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强弱教案
音的强弱音乐教案
音的强弱音乐教案音的强弱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会音乐中的强弱,认识f强音记号、p弱音记号。
2、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及乐器表现音乐的强弱。
3、引导幼儿为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伴奏。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山谷背景情境;小狗、小猫、老虎、蜜蜂;节奏卡;强音、弱音记号;音乐《山谷回音真好听》;串玲、玲鼓、沙锤;“美丽山谷”字卡。
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认识串玲、玲鼓、沙锤并会使用它们。
活动过程1、活动开始“今天我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想去吗?”(想)师幼随音乐进入教室。
“我们到了哪儿?”(教师出示“美丽山谷”字卡,引导幼儿认识字宝宝)“山谷里的小动物也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了,看,都有谁?”教师依次出示小狗、小猫、老虎、蜜蜂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并学它们的叫声。
“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
”师幼练习乐曲1234/5—/5432/1—//。
教师随音乐提问:“小狗怎样/叫一?”幼儿模仿小狗的叫声回答:“汪汪汪汪/汪一。
”分析:在开始部分教师用游戏的方法导入,幼儿通过以上的游戏活动达到了发声练习的目的,并且活跃了课堂氛围。
2、认识强音、弱音记号(1)引导幼儿认识强者、弱者师:“老虎和蜜蜂相比,谁的声音大而重?”(老虎)“谁的声音小而轻?”(蜜蜂)“在音乐课里,这种大而重的`音叫强音,用‘f’来表示,它叫强音记号;小而轻的音叫弱音,用‘p’来表示,它叫弱音记号。
”(2)根据强音、弱音记号来练习发声练习曲老虎的声音用强的声音唱,蜜蜂的声音用弱的声音唱。
(3)用身体制造声势来表现音的强弱“怎样制造大而重的声音来表示强音?”(跺脚、拍手等)“怎样制造小而轻的声音来表示弱音?”(拍肩,脸等)师幼进行节奏练习:ff/pp/ff/pp/(强强/弱弱/强强/弱弱),fp/fp/(强弱/强弱)(4)用乐器表现音的强弱出示三种乐器:串玲、玲鼓、沙锤,请小朋友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思考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适合表现强音,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适合表现弱音。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强弱规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生活、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强弱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实验探究声音强弱的规律。
3. 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强弱概念、实验探究声音强弱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强弱规律。
2. 运用实验法验证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雷声、掌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强弱。
2. 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介绍声音的响度、音量等概念,解释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振动幅度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强弱,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探讨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5. 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声音在通讯、音乐、电影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科技领域中对声音强弱的研究。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强弱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不同场景下的声音强弱现象。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声音强弱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3. 评价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声音强弱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物体(如尺子、鼓等)、声音测量仪器(如声级计)、实验记录表。
2. 教学媒体:PPT、视频资料、图片等。
3. 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
八、教学拓展1. 探究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探讨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距离。
2. 声音的调制与解调:学习声音的频率、波形等知识,了解调制解调在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音的强弱》教案――(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音的强弱》教案――(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的强弱》教案(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张丹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2.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进行各种音乐活动。
教具准备:钢琴、鼓、小粉笔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二、直观形象,模仿音的强弱1.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一段乐曲,现在老师将这段乐曲弹奏两遍,你们仔细听一听弹奏的这两遍有什么不同?学生听辨,回答问题。
(大与小的区别)[设计意图]对音的强弱有一个直观印象2.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在我们平时周围的生活中你听到过的声音哪些声音比较强,哪些声音比较弱,并模仿一下。
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各种不同强弱的音响,初步理解强弱不同的音响。
小结:同学们讲得真好!声音就在我们的身边,声音有强也有弱。
板书设计:音的强弱三、律动游戏:感受音的强弱1.出示鼓和鼓面上散落的小粉笔头。
师:同学们注意看,老师这儿有一个鼓,鼓面上有一些小粉笔头,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来敲击大鼓,同学们注意观察:鼓面上的小粉笔头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学生用语言描述或用动作模仿。
[设计意图]通过这―方法来理解鼓声的大小与粉笔头的表现有关系。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大鼓与小粉笔头的游戏:把教室当成大鼓面,你们当成鼓面上的小粉笔头,现在老师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来敲击大鼓,看看你们这些小粉笔头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学生开始游戏。
师:做得都很好。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音的强弱,训练学生灵活的反应能力,达到互相协调配合的能力。
四、朗读歌谣,体验音的强弱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谣,你们想不想学呢?老师相信你们自己就能会,能不能?但是老师有个要求:在读歌谣的时候要划拍按节奏来读,好吗?学生自由练读、齐读,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节奏上的不足,加以纠正。
音的强弱教案
音的强弱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音的强弱特性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音的强弱特性以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区分和表达音的强弱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来感受和表达音的强弱。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图像或图片,如雷电、海浪等,引发学生对强弱的感知和理解。
2. 提问学生对于强弱的感觉和描述,引导他们思考音乐中的强弱。
知识讲解:1. 介绍音的强弱特性,解释音的强弱是指音的响度或音量的大小。
2. 演示不同强度的音,比如强音和弱音,并让学生感受和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
3. 解释音的强弱在音乐中的作用,如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等。
活动实践:1. 分发乐器或发声器材,如小提琴、鼓、口琴等,让学生通过演奏或吹奏不同强度的音来感受和表达音的强弱。
2. 进行音乐听辨活动,播放不同强度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辨别和描述音的强弱特性。
3. 分组进行合作创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情感或场景,创作一段音乐,通过音的强弱来表达情感或营造氛围。
总结回顾:1. 提醒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音的强弱特性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教学拓展:1. 给学生提供更多音乐作品,让他们欣赏和分析其中音的强弱特性的运用。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音乐元素与音的强弱的关系,如音的高低、音的长短等。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于音的强弱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口头表达或书面反思等形式,评估他们对于音的强弱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教学资源:1. 图像或图片展示素材。
2. 不同强度的乐器或发声器材。
3. 不同强度的音乐片段。
4. 合作创作活动所需的素材。
教案延伸:1. 将音的强弱与其他音乐元素结合,如节奏、旋律等,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创作。
2.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音乐风格或曲目中音的强弱的运用,进一步加深对音乐表达的理解。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知道声音的强弱与响度、振幅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强弱概念及影响声音强弱因素的认识。
2.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强弱与响度、振幅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声源(如鼓、锣等)、振幅控制器(如弹簧)、响度计、实验桌、椅子等。
2. 教学课件:声音的强弱概念、实验过程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强弱,如雷声、蚊子声音等。
2. 讲解:介绍声音的强弱概念,解释响度、振幅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3.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步骤:(1)将声源(如鼓)固定在实验桌上,调整振幅控制器(如弹簧)的高度,使鼓面振幅不同。
(2)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观察并记录响度计的示数。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声音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4. 实验二: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响度的关系。
步骤:(1)将声源(如锣)固定在实验桌上,保持振幅不变。
(2)调整锣的距离,使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
(3)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响度计的示数。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声音强弱与响度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强弱概念,知道了声音的强弱与响度、振幅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声音的传播: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等介质传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2.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强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噪声控制、声音信号传递等。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份关于声音强弱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分析等。
2. 结合生活实例,论述声音的强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音的强弱(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音的强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声音的强弱变化?”比如,当我们说悄悄话时,声音就很轻;而当我们高兴欢呼时,声音就很响亮。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音的强弱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音的强弱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音的强弱的基本原理,如使用乐器演奏不同力度的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音的强弱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真正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起来,还是有些难度。尤其是在音符时值的掌握和音强的准确表达上,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自信。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音的强弱变化。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我注意到,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仍然存在疑惑,这说明我在讲解方面可能还需要更加细致。
2.教学难点
-音符时值的准确理解:学生可能难以区分不同音符的时值长短,例如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混淆。
-音强的准确表达:在实际演奏或演唱时,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控制音的强弱,如弱音不够弱,强音不够强。
-音强标记的应用:学生可能在阅读乐谱时忽略音强标记,导致演奏效果与原作意图不符。
-创作练习中的音强运用:学生在创作时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运用音强变化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音的强弱概念,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音的强弱概念:音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大小、高低,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
2. 音的强弱的表现:通过击拍、演唱等方式,感受并表现音的强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音的强弱概念,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表现音的强弱。
2. 教学难点: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区分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教材、乐谱、音响设备等。
2. 教学工具:击拍器、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强弱,引发学生对音的强弱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音的强弱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3. 演示:通过击拍、演唱等方式,演示音的强弱的表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的强弱。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击拍、演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 创作:让学生结合音的强弱,创作一段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六、教学延伸:1. 分析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让学生了解音的强弱在不同乐器上的表现。
2. 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分析作品中的音的强弱运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七、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音的强弱表现,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后作业:1. 回家后,练习击拍、演唱,巩固音的强弱概念。
2. 欣赏家庭surrounding music,关注音乐中的音的强弱运用。
十、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内容安排为一课时,共计40分钟。
2. 下一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音的强弱,并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音的强弱教案
音的强弱教案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的强弱的概念;2.能够听辨音的强弱差异;3.理解音的强弱对音乐的表达和感染力的影响;4.通过声音强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音的强弱简介;2.声音的强弱训练。
三、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2.不同强度的乐器音乐片段。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声音较小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关闭眼睛仔细聆听。
然后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与学生讨论声音的大小。
2.讲解(10分钟)通过导入环节,引出音的强弱。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音的强弱的概念。
强度大的声音叫作大音,强度小的声音叫作小音,两者之间的声音叫作中音。
3.辨别声音的大小(10分钟)教师播放一小段乐器演奏录音片段,要求学生辨别出声音的强弱。
可以请学生分组,辨别声音的强弱,并给出回答。
4.训练声音的强弱(3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不同强度的乐器音乐片段,要求学生模仿音乐中的强弱,进行声音训练。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示范,让学生听着示范音进行模仿。
5.感受强弱对音乐的影响(15分钟)教师播放两段音乐片段,一段是强强度的音乐,一段是弱强度的音乐。
请学生听后发表自己的感受,讨论声音强弱对音乐的表达和感染力的影响。
6.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小结。
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音的强弱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听辨音的强弱差异。
通过声音强弱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例如学生之间的辨别声音强弱的游戏,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强弱,明确声音强弱与音的音量大小的关系。
2.能够通过听力判断声音的强弱,并学会书面表达声音的强弱。
3.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形式体验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或音频文件(含有不同强弱的声音)2.课件或实物图片(描述声音强弱的形象化图示)3.实验用材料(如响铃、口哨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导入:老师播放不同强度的声音,让学生听,并观察图片(如:音乐会现场、街头嘈杂等),询问学生听到的声音有哪些特点,讨论声音的强弱。
2.出示形象图示,让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强声和弱声的特点。
Step 2 听辨声音强弱1.播放音响设备或音频文件中不同强度的声音,让学生用听力判断声音的强弱,并记录下来。
2.将学生的记录进行集体讨论,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判断方式。
3.展示正确答案,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判断过程,了解声音强弱与音的音量大小的关系。
Step 3 游戏体验声音强弱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体验声音的强弱,比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制造不同强弱的声音的游戏。
2.游戏结束后,学生共同总结游戏中听到的不同强度的声音,并对声音的强弱进行分类和描述。
Step 4 实验观察声音强弱1.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例如,分别用不同力度吹响响铃、吹口哨等,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强弱。
2.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出声音强弱与产生声音的力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书面表达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Step 5 小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回顾声音的强弱与音量大小的关系。
2.布置拓展练习,要求学生记录一天中所听到的不同强度的声音,并写出自己的观察。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进行听辨、观察、实验等活动,通过亲身参与来切实感受声音的强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同时,通过游戏体验和实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声音强弱的理解。
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音的强弱。
2. 能够通过演唱或演奏的方式表达音的强弱变化。
3. 发展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素材:包括一些有明显强弱变化的音乐片段,如乐曲、歌曲等。
2. 音响设备(可选):用于放音乐片段。
3. 乐器(可选):用于演奏音乐片段。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听音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的音乐声音很大,有的声音很小呢?这是为什么?2. 让学生讨论:音乐为什么会有强弱之分?3.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的强弱变化对表达情感和意义有什么影响?展示:1. 展示一些有明显强弱变化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和聆听。
2. 询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音乐片段在哪些地方声音比较大?在哪些地方声音比较小?3. 与学生一起讨论:音乐中的哪些元素会影响声音的强弱?实践: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简短的音乐片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演唱或演奏的方式表达这段音乐中的强弱变化?3. 让每个小组在教室中表演自己的音乐片段,其他同学可以尝试猜测片段中的强弱变化。
总结:1. 整理学生们讨论和实践的结果,总结音乐中的强弱表达方式。
2. 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传递的情感和意义有何不同?3. 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如何运用强弱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义?延伸活动: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或乐曲,在家中或学校练习用演唱或演奏的方式表达其中的强弱变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合奏,让他们在团体中体验音乐中的强弱表达。
评估:观察学生在音乐片段表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音的强弱变化,并结合学生的回答评估他们对音的强弱的理解程度。
音的强弱说课稿
音的强弱说课稿音的强弱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
说课稿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音的强弱说课稿,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音的强弱说课稿1一、说教学内容:这堂课我运用的是学校一班级〔人教版〕的教材,主要内容是音乐学问——音的强弱。
二、说教学目标:这节课主要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关怀同学感受、体验音的强弱,并通过音乐玩耍训练同学对强弱音的区分力气和反响力气,其次是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气氛,引导同学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示和制造力气。
三、说教学重难点:这堂课的重点就是感受音的强弱,难点是如何引导同学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学问处置歌曲。
四、说教法学法:很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构造的艺术。
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力气为重点,让同学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制造。
具体做法有:1、律动体验:上课铃一响起,在没进入教室之前,我让同学依据不同的强弱比照音乐仿照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目的一是一开头就能让同学感受到音的强弱,二是基于学校低班级儿童爱仿照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爱好,为后面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作预备。
2、问好体验:我一反常态,承受两次师生问好,第一次强,其次次弱,为了更好地导入新课。
3、玩耍体验:我抓住同学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同学通过玩律动玩耍感受音的强弱,训练同学灵敏的反响力气。
4、颜色体验:我尝试着运用一种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新的教法,不限定同学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想像、去制造,用自身宠爱的颜色来表示音的强弱,从而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操。
5、生活链接:让同学说说生活当中,身边觉察的声音有哪些是有强有弱的,目的在于我们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只仅局限于课堂自身,而应当能延长到课外,联系到生活。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的强弱概念,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音的强弱概念:音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大小、高低,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
2. 音的强弱的表现:通过击打乐器、拍手等方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音的强弱概念,学会用各种方式表现音的强弱。
2. 教学难点: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2. 教学乐器:打击乐器、拍手器等3. 教学PPT:音的强弱相关图片、音频素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的强弱,引导学生关注音的强弱这一音乐元素。
2. 讲解:讲解音的强弱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3. 演示:教师用打击乐器演示音的强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用乐器表现音的强弱。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对音的强弱的概念进行巩固。
6. 拓展:播放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音的强弱运用。
7.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事物来表现音的强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音频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的强弱。
2. 运用实践参与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欣赏分析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七、教学步骤:1. 音的强弱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音的强弱相关图片和音频素材,讲解音的强弱的概念。
2. 音的强弱演示:教师用打击乐器进行音的强弱演示,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分组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用乐器表现音的强弱。
4. 音乐作品欣赏:播放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音的强弱运用。
音的强弱教案
音的强弱教案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音的强弱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音的强弱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CD或MP3音乐播放器。
2. 音乐乐谱(带有强弱符号的乐谱)。
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在音乐里能听到哪些不同的声音?”- 学生回答:“高音、低音、慢音、快音。
”- 教师解释:“除了高低快慢,音乐中还存在着音的强弱。
音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符号来表示音的强弱。
”Step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 教师出示带有强弱符号的乐谱,向学生解释每个符号代表的音的强弱程度。
- 教师播放带有强弱符号的音乐,并要求学生注意音乐中的强弱变化。
- 教师向学生解释符号之间的对比,并指导学生配置符号的含义。
- 学生跟随音乐乐谱练习演奏,注意音的强弱变化。
Step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教师提供一段音乐乐谱,让学生根据符号标记出每个音的强弱程度,并进行演奏。
- 学生分组进行合奏,要求组内成员能够协调控制音的强弱。
Step 4 小结(5分钟)- 教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音的强弱?怎样表示音的强弱?”- 学生回答问题。
- 教师进行总结:“音的强弱是音乐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不同的符号可以表示音的强弱程度。
”扩展活动:- 学生可以自行寻找一段带有强弱变化的音乐,并进行分析和演奏。
- 学生可以自行创作一段具有强弱变化的音乐,进行表演。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教案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强与弱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声音的强与弱的辨别和控制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声音环境的关注和爱护,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强与弱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声音的强与弱的变化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不同音量和音质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强与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声音的强与弱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声音的强与弱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音量和音质的音乐片段,引导他们发现声音的强与弱的变化规律。
4.学生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声音的强与弱的测量方法和控制技巧。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与弱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强与弱的变化规律。
3.练习法:通过学生实践活动,让他们掌握声音的强与弱的测量方法和控制技巧。
4.互动讨论法:通过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活动,测量不同声音的强度和观察声音的变化情况。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包括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以及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技能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
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激励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PPT:展示声音的强与弱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等内容。
音乐教案强音与弱音
音乐教案强音与弱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强音与弱音的概念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强音与弱音的概念及特点。
2. 如何在音乐中表现强音与弱音。
教学难点:1. 强音与弱音在音乐中的运用。
2. 音乐创编中强音与弱音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教材或歌曲。
3. 打击乐器(如鼓、木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强音与弱音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强音与弱音。
二、理论知识(10分钟)1. 讲解强音与弱音的定义及特点。
2. 分析强音与弱音在音乐中的作用。
3. 举例说明强音与弱音在歌曲中的应用。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首歌曲,分析并标记出其中的强音与弱音。
2. 各组分享自己的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3. 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音乐创作(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旋律,要求学生在其基础上创作一段含有强音与弱音的音乐。
2. 学生分组创作,可以使用打击乐器进行实践。
3. 各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强音与弱音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音乐中的强音与弱音,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选取一首歌曲,分析并创作一段含有强音与弱音的音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强音与弱音的概念及特点,并学会了如何在音乐中表现强音与弱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六、强音与弱音的感知训练(10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不同强音与弱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分辨出强音与弱音。
2. 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用手拍打桌子或打击乐器,感受强音与弱音的区别。
音乐教案强音与弱音
音乐教案强音与弱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强音与弱音的概念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强音与弱音的概念、特点和辨别。
2. 教学难点:强音与弱音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教材、乐谱、音响设备。
2. 教学工具:钢琴、鼓、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两首不同强音与弱音特点的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辨别强音与弱音。
2. 讲解:(1)讲解强音与弱音的概念:强音是指音乐中音量较大、发音清晰的音,弱音是指音乐中音量较小、发音模糊的音。
(2)讲解强音与弱音的特点:强音通常在乐谱上用音符上的箭头标记,弱音则用音符下的箭头标记。
在演奏时,强音要用力发音,音色饱满;弱音要轻柔发音,音色柔和。
3. 实践:(1)分组练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分别练习强音与弱音的演奏。
(2)集体练习:全班学生一起练习强音与弱音的演奏,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强音与弱音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音乐中的强音与弱音。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本节课所学的强音与弱音演奏技巧。
2. 家长协助孩子记录练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教师在下节课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六、教学拓展:1. 讲解强音与弱音在其他音乐风格中的应用,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等。
2. 分析著名音乐作品中强音与弱音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进行强音与弱音演奏比赛,看哪一组的表现最出色。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实践中进步。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音的强弱》教案
《音的强弱》教案第一篇:《音的强弱》教案教学内容:音乐知识——音的强弱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的强弱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
学情分析:音乐课上,学生特别渴望老师与他们亲密无间,所以,师生交流的密度要大,要有自主学习、自我表演的并且人人均等的表现机会,学习机会,本课采用探究式、引导式、启发式等教法,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一定会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理念:1、重视音乐实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充分感受音乐,设法走进音乐。
2、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音乐问题生活化。
3、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
教具准备:鼓、碗、碟、筷子、饮料瓶、大米、黄豆、塑料袋、纸、强弱卡片、音乐课件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中间都有碗,碟,筷子,饮料瓶两个,黄豆,大米。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神秘好玩的氛围,让学生萌发出学习音乐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让学生一走进课堂,改变传统的秧田式的坐法,以小组就坐,更便于合作与互动。
〉一、组织教学相互问好师:今天大家见面都很高兴,让我们相互问候一下,老师敲鼓,学生随鼓声节奏拍手,鼓声一停便和邻近问好,要求要不断换伙伴。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礼仪,训练学生的听觉及节奏韵律感,培养合作意识及做人的礼节。
)二、活动实践引出音的强弱找一找:师: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生:寻找,按教师的节奏去发出声音。
师:请你找到与别人不同的声音。
生:变换不同物体敲击,体会音色的变化。
想一想:师:生活中都有那些声音?生:窗外的风声、下雨时的雷声雨声、鸟叫声、狗叫声、跺脚、走步声、手拍掌,捻指、翻书、扇风、拍腿、闹铃响声、嘴里发出的声音等等。
音的强弱-冀少版一年级下教案
音的强弱-冀少版一年级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和使用音的强弱概念。
2.能够分辨不同强弱的音。
3.能够正确演唱歌曲,掌握较好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二、教学重点
1.音的强弱的概念和分辨。
2.正确理解和使用动态符号。
三、教学难点
1.能够熟练掌握强弱符号的意义。
2.使用动态符号,正确演唱歌曲并掌握较好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四、教学过程
1. 音的强弱的概念
•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音的强弱,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入。
•通过课堂上模拟比较,让学生感受不同强弱的音所表达的情感和意思。
2. 正确理解和使用动态符号
•教师向学生展示音乐谱上的动态符号,讲解其含义和作用。
•带领学生认识和使用动态符号,并结合浅显易懂的例子。
3. 歌曲演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歌曲,重点是注意歌曲中的动态符号和节奏变化。
•同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手把手教学音乐技巧器材的使用。
五、教学资源
•冀少版一年级下音乐教材。
•音乐谱。
六、评估说明
本节课的评估分为两个部分:
1.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学生练习歌曲时的表演效果和正确使用动态符号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非常积极,很快就理解了音的强弱和动态符号的作用。
在后续的练习中,他们也表现得非常出色。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音乐的学习需要持久的耐心和练习,所以需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巩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的强弱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教学内容:
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的强弱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
学情分析:
音乐课上,学生特别渴望老师与他们亲密无间,所以,师生交流的密度要大,要有自主学习、自我表演的并且人人均等的表现机会,学习机会,本课采用探究式、引导式、启发式等教法,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一定会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理念:
1、重视音乐实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充分感受音乐,设法走进音乐。
2、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音乐问题生活化。
3、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
教具准备:
鼓、碗、碟、筷子、饮料瓶、大米、黄豆、塑料袋、纸、强弱卡片、音乐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中间都有碗,碟,筷子,饮料瓶两个,黄豆,大米。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神秘好玩的氛围,让学生萌发出学习音乐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让学生一走进课堂,改变传统的秧田式的坐法,以小组就坐,更便于合作与互动。
〉
一、组织教学相互问好
师:今天大家见面都很高兴,让我们相互问候一下,老师敲鼓,学生随鼓声节奏拍手,鼓声一停便和邻近问好,要求要不断换伙伴。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礼仪,训练学生的听觉及节奏韵律感,培养合作意识及做人的礼节。
)
二、活动实践引出音的强弱
找一找:
师: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
生:寻找,按教师的节奏去发出声音。
师:请你找到与别人不同的声音。
生:变换不同物体敲击,体会音色的变化。
想一想:
师:生活中都有那些声音?
生:窗外的风声、下雨时的雷声雨声、鸟叫声、狗叫声、跺脚、走步声、手拍掌,捻指、翻书、扇风、拍腿、闹铃响声、嘴里发出的声音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的强弱,让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
导入强弱的辨识与体验: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面前放着很多东西,,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个小朋友的办法多?
生:<积极发言>。
师:我们的本领真大,创造了那么多的声音,在老师这儿有一只大鼓,谁愿意上来让它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生:<让鼓发出强和弱的声音。
>
师:这些小朋友真会动脑筋,让一只鼓发出了那么多不同的声音,但老师对其中两种声音最感兴趣,。
<示范强弱两种不同声音>谁听出来了,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
三、直观形象感受音的强弱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敏,但是在音乐王国里,我们把它取名为强音和弱音,他们还有两个小符号呢!<取出f符号用强音读f,f,p符号用弱音读p,p,〉你猜猜,哪个记号是强音记号,哪个是弱音记号?
生:f是强音记号,p是弱音记号。
师:被你猜中了,你真聪明,我们把“f”叫做强音记号,“p”叫做弱音记号。
<出示卡片>
师:我们能不能在这些东西中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让它发出强音和弱音?<请两个小朋友示范>
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故事,题目是《大雨和小雨》,可就是少了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你能想办法自己动手做两件能发出大于小雨声音的乐器来吗?
生:能。
师:那我们就动手做吧,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生:<把黄豆和大米分别灌入两个不同的饮料瓶中>
师:大家都做得非常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动手摇摇,听听你的乐器能发出多棒的声音?
生:<让自制的乐器发出声音>
师:瞧,很多小朋友都做好了,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手中的乐器,你来试试,你的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
生:<摇装了黄豆的瓶子>
师:哪些小朋友制作的乐器和她一样的,就把你的乐器举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生:<齐摇黄豆瓶>
师:那另外一个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呢?
生:<摇装了大米的瓶子>
师:有没有和这两个不同的乐器呢?
生:<各自展示>
师:张开你灵敏的大眼睛。
看见了吗,在每个小朋友的凳子上都有一个f强音记号和p弱音记号,现在把它们分别贴在你自制的乐器上?看谁贴得又快又准,让我们一起试试。
四、创编小故事体验音的强弱
师:其实强弱之间是有很多变化的,只有细心灵敏的小朋友才会体会到声音变化带给你的快乐。
让我们用自制的乐器来讲个《大雨和小雨》的故事吧,可你们得想一想,大米瓶和黄豆瓶,哪个适合给大雨伴奏,哪个适合给小雨伴奏?
师:天阴阴地,下起了蒙蒙的细雨<生轻摇沙球>慢慢得雨越下越大,<重摇黄豆球>小树苗张着嘴巴尽情地喝着雨水,饱了饱了,雨公公,请您慢慢停下来吧,雨小下来了,慢慢停了,<轻摇沙球,越摇越轻>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播放“大雨和小雨”的歌曲音乐)
师:我们不仅能做乐器,还能用它来讲故事,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自我制作的球的办法,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与人的分工、合作和交流,使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
五、运用音的强弱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我们学习音的强弱,每首歌都要按照强弱规律去演唱,如:2/4拍应该是强弱,3/4拍歌曲应该是强弱弱,才能使歌曲动听。
下面就来为歌曲按强弱规律去伴奏。
生:齐唱《小鼓响咚咚》
师:这是一首3/4拍歌曲,3/4拍的强弱的规律为[强弱弱]所以在演唱歌曲时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范一起边唱,边用强、弱、弱为歌曲伴奏。
师:带来《小雨沙沙沙》和《小白船》音乐课件,请同学们创编节奏伴奏。
生:表演。
(设计意图:把理论知识运用了歌唱教学中,让学生唱好歌,这是音乐教师最重要而又最艰巨的任务。
)
六、小结
在本课,我们不仅知道了音有强弱之分,而且还能模仿、表现音的强弱,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很高兴,今天这节课到这就结束了,让我们踏着音乐快乐的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