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相邻长支链取代的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剂的合成及其用于液晶显示元件的性能表现
新型可溶性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剂的合成
Ke r s p l i d s o u i t y wo d : o y mi e ;s l b l y;v r ia l n n ;l u d c y t l i e tc l i me t i i r s a a g q
Ve t a in e to q i y t lI d c d b v lS l be Poymi e r i lAl m n fLi u d Cr sa n u e y No e ou l li d s c g
HU a — n Xi o ya g,FANG — i g,LIYa — a,W ANG ng h n Yu q n nn Yi — a
sz d p l i i e lo p s e s d s l b l y i m e h l2 p r o i o e ( ie o y m d sa s o s s e o u i t N— t y一 ~ y r l n NM P) i n d ,N , d me h l N— i t y —
等 溶 剂 中 显 示 出 良好 的溶 解 性 , 且 显 示 出 优 异 的垂 直取 向 性 能 , 使 摩 擦 以后 所 引起 的 预 倾 角 也 未 出 现显 并 即 著的下降。
关 键 词 : 酰亚胺 ; 聚 可溶 性 ; 直 取 向 ; 晶 垂 液
文献标识码 : A 中 图 分 类 号 : Q 2 . ; N1 1 9 T 3 3 7 T 4 .
第2 5卷
第 2期
液
晶
与
显
示
Vo I 5. . l 2 No 2
A p ., 0 0 r 2 1
21 0 0年 4月
Ch n s o r a fL q i y t l a d Dip a s i e e J u n l i u d Cr s as n s ly o
侧链含稠环的新型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剂的制备及表征
第 1期
Vo . 7, .1 1 2 NO Fe .. O1 b 2 2
21 0 2年 2月
文章 编 号 :0 72 8 ( 0 2 0 —0 8 0 1 0 — 7 0 2 1 ) 10 0 — 6
侧 链 含 稠 环 的新 型 聚 酰 亚 胺 液 晶垂 直 取 向剂 的制 备 及 表 征
与 州
显 示
D
a
中 图分 类 号 : 5 . 07 3 2
Pr p r to n e a a i n a d Cha a t r z tO f No e l i i e wih r c e i a i n o v lPo y m d t Thi k Ri g i i e Ch i o r i a i nm e q i y t l c n n S d a n f r Ve tc lAlg ntLi u d Cr s a s
用 12 , , ,3 4环 丁烷 四 甲 酸 二 酐 ( B C DA)对 苯 二 胺 ( D 、 P A)及 H8C 聚 制 备 了一 种 聚 酰 亚 胺 ( I 一共 P )液 晶垂
一
e
直 取 向剂 。该 P 膜 作 为 取 向层 制 得 的液 晶盒 , 10 ℃下 烘 烤 1 I 在 2 2h仍 可 垂 直 取 向 , 有 良 好 的 垂 直 取 向 热 拥 稳 定 性 。热 重 分 析 ( A)测 试 表 明 其 具 有 良好 的热 稳 定 性 , 氮 气 中 , 种 P TG 在 这 I的 5 热 失 重 温 度 ( )和
液~ 咖
晶
q
1 热 失 重 温度 ( ) 别 高 达 4 0℃ 和 4 0 C。 紫外 可 见 光 谱 ( _i)显 示 此 P 膜 在 4 0n 以 上 具 有 0 T 。分 0 8 Uv vs I 0 m
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信息汇总
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信息汇总
流畅
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PAN Alignment Agents)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由一系列的聚酰亚胺分子构成,它是液晶电视屏幕的至关重要的材料之一、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可以促使液晶分子垂直排列,从而获得良好的取向性。
它也被称为“吸收剂”或“取向剂”。
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实现低温取向。
它可以实现低温取向,排列晶体的时间只需要几秒钟,而传统的取向技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温度控制,以取向晶体,这使得取向过程时间大为缩短,大大提高了整个取向过程的效率。
同时,它也有利于节省电力,由于它具有低耗能的特性,使其成为相对环保的一种方法。
新型液晶显示器用高预倾角聚酰亚胺定向材料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型液晶显示器用高预倾角聚酰亚胺定向材料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材料学指导教师:***19991201赣型液晶显示器国高预颓角聚酰强犊定向材料的磅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型液晶显示器用高预倾角聚酰亚胺定向材料的研究摘要{,飞为适应液晶显示器向大平面广视角方向发展的需要,针对普通的“芳香族”聚酰亚胺定向材料预倾角低、溶解性差、透明性差等缺点,本论文通过对聚酰亚胺分子结构的改进,获得了一系列新型的高性能定向膜材料。
首先以2,4.二硝基苯酚与1-溴n烷为原料合成了4-烷氧基问苯二胺系列单体.并选择3.羧基甲基环戊烷.1,2,4一三羧酸二酐和均苯四甲酸二酐分别与之反应合成了API和PPI两个系列含线性烷基侧链的均聚型聚酰亚胺,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7APl系列聚酰亚胺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在室温下不仅能溶于DMA、NMP、y.丁内酯等强极性溶剂,还可溶于THF、氯仿、丙酮等低沸点的弱极性溶剂。
它在大于290nm的波长范围内有很高的透光率。
其预倾角随着烷基侧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侧链亚甲基数达到8时,可获得5。
以上的高预倾角。
由此可见,在聚酰亚胺分子中引入长烷基链和脂环结构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其预倾角、可溶性和透明性,使之成为能满足当前STN.LCD所需的高预倾角的聚酰亚胺定向膜材料:此外,从调节综合性能和降低成本考虑,用所合成的4.正十四烷氧基问苯二胺单体和4,4’-二氨基二苯醚按不同的摩尔比与3.羧基甲基环戊烷.1.2,4.三羧酸二酐进行共聚。
得到API一14(X)系列共聚型聚酰亚胺.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API.14(X)系列聚酰弧胺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在室温下均能溶解于DMA、NMP、Y一丁内酯等强极性溶剂,且随着其聚组分中DA.14含量的增加,聚酰亚胺的j容解性能有所提高.在THF、氯仿等低沸点的弱极性溶剂中}!三表现出了一定的溶解性。
API.14(X)系列聚酰亚胺在整个可见光波长范围内(>300nm)的透光率均很高。
主链含氟聚酰亚胺液晶取向排列剂的表面性能及微观形貌
主链含氟聚酰亚胺液晶取向排列剂的表面性能及微观形貌张春华;杨正华;丁孟贤;吴爱国;李壮
【期刊名称】《应用化学》
【年(卷),期】2001(018)007
【摘要】通过改变聚酰亚胺膜中主链氟的含量,合成了几种高预倾角的聚酰亚胺膜,测定了各种膜取向前后的接触角,发现接触角随聚酰亚胺膜主链中氟含量的改变而改变. 在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含氟聚酰亚胺及不含氟聚酰亚胺取向膜的微观结构,发现两种膜都是沿着摩擦方向有序排列,其中完全含氟聚酰亚胺取向膜较不含氟的聚酰亚胺取向膜更有规整性.
【总页数】4页(P544-547)
【作者】张春华;杨正华;丁孟贤;吴爱国;李壮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高分子化学联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
【相关文献】
1.激光诱导聚酰亚胺纳米微结构中分子链取向排列的研究 [J], 路庆华;H.Hiraoka;王宗光
2.聚酰亚胺主链结构对液晶取向膜性能的影响 [J], 刘露露;刘明;龚世铭;汪映寒
3.液晶含量和引发剂含量对聚氨酯丙烯酸酯基聚合物分散液晶微观形貌和电光性能的影响 [J], 马利鹏;谢川;马丽露丝;汪映寒
4.新型相邻长支链取代的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剂的合成及其用于液晶显示元件的性能表现 [J], 袁震;马浩源;张迪;武玉民;胡葆华
5.聚酰亚胺型液晶取向剂及使用了该取向剂的液晶显示器:WO02-100 949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合成材料在现代工业及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液晶环氧树脂是一种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飞机、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但是该材料的合成及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成本高、不易处理等。
因此,开展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的研究对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内容本研究拟采用支链代替液晶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以提高材料的可处理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本研究将选择合适的支链化合物和液晶化合物,并利用光固化技术合成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
通过对合成条件、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优化合成方案,使得合成的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性能。
(2)研究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的性能本研究将对合成的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进行性能测试,包括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等。
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3)应用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本研究将通过复合材料制备、电子封装等实验,探究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并与传统的液晶环氧树脂进行性能比较分析。
3.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合成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化工工艺学等学科综合方法,并结合实验室测试、理论分析等手段,开展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的合成、性能研究及应用探究。
4.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合成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支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并在实际应用中探究其表现和应用价值,为液晶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应用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还将为合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相邻长支链取代的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剂的合成及其用于液晶显示元件的性能表现袁震;马浩源;张迪;武玉民;胡葆华【摘要】报道了一类新型相邻柔性长支链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剂的合成,并考察其用于液晶显示元件的性能表现.首先,以2,3,4-三氟硝基苯、4-(4-庚基环己基)-苯酚、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等原料合成了含有相邻柔性长支链结构的新型功能性对苯二胺(L-14),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压液相色质联用(HPLC-MS)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用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CBDA)、对苯二胺(PDA)和L-14制备了一类PDA与L-14不同比例的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剂,并对以该聚酰亚胺膜作为液晶取向层制得的液晶显示元件开展了预倾角、液晶定向时间、陡度、对比度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该新型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耐磨性能强、液晶定向时间短、取向性能优良、显示画面清晰.【期刊名称】《液晶与显示》【年(卷),期】2019(034)003【总页数】9页(P245-253)【关键词】相邻柔性长支链取代;聚酰亚胺;液晶显示元件;液晶【作者】袁震;马浩源;张迪;武玉民;胡葆华【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753+.21 引言液晶显示器(LCD)具有方便携带、驱动电压低、功耗低、显示性能好等优点,已成为当下电子产品中的关键的元件。
液晶取向剂和液晶取向技术是制造液晶显示元件的关键材料和技术之一[1-5],取向的优劣直接影响LCD的对比度和陡度等显示特性。
聚酰亚胺凭借其优良的耐热性、抗腐蚀性能、机械强度以及与液晶的亲和性成为液晶取向膜的首选材料。
随着平板电脑、大屏电视、汽车仪表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对屏幕的显示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显示画面清晰、耐摩擦性能好、宽可视角、液晶定向时间快的液晶显示器是追求目标,也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
为满足上述需求,不仅需要寻求新型的液晶材料,也要求性能优良的液晶取向膜。
现阶段,我国需求的液晶取向膜仍依赖于进口。
因此,研发制备高性能的液晶取向膜很有意义且迫在眉睫。
国内外学者对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膜作了大量研究[6-7]。
David等发现具有大分子侧链结构的PI用作液晶取向膜可以诱导液晶分子进行垂直取向[8]。
Lee 等考察了侧链烷基的长度对预倾角的影响[9],结果表明,预倾角随着侧链烷基长度的增加而变大,最终预倾角可达86°。
郭春桔、刘志杰等国内学者合成一种含稠杂环侧链液晶结构的PI垂直取向剂,测定了其预倾角和热稳定性[10-11]。
但是关于相邻柔性长支链的液晶垂直取向剂及其液晶显示元件的性能研究报道还比较少。
本文合成了一种含有相邻柔性长支链的新型二胺,并与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对苯二胺(PDA)按照不同比例共聚得到一类新型的聚酰亚胺液晶取向膜,制备了基于该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
通过耐摩擦性能和按压恢复性能的测试,检测其耐摩擦性能的好坏和液晶定向时间的快慢;通过陡度(液晶参数测试仪)、对比度(V-T测试系统)和预倾角(RETS-100预倾角测试仪)的测试, 考察了该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性能。
2 实验2.1 原料及仪器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主要有对苯二胺PDA(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2,3,4-三氟硝基苯(武汉赢元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析纯)、4-(4-庚基环己基)-苯酚(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分析纯)、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江苏联润化工有限公司,分析纯)。
N-甲基吡咯烷酮(NMP)(电子级)、向列型液晶(n0=1.477,Δn=0.074,ne=1.551,烟台显华化工有限公司)。
使用KW-4A 型台式匀胶机(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旋转涂覆。
使用RETS-100预倾角测试仪(大塚电子有限公司)测量液晶分子的预倾角,V-T测试系统(型号pww-V-T)测量液晶显示元件的对比度,液晶参数测试仪(Instec,型号ALCT-E01)测量液晶显示元件的陡度。
使用平台转角摩擦机(深圳市晶向科技有限公司)摩擦PI膜,固定幅宽,通过调整压入量,测量PI膜的耐摩擦程度。
2.2 柔性长支链二胺的合成L-14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图 1 L-14的合成路线Fig.1 Synthesis route of L-142.2.1 醚化反应合成L-14a向500 mL的三口瓶中加入2,3,4-三氟硝基苯(19.47 g,0.11 mol)、4-(4-庚基环己基)-苯酚(27.4 g,0.1 mol)、无水碳酸钾(20.7 g,0.15 mol)和150 g甲苯,搅拌,升温至105 ℃反应,TLC跟踪,直至原料4-(4-庚基环己基)-苯酚无剩余,将体系降至室温,停止搅拌。
反应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水洗至中性,有机层60 ℃脱除溶剂甲苯,得黄色固体,加入119.58 g甲苯和79.72 g无水乙醇搅拌30min抽滤,烘干滤饼得黄色晶体37.17 g。
HPLC:99.79%,产物测HPLC-MS,m/z=398,经1H-NMR确认为目标产物L-14a。
以2,3,4-三氟硝基苯为标准计算,此反应收率为86.24%。
1H-NMR (400 MHz,CDCl3) δ: 7.85 (dq, J = 9.4, 2.5 Hz, 1H), 7.23~7.10 (m, 3H), 6.90~6.80 (m, 2H), 2.43 (tt, J=12.1, 3.1 Hz, 1H),1.94~1.75 (m, 4H), 1.47~1.14 (m, 15H), 1.10~0.95 (m, 2H), 0.95~0.82 (m,3H)。
2.2.2 对位胺基取代合成L-14b向250 mL三口瓶中分别加入L-14a(30 g,0.069 6 mol)、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19.31 g,0.104mol)、78.8 g DMF,搅拌,升温至105 ℃反应至L-14a无剩余,停止反应。
降至室温,将溶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甲苯与盐酸水溶液,振荡均匀,分掉底部水相,上层有机相转移至单口瓶中,脱溶剂得39 g黄色固体。
HPLC:90.78%加入35 g甲苯,35 g乙酸乙酯,热溶重结晶,过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淋洗,烘干得33 g黄色固体,HPLC:99.76%,产物测HPLC-MS, m+1 = 559,经1H-NMR确认为目标产物L-14b。
以L-14a为标准计算,此反应收率为84.97%。
1H-NMR (400 MHz, CDCl3)δ:8.03~7.95 (m, 2H), 7.95~7.90 (m,1H), 7.88~7.80 (m, 2H), 7.40 (dd, J = 9.0, 6.3 Hz, 1H), 7.19~7.11 (m, 2H), 6.91 (dd, J=11.4, 3.0 Hz, 2H), 2.42 (tt, J=12.2, 3.1 Hz, 1H), 1.96~1.77 (m, 4H),1.47~1.14 (m, 16H), 1.11~0.94 (m, 2H), 0.94~0.79 (3H)。
2.2.3 盖布瑞尔胺解合成L-14c向500 mL三口瓶中加入L-14b(27.9 g,0.05 mol)、83.7 g THF,通氮气保护,开机械搅拌,25 ℃滴加水合肼,体系有少量黄色颗粒生成。
随着滴加的进行,体系产生大量黄色颗粒,内温25 ℃。
保温2.5 h至体系内原料L-14b无剩余,停止反应。
将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至反应体系中搅拌,过滤,滤出固体,THF淋洗,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酸乙酯,水洗有机相,脱溶剂得20.24 g黄色固体,HPLC:99.30%产品测HPLC-MS,m+1=429,经1H-NMR确认为目标产物L-14c。
以L-14b为标准计算,此反应收率为94.6%。
1H-NMR (400 MHz, CDCl3) δ:7.86 (dd, J=9.3, 2.0 Hz, 1H), 7.18~7.06 (m, 2H), 6.91~6.77 (m, 2H), 6.68~6.55 (1H), 4.72~4.05 (m, 2H), 2.57~2.29 (m, 1H), 1.99~1.76 (4H),1.51~1.14 (m, 15H), 1.09~0.95 (m, 2H), 0.89 (t, J=6.8 Hz, 3H)。
2.2.4 胺基氧化反应制备L-14d向500 mL三口瓶中分别加入间氯过氧苯甲酸(34.4 g,0.2 mol)与103.2 g乙腈,通氮气保护,开机械搅拌,开冷凝水,体系为乳白色浊液。
升温至65 ℃反应,体系由乳白色浊液变为淡黄色溶液。
将L-14c(21.4 g,0.05 mol)加入反应体系。
保温反应至体系内原料L-14c无剩余,停止反应。
拌降温至室温,将亚硫酸钠(10.08 g,0.08 mol)水溶液缓慢滴加进反应体系中,搅拌,体系放热明显,把11.2 g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反应体系中,搅拌,体系为棕色溶液,取样测PH值为碱性,HPLC:66.567%。
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二氯甲烷,水洗,分出有机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上层水相,水洗有机相,脱溶剂得26 g褐色固体,加入乙腈体系变为褐色浑浊液,加热搅拌30 min,过滤,滤饼用乙腈淋洗,滤液脱干得18 g橘黄色固体。
HPLC:71.68%,层析,脱溶剂得亮黄色液体16 g,HPLC:95.19%,产品测HPLC-MS,m+1 = 459,经1H-NMR确认为目标产物L-14d。
以L-14c为标准计算,此反应收率为69.87%。
1H-NMR (400 MHz, CDCl3) δ: 8.00 (dd, J=9.1, 6.6 Hz, 1H), 7.84 (dd, J=9.3, 2.2 Hz, 1H), 7.22~7.11 (m, 2H), 6.87 (dd, J=11.5, 2.9 Hz, 2H), 2.45 (tt, J=12.1, 3.0 Hz, 1H), 1.99~1.75 (m, 4H),1.46~1.16 (m, 15H), 1.12~0.95 (m, 2H), 0.89 (t, J=6.9 Hz, 3H)。
2.2.5 相邻柔性长支链L-14e的合成向500 mL三口瓶中加入L-14d(16g,0.0349mol)、4-(4-庚基环己基)-苯酚(10g,0.0368mol)、碳酸钾(5.76 g,0.04 mol)、160 g甲苯,通氮气保护,开机械搅拌,开冷凝水,体系为黄褐色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