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实录
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a4b2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f.png)
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篇1教学目的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联络上下文和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2.体会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琦君家乡的桂花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家乡,一起去感受那桂花雨带给她的欢乐!〔板书课题〕〔二〕精读悟法,学习表达1.感受“桂花香”。
《桂花雨》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这普普统统的桂花,为什么这般让作者魂牵梦萦呢?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1〕独爱桂花。
引导学生抓住桂树与梅树的比照体会作者内心对桂花的亲切和喜欢之情。
〔2〕沉浸桂花香。
迅速阅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划出相关语句。
①比照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为什么用“浸”不用“飘”?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也曾用到过这个字,还记得那句话吗?〔出示“……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这里的“浸”字好在哪里?“浸在桂花香里”“浸在浓雾里”中的两个“浸”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一样和不同之处?师小结:“浸在浓雾里”就是浸泡、渗入,说明雾大。
文中的“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香气浸入了村庄的每户人家,也浸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交流。
师小结:一个“浸”字用得巧妙,它不仅巧妙地写出了桂花的香,而且这种香气早已不受季节的控制,它一直存在村庄之中,存在人们的生活里,存在人们的心里,作者对童年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2023最新-《桂花雨》教学实录【优秀4篇】
![2023最新-《桂花雨》教学实录【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f36e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4.png)
《桂花雨》教学实录【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桂花雨》教学实录,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语文课文桂花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重点字、词语、句子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2、精心设计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展开回忆,丰富理解1、回忆一下,刚刚学过的《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和事情?(指名回答)写了那么多景物和事情,那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又写了什么景,什么物?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并齐读。
二、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看谁能最快找到答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什么物?2、提问:谁愿意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3、请同学们看看文章无论写景还是写事,它都表达了一份浓浓的什么?(情)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借景和事表达怎样的一份情,又是怎样表达的?三、读——精读品味浸染桂香1、本文共八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在全文共出现八次,而这个字刚好点明了桂花这一景物特点?(香)2、请同学们拿起笔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
3、提问;你们找到哪些带有”香“字的句子?课件出示学生所说的句子。
①齐读句子②请同学们注意了,虽然句句带香,但写法一样吗?③作者用了这么丰富的表达方法,我们该怎么品味?课件出示伟人的读书方法(圈、划、写旁注)。
④让学生圈划出自己认为很美妙的词,再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选两三句即可)⑤交流汇报,发现写法有什么不同?⑥小组读、齐读。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84341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4.png)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2、“感悟式”教学流程,想方设法给学生学习、思考的凭借,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获得言语智慧的生长。
3、注重人文精神的教导,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热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赞美等,同时,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碰到好文章,学会感动;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等。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学法指导合作交流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2、了解桂花;3、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文本,初闻桂花。
1、直接板书:桂花问:你们知道桂花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香)2、有一位台湾女作家叫琦君,她笔下的桂花也是香气扑鼻的,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仔细、认真的读一读。
注意文中的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争取读准它们。
并找一找这些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出示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好的句子是要多读的,读着读着,就会有一些特别的字眼留在你的脑海里。
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是不是有一个特别的字眼跳入了你的脑海。
(2)“浸”本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为什么把“浸”字用在这儿呢?请你再读读句子,有什么发现?(3)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觉?(4)那就请同学再来读读,谁来陶醉一下。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475483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2.png)
桂花雨教学实录前言《桂花雨》是一首广东民歌,歌曲旋律优美、古朴。
它描绘了秋日里吴江水道中,桂花落满江面的美景,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这首歌曲来培养学生的音感、情感和审美能力。
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1.熟悉《桂花雨》这首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音感、情感和审美能力;3.提高学生对广东民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桂花雨》CD或录音机,以及音乐教材;2.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3.学生准备好笔和本,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1 歌曲欣赏首先,老师给学生播放《桂花雨》的CD或录音,并在黑板上写下歌曲的标题和歌手名字,让学生听一遍歌曲。
接着,老师再播放一遍歌曲,并让学生跟唱。
让学生感受歌曲旋律优美、古朴,充满了浓郁的南方风情。
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1.2 歌曲分析在学生已经熟悉这首歌曲的情况下,老师开始对歌曲进行分析。
将歌曲的歌词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起读一遍,并指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
接着,老师通过PPT给学生展示歌曲的旋律,让学生逐句认真地听、看、记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1.3 节奏练习在学生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老师开始进行节奏练习。
用手拍出歌曲的节拍,并让学生模仿拍手,并将节奏标注在黑板上。
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拍唱一遍歌曲,带着节奏。
第二课时2.1 歌曲唱法在学生初步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老师开始教学歌曲的唱法。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高音、中音和低音部分。
然后要引导学生掌握呼吸控制、发音准确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2.2 和声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唱法后,老师开始指导学生进行和声练习。
可以用补音法、滑音法、连音法等方式进行和声练习。
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和声感,并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3 配器伴奏在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和声过程后,老师可以采用配器伴奏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可以用钢琴、吉他等乐器来进行演奏,或者通过ACG软件进行伴奏演唱。
《桂花雨》教案(通用8篇)
![《桂花雨》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34676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3.png)
•••••••••••••••••《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教案(通用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资源:1、课件。
2、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细读悟情,抓关键词进行品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都是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了解作者琦君,课件出示琦君资料。
明确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连接语的提示来自学,谁来读读阅读要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开火车、小组、齐读)2、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桂花香摇花乐)4、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认准字音,读通句子,明白本文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深入学文、品析感悟<一>学习最后一段在作者的记忆中,最让她难忘的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eb35f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e.png)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课堂互动 • 深入思考 • 课堂总结
01
课程导入
背景介绍
01
02
03
桂花雨
描述桂花盛开时,花瓣如 雨般飘落的美丽景象。
作者介绍
介绍作者琦君的生平和创 作背景,以及《桂花雨》 的写作背景。
作品地位
阐述《桂花雨》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桂花雨》的文学特 点、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 。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 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程准备
教师准备
深入研读《桂花雨》,准备教学 课件、教案和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琦君的基本 情况,收集与桂花相关的资料和 图片。
“浸透”
形容桂花的香气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Βιβλιοθήκη 段落大意概括第一段
第三段
描述桂花的香气和形态,引出童年时 代的回忆。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对故乡和亲人的 深深怀念。
第二段
描绘童年时代与桂花雨相关的场景, 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03
课堂互动
提问与回答
提问
老师向学生提出了关于桂花雨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02
课文解析
课文内容梳理
课文描述了作者回忆中的童年生活,特别是 与桂花雨相关的场景。
课文中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形态以及与桂花 相关的习俗和传说。
作者通过描绘童年时代的桂花雨,表达了对 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2fa06f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2.png)
《桂花雨》教学实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2.引导同学读课文,从读中感受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注意同学的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3.理解文中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体会表达的"思乡情'。
一.观赏桂花,谈话导入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花?每当中秋节前后,就是桂花盛开的季节。
那你喜爱桂花吗?能说说理由吗?前段时间,我们学校里也开满了桂花,整个校内沉醉在花香里。
2.那你听说过桂花雨吗?今日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这场奇异的雨《桂花雨》板书。
3.齐读课题。
试提疑问。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请你自由读课文,思索:课文的为什么也喜爱桂花。
2.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A.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B.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三.透过花香,体悟思乡1.桂花扑鼻的香气的确令人难忘,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让难以忘记的呢?抽读5自然段。
(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2.这段话让我们也见识了桂花雨,这里的桂花除了"香',还有什么?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殊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6.摇桂花的欢乐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的父亲曾经用诗句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份乐,这份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2b19c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3.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激发兴趣1.出示桂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
(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邻居”“整个村子”“全年”)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df671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c.png)
《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父亲所写的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今天我要教学的课文是《桂花雨》,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
情感丰富而真挚。
所以在这节课我打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对家乡那份特殊的爱一、激情导入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学生看书上的插图)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桂花的外表是怎样的?2、可就是这并不起眼的桂花却让琦君最为喜欢,那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想一想。
用几个字眼就来概括。
3、学生交流,师小结:板书:香乐三、花香四溢1、细细读读全文,找找作者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1)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抓住词语“迷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花香。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体会“浸”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把衣服浸在水里,这里是什么浸在什么里?,一个“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a4b9fab3b3567ec102d8afd.png)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桂花雨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课前准备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教学实录开始师:你们熟悉桂花吗?谁来讲讲桂花?生:桂花颜色有很多种,有红色的,有黄色的。
它的花瓣是十字形的。
师:是的它有很多种颜色,有乳白色的,有橙色的,有黄色的。
生:桂花特别香。
师:它有淡淡的特别的香味。
生:桂花有很多品种。
有丹桂,有金桂。
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
她一生漂泊,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17岁跟着亲人来到杭州,32岁迁居台湾,60多岁定居美国,84岁回到了故乡温州。
今年89岁。
正是这样一位老人,凝望着这小小的桂花,正是这她小时候深爱过的——生(齐读):桂花雨。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认真、大声地朗读。
开始。
(生不自觉地齐读,师指出按自己的节奏读。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你读懂了什么?生:成熟的时候就要摇。
生:桂花可以泡茶,做糕点。
生:桂花在中秋节前后盛开。
生:如果让它落在泥土里,或是风吹落的,比摇下来的香味淡多了。
生: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
生:母亲很想念家乡的桂花。
师:是吗?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读课文倒数第二小节):我念中学的时候……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我们一起来读母亲说的话。
(师读提示语,生齐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谁能读懂“这里的桂花”?生:“这里的桂花”是说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师:是啊,哪一个句子?把它找出来。
生(齐读):杭州有一处小山……香飘十里。
师:怎样的桂花?生:香飘十里的桂花。
师:你们听到过杭州的桂花最有名的是什么地方吗?生:桂花园。
《桂花雨》优秀教案(通用14篇)
![《桂花雨》优秀教案(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2ee51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9.png)
《桂花雨》优秀教案《桂花雨》优秀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花雨》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桂花雨》优秀教案篇1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桂花雨”是什么意思?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⑴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⑶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
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9322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2.png)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敬业的小编午夜帮大家收集整理的5篇桂花雨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齐读课题)《桂花雨》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很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很香)是啊!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较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板书:桂花香3.你知道对于作者来说,什么事是她童年生活里较难忘的事?(生:摇桂花)4、为什么摇桂花会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如此难以抹去的痕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去了解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一)、作者摇花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细细品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1.哪些句子写了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指名说,相机出示。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老是、缠着体会着急的心情、反复问了好多次)3.就是啊!作者小时候也像有的同学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呢?想想你平时央求妈妈答应你要求时是怎么说的。
那谁来当回小作者,问问妈妈,抓住关键词语把作者此刻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语:瞧你多心急呀!读得不错!;女生读评:瞧你急的,撒娇的本事都用上了!(师: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听到母亲的话,小作者更加急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齐读句子。
)二)、作者摇花时过渡: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相机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b8db7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d.png)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堂导入 • 课文讲解 • 学生互动环节 • 课堂小结 • 课后作业布置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01
介绍《桂花雨》的作者琦君及其 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 的故事。
02
简要介绍《桂花雨》的内容和主 题,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认 识。
教学目标
读后感需结合个人感受,表达 真实情感。
赏析心得需分析所选作品的写 作技巧、语言特点及思想内涵 。
作业提交方式
将完成的作业拍照上传至班级学习群。 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节课上课前。
未按时提交作业的同学需析
探讨了文章中使用的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 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重点难点总结
重点
深入理解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文章中使 用的修辞手法。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让他们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 法。
下节课预告
阅读《乡愁》一文,探讨其表达的情 感和写作手法。
写作练习: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 章,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
05
课后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完成《桂花雨》课文的阅读理解 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
答题。
写一篇关于桂花雨的读后感,要 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收集关于桂花的诗歌或散文,并 选择其中一篇进行赏析,写出赏
析心得。
作业要求
作业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
03
学生互动环节
提问与回答
提问
教师向学生提出关于课文内容的 问题,如“桂花雨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桂花雨”等。
回答
《桂花雨》教案(15篇)
![《桂花雨》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9c314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5.png)
《桂花雨》教案(15篇)《桂花雨》教案(15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花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导读导议。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的形式相结合。
3、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自学导读进行学习,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字词。
预设:(全班交流)第一行:笨笨的姿态满树的叶子第二行: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浸在花香里第三行:赏桂花糕饼茶叶课件展示相关字词:你发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对桂花有什么新的了解?2、简介作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bbd0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4.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桂花完美的回忆。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资料。
上完课后,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一、品析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几个描述桂花香的句子。
我准备抓住重点字词,经过品读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
这一个环节的效果没有到达。
二、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品读“摇花乐”资料草草收常在前一部分介绍桂花香的特点时,由于孩子经过理解重点字词和比较阅读后,没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的特点,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这个问题,以致在后面体会“摇花乐”时,显得仓促。
在本节资料中,“缠”字写出了作者的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来了摇桂花的'乐趣,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可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一读带过,并没有采用课前准备的“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三、朗读形式单调。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仅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
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
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四、教师灌输得太多,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甚少。
《桂花雨》教案(精选10篇)
![《桂花雨》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e41fd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b.png)
•••••••••••••••••《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桂花雨》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桂花雨》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两个字说说桂花的特点?(香、小等)(板书:桂花香)2、谁能用一个俗语说说桂花有多香?(桂子花开,十里飘香)3、桂花这么香,同学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想闻一闻、想摸一摸、想……)那么作者是怎样做的?(摇桂花)(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大家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看边画出表现作者一家人摇花乐趣的语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1、“我”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出示课件:“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2、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怎样缠着母亲问呢?(请三位学生读出不同的语调。
)3、作者老是缠着母亲摇桂花,但是母亲却不答应,这是为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课件中的语句。
)4、母亲终于答应摇桂花啦!“我”是怎样做的?(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板书:摇桂花)5、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之情?(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板书:摇花乐)你来喊一喊,好吗?(请三位学生喊)6、你们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吗?(出示课件:播放动画的桂花飘落的情景)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我”摇桂花时的欢乐的语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051e06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f.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实录《23、桂花雨》教学实录一、导入激趣师: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今天让我跟着XXX一起去经历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23、桂花雨二、整体感知师:那么同学们,23课桂花雨一文中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这节课我们就细细的来研读。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看一看我们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景?写了什么事?同学们开始浏览课文。
生浏览课文。
师:那么写的是什么事呢?你再接着说。
生:写的是摇桂花的事。
师:写的是摇桂花的事,很会读书,请坐。
三、理解感悟(一)分步理解1、桂花树什么样子?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提出了这几个问题?那么接下来这节课让我们细细的来研读,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桂花树?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文章当中画出来。
生: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XXX那样有姿态。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着这幅图片。
师:木樨树的样子,读:木樨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XXX那样有姿态。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体味体味姿态什么意义?师:那末你是用什么办法把这个词了解出来的?师:近义词的方法同学们我们回顾了一种解词方法师:我们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那么笨笨的桂花树会长出什么样的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决第二个问题,桂花有的什么特点?默读课文。
2、桂花什么特点?师:木樨什么特性?一起来通知老师。
师:文章有几处描写桂花的香气?拿出手中笔画一画。
生:可是,木樨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第六自然段。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请坐!同学们,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这3处。
请看大屏幕,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作声读一读。
生:读。
师:我刚才听到,大部分的同学都选择了这一句。
那末这句话写了木樨的香气,从哪个字你看出来了作者写了木樨的香气?生:浸师:浸这个字。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浸这个字什么意思?生:联系上下文师:同学们,可以,这也是一种解词办法师:他刚才说练高低文,那末文章是说浸在水里吗?生:不是。
五上第7课《桂花雨》教学实录
![五上第7课《桂花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201df5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9.png)
五上第7课《桂花雨》教学实录五上第7课《桂花雨》教学实录篇1一、读诗激趣,猜题导入1、师:第一次见面,送大家一件礼物:(课件出示)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2、学生读诗3、师:这首诗里藏着一个好玩的故事,知道是什么故事吗?生:摇花乐师:这首诗中还藏着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的题目呢?你能找出来吗?生:桂花雨师: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板书:桂花雨)生:由于我看过语文书中有《桂花雨》这篇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就随着琦君,一起走进她童年的桂花雨。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翻到30页,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生字多拼读几次,留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香1、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大意。
2、师:请告知大家,刚刚,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小时候很喜爱桂花,尤其喜爱摇桂花。
生:我读懂了被风雨浇下来的桂花不如摇下来的桂花香。
生:……师:同学们都很擅长读书,第一次就读懂了这么多。
不过,有一句话不知你们有没有读懂?3、(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齐读这句话。
师:“这里的桂花”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桂花?生: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生齐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有多香?生:香飘十里。
师:杭州最出名的桂花就在这一处小山上。
知道杭州这一处小山叫什么吗?生:桂花园。
师:是的,完全可以把这处小山叫做桂花园。
这座小山,名叫——满觉陇。
(出示课件)满觉陇的桂花师:满觉陇的桂花太出名了,每到花开季节,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欣赏。
清朝有一位诗人叫张云敖,特地写了一首诗来赞扬此处的桂花。
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生齐读此诗。
师:杭州满觉陇的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究竟有多香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家乡院子里桂花香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实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实录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
师生问好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花雨》生:读题师:桂花雨非常的香,再读——生:再次读题师:(深情地讲述)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
她身在异乡,却常常想起家乡的桂花。
课文一开头,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出示在黑板上)为什么呢?生:因为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
(教师出示句子“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在黑板上,并指名一学生读)生: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教师提醒读出儿化,学生再读)师:(点“迷人”二字)迷人是什么意思呀?生:迷人就是令人陶醉。
二、品味香气迷人。
师:香气味儿令人陶醉。
怎么使人陶醉呢?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生认真自由朗读第二节。
)生:课文中说“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中“没有不”就是说全都浸在桂花香里了。
生:我觉得“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可以看出很多家都陶醉在桂花香里了。
师:同学们,刚才这两个同学发现了同一句话,看(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谁来读一读?(一生读)师:“浸”本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生:这里是指沉浸。
生:就是说人们都陶醉在桂花香里了。
师: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感受?生:我觉得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呀!生:桂花真香呀!我都想摘一些下来泡泡茶!生:如果我在吃饭,我会觉得饭都特别的香。
生:我真得想多摘一些下来,做糕饼、桂花卤、各种好吃的。
师:其实你用不着摘,琦君的母亲会送给村上的你们!生:我觉得这琦君家桂花的香味让村上的人都分享到了。
师:是呀!村上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沉浸在桂花香里。
这时,请你们再次来读一读这段话?(学生自由读)师:我刚才看到你边读边摇头,请你来读!生:有感情地读师:都要陶醉了。
还有谁来读?(一生再读,更有感情)师:是呀!此刻人们都浸在桂花香里了!(板书:“香“)现在谁再来读一读指板书:“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一学生闭着眼睛读了一遍)师:你怎么闭着眼睛读呀?生:因为我陶醉在桂花香里了。
三、学习摇花乐。
师:真是香啊!前后左右的邻居们都陶醉在桂花香里了,琦君一家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节?(学生自由朗读)师:谁来说一说?生:这节主要写了琦君缠母亲摇桂花。
生:这节主要写了缠母亲摇桂花、怎样摇桂花、和父亲的一首诗。
师:你真会概括。
还有谁来说!生:这节写了摇桂花的情景。
师:刚才第一个女生说小时候琦君缠母亲摇桂花,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我听出来你把“大”字读得特别的高。
好,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生:(娇声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你开始急了。
生:(撒娇般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你迫不及待了。
生:(皱眉着急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生:(欲哭似的)“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哟!看你无奈地都快要哭了。
你们这么缠想干什么呢?生:我想早点看摇桂花的情景。
生:我想看看那桂花落下的美景。
生:我想闻闻那香香的雨。
师:摇桂花是件大事。
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大家快来摇吧!(学生做动作摇)师:这时你是什么心情?生:分别说:“高兴、快乐、开心”师:好,让我们一起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师:你来喊一喊?(三位学生喊。
)师:你们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吗?(播放动画的桂花飘落的情景约二十秒)师:(深情地)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拿出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写出来。
(音乐声中学生写并交流)生:我终于看到桂花雨啦!沐浴着这桂花雨,我都要陶醉了!真是太美了呀!生:那朵朵桂花就仿佛是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萤火虫,向我纷纷飞来,我跳起来喊:“太好看了!”师:你的想象真丰富呀!生:我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愿望,看到了迷人的桂花雨,真想这一刻永远陪伴着我。
那黄色的小花落满地,就如铺了金子一般!师:好,那就让这一刻在你的`心中成为永恒。
生:我还说一个比喻,飘落的桂花就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生:啊!桂花真香呀!飞舞的桂花如同金色的雪花。
这幅美景让我陶醉,真想天天闻到桂花香。
师:对呀!桂花如雪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生:这是一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雪呀!我沉醉在其中,不由翩翩起舞。
“桂花雪!桂花雪!你快快下吧!”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喊着。
师:你们想象真丰富呀!桂花雨在你的眼中又变成了桂花雪。
真的使小琦君陶醉了。
这时,你再读读这句话?生:读师:你最后一句读得那样轻,看来你真的陶醉了。
谁再读?生:读师:同学们通过想象,读得真如陶醉一样。
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师:小琦君陶醉了,那她的父母亲呢?(引生齐读: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这首诗请各自再读一读。
(生读)谁来读?(有三位学生读,读得很有感情,教师评点最后一位学生“梦”字读得很甜。
)师:课件出示:(在摇桂花的这一天,白天,花雨缤纷。
晚上,夜深人静,小琦君梦见,多甜啊!)生:她会梦见自己在吃桂花糕、桂花卤。
生:她梦见桂花丰收的情景。
生:她梦见自己随桂花雨一起翩翩起舞。
师:是啊!摇桂花非常的快乐!梦多甜呀!生: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和桂花一起飞舞。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她梦见了摇桂花的喜悦,桂花的丰收,摇桂花一家人的欢乐。
(板书:乐)这时(指板书)你再读读“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除了香,还有什么?(三名学生欢快地读,然后全班齐读)四、品味生活香浓。
师:是啊!梦里是香的,现实生活中更香。
(出示第四节,音乐起,让一学生读,接着请三位学生反复读最后一句话)师:同学们看,有这样两句话。
出示:(1、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生:前面一句是十几家邻居浸在桂花香中,后面一句是整个村庄浸在桂花香中,范围扩大了。
生:这两句都写香的。
生:我发现这两句都有“浸”,我认为是同一个意思?师:她认为是同一个意思,你呢?生:我觉得前一个只是浸在,后一个是指渗透进去了。
师:对呀!桂花香还渗透到了桂花糕、桂花卤里去了。
还有什么不同?生:前面是桂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而下面一句是全年都浸在花香里了。
师:一年中除了闻花香,还能尝花味,吃上桂花糕、桂花卤,这一棵桂花树让大家一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丰收的喜悦中,全村老老少少的其乐融融中。
五、感受乡愁。
师:(深情怀念般地)后来,作者离开故乡,到了外地。
从此,童年的摇花。
乐没有了,丰收的喜悦又那么遥远。
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师饱含深情的范读(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的金桂。
”)你想说什么?生:我想母亲其实非常想家乡的那棵桂花树。
生:琦君的母亲认为家乡的桂花比外地的要香,要好。
师:这里的“金桂”就是“金贵”,为什么母亲心中的桂花树如此金贵呢?生:因为母亲也很怀念他们一家其乐融融的日子。
(该生眼睛湿润了。
)生:可见母亲非常的思念家乡的桂花。
师:这棵桂花有童年的欢乐。
生:(哭着)因为这桂花是全家人悉心照料的,包含着母亲的心血,所以外地桂花比不得。
师:桂花里有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也有母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板书:情)这树如此金贵,其实就是母亲的根哪!(板书:根)外地的桂花再也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根”哪?深深地扎在故乡的泥土里!琦君漂泊台湾,年纪大了,她多想叶落归根啊。
在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琦君又会梦见什么呢?生:她会梦见一家一起摇桂花的情景。
师:甜中带着苦涩。
生:她会梦见尝美味的桂花糕。
师:可是她不能回到故乡了。
生:会梦见一家人在一起快乐的情景。
师:梦是香甜的,也是苦涩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学生低沉、深情地读,进入了情境)师:(教师带着无限地眷恋讲述并朗读)琦君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
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
她在《烟愁》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配乐逐行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分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师:你想说什么?生:琦君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
师:是的,现在琦君。
已经80多岁了,为了寻根,去年她又回到。
故乡,喝一杯故乡的桂花茶,尝一口故乡的桂花糕,听一听那熟悉的乡音,看看美丽的山山水水,不禁泪水涟涟。
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
(学生完全沉浸在课堂营造的思乡情中了。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