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 第二章 第一节 教案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烷烃和烯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中选修5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烷烃和烯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中选修5化学教案

第一课时烷烃和烯烃[课标要求]1.了解烷烃和烯烃物理性质与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了解烷烃和烯烃的结构特征及烯烃的顺反异构。

3.以甲烷、乙烯为例,掌握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

1.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2,烯烃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

2.烷烃易发生取代、氧化反应,而烯烃易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

3.烷烃、烯烃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密度增大,熔、沸点升高。

4.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烷烃的结构与性质1.结构特点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C—C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

2.通式:C n H2n+2(n≥1)。

3.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变化规律状态当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烷烃在常温下呈气态,其他的烷烃常温下呈固态或液态(新戊烷常温下为气态)溶解性 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逐渐升高。

碳原子数相同的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相对密度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烷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4.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烷烃很不活泼,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都不发生反应,只有在特殊条件下(如光照或高温)才能发生某些反应。

(2)特征反应——取代反应烷烃可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卤化氢。

如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乙烷,化学方程式为 CH 3CH 3+Cl 2――→光照CH 3CH 2Cl +HCl 。

(3)氧化反应——可燃性烷烃可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CO 2和H 2O ,燃烧的通式为 C n H 2n +2+3n +12O 2――→点燃n CO 2+(n +1)H 2O 。

(4)分解反应——高温裂化或裂解烷烃受热时会分解产生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烷烃和烯烃,如:C 16H 34――→催化剂高温C 8H 16+C 8H 18。

[特别提醒](1)分子式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2)烷烃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不能说明烷烃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烷烃的燃烧也是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1节共价键教案2

高中化学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1节共价键教案2

第一节共价键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形成共价键的粒子、类型,能辨识物质中含有的共价键的类型及成键方式,了解键能、键长及键角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理解共价键中σ键和π键的区别,建立判断σ键和π键的思维模型,熟练判断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存在及个数。

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概念和特征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微点拨: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1)σ键形成由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重叠形成类型s-s型s-p型p-p型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做旋转操作,共价键的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2)π键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p-p π键特征π键的电子云形状与σ键的电子云形状有明显差别: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面对称;π键不能旋转;不如σ键牢固,较易断裂(3)判断σ键、π键的一般规律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构成。

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1.键能(1)键能是指气态分子中1 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键能的单位是kJ·mol-1.键能通常是298。

15_K、101_kPa条件下的标准值。

例如,H—H的键能为436。

0 kJ·mol—1。

(2)下表中是H-X的键能数据①若使2 mol H—Cl断裂为气态原子,则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吸收863.6_kJ的能量。

②表中共价键最难断裂的是H—F,最易断裂的是H-I。

③由表中键能数据大小说明键能与分子稳定性的关系:HF、HCl、HBr、HI的键能依次减小,说明四种分子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即HF分子最稳定,最难分解,HI分子最不稳定,最易分解。

2.键长(1)键长是构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的核间距,因此原子半径决定化学键的键长,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的键长越短。

物质结构教案

物质结构教案

物质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2)掌握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基本微粒的构成;(3)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4)能够运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结构的组成;(2)利用微粒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质结构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2)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基本微粒的构成;(3)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2. 教学难点:(1)原子内部结构的理解;(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3)运用物质结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结构的组成;2. 利用多媒体展示微观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质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实验器材和药品;(3)相关生活实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实验器材;(3)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结构;(2)提问:“什么是物质结构?”、“物质结构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探究物质结构的组成(1)介绍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基本微粒的概念;(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物质的微观结构;3. 讲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1)通过示例,讲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2)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特点;(3)学生练习判断化合物类型。

4. 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2)完成课后练习题;(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第一节 共价键》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一节 共价键》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第一节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化学键是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高一化学必修2中化学键的复习,又为选修3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许多新的概念是高中阶段首次接触,所以本节课的关键在于设法以尽可能形象化、生动化的手段解决相对抽象的问题。

只要能在教学中有效突破电子云按不同方式进行重叠而形成共价键这一基本要点,就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两种共价键的特征和性质。

1、教材分析《化学键》的内容其实对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

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能迅速的理解和吸收新的概念,并掌握用选修3的知识去解读化学键的形成。

2、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选修3的学习后发现,在这本书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许多知识点是在之前的学习中从未遇到过的,所以在理解和接受时比较困难。

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能力差,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和检查;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畏难情绪严重;学生欠缺必要的学习方法,部分学生厌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采用动画、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动画演示,把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去展示,这样比较方便去理解,同时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

掌握元素的分类和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的性质。

能够运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会使用模型、图示等方法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对于理解世界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概念和分类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的性质和相互关系2. 第二章: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电子的排布和原子的化学性质3. 第三章:分子结构分子的定义和性质键的概念和类型(共价键、离子键)分子形状和分子的极性4. 第四章:离子晶体结构离子的概念和电荷离子晶体的构成和性质离子半径和离子键的特点5. 第五章:金属晶体结构金属晶体的构成和性质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金属的熔点、导电性和延展性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 使用模型、图示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和回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3.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巩固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提供有关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验材料和仪器:用于进行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用于展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图示和动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第四章:离子晶体结构(续)4. 离子晶体的性质离子晶体的熔点、硬度和溶解性离子晶体在水中的电离和电解质的性质离子晶体的一些实际应用(如洗涤剂、盐)5. 离子半径和离子键的特点离子半径的大小和变化规律离子键的强度和影响因素离子晶体的晶格能和稳定性七、第五章:金属晶体结构(续)6. 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金属键的电子云模型和金属原子的排列金属键的强度和金属的熔点、导电性金属的延展性和塑性变形机制7. 金属的熔点、导电性和延展性金属熔点的因素和熔化过程金属导电性的电子迁移和电阻率金属延展性和金属加工技术八、第六章:共价分子结构8. 分子的定义和性质分子的组成和分子量的计算分子的化学键和分子的极性分子的立体化学和分子轨道理论9. 分子形状和分子的极性分子几何形状的预测和实验验证分子的极性和分子的溶解性分子极性的实例和应用(如分子间作用力)十、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0.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碳原子数功能团的概念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和立体化学11.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和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置换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有机合成策略有机化合物在药物、材料和生活中的应用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沸点、熔点和溶解性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和反应速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预测和解释十一、教学方法(续)6. 使用案例研究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Na2CO3 钠盐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二、分散系 (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 (1)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类: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 的为胶体。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

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

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教案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图片展示:在山西省地质博物馆的门口陈列着两个大宝贝,一个是在山西赫赫有名的煤炭。

另一个是我们有些许陌生的磁铁矿。

初此之外,山西各类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多达128种有用矿产,占到全国已发现矿种的74%,大自然的偏爱和眷顾为三晋留下了遍地宝藏,那么这些宝藏中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石头记,开始发现山西岩石之旅。

探秘一前世的你——地壳物质组成阅读材料一和课本30页思考: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地壳之间有什么关系?材料一磁铁矿,矿物名,其化学式为Fe3O4,在自然界中,纯磁铁矿矿石很少遇到。

磁铁矿具有强磁性,晶体常成八面体,集合体常成致密的块状,颜色条痕为铁黑色,半金属光泽,相对密度4.9~5.2,硬度5.5~6,无解理,脉石主要是石英及硅酸盐。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门口的巨型磁铁矿由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采集并赠予,形成于25亿年前的新太古代。

【知识补充】矿物1.概念: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特点: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3.识别: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结晶形态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密度磁性等。

观察图片,感受山西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直观认识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探秘二今生的你——岩石概况开启“发现山西岩石之旅”,探索奥秘第一站大同火山群是我国第四纪六大著名火山群之一,有40余座火山锥,其数量在全国火山群中名列前茅,此处火山属于地幔岩浆直接喷出地表,主要以玄武岩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地质遗迹,被誉为“东亚大陆稀有自然遗产”。

第二站山西黑是世界上最纯最黑的花岗石,其结构均匀,光泽度高,纯黑发亮、质感温润雍容,被公认为世界石材极品。

第三站王莽岭,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峰丛地貌,境内奇峰林立,曾任毛主席生前秘书,当代诗坛领袖李锐老先生题诗:“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须五岳攀。

物质结构教案课件

物质结构教案课件

物质结构教案课件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1.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3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4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应用。

第二章:原子结构2.1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2 原子核:介绍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

2.3 电子云:介绍电子在原子周围的分布情况。

2.4 原子轨道:介绍原子轨道的概念和分类。

第三章:分子结构3.1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3.2 分子轨道理论:介绍分子轨道的概念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

3.3 键的类型: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3.4 氢键:介绍氢键的概念和氢键在生物分子中的作用。

第四章:晶体结构4.1 晶体的定义:晶体是具有规则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阵列的固体。

4.2 晶体的性质:有序排列、周期性重复和规则的几何形状。

4.3 晶体的类型: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

4.4 晶体结构的应用:介绍晶体结构在材料科学和化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物质结构分析方法5.1 紫外-可见光谱:介绍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5.2 核磁共振谱:介绍核磁共振谱的原理和应用。

5.3 质谱:介绍质谱的原理和应用。

5.4 X射线晶体学:介绍X射线晶体学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化学键与分子几何6.1 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

6.2 分子轨道理论:解释化学键的形成和分子的稳定性。

6.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和键角。

6.4 分子几何与化学键:分子几何对化学键性质的影响。

第七章:晶体field 理论7.1 晶体场理论的基本概念:电子云和晶格的相互作用。

7.2 晶体场的类型:离子晶体场、共价晶体场和分子晶体场。

7.3 晶体场的性质:电荷分布、能量水平和轨道占据。

7.4 晶体场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颜色、磁性和光学性质。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第2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第2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本课时是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系统研究元素化合物的起始课。

本课时的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运用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也能为以后卤素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建立金属钠是一种强还原性金属单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表现出还原性的化学反应,从微观上明确金属钠的强还原性是其易失电子的重要表现。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金属钠的相关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金属钠的性质的研究,理解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视以定性、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钠着火的处理,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的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重点理解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学生复习初中金属活动性,上一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基本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试剂及用品。

【引入】在开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之前,同学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滴水点灯”实验:事先在酒精灯的灯芯处放置一小块金属钠,用胶头滴管向灯芯处滴加水,可以观察到酒精灯被点燃了。

(注意:事先放置的金属钠不要太大,避免发生爆炸;应该在临上课前放置,不要提前太长时间;最好带护目镜进行实验)【引入】同学们可以观察到,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滴水,酒精灯就被点着了;这是因为在实验之前,老师在酒精灯的灯芯处放置了一小块的金属钠。

物质结构教案课件

物质结构教案课件

物质结构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1 物质的定义与分类物质的概念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1.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的定义与性质化合物的定义与性质元素与化合物的关系1.3 原子结构原子的定义与性质原子核与电子层原子的大小与质量1.4 分子结构分子的定义与性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形状与结构第二章:晶体结构2.1 晶体的定义与性质晶体的概念晶体的特点:有序排列、周期性、规则形状晶体的性质:熔点、硬度、导电性2.2 晶体的类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原子晶体2.3 晶体结构的原子排列晶胞的概念晶胞中原子的排列方式晶体的空间群第三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3.1 化学键的定义与分类化学键的概念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3.2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3.3 键长、键能与键角键长的定义与测量键能的概念与计算键角的概念与测量第四章:物质的状态与相变4.1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4.2 相变与相图相变的概念相图的定义与类型相变的类型与原因4.3 相律与相图的应用相律的概念与表达式相图的应用领域相图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第五章: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5.1 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与化学键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物质的化学稳定性5.2 物质的物理性质熔点与沸点密度与比热容导电性与磁性5.3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结构与性质的调控与应用第六章:金属结构与性能6.1 金属的电子结构自由电子的概念金属的电子气模型金属的导电性与导热性6.2 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晶体的类型: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简单立方金属晶体的原子排列金属晶体的性质:硬度、韧性、延展性6.3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合金的定义与分类合金的性能: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常见合金的应用领域第七章:非金属结构与性能7.1 非金属的晶体结构非金属晶体的类型: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非金属晶体的原子排列非金属晶体的性质:硬度、熔点、导电性7.2 非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陶瓷的结构与性能玻璃的结构与性能塑料的结构与性能7.3 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纳米材料的概念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纳米材料的性能:强度、韧性、催化性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8.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8.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有机化合物的键角与空间结构有机化合物的性能:熔点、沸点、溶解性8.3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同分异构体的类型:构型异构、构态异构、位置异构同分异构体与性能的关系第九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性能9.1 生物大分子的概念与分类生物大分子的定义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能核酸的结构与性能糖类的结构与性能9.2 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生物大分子的折叠与组装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与性能9.3 生物大分子的应用生物大分子的药物应用生物大分子的生物传感器应用生物大分子的生物材料应用第十章:物质结构与技术进展10.1 材料科学技术的进展新材料的研发与设计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材料性能的调控与优化10.2 物质结构表征技术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谱学质谱学电子显微学10.3 物质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与环保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第十一章:晶体学基础11.1 晶体学的基本概念晶体的基本特征晶格与晶胞晶体的对称性11.2 晶体的分类与点群晶体的分类点群的概念与表示空间群的概念与表示11.3 晶体的生长与制备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晶体生长的方法与技术晶体制备的应用领域第十二章:电子显微学12.1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1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的工作原理与结构TEM的应用领域TEM样品制备技术1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的工作原理与结构SEM的应用领域SEM样品制备技术第十三章: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13.1 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机械性能测试:拉伸、压缩、弯曲、冲击热性能测试:热导率、比热容、熔点电性能测试:电阻、电导、介电常数13.2 材料分析方法光谱分析:紫外、可见、红外、拉曼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分析13.3 材料性能的表征与评价材料性能的表征参数材料性能的评价方法材料性能的优化与调控第十四章:材料设计与应用14.1 材料设计的基本原理材料设计的目标与方法材料设计的软件与工具材料设计的案例分析14.2 材料的应用领域金属材料:航空航天、汽车、建筑陶瓷材料:电子、光学、生物聚合物材料:包装、医疗、纺织14.3 材料的选择与评价材料的选择标准材料的评价方法材料的应用前景第十五章:物质结构与未来挑战15.1 物质结构的现代研究方法高通量实验方法: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计算化学方法:分子动力学、量子化学实验与计算的结合15.2 物质结构研究的挑战与机遇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新能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15.3 物质结构研究的未来方向智能化材料设计生物仿生材料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材料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各类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晶体学基础、电子显微学、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材料设计与应用以及物质结构研究的未来挑战等十五个章节。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一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_第一节_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一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_第一节_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都是生物必需的元素。

2.占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占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3.不同生物体内所含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每种元素的含量却不同。

4.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5.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

自由水参与细胞中各种代谢作用,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6.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7.休眠的种子、越冬植物的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较多,增强了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8.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具有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合成复杂化合物的功能。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1.分类(1)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2.特点(1)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2)不同生物体内所含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每种元素的含量却有多有少。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1.细胞中的水(1)自由水的功能:参与细胞各种代谢作用。

①是良好的溶剂。

②作为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③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化学反应。

④运送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

(2)结合水的功能: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2.细胞中的无机盐(1)存在形式:常以离子形式存在。

(2)作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合成有机物以及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原料。

(3)含量异常症举例:①哺乳动物:缺少Ca2+时,会出现肌肉抽搐现象;Ca2+过多时,会出现肌肉乏力现象。

②番茄:缺少Ca2+时,果实会出现脐腐现象;缺少K+时,老叶尖端和边缘会失绿。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微量元素不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2)蛋白质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3)结合水参与细胞各种代谢作用(×)(4)细胞中的无机盐一般以离子形式存在(√)(5)无机盐含量较少,作用相对较小(×)(6)很多无机盐可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7)无机盐能够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2.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A.Fe、Mn、Zn、MgB.Zn、Cu、Mn、CaC.Zn、Cu、B、Mn解析:选C 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为微量元素。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案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教学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3.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

【教学难点】1.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联想·质疑2分钟在美丽的城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霓虹灯为什么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我们马上就会知道。

【板书】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量子力学前的原子结构模型二、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1.请同学们指出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完善。

回答问题为评价各种原子结构模型提供知识支持三、导入新课5分钟1.介绍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内容。

2.让学生评价“道尔顿原子学说”有那些不足之处,并对学生的评价加以完善同组内交流、讨论,并对“道尔顿原子学说”进行评价。

学生思考问题并做出否定的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分析、评价能力。

1.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模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171.道尔顿原子学说2.卢瑟福原子【板书】一、道尔顿原子学说1.介绍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1.阅读“玻尔原子结构模1.使学生认识到“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对展开新课分钟结构的核式模型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型。

2.让学生思考:“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是线状光谱吗?【板书】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1、逐条分析“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板书】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行星模型点拨:这里的“轨道”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层。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割裂的基本观点,掌握细胞割裂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割裂产生新细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学会分析细胞割裂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胞割裂在生物体发展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细胞割裂的基本过程,掌握细胞割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胞割裂的过程,以及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离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细胞割裂的动态图和相关文字说明。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显微镜、玻片标本等,以便学生观察细胞割裂过程。

3.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割裂的过程。

4. 设计教室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割裂在生物体发展和发育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如“生物体是如何形成的?”“细胞是如何割裂产生新细胞的?”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细胞割裂的过程讲解(1)教师演示细胞割裂的动态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细胞割裂的过程。

(2)教师讲解细胞割裂的三个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特征和区别,强调细胞割裂的重要性和意义。

(3)学生小组讨论:在细胞割裂过程中,哪些物质和结构的变化最为关键?这些变化是如何实现的?(4)教师总结细胞割裂的关键变化和机制,强调细胞割裂是生物体发展发育的基础。

3. 实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些常见的生物体割裂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细胞割裂的特点和规律,加深学生对细胞割裂的理解和掌握。

4. 实验操作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械和材料,如显微镜、细胞模型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模拟细胞割裂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细胞割裂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5.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细胞割裂的重要性和意义,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细胞割裂的理解和掌握。

大学物质结构基础教案设计

大学物质结构基础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和电子排布规律。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3. 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和性质,包括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

4. 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5.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和电子排布规律。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3.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和性质。

4.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教学难点: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和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

2.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和性质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2. 提出问题: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电子排布对元素性质有何影响?二、新课讲授1.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包括电子云、轨道、能级等概念。

2. 讲解电子排布规律,包括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和能级交错。

3. 结合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电子排布练习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电子排布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晶体有哪些基本类型?它们有何性质?二、新课讲授1. 讲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包括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

2. 讲解各类型晶体的性质,包括晶格、配位数、熔点等。

3. 讲解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练习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晶体的性质和化学键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课堂练习和讨论的表现。

普通化学教案(1) 物质结构基础

普通化学教案(1) 物质结构基础

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Chapter 1:Structure of substance第一节:原子结构本节教学目的要求:只是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因此,要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推测新化合物合成的可能性,就必须了解原子结构,特别是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一、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概况1、道尔顿(John Dalton )的原子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不可再分。

2、原子的含核模型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电子在它的周围旋转,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电子的质量极小(质子的1/1836),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是电中性的。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原子核 质子 Z其关系为:原子X AZ中子 A-Z核外电子 Z3、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玻尔提出原子中的电子能量也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

并假设: (1)定态假设 原子中电子在固定轨道上旋转,不吸收能量。

(2)能级的概念 原子在不同轨道上旋转时,有不同的能量(能级)。

2n BE -= 式中 n ——量子数,1,2,3……;B ——2.18×10-18J基态:能量最低状态,如氢原子n =1的状态。

激发态:能量较高状态,如氢原子n =,3,4……的状态。

(3)跃迁时有能量放出或吸收 νh E E E =∆=-12, 式中 h ——普朗克常数,h =6.626×10-34J·s ;ν——辐射能的频率,s -1;E ——辐射能,J 。

在氢原子光谱中,电子从n =3,4,5,6,7跃迁回到n =2时,放出可见光中的五条光谱(其波长为λ=C /ν,C =3×108m /s ),即H α(656.3)、青H β(486.1)、蓝H γ(434.0)、紫H δ(410.2)、紫H ε(390.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

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

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

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

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

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

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并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进行分析,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2.通过对钠的有关性质实验的观察、分析、讨论,慢慢学会如何较为全面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3.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感受到实验是认识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

【学习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性质实验认识钠的化学性质【学习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法指导】1.利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2.具体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去认识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同时理解性的记住化学方程式,并用前一章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分析化学方程式得出钠的强还原性,学习中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化学用语、文字表述等。

【学习过程】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

金属在人类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起重要作用。

人类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4/5是金属元素。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因此,地球上绝大多数金属的元素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不同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相差很大。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一、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较大块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察钠的表面。

钠很软,刚切开时,其断面呈银白色,切口处在空气中很快变钠是一种硬度小、熔点低的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极(2)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的颜色、光泽,感受钠的硬度。

(3)观察完毕,将钠块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暗易被氧化温馨提示: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下与活泼金属钠反应生成了氧化钠,从而使金属钠失去了光泽,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粉末。

新人教版《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在发现原子的组成及结构之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板书]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科学探究]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认真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3.将上述1-18号元素排列成合理的元素周期表,说明你编排的理由。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友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请大家阅读书本第5页的内容。

[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指导阅读]1、周期2.族过渡元素:[讲解]周期表中还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IA 族:碱金属元素 第VIIA 族:卤族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投影展示]阅读思考题:1.周期表的编制是否应完全归功于门捷列夫?2.通过这些资料,你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所得到的知识是否都为绝对真理?[学生阅读、思考、回答]1.不应该。

而是许多科学家不断研究、探索的智慧结晶。

2.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的、螺旋式前进的。

人们得到的知识不一定都是绝对真理,其中多数是处于发展中,并且在发展中不断地被完善。

元素周期表周期( 个横行, 个周期) ______( 个) 第1周期(共 种元素) ______( 个) 第7周期,目前发现 种元素 第2周期(共 种元素) 第3周期(共 种元素) 第4周期(共 种元素) 第5周期(共 种元素) 第6周期(共 种元素) ______( 个) 族( 个纵行,___个族) 副族( 个;用 表示 ) 第 族( 个, 列)_____族( 个, 列) 主族( 个;用 表示 )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讲述]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内在联系编排而成,具体形式可多种多样,根据刚才咱们讲述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请同学们分组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其他编排方式。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案设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案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问】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7个横行,18个纵行)【讲述】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板书】1.【学生活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4的有关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1.2.【讲述】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其余周期称为长周期,【投影】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板书】(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说明:1.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2.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共价键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及其本质
电子配对理论:如果两个原子之间共用两个电子,一般情况下,这两个电子必须配对才能形成化学键
2.共价键的类型
1(1)σ键
(2)π键:C1一C1的p—po键的形成
3.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2)方向性: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分子的某些性质,并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体验科学的魅力,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
1.理解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
2.能用键能、键长和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难点
1.σ键和π键的特征2.键角



[复习引入]
HCl的形成过程
[设问]
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
例:H2的形成
[讲解、小结]
[板书]
1.δ键:(以“头碰头”重叠形式)
a.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图形不变,轴对称图形。
b.种类:S-Sδ键S-Pδ键P-Pδ键
[过渡]
P电子和P电子除能形成δ键外,还能形成π键
[板书]2.π键
[讲解]
a.特征:每个π键的电子云有两块组成,分别位于有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像对称。
1.δ键和π键比较
1重叠方式
δ键:头碰头
π键:肩并肩
②δ键比π键的强度较大
2成键电子:δ键S-S S-P P-P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
课时
2




知识

技能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过程

方法
学习抽象概念的方法:可以运用类比、归纳、判断、推理的方法,注意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熟悉掌握各知识点的共性和差异性。
π键P-P
δ键成单键
π键成双键、叁键
4.共价键的特征
饱和性、方向性
[科学探究]讲解
[小结]
生归纳本节重点,老师小结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