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小说阅读(环境)-【口袋书】高考语文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专题03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专题03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一、人物环境

(一)自然环境

1.特点

(1)画面

示例:《荷花淀》诗与画和谐的统一,构成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是一幅幅秀美而明丽的画面;《祝福》以“雪”为特定环境描写,营造了一幅压抑悲凉的画面;《边城》语言朴实、笔墨简练,勾勒出一幅优美、宁静、恬然、闲适的画面;《老人与海》中大海被描写成一位女性形象、细腻深沉,在老人捕鱼的过程中,大海呈现出安详、宁静、祥和、波澜不惊的状态。

(2)景物

示例:《荷花淀》中明月、清风、雾霭、荷花,《老人与海》中的大海,《百合花》中小雨、树枝、野菊花、皎洁的满月等,《边城》中明净的天空、青翠的小山和清澈的溪流。

(3)地点

示例:《荷花淀》故事发生地点——荷花淀,《祝福》故事发生地点——鲁镇,《老人与海》故事发生地点——大海,《边城》故事发生地点——湖南茶峒等。

(4)时令天气

示例:《百合花》故事发生在中秋佳节,《祝福》故事集中在新年前后,》《荷花淀》故事发生在荷花盛开的夏季,《边城》故事主要集中在“三个春秋的端午”。

2.作用

(1)审美: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示例:《边城》的自然环境描写表现出边陲小城的闭塞而安宁,恒古而秀丽,《荷花淀》的自然环境描写白洋淀抗日地区清新宁静、充满诗情画意,《老人与海》中大海宁静安详,《哦,香雪》描写台儿沟的山青水碧、清新明亮等。

(2)渲染:渲染气氛。

示例:《荷花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出当地的地

方特点,还渲染出平静、温馨的氛围。《百合花》中描写小雨过后的清晨,渲染了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祝福》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渲染了一种凄惨悲凉的气氛,《边城》中湘西山水渲染了边城的古朴秀美,《老人与海》中大海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祥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大雪的描写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

(3)烘托:烘托人物性格,或揭示某种心理。

示例

《祝福》中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也衬托当时“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

《百合花》中“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作者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运用听觉描写点明人物处在残酷的战斗之前,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了“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合花》第45段,满月、野火、照明灯,展现了战场的氛围,烘托了“我”对敌人和战争的憎恶之情。

《荷花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烘托出水生嫂的朴实和纯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雪下得正紧“到晚越下得紧了”……,一个“紧”字,可谓境界全出。如此写雪,既渲染了荒凉、凄冷、肃杀之气氛,又有力地展示了林冲的严酷处境,(4)铺垫:展开、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

示例

《百合花》第45段环境描写突出“白夜”,彰显攻击战难打,为通讯员牺牲作伏笔。第47段描写中秋节情景,①在结构上,照应开头的“一九四六年中秋”;②中秋是团圆节,是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写中秋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后面战地情形的紧张形成对比。

(5)推动情节

示例:

《祝福》中“微雪点点的下来了。”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

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三场雪,把整个故事隔成两个大段落。这三场雪不仅隔开了情节,同时还调节了节奏。这三场雪是一场猛过一场。配合整个故事的节奏:第一场雪是故事的开始,第二场雪是故事即行将进入高潮,第三场雪,其势虽猛,却已带了收势,

(6)深化主题:象征(或暗示)主题。

示例:《祝福》中“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社会环境

1.种类

(1)社区村落

示例:

《祝福》中鲁镇,《荷花淀》中荷花淀,《哦,香雪》中台儿庄,《党费》中“移民并村”,《小二黑结婚》中民主根据地刘家峧村,《阿Q正传》中江南农村未庄,《百年孤独》中虚构城镇马孔多等

(2)单位

示例:

《复活》中法院、监狱,《大卫·科波菲尔》中货行

(3)学校

示例:《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学校

(4)家庭

《红楼梦》中贾府,《祝福》中鲁四老爷家,《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先生家,《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

2.特点

(1)风俗观念

示例:《祝福》

A.祭祀民俗

“祝福”,是旧时在浙江绍兴一带流行的一种祭祀风俗。每年年底,富裕人家举行祝福,通过祭拜祖先和天神,来祈求来年的平安。

B.服饰民俗

文中两次描写到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这一段对于祥林嫂服饰的描写,是为了表现祥林嫂“寡妇”的身份。因为“扎白头绳和穿月白背心”,是旧时绍兴一带所流行的吊丧期间得一种服饰习俗。

C.民间婚俗

《祝福》中描写了祥林嫂的两次婚姻,这两次婚姻有着不同的的民间婚俗。

文中写道样林嫂的第一任丈夫比她小十岁,这就暗示了样林嫂的第一次婚姻属于民间婚俗的“小女婿婚”,在绍兴地区也被作养媳妇。“待到祥林嫂出来掏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文中的这段描写体现的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婚俗的习俗,叫“抢婚”也叫“抢亲”,祥林嫂便是通过这种民间婚俗,被迫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第二次不幸。

D.家族制度的民俗描写

文中描写祥林嫂被自己的婆婆抓回去嫁给贺老六的情节,体现的是家族制度中的“公婆的权威”。祥林嫂在丈夫死去之后,作为婆家的人,婆婆有权力为她再次安排婚姻,而她自己却无力反抗,最后只能默默承受。

E.5.民间信仰的民俗描写

在民间信仰中人们普遍认为人死后会到阴间去,而生前所有的罪名,到了阴间也会受到阎罗王的处置。

(2)人际关系

示例:《祝福》中人情的凉薄,《百合花》中纯真美好的人际关系,《边城》中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百年孤独》不是为了表现人际关系的孤独、或者人生迷茫的孤独。而是一个家族映射出的国家的孤独、拉丁美洲的孤独。

(3)建筑器物

示例:《荷花淀》中苇席表现纯洁,《祝福》中对联和书房表现封建思想的无处不在,《红楼梦》中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秩序一般,有长幼尊卑,有君臣父子,不可丝毫逾越等。

(4)地域场所

示例:《边城》中远离现代喧嚣生活的边陲小城,展现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真诚以待、

友善关爱,《哦,香雪》中被群山环绕的闭塞山村台儿沟,因一座小站而充满了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小二黑结婚》的故事安排在刚解放后新旧观念冲突的山西农村,《党费》中的村庄阴沉破败,是腥风血雨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大卫·科波菲尔》中货站环境描写是表现生存的艰辛,《百年孤独》中马孔多被遗忘于现代文明之外,《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被专制笼罩的城市,《复活》中黑暗、肮脏的监狱环境等

(5)时代背景

《百合花》《荷花淀》的时代背景都是“抗战时期”,而小说却重点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优美秀丽,在对比中表现战争环境的残酷无情。

3.作用

(1)交代背景: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时代背景;③渲染特定氛围。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复活》等。

(2)显示关系:①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③表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④揭示社会关系。如《哦,香雪》《百合花》《小二黑结婚》《复活》《老人与海》等。

(3)表现人物: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③揭示人物心理;④揭示人物性格。示例如上。

(4)揭示主题:①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②凸显主题。如《祝福》《复活》等。

二、描写手法

(一)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描绘形、声、色、味。

示例:《荷花淀》中“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作者调动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营造了一幅恬淡自然的乡村风景画。

写战斗打响之前,女人们为了躲避敌人,摇船窜进荷花淀的急迫情形,是通过人物的视觉和听觉来描写的∶“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不论生离死别,还是残酷的战斗,以及那些可能要出现的血和泪的场面,在孙犁的笔下都被轻轻地忽略过去,而是把重点放在表现人民参与抗战的热忱和获得胜利的喜悦上,这样就带给人真实、自然、亲切之美。

《边城》山上翠绿的竹篁、草丛中繁密的虫鸣、溪面薄薄的轻雾、天空柔和的月光,都加剧了这种古典美的诗意氛围,烘托出了一个和谐、清静、空灵的世界,这是与世无争的世界。

(二)观察角度:上下左右、远近高低、写景有层次。

定点观察是选择一个立足点对四周景物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描写,如《祝福》开头的描写。

移步换景是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对周围景物进行不同方位的描写。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引用、双关等。

根据表达效果不同可以分为:

形象生动的描绘对象有:比喻、拟人、借代等

有利于突出描写对象特点的有:夸张、反问、排比、反复、借代等

增强语言美感的有:对偶、排比、借代

赋予描写对象深刻含义的有:双关等

示例:《荷花淀》中“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恣意生长的荷花比作保卫一方水土的“哨兵”与“铜墙铁壁”,既暗示此处将会发生一场激烈的敌我双方的战争,又鲜明地表现了“白洋淀”伏击战的地域色彩。

《荷花淀》中“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使用了拟人手法,苇眉子的修饰语“柔滑修长”异常美丽,将其人格化,在女人怀里跳跃,仿佛无比开心欢快,再现了女人内心的美好、宁静。

《荷花淀》中“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运用设问,设置悬念,为后文做了有效铺垫,自问自答间,将白洋淀的苇子和席子之多描写得淋漓尽致,且苇子垛起来的比喻成苇子长城,无比美好壮观,也暗示出人民群众的勤劳和化物为宝的能力。

(四)表达技巧

1.从描写达到的抒情效果,可分为“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两种技巧。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等

示例:《荷花淀》中如画的环境诗意美。

第一次景物描写,描绘一种清新自然的环境,为人物提供背景,用清新的环境烘托水生嫂的勤劳淳朴、善良的形象。情景相生,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越写家乡环境的美好就是越体现对于入侵者的痛恨;

第二次几个女人探望丈夫未果的归途上,有点失望,这种辽阔而寂静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很快排遣忧伤,又高兴起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三次作者写荷叶像铁壁、和花像哨兵暗示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和克敌制胜的信心。虽然作品反映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硝烟烈火、血污伤痕。我们看到的是明月清风、碧波荷花,一派清新美好的乡村风光。这样明朗、安静、美丽的家乡,我们必然要誓死保卫,容不得敌人的进犯。

《哦,香雪》中“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这段景观描写,已不仅仅是对故事发生背景的简单构拟,而是在描绘中寄寓着着作者深切的情感观照,即:作品对于山乡丰富人情的表达,显然是一种多维度的情感存在。既有基于现代文明立场对贫困的忧思,也有基于人性立场对于远离功利社会的自然生态的神往。

(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主要作用是是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示例:《老人与海》中海洋是人类社会的象征,大马林鱼为人类人生目标的象征,鲨鱼为破坏性势力的象征;《荷花淀》中荷花淀象征着和平宁静的生活;《边城》中茶峒象征着单纯美好的桃源世界等。

2.从描写刻画形象特点的角度,可考虑“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和“对比、衬托”两种技巧。

(1)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主要作用是使表达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示例:《祝福》中“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渲染了一种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了“我”沉重寂寞的心情。

(2)对比、衬托:主要作用是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情感,深化文章

主题。

示例:《荷花淀》中“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两处除了写出当地的地方特点,还渲染出平静、温馨的氛围,烘托出水生嫂的朴实和纯洁。

《祝福》中文中的纷乱、飘零、冰冷的雪是对祥林嫂命运的正面的烘托,文中的盛大、热闹的祝福场景是对祥林嫂境况的反面的映衬,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春天又与祥林嫂的不幸和绝望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3.从描写详略角度可以分为“白描”与“工笔”。

(1)白描:简笔勾勒,突出特征。

示例:《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中“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突出正房的小巧别致,借此表现贾赦注重享受。

(2)工笔:用精细的笔墨对环境进行描写,使整个场景熠熠生辉。

示例:《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中“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馀陈设,自不必细说。”属社会环境中“建筑器物”的细笔描写,不仅写出了贾府生活的富丽奢华,也刻画了林黛玉寄人篱下小心谨慎的性格心理。

备注:如果大处景物白描而细处景物工笔结合,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面”是指场景的整体,“点”是指场景中的个别情景,一般是指场景中作者描写最为突出的部分。点面结合,即场景的描写既注意整体,又突出重点)

三、描写作用

(一)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二)环境上,增添或烘托某种意境和气氛,奠定基调

(三)人物上,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暗示人物命运等

(四)情节上,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主题上,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荷花淀》为例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环境描写作用:

①表现夜景美:为人物提供优美背景,渲染恬静氛围,水生嫂就在这里生活劳动。

②提供小说人物的生活地点,表现生活美,家乡美,人情美。烘托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烘托人物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亲人的情怀。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也为写荷花淀伏击战作铺垫。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环境描写作用:

①烘托人物心情开始由忧变喜,

②同时“水面没有一只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环境描写作用:

①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体现内容),②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暗示情节),③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人物内心、形象)。④洋溢着歌颂根据地人民反抗侵略的思想感情(主旨)。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环境描写作用:

①渲染紧张的氛围,②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伏击战协助丈夫杀敌做好铺垫。

以《党费》为例

环境描写:

八角坳离山有30多里路,再加上要拐弯抹角地走小路,下半夜才赶到。这庄子以前我来过,那时候在根据地里像这样大的庄子,每到夜间,田里的活儿干完了,老百姓开会啦,上夜校啦,锣鼓喧天,山歌不断,闹得可热火。可是,现在呢,鸦雀无声,连个火亮儿也没有,黑沉沉的,活像个乱葬岗子。只有个把白鬼有气没力地喊两声,大概他们以为根据地的老百姓都被他们的“并村”制服了吧。可是我知道这看来阴森森的村庄里还埋着星星点点的火种,等这些火种越着越旺,连串起来,就会烧起漫天大火的。

作用:通过环境描写,突出革命社会环境艰苦,暗示斗争形势严峻

这功夫,按我们干侦察员的习惯,我仔细地打量了这个红军战士的妻子、地下党员的家:这是一间用竹篱子糊了泥搭成的窝棚,靠北墙。一堆稻草搭了个地铺,地铺上一堆烂棉套子底下躺着一个小孩子,小鼻子翅一扇一扇的睡得正香。这大概就是她的小妞儿。墙角里三块石头支着一个黑糊糊的砂罐子,这就是她煮饭的锅,再往上看,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

作用:通过文中侦察员“我”的眼睛,描述黄新家的环境,突出百姓生活的艰苦,党员展开斗争的恶劣形势。

诗化小说,不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不注重人物形象的饱满,而着力于在一种流淌的诗意中,传递出作者的某种意绪和感悟。

诗化小说具有散文和诗的某些特征,比如重视抒情,常可见直接抒情,或者间接抒情的语句、语段;重景物描写和意象(特殊物象)的运用;物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主题上表面是美丽、详和,关系融洽,但深层往往弥漫着苦难和伤痛。

显现的美丽淡化了苦难的浓度,深潜的苦难增加了显现的美丽的厚度。对于苦难,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处理:沈从文主观美化,萧红采用儿童视角去叙述,废名利用禅宗思想去溶解,而汪曾祺则在对其讲述中表达出对人情和人性的重视。这类小说在苦难与和谐的碰撞交融之中,显示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感受。

四、概括环境特点

(一)自然环境

1.概括方法

(1)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要勾画出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2)分析自然环境的特点,可以利用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概括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最后,关注描写手法,或隐喻,或象征,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判定其寓意。

2.环境特点

(1)美景:

宁静清幽、安适恬静、宁静祥和(突出静的特点)如《荷花淀》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突出动的特点)如《哦,香雪》

清新明丽、清新脱俗、绚丽多彩(突出丽的特点)如《百合花》《边城》

宏伟壮丽、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突出壮的特点)如《老人与海》

(2)哀景:

凄凉、萧瑟、寒冷、凄美(突出天气寒冷、心境悲凉)如《祝福》

凋零、稀疏、单调、萧条(突出环境破败衰微)如《党费》

凝重、沉郁、压抑、阴森(突出气氛沉重、心理压抑)如《复活》

(二)社会环境

1.概括方法

(1)“时”:指时间。时代背景如“抗战时期”“专制时代”“解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2)“地”:指地点。“场所”“场合”“地域”等呈现出的特点。如(见上文“地域场所”)(3)“人”:指人物。理清人际关系,如团结友善、紧张冷漠等。如(见上文“人际关系”)(4)“事”:指事件、情节。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状态中分析概括,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境遇。

(5)“景”: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如(见上文“情景交融”)(6)“俗”:指从风俗习惯、社会风气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如(见上文“风俗习惯”)

2.环境特点

(1)美好: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概括)如《小二黑结婚》

和谐、和平、安定、光明(从社会层面概括)如《边城》

自由、温馨、浪漫、充满生机和希望(从个体层面概括)如《荷花淀》

(2)不美好:

贫穷、闭塞(从经济状况概括)如《哦,香雪》《百年孤独》《大卫·科波菲尔》愚昧、落后(从文明程度概括)如《百年孤独》《小二黑结婚》《阿Q正传》

动荡、黑暗(从社会状况概括)如《党费》《复活》《装在套子里的人》

冷漠、凄凉、看不到希望和出路(从人际关系角度概括)如《祝福》《变形记》

专题03 小说阅读(环境)-【口袋书】高考语文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专题03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专题03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一、人物环境 (一)自然环境 1.特点 (1)画面 示例:《荷花淀》诗与画和谐的统一,构成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是一幅幅秀美而明丽的画面;《祝福》以“雪”为特定环境描写,营造了一幅压抑悲凉的画面;《边城》语言朴实、笔墨简练,勾勒出一幅优美、宁静、恬然、闲适的画面;《老人与海》中大海被描写成一位女性形象、细腻深沉,在老人捕鱼的过程中,大海呈现出安详、宁静、祥和、波澜不惊的状态。 (2)景物 示例:《荷花淀》中明月、清风、雾霭、荷花,《老人与海》中的大海,《百合花》中小雨、树枝、野菊花、皎洁的满月等,《边城》中明净的天空、青翠的小山和清澈的溪流。 (3)地点 示例:《荷花淀》故事发生地点——荷花淀,《祝福》故事发生地点——鲁镇,《老人与海》故事发生地点——大海,《边城》故事发生地点——湖南茶峒等。 (4)时令天气 示例:《百合花》故事发生在中秋佳节,《祝福》故事集中在新年前后,》《荷花淀》故事发生在荷花盛开的夏季,《边城》故事主要集中在“三个春秋的端午”。 2.作用 (1)审美: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示例:《边城》的自然环境描写表现出边陲小城的闭塞而安宁,恒古而秀丽,《荷花淀》的自然环境描写白洋淀抗日地区清新宁静、充满诗情画意,《老人与海》中大海宁静安详,《哦,香雪》描写台儿沟的山青水碧、清新明亮等。 (2)渲染:渲染气氛。 示例:《荷花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出当地的地

高考语文_专题17辨析并修改病句(解析版)

专题17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思维导图 1.考查内容 二、知识清单 从考查内容上看,病句种类繁多,“考试大纲”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六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考查时,一个题目的几个选项中,往往涵盖多种语病。或是复句的各分句间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或是分句间的关联词语误用;或是一个句子各部分内容间出现重复、杂糅现象;或是有句子成分残缺、不搭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等毛病;也可能是概念不清、不合生活实际等问题。 (一)语序不当 1.定语和状语的位置不当

例1: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例2: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规范全解]考生应明确某个词语到底是作状语还是作定语。例1中,“首次”并不是作“南极考察队”的定语,而是作“抵达”的状语,应把“首次”移到“抵达”之前;例2中,“10%的速度”应作状语,修饰“缩减着”,要移到“缩减着”的前面。 2.多层定语的顺序不当 例: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规范全解]一个名词前有多层定语,其顺序一般应这样安排:表领属或时间、地点的名词、代词+数量词或“这”、“那”等指示代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表类别、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中心词。请记住典型例句:我的一件刚买的羊皮大衣。例题中,“两千多年前”应移到“文物”的前面。 3.并列词语或短语排列不当 例: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规范全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词语或短语,它们之间本身隐含着时间的先后或语义的轻重或范围的大小等诸多关系,这时,对它们要合理安排。例题中,只有先“交流”,然后才能“融合”,所以应调整为“碰撞、交流、融合”。 4.连词或介词的位置不当 例: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规范全解]一个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前一分句的连词要放在主语之后;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那么前一分句的连词就要放在主语之前。请记住典型例句:①我不但说了,而且做了。②不但我说了,而且他也说了。例题中,后一部分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我们的城市”,后一分句的主语是“每一个人”,所以应把“不仅”移到“我们的城市”之前。

专题04--小说阅读(形象)-【口袋书】高考语文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专题04小说阅读人物形象- 专题04小说阅读人物形象 一、形象手法 (一)直接描写 1.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借助肖像描写,可以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性格),动作描写(是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典型的动作描写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表现人物情感),

语言描写(具体包括对话、独白、旁白、以及对语气情态的描写,通过人物语言可以分析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等),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具体刻画) 示例: 《祝福》 (肖像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相貌、声音、神情、姿态、服饰等的描写,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属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了人物的遭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第一次:头上扎着白头绳(寡妇身份),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生活艰辛),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青春的活力)。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善良、安分、温顺的劳动妇女)。 第二次: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再次守寡),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青春的活力已经不复存在),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之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不仅青春活力不在,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语言描写) 鲁四老爷的“可恶,然而……” 第一次“可恶”的是祥林嫂的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表语意转折,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当然。支持她婆家把她抢回,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的,使鲁家有失体面而感到不快。“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他的“可恶”“然而”表现了封建礼教奴役人、愚弄人的特点。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代表性既不主要表现在他的经济地位上,也不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地位上,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学部教学竞赛 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年级初三级参赛教师刘乐畅

《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阅读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初三级语文刘乐畅复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又是一个有针对性地诊断教学。通过一定的复习,老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弥补缺漏,并协助他们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复习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是必要的。作为教师,需要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提炼出其中的重点以及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然后重组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筛选,教学将更有针对性,也更为有效。 复习课我一般会分成三个环节来展开:第一个环节是归纳问题,勾起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是讲解要点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最后一个环节是实战练习,检测效果,加深理解。 首先是归纳问题,通过抛出一系列的中考阅读的考题,来引起学生关注和重视,勾起学习兴趣。这些题目,都是实际学生考试中常见的失分点或者难点,学生在集体解题过程中,产生问题研讨情境。我让学生自己分析课前练习答案中的错误;找出失误原因,并指导相应的解决对策,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归纳,明确中考关于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分析失分点及原因,为下一个环节的正确解题策略讲解做好铺垫。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讲解要点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我借助课内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帮助学生理解其作用。通过思维导图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思路以及表述方式。在这里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相结合,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加板书展示知识体系,形成一个知识框架结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有宏观有微观,有收有放,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克服那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原身在此山中”的现象。但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思维没有进一步拓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这个环节以后需要优化。 第三个环节是实战演练,检测效果,加深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选取了中考真题进行演练,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作答,并解说答案的由来,给答案评分。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查补知识点,促进知识的保持与迁移。从上课的效果看,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思维导图,联系文本进行答题,已经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 总之,复习课的目的在于整理、梳理知识,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能清晰地建立知识网络,它不是"炒冷饭"的代名词,而应是学生自主学习又一个好机会。复习课的意义在于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综合应用,特别是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考试,我们在复习时候要注重学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小说情节知识清单 一、情节结构 (一)单线结构 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 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 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 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 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 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 (二)复线结构 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 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 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

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 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他们砍竹、接竹、制造狩猎工具,再用弹丸去追捕猎物。 二、情节手法: (一)视角 1.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客观真实,利于叙事 示例:小说《复活》采用什么视角叙事,有什么好处? 答案: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的叙述在不同时空的自由切换加强了时空对比的戏剧化。为深化所述事件的内涵,全知叙述视角在过去与现在或者此地与彼处之间跳脱。同时在深入人物形象内心、洞察其心理过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限视角 (1)内在视角:第一人称“我”参与其中,利于评论抒情。(注意儿童视角的运用) a.主人公视角 B.见证人视角 (2)外在视角: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更少。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 示例: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叙事视角 答案:《大卫·科波菲尔》(节选)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叙述.这里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可分为两种视角:成年的“我”追忆往事的视角和儿童的“我”正在经历事

高考语文备考之散文阅读结构思路(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一、行文思路 (一)纵向式 1.时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写人记事散文和文化历史散文,写人记事散文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人记事,文化历史散文特点是追叙史实、联系现实来抒发感慨和思考。这类散文内部结构一般为相承式。 示例: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思考“一个消逝山村”的“前世今生”。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登泰山记》) 2.空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写景类散文和场景变换类叙事散文,写景类散文以移步换景、景变情迁为特点,其内部结构关系一般为相并关系。场景变换类以在场景变换中进行叙事为特点,其内部结构一般是相属式。 示例: 《荷塘月色》 作者的游踪是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空间顺序) 《故都的秋》 作者通过“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凉闲人”“秋日红枣”五幅画面来表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 3.逻辑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抒情说理类散文。作者以情感抒发或哲理思考统率全文,最能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逻辑顺序通常从事物事理的不同方面展开,彼此之间没有前后关系,有主次联系、因果联系、递进联系、总分联系,或没有明显的时空联系,都可以看作是逻辑顺序。 示例: 《荷塘月色》 情感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

《故都的秋》 紧紧围绕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展开描写 《记念刘和珍君》 无论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还是“无话可说”,都饱含着鲁迅先生的“悲愤”。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赤壁赋》) (二)横向式 1.总分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情理类散文。一般结构是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是感情基调、或是观点态度),然后从不同的维度、层面展开论述或抒情。 示例: 《故都的秋》 文章开篇将故都的秋与江南的秋进行对比,点明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然后整篇文章是以“清、静、悲凉”为中心层层递进,逐步刻画了故都的清秋景色。 2.对比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抒情类散文。一般结构是通过时空对比来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感悟。 示例: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由眼前景联想到从前景,在古今对比中体现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3.并列式:包括 示例: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把他和五位青年作家的交往作为线索,把本来散乱孤立的材料组织在一个整体中。 《我与地坛》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考点+题型+解题指导)

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 考点一:分析环境描写 小说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对这一考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常见提问方式】 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2.本文多次出现对xx 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 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区分环境描写的手法 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 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 “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虚”指作者的想象和

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如《祝福》中第四次写雪时的暗示。 (2)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4)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例如:《水浒传》之节选《智取生辰纲》部分,杨志等人一上路,作者就开始写太阳,写树林,并从多个角度反复渲染气温之高之热:有通过作者直接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候、老督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而这些对环境的描绘,不仅为杨志等人失去生辰纲同时也为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突出了杨志精明、老练、谨慎及晁盖等人的

2023年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坚定不移地走在百年奋斗的时代征程上,_________。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永远是第 一生产力。近来我国航天技术发展迅猛,就在今年“天宫空间站”将完成组建,这是献给共青团百年华诞的又一重礼。青年榜样王亚平老师就曾两次于空间站开讲授课,传播精彩纷呈的太空宇航知识,让学子在心中埋下了科教兴国的种子。此外在火星探测工程中,“天问” 团队多是80乃至90后的科研人员。他们为中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无疑,这为人才强国引擎注入了强劲动力。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暂居何职,都应努力提升科学素养,争取成为多功能复合型人才。 A.新时代青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拼搏奋斗,无惧无悔 B.新时代青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承载着时代使命 C.广大青年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理想信念 D.我们必须明确这个道理: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2.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你的邻居王小红养了一只小狗,在遛狗的时候从来不肯拴绳,很多人对此有意见。有人劝她拴.上狗绳的时候,她总是振振有词地说:“没事,我家的狗不咬人!”为了劝她在遛狗的时候拴上狗绳,你应该这样说: A.哇!这只狗狗太好看,太可爱了!要是把它用绳子拴起来遛着,我就更喜欢看了。 B.你又不是狗,即使你是狗,你也不是这条狗,你怎么就能确定它一定不会咬人呢? C.小区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所以在您遛狗的时候最好带上宠物便便袋,好吗? D.拴上狗绳更安全,即使您家的狗不咬人,万一吓到小朋友不也给您自己添麻烦吗?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水墨画中的意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①王国维的“境界说”确立了意境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 ②到了唐代,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首次提出“意境” ③后来司空图提出的“思与境偕”将意境引入美学范畴 ④“意境”最早源于《诗经》中的“兴”,意指通过描绘客观情感,使人回味无穷 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②③④D.④②③① 4.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高中地理复习-微专题1 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解析版)

微专题1.3.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 (专辑所有的思维导图均有导出emmx格式一起打包上传,下载mindmaster即可对思维导图进行再编辑) 一、气候类型 (一)分布:分大陆东西岸的排序进行识记。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1、7月)”定“球”(半球),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以“温”定带(温度带): 热带:终年皆高温:> 15℃;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 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2.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先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判断是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模式还是大陆西岸的三圈环流模式;再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

3.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气候类型的分布】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第1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 .①地附近 B .②地附近 C .③地附近 D .④地附近 【答案】1.B 先根据经度或海陆位置“定模式” 西岸 东岸 气压带、风带模式 季风模式 内陆 再根据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推演“热型” 气候类型

高考语文备考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名著导读与章节训练(1~5回)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情节概述】 《红楼梦》第一回是楔子。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同时通过甄士隐一家由盛转衰的经历,暗示贾家的结局。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木石前盟”讲的是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故事。顽石在投胎入世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绛珠仙草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木石前盟”的故事使宝黛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姑苏城仁清巷内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在庙旁。他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士隐带着妻子投奔岳父,遭到岳父的白眼。一日,甄土隐听到了一疯跛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思维导图】 【重点揭示】 1.“通灵宝玉”的来历 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带到人间,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2.木石前盟

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阅读研讨探究】 1: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含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此诗后两句在文中所指何事? 答:指的是在元宵佳节时霍启抱着英莲出去赏灯,将英莲丢失,在甄士隐夫妇为女儿走失悲痛欲绝之时,祸不单行,葫芦庙的和尚炸供不小心引起大火,祸及甄家,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所以说在元宵之后,甄家便家破人亡,烟消火灭了。 2: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住在甄士隐家,甄家的丫环娇杏曾无意回头看了两次,在此曹雪芹为后文埋下了什么伏笔? 答:贾雨村看见娇杏回头看了他两次,贾雨村以为她对自己有意,在贾雨村升为知府后,便娶娇杏为妾,不久贾雨村正室死去,娇杏便被扶正,并为贾雨村生下了一个儿子,从此便成为人上人,所以后文有“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的说法。 【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红楼梦》原名,该书以、、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甄士隐在梦幻中从僧人那儿接了美玉来看,那美玉上镌着四个字:。这美玉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弃而未用的石头,被那僧道幻化成美玉带入红尘中历劫。后来 发现石头上面有一首偈诗,其中前两句是:,。 3.女娲炼石补天所遗灵石在大荒山,是、把石头带入红尘的。 4. 曾灌溉过一棵,此仙草幻化成形,承诺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的灌溉之恩。 5.青埂峰下的顽石想要到凡尘俗世走一遭,二仙便把它幻化缩小成一块,送到的警幻仙姑那里。其时,赤暇宫的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后来便有了“木石前盟”之说。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2.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3.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4.贾雨村姓贾名化,雨村是他的别号。为进京求取功名,曾寄居在姑苏城的葫芦庙里。后来中了进士,任姑苏知府,不到一年却又因恃才侮上被参而遭革职,偶然间成了林黛玉的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08 文言文专题(解析版)

08 文言文专题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一、(2022·山东烟台·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曾国藩①家书 【甲】纪鸿②吾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乙】温甫③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丙】诸位贤弟足下: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 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尔既看《史记》既:已经 B.不敢稍染官宦习气稍:稍微

C.亦复无益益:增加 D.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负: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句意为:也没有益处。益:益处;故选C。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仕宦之家先天下之忧而忧 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为人谋而不忠乎 C.常限以功课先帝不以臣卑鄙 D.但须专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为:动词,成为/介词,替;C.以:介词,用/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D.但:副词,都可译为“只,只是”;故选D。 3.翻译句子。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 【答案】如果不能发奋自立,那么不适宜在家塾里读书。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中重点词有:

专题03-小说环境+标题对点训练(教师版)-202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2023高考复习专题之小说阅读对点训练(教师版) 专题三环境+标题 铁圈 [俄]索洛杜布 ①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 ②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③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④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⑤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儿。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⑥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⑦他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⑧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022年中考物理考前回归教材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一:能源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知识点二:核能 1.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2.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3.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知识点三:太阳能 1.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地球

02 标点符号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02(解析版)

02 标点符号专题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位九十多岁的篆刻艺术家从16岁起便与篆刻结缘。他多年潜心于书法古文字和篆刻的研究,同时撰写了多部著作这位篆刻艺术家说:“人活到老学到老,还要贡献到老A.,。”。 B.、;”。 C.,;。” D.、。。” 【答案】D 【解析】第一处:“书法”与“古文字”为表并列关系的短语,中间应使用顿号;第二处:“他多年潜心于书法、古文字和篆刻的研究,同时撰写了多部著作”表达完整句意,句末应

使用句号;第三处:“人活到老学到老,还要贡献到老”,是艺术家所说的完整的话,应先写句号再写下引号;故选D。 2.(2022·四川雅安·一模)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到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在我国的经典文化典籍里,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答案】C 【解析】C.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故选C。 3.(2022·天津和平·二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天津大学2021年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里,有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由知名作家冯骥才主编的□天津文化地图□。7月12日,在这本书的新书首发式□天津大学2021首批本科生录取通知书签发仪式上,校长金东寒当场签发0001号录取通知书,并将它与这本书交到首批录取的本科新生代表手上。这份礼物让录取通知书变得格外有文化、有深度、有创意。A.。“”、 B.——《》、 C.——“”, D.。《》, 【答案】B 【解析】第一空,结合文段“有一份特别的礼物”与“一本由知名作家冯骥才主编……”可知,第一空的后面文字是对前面“特别的礼物”进行解释说明,所以标点符号应填破折号;第二、三空,结合文段“一本由知名作家冯骥才主编的”可知,“天津文化地图”是一本书,所以二、三空应填书名号;第四空,结合文段“7月12日,在这本书的新书首发式”“天津大学2021首批本科生录取通知书签发仪式上”可知,第四空前后分句为并列关系,应填顿号;故选B。 4.(2022·山东·东平县实验中学一模)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父亲总是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歌曲《高山青》,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一位阿里山姑娘。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答案】D 【解析】D.“等”与省略号都表示省略,不可同时使用,应将省略号改为句号。故选D。 5.(2022·重庆南川·一模)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 B.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C.中医认为,荠菜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南宁市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

南宁市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阅读《红楼梦》中香菱被抢案的审判结果,完成问题。 至次日坐堂,勾取、千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今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1)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这段文字中贾雨村所做的三件事,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品味文中的划线词语,说明用这些字好在哪里? ①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 ②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 (3)文中画线部分表现出贾雨村怎样的性格特点? (4)“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中的“此事”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1)胡乱判案;修书讨好;充发门子 (2)①“偏”字形象地刻画出薛家依仗权势,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的凶相。②“到底寻”与“不是”结合使用,深刻地揭示出贾雨村对门子的处置是处心积虑、由来已久的。 (3)势利、狡诈 (4)指代文中划线部分。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文段的综合考查。(1)本题是是对文段概括能力的考查。细读文段,找出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就这三件事:故乱判案、修书讨好、充发门子。根据内容梳理即可。 (2)本题是对特定语句中词义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理解词义。“偏”字描写出薜家仗势欺人的可恶嘴脸;“到底”则写出了贾雨村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可耻本色。 (3)是对人物性格的概括。用到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共同刻画了他势利、狡诈的性格特征。 (4)是对文中指代词的理解,些事是一个近指代词,应该在上文中找到答案,不是难事。【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原名蒋海澄,诗人,1966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 B.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走过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姻国等多个国家。历经九

(2020高考阅读)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3环境描写考点分析

专题03 环境描写考点分析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综合来看,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特点概括 自然环境特点概括题即对自然景观特点的概括,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景物”“特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例: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芒种》)社会环境特点概括题即对历史背景、时代氛围、人情风俗、处所以及人际关系特点的概括,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生活”“特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例: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东坛井的陈皮匠》)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邮差先生》) 解答步骤:第一步:审题干,分清环境描写的类型,即分清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此类题干中常有显示环境类型的关键词。如“景物描写”显示是自然环境,“古城”显示是社会环境,据此类关键词,可快速确定题目的环境特点。 第二步:抓景物类别,依类概括特点。 (1)社会环境:①人物活动的场所,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分析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②弄清楚在此场所中的人际关系是友善,还是紧张、冷漠;③要注意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是否压抑或者愉悦等。 (2)自然环境:分析写的景物的“形、声、色”,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第三步:抓景物修饰词,提炼景物特点。 小说描写环境,往往要对景物进行修饰性的描述,抓住这些修饰性的词语,即可提炼出景物特点。 二、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包括描写的具体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描写的角度(写作顺序、观察角度、感觉角度等)。环境描写的手法考题有的侧重于考查具体方法,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则是综合性考查。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描写”“景物描写”“特色”“手法”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例: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溜索》);从修辞手法的角

专题10名著阅读专题《童年》(学案)

专题10名著阅读专题《童年》 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 1.知识点回顾 2.作业讲解 二、互动探索 预习作业: (一)经典阅读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①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 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 ....地咕哝着。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②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③“我不想睡!” ④“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⑤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透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