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市域城镇布局规划
20场政府座谈会 30场基层村委座谈会
访谈24位学校校长;48个班级发放 2400份学生家庭问卷
走访27家企业;对25家企业发放251 份企业员工问卷 发放镇村普查问卷2200份,走访了30 个农村的258个农户家庭,调查了 2300位农民情况
基于人口流动:三类人群调研
1)首先是分层特征:市、县、镇
分层载体作用差异:2010年市区、县城、镇区人口占城镇人口为48%: 22%:30%
中心城和小城镇是城镇化的主要载体
相比过去10年,小城镇成为这一轮增长的主要载体
城镇化格局由市区增长向县域增长转变,尤其集中在小城镇的增长,县城的增长不明显
2000、2010年株洲市区、县城、镇区城镇人口构成变化情况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30.0% 10.0% 0.0% 市区人口 2000年 县人口 2010年 镇人口 19.2% 22.0% 15.5% 65.3% 47.9%
10年增长率 1.83%,全省第3 次于长沙
较 小 较 高
2)城镇发展处于快速城镇化 阶段
04年之前:增速较慢,落后于湖 南省平均水平 04-09年间:增速增长,与湖南 省平均水平相当 09年以后:加速明显,远超湖南 平均水平
2.1.2 特征二:大出大进
2013
2009-2013年株洲市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向(人)
炎陵县: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域和庄园
分层特征 中心城市
分区特征 地理格局 发展阶段
县城 区位条件 镇 生态格局 ……
村
主线
2.2 中心城市
2.2.1 特征一:刚迈入特大城市行列,是区域城镇化的核心载体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X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方案公示1 、海绵城市解读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
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城市绿荫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城市绿荫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12.31•【字号】株政办发【2015】100号•【施行日期】2015.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城市绿荫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株政办发【2015】10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事业单位:《株洲市城市绿荫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12月31日株洲市城市绿荫三年行动计划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株洲,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绿荫行动的通知》(湘政办发〔2013〕31号)精神,结合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协调发展”为原则,认真落实“生态园林、节约园林、民生园林”理念,全面开展城市绿荫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增量提质,努力建成“一江清水、两岸绿荫、三环滴翠、四季花香”的山水宜居城市。
二、行动目标全面开展城市绿荫建设“百亿工程”,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即城市林荫道路建设、公园和广场林荫景观建设、单位庭院小区绿化建设、林荫停车场建设、立体绿化建设、山体和水系生态修复建设工程。
力争到2018年底,城市建成区林荫道路的比例超过88%,林荫广场和停车场的比例超过75%,林荫小区和庭院的比例超过57%,立体绿化、山体和水系生态修复保护全面推进,真正让市民享受“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湘水鹭影”的生活。
三、行动内容城市绿荫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共135个,其中,道路32条,公园、广场(小游园)13个(提质改造2个),园林式小区(单位)52个,林荫停车场20个,屋顶绿化7个,以及一江四港五大滨水景观建设等11个;总投资98.06亿元,其中,市财政投资3亿元(分三年安排,含前期工作费用0.33亿元),市融资平台投资60.52亿元,区财政及区融资平台投资28.67亿元,社会资金投入5.87亿元。
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株洲经开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管理,规范海绵设施验收流程,确保海绵城市相关工程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1年12月31日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管理,规范海绵设施验收流程,确保海绵城市相关工程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等规定,结合株洲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株洲市范围内含有海绵设施的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过程管理。
第三条建设单位负责组织验收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应加强对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审查合格后的设计文件实施建设,并组织专项验收,验收工作应符合国家、湖南省以及株洲市相关规定。
第五条由建设单位组织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验收工作应按以下程序进行:(一)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工程范围内海绵设施进行专项验收,即按照工程性质及规模组织好检验批、分项分部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株洲规划图
株洲规划图
株洲规划图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株洲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一份全面规划图,以指导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首先,株洲市将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强产业发展。
规划图指出,株洲市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将加强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为此,将积极引进外资和优秀人才,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
其次,株洲市将注重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
根据规划图,将在市中心区域建设一些高层建筑,提高城市的标志性和知名度。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规划图提出了优化交通网络的措施,包括修建新的交通枢纽、扩大道路和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等。
同时,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加强绿化和环保工作。
此外,规划图还强调了株洲市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根据规划图,将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同时,将加强文化事业的建设,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规划图还提出了促进就业和创业的政策,以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总体来说,株洲规划图为株洲市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
了目标。
通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功能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推动株洲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美誉度。
相信在株洲市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株洲市的未来将更加繁荣和美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6.08.28•【文号】国办函[2006]65号•【施行日期】2006.08.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06〕6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审批〈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做好株洲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有重点地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把株洲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36.7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要坚持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合理安排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以调整、改造、挖潜为主,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强化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的经济联系。
要按照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市域不同地区的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20万人以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内。
具体规模要与你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要根据株洲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强化集约和节约用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防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大。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纲要(2012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纲要(2012―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株政办发[2013]16号【发布部门】株洲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8.03【实施日期】2013.08.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纲要(2012-2020年)》的通知(株政办发〔2013〕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机构:《株洲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纲要(2012-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8月3日株洲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纲要(2012-2020年)为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提升市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国爱卫办关于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株洲市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建设幸福株洲五年行动纲要》,制订本行动纲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株洲经济社会发展总纲为引领,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改善人民健康为目标,以健康促进为手段,以控制主要健康问题和促进健康公平为工作重点,建设具有株洲特色的健康促进模式,提升株洲总体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作为建设健康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规范公共健康行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市民健康素养,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2.政府引导,全员参与。
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将建设健康城市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与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活动相结合;鼓励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加强对社区和单位的工作指导,实现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建设健康城市的强大合力。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株洲市商住用地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株政办发(2016)21号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株洲市商住用地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正文:----------------------------------------------------------------------------------------------------------------------------------------------------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株洲市商住用地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株政办发(2016)21号各区人民政府、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事业单位:为进一步激活土地市场,打造“乐居株洲”,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严格控制供地总量科学编制出让计划,严格控制商住经营性用地供应总量,年供应规模控制在2000亩以内。
严格控制工业用地改变用途为商住经营性用地。
二、严格坚持“优地出让”加大配套建设力度,打造一批“优地”应市。
完善出让土地周边公共绿地等设施配套,提升公共环境品质;完善片区教育设施配套,提高片区综合吸引力;完善邻里中心配套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片区开发(指武广新城、枫溪生态新城、轨道科技城、龙母河生态新城四个片区)所配套的小学、中学,平台公司承担土地取得成本费用和60%的建设费用,其余40%的建设费用由区政府承担。
三、探索建设低密度住宅做好优质地块的包装策划,集中展示推介,争取实力房地产开发企业入驻。
鼓励在城郊结合部建设低密度住宅,积极支持房企利用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精装修等建造方式,提升商住项目吸引力,建设“乐居株洲”。
四、鼓励基金合作开发设立株洲市湘信发展土地开发企业基金(暂定名,以工商部门核准名称为准)用于特定范围内土地开发。
政府、平台公司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土地项目中,允许土地合作开发基金最高投入不超过土地成交总价款的45%。
五、降低商住用地存量年内将市本级批而未供土地面积下降30%。
株洲市城市规划方案
旅游开发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 “一廊两片”的哑铃 型结构 ◆ “一廊”:全球华 人炎帝文化景观长廊 ◆ “两片”:即北部 以株洲市区为中心包 括株洲县在内的休闲 度假和旅游集 散片区,南部以炎陵 为中心的祈福文化和 生态体验片区。
重点旅游项目概念性策划
• (一)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长廊——国家级旅游风景和观光 走廊 1、打造纵贯株洲全境的炎帝文化主题旅游长廊 2、建设“文化长廊、生态长廊、致富长廊、形象长廊” 3、规划建设五个节点,重点展示炎帝文化
火车拖来的城市
火车拖来的城市
株洲地处沪昆、浙赣、京广铁路大动脉的交汇点,被人们 称之为用火车拉来的城市。尽管有的路段是解放前修建的, 但设施极为简陋,并常年处于半通半不通的状态。铁路的 兴衰与株洲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和湖南的发展联系 在一起。当年湖南修建第一条铁路的时候,株洲还只是湘 潭县下辖的一个小集镇,因此,株洲人对于火车的情怀是 难以言表的。到现在还有不少株洲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地 址的时候,仍把火车当做参照物。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残缺不全的株洲铁路交 通不仅得到了新生,而且完成了由丁字形向十字形、由单 线到复线、由蒸汽机车牵引到内燃化再到电气化、由慢速 到快速进而由高速到超高速的大转变。
“一五”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国家 将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 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二五” 时期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 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1958年前后,围绕大厂办小厂, 围绕全民办集体,株洲掀起大办工厂的热潮,100多家市属企业应 运而生,200多家区街企业蓬勃兴起,从而奠定了株洲作为新中 国的江南工业重镇的基础。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碧水蓝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碧水蓝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株政办[2016]39号【发布部门】株洲市政府【发布日期】2016.12.31【实施日期】2016.12.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碧水蓝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株政办[2016]39号)各区人民政府、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株洲市碧水蓝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2月31日株洲市碧水蓝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为认真贯彻落实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水碧、天蓝、土净、风清的优美环境。
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湘江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市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在2015年的基础上下降1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 %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85%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二、实施范围城市四区、云龙示范区。
三、工作任务(一)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1. 重点整治涉水污染行业。
全面排查涉水污染企业。
依法全面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
开展专项整治,完成清洁化改造,实现达标排放。
(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相关区政府参与)2. 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
完成洗水工业园建设及全市洗水企业关停搬迁。
2016年底前完成市区37家洗水印染企业整合搬迁入园。
2017年底前,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西示范园、董家塅高科园、田心高科园、株洲经济开发区、荷塘工业集中区等工业集聚区要按规定建成工业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附:株洲市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监管考核办法)【法规类别】计划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株政办发[2014]4号【发布部门】株洲市政府【发布日期】2014.05.29【实施日期】2014.05.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株政办发〔2014〕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事业单位:《株洲市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5月29日株洲市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4〕9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3〕6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以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为核心,全面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力争通过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满足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享受水环境”的迫切需求,最终实现“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
二、工作目标和步骤根据“保证水量、优化水质、改善生态、畅通航道”的要求,以“远近结合、分类实施、逐步推进”为原则,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开展三轮保护和治理行动。
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堵、治”并举,以堵为主。
计划总投资101.1亿元,共实施895个工程项目。
一是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沿江县城及以上城市、重点建制镇生活污水污染;二是加强有色、化工、矿山、尾矿库、渣场等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08年下降50%;三是有效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网箱养殖污染,加强水上餐饮、运输船舶和港口码头等污染治理工作;四是强化水土保持、湿地保护、植树造林等生态措施涵养水源,优化水资源工程布局,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五是加快水库、山塘等工程建设,增强供水保障;六是推进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加强航道综合整治,提高河道通航能力。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0.10•【字号】株政发〔2016〕 19号•【施行日期】2016.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株政发〔2016〕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事业单位:现将《株洲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株洲市人民政府2016年10月10日株洲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3〕18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三个率先”总目标和转型升级总战略,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促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绿色株洲。
二、基本原则(一)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合理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完善政策体系,从整体上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以绿色生态城区为重点,以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为突破,鼓励其他建设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调动全社会建设绿色建筑的积极性。
(三)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逐步由政府引导向市场需求拉动转变,加快实现绿色建筑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到2020年,城区60%以上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创建2个以上绿色生态新区。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2.29•【字号】株政办发〔2017〕32号•【施行日期】2017.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株政办发〔2017〕32号各区人民政府、株洲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事业单位:《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2月29日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20号)文件精神,全面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大力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统筹协调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注重绿色生态措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的有机结合,以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为核心,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生态格局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实现城市水安全。
二、实施目标建立一套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通过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园和绿地广场、城市水系等海绵项目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一)近期目标(2017—2020年)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力争海绵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一、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城市性质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三、城市规模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四、城市职能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五、城市建设目标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
六、城市建设发展战略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七、市域城镇发展目标2010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2020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
2010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域人口为4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八、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经济区。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方案公示1 、海绵城市解读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2、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3 、规划目标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 “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4、规划原则(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5 、规划内容(1)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指标体系(2)开展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构建山水生态安全格局(3)进行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系统构建(4)与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做好衔接(5)明确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与项目内容(6)建立海绵规划保障体系表1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6、海绵空间格局构建(1)构建目标打造“显山、露水、透绿”的山水型生态海绵城市.(2)海绵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一环一带,四楔多廊,多节点多细胞”的海绵空间结构.一环:城市外围休闲绿环.利用城市快速路环沿线的城市公园、防护绿地、自然山体、水体以及相关生态要素,形成绿色休闲环.一带:湘江风光带.四楔:指城西北、东北、东、西南四个方向的生态绿楔.多廊:由港系形成的水系廊道,生态绿地形成的生态廊道和防护绿地形成的道路及铁路廊道.多节点:由主要城市公园组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点状绿地.多细胞:由城市组团中的人工海绵体组成.7 、海绵建设分区结合株洲市的海绵生态安全格局与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组团分布、用地功能、基本农田分布、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等,划定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按功能划分:海绵生态保育区、海绵生态缓冲区,按建设时序划分:海绵建设先行区和海绵建设引导区,其中,海绵建设先行区即为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海绵生态保育区——以生态涵养和生态保育为主要功能,包括九郎山森林公园、法华山森林公园、石峰公园、仙庾岭风景区、仙人造风景区、湘江等具备生态保护和景观游憩功能的区域.严格控制在该区域内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海绵生态缓冲区——是城市建设开发的生态缓冲地带,主要包括重要的生态廊道(如航空服饰城生态廊道、新马城市生态廊道等)、交通廊道(如城市快速环道、沪昆高速等)和坡度大于25%、海拔高度在90米以上的山体、植被群落较好的山体及周边影响区域.整体以保护为主,局部地区采取一定措施后可适当开发,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海绵建设先行区——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近期先行区,包括现状建成区以及城市建设近期需要开发的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区、新马、武广、航空服饰城、云龙等部分区域.结合对城市重点区域的改造,重点水患和水环境的整治,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建设引导区——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引导推广区,主要为城市建设预留的发展备用地.按照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8、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包括生态绿地及绿地与广场用地,它是海绵城市生态本底和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充分利用各类绿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技术打造生态型、安全型海绵城市.(1)生态绿地生态绿地属于非城市建设用地,多为自然山体、水域,部分为农田保护区,作为城市的生态本底,是构成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生态绿地包括山林、农田、水域.山林主要有石峰山、雪峰岭、法华山、九郎山、天池山、婆仙岭等.农田主要有长株高速、沪昆高速、武广高铁西侧湘江西岸沿线的农田等.水域主要有湘江、白石港、枫溪港、霞湾港、建宁港及万丰港等港系以及水库、湖泊、沟渠、池塘等.(2)绿地与广场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广场用地.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街旁绿地及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旅游区及主题公园.其中综合公园31个,主要有天台公园、栗雨公园,神农公园等;专类公园15个,主要有青少年活动公园、妇女儿童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带状公园5个,主要有万丰湖、星月湖风光带,自主创业园生态景观轴等;旅游区及主题公园1个,为云峰湖旅游区.9、“五水”系统构建海绵系统包括:水生态系统、水安全系统、水环境系统、水资源系统、水文化系统.水生态系统规划——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划定148个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单元,进行指标分解.规划措施包括:建设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和调蓄设施.水安全系统规划——研究雨水管网系统、超标降雨排放(内涝防治)系统、水系河道(防洪)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系统.规划措施包括:51处易涝点整治、防洪水系综合治理、管网提标措施、内涝防治设施及34座排渍泵站建设(新建11座,规划改、扩建11座,现状保留12座).水环境系统规划——通过湿地系统、低影响开发设施系统和雨水末端设施系统的构建,削减非点源污染,保障水环境安全.规划措施包括:雨污分流逐步改造、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初雨污染全程控制.水资源系统规划——包括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水再生水回用.确定利用的目标、方式及用途.水文化系统规划——依托株洲市海绵城市空间结构特征,构建“二带、四核、多点”的水文化格局,作为株洲市水文化载体重点建设.10、近期建设规划(1)近期建设目标至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2) 重点区域划分根据“株洲市旧城提质改造行动计划”、“三年绿荫行动计划”及株洲市各平台公司提供的未来五年市政道路、河湖水系建设计划划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老城区改造片区和新城建设区,总面积不小于45平方公里.近期建设区域包括:新马工业园、武广新城、天易科技城、轨道科技城、金山新城、航空服饰城、枫溪生态城、云龙示范区等各类园区和城市新区;清水塘片区、河东中心片区等老城区.(3)近期建设项目近期建设内容包括:“一江八港”、十大湖泊湿地、十大公园、六条生态景观走廊.项目分新建与现状改造两种情况,项目类型包含:1 LID开发措施(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及调蓄设施);2 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末端设施、黑臭水体治理);3 景观绿地及湖体(湿地、调蓄塘);4 排水防涝设施(雨水管渠工程、排渍站、超标降雨调蓄设施、内河水系综合治理).11 、海绵城市技术措施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载体包括: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等.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结合气候、土壤及土地利用等条件,合理选择单项或组合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技术及设施.(1)城市道路——渗、滞、净、排城市道路径流雨水经截污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可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优先设计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2)绿地与广场——渗、滞、蓄、净城市绿地、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预处理后引入城市绿地,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并衔接区域内的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低影响开发设施可选择湿地公园,有景观水体的城市绿地与广场宜设计雨水湿地、湿塘等.(3)建筑与小区——渗、滞、蓄、净、用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或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地与广场.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可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4)城市水系——蓄、净、排城市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也是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系包括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末端调蓄设施.城市水系设计应根据其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及滨水区现状等,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行泄等功能条件下,实现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指标要求,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3.02•【文号】国办函〔2017〕26号•【施行日期】2017.03.0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26号湖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原则同意《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株洲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株洲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株洲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334.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与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进一步加强与长沙、湘潭等周边城市的协调合作,发挥长株潭城市群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7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64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株洲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株洲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城市内涝、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株洲市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旨在打造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将大力推进雨水资源的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城市的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储存和利用,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还可以为城市提供可再生的水资源。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将注重绿地的建设和保护。
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此外,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还将加强城市的水系规划和建设。
通过修复湿地、河道治理、水体保护等措施,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还将推广绿色建筑和生态园区。
通过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建设绿色屋顶、推广太阳能利用等措施,建设更加环保、节能的建筑,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态园区。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还将加强城市管理和监测。
建立完善的城市水资源监测网络,加强城市水质监测,提高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总之,株洲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打造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让市民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思路与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思路与总结
张芳;蒋旭东
【期刊名称】《市政技术》
【年(卷),期】2017(035)005
【摘要】海绵城市作为系统解决水问题的综合表达,涉及城市水系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等.以株洲市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思路,通过该规划,形成了具有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特色的“1+4”模式,即通过构建株洲市海绵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对海绵城市水生态系统、水安全系统、水环境系统以及水资源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并将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总页数】5页(P131-135)
【作者】张芳;蒋旭东
【作者单位】株洲市规划设计院,湖南株洲412000;株洲市规划设计院,湖南株洲4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2.01
【相关文献】
1.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思路与要点探讨--以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为例 [J], 吕红亮;于德淼;熊林
2.宁夏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思路及要点思考 [J], 闫景明; 王春霞
3.新时期紫线专项规划编制探索——以成都市紫线专项规划编制为例 [J], 钟婷[1];张垒[1]
4.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的思路要点探讨 [J], 李发站;谷超;刘晓凤
5.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的思路要点探讨 [J], 李发站;谷超;刘晓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范本模板】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一、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城市性质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三、城市规模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四、城市职能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五、城市建设目标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
六、城市建设发展战略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七、市域城镇发展目标2010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2020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010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域人口为4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八、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经济区.(一)北部经济区——由株洲市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组成,为市域核心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 “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5 、规划内容
(1)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指标体系
(2)开展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构建山水生态安全格局
(3)进行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系统构建
(4)与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做好衔接
(5)明确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与项目内容
(6)建立海绵规划保障体系
表1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6、海绵空间格局构建
(1)构建目标
打造“显山、露水、透绿”的山水型生态海绵城市.
(2)海绵空间格局
规划形成“一环一带,四楔多廊,多节点多细胞”的海绵空间结构.
一环:城市外围休闲绿环.利用城市快速路环沿线的城市公园、防护绿地、自然山体、水体以及相关生态要素,形成绿色休闲环.
一带:湘江风光带.
四楔:指城西北、东北、东、西南四个方向的生态绿楔.
多廊:由港系形成的水系廊道,生态绿地形成的生态廊道和防护绿地形成的道路及铁路廊道.
多节点:由主要城市公园组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点状绿地.
多细胞:由城市组团中的人工海绵体组成.
7 、海绵建设分区
结合株洲市的海绵生态安全格局与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组团分布、用地功能、基本农田分布、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等,划定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按功能划分:海绵生态保育区、海绵生态缓冲区,按建设时序划分:海绵建设先行区和海绵建设引导区,其中,海绵建设先行区即为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
海绵生态保育区——以生态涵养和生态保育为主要功能,包括九郎山森林公园、法华山森林公园、石峰公园、仙庾岭风景区、仙人造风景区、湘江等具备生态保护和景观游憩功能的区域.严格控制在该区域内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海绵生态缓冲区——是城市建设开发的生态缓冲地带,主要包括重要的生态廊道(如航空服饰城生态廊道、新马城市生态廊道等)、交通廊道(如城市快速环道、沪昆高速等)和坡度大于25%、海拔高度在90米以上的山体、植被群落较好的山体及周边影响区域.整体以保护为主,局部地区采取一定措施后可适当开发,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
海绵建设先行区——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近期先行区,包括现状建成区以及城市建设近期需要开发的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区、新马、武广、航空服饰城、云龙等部分区域.结合对城市重点区域的改造,重点水患和水环境的整治,开展海绵城市的
建设.
海绵建设引导区——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引导推广区,主要为城市建设预留的发展备用地.按照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
8、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生态绿地及绿地与广场用地,它是海绵城市生态本底和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充分利用各
类绿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技术打造生态型、安全型海绵城市.
(1)生态绿地
生态绿地属于非城市建设用地,多为自然山体、水域,部分为农田保护区,作为城市的生态本底,是构成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生态绿地包括山林、农田、水域.山林主要有石峰山、雪峰岭、法华山、九郎山、天池山、婆仙岭等.农田主要有长株高速、沪昆高速、武广高铁西侧湘江西岸沿线的农田等.水域主要有湘江、白石港、枫溪港、霞湾港、建宁港及万丰港等港系以及水库、湖泊、沟渠、池塘等.
(2)绿地与广场
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广场用地.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街旁绿地及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旅游区及主题公园.其中综合公园31个,主要有天台公园、栗雨公园,神农公园等;专类公园15个,主要有青少年活动公园、妇女儿童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带状公园5个,主要有万丰湖、星月湖风光带,自主创业园生态景观轴等;旅游区及主题公园1个,为云峰湖旅游区.
9、“五水”系统构建
海绵系统包括:水生态系统、水安全系统、水环境系统、水资源系统、水文化系统.
水生态系统规划——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划定148个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单元,进行指标分解.规划措施包括:建设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和调蓄设施.
水安全系统规划——研究雨水管网系统、超标降雨排放(内涝防治)系统、水系河道(防洪)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系统.规划措施包括:51处易涝点整治、防洪水系综合治理、管网提标措施、内涝防治设施及34座排渍泵站建设(新建11座,规划改、扩建11座,现状保留12座).
水环境系统规划——通过湿地系统、低影响开发设施系统和雨水末端设施系统的构建,削减非点源污染,保障水环境安全.规划措施包括:雨污分流逐步改造、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初雨污染全程控制.
水资源系统规划——包括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水再生水回用.确定利用的目标、方式及用途.
水文化系统规划——依托株洲市海绵城市空间结构特征,构建“二带、四核、多点”的水文化格局,作为株洲市水文化载体重点建设.
10、近期建设规划
(1)近期建设目标
至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2) 重点区域划分
根据“株洲市旧城提质改造行动计划”、“三年绿荫行动计划”及株洲市各平台公司提供的未来五年市政道路、河湖水系建设计划划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老城区改造片区和新城建设区,总面积不小于4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区域包括:新马工业园、武广新城、天易科技城、轨道科技城、金山新城、航空服饰城、枫溪生态城、云龙示范区等各类园区和城市新区;清水塘片区、河东中心片区等老城区.
(3)近期建设项目
近期建设内容包括:“一江八港”、十大湖泊湿地、十大公园、六条生态景观走廊.项目分新建与现状改造两种情况,项目类型包含:
1 LID开发措施(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及调蓄设施);
2 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末端设施、黑臭水体治理);
3 景观绿地及湖体(湿地、调蓄塘);
4 排水防涝设施(雨水管渠工程、排渍站、超标降雨调蓄设施、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11 、海绵城市技术措施
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载体包括: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等.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结合气候、土壤及土地利用等条件,合理选择单项或组合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技术及设施.
(1)城市道路——渗、滞、净、排
城市道路径流雨水经截污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可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优先设计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
(2)绿地与广场——渗、滞、蓄、净
城市绿地、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预处理后引入城市绿地,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并衔接区域内的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低影响开发设施可选择湿地公园,有景观水体的城市绿地与广场宜设计雨水湿地、湿塘等.
(3)建筑与小区——渗、滞、蓄、净、用
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或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地与广场.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可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
(4)城市水系——蓄、净、排
城市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也是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系包括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末端调蓄设施.
城市水系设计应根据其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及滨水区现状等,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行泄等
功能条件下,实现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指标要求,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