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天气与气候》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
《天气和气候》教学反思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对气象知识的兴趣。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关系2. 主要气象要素(气温、降水、风力等)3. 天气变化的观察与记录4.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5. 实例分析: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气象现象,增强学生对气象知识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天气变化的观察与感悟。
4.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象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兴趣。
2. 讲授: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关系,讲解主要气象要素。
3. 实践: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4. 讨论:分组讨论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分享实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天气与气候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观点阐述。
3. 天气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与记录能力。
4. 案例分析:考查学生对气候影响生产、生活的认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气象案例,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4. 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户外气象观测,提高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气象知识多媒体课件:展示气象现象、案例分析等。
2. 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等。
3. 气象资料:如气象报表、气象图等。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气候观测站等。
八、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象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兴趣。
《天气与气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区分天气和气候的观点,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能够描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一、引入1. 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二、观点讲解1.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一天或几天)某地区的大气状态,包括气温、湿度、风向等因素。
2. 气候是指长期内(数十年或数百年)某地区的气象条件的总和,包括气温、降水量、季风等因素。
三、天气和气候的特点1. 天气变化快速,短期内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气候变化缓缓,长期内受地球自转、公转等因素影响。
2. 天气是气候的表现,气候是天气的总和。
3. 天气预报关注当地短期内的气象变化;气候钻研关注长期内的气象规律。
四、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1. 经度和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经度越遥,气候差别越大。
2. 地形和海洋:海洋调节气候,山脉阻挡气流。
3. 太阳辐射:阳光照射不均匀导致地球气候不同。
五、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1. 热带气候:气温高,降水充沛,四季如夏。
2.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降水适中。
3. 寒带气候:气温低,降水少,冬季漫长。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
不同气候类型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应该关注并尊重自然环境,珍爱地球故里。
七、作业1. 请同砚们总结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列举两者之间的联系。
2. 选择一个气候类型,描述其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八、拓展观看有关气候变化的纪录片,了解举世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提高环保认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并积极思考,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愿我们共同尽力,珍爱地球,创造美好未来!。
《天气和气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导语:天气和气候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通过进修天气和气候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做好生活和工作的准备。
本次导学将指挥同砚们深入探讨天气和气候的观点、特点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一、导入1. 你知道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吗?请简单描述一下它们之间的干系。
2. 你认为天气和气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
二、观点诠释1. 什么是天气?它是如何形成的?请简要说明。
2. 什么是气候?它和天气有什么区别?请进行比较分析。
三、天气特点分析1. 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有何不同?请列举出春、夏、秋、冬各自的特点。
2. 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有特点,你能说出一些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特点吗?四、气候特点分析1. 不同地区的气候有何不同?请列举出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特点。
2. 气候对植物和动物有着重要影响,你能说出一个气候条件下适应生存的植物或动物吗?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1. 近些年来,气候变化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话题,你认为气候变化对人类有哪些影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2. 请以自己的理解简要描述一下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六、综合应用1. 请根据你所在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特点,讨论一下对当地农业、生活和旅游的影响。
2. 如果你是一名气象学家,你会如何利用气象数据来预计未来的天气和气候变化?七、拓展延伸1. 你知道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吗?请简要描述一下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 请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气象现象,进行深入钻研并向同砚们分享。
八、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你对天气和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认为进修天气和气候的知识对你有何帮助?请进行总结反思。
以上就是本次《天气和气候》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祝大家进修愉快!。
初中地理_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分析】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首先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
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目标设计】一、课标呈现●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课标解读“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这里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记住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具体文字定义,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生活体验,总结天气与气候的主要特征,最终能够对天气和气候进行区分并灵活运用。
简单说,就是要理解而不是死记。
本节课必须落实的是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对“气候”的理解可以在后面气候的学习中逐渐落实,也就是说,在本章内容结束后,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和灵活应用即可。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这里“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是指电视、网络等媒体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
因为媒体天气预报中的天气符号不一定会和教材中的一样。
所以本目标并不是要求一节课内达成,而是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应用中逐渐掌握。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目前,空气质量的高低,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等。
初中地理_天气和气候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气和气候》复习课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来看一幅图片,为什么出行的人们都带着口罩呢?空气质量状况是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看天气预报时,也会特别关注空气质量。
重庆火锅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重庆人喜欢吃辣呢?对了,因为重庆气候潮湿,吃辣可以祛湿。
由此可见,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先了解一下考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读图,掌握世界气温、降水分布特点。
一.区分天气和气候我们来做一道中考题,明确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哪句话是描述气候的?【真题链接】2014滨州中考题1.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昨夜风疏雨骤,今日绿肥红瘦D.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温暖短促你为什么选d呢?教师小结:可见天气是短时间的天气状况,经常变化。
而气候则是一段时间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二、天气这是今天咱们淄博的天气预报。
通过这个天气预报,你认为天气包含哪些要素呢?只要你看出一个要素来,你就可以说!(评价:你的观察很敏锐。
请坐/很好,请坐 /对,这也是其中一个要素。
)天气包含了阴晴、风、气温、降水、空气质量等要素。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按照知识框架来自主复习。
虽然是自主复习,如果你认为你同桌完成得会比较慢,请一定跟他一块复习,相互帮忙。
【知识追踪】你能不能根据刚才的复习,对今天的天气进行播报呢?给大家1分钟准备,准备好的同学一定要帮助同桌,让他看懂这个图,并能说出来。
格式:___日,_____(阴晴),___风___级,最高气温_,最低气温____,空气质量状况___。
【真题链接】我们通过几个真题,检验刚才大家的复习成果。
请看这道题!【真题链接】2014福建厦门中考题2.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活动,一天共测得4次气温值,21℃、15℃、32℃和26℃,但同学们却忘记记下测量气温的时刻。
初中地理_4.1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描述天气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
4、气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具有相对的________性。
5、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
,绿色表示
2、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二)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
示
。
合作探究(三)
,绿色表示
,白色表
教师及时予 以鼓励性的 评价。
练习
霾
练习
总结
2 分 合作探究(四)天气与生活
作业 钟
在下列天气中,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教师用 板书进行总 结达到画龙 点睛、概括升 华的效果
板书 设计
当堂训练: 当堂检测:
1、天气与气候的特点 2、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
3、常用天气符号
4、空气质量日报
课后 加强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激励赞赏,帮助全体学生不断成长。 反思
学情分析 通过半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天气与气候相对比较容易。 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学习 目标
媒体 设计
教学 重点
“天气与气候”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天气预报与常用天 气符号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空气质量日报对应的课 程标准内容是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学生对天气与气候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通过学习加强对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初中地理_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2.知道大气环境质量的表示方式3.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材料,查阅天气预报图来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特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观念,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1.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2.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及区别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提前感知:任务一:阅读教材P67前两框题,可以知道:(1)天气是指,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气候是指,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由此可看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及______两个方面。
(2)完成教材P69上1 、3题。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三框题部分,完成以下各题:(1)天气预报是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读图4—3,描绘出常用天气符号(相近符号的区别;风向、风级的识别)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浮尘扬尘沙尘暴台风风(西风5级)(3)据教材P69“阅读”,可知:污染指数越_____,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_____;天气预报1、课件展示卫星云图,指导学生认识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2、讲解风力及风向。
1、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2、学生活动,根据天气预报图播报天气。
“比一比”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记忆,比较哪个组记得天气符号又多又准。
“试一试”小组推荐天气预报播音员。
三、拓展延伸课件展示:空气质量日报及相关材料1、学生阅读材料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基本内容,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2、学生活动: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空气质量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1)秋收以后,有些农民把田里的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你会怎样去劝阻当地的农民?(2)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3)有人想买新房子,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稍微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选择哪一处好呢?四、系统归纳,学习小结1、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的知识。
初中地理公开课天气与气候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公开课天气与气候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与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图片,如南方多雨、北方干燥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2.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1)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
(2)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如:晴天、雨天是天气,而湿润、干燥是气候。
3.观察与分析(1)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如气温、降水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这些资料,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4.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1)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让学生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与联系。
(2)强调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讲解、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掌握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述不够准确。
4.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五、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与联系。
《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
《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2)掌握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气要素的观测和描述方法;(3)学会运用气象资料分析天气现象,预测天气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气象观测能力;(2)运用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源,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和描述能力;(3)学会分析气象数据,提升学生的气象预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2. 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气要素的观测和描述方法;3. 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与预测;4. 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天气要素的观测和描述方法,气象资料的分析与预测。
2. 难点: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与预测,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与气候的奥秘;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深入理解天气和气候现象;3. 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气象资料,如气象图片、视频、数据等;2. 准备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等;3. 准备地图、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气候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引导学生探讨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总结出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和特点。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气象观测,学习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气要素的观测和描述方法,并将数据记录在气象日志中。
4. 分析:学生利用收集到的气象资料,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尝试预测未来天气。
5. 总结: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总结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建议。
初中地理观摩课《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初中地理观摩课《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学情分析:1.本节课应该多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结合实际。
2.对天气和气候接触较少。
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实际,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 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从当天的天气现象进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感受如何?。
投影:一、天气1、概念2、特点师:“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
投影:关于天气的词语。
过渡:“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比一比”。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有关知识, 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 应采取什么措施?投影:“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过渡:“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小小天气预报员吗?”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
《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
《天气和气候》教学反思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一、教学背景本节课为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天气和气候》一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及环境的影响,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了解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及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天气与气候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探究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天气与气候的空间分布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及环境的影响;3. 天气与气候的空间分布特征;4. 天气与气候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地理》相关章节;2. 天气与气候图片、视频等资料;3.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4. 调查问卷、讨论小组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现象;提问:你们对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印象?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 知识讲解: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及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天气与气候的空间分布特征;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讨论,探究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气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天气与气候现象的观察和实践,提高地理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天气与气候基本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特点和影响的掌握;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空间分布特征的展示;学生对天气与气候实例分析的能力。
初中地理_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练习练习总结作业2分钟合作探究(四)天气与生活在下列天气中,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当堂训练:当堂检测:评价。
教师用板书进行总结达到画龙点睛、概括升华的效果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加强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激励赞赏,帮助全体学生不断成长。
4.1天气和气候【学习目标】4、空气质量日报霾1、天气与气候的特点2、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3、常用天气符号1、能说出天气和气候的不同之处。
2、能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
3、能举例说明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辨别;2、天气符号【自主学习】1、天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天气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
4、气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具有相对的________性。
5、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
6、天气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气的能见度等。
7、空气质量一般用指数来表示,该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级别越,空气的质量状况就越,空气污染越严重。
8、计算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2、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合作探究(二)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
合作探究(三)霾合作探究(四)天气与生活在下列天气中,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当堂训练】一1、描述天气的词语是:()A、秋高气爽B、春季多雨C、长冬无夏D、终年高温二1、描述气候特征的词语是()A、阳光灿烂B、万里无云C、寒冷干燥D、电闪雷鸣一2、某一天的卫星云图上,泰安城区上空全是浓浓的白色,表明我们泰安市的天气是() A、阴雨 B、晴天 C、大雾 D、沙尘暴二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A、大雾B、陆地C、海洋D、云区一3、在CCTV—1的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二3、下列符号表示扬尘的是()一4、下列几个场所空气污染指数最大的是()A、水库边B、森林公园C、火车站D、野外旅游度假村二4、“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0C~80C。
初中地理_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模块一自学自学检测1、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A、四季如春B、长冬无夏C、终年炎热D、电闪雷鸣2、在卫星云图上,表示云雨区的是()A、绿色B、白色C、黄色D、蓝色3、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A. 长春冬季寒冷干燥B. 塔里木盆地中年干燥少雨C. 海南省终年炎热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A. 天气B. 气候C. 温度D. 丰收今天,北京逐渐转晴,午后最高气温将达33℃。
昨天夜间,北京部分地区出现阵雨,大部地区的降雨量小于2毫米。
今天上午8时,北京天空云量逐渐减少,转晴,城区气温24℃左右,相对湿度60%~70%。
据此完成1~2题。
5.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及特征是()A.天气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B.气候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C.天气现象,具有多变的特点D.气候现象,具有多变的特点6.8日上午8时以后,表示北京大气状况的符号是()A B C D 合学检测1.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十月,在赤壁大战中,诸葛亮预测将有东南风出现,联合孙权大军火攻曹操船队,大获全胜.图中表示东南风的符号是()A. B. C. D.2.操场上的红旗向西北方向飘扬,此时的风向是()A.西北风B. 东南风C. 东北风D. 西南风省学任务基础达标1.下列所示的天气符号中,表示冰雹的是()A. B. C. D.2. / 表示的是()A. 小雨转中雨B. 小雨转大雨C. 中雨转小雨D. 小雨转多云过关检测读下表:2017年4月1日,淮北地区天气预报,完成下列各题: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天气风向风力19 7 晴北风微风3.能正确描述淮北地区该天天气的词语是A.寒冷干燥B. 风和日丽C. 炎热多雨D. 温暖湿润4.根据这天的天气情况,当地人们较为适宜开展的活动是()A.开展滑雪比赛活动B. 开展室外游泳比赛活动B.开展放风筝比赛 D. 在室外晾晒衣物5.该日与下列节气日期最接近的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智者加速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明约同学明天去郊游,可天气怎样呢?小明说他看过电视了,为了表现一下自己,他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后说:“这就是明天的天气情况.”请根据小明的图形判断天气状况.天气由______转______;风向______,风力______;最低气温______℃,最高气温______℃,气温的日较差______℃;这一天空气质量的状况是______.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天气和气候。
初中地理_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学生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收看天气预报。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2)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区分天气和气候。
【教学难点】识记天气符号,掌握预报天气的技能【教学方法】读图、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中央电视台做过调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天气预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收看《天气预报》的人这么多呢?学生先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设计说明: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的收视率高,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而又新奇。
教师总结:可见,天气和气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大屏幕出示:材料一: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北风四级,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7℃。
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您能说出天气的概念吗?课件:什么叫天气?学生讨论: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同桌交流)大屏幕出示图片:看看这几幅图片各代表什么天气?(晴、沙尘暴、下雪、刮风下雨)我们刚刚是如何来描述天气情况的?讲解:天气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大屏幕展示图片: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天气的特点?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举例:请学生举例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2.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
【教学重点】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表【教学过程】导入:第三章是初中地理的基础,也是重点集中的一章。
这节课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指导同学们把握好重点,理清气候的学习思路,更好的掌握本章知识体系。
1.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解释:区别在于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变化快慢。
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与之相反。
强调:重点掌握风、风向,据图掌握常见天气的符号,这些是考察的重点。
(练习:天气符号、风向风力符号识别练习)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提问: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日变化:气温值——最高14时,最低日出前后、日较差?年变化(北半球):气温值——最高7月,最低1月、年较差?气温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补充:要会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等温线分布图,能够在图上找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计算出气温年较差;分析影响气温的原因。
精心设计:巩固练习(略)——学以致用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时间)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全年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雨。
降水的分布:赤道多,两极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西岸少;中纬度(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知道世界各地的降水季节分布特点,能够分析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会简单总结影响降水的原因。
精心设计:巩固练习(略)——学以致用4.世界的气候。
据图指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和主要气候特征。
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精心设计:巩固练习(略)——学以致用强调:判断气候类型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出气候类型的名称,据此分析其主要气候特征和典型的分布地区,这是观察的重点,要熟练掌握。
热带气候四种:(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于赤道附近(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分布于雨林两侧(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分布于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分布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温带气候五种:(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洲东部(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亚洲东南部(3)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4)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亚洲、北美洲(5)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植被稀少)高原山地气候:夏凉冬寒(山区植被垂直变化明显)5.重点强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通过气温变化曲线,确定温度带。
(2)通过降水确定气候类型。
学生地理学习学情分析一、学情总体情况分析通过七年级学生两个多月的学习,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已经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课,积极的回答问题并做好笔记,并且也学会了如何分析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总体表现为进步较快、适应较强、思维发展良好。
1.成功的克服了第一章经纬线经纬度、等高线、自转公转三个较难的知识点,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2.测试成绩总体较好,学生地理思维初步形成。
3.养成了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二、存在的问题1.七年级地理较难,打击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部分失去信心,所以不喜欢学地理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心理。
2.本册教材是新改版之后的教材,部分课外资料中也出现了部分老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做了之后自信心不足。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不够关注,不注重课本的细节问题;片面以来笔记,以来课件。
4.读图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现象,不能一一对应。
三、改进措施第三章天气预报气候已经学完,从中看出部分学生因知识量大、思维量大而对学习缺少主动性。
为此,应采取的措施: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地理知识,这样学生也能掌握的非常牢固,并且尽量做到让有兴趣的同学带动周围的同学,让他们也能有兴趣的去学习地理知识;2.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和落实,地理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地图的掌握,所以这学期我会让学生在课下画出每个地区的轮廓图,并让学生根据地图去整理、记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加深理解;3.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地图的掌握,尤其要注意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即地理图像语言的学习运用;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由于每星期只有两节课,间隔时间较长,学生有可能在学习新课时对上节课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遗忘,所以在课下我会培养地理小组长,让组长对组员的基础知识进行及时检查。
《天气与气候》效果分析一、备课分析1.本节课是复习课,容量较大,知识点较多,所以备课中详略得当的处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经过认真的准备,处理的较好。
2.素材的选择方面,大胆的取舍,突出了重点。
3.针对复习课的特点,注重了内容的条理性,注重了学生学情分析。
二、老师个人上课表现分析1.本节课是公开课,总体准备比较充分,课堂管理有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2.注重了学生的生成,不急于把答案和结论抛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注重课件、板书的结合,注重个人教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
三、学生表现分析1.同学们遵规守纪,积极融入课堂,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2.同学们认真记录笔记,认真思考,紧跟老师的思路。
3.同学们前几节课学习的较认真,对问题的记忆较为深刻,理解较为全面,所以复习课起到了很好的归纳总结提高的作用。
总之,本节课通过对十个知识点的复习、讲解、练习、归纳总结等,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气候一章的知识体系。
本节主要复习了世界的气候知识,从常用的天气符号,到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最后是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内容多,难度大,要多练习,勤总结,力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本节是一节复习课,旨在指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本章重点,提高分析问题和只是运用能力。
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已经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课,积极的回答问题并做好笔记,并且也学会了如何分析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总体表现为进步较快、适应较强、思维发展良好。
《天气与气候》教材分析本章共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节的内容。
第一节是概述,同时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二节气温、第三节降水是气候的两要素,为气候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四节气候是本章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因知识点多而掌握不好学习方法,所以本章注意知识的铺垫,注重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理解和记忆。
一、教材编写优势1.课本第一节通过一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请入第二节的内容,比如:你会收看天气预报吗?明天的天气怎么样?二三节则利用充足的图引导学生进行赌徒分析2.课本还通过一些阅读材料来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这是非常好的。
每一节都有所设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气候是怎么回事。
感性上认识气候及其各要素。
3.课本还通过一些小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总结知识,这些练习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认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天气与气候、气温和降水同人类生活的关系,会阅读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并说出其分布规律,会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
2.技能目标:通过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练习各气候要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章重难点及教学方案1.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2.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气温、降水、气候的时空分布规律。
3、方案: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联系生活的方式,并结合情境拟合法、图表教学法、学习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四、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内容与层次地理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很多,按照认识阶段的高低及活动内容的繁简,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1.地理的认知能力2.地理推理能力3.地理应用能力4.地理创新的能力五、本章的外部联系由于教学因子可联系的外部知识十分丰富,同时外联的目的全在于提高教学知识的质量。
因此,有必要明确选择教学因子外联的原则:1.与该教学因子相关,有利于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2.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3.有利于形成教学知识体系;4.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六、本节的思想教育作用1.通过学习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通过学习了解气温的变化,学会看气温分布图;讲谁的变化,学会看降水量分布图。
3.通过全球气候变暖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危害,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4.通过读图,学会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差异,掌握世界气候分布规律。
《天气与气候》复习课课堂练习1.认识常见天气符号2.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是气温年变化图B.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C.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D.气温年较差约是7℃E.该地一定位于北半球F.该地一定位于南半球3.北京和吐鲁番降水量差异大的影响因素是,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夏季,冬季。
吐鲁番的气候类型是。
4.根据课堂内容填表练习1天气气温日较差空气质量指数北京昆明北京上海练习21南半球等温线分布特点:2南极洲附近等温线密集说明:降水空间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两极地区降水。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山区,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热带气候热带气候热带气候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性气候温带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冬季。
属多雨。
其它寒带气候:常年寒冷干燥(植被少)高原山地气候:夏凉冬寒(垂直变化)《天气与气候》课外练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穿衣指数是根据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来提醒人们适当着装。
下图为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图,回答1、2题。
1.该图所示的日期,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造成全国穿衣指数如图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差异B.地势高低C.海陆位置D.风俗习惯家住上海的小华同学设计了暑期四条游览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