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
2014年秋季《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与复习资料
![2014年秋季《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与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eb2bfc908a1284ac8504376.png)
下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复习资料期末考试时间在课程结束后由研究生院安排教室,在统一时间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评定依据两次作业质量以及上课考勤情况。
附件中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考试复习题(期末考试题基本都在此中出,约4-5道)及考试参考资料(这个资料比课堂PPT 信息量更大,因此PPT就不再上传了)。
下面是考试复习题。
第一讲:导论讲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主要内容、历史发展以及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即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概述现代自然观三方面新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形成基础,重点讲授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内容与意义,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讲授中要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生态自然观是指导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念。
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3.什么是人工自然?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4.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一节: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重点讲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及基本动力。
第二节:概述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成、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重点讲授科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
思考题: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2.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3.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动力是什么?4.科学方法论的立场与原则。
5.辩证思维方法的特征。
6.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acc72b312b3169a451a4ea.png)
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材料反映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在这里,恩格斯不仅说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说明自从有了人,便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自然对于人的这种母体性无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前提。
2.人与自然是依赖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首先,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
其次,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这一点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改造的同时,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人类开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地趋向了统一。
3.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恩格斯认为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自然方面的结果,还表现在它在社会方面的后果。
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和谐共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提醒人们: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这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的科学总结。
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是有序的即有理性的,人类在向大自然谋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时,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9d62d876eeaeaad1f3306e.png)
2013~2014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每题的具体答案仅供参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取舍。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1)全球性。
它是以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
它从生态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这种生态视角的批判可以说是人类视角的批判或代表人类的批判”。
(3)和谐性。
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二)生态自然观的基础1.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1)生态科学认为人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者;人和生物共同遵守“物物相关”、“相生相克”、“协调稳定”等生态规律。
(2)生态科学主张以整体、循环、平衡和多样性的生态理念,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作用、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研究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
2.生态自然观的技术基础(1)生态技术是包括环保技术在内的“一种积极控制或事先控制”的“持续技术”,它被用于对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水资源的利用和对废物的再利用以及造林、治沙、滴灌等;它“不仅是一类技术的总称,更主要是一种技术观和技术选择战略”。
(2)生物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生物技术,更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生物冶金技术”(细菌浸矿)、“环境生物技术”(生物降解)等现代生物技术。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9ab3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d.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P39-4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1.自然界的层次结构2.自然界的无限发展3.自然界的相互作用4.人和自然的统一。
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从来的自然观都是对纯粹的、大然的自然界的看法。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有何重大意义?(P41—43)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丁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恩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现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辩证唯物丰义自然观的创穴,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技英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而不是僵化、保守的。
3、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47)系统自然观植根于相对论、且子力学、分于生物学以及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池理论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措绘出一幅从基本粘子、原子、分子化合物育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宁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购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格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一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叩。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闻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74c27bb8f67c1cfbd6b836.png)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题答案 (2)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题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bb37d2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9.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题答案1.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辩证方法论。
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都有内在的矛盾和发展的趋势,自然辩证法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和掌握这些规律和趋势,从而推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
1.1 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自然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研究自然界的方法论,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形而上学是一种片面抽象的思维方式,它只着眼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固定属性,忽略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发展的趋势。
而自然辩证法则注重事物的全面联系和内部的矛盾运动,强调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
•形而上学是静止的、机械的思维,它把事物视为孤立、静止的存在,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外在的、被动的。
而自然辩证法则认为事物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它强调事物之间的辩证对立和积极的内在联系。
1.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是事物的基本属性。
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它们都有内在的矛盾和发展的趋势。
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的探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矛盾的存在推动事物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矛盾的解决。
•质变和量变相互转化。
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积累,而是通过量的积累引发质的变化,质变又会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自然辩证法研究事物的质变和量变的相互关系。
•反映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
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通过反映来实现的,包括感觉反映、思维反映和实践反映。
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根据实践和经验,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认识自然界。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观察与实验方法、模型与理论构建方法等。
2.1 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方法,它用于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过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33de4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7.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以及答案一、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答: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2、物质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 而物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自然界的物质机构是有层次的, 物质的机构层次是无限的。
3、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得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空是无限的。
规律观。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时有规律的, 而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就可以按照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 同时也改造自己。
1、二、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答: 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包括:3、整体性。
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 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4、开放性。
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系统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5、动态性。
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层次性。
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三、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答:自组织的概念: 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1)、开放性和非平衡约束。
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
无序和熵增是封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 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2)、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 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 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 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1d46fa551810a6f5248626.png)
1,怎样理解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建立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哪些规律?答: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恩格斯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可见,假说既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又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基本程序之一。
假说作为科学研究中的核心要素,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假说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在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假定性说明。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内容就是构成事物的诸种要素;形式就是事物诸种要素的结构表现。
定律的确立、学说的形成、理论的建立和研究远景的展示等就是构成自然科学发展自身的要素,而假说的不断提出、被证实或被证否,就是它的发展结构的表现,假说在自然科学大厦各层次的兴建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假说使科学研究带有自觉性。
第二,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科学假说的建立:为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
科学假说的类型: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某种联系的普遍的假定。
另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不仅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方法,而且更突出的是应用类比、想象、抽象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具有普遍性的某种联系是如何形成的假定。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思想是什么?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本文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揭示了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生态科学基础;论述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b7bfee27284b73f3425037.png)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P98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P85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P115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1437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2.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题答案第一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之一,是研究自然界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方法。
第二题辩证法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和原则,它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两个方面。
第三题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它强调了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而不是片面地看待事物。
第四题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和事物运动的特殊性几个方面。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第六题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特点,矛盾的形式也各不相同。
第七题事物运动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运动之中。
第八题事物运动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和节奏,需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
第九题按照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包括分析矛盾、处理矛盾、解决矛盾和推动事物发展几个方面。
第十一题分析矛盾是指对事物内部的矛盾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解,找出其根源和发展趋势。
第十二题处理矛盾是指正确处理事物内部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找出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第十三题解决矛盾是指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地解决事物内部的矛盾,推动事物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十四题推动事物发展是指根据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趋势,积极主动地推动事物发展,实现事物内部矛盾的统一与超越。
自然辩证法在具体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机械应用。
第十六题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分析问题、指导实践和推动科学进步几个方面。
第十七题分析问题是指通过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深入分析和研究科学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第十八题指导实践是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指导实际工作,推动实践问题的解决和事物的发展。
第十九题推动科学进步是指通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科学理论的制定和实践经验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5436f6770bf78a65295478.png)
河南农业大学在职硕士《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试题1.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和出路?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解决环境问题是靠道德还是靠法律?4.解决环境问题是技术优先,还是制度优先?以上四题合为一题作答。
答:(1)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和出路a.生态危机的根源是①以占有为目的的生产活动的扩张: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治理——生产活动的扩张引起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可能,生产能力的提高也为治理环境问题提供了技术的可能发生,可能变为现实的原因——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与矛盾;②占有的另一种形式——战争:私有化与环境问题的关系通过战争表现得更为明显;③市场扩张所必然带来的高消费。
b.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们过分强调了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的制约作用,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成了全球的一大难题;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取决于人掌握科学技术的程度和如何利用;因此,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生态问题的根源,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人与科学技术关系的不协调,是由于人无节制地、不合理地使用科学技术所致。
c.生态危机的出路是克服以占有为特征的生产方式。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③技术与制度的关系。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a.一致性:①目的:出发点一致;维护人类与发展;②结果: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
A环保需要经济发展带来技术和物质保障;B环保为经济发展提供好的自然环境。
b.冲突性:经济发展导致环境破坏;环保投入制约经济发展速度。
如何处理二者关系:谁急迫优先解决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优先兼顾环保,发达国家环保优先因人对环境要求高。
(3)解决环境问题是靠道德还是靠法律?相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
不同点:法律是强制性,道德非强制性。
道德的实施方式不同,如果利益冲突不能调和靠法律,如果利益冲突能调和靠道德。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9f2327ee06eff9aef8076c.png)
自然辨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1.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已经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采集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
工业文明历时三百年,它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财富。
但是,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2.生态文明包含的内容生态文明包含着下述三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层面:一是物质生产层面。
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
其核心是维护“自然一社会一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
它的生产过程是由自然界再生产过程(自然生产力)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社会生产力)交织在一起进行的。
与此相联系,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受制于: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二是社会制度层面。
生态文明是在上述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社会制度。
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法规与机构,以协调和解决在环境保护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三是思想观念层面。
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思想。
在思维方式上,要打破工业化的思维方式。
在价值观念上,我们要破除把经济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上的工业文明的价值观。
2、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科学假说的形成同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分不开,所以,阐明怎样提出假说、提出什么假说,首先必须明确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说必须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a8e23327284b73f24250ca.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
2014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
![2014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ebbcf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9.png)
2014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2014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一、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
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则认为是原子;(2)追求逻辑的完满。
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本原是数,柏拉图提出的“理念世界”;(3)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最先是天文学和力学;(4)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二、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三、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古希腊人企图用自然界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性质说明自然现象,并且力图从自然现象的总的联系中去把握它们,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然观。
他们从总体上勾划出一幅自然界的总画面,在自然观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
但是由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以简单的经验观察为基础的,一般说来,还没有系统的实验方法,因而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他们着重于逻辑的推理和概括,这就是他们的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bfd82ea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5.png)
目录1.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1)2.论述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4.辩证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2)5.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2)6。
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2)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3)8.现代生态学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3)9.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3)10。
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他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3)11。
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互统一的过程? (4)12.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4)13.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5)14.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5)15。
技术评估方法主要有哪些? (5)4,技术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P213) (5)16。
什么是技术价值?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6)17.怎样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看待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6 18。
怎样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6)19.如何理解自然进化的有序和无序? (7)20.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怎样规范我们的个人行为? (7)21。
科学假说的定义?特点及其作用? (7)22.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的特点及其作用? (8)23。
谈一谈古典归纳主义的累积发展观和逻辑实证主义的累计发展观? (8)24.请解释范式与共同体的作用? (8)25。
创造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9)26。
你认为如何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推动科技创新? (10)自然辩证法1.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答案(工程硕士)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答案(工程硕士)](https://img.taocdn.com/s3/m/1fbcef2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8.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答案(工程硕士)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哲学。
它研究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公理化方法答:从尽可能少的原始概念和一组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利用逻辑推理的法则建立演绎的方法律3.自组织答:自然界自主或自发的组织化,有序化和系统化的运动过程。
4.人类中心主义答:我们认为人是万物的主人,是一切价值的源泉,是一切事物的尺度。
2、简短回答1.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形态及特点。
答复:① 原始神秘自然观:想象力和虚构内容的有益尝试②.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直观性、辨证性、思辨性③.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完全的理想主义,完全否定自然的物质性、永恒性和规律性④.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恢复和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但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的缺陷⑤.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其中自然观具有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统一2个基本特征的科学。
答复:① 科学解释性和可预测性②.科学的精确性③.科学的可检验性④. 科学的易错性或可变性⑤ 科学系统化⑥ 科学的主体间性3什么是非科学和伪科学答:我们把那些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理论,无法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经验或评估领域被称为非科学,这也是一种知识。
伪科学是一种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
它的内容没有客观真理,其结果经不起真正科学的检验。
4.简要描述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方案答: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主要有:①. 人类未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自然的价值,将自己视为统治者,从人类利益出发,按照人类的根本尺度来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人类未能正确处理好人与坏人的关系③ 正确认识和处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④.人类未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科学技术双重效应的关系,盲目滥用和误用科技成果历史经验证明,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学习经验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1. 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2. 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一、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
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则认为是原子;(2)追求逻辑的完满。
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本原是数,柏拉图提出的“理念世界”;(3)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最先是天文学和力学;(4)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二、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三、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古希腊人企图用自然界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性质说明自然现象,并且力图从自然现象的总的联系中去把握它们,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然观。
他们从总体上勾划出一幅自然界的总画面,在自然观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
但是由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以简单的经验观察为基础的,一般说来,还没有系统的实验方法,因而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他们着重于逻辑的推理和概括,这就是他们的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
正是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得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船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如古希腊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巴门尼德的充实说、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等,在近代科学诞生以后,先后发展成为哥白尼—开普勒的日心说,道尔顿的原子论,法拉第—迈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科学理论。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点的胚胎、萌芽。
印尼次,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3. 近代形而上学(或机械论)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产生的原因:1.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所限,经验材料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的内在联系。
要进行分析,就必须把自然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暂时割断它同其它事物的过程的联系,把它看成是孤立和静止的。
这种研究方法久而久之,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普遍的思维形式,即只注意局部,不注重整体;只注重研究个别,不注重研究一般;2. 由于力学的有效性,用“力”解释一切,把一切都解释为必然、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3. 这种思想方法由一些思想家进行哲学概括,使之理论化,并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取得了固定的形式,形成了形而上学自然观作用:他在近代自然科学刚刚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时候,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正是自然科学的这种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从笼统到具体,从粗糙到精致,从模糊到精确,从幻想到科学,为尔后深入研究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过程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材料。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
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这自然科学冲破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
这种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受它影响,当时的研究者在研究自然界的时候,把它分成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及其多种多样的解破形态进行研究,从而促进了最近四百年的自然科学的发展。
为后来深入研究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过程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材料。
危害:当这种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理论化、系统化和固定化的世界观时,就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成为通向唯心主义的桥梁和束缚科学发展的桎梏。
(1)对科学发展的阻碍:光学中微料说压制波动说,热学中热素说压制分子运动说,化学中燃素说压制氧化说,电学中电流体说盛行。
(2)使得8 世纪自然科学在自然观上低于古希腊,甚至导致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目的论。
4. 近代后期有哪些科学成就率先突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束缚?为什么?1、天文学的新概念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75 年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太阳起源的星云假说。
星云说是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科学的天体起源学说,它从物质自身具有吸引与排斥的对立统一来分析天体的发生与发展。
它不仅在科学上为现代天体演化学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在哲学上为辨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天文学方面的论据,它既批判了“宇宙神创论”又否定了“神的第一次推动” 。
恩格斯评价说,康德的星云假说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拉普拉斯是历史上从机械自然观向辨正自然观过渡的代表人物,他的《宇宙系统论》在太阳系起源问题上坚持自然科学唯物主义。
2、地质学的新理论英国地质学家赖尔1830 年出版了他的《地质学原理》。
他提出了地质渐变理论,认为促使地壳的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不是上帝和其它神秘的作用力,而是永远不停的进行着地质应力,从而抨击和否定了当时的“灾变论”。
由于赖尔的地质渐变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地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不断生成变化的,这就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又一个缺口。
3、物理学的新综合物理学领域19世纪的两个最重要的发现: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和电磁理论的建立。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是19 世纪40 年代由五个国家的至少六、七种不同职业的十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力学、热力学、电学、化学等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揭示了自然界的统一性。
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预言1888 年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试验加以证实。
电磁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光电磁现象的统一性,在那种认为光电磁互不相干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又一个缺口。
4、化学上的新发现化学领域19 世纪有三个发现,一个是道二顿-阿伏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第二个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第三个是维勒的草酸和尿素合成。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科学假说,完成了近代化学发展中的一次重要的理论综合。
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假说成为说明物质构成和化学反应机理的原子-分子说,这一学说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以它的辨证性质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又一个缺口。
草酸和尿素合成第一次用无机原料合成有机物,穿透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障碍。
5、生物学上的新进展19 世纪生物学的两个重大发现是细胞理论和生物进化论。
德国动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理论,这个学说在动植物之间架起了桥梁,为生物进化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生物进化论的创立是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为标志的,它揭示了生物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界的普遍联系,有力地批判了“目的论”、“神创论”、“不变论”等形而上学的观点。
5. 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恩格斯这句话是对近代科学革命和近代科学发展中科学与神学的关系的一个论述。
15 世纪末16 世纪初,在经济和生产发展的推动下,近代自然科学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
它到处寻找,并且找到了一种不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的外来的推动力作为最后的原因。
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哥白尼革命1543 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这本书是自然科学向封建神学权威统治争生存、求解放、宣布自己独立的宣言。
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首先论述了地动说,驳斥了地球不动的谬论。
接着提出并论证了地球并不在中心,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日新说” 观点。
从而推翻了独霸天文学领域长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统治的基础。
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宗教神学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是自然科学从血泊中顽强地生长起来。
这些先驱们树立起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为后来追求真理的人们树立起一面旗帜,鼓舞他们为真理而斗争。
《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已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点科学基础:牛顿力学牛顿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对伽利略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牛顿力学第三定律是由瓦里斯、雷思、惠更斯发现的,牛顿进一步总结,并同前两条定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作为动力学基础。
以牛顿的名字命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一个时代科学研究成果的系统综合。
牛顿所总结的力学三定律和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力学定量地统一起来。
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宏观低速运动的一次大的飞跃,是近代前期科学发展的伟大里程碑。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很好地解释了天体的运动,可是如果追问天体最初为什么会运动时,牛顿就不能坚持从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而滑向了唯心主义,向神学妥协,投入神的怀抱,认为天体的最初运动是上帝的第一推动的结果。
近代前期学科的开端,哥白尼给神学写了绝交书,把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而到了牛顿,又同神学相妥协,把神学引入科学。
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它说明了科学家不能满足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信念,而必须自觉地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才能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完全划清界限,才能使科学工作健康的发展。
6. 怎样理解科学的特点?关于科学的定义有很多种。
目前将其表示为比较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有目的、有步骤的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