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症状防治

S i y a n g t i a n d e仔猪水肿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眼睑部水肿。
该病病程短,治愈率低,致死率高,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已成为养猪业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一、发病原因1.管理不善管理不善,卫生不良,消毒不严,营养缺乏,引起肠道微生物变化,促进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生长繁殖,导致发病。
2.断奶应激反映断奶后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蛋白饲料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致病菌繁殖并产生毒素诱发本病。
3.消化功能不全由于初生仔猪的消化器官容积小,胃肠内的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如果饲料中添加的植物性蛋白质过多时,蛋白质不能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
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4.母源抗体因素通过胎盘、初乳或卵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称为母源抗体。
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随着母乳经小肠传给仔猪,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8-36天.所以断奶后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
5.饲料中维生素E、硒的缺乏饲料单一或饲料搭配不当,常造成猪缺硒、缺乏维生素E。
维生素E和硒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抗病力减弱,引起仔猪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肠道菌群失调。
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
二、临床症状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常无变化,急性病例常见患猪突然跃起,然后倒地抽搐,肌肉震颤,四肢乱蹬,口角有少量白沫,角弓反张,呼吸急促,来不及救治就死亡;慢性病例常见患猪四肢无力,喜卧,共济失调,走路摇摆,呼吸急促,采食量无变化或少量减少,个别的体温升高,有的腹泻排灰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便秘排干硬的粪球,有的盲目乱冲,叫声嘶哑,对外界声音等刺激敏感,肌肉震颤,触之惊叫。
仔猪水肿病的症状有哪些,应如何进行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症状有哪些,应如何进行防治仔猪水肿病会有一些外在症状表现,小猪水肿病多为突发,仔猪得了水肿病这后,体温无明显升高,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当发现这些症状时要检查仔猪是否患了水肿病,根据症状进行治疗。
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小猪水肿病一般突发的比较多,仔猪得了水肿病这后,体温并无明显升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突然猛身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重者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
病理变化表现为:水肿。
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呈灰白色凉粉样水肿。
胃的大弯、贲门部水肿,在胃的粘膜层和肌肉层间呈胶冻样水肿;结肠肠间膜及其淋巴结水肿,整个肠间膜凉粉样,切开有多量液体流出,肠粘膜红肿,甚至出血。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方法1、仔猪水肿病可控可防,需要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使断奶后能适应独立生活;2、断奶不要太突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3、饲料喂量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厚,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4、病初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以排出肠内容物,常用的抗菌药物也可应用。
对此病治疗主要是综合、对症疗法,尚无成功的治疗经验。
主要防治方法:1、水肿病的治疗原则是综合对症治疗,肌肉注射新亚生物的高热八联清,即抗菌消炎,强心、解毒、利尿。
2、因缺硒会加剧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和病情加重,应用补硒进行辅助治疗,提高治愈率。
3、使用强心药促进血液循环,强心利尿,促进水肿液的排出,减轻心脏的负担。
4、改善饲养管理,出生后7天,即应开始使用含蛋白质较多的饲料,在吸乳的同时,让其尽早适应人工饲料。
所用饲料要求新鲜,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添喂,促进胃肠功能。
5、14-18日龄仔猪注射新亚生物,高热八联清,配合抗生素,200斤体重用一支,对预防本病的发生。
6、本病药物治疗的早期效果较好。
猪水肿病病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猪水肿病病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猪水肿病又名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俗称小猪摇摆病。
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病,断乳后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较低,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90%)。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
猪水肿病的病因:引起本病的病原,一般认为是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症。
当以下条件存在时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如断奶仔猪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法,断奶方法不当,饲料蛋白质比例水平偏高且过于单纯,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饲喂贪吃过饱等,若硒和VE不足时,会诱导本病发生;猪舍卫生条件差,仔猪缺乏运动,致使猪只体质衰弱,脾气亏虚,三焦失调,则水湿外泄受阻,使水湿泛溢于肌肤,而成水肿、经络麻痹而发病。
猪水肿病的症状:本病多突然发病,病初表现轻度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步态不稳、体温一般不升高,偶有个别猪只体温上升;随之可见头面部及眼睑水肿,并出现神经症状,大多行走不稳,摇摆盲目转圈,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二后肢直立,有的卧地不起,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口吐白沫,用手触摸猪体,反应敏感,兴奋不安,叫声嘶哑,表现惊厥。
本病进程很快,一般均在48小时以内死亡或恢复,大猪病程较长,常可延至5-7天或更长一些时日。
致死率达90%。
解剖可见猪体各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尤以胃壁水肿最为严重。
切开胃壁可见增厚和胶冻状,并流出清亮或茶色液体,结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出血。
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空气则凝成胶冻状。
防治:药物治疗的早期效果较好,后期一般无效。
因本病的发生与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息息相关,预防本病必须对哺乳仔猪适时补料,以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切忌突然断乳和更换饲料,饲料营养要全面,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能过高,断乳后的仔猪切忌饲喂过饱。
在缺硒地区,应注意添加硒和维生素E。
猪舍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冲洗消毒,这样才可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畜牧渔业论文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朱萍(黑龙江省桦南县畜牧兽医局154400)1 发病原因本病多发生于断奶前后至2月龄的仔猪,如果仔猪体况健壮、生长较快更易发生。
本病具有传染性,一旦有发病情况,会陆续出现病猪,逐渐扩展至全群。
现将具体原因做如下分析。
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仔猪水肿病的重要原因,主要传染源是仔猪粪便。
溶血性大肠杆菌也是传染源之一,病菌在仔猪饮水和采食过程进入,之后引起仔猪水肿病。
养殖户饲养仔猪时,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添加各种微量元素,常常购买廉价饲料,或者饲喂过程不按仔猪采食比例,随意饲喂。
饲料中缺少适量的微量元素导致生长期的仔猪体质下降,各项免疫器官发育不良,从而在抗病能力上得不到加强。
加上消化道内缺少有益菌,严重影响了消化功能,从而致使肠道内有害微生物剧增,最终产生毒素引起水肿病的发生。
仔猪自身应激因素。
通过实践表明,部分仔猪水肿病与自身应激因素存在很大关系。
例如:仔猪断奶、天气变化、舍内温差、饲养环境、疫苗接种等应激,都会引起仔猪不适应。
导致抗病能力减退,使仔猪肠胃功能出现紊乱,最终会引起溶血性大肠杆菌病,影响消化道的正常功能,产生致使水肿病的病毒。
2 临床症状仔猪发病非常突然,主要表现嘴部有白沫,并且精神异常,食欲不振导致食量快速降低。
四肢无力带有体温偏低,走路时不稳定,对外界事物非常敏感,急性水肿病患猪会在短期内迅速死亡。
发病时脸部和眼部水肿比较明显,主要从头部开始水肿,也会在腹部和颈部出现水肿。
若快速发病会在1~3 小时内死亡。
很少仔猪可以转为慢性,虽然患病时间延迟,但是也会出现瘫痪等症状。
发病时皮肤上有出血斑或出血点,其中耳尖、腹下以及四肢末部常见。
通过相关的剖检检查,病死仔猪的喉头和胃壁还有心包腔及肠系膜等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同时发现胃底部多数为弥散性出血。
3 治疗方法消肿解毒。
目的是强心利尿的同时缓解仔猪组织水肿和神经症状,有效的清理体内毒素。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抗病力减弱 ,引起仔猪肝营养不 良,消化酶活性降 低 ,影响消化道的正常生理机能 ,消化过程生理失 调 , 道 正 常 p 值 和 菌群 体 系发 生 变 化 , 而 为某 肠 H 从
些致 病 性 大肠 杆 菌 的增 殖 、附 着 和毒 素 产生 与 吸 收 创造 了条 件 。
酸度 , 促进 胃蛋 白酶 的分 泌 , 提高食糜中蛋 白的消化 率, 同时提高 日 增重 , 又可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 的增 殖 。由于有 机酸 能够 抑制 和杀 灭 大肠杆 菌 , 菌等 肠球 有 害肠 道 菌 的孽 生 、 繁殖 有 利 于益 生 菌 的增 殖 , 保持
肠 道 微 生态 平 衡 ,从 而起 到防 止 和减 少 水肿 病 发生 的作 用 。
状 态 机体 的淋 巴 系统 功 能退 化 和淋 巴细 胞 减 少 , 对
保持为 0 ~ .毫克 / .0 3 4 千克 , 维生素 E为 10 20毫 5 —0 克/ 千克 水平 。
3 药物治疗
对 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进行治疗时治愈的可
能不大 ,对尚未表现临床症状且处在疾病潜伏期和 具有病源性大肠杆菌的同窝仔猪采用抗菌药物或其
加 强科 学 的饲养 管 理 , 高仔 猪 自身 的抗 病 力 , 提 避 免应 激现 象 的发生 , 预防水 肿病 的关 键 。 是 在 饲料 中添 加 2 3 %~ %的有 机 酸 或食 醋 , 有 效 可 地 预 防水 肿病 的发 生 。有 机 酸可 以增加 仔 猪 胃内的
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 ,由肠道
磺胺 嘧啶注射液 1 毫升 ,0 O 1%的维生素 C 5 针 毫升, 地塞米松 5 毫升。将芒硝 2 克 、 0 土霉素片 5 O毫克 / 千克体重 同时灌服, 天 1 I 次。
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制措施

2024年第1期(总第416期)畜禽业疫病防治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制措施陈宗梅阳江市江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阳江529500摘 要 水肿病是仔猪养殖中常见的一类传染病,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大的危害性,对仔猪健康影响甚大,着重对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展开了深入探析,旨在保障养猪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 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症状;综合防治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4.01.0200 引言江城区畜牧经济发展中,养猪业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近年来,江城区仔猪养殖时水肿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临床上患病猪会出现明显的运动共济失调、眼睑、结膜和眼周组织水肿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会对仔猪康复及后期养殖产生十分大的影响。
为推动江城区养猪业良好发展,做好仔猪水肿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病原及流行病学仔猪水肿病是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所引发的一类神经综合征。
致病性大肠杆菌无荚膜、无芽孢,有鞭毛,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致病性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仔猪的肠道中,哺乳期仔猪依靠母源抗体具备较高的抵抗力,因此一般不会患病,但断奶前后受到强烈的断奶应激或突然更换饲料,再加上天气突变,会导致仔猪的体质、免疫力降低,胃肠功能出现紊乱,胃肠道菌群丧失平衡,仔猪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快速繁殖排毒,引发仔猪水肿病[1]。
仔猪水肿病可发生于任何阶段的猪,尤其是1~2.5月龄的断奶前后的仔猪的发病率最高,哺乳仔猪及超过3月龄的猪偶有发生。
在1~2.5月龄的高发病群体中,生长快、膘情好、体格好的仔猪最易发病且致死率最高。
该病以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发生为主,自然条件下发病率为10%~35%。
仔猪水肿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仔猪、带菌母猪,病猪所排泄的粪便、尿液以及所分泌的鼻液、乳汁等,均携带大量的致病菌,仔猪接触后极易感染发病;或者仔猪接触被污染的环境、饲料以及饮水后亦可患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经消化道进入肠道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然后渗入血液组织最终发病。
探讨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探讨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作者:于新东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16期仔猪水肿病诊断一般不会发生困难,特定的发病年龄、急性病程、水肿及麻痹特征通过剖检即可做出结论。
死猪剖检可见特征性胃大粘膜下的胶冻样的水肿病变。
大肠及结肠肠系膜严重水肿亦很常见。
如果见到全身充血和出血,还需考虑与猪瘟及丹毒的鉴别问题。
一、发病原因1. 断奶应激反映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肠胃内的消化酶不断增加,但由于断奶应激,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有所下降。
从而使消化生理功能失调,导致肠道微生物区系失去平衡,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比例增加引起腹泻。
而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的水平。
抑制细胞免疫力,从而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发生水肿。
2.消化功能不全由于初生仔猪的消化器官容积小,胃肠内的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如果饲料中添加的植物性蛋白质过多时,蛋白质不能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
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3.母源抗体因素通过胎盘、初乳或卵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称为母源抗体。
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随着母乳经小肠传给仔猪,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8-36天.所以断奶后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
3. 饲料中维生素E、硒的缺乏饲料单一或饲料搭配不当,常造成猪缺硒、缺乏维生素E。
维生素E和硒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抗病力减弱,引起仔猪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肠道菌群失调。
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
二、临床症状水肿病暴发的第一个表现通常是在敏感猪群中一头或几头猪死亡,平常往往观察不到临床症状,被感染的猪大多数很健壮。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发病初期有些猪食欲不振,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感觉过敏,触之惊叫。
仔猪水肿病的症状和治疗,是什么病引起的

仔猪水肿病的症状和治疗,是什么病引起的回答1、症状:突然发病,精神萎靡,进食欲望下降,四肢运动障碍,共济失调,部分病猪做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部分病猪前肢跪地,后肢直立,当触摸时,发出尖叫,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
2、治疗:肌肉注射4-6ml恩诺沙星,每天2次,连用3天,或肌肉注射3-4ml的0.1%亚硒酸钠,间隔5-6天重复注射1次。
一、仔猪水肿病的症状和治疗1、症状突然发病,体温不高,精神萎靡,进食欲望下降,四肢部位出现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共济失调;部分病猪做圆圈运动或者是盲目乱冲,部分病猪前肢跪地,后肢直立,当触摸或受到刺激时,发出尖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并口吐白沫。
病猪常见脸部、眼睑部位水肿,病情严重时,延至脸部和颈部。
2、治疗(1)处方一肌肉注射4-6ml的恩诺沙星,每天2次,连续用药3天;肌肉注射3-4ml的0.1%亚硒酸钠,间隔5-6天重复注射1次。
(2)处方二①一次性静脉注射20ml的20%葡萄糖注射液,30万IU硫酸卡那霉素,1mg地塞米松注射液,2ml维生素C注射液,连续使用1-2次。
②皮下注射1-2ml安钠咖注射液,根据情况,可以在第2天继续注射1次。
③肌肉注射1-2ml呋喃苯胺酸注射液,根据情况,可以在第2天继续注射1次。
④准备10g大蒜泥(分2次喂服),每天喂服2次,连续服用3天。
(3)处方三①肌肉注射8-16万IU硫酸庆大霉素,5-10ml抗血清,根据情况,可以在第2天继续注射1次。
②静脉或者是腹腔注射20-40ml的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4ml 的维生素B1注射液,40-60ml的20%葡萄糖注射液,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3天。
③静脉注射5-10ml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的40%乌洛托品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
二、仔猪水肿病是什么病引起的1、病原仔猪水肿病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
2、诱发因素(1)断奶的时候,仔猪肠道内的微生物发生明显变化,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交流与分享
组织养殖户之间的交流活动,分享 防治经验和成功案例,促进共同进 步。
奖励与激励
对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并取得良好效 果的养殖户给予奖励和激励,激发 其积极性。
05
案例分析
成功防治案例
案例一
某规模化猪场,通过严格控制饲料营 养比例、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预防了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案例二
某散养户,采用中草药方剂拌料饲喂 ,显著降低了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
防治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规模化猪场,未及时对病猪采取隔离 和治疗措施,导致疫情扩散,防治效果 不佳。
VS
案例二
某散养户,未能坚持使用预防性药物,仅 在出现疫情后才采取治疗措施,防治效果 有限。
案例对防治策略的启示
启示一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 ,增强仔猪抵抗力。
启示三
选择合适的预防性药物,并坚持使用 ,以提高防治效果。
启示二
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猪,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病因与流行病学
病因
主要病因是某些特定血清型的溶血性 大肠杆菌侵入肠道,并在肠道内大量 繁殖,产生毒素,导致仔猪中毒。
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主要感染 4-5周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 高。
临床症状与诊断
临床症状
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四肢无力,共济失调 ,肌肉震颤,呼吸困难等。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仔猪水肿病的概述 • 预防措施 • 治疗措施 • 防治策略 • 案例分析
01
仔猪水肿病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3 合措施 , 在一 定范 围 内较好 的控制 了本病 的发生 , 膜肺 炎的诊 治 [] 中 国兽 医杂 王 J.
志 ,9 8 8 :52 . 19 ( )2 —6
1 发病 原 因
1 1 致病 微 生物 .
仔猪 消化 器官容 积小 , 发育 不 完善 , 胃不分 泌淀
引起仔 猪水 肿病 的病原 是 由致病性 大肠 埃希 氏 粉酶 , 小肠 和胰 脏分 泌 的消化 酶也很 少 , 不能充 分消 菌某 些血 清型 引起 的 , 常见 的 OK菌 群 , 是 与仔猪 黄 化 吸收饲 料 中的 营养物 质 , 被消 化 的蛋 白质 ( 未 尤其
亚急 性 为 6 ~8 。如治 疗 及 时 7 O 0/ 9 6 2 h不 死 , 有 的病 猪逐渐 康复 。
一
些仔 猪采 食量 大 , 入 高蛋 白 , 摄 高碳 水化 合物 营养
多 , 应激 作 出的反应 则更 强烈 , 对 因此 生长 快 的仔 猪 更易 发病 。
1 3 消化 系统 机 能 .
部 分仔 猪 出现空 嚼 , 伸 出 口外 , 能 缩 回, 后 昏 常 能 引起消 化不 良和 腹泻造 成肠 道正 常菌群 失调使 舌 不 最
迷 死亡 。一 般体温 正 常或稍高 , 程短 , 的仅 几个 致 病性 大肠 杆菌 增殖 , 仔猪 在 断 奶 后 短 时 间 内诱 病 有 使 小时 , 通常 为 1 。急 性病 例死 亡几乎 为 10/, 发仔猪 水肿 病 。本 身仔 猪生 长 过 快 也是 一 种 应 激 , ~2d 0 9 6
痢基 本相 同 , 02 08 O1 8 O1 9 O1 1等 群 , 有 、 、 3、 3、 4 以 是植 物性 蛋 白质 ) 肠 道后 引起 的过敏反 应 , 绒 毛 进 肠 O1 9 3 多见 。 猪 水 肿 病 是 大 肠 埃 希 氏菌 的溶 血 性 受 到损 伤 , 仔 消化功 能下 降造成 消化 不 良和腹泻 , 再则
猪的疾病 猪水肿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水肿病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pigs)是断奶前后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肠毒血症疾病,又名猪胃肠水肿。
一般认为本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其血清型常见的是O139:K82(B),02:K(L)、08、O38和O141等菌株。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
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的水肿。
本病在我国较多地区有所发生,死亡率较高,给仔猪培育造成较大损失。
二、病原:大肠埃希氏杆菌(E.coli)是中等大小(0.4~O.7µm×2~3µm )、两端钝圆的杆菌,散在或成对,不产生芽孢,约50%的细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部分菌株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大肠杆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长出隆起、光滑、湿润的乳白色圆形菌落;在麦康凯和远藤氏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形成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
在SS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或不生长。
致仔猪黄痢或水肿病菌株在绵羊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呈β溶血。
所有的菌株能迅速分解包括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产气。
还原硝酸盐,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
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利用柠檬酸盐。
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还有其特殊的生化反应。
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和血清型较为复杂,根据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及荚膜抗原(K)的不同,构成不同的血清型。
现已知O抗原有173种,H抗原64种,K抗原103种。
血清型用O:K:H表示,如08:K25:H9,08:K88,0166:H27等。
近些年,菌毛抗原也用于血清型鉴定,最常见的血清型K88、K99、987P,现分别命名为F4、F5、F6。
在引起人和动物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素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不同稀释液对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的影响/ 洪洁赞 ( 西北农 凌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陕 西杨 凌 7 1 2 1 o 0 ) ,刘 园园 ,蒋 朋 林 科技 大 学动 物科 技 学院 ,陕西 杨凌 7 1 2 1 0 0 ) ,刘 玉 , 飞 …/ / 西北农 业学 报 . - 2 0 1 2 ,2 1( 9 ). - 3 4 ~3 6 莫 金鑫 …/ / 西北 农业 学报 . - 2 0 1 2 ,2 1( 9 ). -1 0 ~1 4 调 查 陕 西规 模 化 牛场 奶 牛 乳 房 炎 常 见 病 原 微 生 物 及 其 对 药
3 剖检 变 化
胃底部常伴有弥漫性 出血变化。有的病例结肠肠系膜水肿也很 明 素E 注射液2 3 m l 。如治疗及时,注射后1 ~5 h 内排尿,表明预 显 。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 ,尤其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 后 良好 ,病猪很快康复。应用硫酸镁倾泻排除肠内毒素,立即1 次 最 为 明显 ,淋 巴结切 面多 汁 、充 血 、出血 和炎性 变化 。 灌服硫酸镁1 5 — 2 5 g ,再配合应用抗菌药物和强心药物。
4 诊 断
根 据发 病 特点 ,结 合其 它 症状 ,流 行特 点 即可 做 出诊 断 。非
肠系膜和全身水肿。仔猪一旦发病 ,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
典 型病 例诊 断 困难 时 ,通 过采取 肠 系膜 、淋 巴结进 行 病原 分 离鉴 本 病一 年 四季 均可 发 生 ,但 以寒冷 季 节多 发 。主 要发 生 于断 定 及动 物实 验诊 断 。 奶 后 的仔 猪 ,几 日龄 一 4 个月 的仔猪 均有 发生 ;常在 转群 、气 候 突 5 预防措施 变 、更 换 饲料 、过 食 精料 、维 生 素及 微量 元素 缺乏 ,特别 是硒 等 给哺乳 仔 猪适 时补 料 ,逐 步增 强 胃肠 道 的消 化机 能 。仔 猪必 应激因素作用下诱发生病。发病猪群中多见于体格健壮、营养 良 须换饲料时 ,应逐步更换并使用配合饲料保持充足的维生素和微
仔猪水肿病的症状与治疗

实验室诊断
01
02
03
采集样品
从病猪身上采集血液、尿 液和组织样本,进行实验 室检测。
显微镜检查
观察样本中是否存在致病 菌和其他微生物。
血清学检测
检测血清中的抗体,以确 定是否感染过该病。
鉴别诊断
与其他水肿病鉴别
与其他动物疾病导致的水肿进行区分,如肠毒血症、钩端螺旋体 病等。
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
接种时间
通常在仔猪出生后的一定时间 内进行疫苗接种,具体时间需 要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种类来
确定。
接种方法
一般采用肌肉注射或口服接种 ,具体方法需根据疫苗种类和
说明书来操作。
生物安全措施
隔离
对疑似患有仔猪水肿病的猪只进行隔离,以防止 病毒传播。
消毒
对猪舍、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毒,以杀 灭病原体。
人员管理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猪舍,工作人员进入前需进 行消毒和更换工作服。
饲养管理
饲料管理
01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添加必要的营养成分,以增强猪的免疫力
。
水源管理
02
保证水源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环境控制
03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以降低病的发生率。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仔猪水肿病的诊断过程
1 2 3
病因和病理
病因
该病通常在仔猪断奶后1-2周内发生,与饲料突然改变、环境卫生不良、转 栏等应激因素有关。
病理
溶血性大肠杆菌侵入肠道后,大量增殖并产生毒素,导致肠毒血症和全身中 毒。毒素作用于血管和神经系统,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神经麻痹,导致水 肿和神经症状。
传播途径
• 传播途径:该病通过食物、饮水等经口摄入传播,也可 通过直接接触患病猪只传播。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及防治

郑传 斌 , 丽 洁 王
( . 江省 鹤 岗市绥 滨 县绥 滨农 场畜 牧科 ,鹤 岗 16 0 ; 1黑龙 5 2 3
2黑龙江省宝泉岭动物卫生监督所 。 16 0 ) . 2 0 5
D0 1 0 3 6  ̄ . : .9 9 I 1 SSN.6 1 6 2 .0 10 . 5 1 7 - 0 72 1 .5 0 0
无 菌取 病 死 猪 肝 脏 、脾 脏 和肠 系 膜 淋 巴结 抹 片 , 色 , 检 发 现 有 少 量 散 在 的 两 端 钝 圆 的 革 兰 染 镜
氏阴性 短杆 菌 。
取 病 料接 种 于培 养基 上 ,7 3 ℃恒 温培 养 ,4 2h观 察 结果 。在 普 通培 养 基 上长 出光滑 、 白 、 润 、 灰 湿 圆 形边 缘 整齐 、 隆起 的小 菌落 。选 择 典 型的菌 落 , 稍 接 种 在麦 康凯 和 5 的鲜血 琼 脂 培养 基上 。麦 康 凯培 %
养 基上 呈 红 色菌 落 , 血 琼脂 培 养 基上 菌 落 周 围有 鲜
多见 。 主要 于 断奶后 1 ~2周 在 强壮仔 猪 中发 生 。 没
有 规律 性 。发病 率 为 3 % ~5 % , 0 0 病死 率 为 8 % ~ 0
10 0 %。病仔猪或健康母猪肠道 内存在溶血性大肠 杆菌 , 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 污染饲料 、 饮水和周围环 境, 经消 化道 而感 染 。如 果饲 养管 理不 当 , 突然更 如
仔 猪 在 断奶 前 2 d和断 奶 当天 各注 1次 01 0 .%
亚硒 酸 钠 注 射 液 , 剂量 为 1 . 3 Lk.w 颈 部 肌 0~1m /g , b
肉注射 ; 日剂 量减 半 , 肌 肉注射 1 。 次 再 次 6 治 疗
猪水肿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猪水肿病的概述 猪水肿病的病因分析 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猪水肿病的案例分析 猪水肿病的防治效果评估
添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标题
猪水肿病的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猪水肿病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猪只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 症状:猪只突然死亡,尸体肿胀,皮肤发绀,口鼻流出泡沫,腹部胀大, 肠管充满气体和水分。 病因: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定期测量猪只的体重和体 长
记录猪只的死亡率和发病 率
对猪只进行血液和尿液检 测,评估其健康状况
对猪只的饲料和饮水进行 监测,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对猪只的饲养环境和管理 方式进行评估,确保其适 宜性和科学性
提高防治效果的措施和建议
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 生
加强猪场的消毒工作,防止病原体的传 播
病因探讨:可能与饲料、环境、疾 病等因素有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症状分析:猪只出现水肿、呼吸困 难、食欲不振等症状
防治措施:改善饲养管理、调整饲 料配方、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
案例的防治经验和教训
案例背景:某养猪场发生猪水肿病,导致大量猪只死亡 防治措施:加强消毒、隔离病猪、改善饲养环境、调整饲料配方等 经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减少损失 教训:忽视预防工作,导致疫情爆发,造成严重损失
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 疗病猪
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猪的抗病能力
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保证猪的营养需求
加强猪场的防疫工作,防止病原体的侵 入
THANK YOU
汇报人: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某养猪场出现猪水肿病, 导致大量猪只死亡
浅谈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2 0第 期 总 7期 草业 与畜牧 0 年 6 第1 1 5
浅谈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马 泽 秀
( 贵州省普定县城关镇畜牧兽 医站 。贵 州 普定 5 2 0 ) 6 10
中 图分 类 号 :S 5 .8 8 82
文 献标 识 码 :B
程长 的渐渐 消瘦 。
3 病 理变化
当前,一些饲料生产厂家追求高蛋 白 、高产出 质
的精饲料 ,致使饲 料 中蛋 白质成分 过高 。而早期 断奶 仔 猪对植物性 蛋 白质的消化 能力差 ,较 多的饲料蛋 白
质进入肠道后发生腐败。
53 应 激 反 应 .
断奶 、环境改变 、接种疫苗 、气候突变 、运输 、 冷热刺激 、 饲养管理及饲料突变等 ,这些应激原刺激 机体 ,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量增加 ,继而血液中的皮质酮升高,使机体处于应激
状 态 ,进 而淋 巴系统功 能退化 ,淋 巴细胞 减少 ,对病 原 菌抵抗力 减弱 ,致使肠道 正常 菌失调 ,导致致病 陛 大肠 埃希氏菌大量增殖 而引起水肿病 。
除死亡快的无明显病理变化外,其他病死猪可见 眼睑、头部 、颈部 、胸腹部水肿 ,切开水肿部有清亮
收稿 日期 :2 1— 4 2 000— 7
K 8 K 9 97  ̄ 价基 因工程 苗 ,仔 猪 1 8一 9— 8P- - 4日龄 时肌 肉
6 加强饲养管理。仔猪饲料应营养全 面,易于消 . 2
化 、吸收 ,饲 喂应采取 少 喂多餐 ,不 能突 然改变 饲料
和饲养方 法。
注射水肿病灭活苗。 7 小 结与讨论 仔猪 水肿病 是 由肠致 病性 大肠埃希 氏菌 引起 的毒 血 症 ,仔 猪十分 敏感 ,发 病后表 现严重 的腹泻 、便秘 和败 血症 。虽然不 形成大 面积流行 ,但 以散发形 式发
仔猪水肿病的治疗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论文

仔猪水肿病的治疗仔猪水肿病的防治论文仔猪水肿病,又称猪大肠杆菌病肠毒血症,是由定植于仔猪小肠的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以发病突然、头面部水肿和运动失调为主要特点。
本病是断奶后1-2周龄仔猪的多发病,发病率较低10~35%,但死亡达到90%甚至更高,常为生长快的健壮仔猪发病。
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龄的仔猪,常突然发病,迅速死亡,发病率较低,而死亡率高达90%以至更高。
发病仔猪多数营养良好、体格健壮,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
但初生时患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2、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本病多突然发生,病初表现轻度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步态不稳,偶有个别的猪只体温上升。
随之头面部及眼睑水肿,并出现神经症状,大多行走不稳,摇摆或盲目转圈,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有的卧地不起,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口吐白沫,触摸时反应敏感,兴奋不安,叫声嘶哑,表现惊厥。
本病病程短,一般在48小时以内死亡或恢复。
成年猪病程可延至5—7天或更长。
解剖可见病死猪各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以胃壁大弯部水肿最为严重。
切开胃壁可见切面增厚呈现胶冻状,流出清亮或茶色液体,有的结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或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出血,心包和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在空气中暴露立即凝成胶冻状。
3、预防措施3.1加强饲养管理,平时应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和合理搭配,保证母体膘情良好,实行新老母猪混养,使之产生本场(圈)常在菌的抗体。
尽早让仔猪吃上初乳,提高仔猪的自身抗病力;适时断奶,一般在22~35日龄为宜;断奶时实行“母去仔留”,原圈留养5天后转群;饲料更换要逐渐过渡,不能突然改变,同时避免其它应激刺激。
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建立定期的灭菌消毒工作机制。
3.2在饲料中按2-3mL/Kg添加有机酸或食醋,一是可以增加仔猪胃内容物的酸度,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提高食糜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二是由于有机酸能够抑制和杀灭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等有害菌群,有利于益生菌的增殖,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起到防止和减少水肿病发生的目的。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作者:吕鹏翱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期吕鹏翱(黑龙江省宝清县畜牧兽医总站155600)仔猪水肿病属于高死亡率的疾病,病原是大肠杆菌,本病的特点是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所以会给猪只饲养户带来不小的损失。
由此可知,猪只饲养场如果发生水肿病,就会导致猪只大范围死亡,所以很有必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猪仔水肿病。
猪水肿病的治疗必须先了解疾病的诱因,也就是明确致病细菌。
1病因分析依据养猪生产中水肿病患猪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病理剖检等综合因素分析,大致能够把水肿病分为 3 个主要类型,即仔猪水肿病、仔猪白痢和仔猪黄痢。
42~105日龄的断奶仔猪很容易发生水肿病;10~30日龄的仔猪主要容易发生仔猪白痢;而仔猪黄痢则主要在约7日龄的仔猪群中发生。
水肿病容易在仔猪群中广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仔猪断奶以后母原抗体的水平会有相应的降低,所以仔猪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断奶以后,仔猪体内的胃蛋白酶还没有被完全激活,胃消化酶系统也不健全、胃酸分泌少,所以不能够完全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所以仔猪自身的抵抗力降低。
除此之外,断奶以后仔猪对于改变了的环境和食物还没有完全适应,其实就是仔猪的适应能力没有成年猪的抵抗力强,对于疾病所产生的抗体非常的少。
2临床表现仔猪感染水肿病的最初阶段,在临床中不会发现明显的患病表现,其实是仔猪发病很突然,随后死亡也一样很突然。
个别仔猪发病很慢,在实际的临床生产中表现为食欲降低或者食欲废绝、精神萎靡。
仔猪患病初期,表现为呼吸浅且快,同时伴随心跳增速的症状,疾病发展至后期,患病仔猪的呼吸表现深而慢,心跳同时有相应的变慢。
一般仔猪在表现出患病症状之前的1~2天,会伴随轻度的腹泻与便秘症状表现。
水肿病的患猪处于静卧姿势的时候在临床生产中可见四肢不停抽搐,并且呈现划动游泳的状态。
患猪通常肌肉震颤,触动感知敏感反映且非常明显,并且时常能听到有呻吟声传出;病程持续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可见患猪的后躯或者前肢表现麻痹的症状,随后发展到不可以站立行走的程度。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

养殖与饲料2022年第01期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仔猪,且体格及营养较好的仔猪更易发病。
患病猪以头部、肠系膜和胃壁浆液性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和惊厥等神经症状,致使仔猪采食和饮水受到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死亡现象。
同时本病还具有季节性发病特点,易感于潮湿的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发病较少。
当饲养环境变化或饲养方式不当,如转群、提早断乳、提早补料、饲料成分单一或蛋白质含量过高均可使仔猪抵抗力下降,给外界病菌的入侵创造条件,从而诱发本病。
1仔猪水肿病的病因1.1饲养环境变化仔猪身体以及各种组织和器官发育不健全,尤其是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当季节气候发生改变时,外界寒冷阴雨的天气,随着温度的降低,猪舍的地面逐渐变凉,若没有做好保温措施,如仔猪舍内没有设置供暖设备、房舍门窗封闭不严实、墙壁或顶棚保温性能差等,再加上仔猪自身调节能力差,非常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诱发水肿病。
同时,仔猪舍内饮水管理不当或者粪便清理不及时,促使地面过于潮湿,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蓄积数量过多,就会增加病菌感染仔猪的概率。
并且在潮湿环境中还会加剧低温给仔猪带来的危害,仔猪就会感觉更加阴冷,体感温度进一步降低,发生冷应激而继发感染仔猪水肿病。
另外,圈舍通风不良,空气中粉尘过多,病原菌就会附着在粉尘中随着呼吸道进入机体,对仔猪产生危害,也会诱发水肿病。
如果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含量过高,还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损害,仔猪还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长期下来体质下降,继而增加感染水肿病的几率。
1.2卫生条件较差如果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差,不能保持圈舍干净卫生,环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很容易加大仔猪水肿的感染。
仔猪圈舍不卫生的环境中地面污水横流,母猪体表容易受到粪便或尿液的污染,而粪便和尿液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尤其是处于哺乳期的母猪会导致母猪乳头受到大肠杆菌或其他致病菌的污染,仔猪吸吮乳汁的同时还会将病原微生物摄入体内,随后刺激仔猪消化道,在肠道内定植和繁殖,引发仔猪感染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水肿病地病因、症状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仔猪水肿病地病因、症状及防治
吕鹏翱
(黑龙江省宝清县畜牧兽医总站)
仔猪水肿病属于高死亡率地疾病,病原是大肠杆菌,本病地特点是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所以会给猪只饲养户带来不小地损失.由此可知,猪只饲养场如果发生水肿病,就会导致猪只大范围死亡,所以很有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猪仔水肿病.猪水肿病地治疗必须先了解疾病地诱因,也就是明确致病细菌.
病因分析
依据养猪生产中水肿病患猪地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病理剖检等综合因素分析,大致能够把水肿病分为个主要类型,即仔猪水肿病、仔猪白痢和仔猪黄痢.~日龄地断奶仔猪很容易发生水肿病;~日龄地仔猪主要容易发生仔猪白痢;而仔猪黄痢则主要在约日龄地仔猪群中发生.水肿病容易在仔猪群中广泛发生地主要原因是仔猪断奶以后母原抗体地水平会有相应地降低,所以仔猪机体对于疾病地抵抗力下降.断奶以后,仔猪体内地胃蛋白酶还没有被完全激活,胃消化酶系统也不健全、胃酸分泌少,所以不能够完全吸收饲料中地营养成分,所以仔猪自身地抵抗力降低.除此之外,断奶以后仔猪对于改变了地环境和食物还没有完全适应,其实就是仔猪地适应能力没有成年猪地抵抗力强,对于疾病所产生地抗体非常地少.
临床表现
仔猪感染水肿病地最初阶段,在临床中不会发现明显地患病表现,其实是仔猪发病很突然,随后死亡也一样很突然.个别仔猪发病很慢,在实际地临床生产
中表现为食欲降低或者食欲废绝、精神萎靡.仔猪患病初期,表现为呼吸浅且快,同时伴随心跳增速地症状,疾病发展至后期,患病仔猪地呼吸表现深而慢,心跳同时有相应地变慢.一般仔猪在表现出患病症状之前地天,会伴随轻度地腹泻与便秘症状表现.水肿病地患猪处于静卧姿势地时候在临床生产中可见四肢不停抽搐,并且呈现划动游泳地状态.患猪通常肌肉震颤,触动感知敏感反映且非常明显,并且时常能听到有呻吟声传出;病程持续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可见患猪地后躯或者前肢表现麻痹地症状,随后发展到不可以站立行走地程度.据现在已知地研究报道,水肿病患猪通常会在眼睑、脸部看到水肿变化,有地时候水肿还会波及到腹部皮下或者颈部,但是有地时候在个别患猪身上并不会出现这些明显地水肿表现.水肿病特定地发病时间是高死亡率地决定因素,通常水肿病发作时地病程并不长,患猪在天内没有死亡就会耐过,某些年龄稍大地猪感染水肿病以后地病程会延长到天左右.
防治方法
预防仔猪水肿病最有效地方式就是对饲养场采取严格地消毒措施.正常情况下,引起仔猪水肿病地病原都是大肠杆菌,所以非常有必要给饲养场执行严格消毒以及护理工作.为了可以有效地将大肠杆菌消灭掉,应该对猪只饲养场地地面、墙壁、垫草以及贮槽进行定期地消毒管理措施.消毒处理可以采用苛性钠溶液、~石灰乳、~来苏儿溶液进行,一般适合以个星期作为消毒周期,并且应该进行次连续地消毒,消毒次数也不可以太过频繁,避免对仔猪地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用药物给仔猪进行免疫预防地时候,为了能够提高猪只机体地免疫力,在仔猪地饲料中可以加入适量地抗菌类药物.例如添加呋喃唑酮~千克千克体重或者添加土霉素、新霉素等~毫克千克体重,这样对于预防水肿病有一定地效果.
还可以给仔猪采取主动免疫,用地类毒素,对周龄、周龄地仔猪分别次间隔星期肌肉注射地类霉素,标准剂量是每只仔猪微克.还可以采取被动免疫,用其抗毒素,主要是针对周龄地仔猪腹腔注射抗血清地免疫球蛋白.
治疗仔猪水肿病地药物选择很多,大多情况都是使用盐类泻剂,促进患病仔猪排除或者抑制其肠道内地细菌及其产物.给感染水肿病地仔猪皮下注射安钠咖注射液~毫升,根据患病地具体情况将第次注射时间安排在第天进行;还可以给患病仔猪肌肉注射呋喃苯胺酸注射液~毫升,同样是根据具体患病情况考虑将再次注射地时间安排在第天.还可以给患水肿病仔猪连续次静脉推注毫克地维生素,毫升地地塞米松注射液、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万国际单位,毫升地葡萄糖注射液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