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刚度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 剪切刚度 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嵌固 一、二层转换结构的刚度比 上海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 非抗震结构薄弱层判断 • 剪弯刚度 多层转换结构的刚度比 • 地震剪力和地震位移的比 一般情况的薄弱层判断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 剪切刚度的计算问题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 剪切刚度的计算问题
• 刚度比输出文件
层刚度比的控制
复杂结构的层刚度比控制
• 层刚度比,结构必须要有层的概念,但是,对于 一些复杂结构,如坡屋面、体育馆、看台、工业 建筑等,这些结构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高,或 者本层根本没有楼板,所以在设计时,可以不考 虑这类结构的计算的层刚度特性。 • 对于大底盘多塔结构,或上联多塔结构,在多塔 和单塔交接层之间的层刚度比是没有意义的。 • 对于错层结果或者带夹层的结构,层刚度不是合 理的计算。
• 此时 4层刚度比为: 4层/(5层*150%)
• 问题: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 薄弱层判断标准
层刚度比的控制
可人工选取不同规范进行薄弱层的判断,同时指定相应调 整系数。
• 薄弱层判断(非抗震结构)
层刚度比的控制
• 薄弱层判断标准
层刚度比的控制
40320/(42000*0.7)=1.371428571
地下一层
嵌固端所在层号
地上一层
3001*1.1=3301.1 3280*1.1=3608
地下一层
嵌固端所在层号
地上一层
2264*1.1=2490.4 2098*1.1=2307.8
地下一层
嵌固端所在层号
地上一层
嵌固端所在层号
规范上的调整程序如何实现?
3.规范条文: 10版《抗规》6.1.14-3条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 剪切刚度的计算问题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 剪切刚度的计算问题
• 剪弯刚度的问题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 剪力/位移的问题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 剪力/位移的问题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 非框架结构的刚度比判断原则 《高规》第3.5.2-2条规定: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 筒结构,楼层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 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 ,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 值不宜小于1.5。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 此时 1层刚度比为: 1层/(2层*150%) 4层刚度比为: 4层/(5层*90% or 110%)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 此时 1层刚度比为: 1层/(2层*90% or 110%) 4层刚度比为: 4层/(5层*90% or 110%)
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嵌固端所在层号
规范上的调整程序如何实现?
2.规范条文: 10版《抗规》6.1.14-3条
嵌固端所在层号
程序做法:如果嵌固层不在 地上一层,则地下一层至嵌 固层下一层框架柱配筋均取 本柱配筋与1.1×地上一层 框架柱配筋的较大值进行双 控。
理由:与“多层框架结构柱 底设计内力的放大原则” 的设计理念相同,一句话概 括为:“地下室顶板处总是 按照嵌固端设计”。
嵌固端所在层号
“相关范围” 抗规6.1.14条文说明,一般可从地上结构(主楼、 有裙房是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 高规5.3.7条文说明,一般指地上结构外扩不超过 三跨的地下室范围
嵌固端所在层号
规范上的调整程序如何实现?
1.规范条文:10版《抗规》6.2.3条
程序对地上一层、嵌固端所在层和地下室底层的柱底弯 矩都做了调整。
嵌固端所在层号
【理由】结构底层和嵌固端执行 该条调整的理由显而易见,就不 再赘述。对于地上一层的柱底, 程序认为不论地下室顶板是否达 到嵌固要求与否,地上一层天然 存在一个或强或弱的被嵌固效果 。地震灾害分析报告中绝大多数 工程的地上一层都属于结构的最 薄弱部位,极少见到地下室结构 发生严重破坏的。为确保工程安 全,按此进行控制是必要的。
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 三个刚度的结果对比
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10高规 02抗规
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1/K=1/K1+1/K2+…+1/Kn
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按规范要求 V是地震剪力标准值,可在WZQ.OUT中找到 △是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可在WDISP.OUT 中找到
复杂结构的层刚度比控制
• 多塔、大底盘简化计算刚度比
复杂结构的层刚度比控制
• 大底盘结构层刚度比的简化计算
复杂结构的层刚度比控制
坡屋面刚度比的模型
复杂结构的层刚度比控制
复杂结构的层刚度比控制
• 连体结构刚度比
复杂结构的层刚度比控制
嵌固端所在层号
• 规范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嵌固端”的概念,一 些重要的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都和嵌固端的位置 有关。 • 很多人认为嵌固端以下部位的计算模型应该施加 完全的侧向约束。但是程序中实际上是在满足规 范相关规定后,通过计算、调整来实现相应的设 计意图,和力学分析模型中的嵌固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
嵌固端所在层号
程序做法:对两个部位的梁 进行调整:地下室顶板、嵌 固部位的梁。
注:程序对有地震参与的组 合弯矩值进行放大。
谢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设计软件事业部 段方舟 2015.9
规范要求
• 高规10.2.3,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 刚度变化,应符合高规附录E的规定。(高规附 录E.0.3)
• 高规附录E.0.3,当转换层设置在第二层以上时, 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与 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 时不应小于0.5,抗震设计是不应小于0.8。
楼层刚度比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设计软件事业部 段方舟 2015.9
楼层刚度比
• • • • • ①规范要求 ②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③不同刚度比的适用条件及使用带来的问题 ④层刚度比的控制原则; ⑤嵌固端所在层号
规范要求
• 抗规附录E.2.1,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 度比不宜大于2。 • 高规3.5.2,对框架结构,楼层与相邻上部楼层的 侧向刚度比按(3.5.2-1)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 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的比值的 平均值不宜小于0.8。(此条同抗规) 对非框架结构,按(3.5.2-2)计算,且本层与相 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 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 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
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 高规附录E.0.1的方法——剪切刚度 Ki=Gi*Ai/hi百度文库
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 高规附录E.0.3的方法——剪弯刚度 Ki=Fi/Δi
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 抗规3.4.3和3.4.4条文说明以及高规3.5.2的方法 ——地震剪力与地震位移的比 Ki=Vi/Δui
规范要求
• 高规5.3.7,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与首层的侧向刚 度比不宜小于2。(条文说明,楼层侧向刚度比可 按本规程附录E.0.1条公式计算)
• 高规附录E.0.1,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可近似 采用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表 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师 不应小于0.4,抗震设计是不应小于0.5。 • 高规附录E.0.2,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按 高规3.5.2-1计算的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 比不应小于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