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完整版)放缩法典型例题
放缩法典型例题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常常出现在高考的压轴题中,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列与不等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一类与数列和有关的不等式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常常用到放缩法,而求解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先求和再放缩,二是先放缩再求和.一.先求和后放缩例1.正数数列的前项的和,满足,试求:(1)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的前项的和为,求证:解:(1)由已知得,时,,作差得:,所以,又因为为正数数列,所以,即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由,得,所以(2),所以注:一般先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此数列的前项和能直接求和或者通过变形后求和,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来证明不等式.求和的方式一般要用到等差、等比、差比数列(这里所谓的差比数列,即指数列满足条件)求和或者利用分组、裂项、倒序相加等方法来求和.二.先放缩再求和1.放缩后成等差数列,再求和例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 求证:;(2)求证:解:(1)在条件中,令,得,,又由条件有,上述两式相减,注意到得∴所以,,所以(2)因为,所以,所以;2.放缩后成等比数列,再求和例3.(1)设a,n∈N*,a≥2,证明:;(2)等比数列{a n}中,,前n项的和为A n,且A7,A9,A8成等差数列.设,数列{b n}前n项的和为B n,证明:B n<.解:(1)当n为奇数时,a n≥a,于是,.当n为偶数时,a-1≥1,且a n≥a2,于是.(2)∵,,,∴公比.∴..∴.3.放缩后为差比数列,再求和例4.已知数列满足:,.求证:证明:因为,所以与同号,又因为,所以,即,即.所以数列为递增数列,所以,即,累加得:.令,所以,两式相减得:,所以,所以,故得.4.放缩后为裂项相消,再求和例5.在m(m≥2)个不同数的排列P1P2…P n中,若1≤i<j≤m时P i>P(即前面某数大于后面某数),则称P i与P j构成一个逆序.一个排列的全部逆序的总数称为该排列的逆序数.记排列的逆序数为a n,如排列21的逆序数,排列321的逆序数.j(1)求a4、a5,并写出a n的表达式;(2)令,证明,n=1,2,….(2)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综上,.注:常用放缩的结论:(1)(2).在解题时朝着什么方向进行放缩,是解题的关键,一般要看证明的结果是什么形式.如例2要证明的结论、为等差数列求和结果的类型,则把通项放缩为等差数列,再求和即可;如例3要证明的结论为等比数列求和结果的类型,则把通项放缩为等比数列,再求和即可;如例4要证明的结论为差比数列求和结果的类型,则把通项放缩为差比数列,再求和即可;如例5要证明的结论为裂项相消求和结果的类型,则把通项放缩为相邻两项或相隔一项的差,再求和即可.。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
1 n(n 1)
1 n
-
1 n1
Sn
(1 1
1) 2
(1 2
1) 3
(1 n
1) n1
1
1 n
1
1
小结:可求和先求和,先裂项后放缩。
(2)先放缩后裂项
变式1.已知数列an 的通项公式为an
1 n2
, 且an 的前n项和为Sn,
求证 : Sn 2.
解析: an
1 n2
1 n(n 1)
(n 2)
3 2
.
解析 : 3n
-
2n
(1
2)n
2n
1
C
1 n
2
C
2 n
22
C
n n
2n
2n
C
2 n
22
2n(n
1)
(n 3)
1
1
1 1 1
3n
- 2n
2n(n 1)
2
(n
1)
n
(n 3)
当n
1时 ,S1
1
3 2
当n
2时 ,S 2
1
1 5
3 2
当n
3时 ,Sn
1
1 5
1 2
(1 2
1) 3
1 2
1
3 2
当n
2时 ,Sn
1
1 31
1 32
1 33
1 3n1
1
(1
1 3n
1 1
)
3 2
(1
1 3n
)
3 2
3
小结:先放缩构造成等比数列,再求和,最后二次放缩.
3.二项式定理放缩
典型例题: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所谓放缩法就是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对照证题目标进行合情合理的放大和缩小的过程,在使用放缩法证题时要注意放和缩的“度”,否则就不能同向传递了,此法既可以单独用来证明不等式,也可以是其他方法证题时的一个重要步骤。
下面举例谈谈运用放缩法证题的常见题型。
一. “添舍”放缩通过对不等式的一边进行添项或减项以达到解题目的,这是常规思路。
例1. 设a ,b 为不相等的两正数,且a 3-b 3=a 2-b 2,求证143<+<a b 。
证明:由题设得a 2+ab +b 2=a +b ,于是(a +b )2>a 2+ab +b 2=a +b ,又a +b >0,得a +b >1,又ab <14(a +b )2,而(a +b )2=a +b +ab <a +b +14(a +b )2,即34(a +b )2<a +b ,所以a +b <43,故有1<a +b <43。
例2. 已知a 、b 、c 不全为零,求证:a ab b b bc c c ac a a b c 22222232++++++++++>() 证明:因为a ab b a b b a b a b a b 22222234222++=+++=++()>()≥,同理b bc c b c 222+++>,c ac a c a 222+++>。
所以a ab b b bc c c ac a a b c 22222232++++++++++>() 二. 分式放缩一个分式若分子变大则分式值变大,若分母变大则分式值变小,一个真分式,分子、分母同时加上同一个正数则分式值变大,利用这些性质,可达到证题目的。
例3. 已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求证:12<++<a b c b a c c a b+++。
证明:由于a 、b 、c 为正数,所以a b c a a b c +++>,b a c b a b c +++>,c a b c a b c+++>,所以a b c b a c c a b a a b c b a b c c a b c +++++>++++++++=1,又a ,b ,c 为三角形的边,故b +c >a ,则a b c +为真分数,则a b c a a b c +++<2,同理b a c b a b c +++<2,c a b c a b c+++<2, 故a b c b a c c a ba abc b a b c c a b c +++++++++=++<++2222. 综合得12<++<a b c b a c c a b+++。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数列微专题——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一、常见的放缩变形: (1)()()211111n n n n n <<+-, ()()22111111111211n n n n n n ⎛⎫<==- ⎪--+-+⎝⎭,()()22211411111412121221214n n n n n n n ⎛⎫<==- ⎪--+-+⎝⎭- (2=,从而有:22-=<<<(3)分子分母同加常数:()()0,0,0,0b b m b b m b a m a b m a a m a a m++>>>>>>>>++ (4)()()()()()()()121222221212122212121nn n n n n n n n n n--=<=------- ()1112,2121n nn n N *-=-≥∈-- 可推广为:()()()()()()()121111111nn n n n n n n n n n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1112,2,,11n nn k k n N k k *-=-≥≥∈-- 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4211n n S n a +=-+,且11a = (1)求证: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并求出{}n a 的通项公式 (2)设n b =,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求证:32n T <例2:设数列{}n a 满足:111,3,n n a a a n N *+==∈,设n S 为数列{}n b 的前n 项和,已知10b ≠,112,n n b b S S n N *-=⋅∈(1)求数列{}{},n n a b 的通项公式 (2)求证:对任意的n N *∈且2n ≥,有223311132n n a b a b a b +++<---例3: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2,n n na S n N a *+=∈ (1)求证:数列{}2n S 是等差数列(2)记数列3121112,n n n n bS T b b b ==+++,证明:312n T <≤-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21112,21,n n a a a n N n ++⎛⎫==+∈ ⎪⎝⎭(1)求证:数列2n a n ⎧⎫⎨⎬⎩⎭是等比数列,并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n nnc a =,求证:121724n c c c +++<例5: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1,2,412n n n n a a a n n N a --==≥∈-- (1)试判断数列()11n n a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2)设()21sin 2n n n b a π-=,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求证:对任意的4,7n n N T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教师版一、基础知识:在前面的章节中,也介绍了有关数列不等式的内容,在有些数列的题目中,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通过放缩,将问题化归为我们熟悉的内容进行求解。
放缩法典型例题
放缩法典型例题这类问题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常常出现在高考的压轴题中,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本文介绍一类与数列和有关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列与不等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先求和再放缩,解决这类问题常常用到放缩法,而求解途径一般有两条:的不等式问题,二是先放缩再求和.一.先求和后放缩,满足1例项的和.正数数列,试求:的前(1的通项公式;)数列)设项的和为,数列,求证:的前(2,作差得:,)由已知得时,1解:(为正数数,,又因为所以的等差数列,由,即是公差为,得2,所列,所以以,所以(2)注:一般先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此数列的前项和能直接求和或者通过变形后求和,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来证明不等式.求和的方式一般要用到等差、等比、差比数列(这满足条件里所谓的差比数列,即指数列)求和或者利用分组、裂项、倒序相加等方法来求和.二.先放缩再求和.放缩后成等差数列,再求和1项和为,.且2例.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求证:;(1)求证:(2).,)在条件中,令,又由条件解:(1,得得有,上述两式相减,注意到∴,所以,所以,所以,所以)因为(2;2.放缩后成等比数列,再求和*,证明:≥2Na,n∈;,a.例3(1)设设,A成等差数列.A,且A,,a(2)等比数列{}项的和为中,,前nA87nn9<.项的和为nB,证明:B数列{b}前nnnn,于是,.≥aa解:(1)当n为奇数时,2n a≥a,于是≥为偶数时,当na-11,且.公比.,,∴2()∵,..∴..∴.放缩后为差比数列,再求和34.求证:.已知数列,满足:例,与,所以证明:因为同号,又因为,所以,即为递增数列,所以.所以数列即,,累加得:即.,所以令,两式相减得:,所以,所以,故得..放缩后为裂项相消,再求和4(即前面某数大于后面><时中,若Pj≤m…m≥2)个不同数的排列PPPP1≤i(例5.在m i12n记排列构成一个逆序一个排列的全部逆序的总数称为该排列的逆序数某数),则称与. P.P ji的逆序数的逆序数,排列的逆序数为,如排列.a21321jn、1()求aa,并写出的表达式;a n54,证明,n2=1,2,)令….()因为,2(.所以.又因为,所以=.综上,.)注:常用放缩的结论:(1.2)(在解题时朝着什么方向进行放缩,是解题的关键,一般要看证明的结果是什么形式.如、为等差数列求和结果的类型,例2要证明的结论则把通项放缩为等差数要证明的结论为等比数列求和结果的类型,则把通列,再求和即可;如例3要证明的结论为差比数列求和结果的类型,如例项放缩为等比数列,再求和即可;4要证明的结论为裂项5则把通项放缩为差比数列,再求和即可;如例相消求和结果的类型,则把通项放缩为相邻两项或相隔一项的差,再求和即可.。
不等式证明 之 放缩法
不等式证明 之 放缩法放缩法的定义所谓放缩法,即要证明不等式A<B 成立,有时可以将它的一边放大或缩小,寻找一个中间量,如将A 放大成C ,即A<C ,后证C<B ,这种证法便称为放缩法。
使用放缩法的注意事项(1)放缩的方向要一致。
(2)放与缩要适度。
(3)很多时候只对数列的一部分进行放缩法,保留一些项不变(多为前几项或后几项)。
(4)用放缩法证明极其简单,然而,用放缩法证不等式,技巧性极强,稍有不慎,则会出现放缩失当的现象。
典例分析:例1、 设x>y>z ,n *N ∈,且z x n z y y x -≥-+-11恒成立,求n 的最大值.例2、 已知:x>0,y>0,z>0,求证:z y x z yz y y xy x ++>+++++2222.例3、 求证:n n n 21...31211112<++++<-+)(, n *N ∈.例4、 求证:21...31211222<++++n ,n *N ∈.变式:求证:471...31211222<++++n,n *N ∈.例5、 已知:)()1(...433221+∈+⨯++⨯+⨯+⨯=N n n n a n ,, 求证:2)2(2)1(+<<+n n a n n n .例6、{}n b 满足:2111,(2)3n n n b b b n b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b n ≥(2) 1231111...3333n n T b b b b =++++++++,求证:12n T < 解:(1)略(2) 13()2(3)n n n n b b b n b ++=-++又 n b n ≥132(3)n n b b +∴+≥+ , *n N ∈ 迭乘得:11132(3)2n n n b b -++≥+≥ *111,32n n n N b +∴≤∈+ 234111111111 (2222222)n n n T ++∴≤++++=-< 点评:把握“3n b +”这一特征对“21(2)3n n n b b n b +=--+”进行变形,然后去掉一个正项,这是不等式证明放缩的常用手法。
放缩法证明导数不等式
放缩法证明导数不等式在用导数证明的不等式中,有时采用适当的放缩,会使解题过程事半功倍。
下面先介绍几个不等式。
①1+≥x e x (当且仅当x=0时取等号)对①式两边同时取以e 为底的对数得到②式②x x ≤+)1ln(,()+∞-∈,1x (当且仅当x=0时取等号) ②式中用x-1替换x ,得到③式③1ln -≤x x ,()+∞∈,0x (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 ③式中用x 1替换x , 得到x x x -≤11ln 即 ④xx x 1ln -≥ , ()+∞∈,0x (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 由③④式可得 ⑤1ln 1-≤≤-x x xx ,两边等号成立的条件均为x=1 ⑤式中用x+1替换x 得到 ⑥()x x x x ≤+≤+1ln 1,两边等号成立的条件均为x=0 ①式中用x-1替换x ,得到x e x ≥-1,所以x ee x≥,即 ⑦ex e x ≥,(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令()x x x f ln =,则令()0ln 1'=+=x x f ,得e x 1=。
⎪⎭⎫ ⎝⎛∈e x 1,0时,()0'<x f ,()x f 单调递减;⎪⎭⎫ ⎝⎛+∞∈,1e x 时,()0'>x f ,()x f 单调递增,所以()x f 的最小值为e e f 11-=⎪⎭⎫ ⎝⎛,即e x x 1ln -≥,所以得到⑧ex x 1ln -≥,(当且仅当ex 1=时取等号) 以上的不等式应用在在证明过程中时需要先证明,下面用几个例题说明一下例1, 求证02ln 2≤+--ex e ex x ex x证明:先证ex e x ≥令()ex e x f x -=,则()()11'-=-=-x x e e e e x f ,则()1,0∈x 时,()0'<x f ,()x f 单调递减,()+∞∈,1x 时,()0'>x f ,()x f 单调递增。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似,只不过放缩后的 bn 是可求积的模型,能求积的常见的数列
模型是 bn
cn1 cn
(分式型),累乘后约简为
n i 1
bi
cn1 c1
.
n
(三)形如 a f (n) i
i 1
例6
求证:1 3 5 2n 1 1 (n N)
246
2n 2n 1
1 3 5 2n 1 1
对 1 放缩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显然 5 7 2 ,
n2
34
故后一个结论比前一个结论更强,也就是说如果证明了变式 3,
那么变式 1 和变式 2 就显然成立.
对1 n2
的 3 种放缩方法体现了
三种不同“境界”,得到
n k 1
1 k2
的三个“上界”.
【方法总结之二】
放缩法证明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的过程 中,很多时候要“留一手”, 即采用“有所保留” 的方法,保留数列的第一项或前两项,从数列的第 二项或第三项开始放缩,这样才不致使结果放得过 大或缩得过小.
求证:(11)(1 1)(1 1) (1 1 ) 3 3n 1 (n N*)
47
3n 2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 式,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 积累总结一些常用的放缩模型和放缩方法非常必要, 厚积薄发,“量变引起质变”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放缩模型:
23
100
分析 不能直接求和式 S ,须将通项 1 放缩为裂项相消模型后求和. n
思路 为了确定S的整数部分,必须将S的值放缩在相邻的两个
整数之间.
例4 (2012广东理19第(3)问) 求证: 1 1 1
常见的不等式的放缩方法
常见的不等式的放缩方法天门中学高三数学组一、先求和再放缩类型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42n n a n=-,设2n n n T S =,1,2,3,n =⋅⋅⋅,证明:132nii T =<∑解: 由得S n = 4n 2nna =-23×(2n+1-1)(2n-1) T n = ⇒2n S n= 32×2n (2n+1-1)(2n-1) = 32×(12n -1 - 12n+1-1),所以, = 1ni =∑i T 321(ni =∑12i -1 - 12i+1-1) = 32×(121-1 - 12i+1-1) < 322、已知2113,12n n n a a a a +==-+,求证:20101112k ka =<<∑。
证明:2112737(1)0,,416n n n n n a a a a a a a ++-=->⇒>==>321 ⇒ 当时,,3n ≥2n a >13(1)113n n n n n a a a a a a n n +=-+>+⇒>+-=-()20112011120100,11a a ⇒>⇒∈-21111111(1)11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1na ()20101112011201111111112111111k n n n ka a a a a a a =+⇒=-⇒=-=-∈-----∑,2 二、先放缩为等比数列再求和类型1、设,证明:n N +∈11nni i e n e =⎛⎫<⎪-⎝⎭∑ 证明:()ln(1)1x x x +≤<- 111111ln 1ln 1111nnnn n ii i i i i i i i i i e e e n n n n n e --+∞--===⎛⎫⎛⎫⎛⎫⎛⎫i -∴-≤-⇒-≤-⇒-≤⇒-<<=⎪ ⎪ ⎪ ⎪-⎝⎭⎝⎭⎝⎭⎝⎭∑∑∑11111nni i e n e e =⎛⎫⇒<+=⎪--⎝⎭∑2、已知:113443n n n a k k --⋅=⋅+-,当13k <<时,求证:138nii n k a k =->∑。
"放缩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边每 一项 进 行放 大 变 形 , 后 再 求 和. 考 虑 到左 边 然 但 通项 中含 有符 号 因子 ( ) , 以为 了既 便 于 确定 一1 一 所
a 、 8’
探 究 1 这 是 一 道 涉 及 探 求 递 推 数 列 的 通 项 公
不等 式成 立.
,
所 以
a 一2 n+2 一 1 一 × ( 1 + 一 )
2 一 × ( 1 + … + 2× ( 1 一 一 。 一 ) 一 )
2 + ( 1 r 一 2 一 + ( ) 一 ) ( ) 一2 一 + … +
能求 和 了. 当 >4且 为偶 数 时 , + +… + : +
i
i
+ ( + ) +
‘
◇
江西
李 清 泰
“ 缩法 ” 放 是不 等 式证 明的 重要 思 想 方 法. 在证 明
不等 式 的过 程 中 , 要 我 们 抓 住 不 等 式 的 结 构 特 征 , 需 选择 恰 当的 策 略 进 行 放 缩 变 形 , 以达 到证 明 的 目的.
符号 , 易于 放缩 , 又 我们 要对 m 的奇偶性 进行 讨论 , 同
时对 相邻 两项 之 和 + —L 进 行 放 大 变 形. 实 上 , 事 当 m( m≥ 3 为奇数 时 , )
式, 特殊 数列 求和 , 缩法 证 明 不等 式 的题 目 , 放 有较 强
的综 合性 . ( )由 口 一 S — 2 1 1 得 a — 1 1 1 1 a— , 1 . 由 a +n 一 S — 2 2 ( 1 得 a — 0 1 2 2 a + 一 ), 2 . 由 a + a +a 一 S = 2 3 ( 1 。 得 a — 2 1 2 3 3= a + 一 ) , 3 . = ( )当 ≥ 2时 , 2 有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放缩方法技巧(含答案)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放缩方法技巧(含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放缩方法技巧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
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a >+12;n n n >+)1(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4lg 16lg 15lg )25lg 3lg (5lg 3lg 2=<=+<⋅; 2)1()1(++<+n n n n⑷二项式放缩: n n n n n n C C C +++=+= 10)11(2,1210+=+≥n C C n n n , 2222210++=++≥n n C C C n n n n )2)(1(2≥->n n n n(5)利用常用结论:Ⅰ.的放缩 <Ⅱ. 21k 的放缩(1) : 2111(1)(1)k k k k k <<+-(程度大) Ⅲ. 21k 的放缩(2):22111111()1(1)(1)211k k k k k k <==+-+--+(程度小) Ⅳ.21k 的放缩(3):2214112()412121kk k k <=+--+(程度更小)Ⅴ. 分式放缩还可利用真(假)分数的性质:)0,0(>>>++>m a b ma mb ab 和)0,0(>>>++<m b a ma mb ab 记忆口诀“小者小,大者大”。
解释:看b ,若b 小,则不等号是小于号,反之亦然. Ⅵ.构造函数法 构造单调函数实现放缩。
第14讲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解析版)2023年新高考数学导数压轴题专题突破(尖子生专用
f (x)max
f (e) lne e e
0;
设函数 g(x) x2 lnx , g(x) 2x 1 2x2 1 , xx
当 x (0, 2 ) 时, g(x) 0 ,当 x ( 2 , ) 时, g(x) 0 ,
2
2
g(x)min
g(
2 ) 1 1 ln 1 1 1 ln2 2 22222
h(x) f (x) (3x 1)h(0) 0 ,即 f (x)3x 1 .
(3)证明:方法一:当 a b 1 时, g(x) x 1 lnx .
由(1)知, g(x)min g (1) 0 , g(x) x 1 lnx 0 ,即 x 1 lnx . 当 x 1 时, (x 1)2 0 , (x 1)2 esin x 0 ,则 (x 1)2 esin x 1 ln[(x 1)2 esin x ] ,
令 g(x) 0 ,得 x b ,则 g(x) 在 (0, b ) 上单调递增,在 (b , ) 上单调递减;
a
a
a
(2)证明:设函数
h(x)
f
(x)
(3x
1)
,则
h( x)
2 x 1
cos x
3.
x 0
,
x
2 (0, 2] 1
,
cos
x [1
,1] ,
则 h(x)0 ,从而 h(x) 在 [0 , ) 上单调递减,
x
x
令 g(x) ex e 1 lnx 1 ,
x
x
g(x)
(x
1)(e x x2
1)
(x
0)
,
所以 g(x) 在 (0,1) 上递减,在 (1, ) 上递增,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放缩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它通过逐步削弱不等式的一侧,使得最后的不等式很容易得到证明。
本文将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放缩法的使用。
例1:证明Cauchy不等式Cauchy不等式的表述为:对于任意的实数a1,a2,...,an和b1,b2,...,bn,有:(a1^2+a2^2+...+an^2)(b1^2+b2^2+...+bn^2) >=(a1b1+a2b2+...+anbn)^2证明方法如下:首先,我们注意到不等式的左边是一个平方形式,而右边是一个乘积形式。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观察来放缩不等式。
由平均值不等式,我们有:(a1^2+a2^2+...+an^2)/n >=(a1+a2+...+an)^2/n^2同样,(b1^2+b2^2+...+bn^2)/n >= (b1+b2+...+bn)^2/n^2将这两个不等式相乘,得到:(a1^2+a2^2+...+an^2)(b1^2+b2^2+...+bn^2) >=[(a1+a2+...+an)(b1+b2+...+bn)/n]^2注意到右边的中括号内的部分就是(a1b1+a2b2+...+anbn)/n,我们可以进一步放缩为:[(a1+a2+...+an)(b1+b2+...+bn)/n]^2 >= (a1b1+a2b2+...+anbn)^2因此,我们得到了Cauchy不等式的证明。
例2:证明AM-GM不等式AM-GM不等式的表述为:对于非负实数a1,a2,...,an,有:(a1+a2+...+an)/n >=(a1a2...an)^(1/n)证明方法如下:我们首先注意到不等式的左边是一个平均值形式,而右边是一个几何平均值的形式。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观察来放缩不等式。
由平均值不等式,我们有:(a1+a2+...+an)/n >= √(a1a2...an)对于任意的i,我们可以用a1a2...an的值来替换ai,则不等式仍然成立:(a1+a2+...+an)/n >= √(a1a2...an)因此,我们得到了AM-GM不等式的证明。
高考数学:“放缩法”解不等式8例
高考数学:“放缩法”解不等式8例近年来在高考解答题中,常渗透不等式证明的内容,而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它可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考中可以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频率很高,它是思考不等关系的朴素思想和基本出发点, 有极大的迁移性,对它的运用往往能体现出创造性。
“放缩法”它可以和很多知识内容结合,对应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为放缩必须有目标,而且要恰到好处,目标往往要从证明的结论考察,放缩时要注意适度,否则就不能同向传递。
下面结合一些高考试题,例谈“放缩”的基本策略,期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1、添加或舍弃一些正项(或负项)若多项式中加上一些正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大,多项式中加上一些负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小。
由于证明不等式的需要,有时需要舍去或添加一些项,使不等式一边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证明的目的。
本题在放缩时就舍去了,从而是使和式得到化简.2、先放缩再求和(或先求和再放缩)此题不等式左边不易求和,此时根据不等式右边特征, 先将分子变为常数,再对分母进行放缩,从而对左边可以进行求和. 若分子, 分母如果同时存在变量时, 要设法使其中之一变为常量,分式的放缩对于分子分母均取正值的分式。
如需放大,则只要把分子放大或分母缩小即可;如需缩小,则只要把分子缩小或分母放大即可。
3、先放缩,后裂项(或先裂项再放缩)本题先采用减小分母的两次放缩,再裂项,最后又放缩,有的放矢,直达目标.4、放大或缩小“因式”本题通过对因式放大,而得到一个容易求和的式子,最终得出证明.5、逐项放大或缩小本题利用,对中每项都进行了放缩,从而得到可以求和的数列,达到化简的目的。
6、固定一部分项,放缩另外的项此题采用了从第三项开始拆项放缩的技巧,放缩拆项时,不一定从第一项开始,须根据具体题型分别对待,即不能放的太宽,也不能缩的太窄,真正做到恰倒好处。
7、利用基本不等式放缩本题通过化简整理之后,再利用基本不等式由放大即可.8、先适当组合, 排序, 再逐项比较或放缩以上介绍了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策略,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问题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有时还需要几种方法融为一体。
恰当运用放缩法证明导数不等式
恰当运用放缩法证明导数不等式
放缩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技巧,它依赖于转换(或放缩)函数、几何形状或是实数的对称性来推断出一个初始问题的结果。
放缩法可以用来证明导数不等式。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放缩法来证明一个导数不等式:设f(x)和g(x)为定义在[0,1]上的连续函数:
f′(x)≤g′(x),x∈(0,1)
则有f(x)≤g(x),x∈[0,1]。
首先我们观察该导数不等式:
如果f′(x)≤g′(x),
那么积分得到f(x)≤g(x)。
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证明f(x)≤g(x),x∈[0,1]。
我们选择一个放缩函数:
φ(x)=f(ax+b)
其中a,b∈R,a>0,0≤b<1
接下来,我们需要证明φ′(x)≤g′(x),x∈[0,1]。
首先,记f(x)=y
那么φ′(x) =ayf′(ax+b)。
又因为f′(x)≤g′(x),
所以ayf′(ax+b)≤ayg′(ax+b)。
接下来,我们将ayf′(ax+b) 替换为g′(x) ayg′(ax+b) = g′(x)
因此ayf′(ax+b)≤g′(x)。
同样的,我们可以将ayg′(ax+b) 替换为f′(x) ayf′(ax+b) = f′(x)
因此φ′(x)≤f′(x),x∈[0,1]。
最后,因为φ(x) = f(ax+b)
我们可以得出f(x)≤g(x),x∈[0,1]。
经过以上推导,我们已经证明了原式的正确性:设f(x)和g(x)为定义在[0,1]上的连续函数:
f′(x)≤g′(x),x∈(0,1)
则有f(x)≤g(x),x∈[0,1]。
高考数学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之常数型与函数型(解析版)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之常数型与函数型◆题型一: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之常数型方法解密: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属于数列大题中较有难度的一种题型.大部分是以证明某个数列和大于或小于一个常数类型,小部分是证明某个数列前n项和或者积大于或小于一个函数(下一专题详解).本专题我们来介绍最常见的常数类型.放缩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放缩使数列的和变换成比如裂项相消等可以简单求和的形式,这样可以方便比较大小.二是两者之间无法直接比较大小,这样我们需要通过寻找一个媒介,来间接比较大小.放缩的原则:放缩必然会导致数变大或者变小的情况,我们的原则是越精确越好.在证明过程中,为了使放缩更精确,往往会第一项不变,从第二项或者第三项开始放缩(例题会有讲解).放缩的方法:(1)当我们要证明多项式M<A时,我们无法直接证明两者的大小,这时我们可以将多项式M放大为N1,当我们能够证明N1<A,也间接证明了M<A.切不可将M缩小为N2,即使能够证明N2<A,M与A的关系无法得证.(2)当我们要证明多项式M>A时,这时我们可以将多项式M缩小为N1,当我们能够证明N1>A,也间接证明了M>A.需要放缩的多项式多以分式形式出现,要使得分式的值变大,就是将分母变小,常见是将分母减去一个正数,比如1.常见的放缩形式:(1)1n2<1n-1n=1n-1-1n n≥2;(2)1n2>1n n+1=1n-1n+1;(3)1n2=44n2<44n2-1=212n-1-12n+1;(5)1n =2n+n<2n-1+n=2-n-1+nn≥2;(6)1n =2n+n>2n+n+1=2-n+n+1;(7)1n =2n+n<2n-12+n+12=222n-1+2n+1=2-2n-1+2n+1;(8)2n2n-12=2n2n-12n-1<2n2n-12n-2=2n-12n-12n-1-1=12n-1-1-12n-1n≥2;(12)12n-1<2n-12n-1-12n-1=12n-1-1-12n-1n≥2.类型一:裂项放缩【经典例题1】求证112+122+132+.....+1n2<2【解析】因为1n2<1n2-n=1n n-1=1n-1-1n n≥2,所以112+122+132+.....+1n2<112+1 22-2+132-3+.....+1n2-n=1+1-12+12-13+.....+1n-1-1n=2-1n<2,所以原式得证.为什么第一项没有经过放缩,因为分母不能为0,所以只能从第二项进行放缩.总结:证明数列之和小于常数2,式子左侧我们进行放大处理,各个分式分母减去n ,可以变换成裂项相消的形式,同时又能作为媒介与2比较大小.同时要注意从第几项开始放缩的问题.【变式1】求证112+122+132+.....+1n 2<74【解析】因为1n 2<1n 2-1=1n +1 n -1=121n -1-1n +1 n ≥2,所以112+122+132+....+1n 2<112+122-1+132-1+....+1n 2-1=1+121-13+12-14+13-15....+1n -1-1n =1+121+12-1n -1n +1 <74,所以原式得证. 总结:证明数列之和小于常数2,式子左侧我们进行放大处理,各个分式分母减去n ,可以变换成裂项相消的形式,同时又能作为媒介与2比较大小.同时要注意从第几项开始放缩的问题.【变式2】求证112+122+132+.....+1n 2<53【解析】因为1n 2<1n 2-1=1n +1 n -1=121n -1-1n +1 n ≥2 ,所以112+122+132+....+1n 2<112+122+132-1+....+1n 2-1=1+122+1212-14+13-15+14-16+....+1n -1-1n =1+14+1212+13-1n -1n +1 =53-121n +1n +1 <53,注意这是保留前两项,从第三项开始放缩.总结:通过例1和变式题我们发现,我们对分式的进行放大,分母我们依次减去的数是n ,1.不难发现,这些数递减,所得的结果也是递减的.说明减去的数越小,所得的结果越精确.同时通过两道变试题我们也发现,保留前几项不动,这样放缩的精度也会高一些.有些模拟题中,经常出现保留前2项到3项不动的情况.那么作为学生如何判断从第几项开始放缩呢?这需要学生去尝试和试错,如果第一项不行,那就尝试第二项,第三项.【经典例题2】已知a n =n 2,b n =n 2,设c n =1a n +b n,求证:c 1+c 2+⋯+c n <43. 【解析】已知a n =n2,b n=n 2,因为c n =22n 2+n=2n (2n +1)=42n (2n +1)<4(2n -1)(2n +1)=212n -1-12n +1 所以c 1+c 2+⋯+c n <23+213-15+15-17+⋯+12n -1-12n +1 =23+23-22n +1<43,故不等式得证.【经典例题3】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n -1na n (n ≥2,n ∈N *),(1)求a n ;(2)若数列b n 满足b 1=13,b n +1=b n +1a 2n(n ∈N *),求证:b n <2512.【答案】(1)a n =n ;(2)证明见解析.【详解】(1)由题意a n a n -1=nn -1(n ≥2),∴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1×21×32×⋯×n n -1=n ,a 1=1也适合.所以a n =n (n ∈N *);(2)由已知b 1=13<2512,b 2=b 1+1=43<2512,b 3=b 2+122=43+14=1912<2512,当n ≥3时,b n +1-b n =1n2<1n (n -1)=1n -1-1n ,因此b n +1=b 3+(b 4-b 3)+(b 5-b 4)+⋯+(b n +1-b n )<1912+12-13 +13-14 +⋯+1n -1-1n=2512-1n <2512,则b n =b n +1-1n2<2512综上,b n <2512.类型二:等比放缩所谓等比放缩就是数列本身并非为标准的等比数列,我们将数列的通项经过一定的放缩使之成为一个等比数列,然后再求和,我们通过例题进行观察了解.【经典例题4】证明:121-1+122-1+123-1+...+12n -1<53【解析】令a n =12n -1,则a n +1a n =2n -12n +1-1<2n -12n +1-2=12⇒a n +1<12a n又因为a 1=1,a 2=13,由于不等式右边分母为3,因此从第三项开始放缩,得a 1+a 2+⋯+a n <a 1+a 2+12a 2+⋯+12 n -2a 2=1+131-12n -1 1-12<53故不等式得证.【经典例题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2a n +2n +1,n ∈N *.(1)求证a n2n 是等差数列并求a n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求证:1a 2-a 1+1a 3-a 2+1a 4-a 3+⋅⋅⋅+1a n +1-a n <12.【答案】(1)证明见解析,a n =n ⋅2n ;(2)S n =(n -1)2n +1+2;(3)证明见解析.【详解】(1)证明:a n +12n +1-a n 2n =2a n +2n +12n +1-a n 2n =2a n 2n +1+1-a n2n=1,∴a n 2n 是首项为a 121=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a n 2n =1+(n -1)1=n ,∴a n =n ⋅2n .(2)∵S n =1×21+2×22+3×23+⋅⋅⋅⋅⋅⋅n ⋅2n ,∴2S n =1×22+2×23+3×24+⋅⋅⋅⋅⋅⋅n ⋅2n +1,两式相减得:-S n =21+22+23+⋅⋅⋅⋅⋅⋅2n -n ⋅2n +1,-S n =21-2n1-2-n ⋅2n +1,∴S n =(n -1)2n +1+2.(3)证明:∵a n =n ⋅2n ,∴a n +1=(n +1)⋅2n +1,∴a n +1-a n =(n +2)⋅2n ,当n ∈N *时,n +2>2,∴(n +2)⋅2n >2n +1,∴1(n +2)⋅2n <12n +1,∴1a 2-a 1+1a 3-a 2+1a 4-a 3+⋅⋅⋅⋅⋅⋅1a n +1-a n <122+123+124+⋅⋅⋅⋅⋅⋅12n +1=141-12 n 1-12=121-12 n <12.【练习1】已知数列{a n }中,a 1=1,其前n 项的和为S n ,且当n ≥2时,满足a n =S 2nS n -1.(1)求证:数列1S n 是等差数列;(2)证明:S 21+S 22+⋯+S 2n <74.【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当n ≥2时,S n -S n -1=S 2nS n -1,S n -1-S n =S n S n -1,即1S n -1S n -1=1从而1S n 构成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由(1)可知,1S n =1S 1+n -1 ×1=n ,∴S n =1n .则当n ≥2时S 2n =1n 2<1n 2-1=121n -1-1n +1 .故当n ≥2时S 21+S 22+⋯+S 2n <1+121-13 +1212-14 +⋯+121n -1-1n +1=1+121+12-1n -1n +1 <1+12⋅32=74又当n =1时,S 21=1<74满足题意,故S 21+S 22+⋯+S 2n <74.法二:则当n ≥2时S 2n =1n 2<1n 2-n=1n -1-1n ,那么S 21+S 22+⋯+S 2n <1+14+12-13 +13-14 +⋯1n -1-1n =74-1n <74又当n =1时,S 21=1<74,当时,S 21=1<74满足题意.【练习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12na n+a n -1.(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2a 2n的前n 项和为T n ,证明:T n <32.【答案】(1)a n =n +1n ∈N * .(2)见解析【解析】(1)当n =1时,S 1=12a 1+a 1-1,即a 1=2,当n ≥2时,S n =12na n +a n -1①,S n -1=12n -1 a n -1+a n -1-1②,①-②,得:2a n =na n -n -1 a n -1+2a n -2a n -1,即na n =n +1 a n -1,∴a n n +1=a n -1n ,且a 12=1,∴数列a n n +1 是以每一项均为1的常数列,则a nn +1=1,即a n =n +1n ∈N * ;(2)由(1)得a n =n +1,∴2a 2n =2n +12<2n n +2 =1n -1n +2,∴T n <1-13+12-14+13-15+⋯+1n -1n +2=1+12-1n +1-1n +2<32.【练习3】已知函数f (x )=x 3-2x ,数列a n 中,若a n +1=f (a n ),且a 1=14.(1)求证:数列1a n-1是等比数列;(2)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证:S n <12.【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由函数f (x )=x3-2x ,在数列a n 中,若a n +1=f (a n ),得:a n +1=a n 3-2a n,上式两边都倒过来,可得:1a n +1=3-2a n a n =3a n-2,∴1a n +1-1=3a n -2-1=3a n -3=31a n -1 .∵1a 1-1=3.∴数列1a n -1 是以3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1),可知:1a n -1=3n ,∴a n =13n +1,n ∈N *.∵当n ∈N *时,不等式13n +1<13n 成立.∴S n =a 1+a 2+⋯+a n =131+1+132+1+...+13n +1<131+132+...+13n =13⋅1-13n 1-13=12-12•13n <12.∴S n <12.【练习4】已知函数f (x )=x 2-2x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点P n n ,S n 均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若b n=12a n +3 (1)当n ≥2时,试比较b n +1与2b n的大小;(2)记c n =1b n n ∈N *试证c 1+c 2+⋯+c 400<39.【答案】(1)b n +1<2bn ;(2)证明见解析.【详解】(1)∴f (x )=x 2-2x ,故S n =n 2-2n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3,当n =1时,a 1=S 1=-1适合上式,因此a n =2n -3n ∈N * .从而b n =n ,b n +1=n +1,2b n=2n ,当n ≥2时,2n =1+1 n =C n 0+C n 1+⋯>n +1故b n +1<2b n=2n(2)c n =1b n =1n,c 1=1,1n =2n +n <2n +n -1=2(n -n -1)n ∈N *,n ≥2 c 1+c 2+...+c 400<1+22-1 +23-2 +...+2400-399 =2400-1=39.◆题型二: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之函数型方法解密:数列放缩较难的的两类便是形如数列的前n 项和与函数f (n )的不等关系,即a 1+a 2+⋯+a n <f (n )或者数列前n 项积与函数f (n )的不等关系,即a 1⋅a 2⋅⋯⋅a n <f (n )的问题,其中,这里的前n 项和与前n 项积难求或者是根本无法求.面对这类题时,首先,我们可以将f (n )看成某个数列的和或者积,然后通过比较通项的大小来解决;其次,我们也可以对a n 进行变形,使之能求和或者求积.往往第二种方法难以把握,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第一种方法相对简单易行,所以本专题以“拆项”为主线详细讲解.【经典例题1】已知数列a 1=32,a n +1=3a n -1,n ∈N *(1)若数列b n 满足b n =a n -12,求证: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
数学所有不等式放缩技巧及证明方法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高考数学所有不等式放缩技巧及证明方法一、裂项放缩畀 2 15例1.⑴求芥门 --------- 7的值; (2)求证:>2 7T V —・A=1 4* — 1Ar = l k3例2・⑴求证:1 +丄+丄+・・・+ —>1-一!一> 2)32 52⑵Li ), 6 2(2n-1)1 1 1 1 114 16 364n 2 2 4n⑶求证丄+12+空+」"•…⑵i2 2-4 2-4-6 2-4-6••…2n例 3•求证: ---- - ---- <i + l +l + ... + -L<-(n +1)( 2/1 + 1)4 9 ir 3例4・(2008年全国一卷)设函数f ⑴二X-H1U.数列仇}满足0<q<l ・% 明:畋+】>b.例 5.已知",加 e 他,兀 > -1,S,” 二 r n + T +3川 + …+ 心求证:/严 < (m +1)5,, <(〃 + 1严 -1例 6.已知® = 4" - T , T n= ------ 二 ----- ,求证:£+◎+◎人 < —.a { + a 2 + ・• • + a n2例7.已知坷=1, £ = < W (mi,"Z),求证:亠*亠+ •..+亠>逅(耐®訓) W - l(n = 2k 、k wZ) 护2 ・x 3 化・x 5.. 4丁 /、 In 2a In 3a In n a hr -n-l例 9.求证——<^—^^>2)例 10.求证:—+ - + ・・・ + —< ln(n + 1) < 1 + —4-・・• +」■2 3 77 + 1 2 n例 11.求证:(1 + \(1 +、•….(1 + ^-Xe 和(1 + ;)(1 + 厶)•….(1 + 点)<辰 2! 3! n\ 9 81 3" 例 12•求证:(1 +1 x 2) • (1 + 2 x 3) ••…[1 + n(n +1)] > 严I12例14.已知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所谓放缩法就是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 对照证题目标进行合情合理的放大和缩小的过程,
在使用
放缩法证题时要注意放和缩的 度”否则就不能同向传递了,此法既可以单独用来证明不等式,也可 以是其他方法证题时的一个重要步骤。
下面举例谈谈运用放缩法证题的常见题型。
一. 添舍”放缩
通过对不等式的一边进行添项或减项以达到解题目的,这是常规思路。
例1.设a ,b 为不相等的两正数,且a 3— b 3 = a 4 5 — b 2,求证1<a + b v 63 O
3
证明:由题设得 a 2+ ab + b 2= a + b ,于是(a + b ) 2>a 2+ ab + b 2= a + b ,又 a + b >0,得 a + b > 1,又 ab < 4 (a + b ) 2,而(a + b ) 2 = a + b + ab <a + b + 4 (a + b ) 2,即 4 (a + b ) 2<a + b ,所以 a + b < 3 ,故有 1<a + b < 4。
3
3
例2.已知a 、b 、C 不全为零,求证:
a
2
ab
b
2
b 2 b
c C
ac a 2
> 2 (a b C )
一个分式若分子变大则分式值变大,若分母变大则分式值变小,一个真分式,分子、分母同时加 上同一个正数则分式值变大,禾U 用这些性质,可达到证题目的。
b 2
bc c 2
> b C
,
∙. c 2
ac a 2
> C a。
5 2
所以 a 2 ab b 2
b
2
bc
C 2
心 ac a 2
> 2
(
a b
C
)
二. 分式放缩
例3.已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求证:1< L + L + J < 2 o
b C a C a b
证明:由于a b 、C 为正数,所以严> —,4 > J ,七 > —,所以
b C a b
c a C a b c a b a b C
证明:因为叫―ab b21(a 2)2∣b2> J (a号)a b ≥ a号,同理
b⅜ +
出+
0⅜ >靑五+
^+⅛+C +
希C =1 ,又a ,b ,C
为三角形的边,故b+c >a,则代 为真分数,则斗V 罕,同理旦V J ,化V J ,
b C a b C a C ab C ab ab C
综合得1V J + L + -
b CaCa
三. 裂项放缩
都成立。
利用已知的公式或恒不等式,把欲证不等式变形后再放缩,可获简解。
X
例6.已知函数f(x)
,证明:对于n N *且n 3都有f(n) —。
2x 1
n 1
证明:由题意知
n(n 1) 3 2 2
2n
(n 1)2
2
,综合知结论成立。
故b⅜ ÷丧÷缶V 备÷石
2b __ , 2c 2
^b ―C 十 a ―b ―C .
若欲证不等式含有与自然数 n 有关的 n 项和,可采用数列中裂项求和等方法来解题。
例4.已知n ∈ N* ,求1
1
V 2、
n 。
证明:因为, 则1
1
2
2 ( .2 1)
2 ( 、
3 、2)
…2 ( . n In 1) 2.. n 1V 2∙- n ,证毕。
例5.已知n
.n(n 1),求证:
n(n 1) 2
(n I)
2
对所有正整数n
2
证明:因为...n(n 1)
n 2
n ,所以
a n
n(n 1)
,
对于不等式的某个部分进行换元,可显露问题的本质,然后随机进行放缩,可达解题目的
III
例8.已知a b c ,求证」 ——0
a b b CCa
证明:因为a b c ,所以可设a C t , b C u(t
1
1
1 IIIItU
be CatUUtUt tu
例9.已知a, b ,CABC 的三条边,且有a 2
b 2 C 2 ,当n N *且n 3时,求证:a n
b n
C n 。
证明:由于 a 2 b 2 c 2 ,可设 a=csina, b=ccosa (a 为锐角),因为 0 Sina 1, 0 CQSa 1 ,则 当 n 3时,
Sin rι a Sin 2 a , CQS n a CQS 2 a ,
所以 a n b n C n (Sin n a CQS n a) C n (Sin 2 a CQS 2 a) C n 。
六.单调函数放缩
根据题目特征,通过构造特殊的单调函数,利用其单调性质进行放缩求解。
证明:构造函数f(x) -(X 0),首先判断其单调性,设0 X 1 X 2 ,因为
1 X
X 1
X 2
X 1 X 2
十、
例10.已知a, b ∈ R ,求证
a b ∣ 1 a b
f(n)
n 2n 1 n n 1
2n 1 n 1
(I
H
(1
2n
- 卑卫又因为n N *且
(n 1)(2
1)
2n
所以只须证2n 2n 1,
又因为
(1 1)
n
c
n 0
C
n 1
C
n 2 C
n n1
n(n 1) n 2
2n 1 所以 f(n)
7.已知 f (x) , 1 X 2 ,求证:当a (a ) f (b )
证明:f (a ) f (b )
a 2
. 1 b 2
a 2
b 2 1 a 2
、、1 b
2
a b ∣∣a
1 a
2 . 1 b 2
a ba b
a I b
(a b
∣)a
a b 证毕。
U 0),所以t U
1 1 b C Ca
f X 2 ,所以 f(X)在[0, ]上是增函数,取
f (X I ) f (X 2)
Γ7 r (1 X 1
)(1 X 2
)
,所以
fX 1
x ι a b , X 2 a b , 显然满足 0 X i
X 2 ,
又、.n(n 1)
所以 f(a b) f(∣a ∣ ∣b ∣), 即 ∣a b| |a| |b|
1 ∣a b| 1 |a| |b|
|a| 1 |a| |b|
|b| 1 |a| |b|
旦 JbL
∏Γ∣ ∏b ∣
证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