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四节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第四节 行为观察与指导

第一章 第四节 行为观察与指导

行为观察对幼儿教师的意义
基于观察的行为指导
学前儿童行为指导的原则
主动性
适宜性
过程性
基于观察的行为指导
行为指导的原则
1. 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指导原则是指教师自身要有指导意识和敏感性,能够主 动创设对学前儿童进行行为塑造与干预矫正的实际,进行积极有效 的干预,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首先,教师要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的意识和主动性。 其次,要建立班规,为学前儿童制定行为准则。 最后,安排好转换环节(不同活动的转换、过渡环节)。
神秘物品猜一猜——哑剧表演游戏 1.老师从神秘箱子里寻找神秘物品,并把摸到的物品表演出来让小朋友们猜。 2.换某个小朋友来摸神秘物品表演,其他小朋友们猜。 例如:小球、跳绳、呼啦圈
手指游戏、音乐游戏、律动游戏
基于观察的行为指导
行为指导的原则
2.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教师对学前儿童的行为指导要在教育现场实施进 行,循序渐进,逐渐转变。 学前儿童良好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反复实践与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为学前儿童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 支持学前儿童每一次的良好行为,帮助学前儿童采用小步递进的方式 实现终极目标,最终习得积极、适宜的行为。
基于观察的行为指导
转换、过渡环节 找茬游戏
1.让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衣服,请一个小朋友站起来,选择今天所穿的衣服上 的一个特点,并告诉大家是什么。例如:我的衣服上有条纹,谁和我一样?
2.大家相互寻找和该小朋友衣服有同样元素的,然后让这个小朋友尝试说:我 的衣服也有条纹,和XX 一样。之后这两个小朋友可以击掌、握手表示配合成功。
基于观察的行为指导
学前儿童行为指导的方法
角色扮演法 行为调控法 榜样示范法

第一章第4节 复合函数与初等函数

第一章第4节 复合函数与初等函数

作 业
• 习题一的第16、17题(交) • 课外作业,习题一的1-20题中没做过的。
常见的经济函数
1、成本函数 某商品的成本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的全
部经济资源投入(劳力、原料、设备等)的价格或费用
总额,它由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组成. 平均成本是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平均每单位产 品的成本.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固定不变的条 件下,产品的成本与平均成本都是产量的函数. 成本函数 平均成本函数
3x 2 例如 函数 y ax bx c, y , 4x 6
2
x 1 x 2 x , x 0 而y x , y 1 x x2 xn e , x ≥ 0
5
y ln
( x 2 1) cos 2 x
等都是初等函数;
是非初等函数。 大部分分段函数不是初等函数。
例如 y arcsinu, u 2 x 2 ; y arcsin( 2 x 2 )
3、复合函数的中间变量可以不止一个,也就是可以由两个以上 的函数经过复合而成。
x 例如 y cot , 2
y u,
u cot v ,
v
x . 2
例 1:下列函数能否构成复合函数?若能,写出 y=f[g(x)],并求 其定义域: ( 1) y u ,
(2)幂函数:y=x (常数
x
x
)
a
(特别地,常用对数 y=lgx,自然对数 y=lnx) (5)三角函数:y=sinx, y=cosx, y=tanx, y=cotx, y=secx, y=cscx (6)反三角函数:y=arcsinx, y=arccosx, y=arctanx, y=arccotx,

《高数》课件讲解第一章第四节《反函数》

《高数》课件讲解第一章第四节《反函数》

( x 2)
P.14 练习1.4 1(1),(2)
(5) f 1[ f (x)] x , x D( f ) f [ f 1(x)] x , x R( f )
求反函数的过程
y f (x)
x f 1( y)
y f 1( x)
从 y=f (x) 中求出 y 的范围,即为 y=f -1(x) 的定义域.
例1 函数 y kx b (k 0) 的反函数为 y x b;
§1.4 反函数
定义1.8 设函数 y f (x) 的定义域是 D( f ) , 值域是 R( f ) ,
若对 y R( f ) , 都有唯一确定的 x D( f ) 与之对应且满 足 y f (x) , 则 x 是定义在 R( f ) 上以 y 为自变量的函数, 记作函数为
x f 1( y) , y R( f ) 并称其为函数 y f (x) 的反函数.
k 函数 y a x (a 0,a 1) 的反函数是 y loga x;
函数 y x2, x (0,) 的反函数是 y x. 而函数 y x2, x (,0) 的反函数是 y x.
注意 函数 y x2 在整个定义域 (,)内不存在反函数.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y ex ex ; 2
(2) y ln( x
(3) y 2x 1. x1
x2 1);
解 (1) 由 y ex ex 得 e2x 2 yex 1 0 2
解之得 ex y y2 1 因ex 0, 故 ex y y2 1 应舍去.
从而有 ex y y2 1, 求得 x ln( y y2 1). 因此 y ex ex 的反函数为
反函数 x f 1( y) 常记为 y f 1( x), x R( f )

新高考数学第一章第四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新高考数学第一章第四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四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点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定1、对于实数x ,“0<x ”是“1<x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b a b a +=-”是“0<a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B A = ”是“φ=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3=x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0322=--x x ”C 、“1||=x ”是“1=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 、“m 是实数”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m 是有理数”4、设集合}20|{},0|{},02|{><∈=<∈=>-∈=x x R x C x R x B x R x A 或,则“)(B A x ∈”是“C x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多选)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p 是q 的必要条件的是( )A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B 、若5>x ,则10>xC 、若bc ac =,则b a =D 、若50<<x ,则1|1|<-x6、下图是电池、开关和灯泡组成的电路,假定所有的零件均等正常工作,则电路中“开关1K 和开关2K 有且只有一个闭合”是“灯泡L 亮”的 条件。

(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7、若α是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β是γ的充要条件,γ是δ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δ是α的 条件。

(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考点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探究与证明1、设R x ∈,则2>x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为( )A 、1<xB 、1>xC 、π<xD 、π>x2、若R y x ∈,,则0>+y x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为( )A 、1->+y xB 、0>>y xC 、0>xyD 、022>-y x3、关于x 的方程0122=++x ax 只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为( )A 、10=≤a a 或B 、10=<a a 或C 、01=≥a a 或D 、01=>a a 或4、若b a ,都是实数,试从①0=ab ;②0=+b a ;③0)(22=+b a a ;④0>ab 中选出适合的条件,用序号填空:(1)“b a ,都为0”的必要条件为 ;(2)“b a ,都不为0”的充分条件是 ;(3)“b a ,至少有一个为0”的充要条件是 。

第一章第四节反冲运动

第一章第四节反冲运动
提炼知识 1.定义. 反冲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向某一方向射出(或抛出)其 中的一部分时,这个物体的剩余部分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现 象.
2.特点. (1)反冲运动中,相互作用力一般较大,通常可以用 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反冲运动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机械能, 所以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判断正误
(1)反冲运动是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产生的效果.(√)
车以 v2 做匀速运动,
运动时间为 t= 2gh=
2×1.25 10 s=0.5 s,
在这段时间内人的水平位移 s1 和车的位移 s2 分别为 s1=v1t,s2=v2t.
由图可知,s1+s2=l. 即 v1t+v2t=l,则 v2=5lt=5×40.5 m/s=1.6 m/s.
(2)车的水平位移为 s2=v2t=1.6×0.5 m=0.8 m. 人落到车上 A 点的过程,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 (水平方向系统没有受外力,而竖直方向支持力大于重力, 合力不为零),人落到车上前的水平速度仍为 v1,车的速 度为 v2,落到车上后设它们的共同速度为 v,根据水平方 向动量守恒得:
设人从船头走到船尾所用时间为 t,人、船的平均速 度分别为 v 人和 v 船,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 mv 人-Mv 船=0,即 mst人-Mst船=0,得ss船人=Mm.
又因为 s 人+s 船=L,可得 s 人=MM+mL,s 船=M+m m L
3.“人船模型”的相关推论 . (1)人走船走,人停船停. (2)由 s 人=MM+mL,s 船=M+m mL 可知,s 人、s 船大小 与人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状态无关. (3)由ss人船=Mm可知,人、船的位移与质量成反比.
(1)车在人跳出后到落到地板期间的反冲速度; (2)人落在平板车地板上并站定以后,车还运动吗? 车在地面上移动的位移是多少?

高等数学 第一章 第四节 无穷小和无穷大

高等数学 第一章 第四节 无穷小和无穷大
x
因此,讨论一般的极限问题,先讨论极限为 0 的问题。
一、无穷小 —— 极限存在的一种最特殊的情形
1.定义: 极限为零的变量称为无穷小.
即:如 lim xn 0 ,
n x
{xn }是无穷小量 。 称当n 时,
如 lim f ( x) 0 , 称当x 时,f ( x)是无穷小量 。 如 lim f ( x) 0 , 称当x x0时,f ( x)是无穷小量 。
0
证 由无穷大与无穷小的关系,
1 只需证明 是无穷小。 f ( x ) g( x ) 1 1 1 当x x0时, 为无穷小, 极限为 , f ( x) g( x ) A 1 1 1 从而 也是无穷小. f ( x ) g( x ) f ( x ) g( x )
故 f ( x ) g( x )是无穷大。
2
但 y( xk ) 2k sin 2k 0
注意图形:
不是无穷大.
1 1 1 1 y sin ; y x sin ; y sin x x x x
1 例3 证明 lim . x 1 x 1

M 0. 要使 1 M , x 1
1 y x 1
1 只要 x 1 , M
x x0
M 0, 0, 使得当0 x x 0 时 1 恒有 f ( x ) , M
1 由于 f ( x ) 0, 从而 M. f ( x)
1 当x x0时, 为无穷大. f ( x)
意义: 关于无穷大的讨论, 都可归结为关于无穷小的讨论.
反例
1 2 1 例如,当x 0时, x sin , x arctan 都是无穷小 x x 推论4 若 lim g( x )存在且不为零, ( x )是无穷小, ( x) 则 ( x ) 也是无穷小。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批注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批注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批注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的著作,第一章第四节主要是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

在这一节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批注,展示了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长征是红军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行动,它是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艰难地穿越险恶山川、草地和河流的壮举。

这一节的批注可能会涉及到红军在行军过程中遭受的困难,比如恶劣的天气条件、缺乏食物和药品、敌人的袭击等等。

批注可能会提到红军士兵们的顽强意志和英勇奋斗精神,以及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而不畏艰险的决心。

其次,这一节的批注还可能会涉及到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政治和军事考验。

长征是红军转移战略的一部分,红军需要在行军中保持战斗力,避免被敌人歼灭。

批注可能会讨论红军如何在行军过程中组织战斗、采取掩护和伪装等策略,以及红军领导层如何解决内部矛盾和团结士兵的问题。

此外,这一节的批注还可能会涉及到长征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深
远影响。

长征是红军战略转移的成功实践,不仅使红军得以保存并
最终取得了胜利,还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提供了重
要的条件。

批注可能会强调长征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意义,以及红军
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总之,第一章第四节批注可能会从多个角度对红军长征进行全
面的分析和评述。

这些批注可能会涉及到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
难和挑战,红军的战略和战术,以及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这些批注,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红
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6+1)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6+1)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莫霍界面是
A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3.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地表至软流层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 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外部圈 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物 是地球自然环
气 组成的包围地球 质,主要成分 境的重要组成
圈 的复杂系统 是氮和氧
部分
水 地球表层水体 地表水、地下 水圈里的水处 圈 构成的连续但 水、大气水、 于不间断的循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依据。 2、掌握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及主要特征。 3、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知道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根据课本P21、P22和配套资 料,思考以下问题。
1、地震波的概念、分类以及特征 2、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依据 3、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FG线的高度约为2 000~3 000千米,
这个高度称为

(2)图中A、B、C、D、E分别表示地球的不同圈层,其中属于地球
外部圈层的是 ,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第一章:第四节 无穷小与无穷大

第一章:第四节 无穷小与无穷大
α (1) 如果 lim = 0,就说 α 是比 β 高阶的无穷小 , β
或说 β 是
比 α 低阶的无穷小. α ( 2) 如果 lim = C ≠ 0, 就说 α 与 β 是同阶的无穷小 . β α 特殊地, 特殊地, 如果 lim = 1, 则称 α 与 β 是等价的无穷小 , β 记作 α ~ β ;
例2 求
.
lim
4x 1 x →1 x 2 + 2 x 3
lim( x 2 + 2 x 3) = 0, 解 因 x→1
又 故
lim(4 x 1) = 3 ≠ 0,
x →1
x2 + 2x 3 0 lim = = 0. x →1 4x 1 3
由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关系,得 4x 1 lim 2 = ∞. x →1 x + 2 x 3
x 2 =1 ∴ 原式 = lim 3 x→ 0 3x 6
广西大学商学院 李丽明
18
例6 求 解 当
lim
ln(1 + 2 x ) . x → 0 arcsin 3 x
x → 时, ln(1 + 2 x~ 0 )
2x,
arcsin 3x ~ 3x,

ln(1 + 2 x ) 2 x 2 = = . lim x → 0 arcsin 3 x 3x 3
广西大学商学院
李丽明
19

Q lim x 2 = 0, ∴函数x 2是当x → 0时的无穷小.
x→ 0
Q lim
1 = 0, x→ ∞ x
x→ +∞
1 ∴函数 是当x → ∞时的无穷小. x
Q lim e x = 0, ∴函数e x是当x → +∞时的无穷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共20张PPT)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内容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图教学目标•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活动一:自学教材概念表述: 海拔 、相对高度、等高线AB海平面(0米)B 点海拔A 点海拔A B 相对高度智力闯关题:甲山的海拔为 米,丁山的海拔为 米,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150********学案1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0010010050米——等高距活动二:等高线地形图是怎么画出来的问题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有什么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越度越缓。

陡缓活动三:小组探究活动四: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活动四: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峰之间较低平的部位等高线重叠的部位活动五:能力展示1.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

(3)如果要从A 、B 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如果要攀岩,最好选择C 、E 中的_______处。

鞍部山谷陡崖400B E2、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D300100200100300200300100200100300200ACDBN甲乙3、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蓝色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活动六:总结延伸地形图还有哪些类型呢?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图判断坡度陡缓 识别地形部位一目了然某一方向更直观课堂小结请问学们来谈谈你的收获本课时完谢谢!。

第一章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

第一章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提要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世情:时代背景。

国情:实践基础。

党情:现实依据。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世情)就国际形势来讲,一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二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三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国情)就国内形势来讲,我们在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以后,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中国充满活力。

第一章_第四节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章_第四节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部队伍开始整体性新老交替。不仅新 中国成立之前成长起来的干部,而且“ 中国成立之前成长起来的干部,而且“文化 大革命”前党培养出来的干部, 大革命”前党培养出来的干部,都陆陆续续 退下领导岗位。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退下领导岗位。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 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 部走上领导岗位, 部走上领导岗位,既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 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党的十六大前各省换届改选后, 个省 党的十六大前各省换届改选后,31个省 市自治区的党委书记平均年龄已降到 58 16 十六大后再次调整,又降到57岁 岁,十六大后再次调整,又降到 岁。在省 级领导班子成员中, 岁以下的超过了 岁以下的超过了1/3。 级领导班子成员中,50岁以下的超过了 。 十六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平均年龄55 岁 十六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平均年龄 4岁, 50岁以下的占 。 岁以下的占1/5。 岁以下的占
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党情的变化) 。(党情的变化 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党情的变化) 党内状况面临着 新问题 历史方位问题 党员队伍问题 党的作风问题 对党提出了这 样一个严峻的挑战, 样一个严峻的挑战, 即“中国共产党如 何始终成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领导核心? 领导核心?”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 三个代表” 社会历史条件
1.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 三个代表” 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的时代背景。 世情的变化) 形成的时代背景。(世情的变化)
国 际 局 势 发 生 了 新 变 化
科学技术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文化多元化

第一章 第4节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一章  第4节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力以及它们的合力均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 r>r0 时, 它们的合力表现为引力;当 r<r0 时,它们的合力表现为斥力, 故 A、B 选项皆错。当分子间距离变化时,分子间的引力和 斥力同时增大或减小,故 C 错。
[答案] D
[借题发挥] 判断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必须先明确分子 间距离的关系即 r 与 r0 的关系,这是大前提,在这一前提下 可确定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大小的总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 若 F 分为斥力,不是说引力不存在了;F 分为引力,也不是说 只有引力而没有斥力。
F 随 r 变化的关系如图: ①当 r<r0 时,合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 r>r0 时,合力随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 减小; ③当 r>10r0 时,F 引和 F 斥都十分微弱,可以认为分子间无 相互作用力(F=0)。
3.分子力模型:用两个小球中间连有一个弹簧的模型来 比喻分子及其间的分子力:小球代表分子,弹簧的弹力代表 分子斥力和引力的合力。
解析:锯条弯到一定程度就会断裂是因为断裂处分子之间的 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力不能发挥作用而断裂;给自行 车打气时越打越费力,是因为胎内气体分子多了以后气体的 压强增大,而不是分子之间斥力起作用。选项 A 和选项 B 的 解释是错误的,选项 C 和选项 D 的解释是正确的。 答案:CD
5.如图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 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 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 ________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 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________作用。 解析:由于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所以 要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大的拉力向上 拉橡皮筋。 答案:大 分子引力

领导科学-第一章第4节-领导科学有意义和方法

领导科学-第一章第4节-领导科学有意义和方法
设的实际
学习领导科学, 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
命挑战的需要
学习领导科学,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的需要
必须有分析的借鉴国 外和我国古代的领导
思想
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 的优良传统,认真总 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

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是学习领导科学的根本方法
1
要重视理论学习
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第四节领导科学有意义和方法
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要求:
学习领导科学,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学习领导科学, 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

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
必须从我国现代化建 设的实际出发,历史方法、比较方
法、案例方法、系统方法、借
2
要加强理论的应用, 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鉴方法

第一章第四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PPT课件

第一章第四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PPT课件

第四节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二、会计人员
(二)会计人员的职责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的要求,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档案资料。 (6)遵守、维护国家财经制度及财经纪律,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将会计的主要职责规定为进行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两个重要方面。《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明确了会计人员的具体职责:
第四节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二、会计人员
(二)会计人员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将会计的主要职责规定为进行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两个重要方面。《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明确了会计人员的具体职责:
(1)会计人员应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项收支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合理使用资金,正确计算各项税金并保证及时入库。 (2)按《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认真进行会计核算,即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
第四节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地 点:光扬电脑公司财务部 人 物:杨经理、小刘、小张 杨经理:我负责记帐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总帐的登记,还要编报表(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不能由同一人兼办) 小 刘:我负责几乎全部明细帐的登记(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和银行存款账 ) 小 张:我当出纳,还要负责凭证的装订和档案的保管 此时,有一位女孩走了进来 小 云:我是我们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公司经理让我到财务部报到 杨经理:欢迎,以后你来当出纳,同时负责公司债权债务明细帐的登记,让小张帮我填制记帐凭证。
案例:光扬电脑公司财务部的人员分工错在哪里?
第四节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案例:光扬电脑公司财务部的人员分工错在哪里?

第一章 第四节 物体的运动速度

第一章 第四节    物体的运动速度

物体运动的速度基础知识 一、平均速度1.定义: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2.表达式:公式v =st.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读作米每秒.常用的单位还有km/h,1 m/s =3.6 km/h.4.矢量性:平均速度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5.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填“粗略”或“精确”)地反映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二、瞬时速度 1.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矢量性:瞬时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即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3.物理意义:瞬时速度能精确(填“粗略”或“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时刻的运动快慢.重点探究一、平均速度小明坐在沿直线行驶的汽车上,从甲地到乙地用时20分钟,行程20 km ,根据公式v =st ,他计算出自己的速度为60 km/h.而途中某时刻小明发现速度计显示为70 km/h.(1)上面提到的两个速度各表示什么速度? (2)速度计显示的是什么速度?(3)若小明由乙地返回甲地又用了20分钟,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它能反映汽车运动的快慢吗? 答案 (1)60 km/h 为20分钟内汽车的平均速度;70 km/h 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 (3)因为全程的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为0 不能1.对公式v =st的理解(1)速度采用比值定义法,不能说v 与s 成正比.s 大,仅指物体的位置变化量大.位移大,速度不一定大;当物体位置变化快时,速度才大.(2)式中s 是位移不是路程,s 与t 具有对应性. 2.速度是矢量(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 (2)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例1 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 =s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s 越大,速度越大B.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s 和时间t 都无关C.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v 1=2 m/s 、v 2=-3 m/s ,因为2>-3,所以v 1>v 2 例2 甲、乙两地相距60 km ,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用40 km/h 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13,剩余的23路程用了2.5 h.求: (1)此汽车在后23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1)16 km/h (2)20 km/h二、瞬时速度如图1所示,在气垫导轨上A 处安装光电门,滑块上分别插上宽窄不等的遮光片.每次都从最高点释放滑块,则滑块上的P 点每次经过A 时的运动快慢相同.数字计时器可以记录P 点从A 点经过一段位移Δs 所需的时间Δt (Δs 为遮光片宽度).遮光片宽度Δs 和所需时间Δt 列表如下:(1)求出每次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并填入上表.(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随着Δs 的减小,平均速度的大小有什么特点?这反映了什么物理意义?(3)如何更精确地测定P 点经过A 处的瞬时速度呢?P 点经过A 处的速度更接近上述所求的哪一个速度? 答案 (1)0.56 0.51 0.50(2)随着Δs 的减小,平均速度的大小似乎在向某个数值靠拢.这说明,随着Δs 的减小,所得的平均速度就越接近P 点经过A 处的瞬时速度.(3)再缩小遮光片的宽度,使时间Δt 尽可能小.Δt 越小,ΔsΔt 就越接近P 点经过A 处的瞬时速度.P 点经过A 处的瞬时速度更接近0.50 m/s.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例3 (多选)下列速度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A.火车以76 km/h 的速度经过“深圳到惠州”这一路段B.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50 km/hC.城市繁华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15 km/h 注意车速”字样D.足球以12 m/s 的速度射入球门 例4 (多选)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时的速度指平均速度 B.信号沿运动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 指瞬时速度C.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 km/h ,指的是瞬时速度D.台风以360 km/h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指平均速度 三、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1.平均速度: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位移时间.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路程时间.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4.注意(1)因为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所以平均速度的大小小于等于平均速率. (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但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例5 一物体从A 点沿正东方向以5 m/s 的速度运动6 s 到达B 点,然后又以10 m/s 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 s 到达C 点,求物体在这10 s 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答案 5 m/s ,方向由A 指向C 7 m/s随堂检测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气象台对“玉兔”台风预报是:风暴中心以18 km/h 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3 m/s.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 )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答案 A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多选)如图2所示是三个质点A 、B 、C 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物体做单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相同B. 三个质点到达M 点的瞬时速度相同C.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D. B 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 AD3.(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计算)(多选)小明上午从家门口打车,经过一段时间又乘坐同一出租车回到小区门口.车票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 km/hB.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C.小明全程的平均速率为20 km/h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率为0 答案 BC4.(速度公式的应用)在某次海上军事演习中,一艘驱逐舰以90 km/h 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20 km 处同方向匀速航行的航空母舰,驱逐舰总共追赶了270 km 才赶上,则航空母舰的航速为多大? 答案 50 km/h解析 根据追赶过程中驱逐舰的位移和速度,可求得追赶过程所用的时间 t =s 1v 1=3 h 追赶过程中,航空母舰的位移 s 2=s 1-120 km =150 km所以,航空母舰的速度大小为v =s 2t =50 km/h.【考点】平均速度的理解及简单计算 【题点】平均速度的计算课后练习一、选择题 考点一 平均速度1.日常生活中,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我们都称“速度”.下列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百米赛跑运动员以9.8 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由于堵车,在隧道内车速仅为1.2 m/s C.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D.子弹以800 m/s 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答案 B2.(多选)如图1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 、ABC 、ABCD 、ABCDE 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 、2 s 、3 s 、4 s ,已知方格的边长为1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为52m/s C.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 ABC3.一名短跑运动员在100 m 竞赛中,测得他5 s 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 ,则运动员在100 m 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 m/s答案 D考点二 瞬时速度4.下列关于速度的叙述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A.火车以76 km/h 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B.某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C.公路上某雷达测速仪测得一卡车速度是56 km/hD.物体在第2 s 末的速度是4 m/s 答案 BCD考点三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5.2016年春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很受游客欢迎,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在景区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2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 ;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此处到井冈山还有150 km.关于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0 km/h 是平均速度,150 km 是位移 B.80 km/h 是瞬时速度,150 km 是路程 C.80 km/h 是瞬时速度,150 km 是位移 D.80 km/h 是平均速度,150 km 是路程 答案 B6.2017年9月3日全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浙江队的谢震业以10秒04夺冠,广东队的苏炳添以10秒10遗憾摘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起跑阶段的速度一定是谢震业大B.全程的平均速度一定是谢震业大C.全程的任意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都是谢震业大D.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一定是谢震业大 答案 B7.2013年10月11日,在天津举行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中,中国队以8分06秒06的成绩夺得冠军,中国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个项目的冠军,取决于她们在800米中( )A.平均速率大B.平均速度大C.冲刺时的瞬时速度大D.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答案 A考点四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8.(多选)2016年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如图3,设游客甲驾车从九华山大门去黄山大门,行程162 km.游客乙驾车从黄山大门赶往九华山大门,行程158 km.若两人恰好同时出发且同时到达,则甲、乙在两地之间运动的过程中( ) A.研究甲车的行驶路程时能将车看成质点 B.甲车、乙车的平均速度相同C.甲车的平均速率大于乙车的平均速率D.游客乙驾车行驶“158 km ”指的是位移 答案 AC9.(多选)下表是唐山站至北京南站的某次列车运行时刻表,设火车在每站都能准点到达、准点开出,运行时间为全程所用总时间,由此可知( ) A.列车从唐山站到北京南站的位移为234 km B.列车全程的平均速率约为96 km/hC.列车由军粮城北站到北京南站的平均速率约为179 km/hD.列车由唐山站到北京南站共运行87 min 答案 CD 二、非选择题10.(平均速度的理解及简单计算)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 1=10 m/s ,v 2=15 m/s ,求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 12 m/s解析 设两段相等位移均为s ,则两段用时分别为t 1=s v 1,t 2=s v 2,全程的平均速度v =2s t 1+t 2=2ss v 1+s v 2=2v 1v 2v 1+v 2=12 m/s.【考点】平均速度的理解及简单计算 【题点】平均速度的简单计算11.(平均速度的理解及简单计算)一支队伍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追赶到队前传达命令后又立即返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 200 m ,在整个过程中,通讯员共用时80 s ,比队伍多走了80 m 的路程,则全过程通讯员通过的路程及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 280 m 2.5 m/s解析 队伍前进了200 m ,而通讯员多走了80 m ,故全过程通讯员通过的路程为200 m +80 m =280 m ,而通讯员走过的位移为200 m ,故平均速度大小v =s t =20080 m/s =2.5 m/s.【考点】平均速度的理解及简单计算 【题点】平均速度的计算1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计算)登山运动中,小张用100 min(分钟)由宿营地X 爬到山顶Y .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 ,相对于X 升高了1 200 m ,如图4所示,求:图4(1)小张由X 运动到Y 总的位移的大小; (2)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3)他的朋友小李从Z 点爬山,比小张晚20 min 开始,平均速率为0.5 m/s ,还比小张早20 min 到达山顶,问小李由Z 爬到Y 共通过了多少路程?答案 (1)2 000 m (2)13 m/s (3)1 800 m解析 (1)由X 到Y 总的位移的大小为 s = 1 6002+1 2002 m =2 000 m. (2)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v =s t =2 000 m 100 min =20 m/min =13 m/s.(3)小李爬山所用的时间t 2=100 min -20 min -20 min =60 min. 小李由Z 爬到Y 通过的路程s ′=v 2t 2=0.5 m/s ×60×60 s =1 800 m. 【考点】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题点】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计算。

04 第一章 第四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04 第一章 第四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x>32.
第四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必备知识 落实“四基”来自核心考点 提升“四能”
课时质量评价
2 . (2024·泰 安 模 拟 ) 已 知 集 合 A = {x|x2 - 5x + 4<0} , B = {x|x2 - 7x + 10<0} , 则
A∪B=( )
A.(1,2) C.(2,4)
√B.(1,5)
第四节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必备知识 落实“四基”
核心考点 提升“四能”
课时质量评价
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不等式x2-(a+1)x+a<0.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x-a)(x-1)<0. 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a); 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1).
课时质量评价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考向1 在R上的恒成立问题
【例2】(2024·盐城模拟)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kx2-3kx+2k+1≥0对任意x∈R恒成
立,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0,4]
C.(-∞,0]∪[3,+∞)
B.[0,3] D.(-∞,0]∪[4,+∞)
A 解析:当k=0时,不等式kx2-3kx+2k+1≥0可化为1≥0,其恒成立;当
3.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

1 2

1 3
,则a+b的值是________.
-14


:由题



1 2

1 3

ax2

bx

2

0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读书笔记第一篇嘿,朋友们!今天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感觉真是太棒啦!这一节里啊,作者描述的那些场景,就好像在我眼前放电影一样。

我看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期待。

作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都那么鲜活。

他们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有着自己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可就是这些普通人,在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我特别佩服那些勇敢的革命者,他们面对那么多困难和危险,却一点儿都不退缩。

就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勇士,心中的那团火一直在燃烧。

还有啊,这一节里对环境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

破败的街道、贫苦的百姓,让人忍不住心里发酸。

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更加衬托出了革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读完这一节,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感觉自己好像也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想要和他们一起去战斗,一起去改变这个世界。

好啦,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咱们下次再聊!第二篇亲人们,我来跟你们讲讲《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哈。

哇塞,这一节可太精彩了!一打开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进去了。

我仿佛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那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看到了人们为了生存而挣扎,也看到了他们为了理想而拼搏。

这里面的故事,有的让我感动得想哭,有的又让我激动得想跳起来。

那些革命者们,他们太了不起啦!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一心只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而且哦,这一节里的细节描写真的绝了!比如说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让我感觉这些人就站在我面前似的。

还有那些对话,简单朴实,却又充满力量。

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子弹,直击人心。

我边读边想,要是我在那个时候,我会怎么做呢?会不会也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决心?啊,这一节读下来,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革命者们充满了敬意。

好啦,今天就先说到这儿,我要再去回味回味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2.通过图象分析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一、分子力的宏观表现[导学探究]1.为什么坚硬的固体很难被拉长?答案这是分子间引力的宏观表现.2.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答案这是分子间斥力的宏观表现.[知识梳理]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2.当外力欲使物体压缩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斥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压缩.3.大量的分子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固体分子、液体分子间有空隙,却没有紧紧地吸在一起,说明分子间还同时存在着斥力.二、分子间的作用力[导学探究]如图1所示,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若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在拉出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玻璃板的重力相等吗?为什么?图1答案不相等.因为玻璃板和液面之间有分子引力,所以在使玻璃板拉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要大于玻璃板的重力.[知识梳理]1.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总是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而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r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3.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1)分子间距离r=r0(平衡距离)时,F引=F斥,分子力为零,所以分子间距离等于r0的位置叫平衡位置.(2)当r<r0时,F斥>F引,分子力F表现为斥力.(3)当r>r0时,F斥<F引,分子力F表现为引力.当r≥10r0时,F引和F斥都十分微弱,可认为分子力F=0.(4)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当r<r0时,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r>r0时,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图24.分子力的实质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质上是一种电磁力,是由原子内部的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一、分子力的宏观表现例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B.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C.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答案AD解析水是液体、铁是固体,正常情况下它们分子之间的距离都为r0,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恰好平衡.当水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由r0略微减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的宏观表现为斥力,其效果是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当用力拉铁棒两端时,铁棒发生很小的形变,分子间距离由r0略微增大,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的宏观表现为引力,其效果为铁棒没有断,所以选项A、D正确.气体分子由于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够到达容器内的任何空间,所以很容易就充满容器,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远大于r0,分子间几乎无作用力,就是有作用力,也表现为引力,所以B错误.抽成真空的马德堡半球,之所以很难拉开,是由于球外大气压力对球的作用,所以C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D.二、分子力的特点例2(多选)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D.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答案BC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这两个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引力、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但分子力(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却不是这样.当分子间距r<r0时,斥力比引力大,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并随r的增大而减小;当r>r0时,引力比斥力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r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B、C 项是正确的,A、D项是不正确的.故正确答案为B、C.三、分子力的功例3分子甲和乙距离较远,设甲固定不动,乙分子逐渐向甲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近的这一过程中()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B.乙分子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C.先是乙分子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乙分子做正功D.先是分子力对乙分子做正功,然后乙分子克服分子力做功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由于开始时分子间距大于r0,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因此分子乙从远处移到距分子甲r0处的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由于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因此分子乙从距分子甲r0处继续向甲移近时要克服分子力做功.故正确答案为D.1.(分子力的宏观表现)“破镜难圆”的原因是()A.玻璃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B.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力的作用C.一块玻璃内部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而两块碎玻璃片之间,分子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D.两片碎玻璃之间,绝大多数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可忽略,总的分子引力为零答案D解析破碎的玻璃放在一起,由于接触面的错落起伏,只有极少数分子能接近到分子间有作用力的程度,因此,总的分子引力非常小,不足以使它们连在一起.2.(分子力的特点)(多选)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当r增大时,这两个分子之间的分子力()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C.可能增大D.可能减小答案CD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题设的r是大于r0(平衡距离)还是小于r0未知,增大多少也未知.由图可知,分子间距离r在从无限小到无限大的区间内,分子力随r的增大是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3.(分子力的特点)如图3所示,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x 轴正半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或引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图3A.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 mB.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0 mC.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0 mD.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 m答案B解析由于分子间斥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比引力快,所以题图中曲线ab表示斥力,cd表示引力,e点引力和斥力平衡,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为10-10 m,所以B选项正确.4.(分子力的功)如图4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穷远处静止释放,在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下靠近甲.甲、乙两分子间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图中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的位置,则乙分子速度最大处可能是()图4A.a点B.b点C.c点D.d点答案C解析从a点到c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速度增加;从c 点到d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速度减小,所以在c点速度最大.题组一分子力的宏观表现1.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A.分子已占据了整个空间,分子间没有空隙B.分子间的空隙太小,分子间只有斥力C.压缩时,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D.分子都被固定在平衡位置不动答案C解析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故A、D选项错误.压缩固体和液体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是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2.(多选)下列哪些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B.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C.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留下字迹D.两铅块在压力作用下吻合在一起答案CD解析电荷间的作用力是电场力,磁铁吸引小铁钉是磁场力的作用,A、B错误.粉笔小颗粒能留在黑板上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两铅块能吻合在一起也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C、D正确.3.表面平滑的太空飞行器在太空中飞行与灰尘互相摩擦时,很容易发生“黏合”现象,这是由于()A.摩擦生热的作用B.化学反应的作用C.分子力的作用D.万有引力的作用答案C解析当表面平滑的飞行器在太空中与灰尘相互摩擦时,可以使飞行器表面与灰尘的距离达到分子力的作用范围,而发生“黏合”,因此是分子力的作用,C项正确.题组二分子力的特点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的()A.引力增大,斥力减小B.引力增大,斥力增大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D.引力减小,斥力增大答案C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变化的快,故A、B、D错误,C正确.5.两分子间的作用力F与间距r的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r<r1时,两分子间的引力为零B.r1<r<r2时,两分子间的作用力随r的增大而逐渐增大C.r=r2时,两分子间的引力最大D.r>r2时,两分子间的引力随r的增大而增大,斥力为零答案B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r<r1时,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故A错误;r1<r<r2时,两分子间的作用力随r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r轴下方表示分子力是引力,故B 正确;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均随着两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加,r=r2时,分子间的引力不是最大,故C错误;r>r2时,两分子间的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斥力不为零,故D错误.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引和斥力F斥两部分组成,则()A.F斥和F引是同时存在的B.F引总是大于F斥,其合力总是表现为引力C.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小,F斥越大D.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大,F斥越小答案A解析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都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更快一些.当r<r0时,合力表现为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r>r0时,合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正确选项是A.题组三分子力的功7.两个分子从远处(r>10-9 m)以相等的初速度v相向运动,在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其动能的变化情况为()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D解析从r>10-9 m到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随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大;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随距离减小,分子间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D正确,A、B、C错误.8.(多选)如图2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图2A.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至c做减速运动B.乙子分子由a至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C.乙分子由a至b的过程中,分子力一直做正功D.乙分子由b至d的过程中,分子力一直做负功答案BC解析由题图可知F=0处c点r=r0是平衡位置,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所以a→b→c分子力做正功,动能增大,c→d分子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所以A、D错误,B、C正确.9.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此过程中:(1)若不考虑其他作用力,则整个过程中乙分子的加速度怎么变化?(2)不考虑其他作用力,乙分子的动能怎么变化?答案(1)由于乙分子只受分子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乙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分子力成正比,也就是乙的加速度的变化与分子力的变化一致,即在整个过程中,乙分子的加速度大小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加速度的方向先是沿甲、乙连线指向甲,后是沿甲、乙连线指向乙.(2)根据动能定理,乙分子的动能变化量等于合力即分子力对乙分子所做的功,由于分子力对乙分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所以乙分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第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