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科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外科颅脑疾病知识点总结

外科颅脑疾病知识点总结

外科颅脑疾病知识点总结一、颅脑肿瘤颅脑肿瘤是指生长在颅脑组织内的肿瘤,它包括原发性颅内肿瘤和颅外肿瘤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

颅脑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无转移及侵袭性,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手术切除后通常不易复发。

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转移及侵袭性,主要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和转移。

颅脑肿瘤的临床表现是比较多样的,通常包括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运动障碍等。

颅脑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

颅脑肿瘤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切除,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放疗或化疗。

在手术切除颅脑肿瘤时,外科医生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等因素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并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尽量保留周围正常脑组织,以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二、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内或外的各种疾病,包括动脉瘤、动脉狭窄、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炎等。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也是比较多样的,通常包括头痛、眩晕、视力障碍、言语障碍等。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脑血管造影、头颅CTA、头颅MRA等。

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如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等。

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外科医生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出现并发症。

三、颅脑外伤颅脑外伤是指由外力作用于颅脑部位所造成的损伤,它包括颅脑损伤和颅内血肿两大类。

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伤力的大小和部位,通常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颅脑外伤的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

对于颅脑外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镇静、降颅压、抗感染等措施,手术治疗包括颅内血肿清除、颅骨修复等。

在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时,外科医生需要尽快对患者进行手术干预,以防止颅内高压、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其他颅脑疾病除了上述提到的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外,颅脑部位还可能发生其他各种疾病,如颅内感染、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颅脑外科总结心得

颅脑外科总结心得

颅脑外科总结心得前言颅脑外科是一门关于治疗颅脑疾病的专科学科,它涵盖了颅内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变等多种颅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在我从事颅脑外科工作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将其总结如下,希望对于从事或有兴趣从事颅脑外科工作的人士有所帮助。

1. 疾病诊断与鉴别在颅脑外科诊疗过程中,正确的疾病诊断和鉴别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脑肿瘤的诊断,我们常常依靠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等综合手段来确诊。

重点是要了解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初诊症状、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等。

在神经影像学方面,CT和MRI是常用的诊断手段,能够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另外,对于颅脑外伤的诊断与鉴别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施神经影像学检查时,我们应当关注颅骨骨折、脑内出血、脑震荡等损伤情况,并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2. 手术操作技巧颅脑外科手术操作是诊治颅脑疾病的重要环节。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应当准确评估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确保手术安全。

以下是我在操作技巧方面的心得体会:•精细化操作:颅脑外科手术需要进行高精度的操作,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在手术操作时,我们应当尽可能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精细地处理各种组织结构,并在手术区域周围建立良好的暴露视野。

•安全操作:手术操作中的安全非常重要。

我们应当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范,采取洁净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另外,术前准备和术中检查也是非常关键的,确保手术材料和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团队合作:颅脑外科手术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放射科医生等。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够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3. 术后观察和护理颅脑外科手术后的术后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术后观察和护理事项:•术后观察: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神经系统状况的评估。

我们应当关注患者的呼吸、循环、体温等生理指标,并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外科学名词解释2

外科学名词解释2

纵隔扑动(mediastinal flutter):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称为纵隔扑动
胸腹联合伤(Thoracoabdominal Injury):穿透性暴力同时伤及胸部、腹部内脏和膈肌,致伤物入口位于胸部,称为胸腹联合伤
胸部吸吮伤口(sucking wound):伤侧胸壁可见伴有气体进出胸腔发出吸吮样声音的伤口,称为胸部吸吮伤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猛烈的暴力挤压胸部,传导至静脉系统,使静脉压骤然升高,致头、颈、肩、胸部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创伤性窒息。
胸腹联合伤(Thoraco-abdominal Injury)胸和腹连接部同时累及的多发性损伤的统称。
气胸 (Pneumothorax) :胸膜腔内积气
★颅内压增高(Incranial Hypertension): 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共有现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体积缩小,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 (200mmH2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脑组织等所产生的压力。
★肾自截(autonephrectomy):当输尿管完全闭塞,含结核杆菌的尿液不能进入膀胱,膀胱继发性结核病变逐渐好转和愈合,膀胱刺激症状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尿检趋于正常,这种情况称之为“肾自截”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肠息肉(polyps) :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
房间隔缺损(ASD):是心房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的左右心房间异常交通
室间隔缺损(VSD):是胎儿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的心室间异常通道,引起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

外科学知识点重点及精华总结(附协和考题总结)

外科学知识点重点及精华总结(附协和考题总结)

外科学知识重点精华总结(协和考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形式)1、什么是无菌术,它包括哪些内容?灭菌和消毒有什么区别?答: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区别是否消灭一切微生物。

2、什么是低钾血症,临床静脉补钾要注意哪些事项?答:血清钾<3.5mmol/L注意:分次补钾,边补边观察,注意浓度<40mmol/L(<0.3%)和速度<20mmol/h,尿量>40ml/h再补钾。

3、人体通过哪些机制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答:体内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调节。

4、什么叫反常性酸性尿?答:低钾血症,碱中毒时,肾小管排钾降低而排氢增多,尿呈酸性,称反常性酸性尿。

5、为什么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答:早期活动有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因下肢静脉瘀血而发生血栓形成的优点。

尚有于肠道和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

早期下床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6、麻醉前用药的主要目的及临床最常见的选择?答:主要目的是消除麻醉、手术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呼吸,消化道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通畅,以防误吸。

临床常选用镇静、镇痛药及抗提药(杜冷丁、阿托品也可)。

7、局麻药分类,常用药,最大服量是多少?答:酯类:普鲁卡因1g、丁卡因10mg。

酰胺类:利多卡因400mg、布比卡因1 50mg。

8、什么叫局麻药中毒?有什么表现?怎样防治?答:①毒性反应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力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②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引起中枢兴奋和惊厥。

引起中枢兴奋的全面抑制,表现神志漠糊或昏迷、呼吸抑制或停止、循环衰竭等。

局麻中毒时除直接舒张外周血管外,亦抑制心肌的收缩和传导,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循环衰竭、甚至心跳停止。

③局麻前应给予适量镇静药。

一次用药不要超限量。

局麻药液中加肾上腺素。

足趾、手指和阴茎等处作局麻时,不应加肾上腺素。

(完整版)外科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外科学名词解释

1.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一切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包括灭菌法消毒法和操作规则以及管理制度。

2.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注入。

如血压升高而中信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

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增高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3.最低肺泡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这时的肺泡内所含吸人麻药的最低浓度,就称之为MAC4.疖:俗称疥疮,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病菌金葡菌为主。

5.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6.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好发于下肢与面部,常有全身反应,少有组织坏死、化脓;易治愈但常复发。

7.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8.库欣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减慢(又称两慢一高),称为库欣反应9.脑疝: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脑组织从高压力去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神经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裂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10.熊猫眼(眼镜征):颅前窝骨折时,骨折多累及额骨水平部和筛骨。

骨折出血可经鼻流出,或进入框内在眼睑和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俗称。

11.脑震荡:为最轻的脑损伤,其特点为伤后即刻发生的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12.中间清醒期是指受伤当时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意识障碍好转,甚至完全清醒。

继而因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脑受压引起再度昏迷。

13.开放性颅脑伤;头部受到锐器、火器、偶或钝器的打击,引起头皮、颅骨及颅内结构的联合损伤,并使颅腔与外界直接沟通,称为开放性颅脑伤。

外科学 颅脑部分

外科学 颅脑部分

颅内压增高原因:⑴颅内容物增加:①脑体积增大:脑水肿②CSF 增多:脑积水;③脑血流量增加过度灌注:PaCO2 脑内AVM、恶性高血压等。

(2)颅内病变占据颅内空间: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3)颅腔容积狭小:狭颅症、颅底凹陷症。

颅内压增高后果:1、脑血流量降低,脑缺血甚至脑死亡;2、脑移位和脑疝;3、脑水肿;4、库欣反应;5、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首先是紊乱,出现呕吐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及溃疡和穿孔;6、神经源性肺水肿。

颅内压增高的分类:按病因分类:1.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各腔压力均匀,无压力差,脑组织无明显移位,病人耐受力较强,病程较长。

见于交通性脑积水、弥漫性脑水肿、脑膜炎。

2.局灶性颅内压增高:各腔有压力差,脑组织明显移位,易脑疝、耐受性低、易遗留功能缺失。

见于:颅内占位病变。

按病程分类:1.急性颅内压增高:各种原因的颅内急性血肿和高血压脑出血。

在3d内出现IIP,症状体征重,生命体征变化剧烈;2.亚急性颅内压增高:颅内炎症和恶性肿瘤等。

在数到十余天内出现IIP,症状体征轻;3.慢性颅内压增高:慢性硬膜下血肿、脑瘤等颅内良性肿瘤。

可长期无症状体征;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1、颅脑损伤:①脑挫裂伤伴有的脑水肿是外伤性颅内压增高常见原因。

②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脊液吸收障碍等也是颅内压增高常见的原因。

2、颅内肿瘤:肿瘤的大小、部位、性质和生长速度是颅内压增高程度的重要因素。

3、颅内感染4、脑血管疾病5、脑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6、颅脑先天性疾病:如婴幼儿先天脑积水7、良性脑内压增高:又称假脑瘤综合征,以脑蛛网膜炎比较多见,其中发生于颅后窝者颅内压增高最为显著。

8、脑缺氧。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1、头痛2、呕吐:呕吐呈喷射性,易发生于饭后,有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减轻;3、视神经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一侧或双侧展神经麻痹和复视。

4、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嗜睡,去脑强直;5、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头晕、猝倒、头皮静脉怒张。

外科 名词解释

外科    名词解释

第13章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1. 颅内压增高: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2O,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

2. 库欣反应(Cushing反应):呼吸慢而深,脉搏慢而有力,动脉压升高(“两慢一高”)的三联反应。

3. 脑疝: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孔道或裂隙中,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象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因颅内分腔之间存在压力差,使一部分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形成脑疝。

)4. Glasgow昏迷评分表:依据病人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进行评分,三者得分相加表示意识障碍程度。

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严重。

5. 颅内高压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

第14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逆行性遗忘:脑震荡患者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及伤前近期的情况,而对往事记忆清楚。

“中间清醒期”:原发性脑损伤的意识障碍清醒后,经过一段时间因颅内血肿形成,颅内压增高使病人再度出现昏迷,并进行性加重。

(原发性昏迷---清醒----继发性昏迷)第15章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脑卒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造成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及非外伤性的脑实质性出血,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

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

第18章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1. 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现象,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

2.开放性气胸:胸膜腔内气体经胸壁伤口随呼吸自由出入胸膜腔。

3. 张力性气胸:由于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裂口呈活瓣状,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气体不能从胸膜腔排出,使得胸膜腔压力不断升高,超过大气压。

颅脑外科手术的现代技术与进展

颅脑外科手术的现代技术与进展

02
现代颅脑外科手术技术
显微镜辅助手术
手术显微镜的应用
01
提供高倍放大和高分辨率的术野图像,使术者能够精确操作。
显微镜下的微创手术
02
利用显微镜辅助,可实现更小的手术切口和更精确的手术操作
,减少手术创伤。
显微镜在复杂手术中的应用
03
对于涉及深部结构或复杂区域的颅脑手术,显微镜可提供更好
的术野暴露和操作空间。
分类
根据手术入路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两大类。其中,开颅 手术包括额颞部开颅、枕部开颅等;微创手术则包括神经内镜手术、立体定向 手术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初开始,随着医学影像学、神经生物学和手术技术 的进步,颅脑外科手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精细 的发展历程。
现状
术后护理
教育患者及家属关于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 ,如伤口护理、饮食调整、活动限制等。
心理支持重要性
减轻焦虑
颅脑外科手术通常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支持 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增强信心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从而 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促进合作
心理支持有助于患者与医疗团队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提高患者 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场前景。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手术导板和植入物,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
术后感染
脑出血
由于手术创伤、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患者 容易发生术后感染,如脑膜炎、颅内脓肿 等。
手术过程中或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脑出血 ,原因包括血管损伤、高血压等。

颅脑外科1

颅脑外科1

颅脑外科1-颅内压增高、脑疝【要点】几乎所有急性颅脑疾病(炎症、外伤、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等等)的症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1.局灶症状:瘫痪、感觉异常、听力受损、失语等。

2.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血压骤升等。

重者可致脑疝,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瞳孔变化,甚至心跳、呼吸停止而致死亡。

脑疝是几乎所有急重颅脑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处理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常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体位:若清醒,则稍抬高头部可减轻脑水肿;若昏迷,则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以防误吸。

禁:各种用力(咳嗽、便秘、高压灌肠等),腰穿、吗啡、大量补液。

【例题解析】(1~6共用题干)患者,男,60岁,农民。

有高血压病史8年,服药不规则,平时血压在150/100mmHg左右波动。

于半小时前田间劳动时突发头痛、呕吐,呼之不应。

查体:血压220/110mmHg,浅昏迷。

视乳头水肿明显。

右侧肢体瘫痪。

检查:CT提示左侧内囊出血,量约25ml。

1.该患者出现右侧肢体瘫痪的最主要原因是A.高血压危象B.高血压脑病C.蛛网膜下腔出血D.颅内压增高E.脑出血(左侧内囊出血)导致的局灶症状2.该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昏迷、血压明显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高血压危象B.高血压脑病C.蛛网膜下腔出血D.颅内压增高E.脑出血(左侧内囊出血)导致的局灶症状3.接诊后,应立即采取的急救措施为A.立即开颅减压B.立即行脑脊液体外引流C.颅内血肿清除术D.脑脊液分流术E.静脉输注高渗性利尿剂,如甘露醇4.对该患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静滴甘露醇时需缓慢B.该患者有呕吐,需大量快速补营养液C.为明确病情程度,需紧急行腰部穿刺测定颅内压D.侧卧位,头部抬高15~30°E.患者便秘时可给予高压灌肠,躁动时可给予吗啡。

5.经治疗该患者于第2天意识转为清醒,但其在床上排大便时突然又出现昏迷,瞳孔先缩小后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202005031747387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202005031747387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202005031747387《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细菌性肝脓肿:指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

3.栓塞后综合症: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多数病人可出现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心悸、白细胞下降等,称栓塞后综合症。

4.继发性肝癌:系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而发生的肿瘤,亦称转移性肝癌。

5.胆胰壶腹亦乏特壶腹:约80-90%得人胆总管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形成共同通道,并膨大形成胆胰壶腹,周围有oddi括约肌包绕,开口于十二指肠。

6.胆素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和肝脏下缘之间的三角区域称~,内有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穿行,是胆道手术易误伤的部位。

7.Mirizzi综合症:较大的结石长时间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或颈部,尤其是在解剖学变异导致胆囊管与胆总管平行者,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痿,临床可出现胆囊炎、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称Mirizzi综合症。

8.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是在胆道梗阻基础上并发胆道系统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胆管炎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9.急性重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时,在左腰部季肋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称~,脐周围皮肤出现蓝色改变称Cullen征。

10.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必须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

11.牵涉病:又称放射痛,指在急腹症发生内脏痛的同时,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出现疼痛感觉。

12.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纯真涉及隐静脉和浅静脉伸长、迂曲呈曲张的状态,多发生于处置耐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

13.深静脉血栓形成: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14.血栓闭富性脉管炎.又称病: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颅脑损伤的救治与护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景

颅脑损伤的救治与护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景


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
一、血压变化
• 收缩压200mmHg以上或100mmHg以下;
• 舒张压持续110mmHg以上;
• 二级证据:
监测血压:收缩压<90mmHg必须避免;
• 三级证据:
监测血氧:PaO2<60mmHg 、SaO2<90%、
SaO2<50%必须避免;
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
一、血压变化 • 降压需慎重,降压不是目的; • 血压高不一定是坏事; • CPP :脑灌注压
颅脑损伤的救护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王景
E-mail:wmwangj@
• 第一讲
颅脑外伤概述
颅脑损伤概述
一、概念:
是指头皮、颅骨、脑膜、脑等组织结构受
到外力作用所遭受的损伤
颅脑损伤在平时和战时都很常见
颅脑损伤概述
二、特点:
发生率高 伤情重、病情变化快 急救开颅手术多 临床医疗和护理任务繁重 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按吩咐运动 刺痛能定位 刺痛时躲避 刺痛时屈曲 刺痛时过伸 肢体不动 6 5 4 3 2 1
颅脑损伤概述
轻型——13-15分 中型—— 9-12分 重型—— 3-8分
特重—— 3-5分
颅脑外伤分类处置原则
• 头皮外伤
• 特点:易撕脱、血供丰富、易休克 • 原则:早期清创、缝和止血、防休克
颅脑外伤分类处置原则
• 第三讲
颅脑外伤的护理要点
全面护理
• 占体重的2-3%
• 消耗心输出量的15-20%
• 需要持续不断的供应O2和葡萄糖
– 如果血供不足或停止超过4分钟以上,大脑会自动关闭非必须的功能; – 如果血供不足或停止超过8分钟以上,不可逆永久性脑死亡; – 即便恢复血供,有些功能可能永远无法恢复了;

外科学-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

外科学-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的年龄分布图
外科学(第9版)
二、分类
1. 按部位: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 血肿、脑内血肿
2. 按时间:急性血肿(3天内)、亚急 性血肿(3天~3周)、慢性血肿(3 周以上)
颅内血肿示意图
外科学(第9版)
三、硬脑膜外血肿
(一)硬脑膜外血肿的病因
1. 骨折或颅骨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 窦出血及板障出血;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小儿皮下血肿
外科学(第9版)
三、帽状腱膜下血肿
1. 多由小动脉或导血管破裂所引起。因帽状腱膜下 层组织疏松,血液可充满整个帽状腱膜下层,使 头皮显著增大。
2. 帽状腱膜下血肿含血量可达数百毫升,在婴幼儿 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小儿帽状腱膜下血肿
外科学(第9版)
四、骨膜下血肿
1. 多因局部骨膜剥离或颅骨板障出血而形成,由于 骨膜在颅缝处附着牢固,故血肿范围常不超过颅 缝。
2. 显微镜下表现为轴索断裂的结构改变,出现大量的 轴缩球。
轴索损伤图示
外科学(第9版)
四、弥漫性轴索损伤
(二)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
1. 意识障碍:伤后即刻发生长时间的严重意识障碍。损伤 级别愈高,意识障碍愈重 。
2. 瞳孔和眼球运动改变:部分损伤者可有双眼向损伤对侧 和向下凝视,但缺乏特异性。
四、临床及影像学评估
1. 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评分)三项累计评分: 13~15分为轻型 9~12分为中型 3~8分为重型(其中3~5分为特重型)
2. 头部CT对颅脑损伤病变既可定性亦可定量,为 首选的检查方法。
3. 绝大部分急性颅脑损伤病变CT平扫即可以确诊。 亚急性或慢性病变可以加做增强CT或MRI平扫 进一步诊断。

医生工作中的颅脑外科手术技术

医生工作中的颅脑外科手术技术

医生工作中的颅脑外科手术技术医生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颅脑外科手术技术更是医生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颅脑外科手术技术的高超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探讨医生在工作中如何运用颅脑外科手术技术进行诊治。

首先,医生在进行颅脑外科手术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检验,医生可以确定病情的性质和病变部位,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其次,医生在进行颅脑外科手术时,需要掌握各种手术技术。

例如,开颅手术是颅脑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切口的位置和大小,准确切除病变组织,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此外,医生还需要掌握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微小的切口和显微镜等工具进行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再者,医生在进行颅脑外科手术时,需要注意手术中的细节。

例如,术前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手术过程中的器械消毒和无菌操作等,都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医生需要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保证手术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预防手术相关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医生在进行颅脑外科手术时,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

团队中包括麻醉师、护士、手术助手等,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角色,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手术任务。

医生需要与团队成员沟通顺畅,密切协调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除此之外,医生在进行颅脑外科手术时,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颅脑外科手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医生需要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医学文献、与其他专家交流等途径,医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和手术技术。

此外,医生在进行颅脑外科手术时,需要注重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工作。

手术后的恢复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阶段,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与预防策略颅脑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各种颅脑疾病的方法,虽然手术本身在技术上越来越成熟,但手术后的并发症仍然存在,并且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识别导致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常见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一、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1. 患者相关因素: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与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例如,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此外,一些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2. 手术相关因素:手术类型、手术技术、手术时间等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较为复杂的手术如脑肿瘤切除手术,相对于其他简单的手术操作,其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此外,手术中出血量过大、手术时间过长等也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麻醉相关因素:麻醉是颅脑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麻醉也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麻醉手术中的低血压、缺氧等情况,可能对脑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 术后护理相关因素:术后护理的质量也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的感染、颅内高压等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二、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1. 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信息进行了解,有助于预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在了解风险的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准备措施,如给予较为复杂手术的患者较长的术前准备时间等,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2. 手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根据病情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技术对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一些复杂手术中可以选择微创手术,降低创伤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术中合理应用显微镜、超声等技术辅助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外科名词解释
1.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路脑损伤、肿瘤、血管病、脑积水、炎症等多种病理损害发展至一定阶段,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超过正常上限,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2.血管源性脑水肿:多见于脑损伤、脑肿瘤等病变的初期,主要是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水分在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间隙潴留,促使脑体积增加所致。

3.细胞毒性脑水肿:源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细胞代谢功能障碍,使钠离子和水分子潴留在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内所致,常见于脑缺血、脑缺氧的初期。

4.库欣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减慢、血压升高(又称“两慢一高”),称为库欣反应,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病例,慢性者则不明显。

5.脑疝: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脑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大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称为脑疝。

6.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钩回疝,为颞叶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压迫邻近的动脉、神经及中脑。

7.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为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延髓中枢受损严重。

8.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9.熊猫眼:颅前窝骨折时,骨折出血进入眶内在眼睑和球结膜下形成瘀血斑,俗称“熊猫眼”或“眼镜征”。

10.Battle:颅后窝骨折常累及岩骨和枕骨基底部,在乳突和枕下部可见皮下淤血,或在咽后壁发现粘膜下淤血,称Battle征。

11.脑震荡:脑震荡是损伤最轻的脑损伤,其特点是伤后即刻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神经系统检查多无明显阳性体征。

12.逆行性遗忘:脑震荡的病人,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称为逆行性遗忘。

13.原发性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后传导至头部时即刻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等。

14.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受伤一定时间后,由原先的损伤引发和加重脑组织损伤,主要有脑水
肿、颅内血肿和继发性脑干损伤等。

15.开放性脑损伤:多由锐器或火器直接造成,皆伴有头皮裂伤,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裂,有脑脊液漏。

16.中间清醒期: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时,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醒时间,称为中间清醒期。

17.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由各种病因引起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隙的统称,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