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_ASIC-一种改进的2D-DCT的FPGA实现
基于FPGA的ASIC设计
基于FPGA的ASIC设计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ASIC(应用特定集成电路)设计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流程,用于快速验证和验证系统级功能和性能。
FPGA 允许工程师根据特定应用的需求来编程硬件,从而提高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基于FPGA的ASIC设计的过程以及其优点和挑战。
ASIC设计是一种定制化的设计,旨在完全适应特定应用的要求。
与通用处理器相比,ASIC设计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面积。
然而,ASIC设计的开发成本和时间通常更高,制造过程也更加复杂。
为了降低设计风险和成本,工程师通常会选择在FPGA平台上验证ASIC设计。
基于FPGA的ASIC设计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验证和实施。
验证阶段旨在验证设计的功能和性能,并最小化设计错误的概率。
在验证阶段,工程师使用HDL(硬件描述语言)编写设计,并使用仿真工具进行功能和时序仿真。
设计经过全面测试后,可以将其加载到FPGA中进行验证。
实施阶段旨在将验证过的设计转化为ASIC所需的物理布局和电路。
在此阶段,设计需要进行综合和布局布线。
综合是将HDL代码转换为逻辑门级电路的过程。
布局则涉及将逻辑电路映射到硬件资源上,以及确定电路元素的位置。
布线是将电路中的逻辑连接物理化的过程。
基于FPGA的ASIC设计有几个显着的优点。
首先,FPGA可从验证开始,快速迭代验证设计,从而缩短设计周期。
其次,FPGA提供了一种更灵活的开发平台,可以在设计期间进行功能和性能调整。
此外,对于小型项目,FPGA还可以免去制造和测试ASIC的成本和风险。
最后,基于FPGA的ASIC设计还可以为设计团队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制造期间的问题做好准备。
然而,基于FPGA的ASIC设计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FPGA平台通常比ASIC平台更昂贵,因此对于大项目,可能会导致较高的开发成本。
其次,尽管FPGA可以快速验证和协助设计,但ASIC设计的实施过程可能会很复杂。
《2024年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在现代的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技术中,数字信号处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各种信号源(如视频、音频)的处理上,一种被称为“变换编码”(如DCT变换)的技术成为数据压缩的重要手段。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AVSIDCT(音频视频信号的离散余弦变换)变换的设计与实现。
二、FPGA技术及其应用FPGA是一种可编程的数字逻辑器件,具有高度的并行处理能力和灵活性。
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FPGA因其高速、低功耗的特性被广泛应用。
通过FPGA,我们可以实现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如DCT变换等。
三、AVSIDCT变换原理AVSIDCT变换是一种在音频和视频信号处理中广泛使用的变换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
这种变换有助于对信号进行更有效的压缩和存储。
DCT变换具有能量压缩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去除信号中的冗余信息。
四、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设计在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设计中,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算法的架构和流程。
然后,根据算法需求,设计适当的FPGA逻辑单元和连接方式。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将DCT变换的各个步骤(如正交变换、系数计算等)映射到FPGA的各个逻辑单元上,并设计适当的时钟控制策略以保证变换的实时性。
五、AVSIDCT变换的实现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高级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来描述FPGA的逻辑结构。
然后,通过编译器将硬件描述语言转化为可在FPGA上运行的配置文件。
此外,我们还利用了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优化了算法的执行效率。
通过不断的调试和优化,我们成功地将AVSIDCT变换在FPGA上实现,并达到了预期的性能要求。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为了验证我们的设计,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在性能上具有较高的优势。
首先,我们的设计在处理速度上远超传统的软件实现方式;其次,由于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我们的设计在处理复杂度较高的信号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最后,我们的设计在功耗上也有显著的优势。
高精度二维DCT的结构优化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
兀
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 J
图2 2 D T结构 图 D— C
2 . 一维DC L I 2 T V S 架构
一
维 D T的算法 由式 ( ) C 2 和式 ( ) 3 可知 , 阵c偶数 矩
行 偶 对称 , 奇数行 奇对 称 , 通 过分离 偶数行 、 并 奇数 行[ 6 1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7 0 7 ; 部 产 学研 项 目(0 9 0 0 0 2 7 ; 国 6 9 2 3 )省 20 B 9 30 6 ) 深圳 大 学 创 新 团 队基 金 项 目 (0 1 3 ; 0 0 3 )深圳 市 基础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C 0 9 3 2 1 1 ; J 20 0 10 0 A)深圳 市 南 山 区科 技计 划 项 目 (0 9 4 l 2 0 0 5
预 矩 系 L后 阵 数.
预 矩 系 L后 阵 数
式 () 中 的 系 数 为 3
( , C D, , , = A B, , E F G)
J( o,专璐 c c c J c , c , ,孚, j 。 c o, o . ∞ , s 吣 sc 吣 o ’ s 百o s 。 s ∞ s s / 。
【 s at I ti a e,a 2 — C L I rh etr ae n 5 l e pp l e n hg- rcs n e t lpi s Abt c】 n hs p r D D T V S aci c e sd o -e l ie n ad ih pei o vco mut l r i r p t u b v i i r i e
维 D T列处理 的流水线结构代 替复用 一维 D T算 法以提高速度 , C C 并且在 一维 D T算法模块 中, C 对于 系数 乘法, 采用 并行乘法
二维DCT快速算法及FPGA实现
l l
Key or w ds: - DCT Pi i 2 D pel ne; ansp si on M em or FPG A Tr o t i y;
CL num b : C erTN7 4
( o Grap g Fl w— hAl ori m ) 速 余 th 快
弦 变 换 结 构 和 B. Hey 提 出 的 基 ne
于 CO RD工 ( 0o C C rdi nat tat n e Ro io
七:0
纳 滤 波 中 提 出 , D T广 泛 应 用 于 图 C
。。
2 2 二 维D T 法 。 C算
对 于 一 个 大 小 为 8 ×8的 图 象 块 来 说 , 图 像 样 值 x( d), 二 维 i,
性 能 , 本 文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一 种 并 行 流 水 线 结 构 , 充 分 利 用 FPGA 片 上 丰 富 的 嵌 入 式 乘 法 器 和 片 内 ram, 提 高 实 时 处 理 能 力 。 文 章 最 后 仿 真 结 果 验 证 了 此 设 计 的 可 行
性 。
维普资讯
测 试
技 术
卷
Test T echno I ogy
摘 要:
成 两 个
电 路 的 消耗 ,
读 写 。 实 验 结 果 验 证 了 二 维 D 核 设 计 的 正 确 性 , 该 电 路 结 构 消耗 资 源 少 , 布 线 简 单 , 功 耗 CT
st u ur has t r ct e he adva ages al c i si nt ofsm lh p ze.si p e wi m l Hng and l w- o power h ch i ex r el su t e k ,w i s t em y iabl
2D-DCT的FPGA实现
2D-DCT的FPGA实现
在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21 世纪,多媒体信息日益增多,其中人类主要依靠
图像来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
图像中包含如此巨大的数据量,如果不经过压缩,不仅超出了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而且无法完成信息的实时传输。
图像的高速传输和所需巨大的存储容量已成为数字图像通信的最大障碍。
离散余弦变换(DCT)由于其变换特点被认为是性能最接近KL 变换的准最佳变换,现在已
经是最流行的图像压缩变换技术,并已经在JPEG、MPEG-1/2/4、H.26x 等国际
编码标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由于集成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数字图像处理也由软件向硬件过渡并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FPGA 作为当今运
用极为广泛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也是数字图像处理的理想器件。
目前,利用FPGA 进行图像处理主要是直接在FPGA 上利用硬件描述语言或EDA 软件进行
设计,这种设计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速度快,可以利用流水线实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基于行列分解的2D-DCT 由于算法规律性强、实现结构直观、时序控制简单
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提出使用行列分解法和分布式算法来实现2D-DCT,可以
减少硬件资源,提高运算速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2D-DCT 系统模块设计
离散余弦变换经常使用在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中,用于对信号和图像进行有
损数据压缩。
这是由于离散余弦变换具有很强的能量集中特性,使图像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变换后的低频上,并且能够去掉像素间较强的相关性,让图像的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系数上,以减少冗余达到对图像进行压缩的目的。
1.2 系统模块设计。
《2024年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篇一基于FPGA的AVS-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编解码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
其中,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变换是视频压缩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AVS(Audio Video Standard)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其高效的编解码效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升AVS编解码的速度和效率,本文将研究并实现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AVS-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
二、FPGA与AVS-DCT变换概述FPGA是一种可编程的逻辑电路,具有并行度高、可定制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领域。
AVS-DCT变换是AVS视频编解码技术中的核心算法之一,其作用是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以便于进行压缩编解码。
本文的目标就是利用FPGA的高并行度和高运算速度来优化AVS-DCT变换的运算效率。
三、系统设计3.1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输入接口模块、FPGA控制模块、AVS-DCT变换模块、输出接口模块等。
其中,输入接口模块负责接收待处理的视频数据,FPGA控制模块负责协调各个模块之间的运行,AVS-DCT变换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对输入的时域信号进行DCT变换,输出接口模块则负责将处理后的频域信号输出。
3.2 AVS-DCT变换模块设计AVS-DCT变换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根据AVS标准对输入的时域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FPGA的高并行度实现DCT变换算法;最后,将变换后的频域信号输出。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FPGA的资源利用率和运算速度的平衡,以实现最优的DCT变换效果。
四、算法实现4.1 DCT变换算法的选择与优化本文选择了快速DCT算法作为实现基础,该算法具有运算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
基于FPGA的低资源DCT硬件设计
451 引言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因其良好的去相关性能和存在快速实现算法等优点被各种主流图像及视频编码标准广泛采用。
变换编码可以将空间域中像素形式描述的图像转换至变换域,可使图像能量从分散分布转换成相对集中分布,以达到去除空间冗余的目的。
HEVC 规定了整数核心变换矩阵来简化DCT 的运算。
HEVC 的DCT 需要支持4×4、8×8、16×16与32×32四种尺寸,运算时需进行大量乘法,因此DCT 实现仍然需要占用大量的硬件资源,为达到资源与主频均衡的结果,对其电路设计进行优化非常必要。
文献[2]采用基于移位和加法代替乘法实现4、8点IDCT 变换,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常规乘法器和共享技术来实现16、32点IDCT,不同尺寸变换的吞吐率都只有4样本/时钟周期。
文献[3]提出了三种在主频和时延上各有优劣的1D-DCT 结构。
文献[4]为保证高吞吐量与低延时的性能,使用了纯组合逻辑的实现方式,导致主频不高。
文献[5]对常数乘法模块进行了改进,采用了乘法等式拆解、共用子表达式等策略,但对FPGA 的性能与资源上的优化十分有限。
由于无乘法器的方法只能实现常数乘法,对HEVC中DCT 不同变换尺寸的复用不够灵活,文献[2-5]均只实现了单一尺寸变换。
文献[6]、[7]、[8]利用大尺寸核心变换矩阵内包含小尺寸核心变换矩阵这一特性,设计实现不同尺寸的DCT 复用架构。
文献[6]中,无论何种尺寸变换均能保持32样本/时钟周期的吞吐量,但该结构是以在原有N 点变换模块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N/2点变换模块和大量选择器为代价的,这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消耗。
文献[7]、[8]中仅在常规的32点1D-DCT 基础上增加少量选择器以达到复用目的,4、8、16、32点变换的吞吐量分别有4、8、16、32样本/时钟周期,该结构在小尺寸变换时资源利用率过低、吞吐量不高。
《2024年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篇一基于FPGA的AVS-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编码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多媒体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众多视频编码技术中,基于变换的编码算法以其高压缩率、高质量恢复图像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而随着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的发展,基于FPGA的视频处理算法的实现变得越来越普遍。
因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AVS-DCT变换算法的设计与实现,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升视频处理性能,提高图像压缩率和图像质量。
二、AVS-DCT变换简介AVS-DCT变换是针对AVS(音频视频编解码标准)设计的离散余弦变换算法。
这种变换通过将时域上的图像数据转换到频域上,使图像的压缩和传输更为高效。
在AVS-DCT变换中,通过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块,对每个块进行DCT变换,从而得到频域上的系数。
这些系数经过量化、编码等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成本。
三、FPGA设计与实现1. 系统架构设计本设计以FPGA作为核心处理器,设计了基于AVS-DCT变换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模块、DCT变换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存储模块等。
其中,控制模块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DCT变换模块负责实现AVS-DCT变换算法;数据传输模块负责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变换后的数据和中间结果。
2. DCT变换模块实现DCT变换模块是本设计的核心部分,它通过硬件实现AVS-DCT变换算法。
该模块包括:预处理单元、余弦基函数生成单元、乘加运算单元和结果输出单元等。
预处理单元负责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归一化等;余弦基函数生成单元根据AVS标准生成余弦基函数;乘加运算单元根据DCT算法对数据进行乘加运算;结果输出单元将最终结果输出到存储模块或数据传输模块。
3. 硬件加速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处理性能,本设计采用了硬件加速技术对DCT变换模块进行优化。
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在信号与图像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在视频编解码中,离不开一种特殊的傅里叶变换,即可变长整数离散余弦变换(AVSIDCT)。
随着高清视频的普及和应用需求的增加,AVSIDCT在视频编解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高效、实时的视频处理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
二、背景FPGA是一种可由用户自行配置硬件电路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
相比于CPU和GPU等通用处理器,FPGA的并行计算能力更强,可编程性更高,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运行速度。
因此,选择FPGA作为AVSIDCT变换的实现平台能够提供更高效的视频编解码处理。
三、AVSIDCT的原理AVSIDCT是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视频编解码算法,其主要作用是将原始视频信号转化为频域信号,以便进行压缩编码。
AVSIDCT的具体原理如下:1. 将视频信号切成8×8的图像块。
2. 对每个8×8的图像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
3. 得到频域中的系数,通过量化和编码等过程进行数据压缩。
4. 解压缩后将频域系数进行逆变换,得到原始视频信号。
四、FPGA的AVSIDCT设计在FPGA上实现AVSIDCT的设计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图像块划分、离散余弦变换、量化与编码、逆变换。
下面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1. 图像块划分输入的视频信号被划分成8×8的图像块,每个图像块作为一个独立的数据块进行处理。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FPGA的并行计算能力,提高处理效率。
2. 离散余弦变换对每个8×8的图像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的计算量较大,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可以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算法进行加速计算。
3. 量化与编码离散余弦变换得到频域中的系数,为了进一步压缩数据,需要对系数进行量化和编码。
《2024年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FPGA的AVS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中,AVS(先进视频编解码)作为一种重要的编解码技术,以其高效率的编码性能在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
在AVS中,离散余弦变换(DCT)是一个核心环节,对信号进行高效转换。
为了适应高实时性需求和信号处理的复杂性,我们选择使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来设计并实现AVSIDCT 变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设计过程和实施效果。
二、FPGA及其在AVS变换中的作用FPGA因其高度的可定制性和并行处理能力,是执行DCT变换的理想平台。
FPGA设计在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能以极低的延迟实现高效的并行计算,使得DCT变换过程得到优化。
三、AVSIDCT变换设计概述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将AVS的DCT变换在FPGA上实现。
我们将根据AVS标准定义DCT变换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流程,然后在FPGA上设计和实现这些算法。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将DCT算法进行模块化处理,然后根据FPGA的特性和资源分配进行优化设计。
四、硬件设计1. 模块设计:我们将AVSIDCT变换分为多个模块,包括输入处理模块、DCT计算模块和输出处理模块等。
每个模块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例如输入处理模块负责接收输入数据,DCT计算模块负责执行DCT变换算法,输出处理模块负责输出处理结果。
2. 资源分配:根据FPGA的特性和可用资源,我们将进行适当的资源分配,如查找表大小、内存带宽等。
此外,我们还需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来提高计算效率。
五、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阶段,我们主要关注如何将DCT算法在FPGA上实现。
我们首先将算法转化为硬件描述语言(HDL),然后使用FPGA开发工具进行编译和仿真。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算法进行优化,以适应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和减少资源消耗。
六、实现与测试我们成功地在FPGA上实现了AVSIDCT变换。
通过仿真和实际运行测试,我们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
FPGA_ASIC-一种图像预处理结构及典型算法的FPGA实现
一种图像预处理结构及典型算法的FPGA实现商尔科,李健,安向京,匡政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长沙 410073)摘要:图像滤波和边缘检测等预处理算法是视觉导航系统中道路检测和车辆检测等复杂视觉处理的前提,其性能和处理时间直接影响了后续图像处理的性能及视觉系统的整体响应时间。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流水线图像预处理结构,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并能克服因级联而产生的时序问题。
基于这种结构,在FPGA中实现了典型的LoG边缘检测算法与中值滤波算法。
实验表明了这种预处理结构的有效性和算法的可行性, 并能满足视觉处理的实时性要求。
关键词: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图像预处理结构;中值滤波;边缘检测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An Image Pre-processing Structure and the FPGA Implement of the Typical AlgorithmsSHANG Er-ke,LI Jian,AN Xiang-jing,Kuang Zheng-wen(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72, China)Abstract: Image pre-processing such as image filtering and edge detection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complex vision tasks, such as land mark and vehicle detection in vision navigation systems. The performance and processing tim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ubsequent processing and the total response time of a vision system. This paper presents a pipelined image pre-processing structure based on FPGA. The proposed structure is scalable and can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the timing problem. A typical Median Filter and a LoG edge detection algorithm are implemented in FPGA with a convolution structure based on this structur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presented structure and the typical algorithms are effective in real-time image preprocessing applications.Keywords: FPGA; Image Preprocessing Structure; Median filtering; Edge detection1引言基于模板滤波的图像预处理在视觉导航、机器视觉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性能和处理时间直接影响了后续图像处理的性能及视觉处理系统的整体响应时间。
一种基才FPGA的二维DCT和IDCT的新算法
一种基才FPGA的二维DCT和IDCT的新算法赵滨;黄大庆【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DCT和IDCT的FPGA实现结构。
采用行列快速算法将二维算法分解为两个一维算法实现,其中每个一维算法采用并行的流水线结构,每一个时钟处理8个数据,大大提高电路的数据吞吐率和运算速度。
通过Modelsim仿真工具对该设计进行仿真,证明该算法的功能的正确性,进行一次8*8的分块二维DCT变换仅仅需要16个时钟,满足图像以及视频实时性的要求。
%A new algorithm of two dimentional cosine transform (DCT) and invers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IDCT)based on FPGA is presented.The architecture uses a row-column decompostion to break the 2-D algorithm into two 1-D algorithm. The I-D algorithm uses the parallel pipling architecture and one clock can process 8 datas that makes the circuit work with high data throughput and speed. Through the design tools of Modelsim and Quartus, the circuit is simulated and verified. The result shows the corroctness of the design and it can finish a two dimesional DCT or IDCT in 16 clocks,so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real_time in video processing.【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年(卷),期】2011(019)024【总页数】4页(P126-129)【关键词】二维DCT算法;二维IDCT算法;流水线;FPGA【作者】赵滨;黄大庆【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近年来,数字形式的图像信息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对数字图像处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应用于图像处理的DCT的算法设计及硬件实现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冲
指导教师签名:王森章
日期:
2006 年 1 月 20 日
日期:2006 年 1 月 20 日
IV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多媒体系统在众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Internet的快速 发展,需要存储,传输和处理的信息的数量成指数级地增加。例如在彩色电视信号 的表示(NTSC制式)中, 代表亮度Y, 色度I和彩度Q的YIQ各分量带宽分别是4.2MHz, 1.5MHz, 0.5MHz。 根据采样定理, 仅当采样频率大于或等于两倍的原始信号频率时, 才能保证采样后的信号不失真的恢复为原始信号。如果各个分量被量化为8位,那么 彩色电视信号的1秒钟的数据量为: (4.2+1.5+0.5)×2×8=99.2Mb, 若是高清晰度电视则 约为1.2Gbps,虽然CPU速度和宽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但还是无法完全满足 海量信息的处理,存储和传输要求[1]。 图像作为信息最丰富的载体,是构造信息环境必不可少的要素,它在现代通信 技术中所承担的作用己远远超过其它媒体介质。为了有效的存储和传输图像,必须 对数据量非常大的图像数据进行有效压缩:在存储方面,只有对图像实施压缩才可 在传输方面, 数字电视, 遥感图像, 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存储空间因此必须进行压缩; 电视电话以及当前广为流行的信息高速公路都对图像信号的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种方法就是对图像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实现对图像数 据的压缩。 我们知道,在组成图像的各像素之间,无论是在行方向还是在列方向上,都存
VII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image processing, combining DCT fast algorithms and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n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peed and decreasing area, the thesis presented a way of DCT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The way adopted pipeline architecture and changed 2D-DCT to two 1D-DCT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of row-column decomposition. In the design of 1D-DCT, since we knew the value of DCT cosine coefficients, by making use of its rotation characteristic, multiplication function can be designed by lookup table, shift and addition logic instead of direct multiplication unit by which can save design resources while improve the speed. In the design of 1D-DCT, This thesis presents a new architecture which has not multipliers, using a distributed arithmetic based on CORDIC algorithm for the computation of the 1D-DCT. It makes use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ORDIC algorithm in order to change the mode of addressing; this method decreases the scale of lookup table greatly and provides a small access time to the lookup tables and a reduced complexity for its architecture. By adopting the distributed arithmetic, it can avoid deep pipeline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size of chip, the two methods can provide a compromise between the area and the speed of the processor.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IC design method of Top to Down , the whol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modules from the top to down. After the whole system circuits are finished, a high performance is reached. There are no
FPGA_ASIC-Adaboost算法的FPGA实现与性能分析
Adaboost算法的FPGA实现与性能分析许昀1赵峰2(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上海,200240)摘要:Adaboost算法采用由弱到强的级联型分类器用以快速检测人脸。
但在实际应用中计算量巨大。
在PC机上用纯软件实现该算法得到的目标检测速度也难以达到实时。
本文论述了一种采用像素积分计算阵列的人脸检测系统,能够对图像像素进行流水运算处理以达到提升检测速度的效果,并在Virtex5系列FPGA上实现。
通过该并行系统对单幅352x288的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其速率可以达到50帧/秒,可以满足工业应用的实时性要求。
关键字:Adaboost Virtex5 FPGA 像素积分实时性中图分类号:TP571.6 文献标识码:AThe Implementation of Adaboost Algorithm onFPGA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Yun Xu, Feng Zhao(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Abstract: Adaboost algorithm applies the enhanced cascaded classifiers to detect human face fast. It requires huge computation volume. Even the detecting speed is not acceptable for implementing this algorithm with pure software on PC platform.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rchitecture composed by pixel integration computing arrays. Through the pipeline pixel process to the image and implement the system on Virtex5 FPGA platform, the speed is boosting obviously. Take the face detect test with resolution of 352x288 to the system, the result can be 50 fps, which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industry application field.Keyword: Adaboost, Virtex5, FPGA, Pixel Integration, Real-time引言Adaboost算法是Freund和Schapire于1995年提出的,全称为Adaptive Boosting。
基于FPGA的二维DCT IP核优化设计
基于FPGA的二维DCT IP核优化设计
张德学;范涛
【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
【年(卷),期】2010(026)014
【摘要】采用行列分解法实现了二维DCT变换,其一维DCT采用Loeffler算法结构.结合位宽优化与CSD乘法优化,在FPGA芯片上无内嵌硬件乘法器情况下.一维DCT计算模块仅需要1504LUTs;有内嵌硬件乘法器情况下,仅需要688LUTs与22个内嵌9*9乘法器.将二维DCT计算模块封装为wishbone接口的IP核,在Altera DE2-70开发板上实测二维DCT计算速度是软件快速DCT算法的296倍,可应用于JPEG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场合.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张德学;范涛
【作者单位】266510,青岛,山东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266510,青岛,山东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32.1
【相关文献】
1.基于二维DCT的医学图象压缩及FPGA实现 [J], 李小强;岑人经;吴效明;吴凯
2.基于FPGA的高速二维DCT变换的研究与实现 [J], 刘庆;陈金强;于沛玲
3.基于FPGA的二维提升小波变换IP核设计 [J], 欧龙;张启衡;杨洪;许俊平
4.基于FPGA快速二维DCT图像编码结构 [J], 龙飞;李良荣;李绪诚
5.基于DA算法的二维DCT变换的FPGA实现 [J], 唐赛明;黎福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DA算法的二维DCT的FPGA实现
基于DA算法的二维DCT的FPGA实现
李莉;宁帆;魏巨升
【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
【年(卷),期】2006(29)10
【摘要】研究了一种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超高性能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的方法.在DCT算法结构上利用了变换的可分离性和行列的可分解性采用行列分解的方法将二维DCT转换为2个串行的一维DCT实现,同时采用了基于分布算法(Distributed Arithmetic)的乘法-累加结构,从而极大地减少了硬件资源需求,提高了运算速度,使图像处理的实时性得到了大幅提高.最后还给出了FPGA的实现和仿真结果.
【总页数】4页(P44-46,49)
【作者】李莉;宁帆;魏巨升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100088;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100088;中国矿业大学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47
【相关文献】
1.高精度二维DCT的结构优化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 [J], 何业军;刘鹏;雷海军;提干;李先义
2.二维DCT快速算法及FPGA实现 [J], 陈普跃;赵新璧;陈斌
3.二维DCT并行流水线算法及FPGA的实现 [J], 李跃新;张吉烈
4.基于FPGA和2位串行分布式算法的实时高速二维DCT/IDCT处理器研制 [J], 向晖;滕建辅
5.基于DA算法的二维DCT变换的FPGA实现 [J], 唐赛明;黎福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FPGA的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的IDCT变换的设计与实现朱建芹;韩进【期刊名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0)006【摘要】2D-IDCT is a core module in the process of image decoding. In the past,the IDCT transform based on software of DSP was slower in speed; it occupied larger chip area and power consumption based on ASIC. This paper provided a 2D-IDCT architecture implemented by a 1D-IDCT cor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hardware resources, 1D-IDCT was completed by means of butterfly operations,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parable indirect algorithm of ranks,2D-IDCT architecture was realized. The matrix transformation was realized in RAM and the multiplier operation was completed in a single cycle,improving the max working frequency of FPGA and the quantity of data processing. The 2D-IDCT architecture was represented with Verilog and achieved with Altera FPGA,which occupied 962 logic units and the maximum clock frequency was 100 MHz.%二维簿散余弦逆变换是图像解码算法的核心,基于DSP用软件实现速度较低,基于ASIC则占用的芯片面积和功耗较大。
数字图像DCT变换的FPGA实现
数字图像DCT变换的FPGA实现刘方明;潘晓中;杨晓元;苏光伟【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年(卷),期】2012(048)006【摘要】图像DCT变换由于计算量大,软件实现往往难以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基于FPGA在硬件上实现了图像的DCT变换.设计采用了2D-DCT的行列分解结构,在两级1D-DCT之间引入双RAM结构,通过乒乓操作保证了前后级DCT运算的并行性,提高了运算速度.整个模块使用Verilog HDL建模,通过ModelSim编写激励对逻辑功能进行了验证,最后在Quartus Ⅱ上通过了综合编译,设计优化后下载到Altera EP2C70F896C6芯片上进行实现.结果显示,该模块功能结构正确,可作为一个独立单元集成在图像的实时处理系统中.%This paper implements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of image based on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 that software method cannot meet the demand of real-time, due to its large computation. Its design adopts row-column composition structure of 2D-DCT, and introducs double RAM structure between two 1D-DCT, whose computational paral-lelity can be guaranteed by Ping-Pong operation,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lso can be improved. The whole module is modeled by Verilog HDL, its logic functions is verified by ModelSim. The design is successfully compiled on Quartus II and finally realized on Altera EP2C70F896C6 chip after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is design has exact functions and thus itcan be used as an independent unit integrated into real-time system processing image.【总页数】4页(P65-68)【作者】刘方明;潘晓中;杨晓元;苏光伟【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大学电子技术系网络与信息安全武警部队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86;武警工程大学电子技术系网络与信息安全武警部队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86;武警工程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西安710086;武警工程大学电子技术系网络与信息安全武警部队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86;武警工程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西安71008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1;武警工程大学电子技术系网络与信息安全武警部队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相关文献】1.AVS二维DCT变换的FPGA实现 [J], 许亚军;韩雪松;韩应征2.HEVC整数DCT变换与量化的FPGA实现 [J], 刘毅;罗军;黄启俊;常胜3.一种HEVC标准中IDCT变换的FPGA实现 [J], 黄友文;董洋4.基于DCT变换的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及其Matlab实现 [J], 崔春艳;李彩霞5.一种基于DCT变换域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的实现方法 [J], 冯岩;王晓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2−4 + 2−5 + 2−9 + 2−10 + 2−11 + 2−12 ⎥⎦
下图直观的描述了[X(0)-X(7)] 1/2cos(π/16)用移位求和的方法实现的框图。并且在移位 求和中插入 3 级寄存器,形成 3 级流水线,使 3 级加法能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3.3 转置 RAM 模块 2D-DCT 需要两个 1D-DCT 共同完成,但是第一次 1D-DCT 运算得到的中间结果并不是
设 X(0),X(1),X(2),X(3), X(4),X(5),X(6),X(7)为输入的一行数据,Y(0),Y(1),Y(2),Y(3), Y(4),Y(5),Y(6),Y(7)为 DCT 变换后输出的一行数据。 由 1D-DCT 的数学定义可得到:
Y (0)
=
1 22
⎡⎣X (0)+ X (7)⎤⎦
N −1
(2 j + 1)vπ
2 / N c(v)x(i, j) cos
j=0
2N
由于 2D-DCT 具有行列可分解性,所以 8×8 数据块的 2D-DCT 可分解成 8 点一行的行 DCT 变换和 8 点一列的列 DCT 变换。如图 1 所示,是 2D DCT 变换的整体实现框图。整个 硬件框图包括 5 个主要模块。1、串并转换模块 2、1D-DCT 变换模块 3、转置 RAM 模块 4、 并串转换模块 5、控制模块
X
(5)]−
1
5π cos
[
X
(3)−
X
(
4)]
2 16
2 16
2 16
2 16
Y (4)= 1 [ X (0)+ X (7)]− 1 [ X (1)+ X (6)]− 1 [ X (2)+ X (5)]+ 1 [ X (3)+ X (4)]
22
22
22
22
Y (5)=1 cos5π [ X (0)− X (7)]−1 cos π [ X (1)− X (6)]+ 1 cos 7π [ X (2)− X (5)]+ 1 cos3π [ X (3)− X (4)]
图 4 是用 ModelSim 仿真工具仿真后的 1D-DCT 的仿真波形图。
图 4 1D-DCT 仿真波形 serail_data 是输入的一组串行数据,X0,……X7 是并行输出,serial_out 是变换后的 输出。图中输入的一组数据是 170,153,153,153,170,153,153,153;1D-DCT 变换后 仿真输出结果是 440,6,0,10,11,-4,0,9;与 1D-DCT 变换的理论值 444,6,0,11,
在 DCT 变换中,变换前输入的象素值的范围 0~255,变换后直流系数的范围 0~2040, 交流系数的范围-1000~1000,因此输入数据 serial_data 选择 8bit 的数据宽度,输出数据 dct_out 选择 12bit 的数据宽度。
从输入端输入的串行数据 serial_data 每个时钟读入一个数据,8 个时钟周期后经过串并 转换模块输出的就是 8×8 数据块中一行的 8 个并行的数据,同时给 1D-DCT 模块一个使能 信号,通知它可以对这 8 个数据进行行 DCT 变换了,并且将变换后的结果存入转置 RAM 中,当 8×8 个数据全都做完行 DCT 变换后,存放在转置 RAM 中的数据可以读出了,然后 依次读出每一列数据,并将这 8 列数据再次经过 1D-DCT 进行列 DCT 变换,最后将列 DCT 变换后的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输出,这样串行输出的数据就是对应的串行输入数据 2DDCT 变换后的结果。
and multiplier, also multiplier is replaced by shift-sum, and combined with pipe line to reduce
hardware resources and improve process speed. The result indicate that 2D-DCT only need one
+
1 22
⎡⎣X (1)+ X (6)⎤⎦
+
1 22
⎡⎣ X (2)+ X (5)⎤⎦ +
1 22
⎡⎣X (3)+ X (4)⎤⎦
Y (1)=1 cos π [ X (0)− X (7)]+ 1 cos3π [ X (1)− X (6)]+ 1 cos5π [ X (2)− X (5)]+ 1 cos 7π [ X (3)− X (4)]
现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法和行列分解法。由于直接法需要大量的加法器和乘法器,造
成了资源的大量耗费,而且运算速度不高,所以到目前为止,基于行列变换的 DCT 被应
用得最广泛。
在对 2D-DCT 的快速算法和硬件实现方案综合研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 2D-DCT
的实现方案,此方案是基于行列分解的,只需要少量的加法器和快速的移位操作就能实
现复杂的 2D-DCT 运算,这对节省硬件资源,从而降低设备的硬件成本并减小硬件体积具
有重要意义。
2、整体实现方案
2D-DCT 变换定义:
∑ ∑ y(u, v) = 2 c(u)c(v) N-1 N-1 x(i, j) cos (2i + 1)uπ cos (2 j + 1)vπ ;
N
i=0 j=0
直接传送给下一个 1D-DCT 的,需要一个存储器把 8×8 个数据先缓存起来重新排序,也就 是要一个矩阵转置模块进行行列转换。因此转置 RAM 相当于一个 8×8 的阵列。此设计的 转置 RAM 由 8 块 12bit×8 双端口 RAM 组成。
把行 DCT 变换后的第一行的 8 个数据分别存到 8 个 RAM 中,即 Y(0)存入 RAM0 的第 一个存储单元,Y(1)存入 RAM1 的第一个存储单元,……,Y(7) 存入 RAM7 的第一个存储 单元,下一行的 8 个数据分别放到各自存储器的下一个存储单元中,依次类推,直到 8 行运 算都完成,这样存放到每个 RAM 中的 8 个数据刚好是我们需要的一列数据。因此,在下一 次的 1D-DCT 变换中只需要按存放的顺序依次串行的读出每个 RAM 块中的数据即可。 4、结果分析
1D-DCT module.
Key words : FPGA ; 2D-DCT ; Video compression
1、引言
DCT 变换是视频压缩编解码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视频格式的编
码算法中,例如 JPEG,MPEG,H.26x 等。这是因为:一、它能把图像的能量集中到少数的
几个数据上,并打破数据间的相关性;二、它的实现具有快速算法。2D-DCT 的硬件实
2N
2N
其中 c(0)= 1/2, c(t) = 1(t ≠ 0);
分解成 2 个 1D-DCT: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 鄂教科2004-7-4
∑ y(u, v) =
N −1
(2i + 1)uπ
2 / N c(u)z(v, i) cos
i=0
2N
∑ z(v, i) =
Abstract: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age and video
compression,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JPEG,MPEG,H.26X.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个 1D-DCT 来做,其中 1D-DCT 的运算量集中在加法器和乘法器上。本方案将加法器和乘
法器数量减少到最小,节省了硬件资源,其中乘法器采用移位求和的方法实现,并结合流
水线操作,提高运算速度。实验表明只需要一个 1D-DCT 模块就可实现 2D-DCT 变换。
关键词: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 视频压缩
2 16
2 16
2 16
2 16
Y
(6)=
1
cos
3π
[
X
(0)+
X
(7)]−
1
π cos
[
X
(1)+
X
(6)]+
1
π cos
[
X
(
2)+
X
(5)]−
1
cos
3π
[
X
(3)+
X
(
4)]
28
28
28
28
Y (7)
=
1 2
cos
7π 16
⎡⎣X (0)− X (7)⎤⎦
−
1 2
cos
5π 16
⎡⎣X (1)− X (6)⎤⎦
下面重点介绍几个主要模块的设计。 3、模块设计介绍 3.1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的作用是安排整个运算的时序,以及产生模块和模块之间、模块和外界之间的 握手信号,采用状态机实现。分为 3 个状态:空闲状态,行 DCT 变换状态和列 DCT 变换状 态。系统复位时初始状态为空闲状态,当有数据输入时进入行 DCT 变换状态,当检测到行 DCT 变换完毕后进入列 DCT 变换状态,列 DCT 变换完毕后进入空闲状态,等待下一个 8 ×8 数据块的 DCT 变换。 3.2 1D-DCT 模块 3.2.1 1D-DCT 的算法
+
1 2
cos
3π 16
⎡⎣ X (2)− X (5)⎤⎦
−
1 2
π cos 16
⎡⎣X (3)− X (4)⎤⎦
由上面的 8 个式子观察可发现,偶数项是 X(0)+X(7)、X(1)+X(6)、X(2)+X(5)、X(3)+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