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二、植物激素
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有机物。
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_____________。温特将其命名为__________。
(五)1931年,郭葛
生长素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英文缩写____________。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IAA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_______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________,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二)鲍森。詹森实验
1.实验材料:胚芽鞘、琼脂片(能透过某些化学物质)
2.实验过程结果
①去掉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_生长;
【思考】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会造成水肿,请解释之?
2.酸碱度:血浆的pH在_____________之间.缓冲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机理:①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NaL(肾脏排出)+H2CO3H2CO3——→H2O+CO2(呼吸排出)
③用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__生长;
④用锡箔罩住尖端下端,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生长。
(A层)思考: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B层)思考: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接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哪个部位?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1.1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学习目标:.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体液______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________(2)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组成:________(约90%)血浆________(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

1.现状: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曾经采取的措施(1)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2)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3)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3.前景(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2)目标:①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以内.②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1.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1)人均耕地继续减少. (2)自然资源消耗量大增. (3)水、矿产资源短缺. (4)环境污染加剧.(5)植被破坏.2.采取的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例如: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④推进生态农业.第5单元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堂 小结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人口特点;2.人口发展目标;3.措施;4.人口现状.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2.人类的多种需要;3.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4.采取的措施.三、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并在课堂上口头表述.投影板书课外拓展 继续 探究 1.我国因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收集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课后部分同学讨论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第5单元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程类型 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 解读 1.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范围、类型.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成分,阐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分析食物链、食物网中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5.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重点难点重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2.分析简单的食物网.难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课程导学建议课前准备 1.准备引题用的生态系统的图片(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2.准备本节课涉及的有关概念图,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比较.3.准备食物链,最好是当地能接触到的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也可以多列举一些.4.准备食物网,并对食物网进行分析的问题. 教 学 建1.引题用活生生的图片,有利于引题后的教学.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涉及细节问题太多了,宁愿慢一点,也要讲清楚.3.食物链的分析有多项内容,如营养级的多少、消费者的层次,要举例解析.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第2单元第1课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重点难点重点:1.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程导学建议课前准备1.精心备课,想出方法或妙招把抽象的、微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如神经细胞结构和生理变化)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学习和透彻理解.2.准备导入新课的实物材料——柠檬或话梅.3.准备反射弧模式图、神经纤维放大图、突出结构模式图等直观教学图片.教学建议1.复习初中所学知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和反射弧的结构2.加强直观教学,展示神经纤维图——解析未受刺激时静息电位,受刺激时,动作电位的产生3.加强直观教学,展示突触结构图并解析其结构、功能,联系必修1的知识理解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说明其功能特点4.列举例子并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学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准备实物——柠檬、话梅,让学生观察,根据学生的生理反应说下去.2.结合观察提出问题: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原因是什么?1.结合实物观察分析自身产生的生理反应.2.思考生理反应即现象背后的微观原因?图片投影第一层级学习过程自主预习教师可以准备以下问题,安排学生预习.1.人们不仅看到柠檬和话梅时会情不自禁地流口水,而且看到香喷喷的饭菜时也会流口水. 这种现象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射?其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什么?2.在神经纤维中部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 为什么?1.在预习过程中要先通读教材,标出重要语句,掌握基础知识.2.预习中要注意理清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之间的关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PPT演示课题及问题《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师教学实施方案第四 层级 学习 过程反思 感悟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看不见、摸不着,靠想象,有难度,教师要结合图,直观教学,效果较好.2.本节课知识联系生活的实例较多,尽量结合实例讲解,学生理解更到位.3.本节课内容太多,有时一节课完不成,可以考虑留一部分内容下次讲.1.学生看懂图很重要,因为图描述的是微观、抽象知识.2.本节课知识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让学生用图表达.口头表达 课堂小结约2分钟教师请学生梳理本节课主干知识,要求讲到: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形成一致意见.口头表达或投影 课外拓展 继续 探究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神经调节是不是唯一的调节方式?为了适应环境,生物还有什么调节方式?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口头表达授课年级 高二课题 第1单元 第1课时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程类型 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 解读 1.描述单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2.描述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3.概述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重点 难点 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课程导学建议课前准备1.教师研究本课时教材,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制作教学用的PPT.2.设计本课题联系实际、课堂上需要对学生提问的问题.3.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并尝试完成教材P 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教学 建议 1.设置联系生产生活的问题,比较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环境的异同.2.多细胞生物细胞周围液体的比较:泪液、消化液、尿液等是一类;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另一类,哪一类属于内环境?3.内环境成分与非内环境成分的比较,然后举例学生分析,如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4.运用PPT 说明溶液渗透压大小与溶质微粒数量的关系,为解析细胞与环境物质交换奠定基础.5.多细胞生物细胞不直接与外界物质交换,引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导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课堂导入创设情境2 min结合图片提问:1.冰天雪地下巡逻的战士体温会不会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2.在一边是清水、另一边是盐水,并且连通的载玻片上的草履虫,它会怎么移动?1.思考问题,明白“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调节”.2.知道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形式多种多样.提供巡逻战士、草履虫图片,PPT演示第一层级学习过程自主预习5 min1.教师准备问题,问题紧扣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想,边预习边思考问题:(见《基础预习交流》中的1、2、3.2.PPT展示问题,安排学生预习,巡视学生学案完成情况.1.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至知识体系.2.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好记录.PPT演示课题及学生预习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交流讨论3 min1.对全班学生分组,让每组的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进行交流. 也可以每个组侧重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2.教师参与某一组的讨论,收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进行针对性的解析做好准备.1.学生对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2.选出一个代表,作为小组讨论结果的代言人.投影或口头表达第二层级学习过程知识点一: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7 min1.简要说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怎样直接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缺点是什么?2. 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成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3.分析体内不同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分别是什么?(见导学案图解)4.知识延伸:分析泪液、消化液、尿液等属不属于内环境,比较血浆与血液成分等.5.结合导学案,安排学生填图——让学生明白血浆的主要成分6.结合导学案温馨提示,当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时,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吗?是如何调节的?——说明生命活动需要调节. 通过缓冲物质介绍——说明血浆PH调节方式1.结合生活经历,说说草履虫的生活.2.围绕“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学习内环境.3.尽量列举例子,说出不同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达到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4.分析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抗体、激素等,哪些是内环境成分.5.书写缓冲物质6.书写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的调节过程反应式.PPT演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相互关系图,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进入血浆的模式图知识点二: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6 min1. 尝试用文字和箭头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要通过内环境,也要借助相关系统.2.教师根据同学们学习具体情况,让学生尝试构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进一步掌握物质通过的路径.1.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体内细胞如何与外界物质交换?2.学生构建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模型.3.学生做例2——进一PPT演示内环境中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路径图第3单元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换的媒介3.知识延伸:内环境稳态需要进行调节,调节物质的种类还有哪些?这些物质怎样进行调节的?为过度到下一节课奠定基础.步熟悉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第三 层级 学习 过程课堂 巩固 6 min教师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完成《基础智能检测》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 PPT 演示 展示 讲评3 min教师展示练习答案,根据学生练习具体情况,适时点评,总结容易犯错误的地方. 同桌学生互查,疑难问题讨论.PPT 演示答案第四 层级 学习 过程反思 感悟2 min 1.课题有师生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内容紧扣教材,充实丰富,注意了细节问题、学生易错问题的学习.3.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联系较多,有利于知识的学以致用.4.尚存的问题是一节课时间较紧,有时某一问题耽搁就完不成任务. 学生就本节所学知识做一个自我总结,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以便下一节课补充.口头表述课堂 小结2 min1.教师布置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2.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肯定正确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构建.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 PPT 演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课外拓展 继续 探究 2 min 通过问题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探究,例如,细胞的新陈代谢与细胞外液的各项理化指标有什么内在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口头表达或PPT 演示等授课年级 高二课题 第3单元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课程类型 新授课课程学习目目标 解读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4.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5.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第4单元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描述种群和种群密度的概念.2.简述种群基本特征及其内在关系.3.描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4.举例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和性别比例.5.列出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之处.重点难点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1.举例说明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2.种群密度调查所具有的重要实践意义.课程导学建议课前准备1.收集当前我国城镇化推进的典型资料,为课堂内容与现实实际结合提供素材.2.种群密度的调查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调查的操作方法和细节问题,准备比较.3.准备题目,让学生求解种群密度.4.准备素材讲述名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梳理这些名词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教学建议1.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推进城市化)引题,紧扣时代步伐,学生兴趣浓厚.2.种群密度的调查要结合实例,要理顺方法步骤,要注意细节问题.3.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对比讲述,有利于学生掌握,为了让学生巩固,要穿插题目训练.4.名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好理解,要结合例子解析,才不会干巴巴的,也能理解透彻.5.本节知识与后面的生态环境知识相呼应,注意前后知识串成线.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题:我国推进城市化,城市人口总和与课本中的什么概念相联系?2.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数量与人的生活质量有关系吗?还受到其他哪些因素影响?学生思考问题,进行适度讨论PPT展示第一层级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结合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谈谈如何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后,如何计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3.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1.学生结合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2.学生思考问题.PPT演示第6单元 第2课时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堂 小结 梳理本节课主干知识: 1.种群的概念及应用. 2.种群的特征.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最好学生完成本节课知识骨架的构建. 投影板书内容课外拓展 继续 探究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未来变化. 那么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会怎样变化呢?口头表达授课年级 高二课题第6单元 第2课时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程类型 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 解读 1.举例说出全球性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2.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3.评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的含义.4.举例说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 重点 难点 重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课程导学建议课前准备 1.准备引题的文字资料,便于上课时让学生阅读.2.对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准备表格,便于比较教学.3.准备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比较表格.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准备实例的图片或文字,便于教学.教学建议1.本节知识有很多的文字资料,如报纸、杂志等,收集并筛选,采用最合适的用在课堂上.2.对于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子项目较多,要对比分析讲解,有利于学生区分.3.本节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要尽可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事例结合起来,达到对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导入 新课 创设 情境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 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1.阅读气象学家预言的部分资料.2.分析自主预习中的环境问题.PPT 展示《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师教学实施方案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第1单元第2课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 描述内环境的稳态;2.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4.解释稳态调节的机制;5.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重点难点重点:1.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2.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难点: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的理解.课程导学建议课前准备1.教师研究本课时教材内容,收集整理相关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2.制作教学用的PPT,特别是结合导学案制作表格,如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表.3.设计本课题联系实际、课堂上需要对学生提问的问题,如稳态就是恒定吗?肾衰竭、腹泻、呕吐等疾病与什么物质有关?4.教师布置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并尝试完成教材P9《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教学建议1.结合实例引题:列表比较体温的日变化规律.2.详解“内环境稳态”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动态变化.3.“内环境稳态”需要调节,了解调节结构,举例说明调节机制. 这部分内容需要详讲,让学生触类旁通,通过一个例子联想到其他生命活动的调节.4.从正面说明稳态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从反面说明稳态遭到破坏对生命活动的危害.导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课堂导入创设情境2 min1.结合教材P7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说明人一天中体温的可变性.2.引出“稳态”“调节”等概念.1.认识人一天中体温在变化.2.初步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PPT展示体温日变化表第一层级学习过程自主预习5 min结合导学案的《基础学习交流》,教师准备问题,安排学生预习教材内容.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读教材,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2.尽可能地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完成的PPT演示课题及学生预习过程中要思考的4个第5单元 第2课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错的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特别是第5题. 第四 层级 学习 过程反思 感悟2 min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内环境的调节机制比较抽象,学生看不见、摸不着,靠想象,有难度,要教师讲究方法.2.本节课涉及实验,实验内容也是学生生疏的知识,讲解清楚颇费心思. 1.学生预习很重要,让学生有心理准备. 2.学生经历有助于学习,缺乏经历的学生更需要耐心讲解.教师和学生都进行小结. 课堂 小结2 min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要求讲到:①内环境的稳态,②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③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④稳态调节的机制,⑤解释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口头表达或投影 课外拓展 继续 探究 2 min通过问题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探究,例如实验设计的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②对照原则,③平行重复原则,④随机性原则口头表述授课年级 高二课题第5单元 第2课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程类型 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描述能量流动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阐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3.分析某个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比较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的差异.4.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5.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重点 难点 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难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课程导学建议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熟悉教材内容,了解需要知识拓展的地方,做到精心备课.2.引题虽然结合教材,但是,设问做到恰到好处.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有多种表示方法,要找到比较全面的图,更有代表性.4.准备不同金字塔的图,并进行比较.5.学习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要准备例子.教学 建议 1.本节理论知识,教材内容充实,紧扣教材学习,拓展不要太多.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学习,需要结合图,要把每一根箭头、每一个方框的意思说明清楚.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不但需要讲理论,更需要解析.4.结合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适当进行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教育.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第3单元第2课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列举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3.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4.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程导学建议课前准备1.准备引题图片:花农将插条浸在吲哚丙酸中.2.准备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数据、曲线、图形等材料.3.准备学生预习和课堂提问所要用到的问题.4.准备联系实际的问题: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形成原理比较.教学建议1.利用花农将插条浸在吲哚丙酸中的实际操作图片引题,说明该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2.通过对数据、曲线、图形等材料的分析,介绍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3.引导学生对生产中的现象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如植物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顶端优势等,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4.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实验内容,细节问题很多,要利用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介绍:花农为了提高插条生根的几率和成活率,在扦插之前会将插条浸置在吲哚丙酸或a-萘乙酸中一段时间,它们是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有着相似的生理效应.2.提问:那么生长素类似物对于插条的生根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是不是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越高,学生观察图片,思考相关问题PPT展示。

全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全册 共188页 附答案)

全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全册 共188页 附答案)

全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全册共188页附答案)目录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目标导航学习要求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知识网络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共1课时)学习导读学习准备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外界环境获得,排出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大多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这些细胞是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

2.体液包括和 ,血浆、组织液、淋巴属于。

3.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4.细胞外液的成分:⑴血浆中含有的水分约占90%,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约占7-9%,无机盐占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送的物质。

⑵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量较少。

⑶细胞外液在本质上是一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5.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 值为。

温度一般维持在。

6.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媒介。

破疑解难一、细胞外液的内涵l.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两者的关系如下:细胞内液(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1/3) 组织液淋巴2.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因为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

血浆(液体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液血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只隔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之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的物质(如葡萄糖、无机盐、氧气等),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流入到组织液间隙中,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以后,大约90%的组织液又可以渗回毛细血管,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C02等也渗回血液中,其余大约10%的组织液则渗入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

1.现状: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曾经采取的措施(1)20世纪70年代以来, 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

(2)1982年, 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3)2001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3.前景(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 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2)目标:①2010年, 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以内。

②21世纪中叶, 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 将开始缓慢下降。

1.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1)人均耕地继续减少。

(2)自然资源消耗量大增。

(3)水、矿产资源短缺。

(4)环境污染加剧。

(5)植被破坏。

2.采取的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例如:①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推进生态农业。

第5单元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堂 小结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人口特点;2.人口发展目标;3.措施;4.人口现状。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2.人类的多种需要;3.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4.采取的措施。

三、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并在课堂上口头表述。

投影板书课外拓展 继续 探究 1.我国因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收集资料, 了解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

课后部分同学讨论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第5单元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程类型 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 解读 1.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范围、类型。

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成分, 阐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 分析食物链、食物网中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三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三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三全册导学案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绪论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学科的定义、对象和方法。

二、学习内容•生物学科的定义和对象•生物学的历史发展•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三、学习任务1. 学习生物学的定义和对象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

它的对象是生物世界中的各种生命现象,包括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变化等。

请阅读相关资料,理解生物学的定义和对象,并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2. 了解生物学的历史发展生物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人类观察和探索生命现象的过程。

请查阅资料,了解生物学的历史发展,并列举出其中的重要里程碑。

可以选择绘制时间轴、制作PPT等形式进行展示。

3. 掌握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比较、探究等。

请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并选择一个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可以将例子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

四、学习要求1. 能够准确理解生物学的定义和对象。

2. 能够记忆并复述生物学的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3. 能够理解并应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五、学习评价完成上述学习任务后,我将进行以下自我评价:•我是否准确理解了生物学的定义和对象?•我是否能够记忆并复述生物学的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我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六、学习反思通过本章的学习,我对生物学的定义和对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生物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不同的研究方法。

同时,我也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将更加努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提高自己在生物学方面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学习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细胞生活的环境,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2、描述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阐明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5、列举其他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6、描述种群的特征,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7、说明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

8、阐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定性。

二、知识梳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激素、气体、代谢废物等。

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蛋白质含量较少。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 pH 为 735~745,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CO₃⁻、HPO₄²⁻等)有关。

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

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传导。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全章导学案含答案编辑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全章导学案含答案编辑版

人教版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 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3.难点: ①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看”一知识经纬I生长素的发现I“导”一自主预习一、植物的向性运动1.概念:植物体受到方向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与之相对应的叫感性运动,引起反应的刺激是不定向的多种刺激。

如触摸、震动、明暗等应转变而成。

2.运输【自我校对】“学”一互动探究茎的负向重力性生长使茎、叶向上生长,占有充分的空间, 有利于光合作用、物质交换等。

二、生长素的发现史科学家 实验的处理方法和现象 实验结论达尔文直立生反①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及可能产生 某种物质(现在知道是吲哚乙酸) 的部位依次是胚芽鞘的尖端、尖 端②该物质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 尖端的下面一段,使 一侧 生长慢, __________ 一侧生长快温特郭葛 郢向放琼脂③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 质,这种物质(运输)从 _________ 向下面一段运输,并且能够促使 _____________ 的部分生长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取名为生长素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 1.产生部位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的种子。

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进行 _■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 运输到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3.分布 相对集中分布在 的部位,、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 、发育中的种子和等处。

、1.单一 2.单侧光重力重力二、②向光 背光③尖端尖端下面三、1.芽叶发育中 2.极性形态学的上端 形态学的下端 3.生长旺盛 胚芽鞘形成层果实茎背地生长探究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达尔文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 1. 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提示:第一组的实验说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 胚芽鞘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 具有向光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第一、二组起对照作用,证明向光性可能与尖端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物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物导学案

【生物导学案】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1课时)设计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电发现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掌握膜电位的产生原因3.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突触间的传导过程4.区分不同的反射类型自主学习:意大利著名生理学家伽伐尼偶然发现,挂在窗前铁栅栏铜钩上的蛙腿肌肉每当碰到铁栅栏时,就收缩一次。

他认为神经和肌肉是两种组织,它们带有________电荷,因而在两者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 ,一旦用导体接通,就会有___________ 通过。

伏特发现如果把勾着蛙腿神经的小铜钩换成铁的,肌肉就_______收缩,他认为,伽伐尼所发现的电流现象,完全是由于两种金属的_________不同造成的。

为进一步证明生物电的存在,伽伐尼撕去蛙的下肢全部皮肤,又把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分离出来,然后将一侧膝关节下的肌肉切损。

这时,只要使分离好的同侧神经__________相接触,就会立刻看到同侧大腿的肌肉发生一次强烈的收缩。

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

1.生物电的本质是___________。

2.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_____打开,____关闭,_____向膜_____流动,形成膜内____电,膜外_____电,形成_____电位。

当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____打开____关闭,_____向膜_____流动,形成膜内____电,膜外_____电,形成______电位。

3.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4.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_____,其结构基础为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用箭头连接)。

自主探究:1. 下面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注意观察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传导方向,分析其传导特点膜内: 膜外:2、右图是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解结合课本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请写出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结构或物质的名称。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群落的结构01选修班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群落的结构01选修班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群落的结构01选修班第1课时【学习目的】1. 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讨的效果。

2. 描画群落的结构特征。

【活动方案】活动一 了解群落的概念经调查发现,某农田中除小麦外,还生活着以下生物:荠菜、婆婆纳、看麦娘等杂草;蚜虫、蝼蛄、土蝗和蟋蟀等益虫;田鼠、野兔、黄鼠狼等小型哺乳植物;蟾蜍、青蛙等两栖类植物;家燕、麻雀、大山雀、白头鹎等鸟类植物;蝮蛇、乌梢蛇、赤链蛇等蛇类。

〔1〕该农田中至少有多少种种群?〔2〕用两个例子剖析一下该农田里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3〕少量捕杀青蛙、鸟类、蛇类、黄鼠狼等植物会对小麦产量形成怎样的影响?〔4〕什么是群落? 群落:同一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有直接或直接联络的 的集合。

群落由一定的 、 和 组成。

活动二 学会剖析群落的物种组成〔1〕下面的五种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最多的是哪个?物种数目最少的是哪个?〔2〕下面的四种森林群落中,构成的主要树种各有什么清楚的特点?〔3〕从对下面的不同群落的剖析中,你可以看出,不同群落之间的最大差异什么?形成这种不同的缘由是什么?〔4〕物种丰厚度:群落或生态系统中 的多少。

表示出来。

活动三 概述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1)填写下面的表格:关系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西双版纳的热带辽宁南部的落叶北极苔原 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互利共生假设彼此分开,那么双方或许一方不能独立生活。

数量上两种生物,出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对有害,对有利。

假设分开,那么寄生生物,而寄主会竞争数量上出现出〝〞。

两种生物生活才干不同,如图a;生活才干相反,如图b。

普通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数量上出现出〝先添加者增加,后添加者增加〞的不同步性变化是捕食者,是被捕食者〔2〕高斯将两种草履虫一同培育,双核小草履虫能生活,大草履虫不能生活,这两种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请解释高斯的实验结果。

〔3〕以下图的曲线区分表示具有两种生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状况,请剖析回答:①属于捕食关系的是,其中捕食者是,被捕食者是。

高二生物必修三新课导学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新课导学案

第一章人体生活的内环境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利用理性思维的观点,借助资料分析,归纳和概括描述内环境的化学组成,各成分间的关系以及理化性质。

2.建构模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2)组成及比例2.内环境(1)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内环境组成:、、等。

(3)组成及关系①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

②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渗透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可见,通过相互转化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4)体内细胞液体环境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细胞绝大多数组织细胞(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2)细胞质基质、核液属于体液()(3)胰液、原尿、胃液和胆汁属于体液()根据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1)辨析甲~丁各代表的成分:甲:;乙:;丙:;丁:。

(2)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乙和丙(填“乙”“丙”或“丁”),最终被排出体外,因此,就CO2浓度来说,甲、低的顺序为。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1)血浆的主要成分(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3)本质:是一种,类似于海水。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和三个方面。

(1)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能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含必修一最后一章)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含必修一最后一章)讲解

文末附必修一第六章导学案-------------------------------------------------------------------------------------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内容: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体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2)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组成:________(约90%)________血浆 ________ (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精品学案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1、描绘内环境的组成份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实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水平方面: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注重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基础知识】(1).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能够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须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___________中。

(2).内环境由构成的环境。

其成分可分为、和。

所以内环境也叫(约占有体液1/3)。

(3).组织液是存有于组织的液体,又叫液。

它是体内绝绝大部分细胞的环境,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______________,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有时手和脚磨出“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4).血浆并不就是血液,它是血液中除去后的液体部分,是直接生活的环境。

5.淋巴液也叫 ,其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细胞等,能够协助机体_____ 。

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的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内环境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相互关系,并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二、细胞外液的成分根据以下血浆化学成分平均值分析:(1)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

无机物包括和(如Na+、K+、Ca2+、Mg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如葡萄糖)、(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等)、(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从表中能够看出、离子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_____________。

(4)血浆中的HPO42-、HCO3-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的__________。

(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括、和三方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教案学习目
标: 1 .描绘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媒介。

学习要点 : 1 .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
性质。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互换的媒介。

一.导学过程:(一)
预习导学 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 1 )体液○1体液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
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 ( 2 )内环境
○1内环境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样细胞所
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_,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
境是 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
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
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
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
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 .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构成:
________(约 90%) ________血浆
________(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
质主要表此刻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
三个方面。

( 1 )浸透压○1定义:溶液浸透压
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浸透压
的大小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
与浸透压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 PH为____________。

血浆的 PH之因此可以保持稳
定,与它含有________ _________ 等离子有
关。

( 3 )体温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
保持在 ________左右。

4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细胞进行生命活
动所必要的________由外环境供给,同时产生
的 ________又一定排出体外,但细胞并无和外
界直接接触,一定经过内环境的中介作用。

(二)预习自测 1 .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
境之间进行物质互换一定经过()A.组
织液 B .内环境 C .血浆 D .淋巴 2 .( 1997 年上海)对内环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 .内环境指的是细胞
外液 C .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 .内环境指
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3 .( 2004年上
海)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 A.淋巴液 B .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4 .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此中浅黄色的液
体是 ______,它根源于______。

()
A .组织液
B .血浆
C .淋巴
D .血清 5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 . O2、 CO2、血红蛋白、 H 十 B .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 H20 C .纤维蛋白原、 Ca2 十、载体 D. Na+ 、 HPO42-、葡萄糖、氨基
酸 6 .人体皮肤表皮细胞获取 O2是直接从
() A .四周的空气中获取 B .四周的水中获取C. 组织液中获取 D .血浆中获取 7 .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汲取开始,向来到
被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挨次经过的内环境
是()①血浆②淋巴③组织液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③ D. ③②①③8.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20 ×20
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三)合作研究
直接生活的环境
2 .组织液、血
示:不一样点从在
中的细胞种类、
3 .阅读课本P3
的关系,用图示
4 .用自己的语
三者之间的关系
5 .生理盐水的
病人输液时一定
二.讲堂稳固:
记:
细胞生活的环境
属于人体内环境
蛋白 B. 葡萄糖C 2 .大气中的氧要穿过几层磷脂3 .(2005 年江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
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提
人体内存在的部位、生活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来比较)
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表示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言概述出血浆、组织液、淋巴。

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使用生理盐水?
见学案的第三页三.学后
讲堂稳固1.在以下物质中不构成成分的是()A.血红.二氧化碳和氧D .乙酰胆碱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分子()
苏)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
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 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
腺苷 D .钾离子4.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
液中,O2 的浓度挨次为()A. 血浆>组织液>细
胞内液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
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5 .如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构造模式图,请
据图回答:
(1)B液为_________ ,C液为_________,D液为
_________。

三者共同构成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
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____。

(2)
C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
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_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