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SFM的一个例子

合集下载

sfm原理

sfm原理

sfm原理SFM原理是三维重建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全称结构光流法(Structure from Motion)。

结构光流法(Structure from Motion,缩写为SFM)是一种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三维重建技术,也是相机运动估计的基础之一。

主要思路是通过对一系列的照片进行分析以推断物体的三维形态。

SFM原理的实现需要包含以下3步骤:1. 图像匹配在进行SFM的过程中,需要先匹配不同照片间的特征点。

在匹配中,通常会使用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进行特征点提取,然后再使用FLANN(Fast Library for 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rs)算法进行特征点匹配,最终得到图片间匹配点的坐标。

2. 运动估计运动估计是SFN原理的核心部分,目的是在匹配好的图片间计算相机的运动信息。

这一步包括了定位图像相机外参的内容,如相机位置,角度和运动方向等。

运动估计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直接法、特征点法、光流法等。

3. 三维重建通过图像匹配和运动估计,就可以得到相机在不同位置的拍摄点的坐标,将这些点转化为三维坐标点即为三维重建。

依据不同算法,三维重建的精度和效率各有所不同。

总之,SFM原理通过匹配、估计和重建的过程,将一组照片转化为三维形态的点云或网格模型,可应用在很多领域中,如建筑、遗址、制造等。

同时,在SFM的应用中,许多高级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基于SfM重建的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以及基于SfM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体姿态估计算法等。

视觉设计(5篇例子)[修改版]

视觉设计(5篇例子)[修改版]

视觉设计(5篇例子)[修改版]1. 品牌标志设计这个例子展示了一个成功的品牌标志设计。

标志采用简洁的形状和明亮的色彩,为品牌带来了独特的识别度。

设计师巧妙地融合了文字和图形,传达了品牌的价值观和个性。

这个标志设计简洁而又引人注目,能够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力。

2. 产品包装设计这个例子展示了一个出色的产品包装设计。

设计师运用了吸引人眼球的图案和色彩,使产品在货架上脱颖而出。

包装上的文字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传达产品的特点和功能。

设计师通过精心的布局和配色,创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视觉效果,增强了产品的品牌形象。

3. 平面广告设计这个例子展示了一个成功的平面广告设计。

设计师运用了引人注目的图像和标语,吸引了目标受众的注意力。

广告布局合理,文字和图像的比例得当,让信息一目了然。

设计师还通过色彩的运用,营造了一种积极、愉悦的氛围,从而增强了广告的影响力。

4. 网页界面设计这个例子展示了一个优秀的网页界面设计。

设计师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色彩运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

界面简洁明了,导航清晰,使用户能够轻松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设计师还通过流畅的动画和吸引人的图像,增强了用户对网站的兴趣和留存时间。

5. 视频动画设计这个例子展示了一个精彩的视频动画设计。

设计师运用了创新的思维和技术,将产品的特点和故事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

视频动画的配乐和声效与画面紧密结合,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设计师通过精心的剪辑和转场,将产品的关键信息传递给观众,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以上是5个视觉设计的例子,涵盖了品牌标志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网页界面设计和视频动画设计。

这些例子展示了成功的设计理念和创意,为品牌营销和用户体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希望这些例子能够激发你的设计灵感,为你的项目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structure from motion(SFM)学习总结汇报

structure from motion(SFM)学习总结汇报
目的是使重建误差降低到最小 Bundle Adjustment: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在一次迭代过后,将所

有三维点反向投影到各自相片的像素坐标并分别与初始坐标比对,
如果大于某个阈值,则应将其从track中去掉,如果track中已经小 于2个了,则整个track也去掉,一直优化到没有点可去为止
在SFM中,如何找到运动的“相机点”是一个难点,多视图重建的一个 核心是在一个统一的全局的坐标系中所有影像的绝对方向(包括绝对 旋转和相机中心坐标)。
第五步:光束 法平差
第一步:特征点提取
一般采用SIFT算子,因其具有一定的尺度和旋转不变性。 但是实际中出现问题:1、实时性不高 2、特征点较少 3、对边缘光滑目标无法提取特征点
第一步:特征点提取(SIFT)
首先还是介绍一下sift算法的主要步骤: (1)建立尺度空间,主要是指建立,Gaussian金字塔和DoG金子塔; (2)在尺度空间中寻找极值点(keypoints),并对其进行精确定位; (3)求解关键点的梯度幅值和幅角,寻找特征点;
µ:平衡系数
Tracks selection for robust, efficient and scalable large-scale structure from motion
数据集来源 ①Land ②UAV ③SV
Tracks selection for robust, efficient and scalable large-scale structure from motion 数据集来源于Land,重建效果比较
Tracks selection for robust, efficient and scalable large-scale structure from motion

计算机视觉14 第七章Shape(Structure) From Motion I

计算机视觉14 第七章Shape(Structure) From Motion I

texture,….)------第十章
第七章 基于运动视觉的场景复原
三维运动估计
三维运动估计是指从二维图象序列来估计物体三维
运动参数以及三维结构。 SFM (Shape From Mo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Every matrix represents a transformation
/faculty/will/svd/index.html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Pseudo-inverse
三维刚体运动
x k 1 rxx y k 1 ryx z r k 1 zx rxy ryy rzy rxz x k t x xk ryz y k t y R k y k Tk z rzz z k t z k
x F
规范化焦距F=1,分子分母同除以Zk
x z y y F z
x k 1 y k 1
rxx x k rxy y k rxz t x / z k rzx x k rzy y k rzz t z / z k ryx x k ryy y k ryz t y / z k rzx x k rzy y k rzz t z / z k
xk 1 xk y k t x y k 1 y k xk t y z k
基于正交投影的三维运动估计
• Bozdagi, 1994

sf逻辑关系举例

sf逻辑关系举例

sf逻辑关系举例标题:以SF逻辑关系举例,描绘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1. 无人驾驶汽车描述: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现实。

人们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或者手机APP来控制汽车,实现自动驾驶。

这将大大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2. 智能家居系统描述:未来的家居将融入智能技术,通过语音或者手势控制来实现自动化管理。

比如,智能灯光系统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自动调节亮度和颜色,智能家电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习惯自动调整工作模式。

3. 虚拟现实技术描述:虚拟现实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佩戴虚拟现实眼镜来体验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这将在游戏、教育、医疗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4. 人工智能助手描述:未来人工智能助手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工具。

人们可以通过语音或者文字与人工智能助手进行交流,获取各种信息并得到智能化的建议。

这将极大地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5. 生物科技突破描述:未来的科技发展将使得生物科技突破成为可能。

比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治愈一些遗传性疾病,生物仿生技术可以帮助人类实现超越自然的能力。

6. 空间探索与殖民描述:未来人类将进一步探索宇宙,建立太空站和殖民地。

人们可以通过太空旅行来探索其他星球,开拓新的资源和生存空间。

7. 人机融合描述:未来的科技发展将使人与机器之间实现更深入的融合。

比如,人们可以通过植入芯片来增强自己的能力,与机器进行无缝连接,实现更高效的工作和学习。

8. 绿色能源革命描述:未来的科技发展将推动绿色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9. 高速交通工具描述:未来的科技发展将带来更快速、更安全的交通工具。

磁悬浮列车、超音速飞机等高速交通工具将成为现实,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

10. 医疗技术突破描述:未来的科技发展将带来医疗技术的突破。

比如,通过纳米机器人可以进行精确的诊断和治疗,人工器官和组织的移植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延长人类的寿命。

基于SFM技术的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

基于SFM技术的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

2023年第10期(总第51卷㊀第392期)No.10in2023(TotalVol.51ꎬNo.392)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ofBEEʏ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sdoi:10.3969/j.issn.2096 ̄9422.2023.10.011收稿日期:2023 ̄03 ̄09ꎻ㊀修回日期:2023 ̄10 ̄1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 近零能耗高层建筑自适应围护结构关键技术研究 (2019YFE0124500)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零碳目标下的寒冷地区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与光伏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K20220962)ꎻ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无人机红外热像技术的采暖建筑热损失评价方法研究(ZR2023QE226)基于SFM技术的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蔡洪彬1ꎬ㊀殷浩文2ꎬ㊀魏瑛杰1ꎬ㊀郑海超1әꎬ㊀赵立华3(1.山东建筑大学ꎬ济南㊀250101ꎻ2.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ꎬ山东㊀青岛㊀266031ꎻ3.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ꎬ广州㊀510640)摘要:㊀城市更新背景下ꎬ我国城市信息模型(CIM)迎来了快速发展期ꎬ打造智慧城市的三维数字底座㊁从多维度完善数据库的信息采集与模型建设是CIM平台建设的关键所在ꎮ目前ꎬ我国CIM中尚缺失建筑热红外数据ꎬ借助摄影测量学的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fromMotionꎬSFM)技术ꎬ基于无人机获取的红外图像ꎬ研究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ꎬ为建立CIM建筑三维热红外底层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ꎮ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可以提供全围护结构的温度分布情况ꎬ为北方采暖地区研究既有建筑的热损失㊁南方湿热地区研究城市热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ꎬ有利于从节能减排㊁热环境优化的视角实现对既有建筑的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ꎮ关键词:㊀城市信息模型ꎻ㊀无人机ꎻ㊀热红外ꎻ㊀三维重建ꎻ㊀三维热红外模型中图分类号:㊀TU20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2096 ̄9422(2023)10 ̄0079 ̄07EstablishmentMethodofThree ̄DimensionalThermalInfraredModelofBuildingBasedonSFMTechnologyCAIHongbin1ꎬYINHaowen2ꎬWEIYingjie1ꎬZHENGHaichao1ꎬZHAOLihua3(1.SchoolofArchitecturalUrbanPlanningꎬShandongJianzhuUniversityꎬJinan250101ꎬChinaꎻ2.QingdaoBranchꎬTongyuanDesignGroupCo.ꎬLtd.ꎬQingdao266031ꎬShandongꎬChinaꎻ3.StateKeyLaboratoryofSubtropicalBuildingScienceꎬ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Guangzhou510640ꎬChina)㊀㊀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urbanrenewalꎬChina sCityInformationModel(CIM)hasusheredinaperiodofrapiddevelopmentꎬandthekeytobuildingathree ̄dimensionaldigitalfoundationforsmartcitiesandimprovingdatabaseinformationcollectionandmodelconstructionfrommultipledimensionsarethekeystotheconstructionofCIMplatform.AtpresentꎬthereisstillalackofbuildingthermalinfrareddatainChina sCIMꎬandthispaperusesphotogrammetryStructurefromMotion(SFM)technologytostudytheestablishmentmethodofbuildingthree ̄dimensionalthermalinfraredmodelbasedontheinfraredimageobtainedbyUAVꎬsoastoprovidetechnicalsupportfortheconstructionofthethree ̄dimensionalthermalinfraredunderlyingdatabaseofCIMbuilding.Thethree ̄dimensionalthermalinfraredmodelofthebuildingcanprovidethetemperaturedistributionofthefullenvelopeꎬwhichprovidesapowerfultoolforstudyingtheheatlossofexistingbuildingsinthenorthernheatingareaandtheurbanheatislandprobleminthehumidandhotareainthesouthꎬwhichisconducivetorealizingtherefinedanddynamicmanagementoftheexistingbuildingfromtheperspectiveofenergysavingꎬemissionreductionandthermalenvironmentoptimization.㊀㊀Keywords:urbaninformationmodelꎻdroneꎻthermalinfraredꎻ3Dreconstructionꎻ3Dthermalinfraredmodel97蔡洪彬ꎬ等:基于SFM技术的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1㊀研究背景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的中后期ꎬ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阶段[1]ꎬ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tyInformationModelingꎬCIM)的智慧城市建设呼之欲出ꎮ通过构建城市CIM数字底盘ꎬ可实现对城市的一体化㊁精细化管理ꎬ为城市规划㊁设计㊁建设㊁运营的全流程管控提供可靠依据和指导[2]ꎮ其中ꎬ从多维度完善数据库的信息采集与三维实景模型建设是搭建CIM平台的关键所在[3]ꎮ无人机航测㊁倾斜摄影等新一代测绘信息技术方法有效提供了三维实景建模的数据来源[4]ꎬ可以快速采集制作精细化的城市三维模型ꎬ为CIM提供高精度可视化的三维空间信息ꎮ目前ꎬ基于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建筑三维重建发展已较为成熟ꎬ主要基于可见光图像建立建筑三维模型ꎬ以描述建筑的空间几何特征ꎬ实现对目标的实景可视化[5ꎬ6]ꎬ而基于热红外图像的建筑三维模型研究较少ꎬCIM平台中缺失建筑的三维热红外模型ꎮ本文借助摄影测量技术ꎬ基于无人机红外图像研究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ꎬ为CIM提供建筑辐射温度数据层(红外数据库)ꎮ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不仅具有实景模型的空间几何特征ꎬ还可以提供围护结构的温度分布情况ꎬ城市管理部门基于此可对既有建筑的漏热诊断㊁热辐射强度等开展定性㊁定量地管理工作ꎬ制定相应的改造计划ꎬ从建筑节能㊁热环境优化的维度丰富㊁完善CIM平台的底层数据库建设ꎮ2㊀三维重建的理论基础建立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就是从获取的时间系列的2D红外图像中推算建筑3D信息ꎬ在摄影测量领域ꎬ此过程被称为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ꎮ2 1㊀基于SFM技术的三维重建三维重建的思想最早源于1963年ꎬ美国学者Roberts根据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ꎬ开始研究如何从二维图像恢复三维空间信息[7]ꎮ20世纪80年代ꎬMarr㊁Borrow首次提出了基于序列影像三维重建的思想ꎬ并建立了视觉理论框架:计算理论㊁算法和机制[8]ꎻ1981年ꎬLonguet ̄Higgins利用拍摄的两张影像进行了重建[9]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ꎬ成为最早的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fromMotionꎬSFM)方案:从motion中实现3D重建ꎬ也就是从时间系列的2D图像中推算3D信息ꎬ如图1所示ꎮ㊀㊀基于SFM技术的三维重建主要包括稀疏点云重建㊁密集点云重建和表面重建三大步骤[11]ꎬ如图2所示ꎮ其中ꎬ稀疏点云重建是完成三维重建最关键的步骤ꎬ实现了从2D到3D的重要转换ꎬ此过程可生成可视化效果较差的稀疏三维点云模型ꎻ密集点云重建和表面重建主要是对稀疏点云模型的优化ꎬ旨在提高重建精度和可视化效果ꎬ最终生成三维纹理模型ꎮ目前ꎬ基于SFM技术处理无人机图像的软件或平台已较为成熟ꎬ有美国SkylineGlobe公司的Photomesh㊁法国Acute3D公司的ContextCapture(Smart3D)㊁瑞士Pix4D公司旗下的Pix4DMapper㊁俄罗斯的PhotoScan和中国DJI的大疆智图等[12]ꎮ图1㊀SFM方案示意[10]图2㊀基于无人机图像序列的三维重建2 2㊀基于无人机红外图像三维重建的发展现状现有的三维重建理论主要针对可见光图像提出ꎬ与可见光图像相比ꎬ红外图像属于灰度图ꎬ借助灰度值表示温度信息ꎮ近些年ꎬSabato等学者已经验证了基于红外图像使用SFM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的适用性[13]ꎬ然而只能建立三维灰度模型ꎬ不能在三维灰度模型中直接或间接读取温度信息ꎮ基于红外图像的建筑三维重建最终目的是以模型每个像素温度可视化的方式来反映建筑围护结构的温度分布情况ꎬ以定量研究建筑的热损失问题ꎮ根据三维重建原理可知ꎬ在稀疏点云重建过程中ꎬ进行特征点提取与匹配处理时只关注每个像元的位置㊁尺度和方向三个属性信息[14ꎬ15]ꎬ并没有提取与温度信息直接相关的灰度值ꎬ因此稀疏点云重建过程丢失了原红外图像数据的辐射温度ꎮ尽管在表面重建过程中ꎬ通过纹理映射赋予了三维纹理模型亮度信息ꎬ然而该亮度仅仅用灰度展示ꎬ而且三维纹理模型最小的单元是面ꎬ并不能提供每个点的温度信息ꎮ本文研究基于无人机红外图像的三维重建ꎬ目的不仅在于恢复出建筑的三维结构ꎬ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将温度信息赋予结构表皮ꎬ建立具有温度值属性的三维点云模型ꎬ以期在三维模型中定量获取围护结构的08CAIHongbinꎬetal.EstablishmentMethodofThree ̄DimensionalThermalInfraredModelofBuildingBasedonSFMTechnology外表面温度ꎮ3㊀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本文将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D2会议中心(下文简称 D2会议中心 )作为研究对象ꎬ详细阐述基于无人机热红外图像建立具有温度值属性的三维点云模型的流程及方法ꎬ包括无人机红外图像的采集㊁基于红外图像的初步三维重建㊁三维模型后处理ꎮ3 1㊀红外图像采集设备3 1 1㊀无人机本文采用的无人机是大疆的Mateice210RTKV2[16]ꎬ主要由四旋翼飞行器㊁遥控器以及DJIPilotApp组成ꎬ见图3ꎮ图3㊀无人机3 1 2㊀红外热像仪区别于传统的手持式红外设备ꎬ用于无人机上的红外设备需要与飞行器匹配ꎬ由飞行器搭载ꎬ遥控器控制拍照ꎮ本文选取的是与Mateice210RTKV2飞行器兼容的禅思ZenmuseXTꎬ如图4所示ꎬ相机参数见表1ꎮ图4㊀ZenmuseXT热红外相机表1㊀禅思ZenmuseXT参数[17]类别参数尺寸103mmˑ74mmˑ102mm分辨率640ˑ512(高㊀336ˑ256(低)测温范围-25~135ħ输出数据类型JPEG(8位)/TIFF(14位)㊀㊀禅思ZenmuseXT采用的是辐射温度测量法ꎬ可以输出JPEG和TIFF两种格式的图像数据[18]ꎮ其中TIFF图像有两个通道ꎬ一个通道是8位的表示颜色属性ꎬ另外一个通道是14位数字(DigitalNumberꎬDN)以记录温度信息ꎬ该数值表示的是辐射通量(S)ꎮ目标场景温度被记录在图像的DN值中ꎬ温度和DN值的关系有两种类型分别为Flux-linear和T-linear[18]ꎮ其中ꎬ对于禅思ZenmuseXT相机的高级测温版ꎬDN值与温度为简单的线性关系ꎬ符合T线性输出见式(1):Tobj=0 04 S(1)式中:S为相机输出的14位数值(DN)ꎬ辐射通量ꎻTobj为目标场景温度ꎬ本文表示的为实测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ꎬħꎮ公式(1)说明了每个像元温度值与DN值的关系ꎬ这是对红外图像以及热红外模型后处理ꎬ在三维模型中找回温度值的理论依据ꎮ采用Mateice210RTKV2搭载ZenmuseXTꎬ以D2会议中心为研究对象ꎬ历时40minꎬ采集了743张TIFF格式的红外图像ꎬ实验现场如图5所示ꎮ图5㊀红外图像采集过程3 2㊀初步三维重建基于SFM技术ꎬ本文借助Pix4Dmapper摄影测量软件对获取的红外图像进行三维重建ꎮ如图6(a)所示ꎬ将采集到的736张图像导入Pix4Dmapperꎬ选择thermalcamera模板对图像数据进行快速检查ꎬ共识别出有效数据680张ꎬ其余56张图像均因为重叠度不够被舍弃ꎮ㊀㊀完成初始图像的快速检查后ꎬ即可对图像进行点云重建和表面重建处理ꎮ首先对有效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与匹配ꎬ完成稀疏点云重建ꎬ如图6(b)所示ꎻ然后基于PMVS算法进行点云加密处理ꎻ最后ꎬ通过构建TIN并进行纹理映射ꎬ如图6(c)ꎬ处理得到了三维纹理模型(灰度)ꎬ如图7(a)所示ꎮ图6㊀初步重建过程㊀㊀重建过程同时还生成了正射影像图(DigitalOr ̄thophotoMapꎬDOM)和贴图纹理ꎬ如图7所示ꎮ其中DOM是TIFF格式的二维图像ꎬ这和输入至Pix4D的原始红外图像格式一致ꎮDOM图像有两个通道ꎬ一个通道为灰度值ꎬ另外一个通道为DN值即温度信18蔡洪彬ꎬ等:基于SFM技术的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息ꎮ此外ꎬDOM覆盖了全部目标场景ꎬ灰度值涵盖了0~255区间内的所有灰度值ꎬ同时也涵盖了目标场景内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ꎮ因此ꎬ可认为DOM记录了全部目标场景内灰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ꎮ贴图纹理是纹理映射的重要过程文件ꎬ将贴图纹理的像素映射到三维模型的表面ꎬ通过贴图增强真实感ꎬ用于模型渲染时将位置信息与纹理信息相匹配[19]ꎮ对于红外图像ꎬ贴图纹理还具有与温度直接相关的亮度信息ꎬ这是本文在对模型后处理时ꎬ将温度信息赋予灰度模型ꎬ通过色彩信息表示温度信息的重要过程文件ꎮ图7㊀初步重建获取的重要过程文件3 3㊀基于DOM拟合温度与灰度值的函数关系上述文中生成的三维纹理模型中只有关于色彩属性的灰度值ꎬ原始数据中和温度相关的DN值仍无法读取ꎬ如何在灰度模型中利用灰度值找回每个像元对应的DN值ꎬ是建立具有温度属性三维模型的关键ꎮDOM中每个像元的灰度值和DN值的对应关系就等同于三维纹理模型中每个像元灰度值和DN值的映射关系ꎮ因此ꎬ通过DOM拟合出DN值和灰度值的函数关系式ꎬ再结合公式(1)ꎬ即可在三维模型中建立温度和灰度值的关系ꎮ如图8所示ꎬ利用ENVI提取DOM中每个像元的DN值并做数据分布统计分析ꎬ发现其主要位于7600~8000范围之间ꎮ在此DN值区间内随机提取188个灰度值(0~255ꎬ共256个灰度值)对应的DN值ꎬ并借助MATLAB拟合工具对DN值S和灰度值的关系进行函数关系拟合ꎬ如图9所示ꎬ结果表明一次线性拟合的准确率最高ꎬ得到拟合公式(2)ꎮ图8㊀DOM中DN的分布统计S=1 6 g+7600(2)式中:S为辐射通量ꎬ相机输出的14位的数值(DN)ꎬ无单位ꎻg为灰度值ꎬ无单位ꎮ整合公式(1)和公式(2)ꎬ得到场景温度(摄氏温度)与灰度值的函数关系式为公式(3):tbi=0 064 gi+30 85(3)式中:tbi为目标场景温度ꎬ对于建筑围护结构主要指表面温度ꎬħꎮ图9㊀MATLAB拟合结果3 4㊀模型后处理对于初步三维重建生成的灰度模型ꎬ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表达相对温度分布时可视化效果太弱ꎮ这是因为人眼对于灰度值的辨识度极低ꎬ对于灰度图或者灰度模型一般需要通过伪彩色处理转为彩色图或者彩色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ꎻ2)灰度模型的最小单元为面ꎬ不能提供每个像素点的温度值信息ꎮ针对以上两点不足ꎬ本文将分别建立两种类型的三维热红外模型:三维彩色纹理模型和三维彩色点云模型ꎮ3 4 1㊀三维彩色纹理模型三维彩色纹理模型是基于R㊁G㊁B三原色显示的纹理模型ꎬ模型效果较好ꎬ可以用来直观地展示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分布情况ꎮ利用色彩表示红外图像中的温度时ꎬ温度和色阶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20]ꎬ这种对应关系完全由设计人员决定ꎮ根据三维重建的表面重建原理可知ꎬ三维纹理模型的色彩取决于贴图纹理ꎬ因此ꎬ若要对灰度模型进行彩色处理ꎬ需要首先对贴图纹理进行彩色处理ꎮ利用ENVI将灰度贴图纹理(见图10(a))进行彩色拉伸生成新的彩色贴图(见图10(b))ꎬ新的贴图可根据使用偏好在ENVI色带库里随意选择色系ꎬ本文选择了表达温度常用的红绿蓝彩虹色系ꎮ红绿蓝彩虹色系的RGB值与温度的定性关系是:当温度较低时ꎬB值较高ꎬR值较小ꎬ像元点呈蓝色系ꎻ当温度升高时ꎬG值逐渐变大ꎬ颜色呈黄绿色ꎻ当温度继续升高时ꎬR值较大ꎬB值较小ꎮ利用FME(FeatureManipulateEngine)数据转换软件对原始灰度模型进行彩色贴图处理ꎬ得到三维彩色纹理模型ꎬ如图10(c)所示ꎮ图10(c)展示的是测28CAIHongbinꎬetal.EstablishmentMethodofThree ̄DimensionalThermalInfraredModelofBuildingBasedonSFMTechnology试建筑外表面相对温度的分布ꎬ与图7所示的初步三维纹理模型相比ꎬ此模型色彩表达更丰富ꎬ温度信息也更直观ꎮ图10㊀灰度贴图转彩色的建模伪彩色处理3 4 2㊀三维点云模型三维纹理模型最小单元是由线构成的面ꎬ没有点元素ꎬ不能提供每个点的温度值ꎬ为了可以在三维模型中读取围护结构表面的温度信息ꎬ最终需要建立的是带有温度属性的三维密集点云模型ꎮ通过定向调节图10(b)中RGB贴图的某一通道值ꎬ将其中一个颜色通道写成温度ꎬ这样就可以在色阶通道读取温度值ꎮ考虑到红绿色系是描述温度分布的常用色系ꎬ本文利用FME对红绿蓝彩色贴图进行蓝色通道定向处理ꎮ如图11所示ꎬ令R和G保持不变ꎬ把公式(3)写入B通道ꎬ将红绿蓝贴图转化成了红绿贴图ꎬ如图12所示ꎮ图11㊀彩色贴图写入温度图12㊀模型红绿贴图㊀㊀进一步利用FME对原始灰度模型进行红绿贴图并转密集点云ꎬ最终建立了由蓝色通道表征温度值的三维点云模型ꎬ如图13所示ꎮ在三维点云模型中ꎬ可以点取每个像元读出其R㊁G㊁B值ꎬ其中B值即为对应的温度值ꎮ由于其属性值还是8位的色阶值(2的8次方)ꎬ所以其取值只能为0~255的整数ꎮ图13㊀三维点云模型点读温度界面展示4㊀三维热红外模型温度准确性验证为验证无人机热红外实测温度和三维点云模型点读温度的准确性ꎬ在利用无人机获取检测数据的同时ꎬ在建筑外表面四个朝向分别布置了接触式测点ꎬ利用热电偶法测试墙体表面温度ꎬ如图14所示ꎮ图14㊀测点布置情况㊀㊀外表面测点采用HoboUX120-006M热电偶记录仪和TMC6-HE探头(测量范围是40~100ħꎬ精度为ʃ0 21ħ)ꎬ数据记录间隔设置为10sꎮ为了保证记录的温度数据是测试仪器的稳定数据ꎬ表面测点在10:00开始测试ꎮ无人机在12:20左右开始飞行ꎬ通过分析获取得到的736张热红外图像的时间ꎬ发现西立面集中拍摄时间为12:28-12:30ꎬ南立面集中拍摄时间为12:34-12:36ꎬ东立面集中拍摄时间为12:41-12:43ꎬ北立面集中拍摄时间为12:55-12:57ꎬ在图中读出每个朝向在无人机拍摄时刻对应的热电偶实测表面温度值ꎬ记录数据绘制如图15所示ꎮ㊀㊀针对数据的验证ꎬ主要考虑两个部分ꎮ首先是验证无人机搭载红外设备距离测点30m拍摄获取到的温度值(简称IRT值)ꎬ其次需要验证在三维点云模型中ꎬ点读得到的每个测点的温度值(3Dmodel值)ꎮ㊀㊀对于热红外值的获取ꎬ在每个朝向选取同时刻拍摄的3张红外图像ꎬ分别读取对应测点的IRT值ꎬ如38蔡洪彬ꎬ等:基于SFM技术的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的建立方法图16所示ꎮ对于3Dmodel值的获取ꎬ在生成的三维密集点云模型中点读每个测点ꎬ读出对应的3Dmodel温度值ꎮ以热电偶实测温度值作为表面的真实温度值ꎬ将IRT值和3Dmodel值与热电偶实测值进行温度对比ꎬ绘制成图17ꎮ图15㊀各测点温度图16㊀IRT值读取㊀㊀由图17可知ꎬ实验数据具有以下规律:(1)所有朝向的IRT温度值都高于热电偶实测值ꎬ误差趋势一致ꎬ且在5ħ以内ꎬ即在热红外设备允许的误差范围内ꎬ其中ꎬ16个测点中有13个测点的温差在3ħ以内ꎬ占比81%ꎮ(2)3DModel值与IRT温度值的差值都在1ħ以内ꎬ鉴于色阶通道值只能为0~255的整数ꎬ因此ꎬ3DModel值是IRT值取整以后的数值ꎬ两者差值基本在0 5ħ以内ꎬ16个建筑表面测点中只有3个测点的差值超过0 5ħꎬ但也均在1ħ以内ꎮ图17㊀IRT㊁3Dmodel与热电偶值的比较㊀㊀(3)西立面IRT温度平均值比热电偶实测值高约4~5ħꎬ是四个朝向中误差最大的ꎻ南立面IRT温度平均值比热电偶实测值高约2~3ħꎬ误差其次ꎻ东立面和北立面的IRT温度平均值比热电偶实测值高约0~1ħꎬ误差最小ꎮ最大误差出现在西立面是因为热红外相机在待测环境中稳定时间越长ꎬ测温误差越小ꎬ热红外相机预热后ꎬ第一个拍摄的立面是西立面ꎬ距离启动时间最短ꎬ其次的拍摄顺序依次为南立面㊁东立面和北立面ꎬ误差值也逐渐变小ꎮ(4)3DModel值与热电偶实测值的差值基本遵循IRT温度值与热电偶实测值的差值变化规律ꎬ从图中可以看出ꎬ3DModel值不仅没有增大IRT温度值与热电偶实测值的温度差ꎬ在某些点反而缩小了IRT温度值与热电偶实测值的温度差ꎬ使得在3DModel中点读的温度更接近热电偶实测值ꎬ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并非必然ꎬ这是因为3DModel值是根据温度与灰度的关系式转化取整后所得ꎬ有些温度值取整后可能会缩小误差ꎬ有些取整后可能会增大误差ꎮ根据以上规律可以验证基于无人机搭载红外摄像机获取围护结构热红外图像建立的具有定量温度信息的建筑三维模型的准确性ꎮ无人机搭载热红外相机得到的测温结果ꎬ整体误差趋势一致ꎬ都略高于实际表面温度ꎮ5 结论本文提出了基于无人机红外图像建立彩色三维热红外模型的方法ꎬ包括三维纹理模型和三维点云模型ꎮ纹理模型主要用于直观地展示围护结构外表面相对温度分布ꎬ用于定性地研究建筑不同部位的热损失情况ꎻ点云模型可以提供每个像素点的温度值ꎬ为定量研究围护结构的热损失程度提供了数据支持ꎮ同时ꎬ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为完善CIM平台的建设提48CAIHongbinꎬetal.EstablishmentMethodofThree ̄DimensionalThermalInfraredModelofBuildingBasedonSFMTechnology供了基础数据ꎬ有利于城市管理部门从节能减碳的视角开展对既有建筑的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ꎮ参考文献:[1]张杰ꎬ李晓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ꎬ2023ꎬ314(1):6.[2]杨滔.建设CIM平台:为未来城市提供支撑[J].中国建设信息化ꎬ2022ꎬ174(23):6-8.[3]孙云飞.城市信息(CIM)平台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研究[J].智慧中国ꎬ2022ꎬ80(11):68-70.[4]谢云鹏ꎬ吕可晶.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三维实景建模[J].重庆大学学报ꎬ2022ꎬ45(4):143-154.[5]赵坤ꎬ张海军ꎬ田骞.基于倾斜航空摄影技术的三维实景建模研究[J].能源与环保ꎬ2022ꎬ44(9):143-149.[6]何洁ꎬ王悦ꎬ董恺.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ꎬ2021ꎬ44(12):121-124.[7]RobertsLG.MachinePerceptionofThree ̄DimensionalSolids[M].NewYork:GarlandPublishingꎬ1963.[8]MarrD.ArtificialIntelligence ̄APersonalView[J].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ꎬ1976ꎬ9(1):37-48.[9]Longuet ̄HigginsHC.AComputerAlgorithmforReconstructingaScenefromTwoProjections[J].Natureꎬ1981ꎬ293(5828):133-135.[10]WestobyMJꎬBrasingtonJꎬGlasserNFꎬetal. Structure ̄from ̄Motion photogrammetry:Alow ̄costꎬeffectivetoolforgeosciencesapplications[J].Geomorphologyꎬ2012ꎬ179:300-314.[11]ParenteLꎬChandlerJHꎬDixonN.OptimisingtheQualityofanSFM ̄MVSSlopeMonitoringSystemUsingFixedCameras[J].ThePhotogrammetricRecordꎬ2019ꎬ34(168):408-427.[12]刘磊ꎬ孙敏ꎬ任翔ꎬ等.基于无人机影像序列的三维重建方法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7ꎬ53(6):1165-1178.[13]SabatoAꎬPulitiMꎬNiezreckiC.CombinedInfraredImagingandStructurefromMotionApproachforBuildingThermalEnergyEfficiencyandDamageAssessment[C]//HealthMonitoringofStructuralandBiologicalSystemsIX.2020.[14]张彦雯ꎬ胡凯ꎬ王鹏盛.三维重建算法研究综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0ꎬ12(5):591-602.[15]吴长嵩ꎬ廖一鸣ꎬ胡汪洋ꎬ等.无人机航拍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研究综述[J].科学技术创新ꎬ2020ꎬ(22):83-84.[16]DJI.经纬M300RTK用户手册v3.2[EB/OL].[2022-10-18].https://www.dji.com/cn/matrice ̄300/specs.[17]DJI.ZENMUSEXT用户手册[EB/OL].[2019-03-08].https://www.dji.com/cn/product/zenmuse ̄xt.[18]ZhengHꎬZhongXꎬYanJꎬetal.AThermalPerformanceDetectionMethodforBuildingEnvelopeBasedon3dModelGeneratedbyUAVThermalImagery[J].Energiesꎬ2020ꎬ13(24):6677.[19]宋波ꎬ赵秋月.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高分辨率基础地形和遥感影像资料 以Pix4Dcapture㊁Pix4Dmapper软件和DJIMavicPro无人机为例[J].地理教学ꎬ2019ꎬ(2):51-53.[20]HuJꎬPengXꎬXuZ.Studyofgrayimagepseudo ̄colorprocessingalgorithms[J].ProceedingsofSPIE ̄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OpticalEngineeringꎬ2012ꎬ19(11):19.作者简介:蔡洪彬(1981)ꎬ男ꎬ山东德州人ꎬ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ꎬ建筑技术科学专业ꎬ博士ꎬ研究方向:人居环境与绿色建筑㊁装配式建筑设计(caihongbin012@163.com)ꎮә通讯作者:郑海超(1990)ꎬ男ꎬ山东济宁人ꎬ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ꎬ建筑技术科学专业ꎬ博士ꎬ研究方向:建筑热工㊁建筑三维重建(24417@sdjzu.edu.cn)ꎮtrictheatingsystemusingthermo ̄hydraulicmodel:Amulti ̄objectiveanalysisforacasestudyinheatingdominatedcli ̄mateꎬbyPuneetSainiꎬPeiHuangꎬFrankfiedlerꎬAnnaVolkovaꎬXingxingZhangꎬArticle113347Abstract:A5thgenerationdistrictheating(5GDH)systemconsistsofalow ̄temperaturenetworkusedasaheatsourceforde ̄centralizedheatpumpstoserveheatingdemand.Untilnowꎬthereisalackofstudieslookingintotheeconomicaspectofimplementingthe5GDHconcept.The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ꎬsystemdynamicsꎬandeconomicfeasibilityofthe5GDHsystemareinsufficientlyinvestigatedincoldclimates.Thispaperaimstobridgetheresearchgapbyperformingthetechno ̄economicanalysisofa5GDHsystemusingacasestudybasedinTallinnꎬEstonia.Adetailedthermo ̄hydraulicsimulationmodelisconstructedinTRNSYSandFluiditHeat.InadditionꎬtheuncertaintyandsensitivitiesontheeconomicperformanceareanalysedusingMonteCarlomethodimplementedinPython.Thestudyfurtheranalysestheeffectivenessofusingsolarpowertechnologiesinreducingthecostofheating.Fordesignedboundaryconditionsꎬthesystemcandeliverheatatlevelisedcostofheating(LCOH)of80/MWh.Integrationofphotovoltaicuptoalimitedcapacityresultsin1%reductionwhencomparedtothebasecaseLCOH.Theeconomicbenefitofphotovoltaicthermalislowercomparedtophotovoltaic.Thisstudycanprovideabenchmarkfortheapplicationof5GDHsystemsinheatingdominatedregions.Keywords:5GDHCꎻTechno ̄economicanalysisꎻMonteCarloanalysisꎻPVꎻPVTʌOAɔ(2)ModellingtheeffectofpassivecoolingmeasuresonfutureenergyneedsfortheAustrianbuildingstockꎬbyLukasMayrhoferꎬAndreasMüllerꎬMarianneBügelmayer ̄BlaschekꎬAaditMallaꎬLukasKranzlꎬArticle113333Keywords:CoolingdemandꎻInvertꎻPassivecoolingꎻSpacecoolingꎻClimateadaptionꎻCoolingneedsʌOAɔ(3)Aweb ̄basedvisualanalyticsplatformtoexploresmarthousesenergydataforstakeholders:AcasestudyofhousesintheareaofManchesterꎬbyS.IramꎬH.M.ShakeelꎬH.M.A.FaridꎬR.HillꎬT.FernandoꎬArticle113342Keywords:EnergyefficiencyꎻSmarthousesꎻVisualanalyticsꎻEnergyperformancecertificatesꎻEnergyvisualization(20231012«建筑节能(中英文)»编辑部侯恩哲摘录)58。

基于SFM技术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基于SFM技术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基于SFM技术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三维重建技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三维重建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快速建立现实世界的三维模型,其应用范围涉及到建筑、文物保护、医学等多个领域。

而SFM技术则是三维重建技术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本文将探讨SFM技术在三维重建中的应用以及其研究现状。

一、SFM技术的概述SFM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从运动中恢复结构),是一种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寻找多张图像中相同的特征点,并利用这些特征点的运动信息推断出物体的三维结构。

具有传感器无关性等优点,是目前三维重建技术中常用的一项技术。

SFM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特征点提取、图像匹配、三维重建等。

其中,特征点提取是重建的关键。

在SFM技术中,常用的特征点提取方法有SIFT,SURF等。

图像匹配则是将多张图像中相同的特征点进行配对。

最后,利用特征点的运动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三维模型。

二、SFM技术在三维重建中的应用SFM技术在三维重建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一)建筑物三维重建建筑物三维重建是SFM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利用SFM 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对室内或室外建筑进行三维重建,无需接触物体表面,这在建筑文物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是SFM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对文物进行三维重建,能够保存文物在数字化环境中,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文物。

例如对于一些不能接触的文物进行三维重建,即可在不损坏文物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保护。

(三)医学在医学应用方面,SFM技术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医疗机构可以利用SFM技术进行手术前期虚拟手术,以给医生提供更好的参考。

此外,SFM技术还可以用于对医学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SFM技术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在SFM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

相机位姿求解——P3P问题总结汇报(SLAM、SFM)

相机位姿求解——P3P问题总结汇报(SLAM、SFM)

代码对应:看看上述过程是如何代码实现的⑦ 这里面主要是使用吴消元法求解PA,PB,PC的距离
代码对应:看看上述过程是如何代码实现的⑧ 这里面主要是使用吴消元法求解PA,PB,PC的距离
代码对应:看看上述过程是如何代码实现的⑨ 这里面主要是使用吴消元法求解PA,PB,PC的距离
代码对应:看看上述过程是如何代码实现的⑩ 这里面主要是使用吴消元法求解PA,PB,PC的距离
代码对应:看看上述过程是如何代码实现的十一 看看是如何从4组解中选择合适的解的:
附:吴消元法求解系数
资料分享
参考:/blog/p3p-perspective-pointoverview/#Appendix
Thanks.
都是已知的。因为首先AB,BC,AC的距离都是可以根据输入的3D点 求得,而输入的2D点可以求解三个余弦值(如何求解,像素坐标根据相机内 参矩阵和畸变参数可以求得在归一化图像平面上的3D坐标,此时 z=1,故余 弦值可求)。此时未知数仅x,y两个,所以理论上两个未知数两个方程,是 可求的。(从x,y求PA,PB,PC也可求)
P3P的求解是从余弦定理开始的,设相机坐标中心为点P,A、B、C 为不共线的三个3D点,D为验证3D点,根据余弦定理有如下公式:
接下来其实是对上述3个式子消元化简的过程,同时除以
并且使得:
则可得: 然后再次进行替换,另:
则可得: 将第一个式子代入第2,3式,可以化简得到:
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如何通过上述两个式子求解A,B,C在当前相机坐标 系下的坐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哪些量是已知量,输入的是3D-2D的坐标, 也即
代码讲解
代码对应:看看上述过程是如何代码实现的①
代码对应:看看上述过程是如何代码实现的②

一种适用于2D3D转换的分段化结构重建技术pdf

一种适用于2D3D转换的分段化结构重建技术pdf

KK T P*PT
(3)
其中 * 表示射影空间下的绝对二次曲面,它是一个 4 4 秩为 3 的对称矩阵,P 是一个 投影矩阵。根据文献[2]提出的线性自标定方法,通过加入权重因子考虑了不确定因素后子 序列中的每个关键帧对应着下面的方程组:
1 9v 1 9v 1 0.2 v
P P P P P P
取。 GRIC 是一种通用的鲁棒模型选择准则,它对每一个运动模型(F,H)都分别构造了一个分值 函数, 通过比较一对图片不同模型的分值函数大小就可以判断它们是否处于退化状态。 它的 形式如下所示:
GRIC (ei2 )i 1dn 2k
i
(e ) min(
2 i
2
ei2
13: 14: 15: end for
end if Φ (kj) ←i
然后, 我们又采用了函数优化的方式从关键帧候选区域中进一步选定合适的关键帧。 假 定一个视频序列为 f(1), f(2),……, f(n),Φ (kj)表示第 j 个关键帧候选区域,则关键帧优化函数 为:
ki arg min j ( ki ) ( f ( j )) f ( j ) max(GRICF (ki 1 , j ) GRICH (ki 1 , j ), GRICF ( j, n) GRICH ( j, n))
Pproj n , X proj n
Pproj n 1 , X proj n 1
结 构 化 重 建
耦合自标定
...... Pproj n2 , Pproj n1 , Pproj n
Pproj n1 , Pproj n , Pproj n1
Pproj n , Pproj n1 , Pproj n2

基于位姿参数估计的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

基于位姿参数估计的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

基于位姿参数估计的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1. 内容概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姿参数估计的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旨在解决多视角图像在三维重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位姿一致性问题。

该方法首先根据输入的多视角点云数据和相机标定信息,估计出每个相机的位姿参数。

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各个相机之间的位姿误差,并利用RANSAC算法去除异常值。

根据得到的位姿参数对点云数据进行配准,从而实现多视角点云数据的融合。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处理具有不同姿态和尺度的多视角点云数据时具有较好的性能。

1.1 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多视角点云数据在许多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传感器、环境因素和运动模型等因素的影响,多视角点云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一致性。

为了实现对这些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精确的配准。

基于位姿参数估计的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位姿参数估计是指根据已知的物体表面点云数据,通过一系列数学变换,计算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姿(旋转和平移)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多视角点云数据之间的几何变换问题,从而实现对这些数据的精确配准。

基于位姿参数估计的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各种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现有的位姿参数估计方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计算复杂度高、鲁棒性差、实时性不足等。

研究一种高效、稳定、实时的基于位姿参数估计的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基于位姿参数估计的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以实现不同时间和空间环境下的点云数据之间的精确对齐。

随着三维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多视角点云数据在许多领域(如遥感、机器人、虚拟现实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由于点云数据的采集设备、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视角下的点云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给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研究一种有效的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浅谈SLAM同步定位构图及多普勒3D扫描技术与视觉智能产品的有效结合

浅谈SLAM同步定位构图及多普勒3D扫描技术与视觉智能产品的有效结合

现代智能化产品不断涌现,SALM 同步定位构图、DOPPLER 多普勒3D 扫描技术广泛应用于视觉产品的结合, 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本文着重介绍了相关原理,以及实际产品的发展、研发和生产过程,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情况。

一、概述1、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同步定位构图技术起源该技术来源于美军的潜水艇的深水定位测试技术,在目前产品应用中,是同步定位按装在智能机器人上视觉相机系统,实时记录视觉相机系统的行走轨迹及周边场景,构建相应场景地图。

SFM (Structure from motion )三维重建,是一种三维重建的方法,用于从motion 中实现3D 重建。

也就是从时间系列的2D 图像中推算3D 信息,从运动中恢复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三维重建图浅谈SLAM 同步定位构图及多普勒3D 扫描技术与视觉智能产品的有效结合文|浙江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严建伟2、多普勒3D 扫描系统简述该系统是采用多台(通常为3台)独立高精度激光干涉仪,在目标扫描过程中,三路激光同时照射同一目标位置,通过终端计算机的软件控制,整合多区域扫描三维数据,输出三维图形。

3、原理简介(1)多普勒激光干涉仪多普勒激光干涉仪,光路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多普勒激光干涉仪光路原理高精密激光干涉仪内的激光器发出的偏振光(设初始频率为f 0),经分光镜后分成两路,一路为测量光,一路为参考光。

参考光通过布拉格声光调制器具频移为(f ),测量光聚焦到被测物体表面,物体运动引起测量光多普勒频移(f '=2v/λ)。

光路系统收集反射光并与参考光汇聚在传感器上,两束光同向,有固定频差的光在传感器表面产生了干涉,干涉信号的频率为f 0+f +f ',携带了被测物体的运动信息,系统里的信号处理器将频率信号转换为物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信号。

(2)多普勒效应简述多普勒效应波在传播过程中,其频率随波源、观察者位置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发生变化。

视觉流程案例效果分析

视觉流程案例效果分析

视觉流程案例效果分析Visual process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our daily lives, affecting everything from how we perceive the world around us to how we navigate through it.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visual processing system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facial recognition, autonomous vehicles, and medical imaging, significantly impacting their effectiveness. 视觉流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们如何感知周围的世界以及我们如何在其中导航。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视觉处理系统已经被整合到各种应用中,如人脸识别、自动驾驶车辆和医学成像,显著影响了它们的效果。

One of the key areas where visual processing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is in the realm of healthcare.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MRI and CT scans, rely heavily on advanced visual processing algorithms to accurately diagnose and treat various conditions. From detecting tumors to identifying abnormalities in the brain,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wa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pproach patient care. 视觉处理对医疗保健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领域之一是医学影像技术,如MRI和CT扫描,这些技术在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方面严重依赖先进的视觉处理算法。

structure from motion pipeline步骤

structure from motion pipeline步骤

structure from motion pipeline步骤Structure from Motion (SfM) 是一种从二维图像序列中恢复三维场景结构的计算机视觉技术。

它可以通过相机运动估计和三维点云重建,实现从图像中恢复出场景的三维形状和相机的运动轨迹。

本文将依次介绍SfM的各个步骤,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与匹配、相机姿态估计、三维点云重建和优化等,以及常用的算法和工具。

第一步: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SfM流程的第一步,旨在减少噪声、提高图像质量、消除图像畸变等。

在图像预处理阶段,我们通常会进行以下操作:1. 相机校正:校正图像畸变,可以提高后续特征提取的准确性。

常见的校正方法包括去除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

2. 图像去噪: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可以使用一系列滤波算法,如高斯滤波、中值滤波等。

3. 图像增强: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可以使用直方图均衡化、拉伸、增强等方法。

第二步:特征提取与匹配在SfM中,特征提取与匹配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它的目标是从图像中提取出能够唯一识别场景的特征点,并将这些特征点在不同图像中进行匹配。

该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特征点提取:通常使用角点检测算法如Harris角点、SIFT、SURF、ORB等方法提取特征点。

2. 特征描述:对于每个特征点,需要计算其描述子来表达其特征。

常见的描述子包括SIFT、SURF、ORB等。

3. 特征匹配:将不同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常见的匹配算法有暴力匹配、kd-tree匹配、RANSAC等。

匹配的目标是寻找到对应的特征点对,以便后续的相机姿态估计。

第三步:相机姿态估计在SfM中,相机姿态估计是决定相机运动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估计相机的旋转和平移矩阵,从而确定相机在场景中的位置和朝向。

常见的相机姿态估计方法有以下几种:1. 本质矩阵估计:通过对特征点的匹配结果进行本质矩阵的计算,从而得到相机的旋转和平移矩阵。

2. 单应性矩阵估计:通过对特征点的匹配结果进行单应性矩阵的计算,从而得到相机的旋转和平移矩阵。

vision master 算法例题

vision master 算法例题

vision master 算法例题在计算机视觉领域,Vision Master 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和分析的算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介绍 Vision Master 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例题描述:给定一张包含数字的图像,我们的目标是使用 Vision Master 算法来自动识别出图像中的数字。

我们假设图像中的数字是黑色的,背景是白色的,并且数字与背景之间有明显的对比度。

图像的尺寸是固定的,并且已经进行了预处理,使得图像中的每个数字独立,并且保持相同的大小。

一、算法原理Vision Master 算法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图像的像素值进行分析和处理。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图像灰度化: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以便更好地处理和分析像素值。

2. 二值化处理:将灰度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即将像素值大于某个阈值的像素设置为白色,像素值小于等于阈值的像素设置为黑色。

这样可以将数字与背景分离开来。

3. 分割字符:根据像素点的连通性,将每个字符从图像中分割出来,形成单独的图像块。

4. 特征提取:对于每个字符图像块,提取其特征,可以是基于像素统计的特征,如边缘、角度等。

5. 训练分类器:使用提取的特征来训练一个分类器,比如支持向量机(SVM)或者神经网络,以实现数字的识别。

6. 数字识别:对于新的图像,将其按照相同的预处理步骤进行处理,然后使用训练好的分类器来识别图像中的数字。

二、算法应用Vision Master 算法在数字识别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邮政编码识别、车牌识别、手写数字识别等。

1. 邮政编码识别:对于邮件的处理和分拣,可以使用 Vision Master算法来提取邮政编码,从而实现自动化的邮件处理流程。

2. 车牌识别:在交通监控和车辆管理方面,Vision Master 算法可以用于车牌识别,从而实现车辆追踪和违章检测。

3. 手写数字识别:在人机交互和自动化办公等领域,Vision Master算法可以应用于手写数字的识别,比如在数字签名、智能笔记本等设备中使用。

structure from motion 数学推导

structure from motion 数学推导

structure from motion 数学推导(实用版)目录1.结构从运动概述2.结构从运动的数学模型3.结构从运动的数学推导过程4.结构从运动的应用实例正文1.结构从运动概述结构从运动(structure from motion,SFM)是一种计算机视觉技术,用于从图像或视频序列中估计三维场景的结构和运动。

该技术通过分析图像中的特征点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或视角下的位置,推断出场景中的物体运动和结构信息。

结构从运动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无人驾驶、智能监控等领域。

2.结构从运动的数学模型结构从运动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运动模型:描述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通常采用刚体运动模型。

刚体运动模型是指一个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发生变化,但其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

(2)结构模型:描述物体之间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约束。

这通常涉及到相机姿态、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等。

3.结构从运动的数学推导过程结构从运动的数学推导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特征点检测和匹配:从图像中提取特征点,并匹配不同图像或视角下的特征点。

(2)运动估计:根据匹配的特征点,估计物体的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

(3)结构估计:根据运动估计结果,恢复物体的结构信息,例如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

(4)优化:通过最小化重建误差,对估计的运动和结构进行优化。

4.结构从运动的应用实例结构从运动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例如:(1)机器人导航:通过结构从运动技术,可以实时重建环境,并根据重建结果规划机器人的路径。

(2)无人驾驶:在无人驾驶领域,结构从运动技术可以用于环境感知和决策,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智能监控:结构从运动技术可以用于监控场景中的运动物体,实时追踪目标,并进行行为分析。

总之,结构从运动技术通过数学推导,从图像或视频序列中估计三维场景的结构和运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视觉SFM一个实例

视觉SFM一个实例

视觉(15)SFM的一个例子这里采用的是Yi Ma , Stefano Soatto. An Invitation to 3-D Vision , From Images to Geometric Models 的算法(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2280119" });%// Algorithm 8.1. also 11.7%// Rank based factorization algorithm for multiview reconstruction %// using point features %// as described in Chapter 8, "An introduction to 3-D Vision" %// by Y. Ma, S. Soatto, J. Koseck a, S. Sastry (MASKS) %// Code distributed free for non-commercial use %// Copyright (c) MASK S, 2003%// Generates multiple synthetic views of a house and computes the %// motion and structure, cal ibrated case, point features only %// Jana Kosecka,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2002%// =================================================================== ===close all; clear; FRAMES = 3;PLOTS = 3;%// transformation is expressed wrt to the camera frameZinit = 5;%// cube in the object frameXW = [0 1 1 0 0 1 1 0 0.2 0.8 0.2 0.8 0 0 1 1 0 0 1 1 1.5 1.5 1.5 1.5; 1 1 1 1 0 0 0 0 0.8 0 .8 0.2 0.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NPOINTS = 12;XC = zeros(4,NPOINTS,FRAMES);%// initial displacement摄像机的初始位置 Rinit = rot_matrix([1 1 1],0);Tinit = [ Rinit(1,:) -0.5 Rinit(2,:) -0.5 Rinit(3,:) Zinit; 0 0 0 1];%// first camera coodinates XC(:,:,1) = Tinit*XW;%//画出三维的结构 original motion and 3D structure figure; hold on;plot3_struct(XC(1,:,1),XC(2,:,1),XC(3,:,1)); plot3(XC(1,:,1),XC(2,:,1),XC(3,:,1),'*');draw_frame_scaled([diag([1,1,1]), zeros(3,1)],0.5); title('original motion and 3D structure'); view( 220,20); grid on; axis equal; %// axis off; pause;%// image coordinates 计算第一帧时的图像坐标 xim(:,:,1) = project(XC(:,:,1));Zmax = max(XC(3,:,1)); Zmin = min(XC(3,:,1)); rinc = pi/30;rot_axis = [1 0 0; 0 -1 0]'; trans_axis = [1 0 0; 0 1 0]';ratio = 1;rinc = 10; %// rotation increment 20 degrees Zmid = (Zmax+Zmin)/2;tinc = 0.5*ratio*Zmid*rinc*pi/180;ploting = 1;for i=2:FRAMES %//计算第i帧的图像坐标xim theta = (i-1)*rinc*pi/180;r_axis = rot_axis(:,i-1)/norm(rot_axis(:,i-1)); t_axis = trans_axis(:,i-1)/norm(trans_axis(:,i-1)) ; trans = (i-1)*tinc*t_axis; R = rot_matrix(r_axis,theta);%// translation represents origin of the camera frame %// in the world frame T(:,:,i) = ([ Rtrans; 0 0 0 1]);%// all transform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object frame XC(:,:,i) = T(:,:,i)*XC(:,:,1); %// XW; draw_frame_scaled(T(1:3,:,i),0.5);xim(:,:,i) = [XC(1,:,i)./XC(3,:,i); XC(2,:,i)./XC(3,:,i);ones(1,NPOINTS)]; end;for j = 2:FRAMES T_ini(:,j) = T(1:3,4,j); end;。

基于物体表面形貌的单相机视觉位姿测量方法

基于物体表面形貌的单相机视觉位姿测量方法

基于物体表面形貌的单相机视觉位姿测量方法关印;王向军;阴雷;万子敬【摘要】为了获取在风洞实验中运动物体的位姿变化,提出了一种融合物体表面三维形貌信息的单相机视觉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以多点透视成像原理作为求解物体位姿变化的基础,以物体的图像特征角点作为特征点,并利用物体表面三维形貌模型信息获得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通过实验完成了该测量方法的精度验证,在400 mm的观察距离上,位移平均测量误差为0.03 mm,均方根误差为0.234 mm; 俯仰角、偏航角与滚转角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08°、0.1°与0.0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85°、0.312°与0.44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可用于实用的测量精度.%In order to obtain the change of posture of moving objects in wind tunnel experiment, a method of sin-gle-camera visual pose measurement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topography model of object surface is proposed. The method uses the multi-perspective imaging principle to solve the target pose, obtains the feature corner point on the target as the characteristic point needed for the solution, and proposes to use target's 3D surface topog-raphy information to obtain the geometr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feature points. In this paper, the accuracy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 is verified under the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average accuracy of displacement is 0.23 mm and the mean square error is 0.234 mm. The accuracy of the pitch angle, yaw angle and roll angle are 0.08°, 0.1°and 0.09°, respectively, and the mean square error are 0.485°, 0.312°and 0.442°.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be used for practical measurement.【期刊名称】《光电工程》【年(卷),期】2018(045)001【总页数】8页(P40-47)【关键词】机器视觉;位姿测量;单相机视觉;特征匹配;表面形貌;三维重建【作者】关印;王向军;阴雷;万子敬【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微光机电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微光机电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微光机电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微光机电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3911 引言在风洞实验中常常伴有气流扰动、震动等因素,视觉测量已经成为风洞内物体位姿测量的主要手段[1]。

sampson distance 计算代码

sampson distance 计算代码

sampson distance 计算代码Sampson distance (也被称为epipolar distance) 是在计算机视觉中用于衡量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差异的度量。

它通常用于立体视觉和从运动中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 SfM)等领域。

Sampson distance 是基于基础矩阵(Fundamental matrix)或本质矩阵(Essential matrix)的,这两个矩阵描述了两个相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下面是一个Python代码示例,演示了如何计算Sampson distance。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已经计算出了基础矩阵 F,并且有两个对应点 p1 和 p2(在齐次坐标中表示)。

python复制代码import numpy as npdef sampson_distance(F, p1, p2):"""计算Sampson距离。

参数:F: numpy.ndarray基础矩阵(3x3)。

p1: numpy.ndarray第一个点(3x1)。

p2: numpy.ndarray第二个点(3x1)。

返回:float: Sampson距离。

"""# 计算Sampson distance 的分子部分num = np.dot(p2.T, F) @ p1# 计算Sampson distance 的分母部分den1 = np.sqrt((F @ p1)[0]**2 + (F @ p1)[1]**2)den2 = np.sqrt((p2.T @ F)[0]**2 + (p2.T @ F)[1]**2)# 计算并返回Sampson distancereturn abs(num) / (den1 * den2 + 1e-10) # 添加一个小的偏移量以防止除以零# 示例用法F = np.array([[0, -1, 0],[1, 0, 0],[0, 0, 1]]) # 示例基础矩阵,实际中需要根据相机标定得到p1 = np.array([1, 2, 1]).reshape(3, 1) # 第一个点p2 = np.array([2, 1, 1]).reshape(3, 1) # 第二个点distance = sampson_distance(F, p1, p2)print("Sampson distance:", distance)注意:这个代码示例是为了教学目的而编写的,并且假设你已经有了基础矩阵 F 和对应点 p1 和 p2。

点云数据处理学习笔记

点云数据处理学习笔记

点云数据处理学习笔记三维计算视觉研究内容包括: 1)三维匹配:两帧或者多帧点云数据之间的匹配,因为激光扫描光束受物体遮挡的原因,不可能通过⼀次扫描完成对整个物体的三维点云的获取。

因此需要从不同的位置和⾓度对物体进⾏扫描。

三维匹配的⽬的就是把相邻扫描的点云数据拼接在⼀起。

三维匹配重点关注匹配算法,常⽤的算法有和各种全局匹配算法。

2)多视图三维重建:计算机视觉中多视图⼀般利⽤图像信息,考虑多视⼏何的⼀些约束,射影⼏何和多视图⼏何是视觉⽅法的基础,在摄影测量中类似的存在共线⽅程。

光束平差法是该类研究的核⼼技术。

这⾥也将点云的多视匹配放在这⾥,⽐如⼈体的三维重建,点云的多视重建不再是简单的逐帧的匹配,还需要考虑不同⾓度观测产⽣误差累积,因此存在⼀个针对三维模型进⾏优化或者平差的过程在⾥⾯。

多视图三维重建这⾥指的只是静态建模,输⼊是⼀系列的图像或者点云集合。

可以只使⽤图像,或者只使⽤点云,也可以两者结合(深度图像)实现,重建的结果通常是Mesh⽹格。

SFM(运动恢复结构) vs Visual SLAMMulti-View Stereo (MVS)多视图⽴体视觉,研究图像⼀致性,实现稠密重建。

3)3D SLAM 按照传感器类型分类:可以分为基于激光的SLAM和基于视觉的SLAM。

基于激光的SLAM可以通过点云匹配(最近点迭代算法 ICP、正态分布变换⽅法 NDT)+位姿图优化(、LUM、ELCH、Toro、SPA)来实现;实时激光3D SLAM算法(LOAM,Blam,CartoGrapher等);Kalman滤波⽅法。

通常激光3D SLAM侧重于定位,在⾼精度定位的基础上可以产⽣3D点云,或者Octree Map。

基于视觉(单⽬、双⽬、鱼眼相机、深度相机)的SLAM,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有的侧重于定位,有的侧重于表⾯三维重建。

不过都强调系统的实时性。

(1)侧重于定位的VSLAM系统⽐如orbSLAM,lsdSLAM;VINS是IMU与视觉融合的不错的开源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采用的是Yi Ma , Stefano Soatto. An Invitation to 3-D Vision , From Images to Geometric Models 的算法%//Algorithm8.1.also11.7%//Rank based factorization algorithm for multiview reconstruction%//using point features%//as described in Chapter8,"An introduction to3-D Vision"%//by Y.Ma,S.Soatto,J.Kosecka,S.Sastry(MASKS)%//Code distributed free for non-commercial use%//Copyright(c)MASKS,2003%//Generates multiple synthetic views of a house and computes the%//motion and structure,calibrated case,point features only%//======================================================================close all;clear;FRAMES=3;PLOTS=3;%//transformation is expressed wrt to the camera frameZinit=5;%//cube in the object frameXW=[011001100.20.80.20.8;001100111.51.51.51.5;111100000.80.80.20.2;111111111111];NPOINTS=12;XC=zeros(4,NPOINTS,FRAMES);%//initial displacement摄像机的初始位置Rinit=rot_matrix([111],0);Tinit=[Rinit(1,:)-0.5;Rinit(2,:)-0.5;Rinit(3,:)Zinit;%//first camera coodinatesXC(:,:,1)=Tinit*XW;%//画出三维的结构original motion and3D structurefigure;hold on;plot3_struct(XC(1,:,1),XC(2,:,1),XC(3,:,1));plot3(XC(1,:,1),XC(2,:,1),XC(3,:,1),'*');draw_frame_scaled([diag([1,1,1]),zeros(3,1)],0.5);title('original motion and3D structure');view(220,20);grid on;axis equal;%//axis off;pause;%//image coordinates计算第一帧时的图像坐标xim(:,:,1)=project(XC(:,:,1));Zmax=max(XC(3,:,1));Zmin=min(XC(3,:,1));rinc=pi/30;rot_axis=[100;0-10]';trans_axis=[100;010]';ratio=1;Zmid=(Zmax+Zmin)/2;tinc=0.5*ratio*Zmid*rinc*pi/180;ploting=1;for i=2:FRAMES%//计算第i帧的图像坐标ximtheta=(i-1)*rinc*pi/180;r_axis=rot_axis(:,i-1)/norm(rot_axis(:,i-1));t_axis=trans_axis(:,i-1)/norm(trans_axis(:,i-1));trans=(i-1)*tinc*t_axis;R=rot_matrix(r_axis,theta);%//translation represents origin of the camera frame%//in the world frameT(:,:,i)=([R trans;0001]);%//all transform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object frameXC(:,:,i)=T(:,:,i)*XC(:,:,1);%//XW;draw_frame_scaled(T(1:3,:,i),0.5);xim(:,:,i)=[XC(1,:,i)./XC(3,:,i);XC(2,:,i)./XC(3,:,i);ones(1,NPOINTS)];end;for j=2:FRAMEST_ini(:,j)=T(1:3,4,j);%//noise can be added herefor i=1:FRAMESxim_noisy(:,:,i)=xim(:,:,i);end%//pause以下为SFM算法%//---------------------------------------------------------------------%//compute initial\alpha's for each point using first two frames onl y1)首先用八点算法计算初始的R0,T0(我感觉T0~即1,0帧之间的相对移动~和实际的应该相差常数倍,因此会导致恢复的结构和实际相差常数倍),然后估计lambda。

[T0,R0]=essentialDiscrete(xim_noisy(:,:,1),xim_noisy(:,:,2));for i=1:NPOINTSalpha(:,i)=-(skew(xim_noisy(:,i,2))*T0)'*(skew(xim_noisy(:,i,2))*R0*xim_noisy(:,i,1))/(norm(skew(xim_noisy(:,i,2))*T0))^2;lambda(:,i)=1/alpha(:,i);endscale=norm(alpha(:,1));%//set the global scalealpha=alpha/scale;%//normalize everythingscale=norm(lambda(:,1));%//set the global scale%//---------------------------------------------------------------------%//Compute initial motion estimates for all frames%//Here do3iterations-in real setting look at the change of scalesiter=1;while(iter<5);for j=2:FRAMESP=[];%//setup matrix Pfor i=1:NPOINTSa=[kron(skew(xim_noisy(:,i,j)),xim(:,i,1)')alpha(:,i)*skew(xim_noisy(:,i,j))];P=[P;a];end;%//pause[um,sm,vm]=svd(P);Ti=vm(10:12,12);Ri=transpose(reshape(vm(1:9,12)',3,3));[uu,ss,vv]=svd(Ri);Rhat(:,:,j)=sign(det(uu*vv'))*uu*vv';Ti=sign(det(uu*vv'))*Ti/((det(ss))^(1/3));That(:,j)=Ti;True=T(1:3,4,j);end%//recompute alpha's based on all viewslambda_prev=lambda;for i=1:NPOINTSM=[];%//setup matrix Mfor j=2:FRAMES%//set up Hl matrix for all m viewsa=[skew(xim(:,i,j))*That(:,j)skew(xim(:,i,j))*Rhat(:,:,j)*xim(:,i,1)];M=[M;a];end;a1=-M(:,1)'*M(:,2)/norm(M(:,1))^2;lambda(:,i)=1/a1;end;scale=norm(lambda(:,1));%//set the global scalelambda=lambda/scale;%//normalize everythingiter=iter+1end%//end while iter%//final structure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frameXF=[lambda.*xim(1,:,1);lambda.*xim(2,:,1);lambda.*xim(3,:,1)];plot3(XF(1,:,1),XF(2,:,1),XF(3,:,1),'r*');plot3_struct(XF(1,:,1),XF(2,:,1),XF(3,:,1));title('recovered structure');view(220,20);grid on;axis equal;%//axis off;pa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