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色彩与构图的叙事性
《菊豆》影评
![《菊豆》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bda5edf70242a8956bece492.png)
《菊豆》影评电影《菊豆》是张艺谋的早起作品,艺术成就较高,与电影《红高粱》为姊妹篇。
影片是一部描写反映人物性的以及伦理道德和命运萎缩的伦理片。
讲述的是20世纪中叶江南一个农村,染坊老板杨金山为了传宗接代,续弦娶了年轻姑娘菊豆为妻,杨金山上了年纪又身患暗疾,没有生育能力,日子一长,菊豆偷偷与他的侄子杨天青产生了爱情并生下一子天白。
四岁时,天白无意将瘫了下肢的杨金山撞入染池淹死。
由于吃人的封建礼教,菊豆与杨天青依然过着表面婶侄关系的生活。
渐已成人的天白怒杀与母“通奸”的生父杨天青。
菊豆万念俱灰,纵火烧掉杨家世代相传的祖业“杨家染坊”。
从色彩方面来说,《菊豆》这部影评,张艺谋继续贯用他偏爱的红色来作为影片的主要色调。
而《菊豆》中的红色运用也是恰当而极其富有感染力的:菊豆的红色肚兜、天青听到杨金山与菊豆之间的斗争后气愤地倒进水池中的鲜红色染料、见证了两人第一次偷情的那些厚重潮湿的红色布匹,以及杨金山瘫痪后天青和菊豆一起喝酒庆祝自由时菊豆的红色衣服、红色蜡烛和整个偏红的色调…所有这些红色,在影片中都象征着一种热情和欲望,一种极度张扬而浓烈的情感基调。
从构图方面来说,影片的主题场景都是深灰色调的高墙大院,街道永远都是深邃狭小的,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开头天青走进院落后,画面中呈现的是从高处拍到的这个院落的大全景,四周都是同一种褐色的屋顶,密密的围着中间那一小片没有被挡住的空间,似乎生活在这个院落中的人,他们的天空只有中间的这一小方。
这个镜头不止出现过一次,之后的影片中它还是不断的出现着,导演似乎是想一次次得向观众强调这种相当压抑的感觉,让我们联想到一种禁锢与牢笼。
如果说影片需要一个悲伤的高潮,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爆发点,那么我认为《菊豆》这部影片让我的悲伤情感彻底爆发的就是在杨金山死后的那段情节中,七七四十九次挡棺,四十九次的折磨与无奈,两个人的悲剧人生体现地透彻又激烈,他们跪在大批人前等着挡棺的那一个画面中,是方方正正的规则构图,而菊豆和天青两人卷缩着身子跪在画面的中央,这个画面让我看到了这两个人无奈和悲哀的内心,这种通过画面构图来表现情感的方式的确比让演员通过面部表情的表演来得真实和高明。
《菊豆》赏析
![《菊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7eb530915f804d2b16c1d0.png)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标题:张艺谋电影《菊豆》之分析论文作者:田昭指导教师:乔光明副教授专业:戏剧影视文学班级:二班学号: **********提交时间:2016年 4月 5日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张艺谋电影作品《菊豆》之分析摘要: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电影很少表现为一个群体向某种美学方向作群体改变,更多的艺术家呈现的是个人的追求、个人的风格。
一大批“第五代导演”从一开始就将艺术探索与观赏性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使他们的作品既有较高的艺术文化水准又有较高的票房。
论文从剧本的创作与小说的相关性及导演创作时将古希腊经典戏剧情节俄狄浦斯情节在中国土地上成功扎根。
用一个女性的视角去剖析中国封建礼教吃人的故事,像鲁迅一样为人们奔走呐喊。
关键词:文学小说;女性主义;看与被看;弑父娶母Analysis on Zhang Yimou film "Ju Dou 'Abstract:After the 1980s, Chinese movies rarely show as a group for the group to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some kind of aesthetic, more artists are presented personal quest, personal style. A large number of "fifth gener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and ornamental good combination together, so that both the high artistic and cultural level have a higher box office their work. When the paper correlation script creation and fiction and creative director from the ancient Greek classical drama of Oedipus successfully take root in the land of China. With a female perspective to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feudal ethics cannibalism story, like Lu Hsun’s people running cry.Key Words:Fiction; Feminism; to see and be seen; kill his father and marry his mother ;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电影很少表现为一个群体向某种美学方向作群体改变,更多的艺术家呈现的是个人的追求、个人的风格。
《菊豆》影评
![《菊豆》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e1b09dab284ac850ad024284.png)
《菊豆》影评文挡2006-11-18 02:23:58 阅读2545 评论15 字号:大中小《菊豆》场景分析此时此刻,那鲜红的火苗,鲜艳的彩布仍在我眼前浮动,并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光环,刺激了我的眼球激发了我的思绪。
片子的主体场景以灰色调的高墙方院为主,街道深邃狭小,整体给人以相当压抑的感觉,使人想到了—禁锢与牢笼。
而女主人公菊豆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但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色彩却和这个大色调显得格格不入。
作为一个女人,一个被封建礼教禁锢压迫的女人,却依然能够活的鲜活动人,她从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更不怕金山的淫威。
她就象一只被裹在坚硬厚茧里展翅欲飞的蝴蝶,无时无刻不在为飞出那个牢笼而努力。
最主要的道具应数那个染布的大木机子吧,条条框框沉重的构架,其上却有着轻柔飘逸凌空飞舞的彩布,一动一静,一柔一木,一暗一亮,真是相得益彰。
它更是男女主人公爱情历程的见证者,菊豆更是生于此死于此。
她对天青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爱,没出壳之前的蝴蝶是柔弱的,它需要外界的帮助,她大胆主动的勾引天青实则是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救世主,视为自己新生的开始,她不止一次的对他说“带我走吧”。
但直到最后,或许她才明白,这个男人根本不可能带她飞,因为他已被人剪掉了翅膀,木头永远是木头,就算那布再漂亮,他也不可能去和他一块飞舞的。
最终,菊豆还是被吞噬了,她所渲染的彩色的布连同那支撑布的木头也一并葬身火海。
再就是那个水池,它和菊豆的儿子—天白密切相关。
在片子的末尾,天白最终担起了封建礼教的审判着,导演了弑父的悲剧。
于是,这个水池吞噬了两条生命,还有一个是被儿时的天白所误杀的,他名誉上的父亲—金山。
两个都不曾想会被自己儿字杀死的生时仇人,却不想会死在同一个地方,实在是一个讽刺。
这点很好的突出了天白的心性,他是菊豆和天青在违背封建道德的情况下,在不为人知的黑暗里孕育出的一颗畸形的种子,是一个先天性的畸形儿,天白的悲哀把菊豆的悲剧推向了更深化。
还有那个通向菊豆卧室的楼梯,也呈现着前后照应,有始有终的作用,很有意思。
菊豆
![菊豆](https://img.taocdn.com/s3/m/d9f41ff1770bf78a652954df.png)
《菊豆》红与黄的交织《菊豆》这部影片是张艺谋具有代表意义的电影,它延续了张艺谋对色彩的较高要求,在影片的方方面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艺谋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以及选择搭配,渲染,烘托出了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电影中的色彩用以传递情绪,抒发情感。
色彩的光波比形象的光波传递的快,能够影响观众的情感。
色彩是这部电影造型中最强烈的要素,充斥在各个方面。
1、红色:光波最长刺激最持久,使人产生活跃热情,激情,勇敢,野蛮,生机和爱情,也象征着复仇,失望和绝望。
菊豆第一次主动向天青在染池示爱后,一匹悠长的染布从纺车上有节奏的落入染池,这时,菊豆在染布的坠落中享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渴求,暗喻着影片背后的情节冲撞与复仇的激情。
天白出生时,如血色般的红襁褓裹着这个天生带着复仇意识的孩子,最后,天白也正是死在红色的染池中。
还有天青乘着天白不在院中的时候在角落把从集市上买的红色头巾带在菊豆的头上时,鲜亮的红色瞬间从黑灰色的画面中跳跃而出,两人沉浸在短暂的快乐却被天白突然的归来而打断,亦在其冰冷的眼中将红色头巾急忙的拿下掩藏起来。
最后,影片中红色的火焰出现了三次:一次是为了表现两人之间的性欲,一次是天白杀父时,一次是结尾菊豆放火汇集了所有的绝望,带着万念俱灰的决心,在最后一刻留下了最凄厉的传统封建制度的质问。
《菊豆》中张艺谋对红色的大胆应用也正暗喻了影片对伦理、性和复仇的暗示。
2、黄色:在暖色系中亮度最高,是高调色彩、前进色,适于表现欢快、轻松、乐观的色彩,暗示着智慧、光荣、皇权、光明、和平、发展和轻浮。
菊豆在影片的开场穿的正是黄色的上衣,暗示着影片故事的发展,也隐藏着菊豆在性欲上的主动。
还有影片开始时染坊中的染布都是黄色的,暗示着故事的前进,天青和菊豆感情的开始。
3、蓝色:表现出自信、永恒、沉着、未来、冷静、青春,暗示寒冷、宁静。
而影片中采用的多是灰蓝,多象征压抑。
迫近死亡,灰蓝淡调表现冷淡、抑郁。
《菊豆》影评——伦理之下的欲望
![《菊豆》影评——伦理之下的欲望](https://img.taocdn.com/s3/m/ab71679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b.png)
《菊豆》影评——伦理之下的欲望《菊豆》讲述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某小镇上的染坊主杨金山为传宗接代,续弦娶了年轻姑娘菊豆,其侄子杨天青与菊豆互生爱慕生下了儿子天白。
杨金山死后,渐已成人的天白怒杀与母“通奸”的生父杨天青。
菊豆万念俱灰,纵火烧掉杨家世代相传的祖业“杨家染坊”。
这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中国电影。
影片不是很复杂,但很美,很有味道。
南方小镇,封闭的镇民生活在那世世代代的祖训家规之中,平静死板地度过自己地每一天,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精彩、爱情、浪漫,但有一个信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作为一个守财奴般的染坊主杨金山,花甲已近,如此大的家业无人担起,除了每天夜里在妻子身上发泄自己的无能之外,他只能在祖宗牌位前祈求自己能延续香火。
女人在他的面前如同牲口一般被任意屠戮,直到惨死。
菊豆的生命每天在这种无尽的地狱中煎熬。
另一个男人,瘦小,懦弱,朴实,没有理想。
作为杨金山的侄子杨天青,对菊豆充满了幻想,那是一个纯粹男人式的幻想,而在祖训礼教的禁锢下也只能投去一些怜爱的目光。
终于在一个契机下染坊的水车见证了二人的一次激烈的释放,一次没有拘束的自由解脱,这也开始了二人的偷情生涯。
但这一切随着杨金山的残废和杨天白的诞生似乎开始变得光明了,影片的结尾仿佛又回到了开始,牢笼困住了天青、菊豆、天白,把她们那又带回那个世界的伦理秩序中重新审判了一次,而天青最终被伦理守护者的天白杀死,告知给观众一个最直白的信息:伦理秩序还将继续传递下去,一代一代,没有终止。
这部影片中有几个值得回味的地方:第一,体现出欲望和伦理的冲突最终导致毁灭的过程。
在菊豆和天青身上通过性体现的正是一种原始欲望,但这种原始欲望在伦理道德的压制下本不应该发生,但他们冲破了道德的束缚,这就决定了最后必然走向毁灭,因此菊豆一把火烧了染坊正是毁灭的体现。
第二,黄色和红色的象征意义。
最后菊豆的那把火是黄色的,既是她怒火,也是欲火的象征。
而红色既象征了一种欲望之下的激情,也象征着死亡。
电影菊豆观后感
![电影菊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9826ee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b.png)
电影菊豆观后感电影《菊豆》观后感《菊豆》是由导演陈凯歌执导,黄晓明、舒淇主演的一部爱情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传统背景中的爱情故事。
该片以其出色的演员阵容、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情节,在上映后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
我观看完电影后,对其中的情节和主题深感触动,下面我将结构化地展示我的观后感。
第一部分剧情展示和人物塑造电影《菊豆》的剧情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电影以三个主要人物为导向进行叙述。
黄晓明饰演的阿豆是一个善良且坚强的知识分子,他决心改变社会的不公;舒淇饰演的菊是一个倔强而聪明的女性,她为了生活不断努力;而陈道明饰演的马万元是一个官僚主义者,他代表了社会上的不公和黑暗势力。
在电影的剧情中,阿豆和菊之间逐渐产生了爱情。
他们通过团结合作和互相帮助,共同抵抗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奋斗。
另一方面,马万元的出现则代表了社会强权的存在,他的不义行为成为了爱情故事的阻碍。
第二部分电影的主题和情感传递电影《菊豆》通过展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愿望和情感,透露出了一种深刻的主题:爱与正义的力量。
无论是阿豆和菊之间的爱情,还是他们为了追求公平正义而奋斗的决心,都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坚持。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社会上的不公和黑暗势力层出不穷。
电影通过主人公们的努力和坚持,表达了对正义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关怀。
观众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会被这种正能量所感染,也会思考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进而产生共鸣。
第三部分影片的艺术风格和意境电影《菊豆》的艺术风格独特而恢弘。
导演陈凯歌运用了精美的摄影手法和优美的音乐配乐,以及各种令人难忘的画面,将观众带入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想象力的时代。
尤其是片中的服装设计、道具布置和场景搭建,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气息。
电影中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凑且扣人心弦,人物形象的塑造到位,使整个影片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
菊豆简评
![菊豆简评](https://img.taocdn.com/s3/m/770a0620915f804d2b16c1d4.png)
人性的泯灭、自由的崇尚与无力的反抗————浅议张艺谋的《菊豆》《菊豆》作为中国第一部被奥斯卡提名的影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发人深思的故事。
影片无论是在拍摄技巧、叙事结构、主体思想、定位方面都有一定的杰出之处,是一部好影片,值得我们欣赏。
让我们简单的分析:南方小镇,封闭的镇民生活在被封建社会桎梏的家规之中,沿袭世代祖规,平平静静、死板的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和浪漫,也没有自己的追求。
作为封建桎梏的捍卫者、染坊的老板杨金山,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他是一个有生理缺陷的人,再折磨死自己的前任妻子后,他又花钱买了年轻漂亮的菊豆,这两个人的结合显得是那么不自然,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个买办婚姻的时代,于是这种不自然被一种反叛打破。
杨金山除了每天夜里在妻子身上发泄自己的无能外,他只能在祖宗面前祈祷能够延续香火,女人在他面前如同牲口一般,被任意屠戮直到惨死。
而菊豆有自己都特的生活方式,她打破了村里浓郁的封建桎梏,在受到杨金山虐待时,她将求助的手伸向杨金山的侄子杨天青。
天青对菊豆的爱是自然的、简单的。
这种爱不同于以传统的传宗接代为目的,而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反抗,一种宣战。
在那个年代,乱伦之事可谓是严重之极了,在杨金山把菊豆娶回家之后,侄子杨天青就开始暗恋着他的婶婶。
他们的爱情在鲜艳的染布中层层展开。
当杨金山因半身不遂而被杨天清装进木桶里时,菊豆和杨天清在紧闭的大门里进行着他们如染布般浓厚的爱情。
这似乎的一个时代结束了,结局接近完美,但导演又让新的生命出现。
菊豆和杨天青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因为他们不敢公开关系,所以只能按照家规,给儿子起名为杨天白。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天白四岁了,刚懂事的儿子总是目睹着菊豆和杨天青的偷情行为,却只是木然。
充满怨恨的杨金山一心想要弄死杨天白,在他就要得逞时,突然杨天白叫了他一声爹,随后故事情节发生巨大转变。
天白无意间让杨金山在血红的染池中丧生,面对痛苦挣扎的金山,孩子却大笑,这一情节与之后的孩子将杨天清打死在染池中的情景形成照应,同样是鲜红的染池,还有那漠然的笑。
菊豆色彩分析
![菊豆色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29ecd9856a561252d36f3b.png)
情感上拉拢——青与红
菊豆哭着向天青求助的镜头,她放下自己手里的红布, 抓住天青抛垂下来的红布。这个镜头,色彩和构图共同表 达了菊豆与天青关系的暗自转变。天青在屋顶,菊豆在地 面。天青比菊豆更有忍受下去的理由,因为他受人养育之 恩。而且他是个男人,更有维护男权制度的倾向。再做牛 做马,也还能看不起天下的另一半人,女人。所以,天青 在这个宗法制度的森严屋宇下,比菊豆的位置更高。菊豆 是在向天青求助。这一刻菊豆身着青衣,已非忍气吞声, 轻佻魅惑的黄,她抓住了这上面垂下来的红。也表示,是
天青给了他反抗的机会。后面的二人结合正说明这一点。
此刻的色彩正是天青搅拌染料时红黄相溶的发展。
走向野合——血红
天青与菊豆第一次野合,鲜红的布匹滚滚而下动作上表示二人鱼水之欢。而颜色上, 正是继红黄相溶、红青结合后颜色的更浓更纯。标志着二人正式结盟。但是这个和画面具 有更深的意义,因为在天青被儿子天白棒打淹在血红的染池里,画面与此类似。天青当时 本来可以自救,他是被天白谋杀,簌簌而下的红布,层层叠在染池表层,将天青覆盖。天 白是这座屋子的继承人,同时继承了所有的世俗偏见和规矩,森严的男权意识。
影片最后一个画面意义深刻。黄色的浓 浓火焰,没有一丝红色。正好符合菊豆的彻 底崩溃。扑满画面的浓黄有力度的诠释了 “毁灭”。菊豆在天白杀死天青后精神彻底 崩溃。她点燃了那高高垂下的染布,点燃了 染坊的一切。一生忍辱吞声只为别人的眼光 和祖上的规矩。她的不幸福是源于规矩的责 难。她的爱情本来就苟延残喘,现在却是彻 底毁灭。以天白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制胜利了, 她失去了任何生存意义。张艺谋安排这个画 面是对泯灭人性的宗法制的控诉,是对世界 重生的渴望。
• 光线:电影光线的明暗对比。在《菊豆》里染房所能勾勒的
上下空间感和纵深度让光和色恰好地实现了其特有的油画般质 感的影调,影片前半部分菊豆和天青两人厮守在一起时的影调 多为暖色硬调,而到了两人的关系被天白知道时,影调就转变 成了冷色硬调,暗示菊豆内心的痛苦。影片中也有软调的运用, 强逆光的使用就可造成软调和似有似无的感觉。
张艺谋的《菊豆》,你真的看懂了吗?它被误读了近三十年!
![张艺谋的《菊豆》,你真的看懂了吗?它被误读了近三十年!](https://img.taocdn.com/s3/m/bbb4983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8.png)
张艺谋的《菊豆》,你真的看懂了吗?它被误读了近三十年!作为第五代导演的张艺谋,和其他五代导演一样。
因为年少时曾经历过那段动荡的岁月,所以早期作品的主题风格很明显,那就是对历史的反思和人性的关怀。
这其中,人性的关怀主要是以女性为重要挖掘对象。
表现其在体制下,被压制和禁锢的悲惨命运。
张艺谋的第一部作品《红高粱》,到后面的《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早期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张艺谋受争议最大的作品《菊豆》。
这部电影于1990年在日本上映,当年在国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是国内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金棕榈奖提名的电影。
但因为《菊豆》内容比较敏感(侄婶偷情),再加上电影的表现形式又过于大胆和直白,以致被禁长达25年。
后面即使被解禁了,但也因为电影内容,和主要人物过于“丑陋”的设定,让张艺谋一直被国内观众诟病。
也让这部本该成为经典的作品,在很长时间里,得不到应有的口碑与评价。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被严重误解的电影。
如果摈弃它的猎奇成分,从电影本身出发。
不难发现,不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深刻的人性主题讨论,又或是极具张艺谋风格的构图与色彩美学,都是十分经典的。
尤其是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构图和色彩美学,完全把人物与人物的冲突,人物与环境间的矛盾,都非常具象化的表达出来了。
这样不仅促进了剧情的发展,也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今天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塑造,是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
这部电影,主要人物有四个。
分别是杨家染坊的坊主杨金山,他收养的侄子杨天青,和买来的媳妇菊豆,以及杨金山名义上的儿子杨天白(实际是杨天青和菊豆的私生子)。
现在我们对他们进行逐一分析。
1、杨金山在影片里,杨金山作为染坊坊主,是杨天青与菊豆前半生悲剧的制造者。
暴虐,自私,顽固。
在他眼里,杨天青就是他使唤了三十来年的免费长工。
而菊豆,就是为了给他传宗接代的工具。
这两人的地位,甚至都不如染坊里的牲口重要。
电影中,杨天青外出很久才回来,杨金山非但没有一句关心的话,反倒恶语相向,问天青怎么没有死在外面。
《菊豆》影评 (2)
![《菊豆》影评 (2)](https://img.taocdn.com/s3/m/17b37588f705cc17552709dc.png)
《菊豆》影评摘要:张艺谋1990年的作品<菊豆>,是一部将外在形式和内部意蕴结合得很好的典范之作.他成功地运用镜头语言使影片表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隐晦含蓄的宿命气息;阴郁悲凉的压抑气氛;剧烈冲突和紧凑情节的交融;象征和隐喻的彰显.关键词:《菊豆》,宿命,阴郁悲凉,冲突,隐喻,象征一.《菊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今再看《菊豆》恍若隔世,老旧胶片的颗粒感仿佛这部90年的电影已经成为了文物,甚至影片所拍摄的那个故事也和这个时代脱节了,其实并不遥远,或许神州大地上依然有这样的乡村闭塞的存在,时代的翻天覆地一大后遗症便是健忘,一路奔跑等到回头时才发现一切都已是面目全非。
中国电影资本和技术都已是今非昔比,动辄几个亿的投入换来的是更多个亿的票房和观众的骂声,精良的制作和华美的特效造不出好电影的品味。
《菊豆》成为了如今中国电影人的好榜样,如今看来最粗糙的制作却造就了一部出色的电影,可见电影不是一种资本的累积,电影还是一种艺术的创作,喊了多少的走向世界,不仅足球越来越差,甚至连中国的电影也越来越闭门造车暗无天日,拿不出来像样儿的作品是艺术精神和品味的缺失,说白了电影终究是人来创作的,在一有人做了,所以也就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在当下的中国权当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奢望吧,翻翻老电影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曾经的认真,便是中国电影不可磨灭的财富。
二.菊豆——和封建迫害没多大关系很明显这是一部试图通过婶(巩俐)侄(李保田)乱伦、儿子弑父以及最后的纵火自焚这样的家庭悲剧来展示封建思想对人性的迫害的影片,可是在我看来,一切的主因根本就不是封建迫害,而是男主角天青的懦弱,如果一开始菊豆一直撺掇他杀死叔叔而天青拒绝可以看成是他不愿杀人的人性以及看在叔叔养育他切向钱看的社会中,浮躁的情绪是理所应当的,胳膊拧不过大腿,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已经没多年的报恩之前,可是叔叔死后,天青还是拒绝带着菊豆母子离开乡村换个地方从新生活,那就只能说明他的懦弱,所以说他最后被亲生儿子杀死是自找的,至于菊豆的自焚,只能说她爱错了人,不应该把一切都寄托在天青身上的。
电影《菊豆》观后感
![电影《菊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6cfa06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0.png)
电影《菊豆》观后感电影《菊豆》观后感——电影《菊豆》观后感由天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菊豆》,改编自刘恒的中篇小说《伏羲伏羲》。
故事讲述年已半百的染坊老板杨金山花大钱娶了年轻貌美的媳妇——菊豆。
一心要让自己有子而能为杨家传宗接代的扬金山,由于自己的无能而往死里折腾菊豆。
这一切都让侄儿杨天青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渐渐产生替婶子抱不平的心态。
当菊豆发觉天青对自己爱慕之后,饱受煎熬的她向天青表明了情爱之态。
从此两个人偷爱着,生下了儿子杨天白。
杨金山要报复他们,先是想掐死天白,后想放火烧死全家,但都没有得逞。
杨金山跌入染池淹死后,天青和菊豆的日子并没有好过起来:按杨家祖宗规定,天青并不能住在菊豆家里,两人的偷欢只能选择在荒郊野外;天白的长大反而不利于他们自由接触(天白恨死了天青)。
当天青和菊豆最后一次偷欢后,天白把天青扔进染池淹死了,悲痛欲绝的菊豆无奈放火烧了杨家。
看完影片《菊豆》,觉得影片不仅给我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影片中的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究其原因,我认为影片在时空背景上的绝妙设置是主要原因。
小说原著《伏羲伏羲》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4年到1968年间,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这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虽然中国社会仍然蒙着一层层封建阴影,但社会变革极为迅速,旧社会遗留的封建枷锁被一个个砸碎。
这样的一个社会阶段,影片“菊豆式”的故事的存在就有点违背常理了。
所以影片大胆地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前移到二十世纪20年代,那个年代里,中国百姓深受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尤其是封建礼教严重地摧残着一大批民众,毒害着民众的心灵,“菊豆式”的故事不但存在,而且存在得真实可信。
比如杨金山花大钱娶了比自己小三十岁的美人菊豆,还一心为传宗接代不停的折磨她;杨天青与菊豆由相怜到相爱,却始终冲不破封建樊笼,最终困死在自己筑就的“巢”里。
更为可贵的是,影片场景设置的精妙。
一是整体画面的呈现上,设置以红色为主、灰色为辅的色彩。
电影观后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电影观后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7112cf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2.png)
电影观后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菊豆的故事》:电影观后感《菊豆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塑造,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思考人性与命运的旅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菊豆的女孩。
菊豆生活在贫民窟中,从小就备受欺凌和压迫。
虽然她生活困苦,但她内心坚定,充满渴望改变命运的勇气。
电影通过展现菊豆的成长过程,揭示了贫困环境中的自强不息与奋斗精神。
菊豆在贫民窟中结识了一位老师,名叫王老师。
王老师是一个慈祥又有智慧的人,他用知识和教育的力量,鼓励和帮助菊豆。
王老师在菊豆身上看到了潜力和希望,他坚信只要给予菊豆机会,她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电影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阿狗,他是一位懒散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常常跟一帮不良青年混在一起。
然而,阿狗与菊豆的相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菊豆的影响下,阿狗逐渐认识到自己应该独立生活、努力追求梦想。
通过阿狗这个角色,电影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性和改变的可能性。
随着剧情的推进,菊豆终于考上了梦想中的大学,离开了贫民窟。
然而,命运的残酷却再次降临在她的身上。
菊豆的父亲突发重病,她被迫放弃学业,回到家中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电影中这一情节揭示了家庭责任和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使观众们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生活的不易。
尽管生活对菊豆来说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她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在家中继续学习和努力,为家人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她在困境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电影的高潮出现在菊豆最终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工作机会的时候。
通过菊豆的努力和坚持,她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出了贫困。
同时,她也用自己的经历和努力,改变了身边人的命运,成为了许多贫民窟中孩子们的榜样和希望。
《菊豆的故事》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塑造,生动地展现了贫困与改变命运之间的斗争,以及人性中的复杂性和改变的可能。
这部电影透过菊豆的成长历程,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
观《菊豆》后感
![观《菊豆》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0415d4471fe910ef12df8f5.png)
观《菊豆》后感《菊豆》是张艺谋、杨凤良指导的剧情片,于1990年在日本上映,影片改变自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
这部电影把封建传统对人性的迫害描绘的深入人心,在情节设置、人物的性格、拍摄手法以及场景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都十分精彩。
菊豆是有生理缺陷的染坊主杨金山,为了延续香火,在相继折磨死两个女人之后,花大价钱买来的。
菊豆白天在染坊里做长工,晚上就是杨金山折磨发泄的工具,经常被打的遍体鳞伤。
杨天青是杨金山的养子,因对菊豆的好奇和同情,经常偷偷看菊豆洗澡。
虽然对叔叔的暴行感到愤怒,但是慑于礼教不敢反抗。
后来菊豆察觉到天青对自己的窥探,一开始出于羞愧试图阻止,后来屈服于自己的欲望,开始主动勾引天青。
很快两人的爱情结晶天白出生,杨金山不明真相,认为老杨家后继有人而欣喜若狂。
一天,因为撞见菊豆和天青偷情,一怒之下中风瘫痪,菊豆和天青更加肆无忌惮,甚至直白的告诉了杨金山天白的爹是天青。
杨金山想要报复,却力不从心,在白天和天白玩耍时,不幸掉进染池淹死了。
而天白看着自己名义上的爹在水中挣扎,渐渐失去呼吸,生平第一次露出笑容。
一次,菊豆和天青在地窖中幽会,因为缺氧晕了过去,天白出现救了母亲,却亲手把自己的亲生附近推进了染池中,甚至在他脑袋上补了一棍子。
绝望的菊豆,一把火点燃了染坊,十多年错乱的恩恩怨怨也终是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
可以说这部电影,把中国封建社会的阴暗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伏羲伏羲》中,是以天青为主要故事线讲述的,而这部电影却选在了唯一的女性角色——菊豆作为讲述的重点。
菊豆是一个倔强大胆、豪情野性,不受世俗拘束的女性,她代表着封建伦理纲常制度中女性的欲望和受到的压抑。
从一开始,她就不屈服的种子就在她的身体里生根发芽,在受到虐待时,菊豆黄色的外衣被撕碎,露出红色的肚兜,也代表着在压迫下菊豆产生的强烈的不安分和反抗。
最后,在无法打破的社会形态体系下,菊豆选择了另一种解脱。
天青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矛盾的角色。
从小被金山领养,深受传统封建思维的影响和迫害,个性胆小懦弱,没有血性,对于人生活的尊严和男人的责任意识淡薄,虽然出于对菊豆的同情有了反抗意识却仍然无法摆脱伦常和愚孝。
《菊豆》色彩与构图的叙事性
![《菊豆》色彩与构图的叙事性](https://img.taocdn.com/s3/m/b4110ad36f1aff00bed51e0e.png)
《菊豆色彩与构图的叙事性》一、画面叙述了菊豆天青关系转折(一)、天青和菊豆互生爱怜,红与黄的相溶天青把红色染料倒入黄色染池中搅拌,红色在黄色中逐渐散开,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刺激。
红,如鲜血。
黄,清淡的暧昧。
此刻的色彩正暗示着剧情将要走向反抗与乱伦。
之前表现天青和菊豆的都是黄色调,而此刻红与黄的结合预示着天青和菊豆距离的拉近。
是天青给正处于“淡黄忍受期”的菊豆添加了红色的诱因。
而构图上,整个画面红黄逐渐相溶,刺眼的鲜红逐渐散开,暗示了反抗将会进行下去,而且是以他俩结合为基础的。
剧情上,与前面菊豆得知天青不是金山的亲侄子对应,且暗示了后来剧情的发展,正所谓承上启下。
(二)、菊豆立场改变,肉体上诱惑,黄色菊豆在明亮的黄色调中走向另一个自己。
天青刀砍楼梯后的早晨,菊豆去马圈堵上偷看她的洞又揭开。
她出门时,明亮的亮色在阳光下,她的影子打在黄色的染布上,她逐渐走向影子。
这个画面从色彩上说是有诱惑性的,从构图上说,菊豆走向影子,暗喻了走向另一个自己。
这个画面使人预感到将来菊豆要采取措施的方向。
(三)、情感上拉拢,青与红菊豆哭着向天青求助的镜头,她放下自己手里的红布,抓住天青抛垂下来的红布。
这个镜头,色彩和构图共同表达了菊豆与天青关系的暗自转变。
天青在屋顶,菊豆在地面。
天青比菊豆更有忍受下去的理由,因为他受人养育之恩。
而且他是个男人,更有维护男权制度的倾向。
再做牛做马,也还能看不起天下的另一半人,女人。
所以,天青在这个宗法制度的森严屋宇下,比菊豆的位置更高。
菊豆是在向天青求助。
这一刻菊豆身着青衣,已非忍气吞声,轻佻魅惑的黄,她抓住了这上面垂下来的红。
也表示,是天青给了他反抗的机会。
后面的二人结合正说明这一点。
此刻的色彩正是天青搅拌染料时红黄相溶的发展。
(三)、走向野合,血红天青与菊豆第一次野合,鲜红的布匹滚滚而下动作上表示二人鱼水之欢。
而颜色上,正是继红黄相溶、红青结合后颜色的更浓更纯。
标志着二人正式结盟。
但是这个和画面具有更深的意义,因为在天青被儿子天白棒打淹在血红的染池里,画面与此类似。
《菊豆》:展现生存
![《菊豆》:展现生存](https://img.taocdn.com/s3/m/828da5bd2b160b4e777fcfc7.png)
菊豆》:展现生存之重、揭示悲剧宿命拍摄于1990 年的电影《菊豆》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中日联合出品的影片,这是张艺谋继导演颇受争议的《红高粱》时隔两年之后推出的一部力作,同样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是却颇受西方电影评委的欣赏,这部影片先后获得第43 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入围、第63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很多改编自文学作品,并且与原著基本保持一致。
但是《菊豆》却对原著有较大改动。
原著《伏羲伏羲》有着明晰的时代线索,即从“民国三十三年寒露和霜降之间的某个逢双的阴历白昼” [1] 开始,一直叙述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涵盖了几十年的时代变迁。
此外,原著中的人物命运也与影片存在较大不同。
原著中杨金山属于自然病死,天青是自杀而非死于天白之手,菊豆最终过着平淡而冷清的生活。
除了天白之外,天青与菊豆又生育了一个儿子天黄,天白、天黄也都各自拥有自己的新的生活。
电影《菊豆》将历时性的故事情景集中放置于20 世纪20 年代江南农村这一共时性的时空范畴中加以展示,这种更为紧凑的情节设置以及电影所采用的“阴冷”色调,给人带来了强烈的精神震撼。
通过改编,《菊豆》片尾天青被亲生儿子天白扔入染池溺亡,菊豆放火自杀,这种人物命运的安排更加重了影片的压抑、阴暗氛围,同时沉重地揭示了封建宗法秩序、传统世俗文化对人性的压迫、扭曲,在旧的文化形态和封闭僵固的传统乡村环境中,人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宿命轮回的精神荒原之中,无法自救,而且永远也不会得救。
这种笼罩在《菊豆》中的强烈的悲剧色彩,深刻的体现着张艺谋早期对历史、人性的反思与批判。
一、菊豆:欲望与封建伦理之间的悲剧冲突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制度强调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贵贱有差,表现在家庭婚姻关系上便是男尊女卑。
“三从四德”要求女性“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的宋明理学产生之后中国更是出现了大批的贞女、烈女。
总之,女人的一生都操纵在男人的手中,在纲常伦理的拘束下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观后感]菊豆影评(精选6篇)
![[观后感]菊豆影评(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89e6ea5fbfc77da269b191.png)
[观后感]菊豆影评(精选6篇)菊豆影评菊豆影评精选(一):封建压迫与人性的冲突——评《菊豆》人物形象每个人都是个性的,每个人的思想更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在相同的制度压迫下命运.结局却又可能是相同的。
电影《菊豆》中每个人性格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结局却是悲哀的。
影片就20年代山区的一个染坊内发生的一系列与封建压迫抗争.妥协并最终走向杯具的故事反映了封建压迫与人性发生冲突时不同性格的人面临不同的命运,深刻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毒害。
剧中杨氏家族是这个封建压迫制度的操控者,他们掌握着杨氏家族的一切封建事务,甚至起名字的事情都得家族长辈聚在一齐商量,杨金山在被天百淹死后出殡时杨氏家族的一个长辈连用了四个“照祖上的老规矩”该怎样办,这足以说明在那里封建制度是如此之深。
在杨金山出殡时在杨氏家族操控下严格按照祖上老规矩办了丧事,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产物。
如果杨氏家族是一个封建压迫的符号,杨金山就是这个封建制度下的典型的代表人物,所有的封建压迫思想在他身上都得以体现。
他为了给杨家传宗接代娶过三个女人,仅仅是为了给杨家传下后代,在菊豆怀孕前每一天晚上他会打骂折腾菊豆,并说了最能体现他封建思想的话就是“生了儿子我给你做牛想做马,不听话就抽你”。
这一切都体现了他思想的典型化,最终难逃悲惨的命运,被淹死在生前剥削他人的染池内,菊豆在封建环境压迫下是一个敢于反抗的人,她在剧中处处体现了对现实以及对封建压迫的反抗。
在菊豆发现天青偷窥自己是就明白天青喜欢自己,只是天青不敢冲破这封建重围,最终还是菊豆帮忙天青冲破这制度,菊豆生下天白后主动告诉了杨金山孩子是天青的,天青是不敢这样做的,她多次提出要和天青逃离那里,不在受这封建压迫,还萌生毒死杨金山的念头,这一切都显示出菊豆是一个不甘于受封建制度压迫,敢于冲破封建世俗,寻找自己天性的,对封建压迫无所畏惧,期望得到自己人性解放的人,这一切都是青天以及其他人所不具有的。
天青是一个从小被杨金山养大的孤儿,他在杨金山的教养下已经被他人的封建思想所压制,不敢冲破束缚,在菊豆的帮忙下才敢于向菊豆表达自己,将近四十岁的人没有老婆也不敢向杨金山提出来,只是默默在染坊中干活,默默理解这压迫。
浅析《菊豆》的叙事结构:婶子和小叔子偷情背后的社会黑暗性质
![浅析《菊豆》的叙事结构:婶子和小叔子偷情背后的社会黑暗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185564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d.png)
浅析《菊豆》的叙事结构:婶子和小叔子偷情背后的社会黑暗性质“你看婶子像狼不”,“怕我吃了你”“怕人看见”“你偷看的时候怎么不怕人哪”“那你二回怎么不把洞堵上”……被踢倒了挡棍的木轮哗哗的转,大红的染布愈湿愈鲜艳……这段婶子与小叔子偷情的经典镜头来自张艺谋的《菊豆》,据说在电影筹建之初,张导仔细研究了国外进口的50部变态电影,但鲜有成效的是,原本想在影片中表达的肉欲上的变态被更加黑暗压抑的社会语境所掩盖,于是封建社会的牢牢控制力就被体现了出来。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现实主义作品,《菊豆》充满了东方电影特有的古典和含蓄,先是贯彻到底的“静”的主题,极简的对白与丰富的场面调度互补对应。
当一部电影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可以通过隐喻、细节和象征体系暗示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称其拥有强大的戏剧张力,因为往往观众自己体会到的东西要比他们直接看到听到的东西有力量的多。
古典叙事结构,意外性和预示性的情节发展菊豆是片名,同样也是人名。
作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农村女性,菊豆的命运被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牢牢把控着,一个正值朝华的漂亮女人被一个以摧残女性为乐的老头买走,影片的一开始就奠定了菊豆的悲惨命运,但与常规人物建构不同的是,这个观众人尽皆知的“悲剧角色”竟然跨越了封建女性对“性”的保守,当她反抗杨老头的动机中包含了自身的欲望的时候,菊豆立体感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所以才有了那段婶子勾引小叔子的经典镜头,菊豆这个角色的戏剧深度和情感深度也是在这个地方被表现了出来。
不过在电影叙事中,“飞得更高”只是为了“摔得更疼”,在经历了短暂的回春后,菊豆还是陷入了更深的的控制中,于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封建社会泯灭一切希望的黑暗性质也由经剧情发展在观众的意识里蔓延开来。
这就是古典叙事结构的特点之一——采用最简约的手段却能创造出最大的艺术效果。
好的故事应该看似充满偶然性却又逃不出固定的逻辑模式,在《菊豆》中,婶子与小叔子的偷情是充满意外性的,这种意外性建立在人伦的错乱上。
两多两少——《菊豆》观后
![两多两少——《菊豆》观后](https://img.taocdn.com/s3/m/001ad2a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61.png)
两多两少——《菊豆》观后
杨凤鸣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1992(000)011
【摘要】迟放的张艺谋的影片穴菊豆锣,其反封建宗法礼教的主题无可争议,影片的艺术性也确实强烈而独特。
电影语言的革新、色调的鲜明和构图的新奇,形成了引力极强的观赏性和震撼人心的视角冲击力,显示了影片流畅的叙事中蕴含深邃哲理的独恃风格。
可是,就影片情节内容的分量来看,存在着两多两少的现象,即表现菊豆与天青的性饥渴和畸型反抗多,而描写两人的真挚恋情少;表现金山、老者以至天白对菊豆、天青的人身摧残和人性压抑、禁锢多,而描写封建宗法对他们的精神折磨少,影片用大量镜头表现天青呆愣地盯着俊俏的菊豆,从小木孔偷看菊豆裸身洗澡,菊豆夜敲天青门,以至在染池边两人性饥渴沟通成欢,后来在破砖窑和地窖里幽会等等,而只用极少的镜头表现了菊豆给天青拨菜,和天青帮菊豆拿篮子,两人互相关心体贴的小事,至于他们两人如何由互相同情到产生真挚爱情,则缺少必要的描写,另一方面,影片又详细地表现金山每晚骑在驴驮上压着被捆绑的菊豆,摧残她,用鞭子抽打她,【总页数】1页(P11-11)
【作者】杨凤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贸易摩擦多资源消耗多附加值少知名品牌少两多两少仍然困扰中国外贸 [J], 齐中熙;谢登科
2.山水系深情两岸一家亲——"四川海峡两岸书画展"观后 [J], 杨代欣
3.走一步,再走一步--践行“两多两少两自主”成长录 [J], 郭文晶;
4.“两多两少两自主”在英语信息化课堂中的运用 [J], 黄婧; 黄丽
5.是火总要燃烧——《菊豆》观后 [J], 温学云;赵振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艺谋的菊豆对中国古代儒家儒家伦理对人性的压抑进行了反思
![张艺谋的菊豆对中国古代儒家儒家伦理对人性的压抑进行了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ab9149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e.png)
张艺谋的菊豆对中国古代儒家儒家伦理对人性的压抑
进行了反思
《菊豆》反思了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对人性的压抑(对的)《菊豆》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中国电影。
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由张艺谋导演,巩X、李XX主演。
讲述的是故事发生在2X世纪2X年代,中国某小镇上的染坊主杨金山续弦娶了年轻姑娘菊豆为妻为传宗接代但其性无能,后侄子杨天青与菊豆爱慕生子天百。
《菊豆》这部影片中,不论是色彩、构图、隐喻,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十分成功。
不仅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更是给人留下很多思考和反省。
女性必须从思想和行为上得到双重解放。
其一:思想上解放,从潜意识中剔除世俗的偏见,男人不再是女人的主人,要认识到男女是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其二:从行为上得到解放,女人照样可以通过劳动赚钱,实现经济独立,女人不需要依附男人而生存。
只有思想和行为上的双重解放,女人才能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不再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压制,同时又能得到男性的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豆色彩与构图的叙事性》一、画面叙述了菊豆天青关系转折(一)、天青和菊豆互生爱怜,红与黄的相溶天青把红色染料倒入黄色染池中搅拌,红色在黄色中逐渐散开,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刺激。
红,如鲜血。
黄,清淡的暧昧。
此刻的色彩正暗示着剧情将要走向反抗与乱伦。
之前表现天青和菊豆的都是黄色调,而此刻红与黄的结合预示着天青和菊豆距离的拉近。
是天青给正处于“淡黄忍受期”的菊豆添加了红色的诱因。
而构图上,整个画面红黄逐渐相溶,刺眼的鲜红逐渐散开,暗示了反抗将会进行下去,而且是以他俩结合为基础的。
剧情上,与前面菊豆得知天青不是金山的亲侄子对应,且暗示了后来剧情的发展,正所谓承上启下。
(二)、菊豆立场改变,肉体上诱惑,黄色菊豆在明亮的黄色调中走向另一个自己。
天青刀砍楼梯后的早晨,菊豆去马圈堵上偷看她的洞又揭开。
她出门时,明亮的亮色在阳光下,她的影子打在黄色的染布上,她逐渐走向影子。
这个画面从色彩上说是有诱惑性的,从构图上说,菊豆走向影子,暗喻了走向另一个自己。
这个画面使人预感到将来菊豆要采取措施的方向。
(三)、情感上拉拢,青与红菊豆哭着向天青求助的镜头,她放下自己手里的红布,抓住天青抛垂下来的红布。
这个镜头,色彩和构图共同表达了菊豆与天青关系的暗自转变。
天青在屋顶,菊豆在地面。
天青比菊豆更有忍受下去的理由,因为他受人养育之恩。
而且他是个男人,更有维护男权制度的倾向。
再做牛做马,也还能看不起天下的另一半人,女人。
所以,天青在这个宗法制度的森严屋宇下,比菊豆的位置更高。
菊豆是在向天青求助。
这一刻菊豆身着青衣,已非忍气吞声,轻佻魅惑的黄,她抓住了这上面垂下来的红。
也表示,是天青给了他反抗的机会。
后面的二人结合正说明这一点。
此刻的色彩正是天青搅拌染料时红黄相溶的发展。
(三)、走向野合,血红天青与菊豆第一次野合,鲜红的布匹滚滚而下动作上表示二人鱼水之欢。
而颜色上,正是继红黄相溶、红青结合后颜色的更浓更纯。
标志着二人正式结盟。
但是这个和画面具有更深的意义,因为在天青被儿子天白棒打淹在血红的染池里,画面与此类似。
天青当时本来可以自救,他是被天白谋杀,簌簌而下的红布,层层叠在染池表层,将天青覆盖。
天白是这座屋子的继承人,同时继承了所有的世俗偏见和规矩,森严的男权意识。
天白对菊豆与天青的结合以及自己的身世都是彻底否定的,他几乎是无来由的承袭着祖宗的规矩,从小对天青抱着仇恨的态度。
所以,他谋杀天青,使影片的批判意义更加深刻。
所以,这个画面是男女结合的象征也是血的散漫。
血是生命之本,天青的生命出现转折,有了灵光是这个画面,被杀时淹在染池里是同样的场景。
二、协助叙述人物心理(一)、天青与菊豆对欲望的心理天青与菊豆第一次在楼顶吃饭时。
两人各在一端,均以染布为背景。
菊豆的背景是红色多,青色少。
而天青则青色多,红色少。
淡淡的青还是淡淡的压制欲望的规矩,红色则是进取和反抗。
颜色上的差异正好与剧情菊豆比天青更大反抗性相符合。
构图上,天青是侧背着菊豆,菊豆却转着头要面向天青。
二人姿势的一倾一侧,正把二人对待欲望一进一退的心理表现出来。
(二)、天青对菊豆的压抑的爱慕之情天青奉金山之命上楼叫婶子下来干活时,颜色烘托了天青的心境。
他上楼时,是土红的暖色,似乎有一股火焰呼之欲出。
与天青的内心对菊豆的欲望和爱慕正相符合。
天青对菊豆说话时,一串红色辣椒在其左侧,辣椒虽是生活的显现,但此刻与天青尴尬的形象同在,便有表现天青心理状态之感。
色彩与构图都为剧情服务。
(三)、金山对孩子的渴望金山过年买的大红灯笼写的是“儿孙满堂”。
他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是生儿子。
但讽刺的是他性功能不行。
更可笑的是老婆生出儿子来他还以为是自己的。
这个画面中颓旧的灰和白、深红的灯笼、衣服的浓黑,孩子的玩耍和儿歌,将金山心中对孩子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将来眼睁睁地看着菊豆一家三口生活也是个极大的讽刺。
三、构建人物形象(一)、菊豆的反抗菊豆被性虐时身穿红肚兜,此刻红色代表不安分、反抗、热血,使菊豆将来撕碎黄色的外衣,露出红色反抗的实质顺理成章。
在出现菊豆红肚兜之前,菊豆都是身着黄衣。
在最受压迫的时候,产生最强的反抗性。
红色即是一个标志。
(二)、天青的懦弱夜晚有三次天青听到婶子痛苦的喊叫,画面都是一副阴冷的暗青色。
这座染坊大院在片中本是中国封建宗法制男权意识的象征,阴冷的色调正显示他的严酷。
天青多次笼罩在这种色调之下,如金山带马看病不在的晚上,紧锁着门。
正是对他冲不破这"老规矩",为他不愿意出走,不愿意对天白挑明,不愿意害死金山,误会菊豆害死金山并打了菊豆一巴掌的情节做了铺垫。
天青是个没有血性的人,他对于个人生活的尊严和作为男人的责任都没有多少意识。
他的条件是,他是个男人和他有体力。
所以,在忍受不了菊豆害死金山(他误以为是这样,菊豆讽刺他是好侄子,孝顺侄子时,他的愤怒是缘于他被揭穿的恐惧。
他既恨金山,但又怕,害怕所谓“妇道人家遭报应”之类的老规矩。
他不满于自己做孙子,爷爷死了他又满是失去了主子的恐慌,所谓贱)带来的压力时,他打了菊豆一巴掌。
他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痛的时候打女人,这是宗法制男权意识给他的唯一权力——虐待女人。
在乱伦这件事上,他只是菊豆的跟随者,而非红色对抗的创造者。
虽然抡起了刀,最终只是砍在了楼梯上。
构图简洁,空阔的屋子,一把刀一个男人,拍天青正面脸时,两个楼梯的木档正好夹在头上,显示出天青想有所为而又有所阻挡的心理矛盾。
这一个画面,将天青这一形象与其在后文中所有行为奠定了合理性。
(三)、杨家族长的威严杨家族长和前辈们在金山兄弟死后商量为其处理后事。
族长站在正中央,两张桌子,各位前辈围在两侧。
按照习惯,位于封闭空间中央的人具有话语权。
族长在这里不仅树立自己的威严,而且强调着杨家祖宗的规矩。
镜头内容为族长前辈按老规矩用死去的金山让天青菊豆尽孝守节挡棺。
这一系列不合理的行为和规矩通过这个画面构图撑起来。
四、重复出现的画面的叙事性(一)、对染坊大院的俯视画面一个俯瞰镜头,染坊大院的全景,晾着红黄相间的染布。
这个镜头在片中三次出现,是对菊豆与天青爱情的隐喻。
第一次出现是天白在婴儿期,趁金山不在,偷偷与菊豆幽会时,天青仰天躺着,出现了这个镜头。
第二次是天青抱着小天白唱那首儿歌时金山生气时出现的。
第三次是菊豆向天白挑明天青是他生父后,悲伤地站在门口哭泣时出现,并且后接菊豆独守空房咀嚼悲哀。
三次出现仿佛三次叹息,对这场婶侄偷摸的爱情不断思考。
第一次是菊豆与天青的共同想象。
他俩对这个画面是期待。
二人难得一次在一起,只能偷情,有夫妻之实却不能光明正大。
这红黄的染布简直是二人罪孽的象征。
第二次是金山的叹息。
他对于这个画面是仇恨。
正是因为这场景所寓意的事实,他终生的愿望破灭。
他无时不刻不想着摧毁这个场景。
所以他后来点火烧房子,也是揪扯下来一条条红黄的染布堆在一起,一把火放上去。
金山的叹息还有延续,天白手受伤后,天青执意帮他啄一下,被一脚踹到血流半张脸。
天青父子在红黄的染布间争抢,天青被踹倒后布盖在身上,红黄布下露出来的是一张带血的脸。
进一步的延续就是天青被杀,他终于为自己的所谓罪孽付出了血的代价。
金山的仇恨到此有了结果。
这三个画面相承接,形成了对天青命运叙述的画面线索。
第三次是菊豆对过去的回想。
她为此感到悲哀。
这个反抗的女性直到最后还是没有挣脱这座大院。
人在染坊里,也就是一块布,被染成什么色就是什么色,永远没有选择颜色的自由,更没有为色彩重新定义的权力。
自从菊豆晕倒在青色的染布上,片中再没有出现过除红黄之外的染布。
剧情上,是天白认金山为爹之后,电影显明转为悲剧,二人偷情生出来的儿子认敌作父。
红黄染布多次出现,是二人在承受命运对爱情的惩罚。
菊豆这一回想,是对一生反抗的最后一缕轻微叹息。
爱情在延续,爱情生存的空气却越来越稀薄。
(二)、红色染料池中的倒影片中红色染料池中倒影共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幼年天白染草第二次是金山帮助天白染草,第三次是天白背着天青。
这个染池的红在此时是血,是残忍和恐怖。
天白倒映了一下,接下来倒映进去的两个人便都失去了生命。
一次失手,一次谋杀。
一个名义上的父亲,一个生父,两人都死在红色中,死在“共同的儿子”手下。
三个倒影步步相连,第一次是天白人性的死亡,所以看到金山的倒影时,我们可以预感他的危险,而天白背着天青倒影出现时,则天青必死无疑。
画面的深刻含义使其对叙事有了内在的交待。
(三)、对整个村落的俯视画面这个画面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天白生日酒中,天青痛哭被杨家前辈耻笑时出现的。
第二次是菊豆独自坐在炕上伤神出现的。
两次都是夜景,铺满画面的是一簇簇屋顶,夜的阴冷的青色。
第一次是天青反抗的彻底结束,第二次是菊豆反抗的失败。
两个画面都是对人物境况的描述。
单薄的力量不足以对付强大的紧密连接的老规矩。
第一次出现是天青公开认子为弟,标志着他作为父亲身份的彻底不可承认。
第二次是菊豆为天白残害父亲伤心,归结到这个画面。
这个画面的两次出现确认了悲剧的不可逆转性。
(四)对晾晒的红黄染布的仰角拍摄片中共两次次对单独的红黄染布仰角摇镜头拍摄。
前文已经提到,红黄染布是菊豆天青爱情的隐喻。
而二人始终没有得到名正言顺的机会,所以影片两次用对爱情的仰望展示悲剧。
第一次是摇镜头,是天青菊豆二人野合之时,描述他们美好的感觉。
第二次是二人在地窖做了一回夫妻之后将要窒息之时出现,描述将死呼吸衰微的感觉。
两次出现都与二人结合直接相关,一次是第一次,一次是最后一次。
反抗带来的希望与绝望在这两个镜头里显现。
是对二人爱情的开始与终结的表述。
夜晚金山试图谋害菊豆母子揪扯下来用以放火的是“青菊”的爱情,结尾处,菊豆将他们点燃。
五、特定画面对主题的叙述作用影片最后一个画面意义深刻。
黄色的浓浓火焰,没有一丝红色。
正好符合菊豆的彻底崩溃。
扑满画面的浓黄有力度的诠释了“毁灭”。
菊豆在天白杀死天青后精神彻底崩溃。
她点燃了那高高垂下的染布,点燃了染坊的一切。
一生忍辱吞声只为别人的眼光和祖上的规矩。
她的不幸福是源于规矩的责难。
她的爱情本来就苟延残喘,现在却是彻底毁灭。
以天白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制胜利了,她失去了任何生存意义。
张艺谋安排这个画面是对泯灭人性的宗法制的控诉,是对世界重生的渴望。
电影的整体风格:悲剧的重复电影《菊豆》中杨金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他丧失了身为男人基本的能力,将二房妻子折磨至死都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天青是一个“老实人”形象,他习惯了逆来顺受,即使是因为愤怒砍在楼梯上的刀,在面对金山问话的时候仍旧装做毫不知情的样子问:“婶婶没有事吧,是不是病了”。
虽然也有和菊豆厮守的时候,但他的身份终究是不见天日的,对着自己亲生骨肉也只能以兄弟相称。
菊豆有着对生活的反抗精神。
所以当她无法忍受金山非人的虐待时她将求助的手伸向了天青,对于男性的依靠,使她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天青和天白身上,觉得他们的存在会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