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 (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化学习题课,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化学概念、原理、公式的应用,以及对习题中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的讲解。

此外,还将引导学生通过习题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于复杂的化学题目,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都能得到提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解题中;(2)熟悉各类化学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3)学会分析题目,抓住关键信息,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总结等;(5)提高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实验题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3)运用对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对待化学知识要有敬畏之心;(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面对化学学习中的困难;(5)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化学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即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通过复习和总结,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七年级数学下册《习题》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习题》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通过问题、情境、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3)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新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尝试错误、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加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思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
(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通过示例、图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必做题:
(1)课本第chapter页练习题第1-5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并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结合课堂所学,解决以下实际问题:_______(题目内容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关),要求学生将解题过程和答案书写在作业本上。
2.选做题:
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以下选做题:
(1)探究性问题:_______(题目内容具有一定挑战性,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高中英语习题课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习题课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习题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英语习题课为核心,旨在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英语语法、词汇、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活动的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对英语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等方面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语法运用不准确、词汇记忆不牢固、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等。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并运用高中英语核心语法知识点,如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2)扩大词汇量,学会使用常见词汇和短语进行表达;(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快速捕捉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4)提升写作技巧,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有逻辑、有条理的论述;(5)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积累词汇等。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3)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具备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敢于挑战困难;(4)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就感;(5)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尊重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表达。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在教学难点和重点问题上,教师有意识地退一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机会。

通过设置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点。

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生物课程内容,针对学生已学习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习题训练和解析。

通过习题课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生物学科素养。

教学内容涉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代谢、遗传与变异、生态学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生物课程的基础学习,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科知识储备。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习题训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科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由于学生的生物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如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代谢、遗传与变异、生态学等;(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科相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生物学实验和观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4)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生物学科知识体系;(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习题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科学思维;(3)采用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注重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2)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物学科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4)尊重生命,关爱自然,培养生态伦理观念;(5)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习题课教案

习题课教案

习题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牢固掌握;2、引导学生分析习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物质分类:氧化物酸:H酸根碱: 金属离子OH_盐: 金属离子酸根离子思路:先写化学式分析:煤气:包括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所以是混合物。

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属于纯净物。

(引申:医用酒精是75%的酒精和25%的水混合而成的溶液,所以是混合物。

)二、燃烧现象的描述1、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燃烧时的不同现象碳在空气中发红光、氧气中发白光、无火焰复习H2 CH4CO燃烧的火焰颜色2、烟和雾的区别烟:固体小颗粒。

如:红磷燃烧冒白烟,因为是白色固体。

雾:小液滴。

如: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冒白雾,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夜滴.三、变质和检验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它会变质吗?为什么?有关化学方程式2、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分析:NaOH→Na2CO3,检验出有Na2CO3 存在,就可证明NaOH变质。

提出方案:仅用酚酞试液就可检验NaOH是否部分变质,行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由于NaOH溶液和Na2CO3 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所以不可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包括操作、现象及结论)教师总结实验方案:①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冒气泡②碱溶液:Ca(OH)2或Ba(OH)2 产生白色沉淀③盐溶液:CaCl2或BaCl2 产生白色沉淀四、水的妙用水是人类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且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除此之外,水还有哪些妙用呢?1、除杂(原理:一种固体能溶于水,另一种固体不能溶于水)如:除去CaCO3中有少量NaCl,用试剂分析:CaCO3不能溶于水,NaCl能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然后过滤,便可得到CaCO3。

2、鉴别(A、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B、形成溶液的颜色不同C、根据物质溶于水伴随的热量变化不同)。

语文习题课教案

语文习题课教案

语文习题课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语文课堂上常见的习题类型。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题:包括短文阅读、七选五、填空等类型的题目。

2. 完形填空题: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3. 改错题: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自己在语言使用上的错误。

4. 作文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以趣味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新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习题类型,并举例说明每种习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练习与检测:给学生配发试卷,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习题练习。

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意见和帮助。

4. 汇报与分享:学生完成题目后,互相交流答案并讨论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进一步思考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思考解题过程中的问题以及需要加强的地方。

教学辅助:1. 教学讲义:列出各种习题类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供学生参考和记忆。

2. 习题练习册:包含各种类型的习题和练习,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通过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的形式。

3.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上资源。

2. 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竞赛或作文比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习题课的教案

习题课的教案

习题课的教案教案标题:习题课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 提供学生机会进行练习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选择合适的习题: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程要求,选择适当的习题,包括基础习题、应用习题和拓展习题。

2. 组织习题的结构:将习题按照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并巩固所学知识。

3. 提供解题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和思考。

2. 习题练习:根据选择的习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包括个人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

3. 解题方法和策略讲解:在学生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及时给予解题方法和策略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关键点。

4. 学生讨论和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汇总和总结: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汇总和总结,强调解题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6.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的习题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错误。

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习题练习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解题思路和方法等。

2. 个人作业:布置适量的个人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在小组合作中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贡献度。

教学资源:1. 习题册或习题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合适的习题资源。

2. 解题方法和策略手册:准备一份解题方法和策略手册,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小组合作材料:准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所需的材料,如小组活动指导书、讨论问题等。

教学延伸:1. 拓展习题: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习题,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习题课教案

语文习题课教案

语文习题课教案语文习题课教案学科:语文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语文习题。

2.能够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3.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语文习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习题册、电脑和投影仪。

2.学生准备:习题册、笔和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师生打招呼,开始课堂。

2.教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完后进行讨论。

录音内容以“你的周末计划是什么?”为主。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

学生可以根据图片的内容进行描述,并互相评价。

步骤二:习题解析(25分钟)1.教师将学生选出的题目进行解析。

2.学生在课堂上交换习题解析,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提供正确的解答。

步骤三:练习时间(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习题,并在课堂上交换答案。

2.教师提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学生进行纠错和改正。

步骤四: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评估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习题解析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同时,在课堂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数学习题进行深入讲解和练习。

主要内容包括:对高中数学重要知识点的梳理,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探讨,以及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

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解题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点,如函数、几何、代数等,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常见的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如换元法、代入法、构造法等,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3)能够运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辅助解题,提高问题求解的效率;(4)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提高他们面对复杂问题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知识迁移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提出疑问,勇于挑战权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学术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5)教育学生遵循数学道德,诚实守信,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习题课教案

习题课教案

习题课教案习题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前一堂课所学的知识点;2. 针对所学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运用;3. 提供一些拓展的题目,让学生有机会挑战自己。

三、教学重点1. 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回顾1. 复习上一堂课所学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回顾关键概念,引导学生复述要点。

步骤二:习题训练1. 准备一些与上一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2. 让学生课堂上解题,辅助学生解答疑问,纠正错误。

步骤三:拓展训练1. 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题目;2.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题方法,并在黑板上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解题思路;3. 学生独立完成拓展题目,老师检查并给予指导。

步骤四:小结1. 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总结;2.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思和总结;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老师及时解答。

五、板书设计习题课教案1. 复习回顾2. 习题训练3. 拓展训练4. 小结六、课堂实施要点总结1. 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反思通过习题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但是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基础薄弱,无法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帮助。

习题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习题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习题课教学设计习题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考试,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好习题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题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习题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三、教学难点: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四、教学方法:例题讲解法五、典型例题(一)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1.(1)如图,分别以Rt △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S1,S2,S3之间的关系为。

.(2)以△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如果S1 +S3=S2则此三角形是三角形。

S2.教材29页13题(二)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3.如图,Rt⊿ABC中,∠C=90°,AC=6,AB=10,D为BC上一点,将A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AB上,求CD的长。

(三)勾股定理的应用4.一根70cm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0cm的长方体木箱中,能放进去吗?(长方体的高垂直于底面的任何一条直线)5.教材29页14题(四)最短路程-展开图六、家庭作业1.教材39页9题2.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及斜边上的高分别为a,b及h.求证:111a2b2h23.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dm、3dm、2dm,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

七、教学反思习题课教学设计篇2一、教材分析:欧姆定律独立成章,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材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位置,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在知识体系的形成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三数学习题课教案(通用10篇)

高三数学习题课教案(通用10篇)

高三数学习题课教案(通用10篇)高三数学习题课教案 1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认识了角及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教学的。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点较大的一个知识点。

上节课学生第一次认识量角器,第一次学习用量角器量角,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还不是特别熟练,学习这部分内容为学生牢固掌握角的度量,为后面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熟练的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1、测量不同方位角,量角器的正确摆放;2、量角时正确选择内外圈刻度,找准度数。

四、教具准备:教师用的量角器、课件学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画图铅笔、尺子五、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六、预设教学过程:(一)复习:交流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师课件动画演示,重现巩固方法。

板书:两重一看(设计意图:第一节课学生练习量不够,量角方法没有得到巩固,知识回生快,用课件动态的演示,可加深对量角方法的理解,为本堂课的练习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人的遗忘规律。

)(二)基本练习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各个角的度,完成P20第4题。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想想说说:这个角是多少度?怎么看的度数?让不同意见学生发表意见。

明确量角时把与0刻度线重合的边作为始边,始边对的0刻度在内圈,另一条边就看内圈刻度,始边对的0刻度在外圈,另一条边就看外圈刻度。

学生说出另两幅图上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本题练习主要是解决量角时读准另一条边的度数。

学生交流不同的读法,在讨论中加深印象,巩固方法。

)2、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完成P20第5题。

先照着图中量角器的摆法量出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数,初步感知调整量角器量角。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习题训练》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习题训练》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习题训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习题训练》教学设计2涵盖了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方面。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及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代数和几何知识,对概率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但部分学生在解题技巧和逻辑思维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难点: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题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等。

2. 教学难点:复杂问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解题中的应用。

3. 针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障碍。

(三)课堂练习1. 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四)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 强调重点、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布置作业1.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内容应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定期进行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为教案示例: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题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如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习题课教案

习题课教案

习题课教案(一)教学目的I.掌握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及它们的公式的运用。

2.通过习题的练习,帮助学生深化概念,并能灵活运用电学公式解决一些综合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具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或用幻灯把例题打出)(三)教学过程例1:一只“220V40W”的灯泡,求:①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

②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

③每天开灯4小时,一个月(按3O天计算)消耗多少度电?④若把此灯泡接入110伏的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大?③W=Pt=0.04千瓦×4×30时=4.8千瓦·时(度)。

例题小结:通过此题练习,练习由额定状态求I额、R、W、P实,掌握电功、电功率公式的运用。

例2:有两个电阻R1=10欧,R2=20欧。

第一次把它们并联在电压为3伏的电源上,第二次把它们串联在电压为3伏的电源上,求每一次在R1、R2上所消耗的电功率。

例题小结:通过此题练习告诉学生,要正确理解电功率的两个导出解决问题较为方便。

串联时通过两个用电器的电流相等,所以电阻解决问题较为方便。

并联时两个用电器两端电压相同,所以电阻小的实际功率大。

例3:将标有“6V”字样的小灯泡L、定值电阻R1、10伏的电源和变阻器R′按图1甲连接,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按图1乙连接,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伏,求小灯泡的电阻和额定功率各是多少?分析与解:图乙:由于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8伏,灯两端的电压是6伏,R1两端的电压就是2伏。

图甲:由于灯正常发光,L与R1并联,就有I额+I1=1安和I额=0.25安例题小结:①求小灯泡的电阻,在知道灯泡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必例5:现给你一电源(电压未知),已知一电阻为R的电灯泡L1,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和导线若干。

请你用上述材料测定电灯泡L2的实际功率,①试画出测试的电路图。

②写出实验步骤。

③写出L2的功率计算式。

解:①电路图如图所示。

初中化学习题课的教案

初中化学习题课的教案

初中化学习题课的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知识点练习
教学目标:
1. 确认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化学知识点;
2. 准备适量化学知识点练习题;
3. 确保教室内设备正常。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今天的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识点练习(35分钟)
1. 学生独立完成化学知识点练习题;
2. 学生可在完成练习题的同时互相交流讨论;
3. 学生完成后老师核对答案,并针对错误答案进行解析。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练习题中的难点,总结学习经验,巩固化学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5分钟)
老师布置相应的化学作业,鼓励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习题课教案

初中化学习题课教案

初中化学习题课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复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2. 帮助学生提高化学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 涉及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材料。

2. 学生准备好化学笔记和课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点(15分钟)
1. 讲解化学基础知识概念,包括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等。

2. 例题练习:给出几道基础概念题,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20分钟)
1.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实验结果列写化学方程式。

3. 例题练习:给出几道化学方程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应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三、解题训练(15分钟)
1. 给学生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答案。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知识。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3. 鼓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例题训练和解题技巧的指导,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习题训练》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习题训练》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习题训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习题训练》教学设计2,主要针对的是八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习题训练。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因式分解等知识点。

通过这些习题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后,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因式分解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习题训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因式分解等知识点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因式分解等知识点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习题训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应用。

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习题集,以便进行习题训练。

2.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因式分解等知识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以及解答题。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评,指出解答中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讲评,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
一、教材依据:
采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复习题11拓广探索第12题改编“中线”为“高”。

二、设计思想:
1、教学指导思想:
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材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是初二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这节课探究的是如何从运动的角度来看待三角形全等证明的问题,通过类比迁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对今后学好几何证明打下一定的基础。

3、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历动手、动脑,学会观察、发现、分析、概括的学习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2)、注重知识的产生、转化和迁移的过程,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处理,渗透数学思想。

(3)、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4)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回顾所学的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快乐的学习数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己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对简单的几何证明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还有点困难这有一个学生学习上数学思维的转变过程。

由于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学生的学习素养普遍较低,教学中面对大多数学生,因此,教学起点不易定得太高,而选择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想通过剪纸活动去探寻证明途径,降低教学难度,这也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HL”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在具体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四种基本判定方法和HL 定理去进行几何证明的学习和应用。

通过对此例的学习,感受运动在知识的学习和知识技能的提高中的作用,经历由“静”到“动”的思维变化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新他们僵化的思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在对几何问题的分析、处理和解决过程中,充分认识几何证明的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经历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与画图验证的过程,能用“角边角”“HL”定理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把一般三角形全等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全等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法。

课前准备:准备有关的纸张、剪刀和作图工具、多媒体,学生预习本节小结部分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剪纸操作,引入新知
问题1: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两个直角三角形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学生活动1: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1B1C1,使A1B1=AB,∠B1=∠B,B1C1=BC(即使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把画好的△A1B1C1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学生活动2:任意画一个Rt△ABC,再画一个Rt△A1B1C1,使A1B1=AB,A1C1=AC(即使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把画好的△A1B1C1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学生主动参与,互助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作图剪图。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学习、交流情况,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小组进行指导,提问小组学生或学生代表。

师生共同归纳:板书: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问题2:证明: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活动3:以活动2三角形为基础,用橡皮筋和长图钉构成△ABD和△A1B1D1点C是点D在BC边上左右移动后的动点,点C1是点D1在B1C1边上左右移动后的动点,三角形的高AD不变且垂直于BC边,三角形的高A1D1不变且垂直于B1C1边观察这样变化后当B1C1=BC时,△ABC和△A1B1C1全等吗?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和讨论。

各组谈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听取教师的点评引导。

教师活动: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活动3,并巡视观察各小组学习、交流情况,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小组进行指导。

问学生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回到问题2的结论并加以肯定。

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2改写成已知求证形式,而作图分三种情况分三个大组按所作的图形加以证明。

已知:如图,在△ABC和△A1B1C1中,A1B1=AB,B1C1=BC,AD,A1D1分别是△ABC和△A1B1C1的边BC和B1C1上的高,且 AD=A1D1.
求证:△ABC≌△A1B1C1.
(如图)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归纳,既有助于训练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在归纳概括过程中把所学的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条理化、系统化。

注意证明书写规范。

组长派组员去黑板上展示各组的证明结果,并讲给全班同学听,重在讲思路。

讲完以后全班同学都可以进行点评,或阐述自己不同的思路。

师生共同归纳:
师生共同分析后由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仪在银幕上展示解题过程。

(略)
(三)小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我们学习的过程,同学们可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收获?学生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回忆。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发表见解,教师对学生的体会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对图形的动态变化的证明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此改一点D(D1)为动点,证明中所出现的三种不同状态都可以很容易得到证明。

很多学生都能体会到动态观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认识上的提高,促进学生严谨科学对待数学学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都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帮助学生提高这样的认识,这样才能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这节课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都有所体现。

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都进行了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
P27复习题11第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