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第17次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答案(总19页)--本页仅作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解答(第3版)第二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1.孔或轴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公差 尺寸标注 孔: Φ10 Φ10015.0030.0--孔: Φ18 18 + 0 Φ18017.00+孔: Φ30 + Φ30012.0009.0+- 轴: Φ40 Φ40050.0112.0--轴: Φ60 + + Φ60041.0011.0++轴: Φ85 85Φ850022.0-max X min = 0 - =T f = | | = 2) Y max = 0 – = Y min = – = T f = | + | = 3) X max = = Y max = – 0 = T f = | – | = 4) X max = - = Y max = 0 – = T f =| – | = 5) X max = – = X min = 0 - = +T f =| – | = 6) X max = – = Y max = – 0 = T f =| – | =3. (1) Φ50)(7f )(8H 025.0050.0039.00--+ Xmax = Xmin = 基孔制、间隙配合 (2)Φ80)(10h )(10G 0120.0130.0010.0-++ Xmax = Xmin = 基轴制、间隙配合 (3)Φ30)(6h )(7K 0013.0006.0015.0-+- X max = Y max = 基轴制、过渡配合 (4)Φ140)(8r )(8H 126.0063.0063.00+++ Y max = Y min = 0mm 基孔制、过盈配合 第2题(5)Φ180)(6u )(7H 235.0210.0040.00+++ X max = Y min = 基孔制、过盈配合 (6)Φ18)(5h )(6M 0008.0004.0015.0--- X max = Y max = 基轴制、过渡配合 (7)Φ50)(6js )(7H 008.0008.0025.00+-+ X max = Y max = 基孔制、过渡配合 (8)Φ100)(6k )(7H 025.0003.0035.00+++ X max = Y max = 基孔制、过渡配合 (9)Φ30)(6n )(7H 028.0015.0021.00+++ X max = Y max = 基孔制、过渡配合 (10)Φ50)(6h )(7K 0016.0007.0018.0-+- X max = Y max = 基轴制、过渡配合 4. (1) Φ60)(9h )(9D 0074.0174.0100.0-++ (2) Φ30)(8h )(8F 0033.0053.0020.0-++ (3) Φ50)(6k )(7H 018.0002.0025.00+++ (4) Φ30)(6s )(7H 048.0035.0021.00+++ (5) Φ50)(6h )(7U 0016.0061.0086.0--- 5. ∵ X min = , X max = . ∴配合公差T f =| –| = ,∵T f = T h + T s ,选基孔制.查表,孔为7级,轴为6级T h = T s = 符合要求.∴选Φ40)(6f )(7H 025.0041.0025.0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件
用于测量表面粗糙度参数。
角度量具
如量角器、直角尺等,用于测量角度参数。
坐标测量机
大型精密设备,用于测量复杂零件的轮廓和 形状误差。
03
公差与配合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公差
在加工过程中,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最大范围。
配合
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在装配时,为了实现一定的运动关系或保证一定的功能要求,所确定的相互之间的尺寸关系 。
形位公差的分类
形状公差、方向公差、位置公差和跳 动公差。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零件的几何要素,包括点、线、面等 。
形位公差的作用
保证零件的功能要求,提高零件的互 换性和装配精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形位公差的标注符号
形位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标注原则
用代号表示不同的形位公差项目,如直线 度、平面度、圆度等。
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时,应遵循标注简 明、清晰的原则,便于理解和检测。
值。它反映了表面微观不平度的最大高度。
轮廓最大高度(Ry)
03
轮廓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它反映了表面微观不平度的
最大宽度。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
比较法
通过比较样块与被测表面的视觉差异或触觉差异 来评定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 但精度较低。
干涉法
利用光学干涉原理,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状和 数量来评定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这种方法精度很 高,但操作复杂,需要高精度的仪器和经验丰富 的操作人员。
坐标测量法
利用坐标测量仪测量被测要素的坐标值,通 过数据处理计算出形位误差。
比较测量法
将标准件与被测件进行比较测量,确定两者 的差异。
05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
附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第一章 圆柱公差与配合一.是非题:1.图样标注0021.020-φ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2.实际尺寸是客观存在的尺寸,且没有测量误差(×)3.给出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就可以确定标准公差值(∨)4.025.0040+φ就等于ф40.025(×)5.若已知ф30f7的基本偏差为-0.02mm ,则ф30F7的基本偏差一定是+0.02mm(∨)6.尺寸公差总是正值(∨)7.加工零件的实际尺寸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准确(×)8.标准公差的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而与基本偏差无关(∨)9.图样给出的零件尺寸偏差的绝对值愈大,则公差等级愈低(×)10.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公差等级愈高(∨)11.同一基本尺寸分段中,对不同的公差等级,尺寸公差值的大小不同,是由于公差单位不同所致(×)12.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μm ,配合公差为40μm ,可以分析判断该配合属于过盈配合(∨)13.作用尺寸是由局部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形成的理想尺寸。
对一批零件来说,若已知给定的尺寸公差值和形位公差值,则可以分析计算出作用尺寸(×)14.基本偏差是两个极限偏差中数值较小的那个极限偏差。
(T )15.(自拟)基本偏差是两个极限偏差中绝对值较小的那个极限偏差。
(T)16.优先选用基孔制是因为孔难加工,故先按孔公差带加工孔,后按轴公差带加工轴。
(F)17.过渡配合是可能为间隙配合或可能为过盈配合的一种配合。
(F)18.电动机为标准设备,故传动件(或联轴器)与电动机轴的配合按基轴制。
(F)19.单键为标准件,故与单键配合的轴槽和轮毂槽按基轴制加工。
(T )20.矩形花键配合采用基孔配合。
(T)21.孔的实际尺寸小于轴的实际尺寸,它们装配时产生过盈,称为过盈配合。
(F)22.为满足互换性要求,设计规定的公差值越小越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复习题及答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复习题及答案⼀、填空1、允许零件⼏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公差)2、按互换的程度不同,零部件的互换性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3、配合的选⽤⽅法有(计算法)(实验法)(类⽐法).4、公差类型有(尺⼨(⾓度))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表⾯粗糙度)。
5、向⼼滚动轴承(除圆锥滚⼦轴承)共分为:(B)(C)(D)(E)(G)五等级,其中(B)级最⾼,(G)级最低。
6、配合是指(基本尺⼨)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的关系。
7、光滑极限量规简称为(量规),它是检验(孔、轴零件)的没有(刻度)的专⽤检验⼯具。
8、根据配合的性质不同,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9、⽤量规检验⼯件尺⼨时,如果(通)规能通过,(⽌)规不能通过,则该⼯件尺⼨合格。
10、按照构造上的特征,通⽤计量器具可分为(游标量具),(微动螺旋副量具),(机械量具),(光学量具),(⽓动量具),(电动量仪。
)11、形状公差包括(直线度),(平⾯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轮廓度)。
1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13、位置公差包括(平⾏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全跳动)。
14、在实际测量中,常⽤(相对)真值代替被测量的真值,例如,⽤量块检定千分尺,对千分尺的⽰值来说,量块的尺⼨就可视为(相对)真值。
15、螺纹按其⽤途不同,可分为(紧固)螺纹,(传动)螺纹和(密封)螺纹。
16、表⾯粗糙度Ra、Rz、Ry三个⾼度参数中,(Ra)是主要参数17、表⾯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点⾼度Rz)(轮廓最⼤⾼度Ry),(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距离Sw),(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撑长度率Tp)18、当通⽤量仪直接测量⾓度⼯件时,如果⾓度精度要求不⾼时,常⽤(万能量⾓器)测量;否则,⽤光学⾓分度头或(测⾓仪)测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机械类专业课程提供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结构及其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互换性和公差的基本知识,包括:孔轴极限与配合、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形位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应用和检测方法。
(2)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概念、测量器具和检测方法等。
(3)学习典型零件的互换性:轴承、螺纹联接、齿轮等。
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测绘基本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围绕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参数精度设计,讲授互换性与公差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典型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实践环节以尺寸测量实验、形位误差测量和表面粗糙度实验为主。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机械专业大学生掌握互换性与公差的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一定的机械零件检测技能,将精度设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并能够将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精度设计理论中。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开课依据:对毕业要求的能力支撑矩阵。
本课程是培养本科生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电控制等领域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达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能力矩阵1.4、1.6、2.1、2.2、2.3、2.4项要求见下表。
- 1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孔轴配合的互换性、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及选用。
(1)孔轴配合的互换性本模块内容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孔轴配合的国家标准,重点讲授广义孔和轴的基本术语、尺寸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的概念;讲授形位公差和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以及部分形位公差的评定和检测方法;讲授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和评定方法及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件
制造误差
由于加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零件的实际尺寸、形状和 位置与理想状态存在偏差。
测量误差
由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和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的 不准确性。
磨损与疲劳
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振 动等因素,导致零件的几何量精 度逐渐降低。
几何量精度的检测方法
1 2 3
比较测量法
将待测零件与标准件进行比较,通过直接观察或 使用测量工具来评定零件的几何量精度。
技术测量的定义是使用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对各种量值进行测量,以获得准确、 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详细描述
技术测量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物理原理的测量方法,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设备 ,对各种量值进行测量,如长度、宽度、高度、重量、温度等。它涉及到多个领 域的知识和技术,如几何量测量、机械量测量、电磁量测量等。
技术测量的基本要素
05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
系统误差: 由于某种确定的、经 常性的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其 大小和符号可以预测。例如,测 量仪器的偏差或老化。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随机误差: 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 测量误差,其大小和符号无法预 测。例如,温度、压力的微小波 动或测量仪器的不完善。
粗大误差: 由于测量者疏忽或外 部干扰引起的明显错误。例如, 读数错误或记录错误。
游隙的检测是为了确定轴承在安装后 是否具有足够的游隙,以保证轴承的 正常润滑和运转。
圆柱齿轮的互换性检测
01
02
03
04
圆柱齿轮的互换性检测主要包 括齿形精度、齿向精度和齿距
精度的检测。
齿形精度的检测是为了确保齿 轮的齿形符合设计要求,以减 小齿轮运转时的振动和噪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完整)
A
5
3.设计上
采用了互换性原则设计和生产的标准零部件,可简化 设计、计算、制图工作量,缩短了设计周期,并便于用计 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总之,遵循互换性原则进行设计、制造 和使用,可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率, 降低劳动强度。也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 化奠定了基础。
所以,互换性原则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原则,
优先数就是一种对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简化、协 调和统一的一种科学的数值制度。
A
8
1.优先数系的构成
由一系列十进制等比数列构成,代号Rr( r=5、10、 20、40、80),每个数都是一个优先数。
R5 公比 q=5=1.6
R10 公比 q=10=1.25
基本系列
R20 公比 q=20=1.12
R40 公比 q=40=1.06
轴 轴
孔 孔
Ymax Ymin Ymax Ymin=0
特征参数:
• Ymin=Dmax-dmin=ES-ei
• Ymax=Dmin-dmax=EI-es
A
32
3)过渡配合 :孔、轴公差带相互重叠,即可能具有X或Y的配合
Ymax Xmax Ymax
Xmax Xmax
Ymax
孔 轴
孔轴
轴 孔
特征参数:
c)画法:
(1)零线。
(2)确定公差带大小位置。
(3)孔
、轴
(或
) 或在公差带里写孔、轴。
(4)作图比例基本一致,单位 µm 、mm均可。
(5)基本尺寸相同的孔、轴公差带才能画在一张图上。
A
26
#公差与偏差的区别:
A
27
4.极限制
公差带有两个参数:一是公差带的 大小(即宽度);二是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 位置。国标已将它们标准化,形成标准公差 和基本偏差两个系列。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后习题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3.在相同条件下,在立式光学比较仪上,对某轴同一部位的直径重复测量10次,按测量顺序记录测得值为:30.4170;30.4180;30.4185;30.4180;30.4185;30.4180;30.4175;30.4180;30.4180;30.4185(单位为mm )。
(1)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2)判断有无过失误差,若有则删去;(3)求轴这一部位直径的最近真值;(4)求表示测量系列值的标准偏差σ;(5)求表示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xσ与极限误差xlim ∆;(6)写出最后测量结果。
解:列表测量顺序测得值Vi =Xi -10X 6210×Vi XiXi Vi −=.'2Vi 130.4170-0.0011已剔除230.418000-0.00010.01330.4185+0.00050.25+0.00040.16430.418000-0.00010.01530.4185+0.00050.25+0.00040.16630.418000-0.00010.01730.4175-0.00050.25-0.00060.36830.418000-0.00010.01930.418000-0.00010.011030.4185+0.00050.25+0.00040.1610X =10101∑=i Xi=30.4180∑=1012i Vi=2∑=912i Vi=0.899X =991∑=i Xi=30.4181σ=1102−=0.4714umum 3335.01989.0'=−=σ(1)∑==510i umVi∑==1060i umVi∑∑===−106510i i umViVi 因此无变值系统误差。
(2)按肖维勒准则由n =10查表1-5得Zc =1.96故Zc σ=1.96×0.0004714=0.0009mm 有σˆ001.01Zc V >=由肖维勒准则第一项测得值含粗误差,应剔除。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后习题解答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3.在相同条件下,在立式光学比较仪上,对某轴同一部位的直径重复测量10次,按测量顺序记录测得值为:30.4170;30.4180;30.4185;30.4180;30.4185;30.4180;30.4175;30.4180;30.4180;30.4185(单位为mm )。
(1)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2)判断有无过失误差,若有则删去;(3)求轴这一部位直径的最近真值;(4)求表示测量系列值的标准偏差σ;(5)求表示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xσ与极限误差xlim ∆;(6)写出最后测量结果。
解:列表测量顺序测得值Vi =Xi -10X 6210×Vi XiXi Vi −=.'2Vi 130.4170-0.0011已剔除230.418000-0.00010.01330.4185+0.00050.25+0.00040.16430.418000-0.00010.01530.4185+0.00050.25+0.00040.16630.418000-0.00010.01730.4175-0.00050.25-0.00060.36830.418000-0.00010.01930.418000-0.00010.011030.4185+0.00050.25+0.00040.1610X =10101∑=i Xi=30.4180∑=1012i Vi=2∑=912i Vi=0.899X =991∑=i Xi=30.4181σ=1102−=0.4714umum 3335.01989.0'=−=σ(1)∑==510i umVi∑==1060i umVi∑∑===−106510i i umViVi 因此无变值系统误差。
(2)按肖维勒准则由n =10查表1-5得Zc =1.96故Zc σ=1.96×0.0004714=0.0009mm 有σˆ001.01Zc V >=由肖维勒准则第一项测得值含粗误差,应剔除。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滨州学院
第一章测试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A:协作化生产B:生产现代化C:标准化D:大批量生产答案:C2.在我国颁发的下列标准中,技术水平最高的是()。
A:行业标准B:国家标准C:企业标准D:地方标准答案:C3.下列数系中,属于补充系列的是()。
A:R40B:R10C:R10/3D:R80答案:D4.分组装配法属于典型的()。
A:不完全互换B:内互换C:外互换D:完全互换答案:A5.在优先数系中,R20/3属于派生系列,其公比是()。
A:B:C:D:答案:B6.GB/T321-2005规定R5中的优先数,每增加()项,数值增加10倍。
A:20B:40C:10D:5答案:D7.为了实现互换性,同规格零件的几何参数应完全一致。
()A:对B:错答案:B8.不经过挑选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就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A:对B:错答案:B9.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层次低,在标准要求上可稍低于国际标准。
()A:错B:对答案:A10.互换性对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各方面都带来极大方便,所以它不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也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比较两个尺寸精度高低的依据是()。
A:公差数值B:公差等级C:配合种类D:基本偏差答案:B2.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是()。
A:测量得到的B:随机确定的C:加工后形成的D:设计时给定的答案:D3.已知孔轴配合是Φ40H7/f6,配合性质与其相同的配合是()。
A:Φ40F7/h7B:Φ40H7/f7C:Φ40F7/h6D:Φ40H6/f6答案:C4.当上偏差或下偏差为零值时,在图样上()。
A:不能标出零值B:必须标出零值C:视具体情况而定D:标或不标零值皆可答案:B5.GB/T1804-m表示的是()。
A:一般公差粗糙级B:一般公差精密级C:一般公差中等级D:一般公差最粗级答案:C6.当孔的下偏差大于相配合的轴的上偏差时,由此可以判定是()配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可修改版ppt]
R5 4.00 6.30 10.00
R10 3.15
4.00
5.00
6.30
8.00 10.00
R20 3.15 3.55 4.00 4.50 5.00 5.60 6.30 7.10 8.00 9.00 10.00
R40 3.15 3.35 3.55 3.75 4.00 4.25 4.50 4.75 5.00 5.30 5.60 6.00 6.30 6.70 7.10 7.50 8.00 8.50 9.00 10.00
6.3,12.5,25,50,100,400(m3/h);
水泵扬程采用R10/2派生系列:
8,12.5,20,32,50,80,125(m);
第2章 长度测量基础
2.1 概述
2.1.1测量的基本概念
1.定义:被测的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进行比 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试验过程。
2.意义:若被测量为L,标准量为E,那么测量就 是确定L是E的多少倍。即确定比值q = L / E,最 后获得被测量L的量值,即L = qE。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电子教案
性质:专业技术课 重要性:承上启下 特点:互换性属于标准化的范围,而测量技术属于计量学,
本课程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参考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王伯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陈于萍、高晓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胡风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2.5 标准化
1.定义:指标准的制订、发布和贯彻实施的全部活动过
程,包括从调查标准化对象开始,经试验、分析和综合 归纳,进而制订和贯彻标准,以后还要修订标准等等。 标准化是以标准的形式体现的,也是一个不断循环、不 断提高的过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五版)习题解答
第一章 圆柱公差与配合基本要求: 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
圆柱体结合的特点。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体系和结构,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公差带与配合。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基孔制与基轴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不同基准制的应用。
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的标注。
1. 计算出表中的极限尺寸,上.下偏差和公差,并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标注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单位为mm )。
2. 已知下列三对孔,轴相配合。
要求:(1) 分别计算三对配合的最大与最小间隙(X m ax ,X m in )或过盈(Y m ax ,Y m in )及配合公差。
(2) 分别绘出公差带图,并说明它们的配合类别。
① 孔:Φ20033.00+ 轴:Φ20065.0098.0--② 孔:Φ35007.0018.0+- 轴:Φ350016.0- ③ 孔:Φ55030.00+ 轴:Φ55060.0041.0++3. 下列配合中,查表1——7,表1——10,表1——11确定孔与轴的最大与最小间隙或过盈以及配合公差,画出公差带图,并指出它们属于哪种基准制和哪类配合? (1)Φ50H8/f7 (2)Φ80G10/h10 (3)Φ30K7/h6 (4)Φ140H8/r8 (5)Φ180H7/u6 (6)Φ18M6/h54.将下列基孔(轴)制配合,改换成配合性质相同的基轴(孔)制配合,并查表1——8,表1——10,表1——11,确定改换后的极限偏差。
(1)Φ60H9/d9 (2)Φ30H8/f7 (3)Φ50K7/h6 (4)Φ30S7/h6 (5)Φ50H7/u65.有下列三组孔与轴相配合,根据给定的数值,试分别确定它们的公差等级,并选用适当的配合。
(1)配合的基本尺寸=25mm ,X m ax =+0.086mm ,X m in =+0.020mm (2)配合的基本尺寸=40mm ,Y m ax =-0.076mm ,Y m in =-0.035mm(3)配合的基本尺寸=60mm ,Y m ax =-0.032mm ,Y m in =+0.046mm6.根据结构的要求,图1——1所示为黄铜套与玻璃透镜间的工作温度t=-50℃时,应有0.009—0.075mm 的间隙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1.分 1.分 类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验收量规: 检验部门或用户代表验收产品时使用的量规。
一般只用通规,且为磨损较多但尚未超出磨损极限 的工作通规。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检验工作通规是否超过最大实体尺 校 ↗ 校通—通(TT): 寸(最小极限尺寸)的校对通规。 对 检验工作止规是否超过最大实体尺 → 校止—通(ZT): 寸(最小极限尺寸)的校对通规。 量 检验工作通规使用过程中是否超出 规 ↘ 校通—损(TS): 磨损极限的校对止规。 如果工作量规是合格的,则TT和ZT应能通过,TS 不应通过。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3.公 差 .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3.公 差 .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上次课内容复习
什么叫随机、系统、粗大误差?三者有何区别? 如何进行处理? 什么是阿贝原则?如何减少其阿贝误差? 测量温度对标准温度的偏离和测量温度的变动分 别会产生哪类测量误差? 什么是验收极限?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1 概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3.公 差 .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3.公 差 .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工作通规的磨损极限尺寸等于被检工件的DM或dM,工 作止规的DM或dM等于被检工件的DL或dL; 对于校对量规,TT的dL等于工作通规的DM,TS的dM 等于工作通规的磨损极限尺寸,ZT的dL等于工作止规的 DM。 GB/1957—1981对于用于检验基本尺寸≤500、 IT6~IT16的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T和Z做了规定,校对 量规的制造公差为Tp=T/2。
1.分 1.分 类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
工作量规
光滑极限量规 → 验收量规
↘ 校对量规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1.分 1.分 类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工作量规: 工件制造过程中,工人检验工件时所使用的 量规。 工作量规分为通规(T)和止规(Z),成对使用。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1.分 1.分 类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用于孔的工作量规叫塞规;用于轴的工作量规叫卡规。 通规的尺寸等于DM(Dmin)或dM(dmax),分别限制Dfe和 dfe; 止规的尺寸等于DL(Dmax)或dL(dmin),分别限制Da或da。 应满足关系式:Dfe≥DM、Da≤DL、dfe≤dM、da≥dL。
述
§6-2 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6-3 测量方法的分类 §6-4 测量器具的分类及其技术性能指标 §6-5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
检测方法
普通计量器具测量
↘ 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1.分 1.分 类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校对量规: 检验工作量规的量规。
塞规的刚性好,不易变形和磨损,且便于用通用量 具检测,故无校对量规。
!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1.分 1.分 类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作 业:
6-2 试计算φ40H7/n6的工作量规和校对量规的工作尺寸及 磨损极限尺寸,并画出其尺寸公差带图。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光滑极限量规:无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 按包容要求,用极限尺寸综合控制尺寸 与形状误差。 分 类 结构形式 公 差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2.结构形式 结构形式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3.公 差 .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量规也存在制造误差,当其实际尺寸偏离被检工件的 极限尺寸时,将造成“误判”; 产品必须满足使用要求,故不许“误收”,其原则是 工作量规、校对量规的尺寸公差带都应“内缩”; 考虑到通规的磨损,还应再内缩一个“位置参数Z”。 Z——工作通规的公差带中心到被测工件DM、dM之间 的距离。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3.公 差 .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讲解例题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思考题: 思考题:
6-10 试述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和分类。 6-11 三种校对量规各起什么作用?合格的工作量规是否应 该被通过? 6-12 孔、轴用工作量规的公差带是如何布置的?其特点是 什么? 6-13 工作量规是否都应配套校对量规?为什么?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6-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1.分 1.分 类 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工作量规: 工件制造过程中,工人检验工件时所使用的 量规。 工作量规分为通规(T)和止规(Z),成对使用。
第17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六章 测量技术基础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