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粟敏.doc
如何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有的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在与同伴交往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生了攻击性行为;还有的家长经常采取恐吓、打骂的教养方式.结果造成孩子模仿;还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亏.教孩子打人和欺负别人.久而久之幼儿形成了攻击的习惯。
4、大众媒介的影响
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
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卡通片也在宣传着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5、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班级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交往密切.许多活动常常要轮流、
二、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如何纠正幼儿的攻击性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攻击性行为是指主体的需要受挫折时出于敌意对客体实施的伤害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推人、咬人、拽人。言语攻击:骂人。有攻击性的幼儿不但给他人和整个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发展.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一般与同伴的关系就较差.得不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可.也成为教师眼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消极的环境中.其身心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要重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认真查找原因.并想办法加以纠正。
谦让、协商等.由于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因得不到或者自身利益受损而出现攻击性的行为。
6、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也会强化攻击性行为
当受到攻击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
如何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如何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作者:孙丽娜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年第01期攻击是幼儿之间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是幼儿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若不及时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容易使其形成攻击性人格,并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一、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在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明显较中、大班的多。
带过小班的教师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小班的家长最多找老师告状,而且原因都是自己的孩子被咬了、被踢了、被抓了等。
这是因为小班的幼儿身心发育都还不完全,都以自我为中心,还没有学会如何与人会交往,而到了中大班这种攻击性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但也有个案的发生。
存在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往往参与活动缺乏积极主动性,注意力也不集中,各方面的能力发展缓慢。
这些幼儿由于在交往中常常有攻击性行为,常会受到其他幼儿的排挤。
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以及人格、品德的发展。
那么,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何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这也一直是我们老师在探究、摸索的。
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
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先面是对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观察对象:浩浩年龄:4岁班级:小班浩浩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比较敏感,善于观察事物,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浩浩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养成了他喜欢指挥别人,一不顺心就乱发脾气,任性妄为的性格。
每次早上入园还会跟家长闹情绪,会说出很多不上幼儿园的理由,只要家长一走,他就能很快和小朋友玩在一起了。
片段一:再一次午餐后孩子们都在看书,今天文文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新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浩浩跑过来抢文文的书,两个人谁都不愿意放手,浩浩就在文文的手上咬了一口,他还得意地拿着书在文文面前晃来晃去。
《如何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原因及其对策》
《如何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原因及其对策》作者:今年3月份从小班转了几个小朋友到我们中班,其中就有潘彧旻,首先看到的是转班单上的名字,除了认识姓,后面的字就都不认识了。
第一感觉就是什么孩子啊,取了一个这么奇怪的名字?第二天孩子来了,平平常常的见面,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接下来,他的行为就让我们三位老师伤透了脑筋:每天都有小朋友告状:“老师,潘彧旻打我。
”还没有解决这件事,转个背又有孩子来哭诉:“老师,潘彧旻把水倒在我的衣服里了!”“老师,潘彧旻······”哦,天哪,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我快晕了!因为刚来我们班,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虽然很生气,但我还是忍着脾气,耐心的和他讲道理,怕他以后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于是,那天吃饭之前,我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还准备了几块饼干,准备和他好好的谈一谈。
“程杰(小名),你喜欢这个班吗?”他不说话,只是点点头,我又继续问道:“喜欢老师和小朋友么?”他竟然不好意思的点点头,还轻轻地笑了。
“这孩子,其实还是很可爱的,可是为什么要打人呢?”我心里想到。
我拿起桌上的饼干递给他,说:“小朋友也很喜欢你,都想和你做朋友,你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呢?”他又点点头,我接着说:“那你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不能打小朋友哦!”他一并吃一边说:“老师,我以后在也不打小朋友。
”我一听,高兴极了,呵呵,这么容易就解决了,“这孩子的语言发展还不错。
”可是好景不长,没有三天他又“旧病又犯”,这次他更加“变本加厉”的对小朋友频频发起攻击:打人脸,捶人肚子,踩人脚,嘴里还不停地嘀咕:“把他打个西巴烂,摔死他,……”有一天,他发起了十多次攻击性行为,涉及七八名幼儿。
尤其是他认准了同组的男孩阚明哲,打了他五次,不是捶他的肚子、就是踢他的腿,嘴里还反复念叨:“你是个坏蛋,讨厌鬼,我打死你……”逼得我们只好对他采取暂时的隔离。
这样下去不行啊,于是我们三位老师进行了家访,和潘彧旻的家长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
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作者:刘永梅杨丽丽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攻击行为是儿童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发展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许多观察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儿童与同伴之间的社会性冲突至少在儿童出生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了,攻击行为是学龄前幼儿最易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帮助他们控制愤怒情绪,而是一味的任其发展,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幼儿的攻击行为,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诱因1.本能的反应著名的奥地利习性学家,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劳伦茨认为,攻击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在种系发展中之所以形成高度复杂化的组内攻击行为模式,是因为攻击是一种保护功能,幼儿在活动中打小朋友、抢玩具、摔东西、发脾气、咬小朋友的手,有时是出于自卫心理,幼儿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产生的一种本能行为。
2.为引起老师与同伴的注意学龄前幼儿语音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
如果幼儿感觉到自己被老师和同伴忽视,为了引起老师和同伴对他的注意,他就可能会爆发出攻击性行为,这是幼儿在希望自己被关注的心理之下所采取的攻击行为。
假如一个幼儿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他就会想一些奇怪的方式,招惹其他同伴,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3.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缺乏温暖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管教方式都可能造成儿童今后的攻击性。
幼儿天生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如果父母长期吵架甚至打架,或者父母对幼儿施行语言和肢体的暴力行为,亦或是父母让幼儿经常观看与暴力有关的动画片和电影,都是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了解了幼儿的攻击行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帮助幼儿改正和克服他们的攻击行为呢?二、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控制情绪情绪在儿童的心理变化中起着核心作用,幼儿还不能学会控制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孩子逐步战胜情感刺激,使孩子有稳定的情绪,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融合。
幼儿攻击行为 Microsoft Word 文档
《我们该如何看待中班幼儿攻击行为》杭锦旗第一幼儿园娜仁青克力幼儿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攻击行为会妨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
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幼儿以后乃至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另外,攻击行为与犯罪有一定关联。
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行为。
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因此,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治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幼儿园生活将是他们最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他们将来的人格如何,全在这一时期的教育,但在幼儿园里,常常会见到教师们因幼儿之间的有过度的侵犯行为而苦恼,特别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语言与动作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控制能力相对交差,情绪很容易冲动,很多攻击性行为都是父母、同伴、以及周围环境中模仿而来的,这不但影响了其他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而且有的还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延续到成人以后,情节严重者,有可能还会导致犯罪,因此,对于幼儿时期的攻击性行为矫正,显得至关的重要。
一、攻击性行为的意义心理学中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他人不愿意接受的、出于敌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污蔑)。
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表现,一般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抓人、咬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
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可以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和工具性的攻击。
敌意攻击是有意伤害别人的行为,如一个男孩故意打一个女孩子,惹她哭,这时敌意攻击;但如果男孩子只是为了争夺女孩子手中的玩具而打她,则属于工具性攻击。
从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来看,前者比后者要严重得多,更需要幼教工作者的关注。
正确分析、干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正确分析、干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作者:袁瑶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9期幼儿攻击行为通常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根据相关研究,大多数幼儿实施攻击性行为是为了赢得物品、空间及权力等,而主要目标在于伤害他人的敌意性攻击行为只占极少数。
另据芬兰、冰岛、新西兰以及美国等国家的学者研究表明:根据儿童在3~10岁间表现出的抑郁、暴躁和攻击性行为,能够预测儿童以后是否容易出现攻击性和其他反社会行为倾向,原因之一是,具有较高攻击性的儿童总会引发他人的消极反应,这些消极反应反过来又会助长其敌意和攻击性行为。
虽然攻击性较高的男性幼儿到了青春期后只有1/8仍具有很高的攻击性,但美国司法部的统计数据表明:青少年较少表现攻击性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转而以其他反社会形式表达不满。
据我对幼儿园的实际观察、分析发现,教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原因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导致处理策略不当,效果不尽如人意。
下面以两个事例加以阐述。
事例描述(一)小班开学一个月后,教师让幼儿每人每周从家里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到班里,并规定幼儿可以玩自己的玩具,也可以和小朋友们交换着玩,以此来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及交流的品质和能力。
一天,京京看上了然然的小火车玩具,想与之交换,然而然然并不愿意,于是两人发生了争抢。
争抢中,京京动手打了然然,然然也还手打了京京。
教师见后立即进行了语言干预:“京京不是故意打然然的,京京和然然是闹着玩的,玩具可以一起玩,小朋友之间应该友爱。
”然然当时没有说话。
之后两个月,京京和然然冲突动手次数明显增加。
(二)女孩甜甜由于父母工作调动进入新园,她比较害羞、不爱说话。
一次甜甜在玩耍时与另一女孩倩倩发生争吵。
一段时间之后,甜甜向妈妈提出不要上幼儿园。
妈妈觉得奇怪,经再三询问,甜甜告诉妈妈,自己新到幼儿园,小朋友不太和自己玩,自从和倩倩争吵后,其他小朋友更不与自己玩了,而且倩倩和别的小朋友说自己是小结巴。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作者:林琴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第02期攻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
具有不良攻击行为的幼儿往往不积极参与学习、生活活动,并且在学习与生活中都易表现出精力难以集中,从而各方面的能力很难发展。
由于在交往中常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人关系处理不好,常会受到别人的排挤。
长此以往,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为此我们应当重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发展及控制,以保障幼儿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
一、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伤害他人或实行报复以获取自己利益的一种行为,也是当事人受到挫折后的一种反应。
幼儿攻击性行为一般用语言直接伤害他人的情况很少,大都是攻击性具体行动,如打人、推撞、破坏物品等。
它是幼儿个性发展过程中一种不良倾向,有一定的扰乱性、破坏性和对抗性。
二、引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一)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1.家庭错误的教育方法。
在家庭生活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父母都在对幼儿进行影响教育,因此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幼儿有着直接影响。
不少父母在体罚孩子时,总认为自己是在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实际上,体罚将导致孩子认为暴力是解决事情的方式,并在日后表现出对他人粗暴或缺乏同情心,经常性的破坏或暴力行为。
2.家长的溺爱引起孩子攻击性行为。
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锦衣美食,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任其所为,都是溺爱孩子的表现。
现在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那么“溺爱”也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家长的过度溺爱导致了孩子产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凡事以他为主。
如若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便产生攻击性行为。
3.父母对幼儿的教养态度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最早的行为大多通过模仿父母或者其他家人的行为获得。
(二)成人对孩子不当行为的强化和肯定在幼儿教育中,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成人对于孩子不当行为的强化与肯定。
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准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事物物体的身体或言语的攻击的一种表现,历来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重视。
现在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而父母绝大部分都是八零后,他们会常把一切的爱都倾注在自己孩子身上,对孩子百般爱护、关心,想方设法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是霸道和无理的要求,这种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孩子入园后这种现象更能明显的表现出来。
现在人们错误地认为在未来社会,将幼儿的“攻击性与“竞争性”相提并论。
他们认为攻击强的幼儿“富有竞争性”,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会“被人所欺负”。
就要从小培养孩子不能吃亏的意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不但不去制止而且还夸耀自己的孩子棒;有的家长则不以为然,听之任之,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助长的趋势。
有的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常对孩子说“如果你在幼儿园被人家欺负时,你就狠狠地揍他。
”这样易于纵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事实上,攻击性与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性完全是两码事。
竞争性是一种富有超前性、自我挑战性及创造性、独立性的精神。
富有竞争精神的人的确有一种不甘落后的“攻击意识”,但是这种“攻击”是有限的,一旦超出就不成其为竞争性了。
相反,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它不但会对他人或机体造成危害,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有相关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与同伴之前的关系较差。
绝大部分孩子会对其持一种拒绝的态度,他们一般会做出:“我不跟你玩,因为你总是欺负小朋友。
”“我不喜欢他,因为他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表扬”。
因为此类幼儿爱惹是生非,故而也不易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可想而知这类的孩子长期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之下各方面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很大的限制。
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常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喜欢动手打人,经常惹事生非,爱欺负别人。
2、情绪波动大,脾气暴躁,时常发出尖叫声。
幼师论文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幼师论文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开放,孩子们所接触的信息和环境越来越多,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攻击性的行为,这给幼师的工作带来了困扰。
然而,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什么是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过度兴奋、不理性、受挫折、情感不稳定等情况下,对身体或者心理的伤害行为,如打、咬、踢、扯、推等。
这种行为表现在幼儿身上,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精神状态等不同因素影响的结果。
幼儿对于这些行为并没有实际的意识,所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及时的纠正。
二、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 生理因素:在幼儿发育阶段,生理因素对幼儿的认知和行为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饥饿、口渴、疲劳、身体不适等因素,这些都会导致幼儿情绪的波动,增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2. 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对环境和周围人感知都比较敏感,在某些情况下,受挫折、受到欺负或者竞争等心理因素的刺激,也会导致心理不适,进而形成攻击性行为。
3. 家庭因素:影响幼儿的行为的不光只有幼儿自身因素,家庭教育背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的氛围,影响幼儿现有习惯的形成和改变等。
三、幼儿培养态度1. 协商式沟通:幼师应该采用协商式沟通方式,了解幼儿真正的诉求,及时解决问题小事,让幼儿体验到被尊重和被关注的感觉。
在幼儿犯错的时候,要尽可能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将想法婉转地表达出来。
2. 赞美式管教:对于刚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幼师不妨采用赞美式管教,语气和态度都要亲切、温和。
鼓励幼儿去做好事,赞美幼儿的优点,增强幼儿的自尊心。
3. 同理心:当幼儿出现攻击行为时,不单单是对幼儿的批评和斥责,更需要的是幼儿了解原因。
幼儿需要得到幼师真正的关心、扶持和鼓励,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四、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如何处理?1. 保护好自己和其他的幼儿安全。
幼师论文《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幼师论文《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教育笔记、教育随笔、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家长会稿、说课稿、评语寄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educational notes, educational essays, case studies, teaching reflection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arent conference drafts, lecture drafts, com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幼师论文《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摘要] 从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不同种类及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释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措施;同时,本文还指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其心理健康和幼儿教育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教师如何对待攻击性的幼儿
教师如何对待攻击性的幼儿(一)创造机会,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
(二)帮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影响。
(三)教给孩子多种新的、有效的、能够被别人所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不断强化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
(五)尊重、欣赏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努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和特长。
自我控制;行为;方法;交往;优点和特长每个幼儿教师,一定都碰到过这种情况,班上有个别孩子每天打小朋友,若得幼儿、家长都来告状,使老师感到非常棘手。
1.分析造成一个孩子攻击性强的主要原因:1、是孩子的性格使然。
2、再一个原因也许是孩子还小,缺乏社会交往的技能与经验。
3、周围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4、创造机会,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
对于那些个性强、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孩子们,教师的责任是为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不是要去改变孩子的个性,也不应当去改变孩子的个性,因为那不是幼儿教育达到的目的,更不属于幼儿教育责任的责任范畴。
换句话说,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不应当以泯灭孩子们的个性为代价。
5、帮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影响。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很重要的一步是,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影响。
这种影响也许是积极的,它会使同伴感到开心、快乐,使他们愿意和自己交朋友;这种影响也许是消极的,会让同伴难过、生气从而回避自己,不愿与自己一起玩。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玩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成为一个孩儿的人。
这种结交朋友的心理需要便为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打开了一扇门。
不过我们知道,不少幼儿受他们思维自我中心性的局限,尚不会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有时是和自己的感觉不一样的。
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了。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自我中心性和凡事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的特点,先教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别人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然后再换个角度来看自己同样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如何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成因及对策
如何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伏佳禹对班里的小朋友频频发起攻击:打人脸,捶人肚子,踩人脚,嘴里还不停地嘀咕:“把他打个西巴烂,摔死他,……”有一天,他发起了好几次攻击性行为,涉及三四名幼儿。
尤其是他认准了同组的男孩王宇轩,一上午打了他三次,不是捶他的肚子、就是踢他的腿,涑口时乘他不注意把口里的水吐在王宇轩的衣服上,嘴里还反复念叨:“你是个坏蛋,讨厌鬼,我打死你……”逼得我们只好对他采取暂时的隔离。
经了解,我认为造成伏佳禹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是:一、祖辈的无原则溺爱。
伏佳禹的奶奶一味溺爱、娇宠、造就孩子,导致他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二、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伏佳禹的奶奶家是一个大杂院,周围住的基本上是外来民工,外来民工素质不高,常常相互漫骂,甚至相互殴打,孩子耳濡目染学了一口脏话,还学会了打架。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伏佳禹的父母大多采用恐吓、打骂的方式。
当孩子犯了错误,他们往往先大声训诉,接着就是一顿痛打,从来不和颜悦色地与孩子讲道理。
伏佳禹的种种举止可以折射出其父母的教养行为。
四、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
当伏佳禹攻击同伴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
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作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
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章文康的攻击性行为。
通常,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经验,而影响其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正常发展。
根据伏佳禹的情况,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干预:一、引导幼儿正确与人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伏佳禹太具在攻击性,导致班上的幼儿不愿与他接近,久而久之,大家都对他避让三分,了解他的家长们也纷纷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伏佳禹玩,让他们远离“灾难”。
伏佳禹的爸爸向我们反映说孩子在家里也很孤独,村上的孩子都不跟他玩。
针对此种状况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谅解。
教师如何应对幼儿园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教师如何应对幼儿园孩子得攻击性行为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就是幼儿园孩子常见得一种行为,每个孩子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得攻击性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得产生有先天性原因,但更多得就是与后天得教育环境因素有关,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首先我们要了解攻击性行为就是什么回事,它在学龄前幼儿得身上又就是如何得产生,如何体现得?同时作为她们得教养者,我们应该采取得正确方式就是什么,怎样得方式方法才就是对“问题幼儿”最好得。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产生因素;现状;教育方法(一)攻击性行为得概念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通常定义为有意伤害她人身心健康得行为。
而幼儿攻击性行为就是指幼儿经常性发生对她人、周遭物体进行得行为或言语上得严重攻击表现、0--4岁得幼儿常采用直接得吵架,打架等进行身体攻击,4——6岁得幼儿常采用间接得语言攻击,漫骂、诋毁,故意给其她幼儿造成心灵伤害等。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得因素1。
生理因素幼儿时期,大脑仍以兴奋为主,所以幼儿显得喧闹与冲动、当遇到不顺心得事时,有一种急不可待得冲动.本世纪30年代,西方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受挫折有关、例如:5岁得丁丁要与同伴去大型玩具上玩,但老师不许丁丁离开教室,于就是她很生气、如果过去她因为对老师不礼貌而受到过半严厉得批评得话,则在案前后联想下,她产生了另一种转移性得攻击性行为,如:撕老师得书本﹑拆坏班内得玩具﹑用脚踢桌椅等。
生理因素又包括体制因素,应该承认儿童攻性行为得产生主要决定于后天得强有力得社会因素,但也有先天得本能得生物学基础。
对儿童来说,体质因素在攻击性行为中有较明显得表现。
例如,男孩得攻击性行为就比女孩发生得多而强;体格强壮得孩子比体格瘦弱得孩子攻击性行为变发生得多而强、但就是,体质只就是产生攻击性行为得因素之一,并不起决定作用。
2。
心理因素(1)挫折就是引起攻击性行为得一个重要得心理因素。
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行为
科研论文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行为科研论文: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行为一、问题的提出“老师,明明推我”,“老师,昆昆打我了”。
在幼儿园里,这样的“告状”时有发生,幼儿的攻击行为让人伤透脑筋。
幼儿园孩子尤其是3岁左右的小班孩子表现更为明显,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引发的攻击行为,都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还会使攻击行为发出者得到较多来自外界的否定态度,与同伴关系较差,甚至造成自己在班级中的孤立,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必须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行为,高度重视,分析原因,及时干预。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策略由于孩子出现攻击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需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症施治”,要通过教育或训练的途径,运用一些恰当的,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方法来促使儿童减少攻击行为,从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出现攻击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有些孩子的攻击行为源于成人,这是由不良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孩子攻击性特别强烈,别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抬手就推,举手就打。
细究原因,可以发现孩子的问题源于成人。
现在都是“千亩地,一根苗”,一家一个小太阳,自然娇贵,谁舍得自己的宝宝吃亏?有些成人就教给孩子一些“防身之道”,“他打你,你就打他”,“打不过,就咬他”,有时我们也常听到做父母的训斥自己孩子:“你没长手?他打你,你不会去打他?”唯恐自己孩子吃亏,鼓励孩子的攻击行为。
有时家长还亲自“示范”,教孩子怎样还击。
久而久之,孩子攻击性自然增强。
对这样的孩子要制止其攻击行为,首先要取得家长支持,改变家长观点及教育策略,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孩子团结友爱,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2、有些孩子的攻击行为源于家庭,这是由家庭暴力引发的幼儿园暴力行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其家庭中往往存在家庭暴力。
在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孩子亲眼目睹父母或其他亲人间的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对孩子心灵会造成很大伤害,也会极大引发孩子在幼儿园中攻击行为的产生。
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来说,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历来为发展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所重视。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教育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目前,有不少家长将幼儿的“攻击性”与“竞争性”混为一谈,认为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富有竞争性”,将来“不会被欺负”。
实际上,攻击性与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性完全是两码事。
竞争性是一种富有超前性、自我挑战性及创造性、独立性的精神,它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富有竞争精神的人的确有一种勇于超越、不甘落后的“攻击意识”,但这种“攻击”的度是十分有限的,一旦超出,就不成其为竞争性了。
相反,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它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而且还会使行为发出者本人得到较多来自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
大多数同龄小朋友会对其持拒绝态度,一般会说:“我不爱跟××玩,因为他老是打人。
”“我不喜欢×××,因为他欺负别人,把人家弄哭了。
”而且,由于他爱惹是生非,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故而也不易受教师的欢迎。
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各方面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更要引起注意的是,研究表明,如果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儿童将来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家长和教师们应尽快改变某些观念,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加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和矫治。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特征、体质、气质等)对其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影响。
比如,那种天生爱哭闹、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将来可能较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应对讲课文档
第22页,共31页。
2、惩罚法
• 1.惩罚的定义
– 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
– 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结果;
– 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行为被弱 化了)。
– 例:
如: 反应
后果
对老奶奶不礼貌
被家长批评
结果:以后不太可能对老奶奶不礼貌。
第23页,共31页。
关于惩罚两种情况 ——承受惩罚物
——撤除享用物
第24页,共31页。
阶段二:数学、语言课上同时控制。“惩罚和强
化并用”
数学课要求保持第一阶段的平均水平5次,就 可得1张代券;若少1次。可得2张代券;超过4次, 罚券l张。语言课也以基准期5次为界,减1次奖1张 券。超1次罚1张券。其他以此类推,时间4周。
第20页,共31页。
详细过程
• 事先和洛洛交谈,帮助他进一步认识上课随便打人行为的不良 后果,增强他减少这一不良行为的意愿,并向他说明如果他上
课少打人一次就奖励一张代券,三张代券就可换得一个”X"( 机器人玩具)。取得该生的同意后,订立口头契约。
第21页,共31页。
阶段一 减少数学课打人行为。“强化技术”
第16页,共31页。
• 饱厌:个体体验到这种强化物,已经到了 不需要的程度。
第17页,共31页。
对于洛洛的行为矫正可以采用强化法
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 适应性行为是习得的,则非适应性行为也是习 得的。 治疗过程: 1、确定行为矫正:减少洛洛上课打人次数,不 影响正常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事物物体的身体或言语的攻击的一种表现,历来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重视。
现在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而父母大多数都是八零后,他们会常把一切的爱都倾注在
自己孩子身上,对孩子百般爱护、关心,想方设法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是霸道和无理的
要求,这种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孩子入园后这种现象更能明显
的表现出来。
现在人们错误地认为在未来社会,将幼儿的“攻击性与“竞争性”相提并论。
他们认为攻击强的幼儿“富有竞争性”,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会“被人所欺负”。
就要从小培养孩子不能吃亏的意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不但不去制止而且还夸耀自己的孩子棒;有的家长则不以为然,听之任之,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助长的趋势。
有的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
欺负,常对孩子说“如果你在幼儿园被人家欺负时,你就狠狠地揍他。
”这样易于纵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事实上,攻击性与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性完全是两码事。
竞争性是一种富有超前性、自我挑战性及创造性、独立性的精神。
富有竞争精神的人的确有一种不甘落后的“攻击意识”,
但是这种“攻击”是有限的,一旦超出就不成其为竞争性了。
相反,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它不但会对他人或机体造成危害,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有相关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与同伴之前的关系较差。
大多数孩子会对其持一种拒绝的态度,他们一般会做出:“我不跟你玩,因为你总是欺负小朋友。
”“我不喜欢他,因
为他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表扬”。
由于此类幼儿爱惹是生非,故而也不易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可想而知这类的孩子长期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之下各方面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
很大的限制。
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常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喜欢动手打人,经常惹事生非,爱欺负别人。
2、情绪波动大,脾气暴躁,时常发出尖叫声。
3、好斗性强,平时话多,爱与别人争论。
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自尊心强,当别人不同意他的观点时,他爱与别人争论。
一、要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家庭教育不当2、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好的他们去模仿不好的他们也会去模仿。
3、强化的作用及心理因素当一个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得到默许或赞同时,他的攻击性欲望会有所增强。
例如:当一个孩子偶尔几次使用攻击性行为抢
的别人的玩具后,他的这种行为在他的脑海里得到强化,他就会认为只要使用攻击性行为就会得
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心理不健全的幼儿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对其攻击
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言,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应以正面疏导为主,而不宜再以刺激等去强化他的攻击性行为。
首先,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时很有必要的。
例如:给
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
第二,启发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理解和思考,以便从动机上改正其攻击性倾向。
例如:
可设法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不受大家的欢迎。
幼儿因年龄不成熟,思想
理解有限,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省意识,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让孩子认识
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
为的儿童形象,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欢迎的。
第三,给予榜样示范,或者直接交给孩子正确的非攻击性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研究所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运用攻击性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所能想到解决冲突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儿童,而且是因为他们所能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攻击
性倾向。
所以,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可以给与榜样示范或者直接交给其正确的方法。
例
如:成人要加强其自身修养,不要再孩子面前争吵、打架;另一方面,以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
矫正
第四、家园配合,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习惯要给孩子一个幸福、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不让孩子看暴力影片,发现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时要及时指出,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教
育要一致,奖罚分明。
当孩子使用攻击性行为得到某种东西时,要对幼儿进行严厉的惩罚、批评,不要纵容孩子,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夸孩子能干,如:可以限制幼儿玩他最喜欢的玩具等。
当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
第五,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出“不一致反应”,即对其攻击性行为不予强化,不予注意,因此成人可以用不予理睬其攻击性行为和言语的方法使其达到目的,同时用温柔亲切的态
度安抚被攻击对象。
成人的这种冷热态度实际上也是为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提供了费攻击性的榜
样。
综合起来,对有其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应该更多地强调爱和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日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
这样才能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