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群力新区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方案设计
说明书范例---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市委、市政府"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工作要求,市城市规划局在原有绿地规划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了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在向市人大、市政协征求意见和邀请七区、有关委办局、12县(市)召开座谈会吸纳多方意见,进行补充完善的基础上,还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对该项规划进行了论证、咨询,并已报请市委、市政府通过。
一、哈尔滨市绿化现状分析按照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哈市园林绿化现已形成以沿江一条线,马家沟河两岸绿化为主体的"J"字形绿化主体,以公园、游园、街头绿地为点,以道路绿化为线、以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绿化框架。
截止2001年底,绿化覆盖率为28.7%,绿地率为24.4%,人均公共绿地为4.66m2/人。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绿地面积少,所有绿化指标均未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园林城市及东三省城市三大绿地指标(2000年底数据)·从哈市绿地系统的现状来看,绿地分布不匀,主要分布在动力区、平房区及沿江一带,而在哈市环境污染较重、人口密集的太平区绿地分布却很少。
·公共绿地类型不丰富,缺少多样性、主题性、专业型公园。
·哈市现有公园中,游乐设施占用大量公园绿地,致使公园绿地面积大大减少,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比例不合理,街头游园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要。
·道路绿化中,城市道路绿化面积严重不足,道路绿地率低,道路改造建设中,没有按照道路绿化规范留出是够绿化用地,道路红线与其它用地间的绿带面积有限,甚至有的无绿化隔离带,分车带窄,缺少路侧绿地,且道路绿化结构简单、树种单一。
在已有的943条道路中只有33.4%的道路绿地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当一部分单位庭院中硬质景观较多,减少了城市专用绿地绿化面积。
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摘要: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城市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 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多样化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
将城市湿地公园打造为大众游憩场所,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增加人们的参与意识。
本文在亲身参观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后,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关键字:群力湿地公园城市景观作用正文:1.引言湿地是指过度湿润的土地,就科学含义而言,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不仅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
而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多样化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
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34.2公顷,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公园在设计上采用了“生命细胞”的先进理念,即将城市湿地公园视为一个大细胞,为防止城市中噪声、车辆、人群对湿地内生命物种栖息的干扰,设计院在人工湿地公园外以乔、灌木相结合种植林带,屏蔽外来干扰,形成了牢固的“细胞壁”。
在原生态湿地外围,防护林带内修建一系列泡状人工湿地,将原生态湿地视为“细胞核”,人工湿地视为“细胞泡”,为原生态湿地提供养分。
同时,对原生态湿地进行局部地势的修整、补种部分湿地植物、补充多种生物物种,以使湿地在未来达到自我调节与修复的功能,长久保存下来。
2.湿地公园对城市景观的作用城市湿地公园是纳入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天然湿地,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它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多样化、城市建设的一体化、城市表现元素的丰富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1)湿地公园使城市绿地系统的多样化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
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打造案例
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打造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为核心景观要素,结合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公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湿地公园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湿地公园的吸引力和综合利用效益,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探索将湿地公园打造成文旅综合体。
本案例分析将以某个具体的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项目为例,探讨其背景、过程和结果,并总结出相关经验和启示。
2. 案例过程2.1 背景介绍本案例所涉及的湿地公园位于某省会城市郊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湿地资源,但由于管理不善和缺乏有效开发利用手段,长期以来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为了提升该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其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文旅综合体。
2.2 规划与设计阶段在规划与设计阶段,政府组织了专业的团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规划工作。
首先,团队对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文化遗产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同时,还考虑了周边交通、酒店、商业配套等因素。
最终,团队制定了一个全面而可行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 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建设湿地公园生态中心,并推行科学管理措施。
- 旅游设施建设:修建游客中心、观景台、步道等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
- 文化展示与体验:利用湿地公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资源,打造传统手工艺展示区、民俗表演区等。
-娱乐休闲项目:引入水上运动项目、露天剧场等娱乐休闲设施。
2.3 建设与运营阶段根据规划方案,政府进行了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
建设过程中,政府与专业公司合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政府还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并邀请知名旅游企业参与投资和运营。
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后,政府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开展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
运营团队负责景区门票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方面的工作,并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主题推广活动。
湿地公园园路改造工程方案
湿地公园园路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水源、净化水质、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众多生物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和改造湿地公园成为了重要的环保措施之一。
园路作为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园的整体环境和游客体验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湿地公园的园路进行改造已迫在眉睫。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某城市郊区,总用地面积约为1000亩,其中70%用地为湿地和绿地区域,30%用地为园路及配套设施。
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包括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
园路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湿地公园内部道路的改造和提升、新增湿地生态步道、景观绿化提升、景观设施更新等。
三、园路改造设计方案1. 道路改造湿地公园内现有的园路主要为柏油路面和碎石路面,但由于长期使用和环境原因,部分道路已经出现了损坏和老化。
因此,园路改造工程将主要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和提升。
主要包括:(1)道路表面处理:对已损坏和老化的道路表面进行修复和重新铺设,采用环保型柏油路面,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道路宽度调整:根据湿地公园内的交通流量和游客需求,对部分道路的宽度进行调整,扩宽主要通道,缩小次要通道,以提升通行效率。
(3)交通标识设置:在园路的重要路口和区域设置交通标识,提高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性。
2. 新增生态步道为了更好地展示湿地生态,园路改造项目将新增生态步道。
生态步道围绕湿地区域展开,从而让游客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变化。
生态步道将采用木质或仿木质材料,融合自然环境,与湿地景观相协调。
步道沿途将设置湿地生态解说牌,帮助游客了解湿地的形成、特点和保护。
同时,设置观景平台和休息点,为游客提供休憩和观赏湿地的机会。
3. 景观绿化提升通过增加植被和绿化带的面积,提升园路两侧的景观绿化。
采用当地适宜的树种和花草搭配,使湿地公园更加生态、自然和美观。
湿地公园科普展厅策划方案[1]简版
湿地公园科普展厅策划方案湿地公园科普展厅策划方案1. 简介湿地公园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也是一个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
为了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了解,我们计划建设一个湿地公园科普展厅。
该展厅将以生动、直观、互动的方式呈现湿地的特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并介绍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展厅内容2.1. 入口区入口区是展厅的第一个展示区域,其主要目的是吸引游客的注意并引导他们进入展厅。
该区域可以设置一些引人注目的展品、标语和图片,并配以合适的照明效果。
2.2. 湿地介绍区湿地介绍区是展厅的核心区域,其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介绍湿地的基本知识。
我们可以设置展板、模型和多媒体设备,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湿地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2.3. 生态系统展示区生态系统展示区是展厅中最重要、最直观的区域之一。
通过模拟湿地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小型的湿地环境,模拟湿地中常见的动植物生活,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2.4. 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是展厅中的一个重要展示区域,其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介绍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该区域,我们可以设置一系列展板、多媒体设备和互动展示,向游客展示湿地生态环境的当前状况、威胁和保护措施,以及个人在湿地保护中的作用。
2.5. 感知体验区感知体验区是展厅中最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区域之一,通过各种互动设备和参与性体验,帮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
在这个区域,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模拟设备和互动展示,让游客通过亲身参与来体验湿地的特点和保护方法。
3. 设施需求为了实现以上展厅内容,我们需要以下设施:- 展板和展品:用于介绍湿地的基本知识、生态系统和湿地保护。
- 模型和多媒体设备:用于模拟湿地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 互动设备和参与性体验:如游戏、模拟设备和互动展示。
- 灯光和声音效果:用于营造展厅的氛围和增强游客的参与感。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尝试——哈尔滨市群力新区湿地公园设计探索
关键 词 : 湿 地 公 园 自然 循 环 过 滤 系统
水体净化
生 态 系统
0 引言 2 0世纪 末期 以来 , 中国 的湿地 规 划项 目也越 来越 多 ,
地 区的碳 化合物用 气体 的浓度 、 为城市生 产氧 气 : 大量 吸 收 城 市辐 射 , 调 节空 气温度和 湿度 , 改 善城市 气候环 境。
城 市湿 地 公 园 的景 观 尝试
哈 尔 滨 市群 力 新 区湿 地 公 园设计 探 索
丁 芸 ( 大 连市建筑 设计 研究院 有限 公司)
2 . 2 调节 气候 , 除低 污 染及减 小城市 热 岛效应 利 用花 园中植 物 的光 合作 ,蓄 水特性 和滤水 性能 等植 存 在着 相 互 作 用 、 相 互 制 约 的 复 杂 关 系。 群力 新 区湿 地 公 园 的 主题 是 物 生态 习性 以及 它对温度 、 辐射和 空气湿 度 的调 节能力 、 吸 生态环境, 生 活 在 湿地 中的 动 物 和植 物 是 这 里 的主 角 , 设 计 中通 过 多 尘能力。 利用植 被光 合作 用特性 , 能够有效地调 节城市 核心
群 力新 区湿地 公 园 的主题 是生 态环 境 , 生活在 湿 地 中 的动物和 植 物是 这里 的主 角 , 人 作 为来访 者 在公 园里 活动
以不 干扰 动植 物 为前 提 , 通 过 对公 园 的造 访 , 引 发 人 们 对 : 于 二 生命 、 自由和 环境 的 思索。 设计 中通 过 多种 元素 的综 合
与 城市 中心 区相邻 , 处于 城市 上水 , 上风向; 西 临长 岭湖 风 在 哈尔滨 的旅 游体 验 ;缓 解现存 自然湿地 保 护 区的压 力 ; 景 旅游 区 , 秉承 天籁 , 自然生 态优 良。南 靠机 场 高速 公路 , 成 为 独特 的教育 、 解释 和 资 源 中心 ; 支 持 国际 重 要 湿地 的 东 接 城市 快 速 路 二环 路 , 西连 环 城 高 速 路 四环 路 , 规 划 三 保护: 提供环 境 教育机 会和 加 强公 众对 重建 自然柄息 地 的 环 穿 行其 间 , 为城 市 新地 标 , 四面 纵横 , 八 方通 达 , 是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普洱思茅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指导教师:***艺术学院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然遭到了破坏,湿地逐渐在减少,因此对环境保护的行动迫在眉睫.本方案是对被破坏的湿地公园恢复性设计,尽可能使其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
在“原始生态”的基础上,以"生态、自然、保护”为设计理念,将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重点进行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关键词:湿地,恢复,自然PU'ER SIMAO RIVER WETLAND ECOLOGICALLANDSCAPE DESIGNSchool of Fine Arts,Design Art Specialty,Design Environment,MengWendiTutors:Shi Kuan,Assistant School of Fine ArtsAbstract: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a common goal for all of us。
However,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due to various reasons, naturally been destroyed,wetlands gradually reduced, so the action is immin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rogram is being destroyed wetland restoration design,as it returns to the state before being destroyed。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百题问答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百题问答《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百题问答1.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和规划区范围是如何确定的?答案: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中市域是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规划区是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2.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主城区规划范围是如何确定的?答案:主城区是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3. 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是如何确定的?答案: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4.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是如何确定的?答案: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确定为: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5. 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2020年市域人口规模是如何确定的?答案: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2020年人口规模为: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
6.本轮规划中规划加快中心城区和小城镇的新型城镇化步伐,2020年哈尔滨市域城镇化水平规划达到多少?答案:到2020 年哈尔滨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5%,即城镇人口发展到683万人。
也就是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由原来的48.2%提高到65%。
7.2020年哈尔滨市城市主城区的人口及用地规模是如何确定的?答案: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458.0平方公里。
8.2020年主城区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是多少?答案:99.6平方米/人。
9. 哈尔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具体内容指什么?答案:一个中心指哈尔滨市主城区;十字型重点发展轴带指由滨洲—滨绥、京哈—哈绥铁路沿线的十字型城镇集合地带;三大圈层由20公里、100公里和300公里为半径划定出核心圈、强辐射圈和拓展圈;三个经济亚区分别为西部经济区、东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第一篇:湿地公园设计说明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
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
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
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1)
伦敦湿地公园
设计手法
水域和陆地之间均采用自然 的斜坡交接。陆地上建立了 一个复杂的沟渠网将水引入, 沟渠之间是平缓的丘陵和耕 地,精致的地形设计使得水 位稍微提高一点,就能产生 一大片浅浅的湿泥地。
设计手法
因为各种生物的饲养和繁殖对环境的要求不同, 伦敦湿地公园设计的关键点,就在于让每一个区域都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⑤。 这个难点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的:通过在原有5 m的混凝土坝上加筑一道泥堤以提 高最高水位的办法,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了保留。通过 保留和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让每个 栖息地区域达到了完全的水域隔绝,成为水文学上的 孤立湿地;再加上从北到南的几个水域之间都设有操 作杆、使得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地控制水位能力, 能不受季节限制地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
访客中心具体设计
①屋顶的建造形式,加上细微的旋转角度,从而减少太阳辐射,使得这座 建筑的热传导总值非常低; ②通过采用高效的地热系统,使用地面作为热量交换的空调/加热系统,避 免了排风孔、冷却塔和其他设备的使用; ③大量采用木制百装置,制造遮阴效果,并起到噪音和视觉屏障,以尽量 减低对湿地生物的影响; ④贯穿整个展廊的环形坡道既方便了残疾人的使用,也减少了对机械搬运 的需要; ⑤洗手间采用6 L的低容量水厕,减少了水的使用。消
散布在公园中的人流在这些点上聚集起来游客的观测活动都在建筑物内部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这些湿地生物的打伦敦湿地公园设计深入分析了在这个特殊而复杂场所解决人与自然基本矛盾的方法对水体和人流都作出了妥善而精巧的处理从而成功地将原先废弃的水库恢复成了城市中心的美丽公园成功地让自然和人类活动在此达到了和谐的平衡在提供给野生生物一个舒适庇护所的同时也给游客提供了了解和欣赏湿地的机会
LID技术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LID技术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作者:葛浩泉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9期摘要:目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的迅猛提升,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城市湿地。
新的发展要求,迫使部分城市湿地需要被开发成城市湿地公园,因此大范围的人工干预城市湿地最终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所以在此基础之上,提倡低影响开发对于城市湿地公园而言是重要的。
本文研究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有关LID技术应用等问题。
希望为保护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性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LID技术;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用湿地是位于地球上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度地带,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将湿地、森林、海洋共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动植物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肾”。
因此,开发湿地公园时,必须要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合理的利用场地内的现状条件,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LID技术概念LID全称为Low Impact Development,译为低影响开发。
这是在研究自然水文形成和变化机制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过程进行模拟,采用源头控制为主,运输传输为终端处理为辅的方法,通过分散、多样、小规模的技术措施,实现雨水控制与利用的一类雨水管理策略。
另外,生态、美学等功能也拓展了LID技术的应用范围。
欧美国家的研究学者认为:一种基于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理念,综合国土资源规划、场地设计以及工程技术等形式,尽可能少破坏、低成本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式。
随着人们的实践更新,今天LID的概念范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对于城市尺度的规划、技术方法的景观化处理等理念和方法也逐渐被纳入体系[1]。
2.城市湿地公园概述2.1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在具有天然湿地资源的城区,通过绿地系统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形成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的湿地公园[2]。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五、完成研究(设计)所需条件及落实措施
第二阶段:开题答辩阶段(2019年11月初)。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开题答辩,顺利通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初稿阶段(2019年12月上旬至12月下旬)。通过认真调研、资料检索等,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初稿并提交至指导老师处,由指导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第四阶段:定稿阶段(2020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依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对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修改,进行定稿。
(二)主要内容
湿地公园地处云南省市西河西南角,位于昆阳街道办事处,紧邻城区,北距省会主城区54 km。南西河湿地公园由西河南部水域(含西河太史湾水域和西河鸽子窝湾水域)和南西河湖滨地带组成,包含了西河入湖河流流域面积最大的东大河口,范围东至昆阳磷矿取水处附近,南至西河环湖南路,西至太史湾西河水域界,北至虎山抽水站附近。这里可以欣赏浩瀚水景、悠悠绿植;有沙滩有栈道,好多人说这里是的“马尔代夫”、“巴厘岛”,是西河边最美的地方!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依托大片自然植被、天然优质沙滩等生态资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概念,以海岸资源保护性开发为出发点,以恢复和营造自然生态环境为目标,统筹旅游、文化、休闲、度假、生活等各种功能,推进民俗旅游产业整合、转型和提升,形成了拥有独特生态景观和现代旅游模式相融合的海滩旅游休闲公园。[5]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海岸线总体规划,结合海洋生态特色进行景观设计,公园整个方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理念,以对资源保护性开发为出发点,以恢复营造自然生态环境为目标,遵循优质环境资源和海滩商业模式,在保持阳光海岸整体性、统一性、协调性的基础上,注重旅游、文化、休闲度假、生产生活等各种功能的统筹融合,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推进民俗旅游产业整合转型提升,形成独特生态景观和现代旅游模式相融合的旅游胜地。[6]
漂浮的连接: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 土人设计
(http://www.gooood.hk/get-project)来自土人设计(/home/index.html)对gooood 的分享。
更多关于他们:Turenscape on gooood (http://www.gooood.hk/office/turenscape)Appreciation towards Turenscape (/home/index.html) for providing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简介 Project Statement2016-09-21漂浮的连接: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 / 土人设计从“荒野”到湿地,亲近自然而不破坏自然的城市公园设计。
为了管理雨洪径流及净化自来水厂的尾水,哈尔滨市江北区修建了一片城市湿地,并引入亲水休闲设施,包括大部分修建在水面之上的人行栈道和休憩场所。
同时还引入牲口维护绿地,不仅能够创造畜牧产品,还能降低湿地的维护成本,原本“荒野”的自然景观也因此变成一处难得的城市公园,自然而不乏可进入性,一年四季都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使用,同时为建设水弹性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An urban wetland was created as a solution to manage storm-water runoff and tail water from water supply plant. A network of water adaptive recreational uses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pedestrian paths and resting places, which are largely detached from the ground. Cattle were also introduced to create an agricultural husbandry that is productive while creating a low maintenance solution to make the otherwise “messy” nature into a cherished urban park that is intensively used by urban residents year round.(/image/416448)△在建成湿地公园之后,这张北部全景照片包含了背景中新的城市开发。
2023届南京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届南京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城市中的荒野是工业文明枉梏下的野性遗漏,是由金属与玻璃构建的寂寥城市的凄美回眸和慰藉。
好奇与探索的天性让人类文明在发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从非洲草原走向亚洲丛林、欧洲冻原、美洲荒漠……于是,粗糙的矿石被打磨成光滑的玉器,黏土变作了洁白的瓷具,燧石的火星烧去了原野的荒芜,殖民地中的野花经过培育成为了贵族花园中的奇葩,自由流淌的溪流被改造为光滑的河渠,沼泽被开垦为田园和城镇……这是一条逐渐背离荒野的文明之路,城市、农田和园林在化石能源和机械力的推动下,不断取代原生的自然;自然的野性被日益驯化。
“光滑”“精致”“高雅”和“温顺”等渐渐成为当代文明的重要特征。
现代城市是当前最高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却已被演绎为用塑料、金属和玻璃搭建的宫殿——光鲜亮丽,不着尘埃,野草和昆虫失去容身之所,自然和野性只存在于电子屏幕和声光电的感官刺激之中。
失去野性的人类,正如豢养在拉斯维加斯五星级酒店玻璃房中的老虎,寂寥而萎靡。
于是,野性和荒野被重新提起。
城市荒野之于人类文明和城市化,恰如困兽囚笼中的一棵绿树、一丛野草或一条溪流。
从发生学意义上讲,部分城市荒野作为原生自然的遗存斑块或廊道得以在城市中幸存,如残存的湿地(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等);此外更多的是挣脱了文明约束的次生自然,如在荒废的灰色基础设施中恣意繁衍的自然(纽约高线公园的前身等)。
城市荒野并不局限于荒野景观,还包含保留了野性的、不受人工干预的自然过程和生物——从自由流淌的径流、未被改造的土壤和栖息其中的微生物、自由繁衍的乡土植物,到从水泥地中挣扎而出的野草和排水沟石壁上顽强生长的灌丛、随季节而生长凋落的树叶、能够感知天时的鸡鸣和蛙声……从生态学意义上讲,城市荒野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依照自然规律做功,并以其自身逻辑建立起深邃的秩序,是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要素。
XXXX0104长岭湖战略发展旅游规划
第六页,共四十六页。
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风景旅游区概念规划
旅游宣传口号
半岛(bàndǎo)达沃斯,龙江千岛湖 。。。。。。?
CLH
Changling lake scenic area concept planning,Daoli district
第七页,共四十六页。
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风景旅游区概念规划
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风景旅游区概念规划
总体旅游形象设计
形象(xíngxiàng)塑造
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塑造应突出(tū chū)三大 主题,即蓝色、绿色与白色.
白色代表冰雪,冬季旅游工程 蓝色代表水系,水系旅游工程
绿色代表森林,夏季旅游工程
三大色调表达了山、水、雪主题,人类(rénlèi)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主旋律。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
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风景旅游区概念规划
市到哈尔滨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适合周末度假旅游 三级市场:东北亚的兴旺城市。包括长春、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居民,都会慕名而来
(mù míng ér lái)观光游览度假
四级市场:国内和国际观光度假市场 。包括东北、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大中城市居民
旅游(lǚyóu)市场背景分析图
国内国际
东北亚 周边城市
江堤路
千岛湖
欢乐谷
湿地
湿地公园
生态公园
污水厂
生态公园
接群力新区
健康岛
大唐
生态 哈双北路(běi lù)
农业
达沃斯 会议中心
院士俱乐部
企业家俱乐部
生态
农业 机场(jīchǎng)高速
outlets
居住用地
CLH
Changling lake scenic area concept planning,Daoli distr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