r e v o n u eee c r meta so main ae a o td i o sr frn e fa n fr to r d pe n VAR ee t n ag rtm .Th o tolri tbe i o rla d g o tEMC.I d i o r d tci lo i o h ec nrle ssa l n c nt n o d a o na dt n, i i sa l oc le ts p rt e — h s otg n u r n ,a d u e i l v r g ee t n ag rtm .W i eDSPdiia i a rc s ti bet o c e aaet e p a ev la ea d c re t n s sasmp ea e a e d tci o h hr o l i h h t t gt sg lp o e — l n s ra ec nrlc r o st o to o e,a d C ln ua e frs f r rga h n a g g o ot e po rmmi wa ng,s fce te p n i g s a e i ee v d frftr e e i fh r wa e a d uf in x a d n p c srs r e uu e rd sg o ad r i o n n s f ae h e t a p r t n o h rttp h wsta h o d rs lso e i e x e td r q rme t. ot r .T rl o e ai fte p ooy e s o h tte g o eu t fd sg me te p ce e uie n s w i o n Ke wo d y r s: Co e s t n o e c v we Dii i a rc so Co tolr mp n ai fra t epo r o i gt sg l p o e s r l a n nrle

无功补偿装置的智能控制与自适应优化技术

无功补偿装置的智能控制与自适应优化技术

无功补偿装置的智能控制与自适应优化技术无功补偿装置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用于调节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稳定电压,改善电力质量。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提升,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方式也在不断深化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智能控制与自适应优化技术在无功补偿装置中的应用。

一、智能控制技术1. 控制策略智能控制技术在无功补偿装置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控制策略的优化上。

现代无功补偿装置采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方法,通过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与判断,实现对无功补偿装置的智能控制。

例如,采用模糊控制可以根据系统的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以提高无功功率的补偿效果。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控制技术还要求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

无功补偿装置通过传感器获取电网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对无功补偿装置的精确控制。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于智能控制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二、自适应优化技术1. 参数自适应无功补偿装置的最优补偿效果需要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来确定。

自适应优化技术通过对电网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根据电网的实时需求自动调整补偿装置的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无功补偿效果。

例如,如果电网的功率因数较低,自适应优化技术可以调整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和补偿角度,使功率因数得到改善。

2. 优化算法自适应优化技术还包括用于无功补偿装置优化的算法。

常见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这些算法根据无功补偿装置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通过迭代计算和优化搜索,得到最优的补偿参数。

自适应优化技术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提高无功补偿装置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智能控制与自适应优化技术在无功补偿装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无功补偿装置的智能化控制和操作,提高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效果。

同时,自适应优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电网实际需求,自动调整无功补偿装置的参数,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静止无功补偿器课程设计

静止无功补偿器课程设计

静止无功补偿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理;2. 学生能掌握静止无功补偿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3. 学生能掌握SVC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选择依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问题;2. 学生能够操作相关的模拟软件,进行SVC的仿真实验,并能够解读仿真结果;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SVC补偿方案,并进行初步的效能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电力系统工程问题的探究精神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自信心;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可能缺乏对电力系统实际应用的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静止无功补偿器原理- 无功功率补偿的必要性-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工作原理-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分类及特点2.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电路分析- 单相和三相静止无功补偿器电路- 控制策略与控制方法- 补偿效果的评估方法3. 静止无功补偿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重要性-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选型与配置- 静止无功补偿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4.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技术参数与设计- 主要技术参数及其意义- 参数选择依据及方法- 补偿器的设计步骤与实例分析5.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仿真与实验- 仿真软件的介绍与操作- 仿真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静止无功补偿器原理及分类第二周:静止无功补偿器电路分析与控制策略第三周:静止无功补偿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第四周:静止无功补偿器技术参数与设计第五周:静止无功补偿器仿真实验与实验分析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章节相关,涵盖了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基本原理、电路分析、应用实例、技术参数和仿真实验等方面内容,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模型与设计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模型与设计

工装设计—102—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模型与设计郝效民(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1设计目的及其意义 自电能被广泛运用以来,随着各个科电器行业的成果研发,因此,电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帮手,广受人们青睐,再加上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广大用户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对电能的使用量也越来越高,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电能质量产生的电流稳定性差、三相不平衡等危害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发生率愈发频繁,因此对提升电能质量的研究也愈发必要,应加大对优化电能质量的研究力度,来促使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电能利用。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实际上是一种采用不同的静止开关对电容器或电抗器进行投切,以达到具有对无功功率进行吸收和释放的作用,以此来促使电力系统的稳定,确保稳定性。

现如今,关于对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研究,国内外都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对静止无功补偿器的设计水平方面仍有差距,也不免导致企业里的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成效不够明显,在一些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关于提高装置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这一方面以及确保静止无功补偿器的运行效果可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目的,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改进技术,对设备进行优化升级。

2静止无功补偿器研究现状 根据对近些年相关数据的调查,可以得知企业用户对电网的需求更大一些,再加上如今对电网相关方面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因此对智能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电网可以为无功技术设备的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又根据对国家电器铁路网的规划来研究,我国铁路行驶里程将会在2020年达到十二万千米,电器率占百分之六十的比例,这就表明在2020年我国电气化铁路的行驶里程为7.2千米,又因为有关电气化铁路的相关规定,要求每五十千米都有变电站,据此可以表明,要建立800个变电站,倘若一个变电站要消耗250万,那么所有变电站则要消耗将近两亿元人民币。

关于采用风力发电的方式,在2015年之前,实现上网的风力机组达到9000万kW,通过对相关技术的研究计算得知,国家用于补偿风力发电方面的容量将达到350万kVal,因此可以计算得出静止无功补偿器关于风电治理方面的价值达到上亿元。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设计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型无功设备用在工业现场,在这些机器使用的时候不仅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而且会产生大量的谐波污染电网。

为了治理这些谐波污染,必须对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无功补偿不仅可以稳定电压,消除谐波。

而且还可以节约电能,这对能源匮乏的现实社会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主要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介绍无功电源的种类,阐明了电力无功补偿的原理及作用。

(2)列举了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种类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分析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工作原理,为TCR相关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3)完成了TCR型SVC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部分和并联电容器组部分的相关参数计算,为后面的仿真模块提供数据依据。

(4)采用MATLAB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SVC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与研究。

验证所设计的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无功补偿效果。

关键词:无功补偿,FC+TCR,仿真ABSTRACKPower is an important energy,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ves.With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ing of China, more and more large reactive power machines be used in industrial fields. Beside these machines not only consume a large amount of reactive power, but also It will generate a lot of harmonic pollution grid. In order to control these harmonic pollution, have to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system can not only stabilize the voltag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harmonic cancellation. But also can save energy, which has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social reality of energy shortages.The Bachelor's Thesis done these following work:(1)Describes the types of reactive power, Explanation the ruler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2)Show the kinds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or,Pros and Cons.(3)Calculate these parameters of TCR and FC.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imulation.(4)using MATLAB software to build simulation models for Power system.Key words: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FC + TCR ,Simulation目录摘要 (1)ABSTRACK (2)1 绪论 (1)1.1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发展概况 (2)1.3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内容 (2)2 无功补偿的介绍 (4)2.1无功补偿的原理及作用 (4)2.2无功补偿装置的分类 (4)2.2.1运动装置 (4)2.2.2静止装置 (4)2.2.3静止无功补偿器 (5)3 静止无功补偿的原理及分类 (6)3.1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简介 (6)3.2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原理及应用 (6)3.3 SVC的分类 (7)3.3.1自饱和型电抗器型 (7)3.3.2晶闸管控制电抗器 (8)3.3.2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型 (9)3.3.2晶闸管控制高漏抗变压器 (10)4 FC+TCR的参数计算及实例运用 (11)4.1有关参数的计算 (11)4.1.1关于TCR支路的有关计算 (11)4.1.2关于FC支路的计算 (14)4.2具体工程实例的运用 (16)4.2.1工程背景 (16)4.2.2 FC支路的设计 (16)4.2.3 TCR支路的设计 (18)5 系统仿真设计与分析 (20)5.1系统模块的搭建 (20)5.1.1 FC部分仿真模块搭建 (20)5.1.2 TCR模块 (20)5.1.3整体搭建框架 (21)5.2仿真结果及分析 (22)总结 (24)参考文献 (25)答谢 (26)1 绪论1.1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电能的质量,指的是电能的电压,频率及波形等,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设备被用在工业现场,由此而带来的是对电能的污染:设备投入、切除对电网的冲击引起电网波形畸变,电压波动,电压闪变以及三相电压不平衡等。

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工程设计项目名称: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用电量的急剧增加,大量低功率因素的负荷接入电网对电网形成的巨大挑战。

而且现在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为了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平衡无功负荷功率。

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功能就是向感性负载设备就近提供无功功率,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核心,采用检测电网运行参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电网参数辨识的精度,并可以简化系统软件设计。

控制器以MCU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采用功率因数控制方式来检测电压电流并计算出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投切电容器组,实现无功补偿。

本文首先介绍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再详细介绍基于STM32F103RBT6和ATT7022E的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关键词:无功补偿、控制器、功率因数、STM32F103RBT6、ATT7022E 一、引言电力是我国的主要二次能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节电降耗,减少生产成本是企业追逐的目标。

但是电力系统中先天性的存在着大量的无功负荷,这些无功负荷来自电力线路、电力变压器以及用户的用电设备。

系统运行中大量的无功功率将降低系统的功率因数,增大线路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无功补偿。

功率因数的提高,不仅能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而且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电压损失,减少电压波动,改善电能质量,降低电能损耗,从而节省电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在现代电力企业中,功率因数是考核配电网运行的重要指标。

为达到考核指标,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无功的规划,其规划的目的是:(1)保证规划地区的无功平衡,维持电力系统的无功稳定。

(2)提高地区电网电压的质量,使地区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运行。

(3)提高功率因数、改善地区电网电能质量,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4)合理确定无功补偿方式、无功补偿容量、无功补偿的安装地点使补偿效果最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5期湖 南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Vo1.26,No.5 1999年10月Jour nal o f Hunan U niv ersit y(N at ur al Sciences Editio n)Oct.1999文章编号:1000-2472(1999)05-0050-06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智能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a彭建春,黄 纯,王耀南(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摘 要: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与有着广泛应用的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智能自适应PID控制器.利用神经网络实现系统模型辨识,采用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对PID控制器参数动态寻优.使SVC的控制既具有模糊控制的简单、有效的非线性控制作用,又具有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关键词:静止无功补偿器;神经网络;模糊控制;自适应PID控制中图分类号:T M761 文献标识码: AIntellig ent A daptiv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Static Var CompensatorPENG Jian-chun,HUA NG Chun,WANG Yao-nan (Colleg e o f Electr ical&Infor mation Eng ineer ing,Hunan U niv,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The neural netw o rk and fuzzy control theories are fused into PID co ntroller.An intellig ent adaptive PID controller for 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is desig ned.Neural-netw ork is used to identify dynamically the plant m odel.Fuzzy log ic and neur al-netw ork are fused to determ ine the o ptimal PID controller param eters by dy nam ic o ptimization.The SVC contr oller is adaptiv e and nonlinear in contr ol actio n.Key words:static var compensato r;neur al-netwo rk;fuzzy contro l;adaptive PID co ntrol在电力系统控制的发展过程中,比例、微分和积分控制(PID控制)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控制方式.即使是在美、日等发达国家,目前将高新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情况也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部分的控制回路基本上还是采用比例、微分和积分控制. PID控制在电力系统控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电力系统中PID控制的智能化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a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863-511-9485-002)收稿日期:1998-11-25.作者简介:彭建春(1964-),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大学副教授,博士1 SVC 智能自适应PID 控制器设计对连续PID 控制,有如下的控制算式 u (t )=K P [e (t )+1/T I ∫t0e (t )d t +T D d e (t )/d t ],相应的增量式数值PID 控制算式为 u (k )=u (k -1)+K P [e (k )-e (k -1)]+K I e (k )+ K D [e (k )-2e (k -1)+e (k -2)],(1)式中K P ,K I 和K D 分别为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K I =K P T /T I ,K D =K P T D /T ,T 为采样周期.比例、积分和微分三种控制作用对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来说都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是图1 SV C 智能自适应PI D 控制系统充分条件.如果让控制算式跳出上述P,I,D 线性组合的结构,就有可能找到某种非线性组合的最佳控制规律.对此,在本文中,将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引入SVC 的控制系统,构造了如图1所示的智能自适应PID 控制器,利用模糊逻辑简单和有效的非线性控制作用以及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动态地求解某一最优控制律下的P ,I ,D 参数.从图中可见,这种智能自适应PID 控制系统的结构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1)传统的PID 控制器,直接对SVC 构成闭环控制.2)模糊量化模块,对补偿点母线电压偏差量$V 做归一化和模糊量化.NN2的输入被模糊量化的目的在于:¹利用模糊逻辑控制的鲁棒性和非线性控制作用;º相当于对神经网络NN2的输入进行了预处理,当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采用Sigmo id 函数或双曲正切函数时,避免了由于输入过大而使输出趋于饱和、导出输出对输入不敏感的现象.3)神经网络NN1,用于建立电力系统及其装置的动态模型,并为神经网络NN2的学习训练提供所需梯度信息5V /5A .4)神经网络N N 2,根据系统的状态调节PID 控制器的参数,以达到选定的某一性能指标最优的目的.具体实现时,使NN2的三个输出对应PID 控制器的被调参数K P ,K I 和K D ,通过神经网络自身权系数的调整,使得NN 2在稳定状态时,输出某种最优控制律下的PID 控制器参数.2 控制器的算法实现2.1 电压偏差的模糊量化对$V (k )=V r (k )-V (k )按下面的方法进行模糊量化处理,令51 第5期 彭建春等: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智能自适应P ID 控制器设计 $V ′(k )=100$V (k )/V e ,其中V e 为补偿点母线电压的额定值. E =5sgn($V ′(k )) $V ′(k )≥104sgn($V ′(k )) $V ′(k )≥83sgn($V ′(k )) $V ′(k )≥62sgn($V ′(k )) $V ′(k )≥41sgn($V ′(k )) $V ′(k )≥20 $V ′(k )<2,E 为补偿点母线电压偏差的模糊论域.将上述论域作为横坐标并向正方向平移5个单位,再乘以缩减系数0.1,则电压偏差的模糊值被调整到0~1数量级,补偿点母线电压偏差就被转换成适合于作神经网络输入量的“概念”值,送给优化神经网络NN2.2.2 辨识网络NN1输电网中用作电压控制的SVC 可以看成是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非线性系统,其离散时间模型可以描述为 V m (k )=y [V (k -1),…,V (k -n ),A (k -1),…,A (k -m )],其中V (k )和A (k )为系统的输出(补偿点母线电压)和控制量(可控硅触发角)[1,2],它们被用作辨识网络的输入,V m (k )为辨识网络的输出.n 和m 分别为V (k )和A (k )的阶次,y [・]是非线性函数.采用3层串并联动态BP 神经网络[3]作为辨识网络,这种网络的反馈信号取自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从而保证了输出误差趋于零,与其它相似的神经网络相比,这种神经网络更适合实际应用.定义辨识网络的性能指标J 1为 J 1=[V (k )-V m (k )]2/2,最小化性能指标可得相应的权系数与阈值的修正公式[4].2.3 自适应神经网络NN 2由式(1),对SVC 控制问题可以用一个函数h [・]来描述增量式数值PID 控制算式 A (k )=h [A (k -1),K P ,K I ,K D ,$V (k ),$V (k -1),$V (k -2)],h [・]是与K P ,K I ,K D ,$V (k ),A(k -1)和V (k )等有关的非线性函数.此外,通过自适应神经网络NN2的学习训练来寻找这样的一个控制规律.选取NN2为一个3层BP 神经网络,它有n 1个输入节点(n 1的大小取决于被控系统的复杂程度,此处取n 1=4),n 2个隐含层节点和n 3=3个输出节点.NN 2的输入层对应n 1个电压偏差的模糊量化值序列,3个输出节点分别对应PID 控制器的3个参数K P ,K I 和K D ,显然,它们不能为负值,神经元活化函数取Sigm oid 函数就能保证它们的非负性.对神经网络NN2的输入层有 O (1)j (k )=E (k -j ) j =0,1,…,n 1-1,(2)网络隐含层节点的输入和输出为 net (2)l (k )=∑n 1-1j =0W (2)lj (k )O (1)j (k ) l =0,1,…,n 2-1;(3) O (2)l (k )=g l [net (2)l (k )] l =0,1,…,n 2-1.(4)对应网络的输出层有52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 net (3)i (k )=∑n 2-1l =0W (3)il (k )O (2)l (k ) i =0,1,2;(5) O (3)i (k )=g i [net (3)i (k )] i =0,1,2.(6)即K P =O (3)0(k ),K I =O (3)1(k ),K D =O (3)2(k ).取性能指标为J 2=[V r (k +1)-V (k +1)]2/2,用最速下降法,并考虑搜索方向的惯性,对输出层神经元的权系数和阈值(H (3)i =W (3)in 2)有如下的修正公式 $W (3)il (k )=-G ・5J 2/5W (3)il (k )+B$W (3)il (k -1) (i =0,1,2;l =0,1,n 2-1),而 5J 25W (3)il (k )=5J 25V (k +1)・5V (k +1)5A (k )・5A (k )5O (3)i (k )・5O (3)i (k )5net (3)i (k )・5net (3)i (k )5W (3)il (k ), i =0,1,2;l =0,1,…,n 2-1,电力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梯度信息5V (k +1)/5A (k )难于求取,因此用辨识网络NN 1的输出V m (k +1)近似代替V (k +1),即用5V m (k +1)/5A (k )来近似5V (k +1)/5A(k ).而由辨识网络NN 1可以推得 5V m (k +1)5A (k )=5V m (k +1)5net (3)0(k )∑l 5net (3)0(k )5O (2)l (k )・5O (2)l (k )5net (2)l (k )・5net (2)l (k )5A (k )= g ′0[net (3)0(k )]∑l [W (3)0l (k )・g ′l [net (2)l (k )]・W (2)l ,n (k )].(7)对NN 2输出层的第i 个神经元,由式(1)并考虑用A 和$V 代替u 和e ,则有当i =0时,对应输出为K P ,5A (k )/5O (3)0(k )=$V (k )-$V (k -1);当i =1时,对应输出为K I ,5A (k )/5O (3)1(k )=$V (k );当i =2时,对应输出为K D ,5A (k )/5O (3)2(k )=$V (k )-2$V (k -1)+$V (k -2).则得N N2网络输出层权系数的修正量为 $W (3)il (k )=G D (3)i (k )O (2)l (k )+B$W (3)il (k -1);(8) D (3)i (k )=$V (k +1)・5V m (k +1)/5A (k )・5A (k )/5O (3)i (k )・g ′i [net (3)i (k )], i =0,1,2;l =0,1,…,n 2-1.(9)隐含层权系数的修正量为 $W (2)lj (k )=G D (2)l (k )O (1)j (k )+B$W (2)lj (k -1), l =0,1,…,n 2-1;j =0,1,…,n 1-1.(10) D (2)l (k )=g ′l [net (2)l (k )]∑2i =0D (3)i (k )W (3)il (k ) l =0,1,…,n 2-1.(11)2.4 控制算法综上所述,SVC 智能自适应PID 控制算法可归纳如下1)通过采样得到V (k ),V r (k ),然后计算$V (k );2)对$V (k )进行模糊量化处理;3)按式(2)~(6)计算NN2各层神经元的输入和输出,其输出对应PID 控制器的3个参数;4)PID 控制器的输出A (k )同时送被控对象和NN 1,产生下一步实际输出和辨识输出;5)采用有监督的广义D 学习规则对神经网络NN1进行训练.NN1网络的输出为V m (k +1),目标值为补偿点母线的实际电压V (k +1);53 第5期 彭建春等: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智能自适应P ID 控制器设计 6)将补偿母线期望电压V r (k +1)与实际电压V (k +1)的偏差,逐层反向传播修正网络NN 2的权系数及阈值,修正的具体步骤为:¹由式(7)计算5V m (k +1)/5A(k );º按式(9)计算输出层等效误差D (3)i (k );»根据式(8)修正NN 2输出层的权系数;¼由式(11)计算隐含层等效误差D (2)l (k );½按式(10)修正NN 2中隐含层的权系数;7)令k =k +1,将{V (k )},{A (k )}和{$V (k )}移位处理后返回1).3 仿真算例图2为一单机无穷大系统,SVC 接在线路的中间(线路电抗为2X L ),发电机及网络参数见表1.设零秒时d 点三相短路,0.08秒故障清除.取计算步长为0.02秒,对系统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图2 仿真系统图表1 仿真系统参数X ′dX d X q D 0.0340.1700.16510X L X T T J T C0.0160.01063.500.10 和本文控制器作对比的是常规PID (电压型)控制器,此处称之为传统控制器,其模型取自文献[5]中图4的连续控制模型,其控制器增益按Ziegler -Nicho ls 经验公式整定[6].考虑到可控硅本身动作的快速性,忽略了上述原始模型中对应可控硅单元的延时环节,发电机采用暂态电抗后电势恒定的经典模型,且不计原动机调速器的影响.神经网络中隐层神经元的个数取输入层节点的个数,学习率取0.9,冲量因子取0.7,系统的收敛误差取0.001.针对SVC 采用传统控制器和本文设计的控制器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图3给出了本文控制器作用下补偿点母线电压的变化情况.SVC 在智能自适应PID 控制器作用下,补偿点母线电压经过衰减振荡过渡到稳态电压,使系统得以继续稳定运行.而在传统控制器的作用下,补偿点母线电压呈增幅振荡(见图4),最后导至系统解列,失去稳定.本文设图3 智能PID 控制 图4 常规P ID 控制计的SVC 智能自适应PID 控制器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比常规PID 控制方式具有更好54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的动态性能.4 结 论本文作者设计的SVC 智能自适应PID 控制器,将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和常规PID 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智能控制的优势,又迎合了PID 控制的广泛适应性;这种控制器不需要电力系统及其设备的数学模型,而且对电网结构和系统工作点的变化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补偿点母线电压的动态特性.本文的研究对实际静止无功补偿器之智能控制器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刘 取,马维新.静止补偿器用于电力系统无功控制[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2] 卢 强,孙元章.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3] 舒迪前.预测控制系统及其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 王耀南.智能控制系统[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5] K oessler R J.Dy nam ic simulation of static v ar co mpensato rs in distr ibut ion systems [J].IEEET rans PS ,1992,7(3):1285~1291.[6] 薛定宇.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上接第33页)10mL 硝酸和2.0mLH 2SO 4在电炉上消化2h 、直到冒白烟,冷却后用稀碱溶液调节酸度近中性,用水定容于25mL 容量瓶中,摇匀.分取适量男女青年发样于25m L 比色管中,按绘制工作曲线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列于表4.表4 人发中痕量锰的分析结果及其回收率发样名称单次测定值/(L g ・g -1)123平均值/(L g ・g -1)相对标准偏差/%加入锰量/L g 测得锰量/(L g ・g -1)回收率/%青年男发0.2290.2250.2240.2160.2200.2210.223 2.00.50.71098.20.1 3.2099.1青年女发0.1820.1900.1840.1830.1870.1880.186 1.70.50.711103.60.1 2.8097.9参考文献:[1] Ishii H ,K oh H ,Satoh K .Spectr o phot ometr ic deter minatio n of ma ng anese ut ilizing met al ionsudstit ut ion in t he cadmium -A ,B ,C ,D -T etr akis (4-Carbo xy phchyl )P or phine Complex [J ].A na l Chim A cta ,1982(136):347.[2] 汤福隆,王莉红,陈秀华,江明泽.5,10,15,20-四(3-溴-4-磺酸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研究[J ].化学试剂,1993,15(4):199.[3] 霍广进,贾静娴.m eso -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与锰显色反应的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3,29(6):334.[4] 林瑞英.卟啉胶束增敏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锰[J].分析化学,1987,15(4):318.[5] L ong G L ,Winefo rdner J D .L imit o f detectio n a closer loo k at the T U P AC definitio n [J ].A na l Chem,1983,55(7):712A.55 第5期 彭建春等: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智能自适应P ID 控制器设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