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

合集下载

2022年我国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

2022年我国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1、术语和定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向县(市)以下(不含县城城区)的乡镇、村庄、学校、农场、林场等居民及分散住户供水的工程,主要满足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要;又称农村供水工程或村镇供水工程,包括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两类。

集中供水率:某区域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与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供水人口占该区域农村供水总人口的比例。

供水人口指某区域农村户籍人口或常住人口,取高值,下同。

自来水普及率:某区域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供水到户(含小区或院子,下同)的农村人口占农村供水总人口的比例。

水质达标率:分为水样水质达标率与水样覆盖人口水质达标率两种。

水样水质达标率是指水样的所有检测水质指标符合GB5749要求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

水质覆盖人口水质达标率是指水样的所有检测水质指标符合GB5749要求的样本对应工程供水人口数占总样本对应工程供水总人口数的比例。

供水保证率:农村居民取得充足安全饮用水的可靠程度。

2、基本规定2.1农村饮水安全,指农村居民能及时取得足量够用的生活饮用水,且长期饮用不影响人身健康。

2.2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包括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

2.3农村饮水安全评价4项指标全部达标才能评价为安全;4项指标中全部基本达标或基本达标以上才能评价为基本安全,只要有1项未达标或未基本达标,就不能评价为安全或基本安全,农村饮水安全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见附录A。

2.4对未实现基本达标要求的评价指标,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督促指导供水单位采取适宜措施,限期达标。

2.5农村供水工程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农村供水工程分类表工程类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分类标准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千吨万人以下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1000M3/D或设计供水人口≥1万人设计供水规模《1000M3/D且20人≤设计供水人口《1万人设计供水人口,《20人2.6供水单位应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教室、走廊等教学场所严禁追跑嬉闹,不得向窗外抛扔任何杂物、防止砸伤他人和影响校园环境卫生。

水资源利用效率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水资源利用效率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水资源利用效率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1. 简介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

2. 考核指标2.1 水资源利用系数(WUE)水资源利用系数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单位水资源利用量所创造的经济或生态效益。

通常以产值、效益或用水量的变化来反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如下:WUE = 经济产值或效益 / 使用的水量2.2 水资源利用效益(WUEB)水资源利用效益是指单位水资源利用量所创造的经济或生态效益。

通过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益,可以判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如下:WUEB = 经济产值或效益 / 水资源投入量3. 计算方法3.1 数据收集为了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率,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经济产值或效益、使用的水量以及水资源投入量。

3.2 计算水资源利用系数根据收集的数据,使用水资源利用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水资源利用系数的值。

3.3 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益根据收集的数据,使用水资源利用效益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值。

4. 实际应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

通过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指导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总结本文介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

通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可以指导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指标和计算方法进行评估。

水文学中的水资源评估

水文学中的水资源评估

水文学中的水资源评估水文学是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的科学,其中水资源评估是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资源评估是指对某一水资源区域,通过对该地区水量、水质、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判断是否适用于用水需求,以及评估用水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水文学中水资源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水文学中的水资源评估原理水文学中水资源评估的原理是建立水资源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分析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实地调查、模拟预测等方法,以达到对该地区水资源的量化评估。

在综合考虑该地区水资源分布、水动态、水环境、水质、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用水需求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进行水资源评估,以获得对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状况的科学认识和判断。

二、水资源评估指标体系水资源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水资源的主要依据。

针对不同的水资源区域,水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水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规模:这个指标用于描述水资源的总体规模,例如总蓄水量等。

2.水资源分布:这个指标用于描述该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例如区域水资源的集中性和分散性等。

3.水资源动态:这个指标用于描述该地区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例如雨水、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资源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4.水环境:这个指标用于描述该地区水环境状况,例如水体透明度、水温、水质等。

5.水资源利用:这个指标用于描述该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例如用于灌溉、生产、城市供水等情况。

三、水资源评估方法1.历史资料分析:这种方法主要是分析历史资料来推测水资源的供需情况,例如利用历史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等数据来推测未来水资源的变化。

2.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来了解该地区的水环境、水质、水动态等情况,加以评估。

3.模拟预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来预测未来水资源变化和水环境变化,以及评估不同管理和利用策略。

四、水资源评估的应用水资源评估是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基础。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1.1.1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1.1.1.1控制项
1、签订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款。

2、应有用水计量考核记录。

1.1.1.2一般项
1、节约用水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供水管网设计合理。

(2)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100%。

(3)施工现场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分别计量。

(4)施工中采用节水的施工工艺。

(5)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搅拌用水合理,有节水措施。

(6)管网和用水器具没有渗漏。

(7)单位工程单位建筑面积的用水量控制在1m3/m²之内;分部工程单位建筑面积的用水量控制在0.6m3/m²之内;在施工高峰期,平均每月的单位建筑面积的用水量控制在0.2m3/m²之内。

2、水资源的利用符合下列规定:
(1)雨水收集利用。

(2)基坑降水储存使用。

(3)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的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1.1.1.3优选项
1、施工现场建立水资源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

2、采用污水净化处理及再利用装置。

3、喷洒路面、绿化浇灌、冲洗车辆和机具不用自来水。

4、生活、生产污水处理后使用。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地下水资源评价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地下水资源评价

(2)计算储存资源量:即地质历史时期累积而成的地下水资源量,应是计算时段内地下 水水位变动带以下含水层系统中存储的水体积。
储存资源量是不可再生性资源,一般不列入可开采资源量,但为了最大降度发挥地下水 系统的调蓄能力和保障能力,可以利用含水层系统的储存资源的能力实现区域水资源的调蓄。 这时,储存资源量可作为可开采资源量的一部分。
四、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可开采量)的分级
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相当于固体矿产的储量,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统 一审批。根据《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将下水允许开 采量分为A、B、C、D级。
各级的精度按下列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1)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 (2)动态观测时间的长短 (3)计算所引用原始数据和参数的精度 (4)计算方法和公式的合理性 (5)补给的保证程度
地下水资源 评价类型
局部水源地地 在局部地段(水源地)影响范围内,为保证某具体部 下水资源评价 门的供水而评价地下水资源
区域地下水资 源评价
即大面积范围内(如某一水文地质单元或某一行政区 划内),为规划开发利用地下水或综合利用自然资源 而评价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
(1)可持续利用原则: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在保证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 地下水系统能永久持续提供一定水资源量,以满足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般来说: A级精度:主要作为调节开采制度、科学管理及改造扩建水源的依据; B级精度:作为建设水源地,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的依据; C级精度:可为供水选择水源地提供初步设计依据; D级精度:主要是为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或为经济发展规划提供水源的依据。
总结:地下资源评价
1、地下水资源评价及评价原则 2、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3、计算方法的选择 4、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可开采量)的分级

用水评价指标计算

用水评价指标计算

用水评价指标计算
首先,供水水质是用水评价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供水水质包括水的味道、颜色、透明度、PH值、重金属含量等因素。

水的味道应清甜,无异味;水的颜色应透明,无悬浮物;水的PH值应在中性范围内,不应过高或过低;水中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规定限值。

其次,供水水量是用水评价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供水水量应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用水需求,并具备一定的冗余水量以应对突发性的用水需求增加。

供水水量的评价指标包括供水管网的输水能力、供水压力、水源储备能力等。

供水安全是用水评价中至关重要的指标之一、供水安全指的是供水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水源保护安全两个方面。

供水系统的运行安全包括对供水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供水管网的安全性等。

水源保护安全包括对水源的保护,预防水源受到污染和破坏。

最后,供水服务是用水评价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供水服务包括供水的稳定性、用水的便捷性和用水费用的合理性等。

供水的稳定性指的是供水系统的连续供水能力,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用户的用水需求。

用水的便捷性指的是用户获取用水的便利程度,包括供水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便利性等。

用水费用的合理性指的是用户在使用水资源时所支付的费用,应该与供水系统的运营成本相匹配。

综上所述,用水评价指标是对供水系统的综合评估,包括供水水质、供水水量、供水安全和供水服务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的评估和管理能够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一个市的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是评价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保护工作,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一、水资源利用状况评价指标:1.水资源总量:评估市的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量。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价市的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3.水资源利用结构:评估市的水资源利用结构,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4.水资源平衡:评价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包括水资源补给、消耗、流失等。

5.水资源分布均衡性:评估市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是否存在水资源不均衡的情况。

二、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1.水质综合评价:评估市的水体的综合水质情况,包括水体的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2.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评估市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包括水生态承载能力、生物多样性等。

3.水环境污染物排放:评估市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包括化学物质、有机物等。

4.水环境保护措施:评估市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

5.水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评估市的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如水灾、水污染事故等)的能力。

三、水生态保护工作评价指标:1.水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评估市的水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包括保护区的规模、类型、管理措施等。

2.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情况:评估市的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情况,包括湿地修复、河流治理等。

3.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评估市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完善程度和执行情况。

4.水资源管理机构建设:评估市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建设情况,包括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等。

5.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评估市的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包括宣传活动的开展和覆盖范围等。

四、综合评价指标:1.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保护工作的综合情况。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技术原则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技术原则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技术原则水资源评价是指对特定地区、流域或水文系统中的水资源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评估和分析,旨在确定其可持续利用的水量和质量,以及水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优先方向和可行性等问题。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工作,对保障国家和地区水资源安全、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环境、水资源量、水质、水文气象、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等。

其中,水环境是指对水体、泥沙、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等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水资源量是指对水资源水量、水质、流量、年际变化等进行评价,水质是指对水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水文气象是指对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气象变量进行评价,水资源利用是指对水资源利用的方式、水资源的多功能利用、产业结构等进行评价,水资源保护是指对水资源保护、恢复、治理和维护的目标、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等。

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可比性、可靠性、透明性和参与性。

其中,科学性是指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数据、方法和模型,使评价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实用性是指要具有操作性,能够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指导,满足不同的实践需求;系统性是指要综合考虑水环境、水资源量、水质、水文气象、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等多个方面,形成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可比性是指评价指标、数据、方法等可在不同时间、空间、层次上进行比较,得出可靠的评价结论;可靠性是指要采用可靠的数据、评估方法和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充分验证和确定;透明性是指评价过程和结果要公开、透明,使评价过程透明化、可信度高、公信力强;参与性是指要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水资源评价是保障水资源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价要素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可比性、可靠性、透明性和参与性是进行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原则,这些原则的遵循将提高水资源评价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为我们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规范和科学的依据。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的评价可以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而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作为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其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水资源评价准则水资源评价准则是指在评价水资源时所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水资源评价准则主要依据当地的水资源特征、水资源管理需求以及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制定。

水资源评价准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资源特征:水资源的特征是评价水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流域面积、地形地貌等。

(二)水资源管理需求:水资源管理的需求是水资源评价的出发点,主要包括水资源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调控等。

(三)国家法规和标准:国家法规和标准是水资源评价准则的依据之一,评价水资源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

二、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是指在评价水资源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不同的评价指标需要不同的评价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量评价口径:水量评价口径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平衡计算、水资源开发潜力等。

(二)水质评价口径:水质评价口径主要包括水质指标计算、污染物浓度计算、环境水质标准等。

(三)生态评价口径:生态评价口径主要包括流域生态要素评价、生物多样性评价、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等。

三、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的重要性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评价准确性:遵循统一的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规范水资源管理工作: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规范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提高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可以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减少主观误差,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概述:区域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一个特定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水资源量和质量,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水资源管理计划、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区域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导则。

一、确定评价目标对于区域水资源评价,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

评价目标应包括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可持续利用性、生态适宜性等方面的指标。

评价目标的确定要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收集数据1.确定数据来源:水资源评价所需的数据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雨水等各种类型的水资源数据,需要确定数据来源,比如水利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气象局等。

2.数据收集:通过实地调查、监测站点的数据获取、水样采集和分析等手段,收集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分析评价指标1.水资源量指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水量计算,包括水库蓄水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流量等。

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2.水质指标: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分析,测定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浑浊度等。

3.可持续利用指标:结合区域的人口、产业和用水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性,如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供需平衡等。

4.生态适宜性指标:评估水资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域生态结构、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

四、评价模型建立1.确定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目标和分析指标,建立适合区域水资源评价的模型。

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统计模型、运筹学模型等方法,如线性规划、模糊综合评价等。

2.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模型对收集好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3.灵敏度分析:对评价模型的灵敏度进行分析,了解不确定性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五、评价结果和应用1.评价结果呈现:将评价结果可视化呈现,可以采用图表、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式,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应用。

2.结果解读和评估:对评价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估,得出区域水资源的状况和问题。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是指对特定区域的水资源进行评价的一套技术指导原则和方法。

该导则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和分析一个区域的水资源状况,从而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收集和处理:导则应明确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并指导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整合。

这包括对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 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导则应提供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用于评价水资源的状况和可持续利用程度。

这些指标和模型可以包括水资源总量、稳定性、水质、水效率、生态保护等方面。

3. 评价方法和指导原则:导则应提供评价方法和指导原则,以确定水资源状况的评价结果。

这些方法和原则可以包括定量评估、质量分析、生态调查等。

4.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导则应指导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得出有关水资源状况的结论和建议。

这涉及数据统计分析、模型模拟、综合评价等方法。

5. 决策支持:导则应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和方法,以便将水资源评价结果用于决策-making。

这可能包括风险评估、优化方案、
规划设计等。

区域水资源评价技术导则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河流流域、湖泊、城市水源地和农田等不同类型的区域。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水资源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和管理。

同时,该导则也可以作为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参考依据。

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导则A Guide To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SL/T238-1999主编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批准部门:1999年5月15日施行日期:1999年5月15日1999-04-09发布1999-05-15实施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在总结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以来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及技术原则作了说明。

一般规定:对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分区原则、资料收集及评价方法等作了说明。

水资源数量评价:对水汽输送、降水、蒸发、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水资源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质量评价:对河流泥沙、天然水化学特征、水污染状况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对现状水资源供用水情况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综合评价、水资源价值量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海河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永基李砚阁王焕榜贺伟程王瑚金传良杨景斌石玉波目录1 总则2 一般规定3 水资源数量评价4 水资源质量评价5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条文说明1总则1.0.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查明水资源状况,必须进行水资源评价。

为适应水资源评价工作的需要,统一技术标准,保证成果质量,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和专项工作中的水资源评价。

1.0.3水资源评价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1.0.4水资源评价工作要求客观、科学、系统、实用,并遵循以下技术原则: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一、评价原则。

1. 可持续性原则。

这可持续性可重要啦!就像我们过日子,不能今天把钱都花光,明天就没饭吃了一样。

对于地下水资源,我们得想着以后呢。

不能一下子把地下水抽得太多,要保证它能一直为我们服务。

比如说,在干旱地区,如果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后可能就没水可用啦,那可就惨咯。

所以在评价的时候,得看看开采量是不是在地下水可以持续供应的范围内,要给地下水留条“活路”呀。

2. 系统性原则。

地下水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哦。

它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一员,和地表水、土壤水还有大气降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就好比一家人,互相影响、互相帮忙。

所以在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地下水本身,得把它周围的这些“亲戚”都考虑进去。

比如说,地表水的多少可能会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如果只看地下水,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3. 科学性原则。

这科学性就像是我们做事得讲道理一样。

评价地下水资源得用科学的方法,不能瞎猜。

要通过实地调查、测量数据这些靠谱的方式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

比如说,要知道地下水的储量,就得用专业的仪器去测量它的水位、水量,然后根据科学的公式去计算。

可不能像小孩子过家家,随便说个数就当是地下水资源量啦。

4. 实用性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要让我们的评价有用处呀。

我们评价地下水资源不是为了好玩儿,而是为了能够在实际中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如果评价出来的结果对实际的水资源管理没有帮助,那可就是白费劲啦。

就像我们做一件衣服,得能穿出去才行,不能做个只能看不能用的东西。

二、评价方法。

1. 水量均衡法。

这就像是算收支账一样。

把地下水的收入(比如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补给等)和支出(像人工开采、蒸发排泄等)都算清楚。

如果收入比支出多,那地下水可能就比较充足;要是支出太多,那可能就有问题啦。

就像我们每个月的工资和花销一样,得算明白才能知道自己的经济状况呢。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点麻烦,要把所有的收支项目都找全可不容易。

农业水资源评价原则与内容

农业水资源评价原则与内容

农业水资源评价原则与内容一、水资源评价基本概念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全面分析评价。

水资源评价是开展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决策依据。

二、水资源评价原则1.合理利用原则以供水为目标的水资源评价,主要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储存条件、转化关系、水质状况、时空分布规律,分区估算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水量等。

农业区水资源评价,还应着重研究大气、地表、地下和土壤水的转化,为合理制定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规划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依据。

2.高效利用原则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投入与产出比例,经济效益,对节水灌溉而言,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3.可持续利用原则要合理计算各种水资源的数量,确定经济合理的可供水量,流域水资源的涵养和合理开发强度,保证环境生态用水量,以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4.动态评价原则自然界中的各种水资源是相互转化的,在开采条件下往往更加明显与强烈。

因此,在有可能截取地表水的地区进行水资源评价时,既不能用天然补给量作为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唯一依据,也不能将地表水(含过境水)、地下水简单叠加。

须全地区乃至全流域统一考虑,用系统的、动态的观点对水资源作全面分析和计算,考虑开采条件下的一切可能出现的补给量(包括复渗量),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评价结论。

此外,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年份的水资源量和开采条件差别很大,要通过调节计算得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及其分配。

5.因地评价原则各地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目的差异很大,要采用当地的参数和因地制宜的开采方案,分山丘区、山区、平原区实事求是地评价水资源量。

6.因水评价原则不同类型的水资源存储、运动和计算方式不完全一致,一般需要按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分类进行评价。

三、水资源评价内容区域水资源的分析与计算,有时涉及一个流域或地区,也可包括多个流域或地区,但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导则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导则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导则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导则是一份规范性文件,旨在规范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工作。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目的和范围:明确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的目的和范围,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2.基本原则:规定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等。

3.评估指标:明确评估对象的指标体系,包括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利用情况等方面的指标,并进行量化分析。

4.数据收集:规定数据的收集方法、来源和质量要求,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5.分析方法:明确使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如统计分析、GIS 分析、模型模拟等,以及对结果的解读和评估。

6.评估报告:规定评估报告的格式、内容和要求,以便评估结果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决策者和公众。

7.质量控制:规定评估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导则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规范水资源论证工作,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评价技术原则

水资源评价技术原则

水资源评价技术原则一、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水资源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影响因素。

水资源的评价不仅仅是对水资源量的评估,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质量、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

综合性原则要求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和信息,还要结合实地考察和专家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准确。

二、定量性原则定量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水资源评价时,需要尽量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和指标。

通过定量化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定量指标包括水资源量、水质指标、水资源利用率等。

定量性原则要求评价过程中尽量避免主观判断和模糊描述,而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客观分析。

三、时空性原则时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水资源评价时,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变化。

时空性原则要求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水资源变化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和趋势。

四、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水资源评价时,需要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评价结果和建议。

评价结果和建议应该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导,帮助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评价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决策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以便提供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结果和建议。

五、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水资源评价时,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和保护性。

水资源是有限的,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原则要求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水资源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可持续利用的可能性,以便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和措施。

水资源评价技术的原则包括综合性、定量性、时空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评价者更准确地评估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评估

水资源评估

水资源评估水资源评估是指通过系统、科学地对某个地区的水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以了解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情况,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水资源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水资源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水资源的数量评估。

通过调查和测量,了解某个地区各类水资源的总量和自然补给量,包括地下水、河流湖泊水和降水水等。

根据年均降水量、集水面积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指标,计算出可利用水资源的量。

其次是水资源的质量评估。

主要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水质的状况。

通过检测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溶解物等指标,评估水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以保证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再次是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估。

通过调查和统计,了解某个地区各类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效率水平。

比如测算农田的灌溉水利用率、城市的自来水供应量和消费量、工业生产的用水量等指标,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最后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估。

通过分析水资源的补给量、开发利用量和自然水文条件等,评估某个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规划,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水的生态环境。

水资源评估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和分析。

可以利用遥感、GIS等技术手段,获取地理信息和水文数据;通过水质监测站点和水文站点,进行水质和水量的实时监测;借助专业的水文模型,模拟和预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等。

水资源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也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水资源信息,引导公众正确使用水资源,实行节水措施。

总之,水资源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维持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地评估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情况,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七章-水资源总数量评价

第七章-水资源总数量评价

平均年河川基流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而河川基流量已全
部包含在河川径流量中,全部属于重复计算量,所以单一 山丘区的水资源总量可以用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代替。
山丘区流坡度陡,河床切割较深。水文站得到的逐日平均流量过程 线既包括地表径流,又包括河川基流,加之山丘区下垫面的不透水层相 对较浅,河床基流基本是通过与河流无水力联系的基岩裂隙水补给的。 因此,河川基流量可以用分割流量过程线的方法来推求。具体方法有直 线平割法、直线斜割法、加里宁分割法等。
在实际水资源评价,由于试验观测资料所限,目前对 于大区域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定量关系 还难以准确把握。 因此,我国现行的水资源评价,只考虑与工程措施有
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和
且扣除重复水量后作为水资源总量,这虽然在理论上还不 够完善(对农业区而言),但基本上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Egm—山区潜水蒸发量;
Qgm一实际开采的净消耗量。 各量的单位均为万m3,或亿m3。
据分析, ugm 、 Qcs 、 Qsm 、 Egm 、 Qgm 一般所占比重很
小,如我国北方山丘区,以上 5 项之和仅占其地下水总补
给量的8.5%,而Rgm占91.5%。 据此,在山丘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可以近似地用多年
比国外河川径流量表示水资量前进了一大步。
一、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二)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水量评价中,我们把河川径流量作为地表水资源量。把地下水补给量作为
地下水资源量,由于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了
一部分地下水排泄量,而地下水补给量中又有一部分来自于地表水体的入渗,故 不能将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直接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而应扣除相互转 化的重复水量,即: W=R+Q-D 式中:W—水资源总量; R—地表水资源量; Q—地下水资源量; D—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
水资源评价是针对某一区域水资源系统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的过程,旨在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是水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决定着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一、水资源评价准则
水资源评价准则是指衡量水资源状态和功能的基本衡量指标和标准,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

根据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现将水资源评价准则分为两类:水量准则和水质准则。

(一)水量准则
1.水循环量。

水循环量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自然水循环的总量,包括降水、蒸发、径流、地下水补给等。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率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长期以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表征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3.水资源平衡率。

水资源平衡率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水资源平衡状态的指标,表示不同排水分区之间的水量平衡情况。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二)水质准则
1.水质类别、水质目标。

根据水体污染状况,对水体进行分类,并设定不同水质目标,以指导水体污染防治工作。

2.水质评价指标、标准。

根据水体的污染状况,制定符合国家标准和实际情况的水质评价指标和标准,以量化水体污染程度和污染来源。

二、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
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是指在水资源评价中,用于衡量各项水资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原则。

现将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分为水量计算口径和水质计算口径两个方面。

(一)水量计算口径
1.水循环量计算。

水循环量计算采用水量平衡的原则,根据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地下水补给量等指标进行计算。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采用供需分析的原则,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总需求量进行计算。

3.水潮汐及灌区排水计算。

水潮汐及灌区排水计算是指考虑水资源对不同排水分区之间的影响以及灌溉用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水资源循环分区进行计算。

(二)水质计算口径
1.水质评价指标计算。

水质评价指标计算采用水质测量和监测的原则,根据有关水质指标的国家标准,在采样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2.水质污染源计算。

水质污染源计算是指计算各水质污染源对水环境的污染贡献值,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

3.水质损失计算。

水质损失计算是指计算水质退化和损失的程度和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修复和恢复措施。

总之,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其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水资源评价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以更好地服务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