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区域水资源影响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城市建设扩张和企业发展等带来了一系列的水资源问题,保护和改善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市化;水资源;影响;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人口的集聚、城市规模的扩张、工业的发展,致使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而另一方面区域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和人民生产生活活动使地面可渗水面积、绿化面积下降,这种现状带来了水循环被破坏、城市供水不足、水质严重污染等一系列水资源问题。本文以广西南宁为例,分析了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是当前城市化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城市化与水资源的关系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的一个过程,是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的城市包围农村的变革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内涵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但人口与产业始终是反映城市化的主体。城市化变革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口、物业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土地使用性质改变,道路及下水管网等设施使下垫面可渗水面减少,以及改变区域雨洪径流的形成条件等,这些现象直接对区域水资源有着重大影响。
2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2.1 对水循环的影响
由于城市兴建和发展,街道、工厂、住宅等建筑物替代了大面积的土壤和天然植被,地上可渗水面积减少,地下水得不到足够的地表水补充,地下土壤和地下水与外界的交流和自我净化调节被破坏,严重影响了自然界水循环。土地覆盖变化导致的水分循环变化进而影响到水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最直观的就是下垫面的滞水性、渗透性和热力状况的改变,降在不渗水地面上的雨水产流快,汇流时间短,形成洪峰尖瘦。城市化前,蒸发量占40%、地面径流量占10%、入渗地下水量占50%;城市化后,蒸发量占10%、地面径流量占30%、屋顶径流量占13%、入渗地下水量占32%,可见,城市化后的自然降雨,截留、填洼、下渗、蒸发减少,地面径流量增大,而且随着城市下垫面不渗水面积的增大地面径流量也增大,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变化明显。
2.2 对径流的影响
城市的扩大发展,越来越多的周边区域土地被用于兴建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加上排水河道、管网的改造,改变了原生态的汇流特性和雨洪径流形成的条件,当降雨量大于渗透量时,即发生地面径流,雨水由地面流走。因地表多为不渗水的混凝土和沥青,降水均汇集在排水口,由下水道排出,排水口少且小,通常需排水量大于排水口,就形成雨水囤积,或增加下水道道压力出现过载,附近低洼地面下水道漫水,在降雨强度较大时,容易形成城市洪灾。
2.3 对蒸发量的影响
城市人口和人口活动范围扩大,绿地面积相对减少,可渗水面积减少,使得地表及植物的水分蒸发作用减弱,包气带蒸散发下降,总蒸发量减少。大片农田变成混凝土路面和城市建筑群,城市化的建设截断了包气带蒸发,使地表蒸发量减少。
2.4 对水质的影响
城市是人口和工矿业集中的区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造成城市水体和周边河流水质被严重污染,尤以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污染严重。城市居民生活废水含悬浮物、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等成分;再加上城市垃圾直接入河或污染物被雨水腐化后流入水体或渗入地下水体,不仅污染供水水源,还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据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分析,4条排污支流分别有8项水质检测指标不同程度出现超标,以cod超标最突出,超标率达100%,亭子冲超标高达28.2倍;其次是bod5,除心圩江外其余均超标,亭子冲超标29.4倍;朝阳溪硫化物超标5.13倍,已出现厌氧现象。
3 城市水资源问题解决对策
3.1 合理配置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
从调整城市经济结构和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以及提高居民节水意识等方面,建设节水型城市,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积极采用新型建材增加下垫面的透水性,改善城市径流条件;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发展节水型工业,限制用水量大的企业;为循环利用水源提供
基础设施保证。
3.2 加强水资源污染整治管理
实行转移或关闭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达标排放,用经济、行政手段治理企业乱排污现象;加快建设污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实行城市污水集中排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计划,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 完善城区排水设施建设
加强新区排水设施建设,针对邕宁区、良庆区、仙湖开发区等排水设施不完善区域进行整改,着重以改造市区主要道路排水泵站,并加大清淤疏通现有排水管网工作力度,保证管渠畅通,确保泵站正常运转,以防止和解决强降雨天气区域内涝问题。
3.4 兴建水利工程
在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同时,加大水利工程投入,兴建水利工程体系,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把对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转变为水资源的再利用。如三峡工程蓄水以后,水库周围温度较之以前有所提高,整年温度升高了0.1~0.3℃,由于水热容量大,冬季升温明显,夏季温度不变或局部有时降低,雨量比以前少5%
左右,三峡工程大容量的蓄水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解决水资源匮乏灾害。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由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土地使用性质改变,道路及下水管网等设施使下垫面可渗水面减少,以及改变区域雨洪
径流的形成条件等现象引起的水循环破坏、水资源匮乏、水质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兴建水利工程以合理调配地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污染整治管理,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加大城市绿化,提倡节约每一滴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珍惜地球最宝贵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