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ce3cb2d964bcf84b9d57be6.png)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问题描述怎样理清现代文的结构?怎样归纳文章要点?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二、复习范围1.论述类文章的结构(1)基本结构①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
好的引论要简明新颖。
②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③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是解决问题。
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2)论证结构①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②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
③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④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43fef304a1b0717fd5ddb8.png)
377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河南丁彬考点阐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2014年高考考纲针对高中生古诗文分析综合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其能力等级为C级。
其中“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提炼和综合,梳理文章线索,总结文章大意;“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本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以体会作者观点。
要想顺利攻克此类考题,我们必须准确理解词义、句意,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注重细节赏读,做好题目和原文的分析比较。
考题回放(2014年高考新课标一卷第6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的典型试题。
从文体类型上看,本文属于人物传记类文章,它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人物生平,介绍了于休烈的政治成就和精神品格,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根据这一文体特征对文段进行分层,总结文本大意,然后依据各选项的次序,找出其在文本中的对应区间,把选项和原文进行分析比对。
最后结合常见的错误选项类型,我们便不难发现A选项中“谨遵职业操守”一句在文本中并无依据,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由此可知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命题预测从多年来各省市的高考真题来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基本不变,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选项的设置则和文本写作顺序保持一致,内容多为文段层次大意的分析概括。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814c25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2.png)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 (四)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 (四)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eea435977232f60ddcca189.png)
“拉丹”牌服装将问世;
例如: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或:“本·拉丹”服装品牌注册。 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丹的名字似乎已经“臭名昭 著”,然而,本·拉丹的同父异母弟弟——IBL大型股份公 司的老板伊萨母·本·拉丹却别有一番考虑。 他注册了一个“本·拉丹”服装品牌。他采用这个商 标并非意在保持同其十七哥的联系,而是他认为会招来大 批的顾客。而且,他还认为只有最高档、最时髦的服装才 “配”使用这个商标。
• ①“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 ②“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 ③“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 据此,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可归纳为以上三 点: • ①一卷凄婉的历史; • ②民族封闭的象征; • 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 文章第二部分写现实的长城,其中有“他们的到来, 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且充满自信”这一个概括性的 句子。 • 据此,对“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一小题,可以 归纳为“开放,自信”。 • 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可以运 用这一方法。
•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 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 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 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高考试 题中,这两方面的都有。 • 就全文的内容要点而言,较典型也是比较难的, 是1990年高考题第27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 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不超过60个字)”。 • 2000年高考题第21题也有点难:“这篇散文 (《长城》)中,①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 什么?②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也是着 眼于全文的内容要点归纳。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 (四)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归纳要点、概括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0bc14c1010a6f524ccbf8536.png)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学目标】学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阐释】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作品主旨”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作者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作者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
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双琴祭梁晓声⑴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
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
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⑵琴取于材,材取于树。
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
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⑶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
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
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⑷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
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a3eab3a8c77da26925c5b040.png)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解读在现代文阅读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中考阅读题每年都要考查的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
它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全文或局部的主要内容。
此类试题的考查内容涉及以下方面:概括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筛选并提取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分析理解文章、文段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理解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把握叙事内容,提炼文章线索,概括表达方式;理解、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情感态度。
随着中考对考生能力的日益注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题型日趋丰富,不断推陈出新,且有了与其他考点相结合的特点。
常见题型有以下几种:一、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1.标题型,根据文章拟出题目;2.提炼型,概括文章主旨,提炼中心论点。
二、归纳局部的内容要点:1.归纳型,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事物特征,概括相关内容;2.合成型,概括相关信息,结合其他考点进行考查。
知识梳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
这类归纳概括题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的综合判断或推理,它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针对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整体的内容要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概括具体的内容;二是阐述抽象的内容;三是解说含蓄的内容。
针对“归纳内容要点”,中考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二是结合层次分析,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三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某段段意、某个词汇定义的归纳概括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中的“中心意思”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立足文本精准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要旨
![立足文本精准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要旨](https://img.taocdn.com/s3/m/e780b9e1ec3a87c24028c4f7.png)
名师导读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国际学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要旨精准概括指向的是具体说来,“归纳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高考现代文阅读对归纳能力的检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进行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对概括能力的考查;(2)抽象、含蓄的内容,能够准确地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这是对阐释能力的考查。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一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必须对全文有整体把握,还要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结合作者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须防止以偏概全。
【命题走向】每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题,均涉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且试题分值有加大的趋势。
预计今后的语文试题,会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更有机地融合起来加以测试。
阅读长廊【考题回放】(2017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①人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
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
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e9ff53af8bd63186bcebbca0.png)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考点扫描“归纳内容要点”是指现代文阅读中的整体内容或其中某一部分要用几句简明的话扼要表达出来,即“化整为零”的分解剖析,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如果内容比较复杂,还需要把若干要点合并或归纳共同特点后再概括。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化,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它需要运用题面提供的文字材料对作者用意、有关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思路作合理的补充或完善,然后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我们写文章总会有一个目的,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都会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感情……总之,不管哪一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主脑,选材、组材、构思、行文个个都要围绕着它进行。
同时作者为了将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充分全面深刻,往往不只是从单一层面来表达,而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来将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深刻全面。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不但要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内容,还要能够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中心内容的。
这一“知道”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复习方略对这一考点,命题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正确理解全文内容,并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概括段意或全文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二是理解重要句子或作者的观点、判断、结论等产生的原因、条件,所涉及的材料或各种角度,然后分条概括出来。
三是分析文中叙述、说明、议论等不同表达的有关部分,并进行归纳。
四是对内涵丰富,语言精彩的语段或某项材料进行浓缩,突出要点。
因此,为应对这一考点,我们有如下的注意点。
1、注意段落构成,切分意义层次,准确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你知道文章一个意义中心的内容,它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的。
如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如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1e59f5c6da38376baf1fae46.png)
于家。 帝伤惜之 , ④ 诏下郡县赐钱 百万、 谷千斛 。
富贵 , 不畏惧权 势 , 高傲 岸 , 清 潇洒 出尘 。
四 、 析 细 节 分
( 自《 选 后汉 书・ 严光传》 )
【 解析步骤 】
一
下 面 对 文 意 理 解 有 误 的一 项 是
、
通 读 全 文 。 体 感 知 整
主要体现在答题上 ,要注意命题 细节 中是否
存在着诸如人物 的张冠李戴 、 时间的前 后倒置 、 内
容 上 的归 纳 不 完 整 、 中心 概 括 上 的 无 中生 有 、 件 事
【 方法指导 】
一
、
通 读 全 文 。 体 感 知 整
杂糅 、 层次 混乱 、 强加 因果 、 意 曲解 、 面遗漏 、 故 片
按具 体事 件切 分小 层 次 ,最 好能 养成 随 时标 注
的习惯 , 别需 注 意事件 的转 接之 处 , 特 留心 时间 地点 的变化 。介绍 人物性格 的 中心 句 、 次要人 物 的议 论句 、主要人 物 直抒胸 臆 的句子 也 应特 别
关注 。 四、 文化 立 意 。 品评 人 物
文 章是 由词语连 缀而成 ,每一个词语 的运用 看 似信 手拈 来, 其实都有其特定 的表达效果 。 遣词 造 句归根结底服务 于作者 的表 达意 图, 以再含 所
【 例文 】
且 今之 所谓 “ ” 何哉 ? 孚 者 日夕策 马候权 者之
门 , 者 故 不 入 , 甘 言 媚 词 作 妇 人 状 , 金 以私 门 则 袖
A. 严子 陵和 刘 秀是 同 学 , 秀即位 , 不 再 刘 他 露面。刘秀很看重他 的才能, 派人 画图形去寻访 , 并用“ 车玄醺 ” 安 把他请 来, 希望他 能辅佐 自己。 B司 徒侯霸 也是严子 陵老友 , 听说 严子 陵来 了,就派人 去问候。严子陵赞扬侯 霸位 至三公很 好, 能够 以仁 义辅佐君 王 , 下人很喜 欢他 。 天
0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备考方法
![0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备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220f711ba1aa8114531d916.png)
主标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备考方法副标题:理解这一考点的能力要求,明确备考方向,探寻解题秘法。
关键词:归纳,概括,备考,方法难度:2重要程度:4内容:A 从作文说起“意犹帅也”“万变不离其宗”“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这里所说的“帅”、“宗”和“主脑”指的均是作者在文中树立的中心。
显然,观点态度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文章中的所有材料,如果没有一个中心把它们统一起来,就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
所以,我们在阅读现代文时,也不能脱离这个“宗”和“主脑”。
B 能力要求《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
其对“分析综合”的要求第三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不管哪一种文体,都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整个文章都要围绕着它进行选材、组材、构思、行文。
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写了什么,二是表达了什么,或歌颂、提倡了什么……C 备考指导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从题目分析入手。
二、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三、参考作品的时代背景。
四、抓住文眼或关键句。
五、结合文体特征。
六、用积极的态度去思考。
七、从目的、启示处思考。
即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给读者的启示处思考,弄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收获等。
八、如果对于同一个材料有不同的两种或更多种观点和态度,要么通过正反对比,结合上下文分析出正确的答案,要么通过相似辨析(有些观点是兼容、相交、发展、递进的),答出正确的答案。
九、从隐含信息处思考。
一般来说,作者在文章中总是力图通过作品的某种观点来表露自己的观点态度,但表露的方式不尽相同,有时直抒胸臆,有时间接表达;有时集中一处说,有时分散表述。
做这样的题目,一定要在通读全文后,以清醒的头脑、分析的眼光,从上下文中加以辨析,从原文的整体意向上加以把握。
D绝招秘诀归纳内容要点,首先应明确归纳的思维过程:通常情况下,一是读原文知大意,二是审题干明要求,三是作对应析要点,四是组织语言加以概括。
现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好)
![现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好)](https://img.taocdn.com/s3/m/0de0687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10.png)
明乎此,我们就知道最初时杂剧何以和杂戏混称,就能了解杂剧与诸戏的差别,就能明白杂剧之名,之所以有从诸多的歧称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因为杂剧本身包含杂戏的内容,所以杂剧有时也被称为“杂戏”、“百戏”、“角抵之戏”、“参军戏”等名(其例证说下节)。这些名称要么过于宽泛而不能体现杂剧这一表演形式的特点,如杂戏、百戏;要么过于具体而不能概括杂剧的基本形态,如角抵、参军,从而最终将冠名权拱手让给了“杂剧”。
2.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情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虎是越打越凶的,谁愿意打谁打好了,反正我是不去的。
——是呀!虎本无罪,祸是喊打虎的人闯的。
解析:这是高考题的第23题。试题所说的“议论”,就是用破折号标示的七种议论。 从各句“议论”的内容看有四种态度: 前两句“大体”上属一种态度,即起来斗争或发动全村打虎; 三四两句属于明哲保身的态度; “虎在深山中”一句是是非不分; 最后两句则是是非颠倒的态度。 因为试题要求是“大体上”的,所以不必一一概括;概括时要抓住主要的文句,即鲜明地表示某种态度的文句,否则要点会遗漏。
高考散文阅读4·概括内容主旨
![高考散文阅读4·概括内容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252c40f09ec3d5bbfd0a7465.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依稀荷塘
李建臣 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让我神往多年。 ②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 ③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一台海鸥相机来为大家拍照,成了全班焦点。 七嘴八舌之后,几个拍摄点便确定下来。一是工字厅,建于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如 翚斯飞,门楣高悬咸丰御匾;二是清华学堂,德国古典建筑范式,青砖红瓦廊柱白 墙,清华教育发端之地;三是二校门,三拱牌坊中西合璧,作为清华标识和象征嵌 入国人记忆;四是融会古希腊和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大礼堂…… ④见此情形,我真没有勇气提议荷塘了。
⑱实际上,月下的绽放,才真正避弃了光环与污垢、浮躁与喧嚣、荣华与苦难、 尘俗与烦恼,致虚极守静笃,走近了恬淡无为的生命本原。恍然间,我想起“问君 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陶靖节,想起了“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李青莲, 也想起了东坡居士月下赏荷的掌故,便自觉悟出心境、引为知己了。
⑲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选自2018年3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⑫咸丰从这里走向紫禁城,可谓雄姿英发踌躇满志。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继位不久即爆发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被迫亡命热河,终以而 立之年客死异乡。京城陷落,圆明园焚毁,东北亦被沙俄割走大片土地。黑云翻墨, 卷地风来,山河破碎,社稷飘摇。
⑬背负巨额赔款的同时,慈禧又提出了重修圆明园的构想。除了鬻爵捐助、加 大税赋,慈禧还萌生了就地取材的创意。于是就近拆掉近春园,运走了可用之材。 然而时局日下,重修计划终成泡影,近春园亦被遗弃,沦为废墟。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题型点拨
对点题型
4.请概括本文主旨。 答案 本文通过对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前世今生变化的生动描述,表达了对荷塘新 生和现在的美丽的欣喜,并从中感悟到:荷花只有在举世混浊中实现月下的绽放,保 持独善其身清净无染,才能为世界增添亮色,从而走近恬淡无为的生命本质。
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c6d08ee5ef7ba0d4b733b05.png)
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材料有的是文段、有的是文 章。如果是概括归纳段落内容的,应首先看清文段 中有哪些句子,任何一个文段中句子的意义是相互 关联的,它们有机地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表 现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要准确地把握段落中 心意思,就要先弄清句间的关系。有的段落有中心 句,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就 需要进行归纳综合。概括归纳应注意:①分析段落 ① 中的表达方式,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描写、 中的表达方式,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描写、 有说明、有议论、有抒情。一般来说, 有说明、有议论、有抒情。一般来说,我们要注意 议论抒情句。 要分析文段内句与句、 议论抒情句。②要分析文段内句与句、层次与层次 之间的关系。从文路上把握主旨。 之间的关系。从文路上把握主旨。③有几个文段的 还要注意段落在文中的位置, 还要注意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不同位置的段落对文 章的作用不同,看清其位置有利于准确归纳概括。 章的作用不同,看清其位置有利于准确归纳概括。
一、归纳内容要点
(一)概览段落意 明确中心句 一 概览段落意 明确中心句 概览段落意,明确 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 性中心句; (1)段首提示性中心句; )段首提示性中心句 (2)段末总结性中心句; )段末总结性中心句; 中心句 (3)段中过渡性中心句; )段中过渡性中心句; 中心句 抒情性或 (4)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 )自然段外的抒情性 句。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 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 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 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 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 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 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 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 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 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 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 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 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 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 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 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
![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7544a3a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8.png)
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目标解说】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现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要诀】归纳主旨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具体的表述分两步走:首先概述文章内容,通过叙述(描写、塑造等)……;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托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例如《木车的激情》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
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
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
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
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
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
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
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
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一、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cb7e00779563c1ec5da711c.png)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王亚琦来源:《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2012年第12期【考点分析】该考点要求同学们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知识汇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可以采用分步阅读的方式。
1. 粗读全文,不求甚解概览全文(段),粗略了解文中写的时、地、人、事、作者的看法等。
阅读时思考:(1)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准确、完整地归纳和概括。
2. 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
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
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
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
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3. 回文查对,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的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
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考查方式】具体来说,考查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某个论点的依据;(2)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一般类现代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一般类现代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d882a9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a.png)
目 录
• 引入 • 阅读理解策略 • 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 • 概括中心意思的技巧 • 实例分析 • 练习与反馈
01 引入
现代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现代文是指近现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它以现代汉语 为基础,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04 概括中心意思的技巧
明确文章主旨
01
仔细阅读全文
首先,需要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这有助于把握
文章的整体思路和中心思想。
02
关注文章标题和首尾段
文章标题通常会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主题,而首尾段则往往会点明文章
的中心思想。因此,关注这些部分有助于快速明确文章主旨。
03
提炼关键信息
联系现实生活
在提炼文章核心价值时,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通过将文章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更加 深入地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意义,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05 实例分析
案例一:新闻报道类文章归纳与概括
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新闻报道时,首先要关注标题、导语和 正文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等,以便快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提炼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和关键细节, 形成简洁明了的概括。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小组讨论,成员 间分享各自的归纳与 概括成果。
讨论并总结在归纳概 括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和挑战,以及相应的 解决策略。
倾听他人的观点,比 较不同成员对同一篇 章的理解和概括。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提炼文章核心价值
挖掘深层含义
除了表面的文字信息外,还需要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内在逻辑。这可以通过对文章中的隐喻、象征、 反讽等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来实现。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b4064b40c22590102029dbd.png)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9年第29期阅读指要“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必考考點,试题内容一般要求考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一、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思路的理解和把握,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弄清文章段落层次的组接关系,掌握文脉的发展方向,破解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高考试题对“分析文章结构”的考查多与理解语句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等考点结合起来。
解题时首先要辨明文体,选准角度。
议论文,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层次,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等:说明文,可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在时间、空间、事物自身的构成、事物发展,或事理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
其次要辨明重要文句,把握逻辑关系,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等。
再次要辨明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等,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二、归纳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多采用选择题型,要求考生选出正确体现中心意思的语句,或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
做好这类型题,考生要具备三种能力:1.概括具体内容的能力强调内容的全面和文字的简练,反映出此句、此段、此篇的特定思想内容。
2.阐发抽象内容的能力或举出实例化抽象概括为具体详细,或分析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将题干前后联系起来。
3.解说含蓄内容的能力考生不仅要理解字面的含意,还要深入挖掘隐含信息,即能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解说材料深层的内涵。
三、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中心意思,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是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综合,既要注重文章本身的意思,又要考虑到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文外材料。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浙江专版)考点整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浙江专版)考点整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d4ad4be280eb6294dd886cf5.png)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
1.【2019·浙江嘉兴实验初中初一月考】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谢奕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怜,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去.。
《世说新语》是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鲁迅称之为“名士的教科书”。
为什么甲乙两文中元方和谢安这两个稚童的言行能被记录其中?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别阐述。
【答案】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谢安年纪小,但是能够同情老翁,宽容待人。
所以这两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所以能被积累。
【解析】题干问甲乙两文中元方和谢安这两个稚童的言行能被记录在《世说新语》其中的原因。
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陈父的友人不准时和出言不逊的情况下,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并给人以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启示。
谢安劝告谢奕放过老人,可见有怜爱同情、宽容待人之心。
《世说新语》因为这些,才收录了这两篇文章。
2.【浙江省绍兴市名校联谊会联合调测2018届九年级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概括中心思想”知识讲解与典例精析
![高考现代文阅读“概括中心思想”知识讲解与典例精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be0ec8960590c69fc3760c.png)
高考现代文阅读“概括中心思想”知识讲解与典例精析一、考点详解1、概括能力是重要的阅读能力,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形式确定的前提下,概括新闻内容成为主观题的考查重点之一。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都考查了概括能力。
新闻类文本考查的归纳与概括,主要是新闻事实有哪些、是什么,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等。
本考点要求从整体上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分清报道的角度与侧重点。
2、新闻的内容要点,既可以指构成非连续性阅读文本的中心,也可以指构成新闻的每则材料的中心或主要信息,当然也可以指某则材料报道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
3、“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是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考点,一般为单独命题,个别省市将这一考点与理解概念、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个别省市有主观题形式。
试题内容一般要求考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估计2019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二、方法论述(一)实用类概括方法:1.抓住关键信息,联系整体揣摩。
对非连续性新闻文本而言,首先要辨析清楚具体的新闻文体,如新闻调查、新闻报道、通讯、新闻时评、新闻综述等,按照文体确定关键信息所在;其次,要抓住调查报告的数据、事实、结论,新闻时评的观点、见解,新闻报道的导语,新闻综述中陈述的事实等,概括提炼主要信息或中心。
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
对每则新闻材料切分层次,提炼中心句或关键词,这是归纳概括新闻内容,准确抽取每则新闻材料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提取关键信息,重新加以整合。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
“概括材料要点”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形式之一。
材料的内容要点,既可以指整篇文本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指某则材料报道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薛秋影
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1年第21期
【技法指津】
“内容要点”,是指文本局部或整体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是指文本局部或整体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所说明的事物、所阐述的事理是否达到整体的、深层的本质认识,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分析、归纳、概括的基本能力。
它要求学生能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常见的考查内容有:(1)对具体内容的概括。
要求学生能将文字量大的句、段、篇的要旨简要地提取出来,并概括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2)对抽象内容的阐发。
要求学生对文中抽象的、概括的语句,能用具体的文字,通俗地加以解释、阐发。
阐发的形式有:举出事例、分析因果等。
(3)对含蓄的语句的解释。
文章中总有一些表达含蓄的句子,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这些句子的深层含意、言外之意等。
“概括中心意思”常见的考查内容有:(1)概括文章中心意思。
学生应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中心意思进行理解和概括。
学生答题时,须首先分析文章每个段落的内容,然后从段意中找出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进行仔细分析,抓住问题的关键。
(2)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
对文章某一段落的中心意思进行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分清段落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还是议论,是描写还是抒情,是说明还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通过对表达方式的把握理解文章内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依据文章内容这四个方面来总结中心意思。
学生答题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文章设计段落、层次的目的是更好地表达中心。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时,学生可以从分析每个段落的意思入手,通过对段落的分析,找出文章层次,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
二、寻找段落中心句
不同的文体,揭示的中心也不同。
记叙文的段落中心句多为所描写事件、人物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或作者的情感倾向;议论文的段落中心句多为分论点或中心论点;说明文的段落中心句是说明对象和特点;散文的段落中心句多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有时是“文眼”。
中心句的位置一般在段首或段尾。
三、分析段落中句子间的关系
对于有些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在概括段落内容和中心意思时,可以从段落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上分析,通过对句子关系的把握,找出表达重要内容的关键句子,找出表达中心的重要句子。
四、分析文章的大小标题
很多文章不仅有题目,还有小标题。
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总领文章的中心意思,表示说明的对象或议论的中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
在概括内容和中心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大小标题来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五、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
学生在以某种表达手法为主的文章中,为了概括和归纳,学生可以分析与主要表达手法不同的表达手法,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如在社科文中,分析说明过程中的记叙和议论性的语句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一般要通过抒情和议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来理解文章的思想等。
六、了解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写作总有一定的目的,说明文要介绍一种事物、发明、科学技术等,议论文要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记叙文要通过人、事的叙述表现人的品格或事件的意义;同时,写作背景的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选取的材料也有所不同。
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坚持整体阅读,在把握文章中心意思的前提下,再去分析和归纳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从而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个部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把握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
这样,我们就能从宏观到微观全面透彻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