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第四单元备课
新编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备课及教学反思
新编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备课及教学反思【备课】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2. 培养学生进行四位数的比较大小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能力;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1. 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2. 四位数的比较大小;3. 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4. 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学生练习册;3. 数学教具:数线、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四位数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四位数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思考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 学习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10分钟)通过数线和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卡片的使用,让学生亲自动手组合出不同的四位数,并帮助学生读出这些数。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值,写出对应的四位数。
3. 比较四位数的大小(15分钟)通过比较两个四位数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值大小,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四位数的大小,并通过多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掌握这一技能。
4. 四位数的加法运算(20分钟)首先,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四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然后通过多组加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四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5. 四位数的减法运算(20分钟)同样地,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四位数的减法运算规则,然后通过多组减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四位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6.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购物、旅行等,让学生进行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7. 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加法和减法运算,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教学目标:1、熟悉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
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看、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受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预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爱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依据刚刚同学们的沟通,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特地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熟悉量角器。
1、熟悉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认真观看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讨论讨论,看看你有什么发觉。
(2)小组合作讨论量角器。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留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依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假如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依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嬉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争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乘法估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2.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乘法估算练习题的讲解与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估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演示法: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乘法估算的方法。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对比法:比较乘法估算和精确计算的结果,体会乘法估算的优越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乘法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乘法。
2. 新课导入: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3. 方法讲解:详细讲解乘法估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例题演示: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乘法估算的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乘法估算方法,强调其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估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练习题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估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乘法估算测试,评价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乘法估算过程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分数的加减法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比较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对于通分的理解,对于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准备:分数卡片、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两个分数,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和是否为一个分数,从而引出分数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分数卡片,呈现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统计表的填写和制作。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本知识,能够通过它们来了解和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将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能够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重要性,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达数据,增强对数据的敏感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制作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数据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统计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准备制作条形统计图的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3.准备统计表的模板,让学生填写。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了解一个人的身高、体重等信息的?学生可能会说通过测量,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如果要了解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应该如何进行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已经制作好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回答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耐心、合作等。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3.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结计算方法。
(2)教师点评学生的计算方法,强调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总结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书写规范。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对乘法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集体备课教案(7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集体备课教案(7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如折线图和条形图,但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条形统计图的模板、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身高、班级学生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统计图,并提问:“你们觉得哪种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从而引出条形统计图。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教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八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目标第一课时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二课时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第三课时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第四课时理解、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第五课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第六课时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第七课时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第八课时激情引趣、知识回顾——整理知识、形成网络——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训练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本单元训练难点: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准备与手段课件、卡片、米尺数位顺序表、平均分好的正方形、纸条两张空白卡片、一支水彩笔。
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周星期集体备课共性意见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这里教材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书分母是10、100、10000……的分数,了解小数的记数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从而清楚地了解小数为什么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四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1.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是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
因为之前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
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和估算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在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惑。
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所学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属于旧知推新知,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字符号去表达它们。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5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5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喜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乘法运算定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2)情景导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 探究新知(1)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2)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引导学生将乘法分配律的规律用字母表达式表示出来,并进行验证;(3)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设计一些基本的乘法分配律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含有乘法分配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决;(3)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决。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字母表达式及其应用。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预习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等;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内容分析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买文具授课教师: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授课教师: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加法结合律授课教师:算中能有意识的将加数凑成整百。
4、通过比较两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猜想。
5、这个猜想正确吗?分小组举例验证。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发现规律并进行验证。
使学生经历验证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6、同学们通过举例,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你能为这条规律起个名字吗?说说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7、你能像上节课那样,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小组讨论,完成29页“用符号表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符号感的培养,且方便记忆,也为以后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8、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概括性及应用的广泛性。
三、方法应用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60+255+40 282+41+159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设计意图]使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运用规律的意识,体验运用规律带来的方便。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总结能力,又能够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乘法结合律授课教师: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乘法分配律授课教师: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练习四授课教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5根)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4个)想一想,手指数和空档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个空档,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指出:其实像这样的有规律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书:找规律)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呈现例题情境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才游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同学找到的最多?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板书: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2、观察“夹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图)师: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生:一个一个排列的。
师:一个一个排列就是手帕、手帕、手帕……夹子、夹子、夹子……来排列的,它们是这样排列的吗?生:不是。
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
(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师:第一个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什么?生:夹子。
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夹子。
还可以说成两端都是夹子。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
3、小结:像以上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间隔的排列,叫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排列。
师:看一看,图上一共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重点:1.口算、笔算的方法
2.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重难点突破建议(1)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经验的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探究运算中的规律,并作一定的归纳与抽象。
(4)适当增加计算量,加强计算技能训练。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
安排。
新课标人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四单元带反思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执笔:朱俊。
新编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备课及教学反思
新编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备课及教学反思在新编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第4单元是一个关于“乘法”的单元。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备课和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备课阶段,首先需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了解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在第4单元中,主要涉及乘法的概念、乘法口诀、乘法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在备课过程中,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我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感受到乘法的实际应用。
例如,我带来了一些水果,让学生分组进行乘法运算,计算不同组合下的水果总数。
这样的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又使他们对乘法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情境问题,要求学生合作解决。
例如,我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数字,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组合卡片上的数字,计算乘积。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还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我还结合游戏和竞赛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我设计了一个“乘法口诀大挑战”的游戏,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背诵乘法口诀,并进行口头测试。
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乘法口诀的记忆能力,还能够增强对乘法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对学生的巩固和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我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一些习题和参考资料,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总体而言,新编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的备课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有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有些学生在乘法的口诀记忆上仍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其次,有些学生对乘法的应用场景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实际问题的训练和解决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度张戈庄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第四单元备课计划单元名称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
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
单元课时分配4课时本单元每课时集体备课主备人吴晓娜本单元过程性检测要求检测时间11月份命题人吴晓娜检测反馈情况平度张戈庄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设计活页纸学科:数学年级:四授课时间:设计者:吴晓娜课题四、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等。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修改400÷ 4 = 45 ÷ 9 = 2100 ÷ 7 = 810 ÷ 6 =18 × 7 = 810 ÷ 9 = 67 + 8 = 82 + 7 =104 × 3 = 0 × 105= 63 × 3 = 64 ÷ 2 =2400÷8= 33÷3= 7×8+2 = 5×6+4=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出示信息窗1、让学生观看爸爸设计的大桥。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分组讨论)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学生动手画,渗透平行、垂直,再次分类,引出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刚才,老师已经领略了同学们的风采,你们真是好样儿的。
学习就该这样,要敢想、敢说、敢问,还要会动手、动口和动脑!(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
(揭示课题)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
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
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学生举例)5、学生动手,画垂线和平行线,教师指导。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一)折纸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P、119、6)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
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手工纸收在抽屉里。
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拓展练习:贴挂图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平行与相交作业设计自主练习第5题教学反思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平度张戈庄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设计活页纸学科:数学年级:四授课时间:设计者:吴晓娜课题信息窗口2 为什么要修隧道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了解垂直的意义,并能够摆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2、能够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知道从一点到直线所画的线中,垂直的线段最短。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问题,得出结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垂直”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修改710-30= 5400÷6= 80×7= 8×6=42÷7= 18÷3= 24÷3= 5×0×3=32÷8= 15×6= 52÷4= 9×5=16+7×2= 81÷9= 10×3= 48÷8=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威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威海市经区崮山镇是个年轻的新镇,我们每天上学,上街都会经过许多不同的街道,老师带了一幅崮山的简图,你们找找看,这些街道与街道之间有些什么关系呢?(相交的关系,平行的关系)还有一种相交后比较特殊的位置关系,你们瞧,(垂直),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种情况,(板书课题:垂直)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3、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好的问题,那你们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上网、找资料……)很好,现在请你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己在书本上找找看吧,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你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上线。
二、探索新知:1、自主学习(1)自学教材P、120—P、121,教师巡回指导(2)汇报自学结果:(学生边讲教师边展示课件)我注意到很多同学都已经自学完了,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些什么?①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谁能说说互相是什么意思?互相垂直又是什么意思呢?(点课件)对,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②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③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折一折同学们通过自学认识了垂直的有关知识,现在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纸,想想办法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
折好了吗?(走到学生旁)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好吗?你能说说是怎样折的吗?你们都是这样折的?他折的两条直线真的互相垂直吗?你怎么知道的?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备: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教师手拿三角板,摸两条直角边。
)请同桌之间用三角板互相检验一下。
(如果学生可能会折出两种情况,当出现时,把它拿出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种折法正确,为什么呢?那你怎样检验它是不是直角呢。
用三角板直角边去靠一靠,应注意些什么呢?对,象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才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摆一摆①刚才我们折了垂直的图形,现在咱们用手中的小棒来摆摆看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要求是每次只能用两根小棒,并且每组同学尽量摆的不相同,看哪一种想的摆法最多。
②小组活动,教师指名上台摆。
③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看看他们摆得怎么样?(教师直接用三角板去量)(5)说一说:他们摆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多媒体教室,你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到处都可以找到互相垂直的直线。
(6)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老师非常高兴,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做一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我们学做机器人》。
要求是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摆出一个互相垂直的姿势,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和周围的同学合作。
2、画一画(1)同学们,你能利用刚才学的知识来画垂线吗?(2)学生自由画垂线。
(你能讲讲是怎么画的吗?)(3)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方法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线,如工人师傅一般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垂线,而我们常用三角板来画垂线。
那究竟怎么画才更科学、更准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4)演示画垂线的过程:(二种画法)A、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①先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点上一点;②再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③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把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已知点重合;④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①先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外点上一点;②再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③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④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5)同学们,你们会画了吗?咱们再画一次,试试看。
(学生自由画,放音乐。
)三、巩固提高:下面请同学们把练习卡拿出来,两人一组判断一下每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吗?是互相垂直的划“”,不是的划“”。
四、练习、P、61——63 自主练习板书设计两点间线段最短作业设计自己画一下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教学反思本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关注学生认识的深度和操作的过程,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平度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电子备课课时设计活页纸学科:数学年级:四授课时间:设计者:吴晓娜课题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