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
福柯对“话语与权力”的思考本身体现一套不同于西方传统主体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福柯思考的是西方社会的局部理性化过程,这不同于马克斯·韦伯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宏大理性化过程的反思。在福柯那里,社会现实是被建构出来的,认识主体不是传统主体哲学中的超验主体,而是形式主体,因社会实践位置的差异而拥有不同的主体性。科学话语也不是先验的,而是实践的结果:与传统哲学的认识生产路径“意识-认识-科学”相比,福柯的考古学遵循的是“话语实践-知识-科学(话语)”,系谱学的介入进一步展示这种科学话语的产生过程。在系谱学意义上,福柯是一个历史学家,不过福柯感兴趣的不是事物的历史,也不是理论的历史、意识形态的历史以及思想的历史,而是问题的历史,即事物成为问题的方法的历史:为何在某个既定时期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何是某种类型的问题,为何是某种问题化方式。(58)借助这种“问题化”,通过话语实践和非话语实践解释了不同“知识领域”中主体性和社会现实建构的过程。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思想使我们看到,在考虑人类社会乃至自身的建构时,不能把话语与权力分开。在考古学-系谱学层面上,社会现实以及主体性的建构在微观权力层面上表现为对知识(或历史先验)的把握和对作为权力战术的程序的掌控。要理解这种“建构”就要从了解社会实践入手,具体地了解实践领域中知识和话语形成的规则,同时思考权力技术(更多体现为非话语实践的设置、安排以及程序)的配置,不能依赖超验的主体想象,脱离现实社会实践。最重要的是,通过对福柯话语与权力思想的分析,我们看到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对于“传播是建构”的传播学命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福柯的“话语与权力”理论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和既定时期,话语的生产不是随意的,是有条件的,受一定数量的程序和规则控制,其中话语的生成条件就构成了某个时代“象征秩序及其表达”的“阅读格栅”,而且话语不仅仅是一套功能符号和语言表征,
更重要的是在话语的背后存在着一套权力关系。这将丰富和深化我们对“知识社会学”的认识。
第二,福柯的“话语与权力”理论告诉我们,处于社会现实中的主体不是超验的,是形式功能主体,是个变量,身份因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处于权力关系场域中的主体不是“无助地臣服于固定不变的权力体系”(59)之上,而是自由地存在于权力关系场域中,自由是权力发挥作用的前提,主体位置的改变取决于对知识和权力技术(或战术)的把握,这为新主体和新制度现实的产生提供了实践可能性。
第三,福柯的“话语与权力”不仅消除了传统的“统治者话语”与“被统治者话语”的二元对立区分,而且也破除了话语与权力的二元对立的僵化观点(即“话语拥有权力,权力拥有话语”),把二者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权力是内容、话语是形式”的特征,破除了单方面使用话语或权力来理解和改变现实秩序的神话。
第四,“话语与权力”理论为传播命题“传播是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修正了以往认识的不足。“权力不是话语的意义”,话语是一系列运作于普遍权力机制中的元素,探讨这种元素的战术功能是对社会进行详细政治解剖的必由之路。这些物质化操作摆脱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关系的抽象性描述,尤其是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体的权力施加。在此意义上,福柯的话语、知识-权力观弥补了“符号学意义建构现实”观念的不足以及传播政治经济学“过程观”的粗糙,使我们看到主体身份与社会现实建构的微观动态机制,而不是仅仅看到一个变迁的结果或一个宏大的信息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流程及其所产生的中观与宏观效应。这为新的社会秩序建构观提供了可能性。注释:
①[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中文序),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④⑧(13)(14)(16)(41)(42)(43)(45)(46)Michel Foucault,Dits et Ecrits,IV,1980-
1988,Paris:Gallimard,1994,p.568,p.574,p.574,p.669,p.670,pp.675-676,p.237,p.236,p.237,p.237,p.238.
③⑥(26)Michel Foucault,Dits et Ecrits,I,1954-1975,Paris:Gallimard,1994,p.612,pp.697-698,p.708.
⑤Pedro Cerruti,La “ontología histórica” de Michel Foucault.Apuntes de método para el análisis crítico socio-cultural.Sociedade e Cultura,vol.15,núm.2,julio-diciembre,2012,pp.393-403,p.395.
⑦Michel Foucault,Estética,ética y herméneutica,Obras esenciales,Volumen III,Barcelona:Paidos,1999,p.152.
⑨Michel Foucault,Les mots et les choses,Paris:Gallimard,1966,p.13.
⑩(17)(19)(20)(21)(24)(25)(34)(35)Michel
Foucault,L'archéologie du savoir,Paris:Gallimard,1969,p.255,p.153,p.115,p.130,p.131,pp.153 -154,p.173,pp.57-58,p.65.
(11)(18)(22)(56)Judith Revel,Le Vocabulaire de Foucault,Paris:Ellipses Edition Marketing S.A.,2002,p.37,p.22,p.30,p.22.
(12)Michel Foucault,Microfisica del poder,Madrid:Las Ediciones de La Piqueta,1980,p.15.
(15)(23)(27)(29)(30)(31)(37)(38)(40)(49)(53)Michel Foucault,Dits et Ecrits,III,(1976-1979),Paris:Gallimard,1994,p.229,p.467,p.123,p.39,p.123,p.123,p. 87,p.302,p.473,p.465,p.114.
(28)(50)(52)(55)Michel Foucault,La 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 I,Paris:Gallimard,1976,p.133,p.134,p.196,pp.121-122.
(32)Michel Foucault,Saber y Verdad,Madrid:Las Ediciones de La Piqueta,1991,p.59.
(33)Michel Foucault,Sur l'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Réponse au Cercle d'épistémologie,Cahiers pour l'analyse,no 9:Généalogie des sciences,été,1968,pp.9-40.